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十裏
因為拗不過知秋,所以早上分別由虎子和知秋各自駕著一輛馬車,而翠柳則和嬤嬤乘坐虎子的那輛馬車,在他們的那輛馬車的後邊還牽著一頭騾子,因著早上的天氣晴朗,一行人又在宛城內,所以也沒有快馬加鞭,車輛緩緩的小跑著離開了宛城。
在宛城的時候,他們就見到城裏來來往往的一些馬車,虎子和知秋原以為離開宛城後,官道上就隻剩下自家的這倆輛馬車,但是實際的情況卻超乎所料,馬車在小跑著出城後,因為要考慮到嬤嬤那輛車後牽著的騾子的步頻,所以倆輛馬車速度也沒有提起來,還是先前的速度。
走著走著,知秋就發現,在城外的這條官道上,緩緩行駛的自己家的兩輛馬車,也不再那麽孤孤單單的,已經有好幾批的馬車從自己身旁超過了,而且每次一批車隊超過的時候,至少都是一個車隊。
知秋皺了皺眉,她仍舊座在車架旁,她用手撩了一下車簾。
知景見狀問道“怎麽了,秋兒?”
知秋道“姐姐,有些奇怪呀,從我們出城以來,不過走了五六裏地,可是至少不下五個車隊從我們身旁經過,而且那些車隊每對都不少於六七輛的馬車,身旁還有些騎馬的護衛環繞在車隊四周。”
知景聽此一說也擔憂的問道“秋兒,不會是路上不太平吧,要不咱們還是返迴宛城吧,咱們孤零零的幾個人,若是遇到個歹徒那可如何是好?”
知秋聽知景一說,立刻否決了這個建議“姐姐,我們都已經將宅子賣了,若是迴去也沒有安身之所。”
知景這才想到,此刻宛城的家已經是別人的了,不由得歎息道“哎,那可怎生的好呀?”
知秋道“姐姐也莫要擔憂,那些出城的馬車每個都比咱家的豪華,料來是不會瞧上我們這麽古樸的馬車。”
知景聽後想了想方才點了點頭道“哦,那倒也是。”
知秋又道“我覺的奇怪的是,這條官道上如此多的車隊,卻都是出城的,而沒有進城的,姐姐,你猜會是為何?”
知景聽知秋這麽一說,忽然一愣,她問道“全部是出城的?”
知秋道“確實如此,我看那些馬車車身不小,卻駕的很快,可是卻非常穩當,似乎是負重不輕呀,姐姐,你看”知秋用手指了指官道上深深的車痕。
“得多重才能壓出來如此之深的車轍呀。”
知景道“秋兒,照你這麽說,那車裏若不是裝了很多人,那就是裝了許多物了。”
知秋皺了皺眉毛道“看來是這樣的。”
知景和知秋都猜出了一二,不過兩人因著證據不夠充分,二人都沒有吭聲,隻是兩個人更加留意沿途所遇之事了。
又走了三四裏,忽然間前麵的官道上停了許多的馬車,馬車將官道堵了個嚴嚴實實,知秋趕緊將馬車停下,緊隨其後的虎子也停了下來。
翠柳和嬤嬤都來到知秋她們的馬車前,幾個人都很是好奇為何前麵堵了這麽多的馬車。
知景令翠柳前去詢問後方才得知,因著杜家的車隊中,一匹車的車轅子斷了,杜家此刻正在緊急修補。
知秋聽後生氣的說道“這個杜家也太過分了,既然你家的馬車壞了,你就趕緊將馬車趕往一旁,自己修修即可,為何卻將整個官道堵住,難不成你的馬車壞了,還得大家都一起陪你在這兒候著。”
嬤嬤一聽知秋這麽一說,趕緊道“我的好小姐,可千萬小聲,這個杜家可不比尋常人家,聽聞杜家老太爺可是帝師哪,咱們可萬萬不可得罪於他。”
知景道“這杜家為何如此興師動眾的呀?”
知秋譏笑道“嬤嬤,姐姐,你們可別被這些道貌岸然的家夥所騙,這如今宛城蝗蟲剛過不久,天氣異常炎熱,已經近一個半月沒有下一滴雨了,城裏池塘的水位也下去了不少,這杜家既然很是有見識的,那麽想必是知道大旱即將來臨,這個時候卻沒有通知任何人,悄悄的離了宛城,真是偽君子啊。”
知景道“那麽這一路上所遇的人家,怕大抵都是這個原因才離開宛城。”
嬤嬤道“想來是這麽個理,不過他們這些俗人沒有神靈指點,恐怕不會知道此次大旱的麵積有近千裏之遙,要不也不會帶如此少的物資了。”
知秋點了點頭道“見他們此行雖然車馬眾多,騎士保護,可是人多消耗的食物也就多,而看他們的情形,似乎隻是準備到附近的城鎮去避難。”
知景望著後邊不斷趕來也同樣被堵在官道上的馬車,不由的說道“哎,也不知他們何時才能修好呀?”
知景所問正是知秋幾人所擔憂的事,幾個人無法,也隻得在馬車上等候,晌午知景和知秋她們就著水食用了些昨日做好的幹糧,一直到日頭漸西,前麵的隊伍才開始緩緩前行,知秋他們的馬車此刻正在整條車隊的中間,各家的馬車緩緩的行進中,官道上湧進了太多的馬車,誰家的速度都別想快起來,好在車隊熙熙攘攘的,因著今日之插曲,反倒形成了一個大的車隊,天色慢慢的黑了下來,知秋趕著馬車,見前麵的車隊似乎離開官道,在一平緩開闊的地方停了下來,她對知景道“姐姐,咱們也停下吧,大家擠在一起也比較安全?”
