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秦王府東苑,竹海中正有一妙齡少女害羞的走進院內,她便是碾伯所的辛婉銘。


    自從張鼎離開碾伯所之後,辛婉銘就日日念,月月想,卻總是盼不來自己的情郎,這令她十分難過還以為被無情的拋棄了,於是天天以淚洗麵,茶飯不思。


    這種狀況直到辛永年重新被任命為指揮使,被派到了吳師麟麾下,幫他穩固西北局勢之後才有所好轉。


    因為辛永年迴到家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應張鼎的意思將女兒送到西安城。


    經過一路上各種耽擱,辛婉銘剛巧在張鼎離開之後抵達了西安城。


    作為一個自小生長在邊地的姑娘,她還從未見過西安城這樣的大城,所以就有些驚歎,惹的前來迎接她的女官陳念巧與李南戈善意的笑了起來。


    她們兩人倒是沒有使辛婉銘生氣,卻被李南喬教訓了一頓,並且她還轉頭柔聲安慰了一番離家遠道而來的辛婉銘:“銘兒,你別害怕,我又不是惡婦,既然你跟了國公,那麽你我就都是一家人,從這一刻開始都是姐妹,我會好好照顧你的。”


    看著有些害羞與自卑的辛婉銘,李南喬說了些安慰的話,還忍不住摸了摸她可愛的小腦袋。


    “對啊對啊,小姑娘害怕些什麽呢,姐姐又不會吃了你,反而會非常疼愛你這樣的小妹妹。”李南戈同樣對這個可愛、純潔的姑娘甚是喜愛,畢竟她一看就沒什麽心機。


    “姐姐們,真是不好意思,奴家、奴家平日裏看了一些後宮爭鬥的書籍,這才有些好奇和害怕,卻沒想到姐姐還挺和善的。”


    辛婉銘用清脆、可憐的聲音說出了她有些膽顫的原因,惹的李南喬三人都笑了起來。


    “沒想到辛妹妹平日裏也喜歡看那些雜書,我還以為就隻有我愛看呢,阿姐,你不是說我愛看那些書變壞了嗎?辛妹妹怎麽沒有變壞,還跟個小白兔一樣,難怪相公將她收了。”


    李南戈雙手叉腰,對李南喬說道。


    李南喬一時語噻,隻能轉移話題,先安排辛婉銘的住所:“咱們這院子還挺大,現在我住在北廂房,戈兒跟我同住,我們的隔壁是聶瑛瑤,不如這樣你住到東廂房與念巧做個鄰居如何?”


    “一切安排奴家都聽姐姐的。”辛婉銘看著這一對長相絕美、各有千秋的雙胞胎,心中不由得有些羨慕,希望自己今後能夠變得和她們一樣美豔動人。


    “妹妹今年十七歲吧,嗬嗬嗬,已經生的這般好看了,你放心,我們身上的這些漂亮衣服與飾品你今後都會有的。”好似看穿了辛婉銘直愣愣的目光,李南喬輕輕一笑,將頭上一支鳳凰發簪拔下,插到了辛婉銘的頭上,惹的她很是高興。


    “好了,妹妹趕了這麽久的路應該也疲憊了,不如先下去洗漱一番,再吃頓好的,休息休息,晚上姐姐帶你去東大街新開的梨園樓聽戲,那裏的花旦唱的非常不錯。”


    李南喬拿出一家之主的氣勢立即幫著辛婉銘安排好了一切,隨後扶著肚子前往後廚準備叮囑廚娘做些西北的菜式,招待辛婉銘。


    而辛婉銘除了好奇的觀察此處清新淡雅的院子之外,也十分羨慕的瞥了幾眼李南喬的小肚子,她心中默默幻想著自己何時能為張郎懷個孩子。


    “妹妹,怎麽突然愣了起來,是不是不知道路啊,這院子也不大呀,要不要姐姐送你去洗澡?不然我給你搓背吧,我的手藝很好的。”突然,李南戈鬼魅般出現在了辛婉銘的身邊,在她耳邊輕輕說道。


