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理想國(四)
又一年後
燕侯一百零一年冬(311年)
冬至
平陽(匈奴漢國國都)
大雪紛飛,北國一片寂白。
當燕國已經從百年國慶的喜慶中走出,開始投資幽州刺史王浚,準備參與逐鹿中原時,匈奴漢國也迎來了大發展時期。
此時的匈奴漢國,僅有平陽郡、西河郡、上黨郡三個郡的地盤,單純論表麵實力而言,現在的匈奴漢國還不如中原的一股流民起義軍。
不過石勒在跟隨王妙來到匈奴漢國之後,便勸說羌胡與匈奴漢國結盟。
羌胡魚龍混雜,有羌人,有胡化漢人,有漢化胡人,有匈奴人,有鮮卑人,有各種混血,其中有不少都是石勒的老鄉,所以才能被石勒說服。
羌胡在袁趙時期的定位就相當於蠻夷自治區,讓蠻夷們聚集在河套平原地區繁衍生息,並且為中原王朝提供穩定的兵員,袁趙多次征調羌胡的人口充軍南征。
東海王司馬越病逝,其盟友琅琊王氏的家主王衍決定派遣十萬大軍護送司馬越的棺材離開洛陽。
表麵上是為了保護司馬越的屍體,其實就是害怕了。
北方的局勢越來越糟糕,各種流民起義軍層出不窮,幾個月前,甚至還有一夥幾萬人的流民打到了洛陽附近,嚇得太傅司馬越一病不起。
在這種局勢下,琅琊王氏果斷開溜,準備逃往更安全的南方。
其他是世家大族也有很多同樣想法,很多世家大族紛紛變賣家產,把家族帶去南方。
世家大族們也分兩種,一種是經營類,一種是學閥類。
比如清河崔氏,雖然也鑽研經學,但經學不是他們的主業,他們的主業是經營莊園農奴,所以他們沒辦法逃到南方,因為他們如果逃到南方,沒有田畝莊園的他們就會立刻衰敗,那還不如留在北方,憑借塢堡自守,清河崔氏的發展方式跟遼東王氏是比較類似的。
而琅琊王氏則屬於學閥類世家,雖然家族也經營了大量田畝農奴,但遠遠比不上清河崔氏這種,琅琊王氏主要的優勢在於壟斷了更多經學話語權,而在還跟朝廷權貴們相互聯姻,家族嫡女還是皇太後。
兩種家族各有各的優缺點,經營類世家不怕政敵打擊,就算暫時衰落,也可以憑借家族海量的田畝,幾十年以後找機會東山再起,再培養出新的名臣。
學閥類世家在政治鬥爭中一旦失敗,便會徹底死翹翹,但遇到戰亂時,可以隨時跑路,沒有田畝累贅。
琅琊王氏這種學閥類世家,才是後世之人所認為的世家。
因此,在這次被後世稱之為“永嘉南渡”的事件中,學閥類世家紛紛南逃,而經營類世家則選擇跟當地軍閥甚至胡人政權合作。
世家大族們禍害完北方的老百姓,眼見北方守不住了,於是就跑路去南方,繼續禍害南方的老百姓。
可憐的北方老百姓,剛被世家大族們禍害完,又要被新來的胡人政權禍害,吃兩遍苦,受兩次罪。
然而,在眾多軍閥政權以及胡人政權中,匈奴漢國是唯一一個目前受到中原百姓擁護的政權。
匈奴漢國國主劉淵常年在中原遊曆,深刻地明白民間疾苦,因此,他這幾年常常施行仁政,救濟災民,減輕賦稅等等。
這也是王妙把劉淵當成開明君主的原因。
“匈奴人的皇帝太壞了!”大晉的世家大族們憤懣道。
“他哪裏壞了?”有人問道。
“他居然給災民發口糧,導致許多中原災民擁護他,帶著他的軍隊攻略中原城池。”大晉的世家大族非常憤怒,天底下怎麽會有這麽畜生的君主,居然給災民發口糧,這簡直不可理喻。
在文明的大晉,災民可以自由地餓死,而在殘暴的匈奴漢國,災民卻還要繼續活著受苦。
劉淵,你壞事做盡!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蠻夷政權裏出現劉淵這種勤政愛民的統治者,比之出現殘暴的統治者,更加讓華夏政權感到恐懼。
這就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每年都有中原的難民用腳投票,自發地前往匈奴漢國,幾個月前,中原甚至出現了十幾萬流民遙相唿應劉淵,希望劉淵打到他們家鄉拯救他們。
十幾萬漢人百姓,居然希望一個蠻夷政權從大晉王朝手裏拯救他們,這就是司馬家族的大晉。
