第171章 新型火炮


    “他們就等著趙遠鬆的第一批出貨的時候,襲擊趙遠鬆的船隊,打算完全覆滅了他們的船隊。”


    無論是李東陽還是丘濬,聽到最後臉上都緊張了起來。


    他們也是第一次聽弘治天子說起這個事情。


    李東陽更是大驚失色,說道:“陛下,此事從何處得知,為何之前不見絲毫風聲?”


    弘治天子也有幾分尷尬,“朕也是剛剛錦衣衛得知的這個消息。”


    “也就是你們剛才進宮之前,牟斌才把這個消息稟報到朕這裏,所以還沒來得及跟你們心。”


    “總而言之,這一次趙遠鬆的麻煩恐怕不小。”


    幾個閣老聽到這話,都不知道怎麽說了。


    這根本就不是一句麻煩不小,就可以說明白的。


    劉健看著弘治天子,幽幽地說道,“我們要想辦法幫一幫趙遠鬆了。”


    “他這一場仗要是打贏了,那麽再也沒有海盜敢挑釁我大明軍隊,也沒有人再敢傷害我們的貿易航線。”


    “但是趙遠鬆這場仗要是打輸了,我們大明的水軍,還有大明的貿易航線,隻怕會十幾年都難以恢複。”


    “朝廷若想要開關掙銀子,隻怕也是不可能了。”


    “這對於朝廷來說。是一個絕對無法接受的損失。”


    李東陽想了想,“不然的話,我們先調集各地的水軍,讓他們南下聽從趙遠鬆的調配。”


    “若是不然,我聽說趙遠鬆的靖海衛隻有七千人,七千人想要對抗一萬五六的海盜,壓力會非常的大,朝廷能幫他一點是一點吧。”


    弘治天子看了看李東陽,欲言又止,最後還是忍不住歎了口氣,說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了。”


    弘治天子這個表態,讓在場的閣老們都不知道怎麽說。


    他們看著弘治天子也不這樣,怎麽今天說話吞吞吐吐的。


    劉健忍不住看著弘治天子,說道,“陛下,莫非還有什麽是我們不知道的嗎?”


    “如果有的話,陛下放心說來就是,說出來,大家想辦法把事情給解決了。”


    弘治天子聽到這話,一臉凝重地說道,“錦衣衛打探到一個消息,那些海盜跟一部分的倭寇合流了,他們打算讓倭寇在那段時間騷擾我東南沿海。”


    “界時,我大明的水軍和地方守衛軍隊,都會被調動起來,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幫趙遠鬆做些什麽,恐怕這一場硬仗還得他自己扛下來。”


    幾個閣老聽到這話,皆是臉色大變。


    就連李東陽也看著弘治天子,說道,“陛下,那照這個情況看,趙遠鬆到底有沒有能力,一下子把一萬五六千名海盜全部扛下來?”


    說到這話,弘治天子也沉默了。


    “若按照趙遠鬆說的話,他們是有勝算的,隻是朕覺得這勝算有多大,確實不好說。”


    “這讓朕感覺到非常擔心,朕用壽寧侯的身份,派人跟趙遠鬆說,希望他推遲半年再開關。”


    “到時候趙遠鬆積攢的軍隊也能多一點,再打這場仗,勝算也大一點。”


    “可是趙遠鬆卻沒有聽朕的意見,堅持認為已經是開戰的時候了。”


    “他說他有信心,可以打退那個海盜聯盟。”


    幾個閣老歎了口氣,心裏都覺得,你用壽寧侯的身份勸,那有個屁用。


    這趙遠鬆什麽都好,就是有時候讓他們覺得太過自信,不,甚至應該說是自負了。


    就這種情況,他竟然還說有信心,劉健也不知道是趙遠鬆太年輕了,還是以前的經曆太順利了。


    不過,他估計了一下,應該是兩個原因都有。


    之前趙遠鬆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成功了,隻怕他便覺得小看了天下英雄。


    弘治天子也是很憂慮,雖然他對趙遠鬆很信任,但是在這一次的事情上麵,他們確實是對趙遠鬆沒有太多的信心。


    劉健沉默了一下,說道,“陛下,這事情眼看著是不太行了,要不然朝廷直接給趙遠鬆下一封公文。”


