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年六月二十日,國殤,七日後,康熙葬於景陵,舉國哀悼三十日。
康熙五十年七月二十一日。
“三哥該當登基!”
胤禩笑著,對胤祉拱手,末了遙指太和殿上金鑾寶座。
胤祉動了動嘴唇,也不知心裏想哭還是想笑。
自從《信報》披露雍親王覬覦皇位,建立粘杆組織,密謀刺殺康熙皇帝,消息已經傳遍天下,胤禛自然也就失去登基的資格——這是天下輿論所在,沒有人能夠和天下輿論大勢相對抗,他誠郡王胤祉也不行。
“我何德何能啊……”
這是胤祉發自內心的感歎,隻能說他這是自找的不痛快了。
從四十多年胤礽太子被廢,胤祉看到最跳的胤褆那個樣的下場,便學著胤禩韜光養晦——他是知道胤禩不甘寂寞的,否則就不會作出那麽多利國利民,用來給自己積攢聲望的事情了,隻能說要說誰看的最清楚,還得算是胤祉這個局外人——可是胤祉沒想到,老八這人表麵上是韞櫝藏珠,實際上偷摸摸的厲兵秣馬。這一波啊,還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了。
所以胤祉韜光養晦把自己給韜光養廢,那也怪不得誰。
兄弟倆還擱這推拒呢。
“三哥,你可別謙虛了,你可是皇阿瑪指定的兩個繼承人之一,如今四哥謀反叛亂,可不就隻剩下你一個人了嗎?人心在你啊,你不登基,誰敢登基?”
胤禩這句話,那還能不是張口說瞎話呢?
胤祉可是知道,南方經濟較好的省份,自己這位八弟,孝賢親王之名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胤禩才是真的民心所向。
然而胤禩拒不肯坐上金鑾寶座,如此一來,胤祉算是明白了八弟的想法,無非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罷了吧?那這沒什麽好說的,自己接受就是了,以後好歹也可以說自己也是當過皇帝的人。
“哥哥我就卻之不恭了,實在受之有愧……”
康熙五十年七月二十二日。
百官與京城西阜成門內曆代帝王廟外聚集,禮部已準備好各項祭祀禮儀。
康熙帝三皇子胤祉祭祀祖先、昭告天下、登極皇位,改年號為誠晟,是為誠晟元年。
誠晟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審訊雍親王胤禛謀反一案。
胤禛見至此他所有大勢已去,也不再隱瞞什麽,一五一十將建立粘杆,接著先後安插宮廷和官員中諸般臥底和盤托出,但拒不交代自己密謀刺殺前康熙皇帝——好歹也是為人子,還是要一點臉麵的——誠晟皇帝也不為難胤禛,隻是奪爵、幽禁,將胤禛降為貝勒,依然讓胤禛全家都住在雍親王府,隻是雍親王府要改個名字了,叫做四貝勒府。
接著當然是一人得道的戲碼,佟佳皇貴妃封為太皇貴妃,仁憲皇太後封為仁憲太皇太後,生母榮妃馬佳氏封為榮憲皇太後,地位最高的四妃封為太妃。至於其他妃位,統一出宮去和兒子居住,包括十二阿哥胤祹生母定妃萬琉哈氏住進十二阿哥府、胤禩生母良妃衛氏住進孝賢親王府,也就隻有這兩人需要搬出宮去的。還有妃位以下的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四十六人,全部居住到景陵去給康熙守墓。
當然,誠晟皇帝自然沒忘了給康熙追封諡(shi)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還有禮部恭迎牌位時的廟號:聖祖。
當然了,那麽一長串諡號,自然不可能是誠晟皇帝一個人想出來的,其中大部分都是禮部給出的字,還有康熙皇帝生前自己給與自己的評價,誠晟皇帝隻添了‘仁’這一個字——至於後世之人會怎麽想,那是後世之人的事情,總之前皇帝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做完這些,已不知不覺來到誠晟元年七月三十日。
這一天,誠晟皇帝隻做了一件事,再次召集百官,宣布要將皇位禪讓給孝賢親王胤禩。
這個決定百官中竟然沒有一個人反對,也隻有陳夢雷為首的幾位文官說了幾句場麵話。
