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艙。


    朱元璋父子隔著一張書案相對而坐。


    雍鳴靜靜站在朱棣身側。


    朱元璋含笑衝雍鳴招了招手,等雍鳴來到身邊時,抬手揉了揉小家夥小腦袋。


    見朱棣唇角動動。


    朱元璋笑著瞪視擺手,“是想和父皇解釋百姓對你山唿萬歲嗎?咱沒那麽小氣。”


    相反他很高興。


    這恰恰反映出,東番百姓對老四的支持。


    東番百姓是由一群中原遷民、蒙古俘虜、東番本地原住民組成的一個大拚盤。


    老四能讓這樣一群人心悅誠服。


    他也放心了。


    他讓老四下船艙,與他單獨談談,也不是為此事。


    “你和爹說說,那個勞動者創造曆史?曆史難道不是君主創造嗎?沒有始皇帝、漢高祖,以及咱這些一個個皇帝,哪有什麽曆史……”


    朱棣不由被逗樂了。


    果然,每個有能力的人,都想貪天之功!


    可恰恰如此,很容易讓人驕傲自大,進而迷失自我。


    “笑什麽,快說!”朱元璋沒好氣瞪視。


    他就是對老四這個說法感到新奇。


    再結合,老四能把東番這樣一個形形色色人組成的大拚盤治理好,民心所向。


    他就想知道,是不是和老四所說的勞動者創造曆史理論有關係。


    “父皇,若是沒有天下百姓厭惡、痛恨元朝已久,就算父皇有天縱奇才,父皇認為,咱們朱家能取代元朝嗎?”


    一句話,讓朱元璋陷入沉思。


    “恰恰是天下的勞動者,包含以腦力勞動為主的讀書人,踏實肯幹的所有勞動者,對元朝的不滿情緒,引發了元末戰亂,這才是咱們大明得以建立的基礎,父皇、韓國公李善長、二叔、我泰山、藍玉這些人,隻不過是所有起義勢力中,通過優勝劣汰,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一批人。”


    “在這個過程中,咱們大明的功勳階層,以及每一個為建立大明,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犧牲的將士,其實,都是真正意義上,踏實肯幹的勞動者。


    朱棣略微猶豫一下。


    朱元璋迴神,看著出神思考的雍鳴,瞪視朱棣,“說!咱們父子、爺孫三代,關起門來說話,有什麽不能說!”


    朱棣轉動著麵前茶杯,“隻是,在大明建立後,以父皇為首的新朝精英階層,竊取了無數勞動者的果實,在利益分配中,出現了嚴重失衡。”


    這些話,十分大逆不道。


    但這就是真相。


    “當然,曆朝曆代都是如此,唐朝以前,世家統治天下時,更是如此,普通人流血,埋忠骨,到頭來,皇位總在世家中,你方唱罷我登台。”


    朱棣看了眼沉思的小雍鳴。


    他希望,臭小子把他這番話記住。


    隻有相信、承認人民史觀。


    徹底否定精英史觀。


    臭小子將來繼承他留下的這片基業,才始終能對廣大真正的勞動者心懷敬畏。


    有敬畏,就不會迷失,不會狂妄自大。


    “所以,伱在咱們大明推動鄉土村社,其實就是想對天下利益,進行一次再分配,彌補父皇為首,大明精英功勳集團對勝利果實的竊取?”


    朱棣哭笑不得搖頭,“父皇,孩兒當時哪裏想這麽遠了,搞出競拍包稅,是進忠當時想要立功,而孩兒也想日子過的好點,搞鄉土村社是八叔他們希望我做村裏的帶頭人……”


    說及這些,朱棣不由唏噓感慨。


    其實,他最初根本沒想過搞什麽鄉土村社。


    想著存夠點本錢,就憑借自己掌握的超前東西,賺錢、買地、蓋大宅子。


    總之,這個時代的地主士紳搞什麽。


    他就搞什麽。


    平凡且富裕,安靜愜意的過完這一生。


    是八叔他們,當時請求他做村子裏的帶頭人。


    相處久了,有感情了。


    還被東旭他們,天天師傅、師娘叫個不停。


    就想傳授八叔他們一點可以傳家的‘本事’。


    當時他們土橋村也沒什麽本錢,而且老頭子的大明,條條框框的規矩太多了。


    農民就是農民。


    想要發家致富,日子過的好點,隻能從土地上做文章。


    這才有了土橋村鄉土村社。


    “可這些事,也直接推著孩兒,身不由己走到現在這一步,到了這一步後,很多事情,就不能隻去做,也得去思考這些事情,內在的深刻哲學思想。”


    以前,他知道人民史觀、精英史觀。


    更知道,很多別有用心之輩,想要否定人民史觀。


    那個時候的他,對這些隻是聽說,甚至對其內涵都不了解。


    更甚至,史觀、史觀,就是研究曆史的方法罷了。


    曆史嘛。


    想怎麽研究就怎麽研究,有什麽關係?