    “就告訴他開關必須要延遲半年,讓他按照朝廷的公文執行,趙遠鬆還是會接受朝廷的公文的。”


    李東陽聽到這話,倒是搖了搖頭,說道,“這個事情哪裏有那麽簡單,如果咱們這樣做的話,恐怕會引來巨大的損失。”


    他們都知道李東陽對趙遠鬆很有研究,想要看看李東陽到底有什麽說法。


    李東陽看著在場的閣老,又看看弘治天子,說道,“為了此次關關,趙遠鬆已經籌集了大量的物資,在泉州府也跟南洋的商人簽了很多的契約,若不能按時交貨,那肯定是要賠錢的,並且虧損還很大。”


    “這個事情越推遲越推遲不要緊,隻怕股票價也會往下掉,朝廷的公文一出,我怕這個股價會掉到兩百兩以下,這個損失恐怕也不是我們能夠接受的。”


    幾個閣老聽到這話,都沉默了一下。


    那股票幾乎就要虧一半了,他們怎麽可能接受。


    弘治天子想想也是很心疼,想起趙遠鬆那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咬了咬牙說,“那就不管他了,既然他自己都說可以,那就由著他。”


    “朕總不能打擊大臣的信心,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在場的幾個閣老聽到弘治天子都這樣說,憂愁的感受充斥他們的神經。


    他們眼看著以後朝廷每年手上的銀子能翻一倍,打多少場仗都能夠有所剩餘,可又想到趙遠鬆有可能戰敗,一切都會變成鏡花水月。


    他們所有好處都享受不到了,他們要是能高興那就奇怪了。


    而此時,正在泉州府的趙遠鬆,看著手上有錦衣衛轉過來的情報,又看著麵前那幅巨大的海圖,也陷入了沉思當中。


    麵前的幾個海軍將領正在忙活著,雖然多數都是投靠過來的海盜頭子,但是積極性很高。


    趙遠鬆答應他們,隻要此戰能贏,在場的至少都是八品武官。


    朱厚照更是拍著胸膛保證,此戰首功可為世襲錦衣衛百戶,功勞第二名和第三名可為世襲錦衣衛小旗。


    這讓在場的海盜頭子綠了眼珠子。


    他們知道趙遠鬆與朱厚照的信譽,沒有懷疑他們能不能實現。


    他們本就是亡命之徒,不缺勇氣。


    他們多數都是普通出身,若是讓他們當官,甚至是世代當官,他們可以拿命來換。


    而他們領頭的人,便是孫銘。


    如今孫銘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千戶了。


    在上一次打擊海盜和走私商人的過程中,他立下巨大功勞,朝廷任命他為靖海衛指揮使,但仍聽從趙遠鬆的命令。


    幾個將領正在研究海圖航線和研究哪裏有可能會遇到襲擊。


    趙遠鬆倒是沒站出來發表什麽意見。


    他其實不太善於進行海戰,就連旁邊的朱厚照也都在靜靜地聽著他們的分析,慢慢地學著。


    趙遠鬆不懂海戰,他其實也不太懂。


    這個時候,黃廣進來了,在趙遠鬆的耳邊說了些什麽。


    趙遠鬆點了點頭,揮退了黃廣,看向旁邊的朱厚照,“我之前跟伱說過的迫擊炮,已經製造出了一批,要不要去看一下?”


    正在那邊聽得津津有味的朱厚照愣了一下,臉上露出了幾分欣喜。


    趙遠鬆出品,必然不是凡品。


    “那我就陪學長去看一看。”


    兩個人來到了火炮製造廠,麵前擺著十八門迫擊炮。


    蕭彰走了過來。對著趙遠鬆和朱厚照一個拱手,“侯爺,小侯爺,第一批的迫擊炮,我們也製造出來了,一共是十八門。”


