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雜草密布的狹窄山道中,兩側深山之中傳來奇形怪狀的動物叫聲,將軍隊的趕路聲遮蓋住。


    倍感無聊的謝璞瑜盯上了一旁沉默的齊牛衽:“齊將軍是哪裏人啊?”


    “額,在下乃是長沙府湘陰人。”


    齊牛衽不善言辭,他本來正在默默的行軍,誰料謝璞瑜總是喜歡問他話,搞得他有些無奈。


    “哦,原來齊將軍是長沙人呐,在下是寧波府慈溪人,隻是不知道齊將軍為何千裏迢迢前往西寧為官?”


    謝璞瑜沒話找話,說的齊牛衽忍不住左臉抽搐了一下說道:“嗬嗬,我是因為早些年從家鄉前往荊州府一帶參加賀錦賀將軍的起義軍,與他轉戰南北,最後才到的西寧衛,但是說到千裏迢迢,謝將軍不是更加遙遠嗎?”


    謝璞瑜故意如此說話,就是等著齊牛衽接話:“嗷,哈哈哈,這都讓齊將軍發現了,其實我跟你差不多,隻不過咋下是因為我爹前往關中三原縣為官,這才來到此地,後來爹爹他病死在任上。我與我娘就暫且留在三原縣縣城,後來陝西行都司全境鬧起了大起義,有一部分賊軍趁亂攻破了縣城,我們全家都被洗劫,又在本地沒有親戚,我娘隻能一路朝南要飯希望能迴到家鄉。


    後來幸虧在藍田縣一帶得到了國公的幫助,他將我們母子兩個安置在了三裏村,平日裏多有照料,待了兩年之後,國公還準備湊路費送我與娘親迴家,隻是恰逢先帝起兵,國公就先加入起義軍,而我自然得跟著國公一起,侍奉在他的左右以報答國公的恩情。”


    謝璞瑜一張嘴就不停地說著,他可能是因為山中趕路太過無趣,這才尋找齊牛衽說話。


    而齊牛衽聽了謝璞瑜的家世後,卻一改不耐煩的態度,心中立馬生了想法,他準備多與這樣的國公親信交往,如此才能迅速融入鳳翔軍,故而撓了撓頭後齊牛衽思索片刻還是接了話把:“額,我跟謝將軍不同,咋下不僅爹沒了,娘也沒了,是個孤兒。”


    “……”


    兩人就這樣開始尷尬的聊天,緩解了一部分山中行路的無聊時刻。


    過了幾個時辰,前方奔來了一名探子,他激動地打斷了兩人的談話:“齊將軍,謝將軍,咱們到了,這條路真的通向中條山南部!”


    經過了一天多的時間在山中的繞路,先鋒隊更是砍樹、搭橋,硬生生開辟了一條新路,齊牛衽與謝璞瑜終於抵達了中條山南部的塬上。


    他們兩人自知在山中耽擱的時間不長,於是剛離開山腳下的森林,就迅速集齊大軍南下攻破了茅津渡,並且就地砍伐樹木,造了些木筏用粗繩和藤條將之連接起來,形成了一條四五米寬、六百多米長的浮橋。


    這還要多虧了張鼎的先見之明,隻讓大軍帶夠七天的口糧,這才能輕鬆過河。


    不然僅憑輜重與火器就會拖得大軍不能過河,隻得丟掉這些東西。


    但是正因為如此,沒有火器,沒有攻城器械,鳳翔軍攻城的難度陡增,故而謝璞瑜與齊牛衽立馬進攻隻有區區千人守衛,且異常鬆懈的靈寶城,防止敵軍拖延大軍的時間。


    畢竟在守城將領看來,攻打鳳翔軍的南北兩路兵馬都將張賊的部隊擋在了西邊,所以靈寶城又會出什麽事兒呢?