“南國太尉王衍帶著十萬晉軍逃往南方,此時的晉軍必然軍心渙散、毫無鬥誌,以前他們龜縮在洛陽城裏,靠著城牆的保護阻擋我們,現在沒有了城牆的保護,正是我們將他們一舉殲滅的大好機會,隻要殲滅了這十萬晉軍,則南國再無精銳。”大漢皇帝劉淵冷靜分析著。
劉淵自認為自己繼承了大漢的國祚,所以蔑稱晉朝為南國。
太尉王衍此人,為了自己家族琅琊王氏的私利,在軍隊中安插了大量混飯吃的關係戶,正兒八經會打仗的反而不能升官,所以晉軍雖然裝備精良,可戰鬥力卻非常差。
不僅如此,王衍還動用特權,提前在南方為自己家族的子弟們強買農田,方便以後跑路到南方後,可以繼續作威作福。
王敦和王導兩兄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王衍派遣到南方發展,給琅琊王氏整個家族南渡提前鋪平道路。
王妙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理想國,無論劉淵是偽裝出來的仁政愛民還是真的仁政愛民,至少目前劉淵所做的一切都還算得上是明君。
然而,僅僅幾個月後,他的理想國便又破滅了。
劉淵突然病逝,其子劉和即位,即位後便是一頓亂殺,許多人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堪比巫蠱之禍。
劉聰撥亂反正,殺死了劉和,然後自己稱帝,然而,劉聰也不怎麽樣。
石勒的騎兵追上王衍後,將十萬晉軍全殲。
晉朝主力損耗殆盡,於是大漢皇帝劉聰趁機攻下洛陽,並且縱容自己的匈奴士兵在洛陽城搶劫。
昔日軍紀嚴明,在劉淵帶領下不搶劫、不屠殺、不奸淫的匈奴漢國士兵,隨著劉淵的病逝,終於暴露本性,以前的軍紀嚴明,不過是在劉淵嚴格軍令下暫時表現出來的特殊情況。
本以為隻要找到一個開明君主,就可以拯救天下,看來還是太天真了。
開明君主並不一定到了晚年還能繼續開明,比如漢武帝劉徹,即便到了晚年還能繼續開明,他的子孫後代也不一定開明,比如光武帝劉秀。
所以,指望開明君主拯救天下蒼生,不過是讓天下陷入下一個循環罷了。
而此刻的洛陽城,白馬寺,新的循環輪迴又開始了。
又一年後
燕侯一百零一年冬(311年)
冬至
平陽(匈奴漢國國都)
大雪紛飛,北國一片寂白。
當燕國已經從百年國慶的喜慶中走出,開始投資幽州刺史王浚,準備參與逐鹿中原時,匈奴漢國也迎來了大發展時期。
此時的匈奴漢國,僅有平陽郡、西河郡、上黨郡三個郡的地盤,單純論表麵實力而言,現在的匈奴漢國還不如中原的一股流民起義軍。
不過石勒在跟隨王妙來到匈奴漢國之後,便勸說羌胡與匈奴漢國結盟。
羌胡魚龍混雜,有羌人,有胡化漢人,有漢化胡人,有匈奴人,有鮮卑人,有各種混血,其中有不少都是石勒的老鄉,所以才能被石勒說服。
羌胡在袁趙時期的定位就相當於蠻夷自治區,讓蠻夷們聚集在河套平原地區繁衍生息,並且為中原王朝提供穩定的兵員,袁趙多次征調羌胡的人口充軍南征。
東海王司馬越病逝,其盟友琅琊王氏的家主王衍決定派遣十萬大軍護送司馬越的棺材離開洛陽。
表麵上是為了保護司馬越的屍體,其實就是害怕了。
北方的局勢越來越糟糕,各種流民起義軍層出不窮,幾個月前,甚至還有一夥幾萬人的流民打到了洛陽附近,嚇得太傅司馬越一病不起。
在這種局勢下,琅琊王氏果斷開溜,準備逃往更安全的南方。
其他是世家大族也有很多同樣想法,很多世家大族紛紛變賣家產,把家族帶去南方。
世家大族們也分兩種,一種是經營類,一種是學閥類。
比如清河崔氏,雖然也鑽研經學,但經學不是他們的主業,他們的主業是經營莊園農奴,所以他們沒辦法逃到南方,因為他們如果逃到南方,沒有田畝莊園的他們就會立刻衰敗,那還不如留在北方,憑借塢堡自守,清河崔氏的發展方式跟遼東王氏是比較類似的。
而琅琊王氏則屬於學閥類世家,雖然家族也經營了大量田畝農奴,但遠遠比不上清河崔氏這種,琅琊王氏主要的優勢在於壟斷了更多經學話語權,而在還跟朝廷權貴們相互聯姻,家族嫡女還是皇太後。
兩種家族各有各的優缺點,經營類世家不怕政敵打擊,就算暫時衰落,也可以憑借家族海量的田畝,幾十年以後找機會東山再起,再培養出新的名臣。
