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禮和法
“夫子,你覺得辛伯……是一個好的國君嘛?”
辛莫詢問。
來到這個時代,辛莫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必將是與眾不同的。
他也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隻想把自己的理想實現,也不枉來著世上一遭。
但是唯獨麵對孔子,這個影響了後世兩千多年的人,辛莫心中卻有一種別樣的感覺。
他想得到孔子的認可。
或者說,他最想將自己後世那些思維、想法拿來和孔子交流。
他很好奇孔夫子聽到自己的理論之後,會如何評判。
亦或者,或摩擦出什麽樣的火花,會不會產生一些新的思想。
“辛伯……”孔丘竟然沉默了一下,隨機開口道:“我並未見過辛伯,如果隻是憑借傳聞評判他,我想並不公允。”
“我聽聞您派弟子去了辛國,他們迴來之後,都沒有向您說辛伯是一個怎麽樣的人嗎?”
“實不相瞞,我並未問過弟子這個問題。”孔丘說道:“辛伯近些年來所做的事情,連我也有很多不解之處。我不想對他做出任何評價,就是因為我想有朝一日,能和他麵對麵談一談,方才能更深刻的了解他的治國之道。”
辛莫點了點頭,沒有再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纏下去。
“如今魯國正遭遇大變故,如果陽虎失敗,夫子肯定會出山吧。”辛莫說道。
孔丘點了點頭:“如果君上需要我的話,我一定會盡一份力的。”
顯然,孔丘並未放棄自己入仕的打算。
“陽虎如果被擊敗了,掌握權柄的,恐怕就又是三桓了吧。”辛莫道。
孔丘迴答:“柳下君所言極是,三桓在魯國執政已經很多年了。”
孔丘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無奈。
三桓當政,他並不能改變什麽。
“在辛國,國君的權力是很大的,絕對不會被世卿世祿的家族奪取。”辛莫說道:“夫子可曾對比過辛國和魯國?”
“辛國立國之初,就廢除了分封製、井田製,所有官員都是君主任命,辛伯的權力自然要比其他的諸侯國君主大的多。”孔丘迴答。
“夫子說的一針見血,這樣的國策,和周禮相比如何?”
孔丘搖了搖頭:“周禮之禮,在於立綱常,有了綱常,人才有了仁義,有了禮數,每個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麽,國家才能穩定。辛國雖然國力日益強盛,可是缺乏禮教,隻知道依賴法度,時間一久,人心將失去約束,因為人們都隻關心和鑽研律法,卻忘記了道德,失去了仁義。”
“您當年批評趙鞅就是這麽說的。”
“是啊。隻用刑法來約束民眾,民眾自然就少了羞恥心。在民眾看來,隻要不違法,就是對的。沒有了羞恥心,卻被法律約束。很多事情他們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敢做。
“等到法律有所鬆弛的時候,人們心中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就會肆無忌憚地做出來了!
“這就是我反對鑄刑鼎的原因之一。
“如果一個大臣重視禮儀,他知道自己的職責就是為君王盡忠,自然不會做那些壞事了。”
孔丘的觀點,就是用道德代替法律。
他想要的是一個完美的社會,用道德約束人們,才能徹底控製人內心的欲望,讓人不至於被欲望驅使,傷害他人,造成混亂。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禮儀是用來效仿的。臣子跟著君主做,兒子跟著父親做。所以我們隻需要教導好君主的禮儀,臣子就知道自己改怎麽做,隻要約束好父親,兒子就知道他們改怎麽做。
“刑律定的少了,會有人鑽空子,定的太過複雜,則是勞民傷財。況且隻以刑律為行事的標準,人們道德的標準隻會越來越低。
“唯有禮儀,才能讓人人越來越完善,成為君子。”
“怎麽可能人人都懂禮儀呢?”辛莫搖了搖頭:“人的私欲,是無法根除的。禮儀固然會對人有約束,可是並不能約束所有人,所以才要有刑律。”
“刑律又豈能保證永遠完備?”
“禮儀又豈能讓人人遵守?”