    趙遠鬆點了點頭,看著麵前的這些所謂的迫擊炮,皺了皺眉頭。


    這雖說是迫擊炮,但是這迫擊泡也太過過粗壯了。


    趙遠鬆估計此炮口徑大概八十毫米左右,跟傳統的迫擊炮很像,就連炮彈也跟迫擊炮彈非常的相似。


    但是它跟真正的迫擊炮是有很大區別的,為了不讓這玩意炸膛,采用了新式的鋼材,加厚了膛壁。


    可也使這火炮的重量達到三百斤,但射程隻有可憐的一百五十步,也就是兩百來米。


    後世的八十六毫米迫擊炮,重量隻有二十六公斤左右,但是射程卻達到了幾公裏。


    這玩意跟後世的迫擊炮相比,簡直就是個笑話。


    何況,他這玩意不是底火發射的,直接在用發射包發射,將紡錘型的炮彈打出去。


    那邊的蕭彰讓手下人搬出了兩門迫擊炮,調到最遠射程,兩枚炮彈直接下去砰砰的兩聲,他們就看到一百五十步之外炸開了兩朵小蘑菇雲,旁邊放置的假木人身上,滿滿都是傷口。


    趙遠鬆微微點頭,看來除了紡錘形的炮彈本身破片之外,他們還在裏麵放置了一些鐵碎鋼珠之類的東西,用以加強殺傷力,使威力看起來頗為嚇人,倒也算是用心了。


    旁邊的朱厚照極為興奮,說道,“兄長,這玩意兒可是個神器啊!”


    趙遠鬆瞟了他一眼,“光是這炮管這三百斤重,再加上他那個炮架,又一百多斤,重足足有五百斤,移動起來也不容易。”


    朱厚照輕笑,“兄長說笑了,這炮架不是可以拆卸嗎?我們找兩匹馱馬,一匹馬馱炮,一匹馬就投馱炮架。”


    “照他們剛才安裝的速度來看,不足一盞茶的時間,就可以把一門火炮給安裝好,這樣的火炮還能爬山涉水山地作戰,肯定是極好的。”


    “兄長多生產一些,這火炮要是裝備到軍隊裏麵,肯定成為軍隊的一種利器。”


    趙遠鬆那副無精打采的樣子,讓朱厚照都覺得是不是自己眼界太低了,那麽犀利的火炮,他是真覺得相當不錯了。


    “這炮最大的好處,就是打完一發之後,馬上就可以打出第二發,一盞茶的時間,能打出十幾枚炮彈。”


    “如果有一千門這樣的火炮,什麽草原部落都不可能是我們的對手了。”


    趙遠鬆倒是沒覺得有什麽,騎兵退出曆史舞台,並不是因為火炮啊!


    這玩意兒那麽重,實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其實這玩意兒的製造難度並不大,就比如說在後世一戰二戰的時候,沒良心炮其實也是一樣的原理。


    在底層放置火藥包,把上層的火藥包拋出去,隻不過迫擊炮拋的是炮彈。


    那麽厚的火炮的管壁,總不至於比不上一個油桶的強度。


    隻是像朱厚照這樣說的,一盞茶時間打出十幾枚炮彈,那是想多了。


    蕭彰也覺得有些尷尬,隻心道,“小侯爺,此炮打出十發炮彈,就要冷卻一段時間,要不然這火炮得炸膛了。”


    “何況,炮的壽命其實也不長,一尊炮的壽命也不超過兩百枚炮彈,總得省著點用,不然還是在燒銀子。”


    不管蕭彰怎麽說,朱厚照還是很興奮。


    趙遠鬆也不好打擊他的信心,朱厚照說的也確實沒錯,這玩意兒確實方便攜帶。


    有馱馬的話,就讓馱馬馱著就是了,沒有馱馬,四個壯漢也能抬著走,確實用處不少。


    趙遠鬆看一下旁邊蕭彰,蕭彰有點發虛,他發現趙遠鬆對這個炮是不夠滿意的。


    “你們辛苦了,泉州府賞你們三萬銀子,你拿名單,上下分一下,報到我這裏就行了。”


    蕭彰大喜,忙道,“謝過侯爺!”


    趙遠鬆輕笑,擺了擺手,“都是你們該得的,官府有的是銀子,隻要你們有本事,都可以拿走。”


    “這個炮能多造就盡量多造,但不要減慢神威大將軍炮的製造。”


    “我們現在已經快要打仗了,很多繳獲的船隻上麵,裝的都還是舊炮,口徑的大小也不一樣,實在是過於麻煩了。”


    蕭彰連忙應下,但是臉上又有幾分憂心忡忡地問道,“侯爺,這一次的賬,不會有什麽意外吧?”