    直到他走到現在這個位置,深刻思考他搞得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後。


    才真正明白,兩種史觀之爭,到底多麽嚴重。


    “父皇,秦,奮六世之餘烈,橫掃天下,一統寰宇,真全是始皇帝的偉大造就的嗎?”


    “不可否認,始皇帝的確偉大,但孩兒以為,秦之所以能一統寰宇,主要基於兩個條件,夏商周三朝,籠統模糊的一統,給天下人奠定了基礎,而春秋戰國頻繁的戰亂,導致當時的百姓,都已經極度厭惡無止盡的戰爭,每個人,心裏都盼望無止盡的戰爭結束……”


    “衛鞅入秦,就是為了結束戰爭,向秦孝公提出一統天下,建立一個強權中樞的遠大理想抱負,同時,其法家耕戰體係,則是實現這一遠大理想抱負的具體辦法,衛鞅隻不過是看到了天下人厭戰的民心罷了。”


    “其實,我們中原早已經承認了人民史觀,否則,為何每一本書中,都把民心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讀書人、朝中官員,人人都要喊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順應民心!”


    這難道不是承認了,勞動者創造曆史嗎?


    而這恰恰是中原,能在過去數千年,成為天下明珠的原因。


    “隻可惜,受限於自身利益,咱們一邊高喊民心,可一邊隻把民心當做我們為自身、或者小團體謀利的工具,帝王談論民心,隻想著以愚治民,絕大多數讀書人談論民心更扯淡,他們口中的民心,隻是指代他們這些掌握知識、權力,的讀書人。”


    朱元璋盯著朱棣緩緩轉動茶杯的手。


    他知道,老四會給他衝擊。


    可沒想到,衝擊這麽大。


    簡直就是顛覆性的!


    若是認同老四所說,勞動者創造曆史的人民史觀。


    等於否定了皇權天授!


    否定了朱家大明皇權的正統性?


    “那你將來以什麽理由建國?你對將士、百姓大談特談勞動者創造曆史,還能使用皇權天授嗎?”


    朱棣忍不住向朱元璋豎大拇指。


    不得不說,別看老頭子泥腿子出身。


    就這麽快,想到這個問題。


    活該老頭子從那麽多梟雄中脫穎而出,當皇帝。


    “父皇,天上沒有神仙,天心即民心!自古以來,皇權都是民授!”


    “大到一個國家,民心喪失,皇權轟然坍塌。”


    “小到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也是如此,領頭人喪失民心,必然會坍塌。”


    這恰恰是他所希望的。


    如此,才能保證社會的活躍和流動性。


    一個王朝,越固化,越危險。


    朱元璋點點頭。


    看著朱棣。


    老四之於大明,就是個革新者。


    好在,老四首先讓百姓在短期內獲益了。


    要是一些百姓看不透徹的長遠利益。


    恐怕百姓都得仇視老四。


    就比如那個資產稅,百姓就在官紳故意汙名化中,對資產稅持有懷疑態度。


    也就是老四的威望高,百姓從鄉土村社受益很多,才沒有聽風就是雨。


    汙名化資產稅,也讓大明內部許許多多人,真正清晰看到了老四在大明百姓心中的威望。


    這也導致了,恨老四,怕老四的人,更加迫切。


    甚至,標兒都生出警惕。


    朱元璋收起繁複思緒,問:“你是不是要在治下,全麵推動你的人民史觀。”


    朱棣轉動杯子的動作停下,點點頭,“孩兒就人民史觀、精英史觀、人民經濟、精英經濟正在醞釀理論,準備專門以此,寫一些理論性的東西。”


    一些事情、一些製度,沒有理論的東西支撐。


    就好像萬丈高樓平地起,磚石水泥裏麵,卻沒有鋼筋支撐一樣。


    就是一個豆腐渣工程。


    “這些理論,軍中要學、官員要學,啟蒙後,縣學、府學、省學、中樞國子監的學生都要反複學,同時,兒臣還準備在恰當時候,集結一批真正承認民心即天心,承認人民史觀的讀書人,以人民史觀的角度,重新編撰咱們中原曆朝曆代史書,教育燕藩治下的讀書人。”


    現在的史書,雖然提民心。


    可本質就是精英史觀。


    要不然,幹嘛浪費那麽多篇章,給曆朝曆代的精英編寫列傳?