二人說到此處,都停了下來。
“正因為禮製無法貫徹落實,我才提出了‘克己複禮’,試圖讓我的學說得到君主的認可。”孔丘道:“隻是……”
“隻是那些君主看似對您十分尊敬,但是卻並不推行您的主張。”辛莫說道:“這些君主都不是笨人,他們知道為什麽您的主張不適合他們。”
孔丘點頭,這正是他的困境。
任何人,在理想一再遭遇挫折的時候,難免會產生自我懷疑。
哪怕是孔丘,也不例外。
尤其當辛莫和他辯論的之後,孔丘內心自然也產生了一絲絲的自我懷疑。
不過孔丘是何等人物。
辛莫所說的那些困境,對他而言,不過是讓他有一絲疑慮罷了。
隻是瞬間,孔丘雙目就恢複了光彩。
“柳下君,雖然那些君主並未采取我的主張,但這並不能證明我的主張就是錯的。”孔丘道:“這些君主,是這個混亂時代的產物,他們對於周禮本身就有抵觸,我的主張不被認可是正常的。而辛伯的所作所為,是順應了這個時代,他的主張和政策,肯定會被這些國君接納,但是從長遠來看,並不是最好的。”
“您為什麽這麽說?”
“無論哪個國家,統治的最終都是人民。誠如君子所說,人心或許是惡的,所以才需要禮儀的教化,我想一定會有某個君主意識到這一點,總有一天,會有人意識到這一點的。”
“沒錯,我也這麽認為。”
辛莫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你也這麽認為?”
“外儒內法,儒法結合,我認為才是最終的歸途。”辛莫說道:“辛伯也認為,光靠刑律無法統治一個國家,要想國家長治久安,不但要有完美的刑律,規定人們行為的下限,更要有合適的禮儀。”
“……辛伯的見識,確實不凡。”
“夫子,辛伯還說,你的學說,您的弟子,在後世一定可以改變這個世界,隻是如今時機未到。”
“哦?”
“辛伯說,您的學說,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君主作為後台,方能推行下去。而你的學說,也將保證這個君主的統治更加穩固。”
“……比如辛伯?”
“或許另有其人。”辛莫試探性地說道。
“辛伯,周禮是維護天子之大道,不可以被假於其他任何人。這一點決不能變!”
孔丘鄭重說道。
那雙眼睛,仿佛已經看清了一切。
“夫子,你覺得辛伯……是一個好的國君嘛?”
辛莫詢問。
來到這個時代,辛莫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必將是與眾不同的。
他也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隻想把自己的理想實現,也不枉來著世上一遭。
但是唯獨麵對孔子,這個影響了後世兩千多年的人,辛莫心中卻有一種別樣的感覺。
他想得到孔子的認可。
或者說,他最想將自己後世那些思維、想法拿來和孔子交流。
他很好奇孔夫子聽到自己的理論之後,會如何評判。
亦或者,或摩擦出什麽樣的火花,會不會產生一些新的思想。
“辛伯……”孔丘竟然沉默了一下,隨機開口道:“我並未見過辛伯,如果隻是憑借傳聞評判他,我想並不公允。”
“我聽聞您派弟子去了辛國,他們迴來之後,都沒有向您說辛伯是一個怎麽樣的人嗎?”
“實不相瞞,我並未問過弟子這個問題。”孔丘說道:“辛伯近些年來所做的事情,連我也有很多不解之處。我不想對他做出任何評價,就是因為我想有朝一日,能和他麵對麵談一談,方才能更深刻的了解他的治國之道。”
辛莫點了點頭,沒有再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纏下去。
“如今魯國正遭遇大變故,如果陽虎失敗,夫子肯定會出山吧。”辛莫說道。
孔丘點了點頭:“如果君上需要我的話,我一定會盡一份力的。”
顯然,孔丘並未放棄自己入仕的打算。
“陽虎如果被擊敗了,掌握權柄的,恐怕就又是三桓了吧。”辛莫道。
孔丘迴答:“柳下君所言極是,三桓在魯國執政已經很多年了。”
孔丘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無奈。
三桓當政,他並不能改變什麽。
“在辛國,國君的權力是很大的,絕對不會被世卿世祿的家族奪取。”辛莫說道:“夫子可曾對比過辛國和魯國?”
“辛國立國之初,就廢除了分封製、井田製,所有官員都是君主任命,辛伯的權力自然要比其他的諸侯國君主大的多。”孔丘迴答。
“夫子說的一針見血,這樣的國策,和周禮相比如何?”
