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出發
知秋一行堪堪的迴到了府中,好在一路上沒有遇到什麽災民,知秋想了想後知道了,此刻正是晌午時分,官府的災蓬正在舍粥,災民肯定早早就候在災蓬旁,自己和虎子這才幸運的沒有碰見災民,想想真是有些後怕,要真是讓這些人給盯上,那可就麻煩極了,雖然此刻災民還未必有那個膽子做惡,可是這種事情誰也難保呀,好在已經過去了,雖然買的東西不是很全,不過大體上也是夠了的。
知秋和翠柳、虎子返迴後,知景和嬤嬤已經將其他要帶的東西都放置妥當了,牛車也趕到馬車旁,知景聽了知秋的所說的情況後讓虎子將白麵給每個車上各放了一百斤,大米和小米也是每個車上放了一袋。幹菜和調料,做飯的兩個小鐵鍋,碗筷、盆子等物以及剩餘的五百斤黑麵都放到嬤嬤和虎子的那輛馬車上。”
知秋道“姐姐,那輛馬車上放的太多了,那兩匹馬還不得累壞了。”
知景道“無事,這次咱們這兩輛馬車都由四匹馬拉著。”
知秋問道“咱家的馬車可以駕四匹馬嗎?”
知景道“是呀,當初爹爹任宛城的官職時就是用四匹馬拉著,後來卸任後不想張揚,這才每次出門改由兩匹馬拉著。”
知秋道“啊,早知如此,我就該再多買些米糧呀。”
知景用手刮了下知秋的鼻頭,笑道“放得東西太多,可是跑不快的,不如少帶些米糧,若是有需要,遇到城鎮再買些也可。”
知秋卻是不以為然,要知道這方圓千裏之地大旱不已,農作物勢必絕收,到時候自己一行人前往榆陽的過程中,若是有個意外的話,要是再想購置糧食卻是很難,可是一想到今日城裏的災民,知秋還是不敢冒險,罷了,罷了,就先走上一段再說,等到了小鎮,再想辦法購置些吧,目前隻能如此了。
知秋於是對知景道“姐姐,我們總共是四個人,馬車倒時候分配,你靠妥當不?”
知景道“恩,你說說?”
知秋道“姐姐,你看由虎子趕一輛,我再趕一輛,翠柳牽著騾子和我們一起離開,可好?”
知景道“恩,虎子趕馬車我是放心的,可是你還小,咱姐倆那輛馬車還是姐姐趕吧。”
知秋想了想後道“姐姐,不如這樣吧,咱們乘坐的馬車,我看就由咱姐倆換著趕吧,姐姐也莫要推辭了,姐姐和我出門在外時都身穿男裝,行走的時候也方便些,而且咱們此次雖然是前往榆陽,可是也正是因為宛城這周邊千裏之地即將發生旱災,咱們也算的上是逃荒,既然是逃荒,那就不講究那些繁文縟節了,咱姐倆換著趕車,互相也能照應上,你看可好?”
知景想了想道“好吧,那就這麽定了,咱們也趕緊收拾收拾,再看看還有什麽要帶的東西,都趕緊帶上。”
知秋向馬車上望去,隻見馬車裏邊鋪著厚厚的被褥,知秋疑惑的看看知景。
知景給知秋解釋道“我和嬤嬤商量了一下,若是將被褥堆放在馬車中,勢必會很占地方,不如將所有要用的被子和厚重的衣物全部鋪到馬車上,這樣可以節省許多地方,我們乘坐馬車時,路上即使顛簸的,座在被褥上也不會太難受,晚間撩起一個被子睡到裏邊即可,你看這樣是不是很方便。”
知秋用手一摸那厚厚的被褥,點了點頭道“如此一來,真的是一點地方都不占呀。”
知景又道“秋兒,你看,姐姐做的這個布袋你覺得怎麽樣?”
知秋望著布袋,不明所以。
知景說道“大米和小米都可以放到裏邊去,布袋口用繩子紮住,白日裏即是靠墊,晚間又是枕頭,還可食用,怎麽樣,一舉數得吧。”
知秋點點頭笑道“姐姐和嬤嬤真是有辦法,這麽一來又省下不少地方了。”
知景用手指了指馬車裏的暗格,對知秋說“身價性命都在哪裏了,很沉的,要不我能把五百斤黑麵都放到另外一輛車上。”
知秋道“怎麽沒換成銀票,全換成銀子了?”
知景笑道“小笨蛋,五間鋪子,一間宅院,就是再便宜也不可能換的一點銀兩呀,我讓嬤嬤到銀樓裏都換成了金子了,金子體積小,容易存放,不顯眼,嬤嬤這幾日也告訴我,說是害怕災年路上不太平,遇到個劫道的什麽,因此我才讓嬤嬤將銀票換成了體積小、方便帶的金子,外邊的荷包裏放了些散碎銀兩,誰又能知道我們是舉家遷徙,最多不過是以為我們是走親訪友而已。”
知秋聽後高興的說道“姐姐和嬤嬤想的真全麵,秋兒自愧不如呀。”
知景笑著摸了摸知秋的頭發道“姐姐和嬤嬤也是趕鴨子上架,頭一遭呀,好在大家夥多想想總能補充不足之處的。”
知秋道“可是姐姐,大旱的話,飲用水怎麽辦呢?”