    反觀,在勞動者推動曆史的大事件中,從來不提勞動者、民心在這些大事件中的功勞。


    現在不搞。


    首先是沒錢!


    其次,沒有這方麵的人才,讓一群尊奉精英史觀的人,重新以人民史觀編史,就是胡鬧。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人民史觀重編華夏史。


    一定會在大明引發巨大風波。


    被視為異端邪說。


    他可以肯定,一旦他以人民史觀重新編史,大明一定會徹底封禁燕藩的新潮思想。


    中原讀書人,敢看燕藩編的史書,都會被嚴厲懲處。


    更別說,到時候,會如何對待燕藩了。


    現在時機不合適。


    他還需要來自大明的人口,以及和大明商貿中的利益。


    而且,他也想促成大明徹底開海,以及,更多新東西流入中原。


    ‘老四已經有和標兒大戰一次的心理準備了。’


    朱元璋暗道。


    他已經猜到,老四會在什麽時候推出,人民史觀新編的中原曆朝曆代史。


    一定是借雙方矛盾不可調和之際。


    這個時候,無論有沒有人民史觀的新編史,雙方都要打一次。


    他之所以對此並不緊張。


    是因他相信老四。


    絕不會窺伺屬於雄英的皇位。


    打就打吧。


    兄弟間,怎麽可能不打架,普通百姓家的兄弟還打架呢,何況皇家。


    父母總有不在的一天。


    父母在,兄弟間保持隱忍,已經是極大的孝順了。


    他不擔心老四窺伺屬於雄英的東西。


    反而,更擔心,標兒利用大明龐大的人力物力,最終不隻是教訓教訓老四,而是想把老四置之死地。


    標兒不會這麽狠吧?


    老四已經看到了未來,並且在積極做準備,咱再給老四一些幫助,憑著老四的能力,未來,應該能扛住,標兒為首大明的壓力吧?


    ……


    載著數萬將士,數千大明觀摩團成員的艦隊,浩浩蕩蕩在南海滾滾向前。


    朱元璋自從離港上了朱棣的旗艦後,就再未離開。


    經常帶著雍鳴,和朱棣一談就是一整天。


    引得隨行聖駕的許多官員憂心忡忡。


    呂本,胡惟庸分到的一間艙室。


    呂本坐在輪椅上,透過艙室的小窗,看著旗艦艦尾站著的父子二人,滿臉擔憂,低語:“胡相,朱皇帝不會是改變心意,想把儲君之位傳給朱四郎吧?”


    話中,呂本眼睛緊盯朱棣、朱元璋,手不由緊緊捏住扶手。


    胡惟庸微微愣怔。


    瞥了眼緊張的呂本,鄙夷之色一閃而逝。


    給朱皇帝當臣子這麽多年,竟然還連朱皇帝是個什麽人都不了解。


    “我們得體諒理解朱皇帝,畢竟,這恐怕是他駕崩前,最後一次見朱四郎了。”


    如今,朱四郎在朱皇帝心中分量這麽重。


    朱皇帝馬上就要,數年見不到朱四郎,肯定想和朱四郎多說說話。


    “我猜測,朱皇帝一定和朱四郎討論了,朱四郎提及的勞動者創造曆史,甚至,我猜,此番結束返迴大明後,用不了多久,朱皇帝就要全麵放開海禁。對於朱四郎透露出的談判,朱皇帝也一定希望太子全盤答應……”


    呂本狐疑看向胡惟庸,“胡相,為何這樣說?有什麽依據嗎?”


    胡惟庸盯著朱元璋、朱棣的方向,“朱皇帝、太子爺、朱四郎這父子三人都是極為聰明的人,他們都預感到,大明和朱四郎的燕藩,未來必然會有衝突,甚至大打一場。”


    “朱皇帝擔心太子爺將來憑借大明龐大人力物力,將朱四郎置於死地,在其活著時,就一定會想各種辦法,增強朱四郎的實力!朱四郎在立足呂宋這些年,十分需要和大明進行貿易,他燕藩的武器、生鐵,香料,以及其他貨品,需要日益富裕的大明去購買,需要依托海貿,購置大明的貨品,去其他地方交易,賺取利益。”


    最終,支持其發展燕藩!