知景也看到這個現象,點了點頭。
因為拗不過知秋,所以早上分別由虎子和知秋各自駕著一輛馬車,而翠柳則和嬤嬤乘坐虎子的那輛馬車,在他們的那輛馬車的後邊還牽著一頭騾子,因著早上的天氣晴朗,一行人又在宛城內,所以也沒有快馬加鞭,車輛緩緩的小跑著離開了宛城。
在宛城的時候,他們就見到城裏來來往往的一些馬車,虎子和知秋原以為離開宛城後,官道上就隻剩下自家的這倆輛馬車,但是實際的情況卻超乎所料,馬車在小跑著出城後,因為要考慮到嬤嬤那輛車後牽著的騾子的步頻,所以倆輛馬車速度也沒有提起來,還是先前的速度。
走著走著,知秋就發現,在城外的這條官道上,緩緩行駛的自己家的兩輛馬車,也不再那麽孤孤單單的,已經有好幾批的馬車從自己身旁超過了,而且每次一批車隊超過的時候,至少都是一個車隊。
知秋皺了皺眉,她仍舊座在車架旁,她用手撩了一下車簾。
知景見狀問道“怎麽了,秋兒?”
知秋道“姐姐,有些奇怪呀,從我們出城以來,不過走了五六裏地,可是至少不下五個車隊從我們身旁經過,而且那些車隊每對都不少於六七輛的馬車,身旁還有些騎馬的護衛環繞在車隊四周。”
知景聽此一說也擔憂的問道“秋兒,不會是路上不太平吧,要不咱們還是返迴宛城吧,咱們孤零零的幾個人,若是遇到個歹徒那可如何是好?”
知秋聽知景一說,立刻否決了這個建議“姐姐,我們都已經將宅子賣了,若是迴去也沒有安身之所。”
知景這才想到,此刻宛城的家已經是別人的了,不由得歎息道“哎,那可怎生的好呀?”
知秋道“姐姐也莫要擔憂,那些出城的馬車每個都比咱家的豪華,料來是不會瞧上我們這麽古樸的馬車。”
知景聽後想了想方才點了點頭道“哦,那倒也是。”
知秋又道“我覺的奇怪的是,這條官道上如此多的車隊,卻都是出城的,而沒有進城的,姐姐,你猜會是為何?”
知景聽知秋這麽一說,忽然一愣,她問道“全部是出城的?”
知秋道“確實如此,我看那些馬車車身不小,卻駕的很快,可是卻非常穩當,似乎是負重不輕呀,姐姐,你看”知秋用手指了指官道上深深的車痕。
“得多重才能壓出來如此之深的車轍呀。”
知景道“秋兒,照你這麽說,那車裏若不是裝了很多人,那就是裝了許多物了。”
知秋皺了皺眉毛道“看來是這樣的。”
知景和知秋都猜出了一二,不過兩人因著證據不夠充分,二人都沒有吭聲,隻是兩個人更加留意沿途所遇之事了。
又走了三四裏,忽然間前麵的官道上停了許多的馬車,馬車將官道堵了個嚴嚴實實,知秋趕緊將馬車停下,緊隨其後的虎子也停了下來。
翠柳和嬤嬤都來到知秋她們的馬車前,幾個人都很是好奇為何前麵堵了這麽多的馬車。
知景令翠柳前去詢問後方才得知,因著杜家的車隊中,一匹車的車轅子斷了,杜家此刻正在緊急修補。
知秋聽後生氣的說道“這個杜家也太過分了,既然你家的馬車壞了,你就趕緊將馬車趕往一旁,自己修修即可,為何卻將整個官道堵住,難不成你的馬車壞了,還得大家都一起陪你在這兒候著。”
嬤嬤一聽知秋這麽一說,趕緊道“我的好小姐,可千萬小聲,這個杜家可不比尋常人家,聽聞杜家老太爺可是帝師哪,咱們可萬萬不可得罪於他。”
知景道“這杜家為何如此興師動眾的呀?”
知秋譏笑道“嬤嬤,姐姐,你們可別被這些道貌岸然的家夥所騙,這如今宛城蝗蟲剛過不久,天氣異常炎熱,已經近一個半月沒有下一滴雨了,城裏池塘的水位也下去了不少,這杜家既然很是有見識的,那麽想必是知道大旱即將來臨,這個時候卻沒有通知任何人,悄悄的離了宛城,真是偽君子啊。”
知景道“那麽這一路上所遇的人家,怕大抵都是這個原因才離開宛城。”
嬤嬤道“想來是這麽個理,不過他們這些俗人沒有神靈指點,恐怕不會知道此次大旱的麵積有近千裏之遙,要不也不會帶如此少的物資了。”
知秋點了點頭道“見他們此行雖然車馬眾多,騎士保護,可是人多消耗的食物也就多,而看他們的情形,似乎隻是準備到附近的城鎮去避難。”
知景望著後邊不斷趕來也同樣被堵在官道上的馬車,不由的說道“哎,也不知他們何時才能修好呀?”
知景所問正是知秋幾人所擔憂的事,幾個人無法,也隻得在馬車上等候,晌午知景和知秋她們就著水食用了些昨日做好的幹糧,一直到日頭漸西,前麵的隊伍才開始緩緩前行,知秋他們的馬車此刻正在整條車隊的中間,各家的馬車緩緩的行進中,官道上湧進了太多的馬車,誰家的速度都別想快起來,好在車隊熙熙攘攘的,因著今日之插曲,反倒形成了一個大的車隊,天色慢慢的黑了下來,知秋趕著馬車,見前麵的車隊似乎離開官道,在一平緩開闊的地方停了下來,她對知景道“姐姐,咱們也停下吧,大家擠在一起也比較安全?”
知景也看到這個現象,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