知景道“我和嬤嬤已經將每匹馬的馬背上掛了水袋,八匹馬近三十個水袋,想來應該是夠用了吧。”
幾人因著明日要起早出發,晚飯過後都抓緊時間趕緊休息,次日清早,五個人吃過早飯後,知景又給牟大爺留了些米糧,幾個人趕著馬車,牽著騾子離開住了近十年的宅院,宛城是個小城市,很快的一行人就出了宛城。
知秋一行堪堪的迴到了府中,好在一路上沒有遇到什麽災民,知秋想了想後知道了,此刻正是晌午時分,官府的災蓬正在舍粥,災民肯定早早就候在災蓬旁,自己和虎子這才幸運的沒有碰見災民,想想真是有些後怕,要真是讓這些人給盯上,那可就麻煩極了,雖然此刻災民還未必有那個膽子做惡,可是這種事情誰也難保呀,好在已經過去了,雖然買的東西不是很全,不過大體上也是夠了的。
知秋和翠柳、虎子返迴後,知景和嬤嬤已經將其他要帶的東西都放置妥當了,牛車也趕到馬車旁,知景聽了知秋的所說的情況後讓虎子將白麵給每個車上各放了一百斤,大米和小米也是每個車上放了一袋。幹菜和調料,做飯的兩個小鐵鍋,碗筷、盆子等物以及剩餘的五百斤黑麵都放到嬤嬤和虎子的那輛馬車上。”
知秋道“姐姐,那輛馬車上放的太多了,那兩匹馬還不得累壞了。”
知景道“無事,這次咱們這兩輛馬車都由四匹馬拉著。”
知秋問道“咱家的馬車可以駕四匹馬嗎?”
知景道“是呀,當初爹爹任宛城的官職時就是用四匹馬拉著,後來卸任後不想張揚,這才每次出門改由兩匹馬拉著。”
知秋道“啊,早知如此,我就該再多買些米糧呀。”
知景用手刮了下知秋的鼻頭,笑道“放得東西太多,可是跑不快的,不如少帶些米糧,若是有需要,遇到城鎮再買些也可。”
知秋卻是不以為然,要知道這方圓千裏之地大旱不已,農作物勢必絕收,到時候自己一行人前往榆陽的過程中,若是有個意外的話,要是再想購置糧食卻是很難,可是一想到今日城裏的災民,知秋還是不敢冒險,罷了,罷了,就先走上一段再說,等到了小鎮,再想辦法購置些吧,目前隻能如此了。
知秋於是對知景道“姐姐,我們總共是四個人,馬車倒時候分配,你靠妥當不?”
知景道“恩,你說說?”
知秋道“姐姐,你看由虎子趕一輛,我再趕一輛,翠柳牽著騾子和我們一起離開,可好?”
知景道“恩,虎子趕馬車我是放心的,可是你還小,咱姐倆那輛馬車還是姐姐趕吧。”
知秋想了想後道“姐姐,不如這樣吧,咱們乘坐的馬車,我看就由咱姐倆換著趕吧,姐姐也莫要推辭了,姐姐和我出門在外時都身穿男裝,行走的時候也方便些,而且咱們此次雖然是前往榆陽,可是也正是因為宛城這周邊千裏之地即將發生旱災,咱們也算的上是逃荒,既然是逃荒,那就不講究那些繁文縟節了,咱姐倆換著趕車,互相也能照應上,你看可好?”
知景想了想道“好吧,那就這麽定了,咱們也趕緊收拾收拾,再看看還有什麽要帶的東西,都趕緊帶上。”
知秋向馬車上望去,隻見馬車裏邊鋪著厚厚的被褥,知秋疑惑的看看知景。
知景給知秋解釋道“我和嬤嬤商量了一下,若是將被褥堆放在馬車中,勢必會很占地方,不如將所有要用的被子和厚重的衣物全部鋪到馬車上,這樣可以節省許多地方,我們乘坐馬車時,路上即使顛簸的,座在被褥上也不會太難受,晚間撩起一個被子睡到裏邊即可,你看這樣是不是很方便。”
知秋用手一摸那厚厚的被褥,點了點頭道“如此一來,真的是一點地方都不占呀。”
知景又道“秋兒,你看,姐姐做的這個布袋你覺得怎麽樣?”
知秋望著布袋,不明所以。
知景說道“大米和小米都可以放到裏邊去,布袋口用繩子紮住,白日裏即是靠墊,晚間又是枕頭,還可食用,怎麽樣,一舉數得吧。”
知秋點點頭笑道“姐姐和嬤嬤真是有辦法,這麽一來又省下不少地方了。”
知景用手指了指馬車裏的暗格,對知秋說“身價性命都在哪裏了,很沉的,要不我能把五百斤黑麵都放到另外一輛車上。”
知秋道“怎麽沒換成銀票,全換成銀子了?”
知景笑道“小笨蛋,五間鋪子,一間宅院,就是再便宜也不可能換的一點銀兩呀,我讓嬤嬤到銀樓裏都換成了金子了,金子體積小,容易存放,不顯眼,嬤嬤這幾日也告訴我,說是害怕災年路上不太平,遇到個劫道的什麽,因此我才讓嬤嬤將銀票換成了體積小、方便帶的金子,外邊的荷包裏放了些散碎銀兩,誰又能知道我們是舉家遷徙,最多不過是以為我們是走親訪友而已。”
知秋聽後高興的說道“姐姐和嬤嬤想的真全麵,秋兒自愧不如呀。”
知景笑著摸了摸知秋的頭發道“姐姐和嬤嬤也是趕鴨子上架,頭一遭呀,好在大家夥多想想總能補充不足之處的。”
知秋道“可是姐姐,大旱的話,飲用水怎麽辦呢?”
知景道“我和嬤嬤已經將每匹馬的馬背上掛了水袋,八匹馬近三十個水袋,想來應該是夠用了吧。”
幾人因著明日要起早出發,晚飯過後都抓緊時間趕緊休息,次日清早,五個人吃過早飯後,知景又給牟大爺留了些米糧,幾個人趕著馬車,牽著騾子離開住了近十年的宅院,宛城是個小城市,很快的一行人就出了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