    朱四郎想和太子簽訂一份什麽樣的條約。


    他現在也已經有一個輪廓了。


    呂本麵孔突然猙獰,“胡相,難道我們就放任朱皇帝扶持朱四郎,為咱們將來的大業,製造無數麻煩?”


    要是不把朱四郎整死。


    即便他們倒燕聯盟搞垮朱雄英的儲君之位。


    允炆敢坐大明的皇位嗎?


    ‘不放任又如何?讓朱皇帝早點駕崩嗎?’


    胡惟庸瞥了眼呂本,沒有說話。


    ……


    一個月後。


    艦隊出現在中央呂宋地區沿海。


    呂宋王朝水師艦隊的小船,開始頻繁出現在艦隊周圍遊弋。


    艦隊對此根本不予理會。


    浩浩蕩蕩開赴孔雀島。


    大軍在海上漂了一個多月。


    兄弟們需要好好休整幾天。


    幸虧,提前占據了孔雀島。


    ……


    孔雀島。


    先行一步趕來,收集匯總軍情司消息,並且為戰前做準備的毛驤,領著駐守孔雀島的第一混成協兩個營管帶,以及恰好在孔雀島補給的商賈,聚集在碼頭上,等著大軍抵達。


    當一千五百艘大小船隻組成的艦隊,出現在視線中。


    所有人激動議論。


    “太壯觀了!”


    “這就是咱們燕藩現在的實力嗎?”


    “這恐怕是戰爭史上,最龐大的無敵艦隊了吧?”


    ……


    在眾人議論中,搭載朱元璋禁軍以及陸軍第一鎮一個營的戰船相繼靠近碼頭。


    雙方將士,率先下船,負責警戒。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朱元璋隨同朱棣露麵後,毛驤等人作揖山唿萬歲。


    朱元璋在朱棣、朱樉攙扶下,臉微微發白,滿臉倦色率領眾人,從旗艦下來。


    朱標以及大明百官也都是如此。


    即便極力控製,可走路腳步虛浮,都有些搖搖晃晃。


    原以為,從福建去東番,已經知道了大海的兇險。


    可這一個月,才真正體會到,什麽叫兇險。


    行至南海中心時,夜間突遭狂風驟雨。


    雖然艦隊在關鍵時刻,數十艘船隻肩並肩靠在一起,抵禦風浪。


    可依舊讓初次出海的大明君臣,感受到了個體在自然麵前多麽渺小。


    朱元璋簡單與毛驤等人說了幾句。


    朱棣吩咐:“毛驤,帶陛下、太子等人去休息。”


    朱樉等人有些羨慕看著朱棣依然精神抖擻。


    他們連小雍鳴都不如!


    毛驤帶著朱元璋一行人前往早已收拾好的堡壘內休息。


    朱棣則帶著雍鳴,指揮將士們有序下船。


    ……


    一直忙碌到晚上。


    朱棣給朱元璋送去食物,返迴書房時。


    毛驤已經在書房外等著了。


    誰都沒說話。


    朱棣入內後,毛驤手腳麻利點燃書房內燈燭,親自給朱棣斟茶。


    少爺身邊從來不帶伺候的人。


    這些事情,他不做,就得少爺自己做。


    忙乎完後。


    朱棣指了指旁側的椅子,“說說吧,有什麽重要事情。”


    今天剛見毛驤時,毛驤就隱晦給他使眼色。


    當時就知道,肯定有事。


    毛驤把一份軍情司密奏遞給朱棣,後退幾步,坐下後,說道:“不久前,三佛齊迴來的商人,捎迴咱們在陳朝據點兄弟送迴來的消息,有一名自稱來自福建的商人,輾轉去了陳朝,求見陳武帝陳祖義,隨後,就得到了陳祖義賞識,陳祖義不但送給其馬六甲商鋪,並且還對外放話,要與這名商人合作,做往來大明和陳朝的海貿生意……”


    朱棣看完密奏後,緩緩合上,手指點了點頭,略作沉吟,詢問:“此人真是福建商人?有沒有查清楚,對方是什麽身份?”