    辛婉銘被風一吹耳朵,差點都站不住了。


    “妹妹怎麽趕這麽久路,身上都是香的啊,不如讓姐姐我仔細探查一下你是不是有天生的體香?”李南戈繼續壞笑著說道,嚇得辛婉銘帶著自己的親身丫鬟逃也似的溜到了東廂房。


    “嘿嘿嘿,這小妞真有趣。”李南戈好像做了一件開心的事兒,她背著手學著張鼎的模樣,邁開四方步興高采烈地前去散步。


    另一邊,南大街一處豪華的宅邸之中,陳子龍正在三樓觀察街上的夜景,略顯冷清的西安城內竟給他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與繁華卻十分腐朽的南京城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實陳子龍作為一個飽讀史書的儒生自然清楚這其中代表著什麽,可是儒家的綱常倫理卻使他始終不能邁出這一步,依舊死心塌地的效忠南明朝廷。


    “人中兄,爾怎麽在此發愣,梨園樓的戲馬上就要開始了,你一定要欣賞欣賞秦人的戲曲。”


    就在陳子龍思緒萬千之時,柳錦城柳廷益身穿便服帶著幾名護衛從樓下走了上來,邊抱拳邊笑著出言詢問。


    “誒呀,廷益兄,我這不是站在窗前觀看長安花嘛,一時半會將此事忘了,請廷益兄恕罪。”陳子龍知道自己失了禮,遂趕忙苦笑著拱手請罪。


    “你我何必如此生分,我不就多等一下嗎,那有什麽的?走,咱們走。”柳錦城哈哈一笑拉著陳子龍,叫上章正宸與馬嘉植就往梨園樓走。


    “人中兄,其實你也知道,這梨園呐源自這西安城,唐時梨園就是作為訓練樂工的機構。”柳錦城邊走邊與陳子龍說話。


    “不錯,廷益兄,《新唐書·禮樂誌》說過: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宮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斯為梨園發軔之始。這梨園就是玄宗時宮廷所設,其主要職責是訓練樂器演奏人員,與專司禮樂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樂的內外教坊鼎足而三。”


    陳子龍對各地的戲曲非常了解,於是立馬與柳錦城探討了起來。


    “對啊,不僅如此,這梨園中唱的秦腔戲是很不錯的,這全都是得益於班主於竹的功勞,他的戲班雖說是華州的戲班,可是卻是在鳳翔府學到的本事。畢竟秦腔就是起源於西周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這班主唱的是正宗的秦腔。”柳錦城拿出蒲扇輕輕搖晃,驅散一些悶熱之氣。


    “哈哈哈,那在下可是要好好欣賞一番了,廷益兄你也知道,我乃是南直隸鬆江華亭人,平日聽得盡是昆曲,也聽一些黃梅戲,這些戲曲的風格都是溫婉細膩,今天也正好聽一下粗獷、豪放的秦腔。正所謂秦地出強兵,我朝也出過驍勇善戰的秦兵,隻是卻與孫傳庭一齊---。額,哈哈哈,在下聽過一句話:秦人自古就是大苦大樂之民,秦地的秦腔就代表了秦人的性格。”