誠晟皇帝心中笑笑,已經很清楚的明白,確實會是這樣一種結果——不清楚也不行呀,從登基前一天,他心中就門兒清的,胤禩與自己互相推拒,實際上就隻是不想插手對於四貝勒胤禛的處置。
壞人讓胤祉來當,如果事情有變,惹來一身騷的也隻會是他胤祉。
好在胤禛也沒有留下什麽後手,倒是順順利利的奪爵、幽禁。
於是,誠晟元年八月初一日,普天同慶,孝賢郡王胤禩祭天告祖,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年號為禹治,稱為禹治皇帝。
禹治,禹治,堯舜禹、治天下,從這年號就可以看出胤禩的野心。
為什麽不是堯治,或者舜治?那還用說嗎?年號堯治,後世閑的沒事幹的吃瓜網友還不得編排胤禩是‘腰子皇帝’啊?至於舜治,當然是要避諱祖父的年號順治啦。
新帝登基,那一人得道的戲碼再次上演,胤禩生母衛氏封為良憲皇太後。
接著已退位重新成為誠郡王的胤祉,被封為永承誠親王,永承兩字是哪裏來的?自然是胤禩嫌棄鐵帽子不好聽,便改為永承兩字,表示此爵位可以永久繼承。原來的那些鐵帽子親王、郡王,自然也改為永承親王和郡王了。
之後便是九阿哥固山貝子胤禟封為和碩肅親王,十阿哥多羅郭郡王胤??封為和碩郭親王,十四阿哥胤禵封為和碩廉親王。
其餘官員也各有封賞,完畢後大赦天下。當然這大赦天下也是有前提條件的,並不是所有罪行都可以得到赦免,胤禩為人還沒有那麽迂腐,得到赦免的僅僅隻是小偷小摸、防衛過當等造成的傷亡等罪犯,至於那些大兇大惡之輩,想要赦免?等到下輩子也沒可能啦。
禹治元年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天下社稷才剛經曆過三次皇權交替,胤禩就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甚至可以說是叛祖的決定。
他改國號清為夏,大意是從夏朝開始,經曆商周、唐宋、明清,至此重為夏朝,可視為一個輪迴。並將封建帝製,變更為首創的帝君分權製。
朝廷一分為四,設立四殿:中極殿、文華殿、建極殿、武英殿。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其中中極殿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也就是皇帝入主的一殿,掌管國家軍權。
文華殿,囊括原來的吏部、工部和禮部,行使國家行政權,最高官員叫做殿閣,殿閣則由天下人共同選出,一人最長可擔任殿閣四年,最多可連任四任,所有百官都可以參選文華殿殿閣職位。當然首任殿閣將由胤禩親自兼任,但胤禩也規定了,以後任何皇帝都不能參選殿閣,杜絕後代恢複帝製的可能性。
建極殿,殿名有一個極字,自然也是地位極高的機構,原大理寺和原四殿二閣的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官員,都被劃歸到建極殿中,統管國家立法權,最高官員稱為法相,法相隻能從建極殿官員中選出,自然首任法相由湯誌明擔任。而且法相有別於殿閣,這是個一輩子的職位,隻能涉及案件被撤銷或者自身辭職,否則法相一職可以擔任到去世的那一天。
武英殿,地位與文華殿等同,但權力也是很大,原刑部和都察院都歸屬於武英殿,職責也就脫口欲出了,掌管的是司法權,最高官員成為大法官,大法官也是四殿中唯一可以由科舉製度選出來的官位。
如此,通告天下,天下百姓大部分不知道這種改製的意義所在,然而少部分商人和大部分官員都明白,這社稷江山都要變天啦!
……
主角登基了,封建時代結束,即將進入下一卷,書寫國際風雲局勢。
很多人說清穿不造反,xx套電鑽,我倒覺得沒必要,17xx年了,都十八世紀了,放著那些成見能幹嘛呢?人家康熙爹雖然氏愛新覺羅,但娘可是妥妥漢軍旗,先不說有多少漢人血統吧,人大唐開國李淵還有鮮卑族血統呢,唐朝還不是一樣被後世稱道?所以對清朝‘另眼相看’是真的沒那個必要。
個人以為,都十八世紀了,發展國家才是正經事,清穿不發展,xx才真是套電鑽\/笑。
瞧瞧人家西方,都開始轟轟烈烈大航海和殖民了,你一個穿越者還窩在家裏,自己騙自己是泱泱天朝,這才是真的可笑好吧。
最後,求求月票,求求了,實在感謝大家支持和厚愛。
康熙五十年七月二十一日。
“三哥該當登基!”