    “少爺,我已經拿到了這名商人的畫像,準備派人和追隨咱們的福建商賈豪強打聽,不過……”


    毛驤猶豫一下,看著朱棣,“以我的直覺判斷,我們很有可能打聽不到這個人的真實身份,對方的名字,都可能是假的。”


    朱棣點點頭。


    毛老六說的隱晦,可他知道話中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


    “少爺,咱們是不是可以讓陛下,用錦衣衛幫忙查一查……”


    朱棣含笑瞪了眼。


    這就是要他去和父皇告狀!


    他和毛驤有相同的判斷。


    這個商人,絕不是普通人。


    恐怕是大明內部某些人派去的。


    甚至可能就是大哥!


    擺了擺手:“告狀就算了,我都多大的人了,父皇母後也這把年紀了,就不要讓他們老了老了,還糟心難受,我和大哥的矛盾,等父皇、母後走後,我們自己解決吧。”


    他相信,若真是大哥派去的人。


    大哥肯定也是這樣想的。


    “讓咱們的兄弟,盯緊這個人,想辦法接近,同時,看看咱們的技術,會不會流傳到陳朝,通過技術,咱們基本就能判定,這個幕後之人,所處的大概位置了。”


    高爐、火銃銃管,不是看看就知道怎麽做的。


    沒有得到他們的設計理念,製作設備的設計理念,別想照搬。


    而這種技術,即便朝廷,掌握了,也一定會進行控製。


    所以,知道技術的人,絕不會很多。


    能搞到技術圖紙的範圍更小。


    毛驤皺眉,“少爺,就算不去陛下麵前告狀,難道不殺這個人,真把咱們的技術泄露了?”


    “無妨,戰爭中武器雖然很重要,可終究還是由人決定的,而且,技術也不可能永久保密,陳朝隻是看過咱們的長管身火銃,不也用卷鐵皮的方式,搞出了長管身火銃?”


    現在的技術太簡單了。


    隻要有了方向,肯鑽研,很快就會突破。


    他相信,即便幕後之人是大哥。


    大哥最多就是把來福銃,乃至火炮技術給陳朝,扶持陳祖義。


    絕不會把高爐煉鐵的技術給陳祖義。


    “而且,咱們現在的技術迭代很快,匠人們已經掌握了熟鐵冶煉,相信也就是這一兩年時間,就以他們現在反複試驗的速度,用不了多久,咱們就能掌握,用高爐,直接煉製出,可以製作火銃、火炮的鐵。”


    除了這些,火銃坊已經根據將士們對火繩在使用中,存在很大麻煩這一問題,對來福銃展開改進。


    若是將來人們想不出辦法了。


    他稍微提點一下,燧石撞擊產生火花,燧發槍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


    技術方麵,他根本不怕。


    他之所以不憑借自身優勢,亂點科技樹。


    是因為,他想給雍鳴這臭小子,留一份真正能守得住,能持久的家業。


    相比他利用自身優勢,亂點一頓科技樹。


    他更希望,創導一個積極活躍,對科技充滿無窮探索的氛圍。


    給臭小子留下一群掌握研究技巧,擁有探索精神的能工巧匠。


    同時,讓他們在積極,深入的探索鑽研中,對技術、及探索方向,進行細分確定!


    就好比,未來的工學中,隨著探索深入,必然要進行細分化。


    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配合這群有探索精神及經驗傳承的人。


    再加上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構成的活躍民間社會。


    隻要這份底子打好了。


    即便他不在了。


    雍鳴依靠這群人,一樣能保持燕藩的技術領先。


    “還有其他消息嗎?”


    “有!”毛驤笑道:“陳祖義似乎也想搞鄉土村社和雇工身股製,不過為他打下馬六甲的家臣元老們反對十分激烈……”


    朱棣略微有些驚訝。


    沒想到,他在大明,搞這一套,陷入一種曲高和寡的局麵。


    他這一套東西。


    竟然被陳家父子當做寶。


    真是世事無常,令人感到滑稽,和絲絲苦澀。


    毛驤注意到朱棣唇角苦澀笑意一閃而逝,眼神黯淡了一些,他當然知道少爺為何如此。


    朱棣聽聞毛驤完整介紹後,笑道:“好啊!”


    見毛驤不解,解釋道:“大明體量太大,而且,大明不會搞陳氏父子這種商貿上的壟斷經營,精英經濟的負麵性,在大明身上,不會太快反應出來,你看著吧,隻要陳氏父子這麽搞,我可以肯定,最多七八年,其高度壟斷性精英經濟必然出現巨大問題!”