    陳子龍哈哈笑道,剛才差點說錯了話,幸虧他腦子動得快,打了個哈哈將此事糊弄過去,而柳錦城看破不說破,隻是笑了笑,帶著眾人浩浩蕩蕩前往梨園樓。


    此時大戲已然開鑼,柳錦城與陳子龍等人悄咪咪的進去不打擾其他人看戲,跟著賠笑的班主於竹前往三樓甲字房,也就是戲台正對麵的位置,乃是看戲最好的位置。


    “人中兄,請!”柳錦城作勢邀請陳子龍進房。


    就在這時相鄰的乙字房突然房門被打開,走出了一對女子,她們齊齊給柳錦城施了一個萬福禮,口中還叫到‘先生’。


    “對了,人中兄,這兩位是岐國公的夫人。”雖然李家二姐妹還沒有與張鼎正式舉行禮節,可是她們懷了張鼎的孩子已經被鳳翔軍上下默認為了夫人。


    “夫人,在下失禮了。”陳子龍等人聽聞這兩個絕色美人是張鼎的夫人,立馬低下頭顱,不敢再直視兩人,而是一同施禮,李家姐妹見狀則急忙還禮。


    之後眾人寒暄了兩句,聽見花旦開嗓,便趕忙前去看戲。


    “一霎時隻覺得天旋地轉恨嚴賊逞淫威一手遮天背地裏把聖上一聲瞞怨寵奸賊害忠良不辨愚賢老爹爹稟忠心反遭刑貶年邁人怎經得牢獄熬煎眼見得我一家難逃劫難倒叫人無主意恨地怨天……”


    陳子龍是個戲迷,雖然秦腔與昆劇劇種不同,但關中話與南直隸南京府話其實都算是官話的一種,所以他結合著戲曲的動作立馬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聽得入迷了起來。


    尤其是此戲乃是周仁迴府,這其中講述了了嚴嵩的幹兒子嚴年垂涎於杜文學之妻,遂誣告將杜文學流放嶺南。杜文學臨行前將其妻跪托義弟周仁。


    杜文學門客奉承東告密,嚴年賜官周仁令獻其嫂,可救其兄。周仁與妻暗中計議,以其妻扮作其嫂,獻與嚴年,並連夜攜嫂出逃。妻至嚴府,殺嚴賊不成,自戕身亡。後杜文學冤雪釋歸,見周仁怒責。杜文學之妻出麵痛說原委,真相始明。


    這種曲折的故事更令陳子龍癡迷。


    柳錦城見狀也是啞然失笑,他本以為陳子龍作為南直隸人接受不了這種戲曲風格。


    很快的第一本戲就唱完,足足聽了一個多時辰的陳子龍還未盡興,他吃了些點心喝了杯茶水,站起來活動片刻,隨即繼續坐在這裏聽戲。


    幸虧晚上涼風吹起,悶熱之氣盡散,再加上他們所在三樓,這才不太熱,還能坐得住。


    “第二本,戰武功!”


    “張家定邦本是田舍郎,為百姓他帶軍跟闖王,為河山張大郎誓死戰建奴……”


    第二本戲是於竹新編的本子戲,雖沒有其他戲那樣經過曆史的沉澱,可是這種戲卻很能調動百姓們的情緒,因為如今張鼎就在東邊與建奴大戰。


    百姓們經過幾次勝利已經對張鼎對鳳翔軍產生了信任,他們不懂別的,隻知道是岐國公給了他們穩定的生活,保護他們不被韃子禍害。


    至於士子,他們更是非常擁戴鳳翔軍,尤其是在柳錦城搞了幾次小型的科舉,將整個關中、陝西行都司的部分士子人才搜羅了一遍,除此之外,張鼎還給了他們非常寬鬆的環境,所有人不管百姓還是士子、儒生都可以隨意談論時政、朝廷方略。


    因為張鼎很清楚,堵不如疏,華夏人的陰陽怪氣可是最厲害的,你不讓他說就沒事兒了嗎?其實不然,不讓人說話,別人有一百種辦法用博大精深的漢語來諷刺你,甚至出書暗諷讓你遺臭萬年,你都找不出毛病來。


    所以張鼎才有目的地放開了民間的言論,還專門設置了一個衙門叫做聽政堂,一些士子若是對朝廷政策不滿,可以實名或者匿名寫一封建議信,或者直接將施政方案寫在裏麵遞給衙門,衙門裏的官員先審查一遍,看看信中有沒有胡亂罵人的,再將真正提意見的傳上去,建議書、施政書可能會直接抵達內閣或者張鼎的書桌上。


    當然了,自由的討論也不是無節製的亂說造謠,張鼎為此特意命聽政堂管理此事,他唯一要求了一點,那就是不能沒有證據隨意攻擊在任官員,或者在公開場合無理由的肆意辱罵朝廷高官,至於你在暗地裏說什麽,真沒人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西風漸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鄒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鄒虞並收藏明末之西風漸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