    這般鬆懈,導致謝璞瑜、齊牛衽兩人一個時辰就拿下了靈寶城。


    而且為了穩一點,齊牛衽帶領本部六千人馬向東而去,準備再次攻下函穀關,將此地作為一個預警哨所。再大規模的散布探子前往陝州一帶打探消息,爭取在消滅何洛會之前不再有什麽差錯。


    另一邊,就在謝璞瑜與齊牛衽剛進駐靈寶城沒半天,何洛會部就抵達了此地。


    他驚訝的發現後路靈寶城竟然不知道何時被張賊的部下奪取。


    “這守城的家夥是誰,氣死本官了!我要上告攝政王,殺他九族!”


    看著眼前堅固難攻的靈寶城,何洛會與譚泰等人氣的嘴都要歪了,此城因防備孫謀被各種加固,軍備齊全,現如今全部便宜了鳳翔軍將領謝璞瑜。


    何洛會甚至因為太過放心身後,連斥候都沒派,導致行進到跟前看見旗幟這才發現城池易主。


    “這可如何是好啊?張賊的主力距離咱們不過十多裏地,也就一個時辰就趕上來了,我本以為可以徐徐後退,沒想到卻被堵在了這裏。”


    何洛會急聲說道,最後他糾結片刻隻能決定不管靈寶城中的守軍,冒著被偷襲的風險直接繞城而走。


    但何洛會也不可能眼睜睜等著謝璞瑜偷襲,而是故意留了個破綻,想要將城內守軍勾引出來。


    可惜,謝璞瑜太過謹慎,他根本沒有想過出城而戰,畢竟此時的函穀關已被齊牛衽占據,何洛會等人還未發現自己被堵死在了這裏。


    因為何洛會等人進攻潼關之時已將攻城的火炮彈藥用光,就連攻城器械也丟在了潼關關前,他們根本就攻不下函穀關。


    果然,正如謝璞瑜所料,行至函穀關前五裏地,何洛會就收到了探子的消息,他們被堵在了函穀關前。


    看著守備森嚴的函穀關,何洛會氣的吐了一大口血,倒在了馬背上。


    他身邊的包衣趕忙前去扶何洛會,導致附近一片混亂。


    譚泰見此情形準備再次繞迴靈寶城,從靈寶東部的川口鄉繞道東部的塬上,前往陝州。


    隻不過塬上的路不僅繞,而且更加難走,他隻是副統帥,擔不了這個責,隻能前去詢問何洛會的意思。


    何洛會為求活命當然支持譚泰的意見,可是正當大軍朝南移動之際,張鼎已經堵在了何洛會等人的正後方。


    岐國公張鼎將麾下所有的軍隊羅列在何洛會、譚泰部陣前。


    除去本部七營三萬五千多人外,他麾下還有剛剛從芮城南下的左光先一萬八千部眾,孫謀的五千部眾,謝璞瑜的四千部眾、尚董氈的四千騎兵還有由巴彥圖帶領的五千勇字營,合計七萬多大軍,將何洛會三萬人死死堵在了函穀關到靈寶的這一段窄道中,由於這段路兩側都是絕壁,隻有南北一條路可以通行。


    而這條路的兩端全被張鼎與函穀關封住,形成了關門打狗的態勢。這一下何洛會與譚泰徹底僵在了這裏,他們已經完全沒有退路了。


    “要不然兩位大人趁夜從東側的絕壁攀登到塬上獨自逃亡?”


    在建奴營寨中,何洛會的親衛包衣提議道,卻惹得何洛會十分不滿。


    “胡說八道,本官怎能丟掉大部隊自己逃跑呢?你這王八蛋不是讓攝政王把我的皮扒了嗎?戰敗和主動逃亡可不一樣!”