    “而且,陳氏父子搞鄉土村社,也可以很好的在這四海周邊邦國,傳揚我們的理念。”


    呂宋百姓就是不知道他們燕藩這套東西。


    沒見過這套東西。


    若是知道,他可以肯定,統治呂宋會更加順利!


    毛驤笑了,提醒道:“少爺,你可別太大意了,若那個福建商人真是太子的人,就意味著,太子想要和陳朝聯手!”


    “不怕!”


    朱棣起身,擺了擺手,走到窗前,伸手猛地推開窗戶,熱帶夏日夜間的海風撲麵而來,“沒有經曆磨難,輕鬆得到的東西,永遠也不牢固,未來這些風風雨雨,隻會讓我們燕藩政權,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穩固!”


    困難、磨練,才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乃至一個奮進政權的良師益友。


    毛驤怔怔出神盯著朱棣背影。


    少爺完全蛻變升華了!


    ……


    嗚嗚嗚……


    休整三日後。


    號角聲響徹整個孔雀島碼頭。


    一艘艘海船、戰艦裝載將士後,吹號離開碼頭,在遠處海麵上列陣等待。


    朱棣、朱元璋、朱標以及朝中百官,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登上了朱棣的旗艦。


    甲板上,人頭攢動。


    所有人都看著朱棣。


    朱棣站在艦首,抬手,“俞靖,傳令啟航!”


    “遵命!”


    俞靖鏗鏘領命後,轉身衝著桅杆的傳令兵,大聲唿喊:“王爺令!啟航!”


    嗚嗚嗚……


    令兵打出旗語時,號角聲再次響起。


    旗艦率先啟動。


    以旗艦為首。


    三百艘海軍戰船組成三角編隊,航行在最前麵,後麵,一千兩百艘商船緊隨其後。


    巨大的陣列,浩浩蕩蕩直撲呂宋王朝都城馬尼拉。


    ……


    嗒嗒嗒……


    俞靖一番準備後,返迴來,“王爺,地圖已經準備好了。”


    朱棣和朱元璋轉身。


    朱棣笑道:“父皇,讓俞靖和譚淵給大家介紹即將發起的戰爭……”


    朱元璋點點頭。


    跟隨朱棣來到桅杆前。


    俞靖和譚淵上前,揪住兩邊的繩索猛地一拽。


    嘩啦!


    一副巨幅地圖緩緩展開。


    俞靖看向朱棣。


    在朱棣點頭後,拿起指揮棒,指著馬尼拉西南的海灣,“陛下,這處海灣,我們稱為馬尼拉海灣,是距今為止,我們所發現,最為龐大的天然海灣,絕不是雞籠嶼可以比的,這處海灣,就算是停靠數萬艘船隻也沒問題……”


    朱棣笑笑。


    馬尼拉海灣本來就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海灣。


    “幾乎完全被陸地封閉,最窄處,隻有十幾公裏,一旦在這些地方,布置岸防炮,幾乎沒有人能打入海灣內,當然,呂宋王朝沒有這種可以威脅到我們的火炮!”


    “馬尼拉海灣北部和東北部連接呂宋中央平原,一塊十分龐大的平原,若是用來種糧食,根據農科司推斷,養活一千萬人十分輕鬆……”


    朱棣觀察眾人。


    許多人聽到這裏時,微微皺眉,眼中流露出絲絲嫉妒、戒備之類複雜神色。


    朱棣搖搖頭。


    “呂宋朝有一支規模大約三十幾艘小船的水師,此戰,我們海軍的任務,就是徹底打垮這支小水軍,送陸軍將士進入馬尼拉海灣……”


    譚淵接過指揮棒,接著介紹道:“我們一個鎮又五個混成協陸軍從馬尼拉海灣登陸北部平原,將在北部平原,吸引呂宋朝十九萬大軍來進攻……”


    “若是他們不進攻,據城而守呢?”一名官員突然詢問。


    譚淵、俞靖相互對視,不由笑了,“這位大人可能不知,呂宋王朝的都城小的可憐,他們據城而守,倒是方便我們全殲……”


    嗚嗚嗚……


    就在此時,示警的號角聲傳來。


    桅杆的令兵大喊:“呂宋水師!”


    看到大家說我水了,主要是為打完呂宋做鋪墊,太子朱標和朱棣的矛盾。


    文化衝突、新思想、新風潮衝突,這些都要提前逐步,在雙方的這次矛盾中做一些鋪墊。


    陳朝也不是一個小配角,是為了和未來的大明做橫向對比。


    求一下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