孔丘搖了搖頭:“周禮之禮,在於立綱常,有了綱常,人才有了仁義,有了禮數,每個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麽,國家才能穩定。辛國雖然國力日益強盛,可是缺乏禮教,隻知道依賴法度,時間一久,人心將失去約束,因為人們都隻關心和鑽研律法,卻忘記了道德,失去了仁義。”
“您當年批評趙鞅就是這麽說的。”
“是啊。隻用刑法來約束民眾,民眾自然就少了羞恥心。在民眾看來,隻要不違法,就是對的。沒有了羞恥心,卻被法律約束。很多事情他們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敢做。
“等到法律有所鬆弛的時候,人們心中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就會肆無忌憚地做出來了!
“這就是我反對鑄刑鼎的原因之一。
“如果一個大臣重視禮儀,他知道自己的職責就是為君王盡忠,自然不會做那些壞事了。”
孔丘的觀點,就是用道德代替法律。
他想要的是一個完美的社會,用道德約束人們,才能徹底控製人內心的欲望,讓人不至於被欲望驅使,傷害他人,造成混亂。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禮儀是用來效仿的。臣子跟著君主做,兒子跟著父親做。所以我們隻需要教導好君主的禮儀,臣子就知道自己改怎麽做,隻要約束好父親,兒子就知道他們改怎麽做。
“刑律定的少了,會有人鑽空子,定的太過複雜,則是勞民傷財。況且隻以刑律為行事的標準,人們道德的標準隻會越來越低。
“唯有禮儀,才能讓人人越來越完善,成為君子。”
“怎麽可能人人都懂禮儀呢?”辛莫搖了搖頭:“人的私欲,是無法根除的。禮儀固然會對人有約束,可是並不能約束所有人,所以才要有刑律。”
“刑律又豈能保證永遠完備?”
“禮儀又豈能讓人人遵守?”
二人說到此處,都停了下來。
“正因為禮製無法貫徹落實,我才提出了‘克己複禮’,試圖讓我的學說得到君主的認可。”孔丘道:“隻是……”
“隻是那些君主看似對您十分尊敬,但是卻並不推行您的主張。”辛莫說道:“這些君主都不是笨人,他們知道為什麽您的主張不適合他們。”
孔丘點頭,這正是他的困境。
任何人,在理想一再遭遇挫折的時候,難免會產生自我懷疑。
哪怕是孔丘,也不例外。
尤其當辛莫和他辯論的之後,孔丘內心自然也產生了一絲絲的自我懷疑。
不過孔丘是何等人物。
辛莫所說的那些困境,對他而言,不過是讓他有一絲疑慮罷了。
隻是瞬間,孔丘雙目就恢複了光彩。
“柳下君,雖然那些君主並未采取我的主張,但這並不能證明我的主張就是錯的。”孔丘道:“這些君主,是這個混亂時代的產物,他們對於周禮本身就有抵觸,我的主張不被認可是正常的。而辛伯的所作所為,是順應了這個時代,他的主張和政策,肯定會被這些國君接納,但是從長遠來看,並不是最好的。”
“您為什麽這麽說?”
“無論哪個國家,統治的最終都是人民。誠如君子所說,人心或許是惡的,所以才需要禮儀的教化,我想一定會有某個君主意識到這一點,總有一天,會有人意識到這一點的。”
“沒錯,我也這麽認為。”
辛莫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你也這麽認為?”
“外儒內法,儒法結合,我認為才是最終的歸途。”辛莫說道:“辛伯也認為,光靠刑律無法統治一個國家,要想國家長治久安,不但要有完美的刑律,規定人們行為的下限,更要有合適的禮儀。”
“……辛伯的見識,確實不凡。”
“夫子,辛伯還說,你的學說,您的弟子,在後世一定可以改變這個世界,隻是如今時機未到。”
“哦?”
“辛伯說,您的學說,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君主作為後台,方能推行下去。而你的學說,也將保證這個君主的統治更加穩固。”
“……比如辛伯?”
“或許另有其人。”辛莫試探性地說道。
“辛伯,周禮是維護天子之大道,不可以被假於其他任何人。這一點決不能變!”
孔丘鄭重說道。
那雙眼睛,仿佛已經看清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