學閥類世家在政治鬥爭中一旦失敗,便會徹底死翹翹,但遇到戰亂時,可以隨時跑路,沒有田畝累贅。
琅琊王氏這種學閥類世家,才是後世之人所認為的世家。
因此,在這次被後世稱之為“永嘉南渡”的事件中,學閥類世家紛紛南逃,而經營類世家則選擇跟當地軍閥甚至胡人政權合作。
世家大族們禍害完北方的老百姓,眼見北方守不住了,於是就跑路去南方,繼續禍害南方的老百姓。
可憐的北方老百姓,剛被世家大族們禍害完,又要被新來的胡人政權禍害,吃兩遍苦,受兩次罪。
然而,在眾多軍閥政權以及胡人政權中,匈奴漢國是唯一一個目前受到中原百姓擁護的政權。
匈奴漢國國主劉淵常年在中原遊曆,深刻地明白民間疾苦,因此,他這幾年常常施行仁政,救濟災民,減輕賦稅等等。
這也是王妙把劉淵當成開明君主的原因。
“匈奴人的皇帝太壞了!”大晉的世家大族們憤懣道。
“他哪裏壞了?”有人問道。
“他居然給災民發口糧,導致許多中原災民擁護他,帶著他的軍隊攻略中原城池。”大晉的世家大族非常憤怒,天底下怎麽會有這麽畜生的君主,居然給災民發口糧,這簡直不可理喻。
在文明的大晉,災民可以自由地餓死,而在殘暴的匈奴漢國,災民卻還要繼續活著受苦。
劉淵,你壞事做盡!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蠻夷政權裏出現劉淵這種勤政愛民的統治者,比之出現殘暴的統治者,更加讓華夏政權感到恐懼。
這就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每年都有中原的難民用腳投票,自發地前往匈奴漢國,幾個月前,中原甚至出現了十幾萬流民遙相唿應劉淵,希望劉淵打到他們家鄉拯救他們。
十幾萬漢人百姓,居然希望一個蠻夷政權從大晉王朝手裏拯救他們,這就是司馬家族的大晉。
“南國太尉王衍帶著十萬晉軍逃往南方,此時的晉軍必然軍心渙散、毫無鬥誌,以前他們龜縮在洛陽城裏,靠著城牆的保護阻擋我們,現在沒有了城牆的保護,正是我們將他們一舉殲滅的大好機會,隻要殲滅了這十萬晉軍,則南國再無精銳。”大漢皇帝劉淵冷靜分析著。
劉淵自認為自己繼承了大漢的國祚,所以蔑稱晉朝為南國。
太尉王衍此人,為了自己家族琅琊王氏的私利,在軍隊中安插了大量混飯吃的關係戶,正兒八經會打仗的反而不能升官,所以晉軍雖然裝備精良,可戰鬥力卻非常差。
不僅如此,王衍還動用特權,提前在南方為自己家族的子弟們強買農田,方便以後跑路到南方後,可以繼續作威作福。
王敦和王導兩兄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王衍派遣到南方發展,給琅琊王氏整個家族南渡提前鋪平道路。
王妙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理想國,無論劉淵是偽裝出來的仁政愛民還是真的仁政愛民,至少目前劉淵所做的一切都還算得上是明君。
然而,僅僅幾個月後,他的理想國便又破滅了。
劉淵突然病逝,其子劉和即位,即位後便是一頓亂殺,許多人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堪比巫蠱之禍。
劉聰撥亂反正,殺死了劉和,然後自己稱帝,然而,劉聰也不怎麽樣。
石勒的騎兵追上王衍後,將十萬晉軍全殲。
晉朝主力損耗殆盡,於是大漢皇帝劉聰趁機攻下洛陽,並且縱容自己的匈奴士兵在洛陽城搶劫。
昔日軍紀嚴明,在劉淵帶領下不搶劫、不屠殺、不奸淫的匈奴漢國士兵,隨著劉淵的病逝,終於暴露本性,以前的軍紀嚴明,不過是在劉淵嚴格軍令下暫時表現出來的特殊情況。
本以為隻要找到一個開明君主,就可以拯救天下,看來還是太天真了。
開明君主並不一定到了晚年還能繼續開明,比如漢武帝劉徹,即便到了晚年還能繼續開明,他的子孫後代也不一定開明,比如光武帝劉秀。
所以,指望開明君主拯救天下蒼生,不過是讓天下陷入下一個循環罷了。
而此刻的洛陽城,白馬寺,新的循環輪迴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