    趙遠鬆信心滿滿地說道,“我吃定他們了!”


    趙遠鬆有沒信心暫且不說,但他肯定不會在下屬的麵前,露出半分沒有信心的樣子。


    朱厚照此時也有些發愁,“兄長,咱們最缺的不此是火炮,還有炮手啊!”


    隨著火炮的技術不斷的發展。炮手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趙遠鬆才搞了個東南軍事學校,就是為了培養海軍的,炮兵的,還有陸軍的人才。


    他們大多數都從民十四歲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從招募,隻要一入學就能夠領到軍餉,所以報名的人有很多。


    甚至不識字的少年,趙遠鬆也可以招募,先招募進來學習識字,但是要守規矩,能學習,能忍耐。


    別看這幾個要求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很多人看起來都能吃苦,但是他們隻能夠吃體力苦,吃不了忍耐的苦,也吃不了學習的苦。


    這是一個不斷淘汰的過程,但就算這個過程不斷淘汰,其實被招募進來的孩子,少年和年輕人也都沒有吃虧的。


    因為他們一進來就可以拿到軍餉,就算最後被淘汰掉了,他們至少也能夠認識不少的字,以後也不至於全靠賣苦力生活。


    隻不過朱厚照有點好奇地看向趙遠鬆,問道,“兄長,你為什麽不願意當這個祭酒呢?”


    “這個學校是你提出要搞的,按理說應該你來當這個祭酒才是,為何你要把這個祭酒的位置拋給我?”


    趙遠鬆看了看朱厚照,臉上露出了幾分不易覺察的笑容。


    “祭酒在我的家鄉又叫校長,尤其是軍事學校的校長,不是誰都可以當的。”


    “當校長風險是很大的,所以這個祭酒,我不當了,你自己當。”


    朱厚照不太明白趙遠鬆說的是什麽東西,也不明白為什麽這個校長就不能當了,但是趙遠鬆不願意當這個校長,他也不好強求。


    他隻是說道,“兄長不當這個祭酒……嗯,不當這個校長,那我自己當就是了。”


    趙遠鬆拍了拍朱厚照的肩膀,說道,“這個校長你當了就當了,但你一定要挺住啊!這樣吧,我給你當個副校長。”


    朱厚照一聽這話急了,說道,“兄長,豈可如此,你是我的兄長,這不是上下顛倒了嗎?”


    趙遠鬆嘴角一撇,他對校長這兩個字是有點忌憚,副校長聽著風險就沒那麽大了。


    “賢弟還嫌棄兄長不成?”


    朱厚照聽到這話,倒是搖了搖頭,說,“既然兄長這樣說,那就這樣辦吧!”


    趙遠鬆也不是故意坑害朱厚照,而是這兩三年的相處中,他慢慢的好像發現了一些了不得的事情。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朱厚照,若事情真是那樣的話,那他就真被瞞慘了。


    趙遠鬆臉上不到聲色,摟著朱厚照脖子,臉上一副這才滿意的模樣。


    “那就對了嘛!我們再去看一下那批手榴彈,那玩意好啊!隻要有手都能用,水戰短兵相接的時候有大用處。”


    “還有啊!兄長最近身體不太爽利,泉州府的公務壓得我喘不來氣,就全交給你了。”


    朱厚照忍不住說道,“兄長,你真懶啊!”


    “這也不合適吧,朝廷查起來可怎麽辦,我又無官無職的,壞了規矩。”


    “我倒無所謂,就怕連累了兄長啊!”


    趙遠鬆擺了擺手,“沒事,你關係硬,你爹那麽硬,嗯,我意思是你爹關係那麽硬,你被查出來了也沒啥。”


    朱厚照有點發愁,他總感覺趙遠鬆好像知道了點什麽時候。


    但他一看趙遠鬆,好像趙遠鬆麵容板正,又不像是知道了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明縣令到國之砥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角的二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角的二師兄並收藏從大明縣令到國之砥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