    何洛會由於氣火攻心,臉上腫了好幾塊,他大聲怒斥多嘴的包衣,顯得十分恐怖。


    “照我說,就跟尼堪拚個魚死網破,有什麽好害怕的,咱們幾萬人連前明十幾萬人都擊敗過,害怕他張賊?”胡錫年輕氣盛,自然接受不了兩位大人這般喪氣。


    “對啊,直接全軍殺過去,反正都是死,不如破釜沉舟,還可能勝利。”博爾惠同樣很讚同胡錫的意見。


    何洛會與譚泰聽到這裏麵麵相覷很是無奈,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幾年前的清軍戰鬥力強不假,但自從入關之後由於要與多方勢力激戰,還要維持廣袤的領土。大清的部隊已經多次收攏漢人降卒,如今除了多鐸麾下與京師旁邊的駐軍,其餘軍隊包括何洛會、阿濟格等部,真韃子都很少,大部分是漢人降兵。


    這些人的作戰意誌本就不強烈,打打順風戰還行,逆風士氣敗的太快。


    這也是何洛會沒有信心的原因,因為這支部隊是為了討伐鳳翔軍而創立,根本就是倉促而建,相比於真正的八旗勁旅是大為不如的。


    “胡錫等人說的對,咱們大清將士可不怕那群下等的尼堪!”


    何洛會雖然心中無奈,可是他非常聰明,自然不會掃大家的興,於是何洛會嗬嗬一笑,認同了胡錫等人的說法準備拚死一戰。


    於是接下來建奴軍就開始準備結成戰陣,主動進攻鳳翔軍。


    張鼎自然不會給敵軍機會,同樣迅速將陣型擺的四平八穩,首先是將擅長防守的謝璞瑜與趙普善兩部共萬人安置在中陣。


    左光先老成謀國依舊鎮守左翼,至於右翼張鼎將武大定的盡忠營與張漢的戰車營還有尚董氈四千騎兵、巴彥圖的五千步騎都安置在了右翼,以左守右攻的方略進行作戰。


    由於天氣逐漸靠近晌午,越來越熱,兩方的戰意氣氛也越來越激烈。


    張鼎與何洛會兩人紛紛在軍中鼓舞士氣,親衛營四大猛將杞紹元、白鎮惡、張孝傑、熊克己摩拳擦掌準備大戰一場。


    隨著軍中鼓號聲響起,建奴方胡錫、羅什、博爾惠三員大將率先出動,他們一人帶領六千人馬試圖同時衝擊張鼎左中右三翼的陣型,準備試探出三陣孰強孰弱。


    “前去右翼命令武大定等人伺機露出不支。”


    可是他們三人的試探被張鼎所用,在他的的特意操縱下,武大定等人的右翼竟然在博爾惠的第一輪攻勢下就有些不支,反而是左光先的左翼抗住了胡錫的進攻並且還反推了一段距離。


    何洛會在中陣發現此事之後,立馬派遣譚泰率領五千人,前去支援博爾惠部,準備先將不穩定的右翼擊潰。


    誰料譚泰剛加入到戰局中,武大定就不再偽裝,露出獰笑全力殺向了敵軍,其餘的諸如尚董氈與巴彥圖也攻勢迅猛,這其中隻有張漢不緊不慢,在後麵用火銃壓陣掩護其餘三部。


    就這樣譚泰的加入不僅沒有擴大建奴方的優勢,反而陷在了博爾惠這裏不能隨意動彈。


    他要是一動必然會使得整支軍隊不穩。


    另一邊張鼎將譚泰吸引走之後,又派人向左光先下令命他加緊進攻眼前的胡錫部。


    其實左光先的固原軍本就是一般的質量,隻是加入鳳翔軍之後,張鼎有些半強製性的替他整編了一番,近些時日以來,固原軍數量越來越少就是如此。


    但也是因為去除了老弱病殘,使得固原軍戰力直線上升。


    所以在接到命令之後,左光先立刻派遣自己的兒子左正茂戴罪立功,率三千騎兵進攻眼前的胡錫部。


    左正茂早就想找個機會雪恥了,自然不會客氣,使出吃奶的勁兒斬殺眼前的敵人。


    除此之外函穀關內的齊牛衽心也非常癢癢,他見何洛會隻留下三千人看守自己時,心思活絡了起來,準備率軍殺出去,偷襲何洛會的後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西風漸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鄒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鄒虞並收藏明末之西風漸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