胤禩笑著,對胤祉拱手,末了遙指太和殿上金鑾寶座。
胤祉動了動嘴唇,也不知心裏想哭還是想笑。
自從《信報》披露雍親王覬覦皇位,建立粘杆組織,密謀刺殺康熙皇帝,消息已經傳遍天下,胤禛自然也就失去登基的資格——這是天下輿論所在,沒有人能夠和天下輿論大勢相對抗,他誠郡王胤祉也不行。
“我何德何能啊……”
這是胤祉發自內心的感歎,隻能說他這是自找的不痛快了。
從四十多年胤礽太子被廢,胤祉看到最跳的胤褆那個樣的下場,便學著胤禩韜光養晦——他是知道胤禩不甘寂寞的,否則就不會作出那麽多利國利民,用來給自己積攢聲望的事情了,隻能說要說誰看的最清楚,還得算是胤祉這個局外人——可是胤祉沒想到,老八這人表麵上是韞櫝藏珠,實際上偷摸摸的厲兵秣馬。這一波啊,還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了。
所以胤祉韜光養晦把自己給韜光養廢,那也怪不得誰。
兄弟倆還擱這推拒呢。
“三哥,你可別謙虛了,你可是皇阿瑪指定的兩個繼承人之一,如今四哥謀反叛亂,可不就隻剩下你一個人了嗎?人心在你啊,你不登基,誰敢登基?”
胤禩這句話,那還能不是張口說瞎話呢?
胤祉可是知道,南方經濟較好的省份,自己這位八弟,孝賢親王之名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胤禩才是真的民心所向。
然而胤禩拒不肯坐上金鑾寶座,如此一來,胤祉算是明白了八弟的想法,無非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罷了吧?那這沒什麽好說的,自己接受就是了,以後好歹也可以說自己也是當過皇帝的人。
“哥哥我就卻之不恭了,實在受之有愧……”
康熙五十年七月二十二日。
百官與京城西阜成門內曆代帝王廟外聚集,禮部已準備好各項祭祀禮儀。
康熙帝三皇子胤祉祭祀祖先、昭告天下、登極皇位,改年號為誠晟,是為誠晟元年。
誠晟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審訊雍親王胤禛謀反一案。
胤禛見至此他所有大勢已去,也不再隱瞞什麽,一五一十將建立粘杆,接著先後安插宮廷和官員中諸般臥底和盤托出,但拒不交代自己密謀刺殺前康熙皇帝——好歹也是為人子,還是要一點臉麵的——誠晟皇帝也不為難胤禛,隻是奪爵、幽禁,將胤禛降為貝勒,依然讓胤禛全家都住在雍親王府,隻是雍親王府要改個名字了,叫做四貝勒府。
接著當然是一人得道的戲碼,佟佳皇貴妃封為太皇貴妃,仁憲皇太後封為仁憲太皇太後,生母榮妃馬佳氏封為榮憲皇太後,地位最高的四妃封為太妃。至於其他妃位,統一出宮去和兒子居住,包括十二阿哥胤祹生母定妃萬琉哈氏住進十二阿哥府、胤禩生母良妃衛氏住進孝賢親王府,也就隻有這兩人需要搬出宮去的。還有妃位以下的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四十六人,全部居住到景陵去給康熙守墓。
當然,誠晟皇帝自然沒忘了給康熙追封諡(shi)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還有禮部恭迎牌位時的廟號:聖祖。
當然了,那麽一長串諡號,自然不可能是誠晟皇帝一個人想出來的,其中大部分都是禮部給出的字,還有康熙皇帝生前自己給與自己的評價,誠晟皇帝隻添了‘仁’這一個字——至於後世之人會怎麽想,那是後世之人的事情,總之前皇帝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做完這些,已不知不覺來到誠晟元年七月三十日。
這一天,誠晟皇帝隻做了一件事,再次召集百官,宣布要將皇位禪讓給孝賢親王胤禩。
這個決定百官中竟然沒有一個人反對,也隻有陳夢雷為首的幾位文官說了幾句場麵話。
誠晟皇帝心中笑笑,已經很清楚的明白,確實會是這樣一種結果——不清楚也不行呀,從登基前一天,他心中就門兒清的,胤禩與自己互相推拒,實際上就隻是不想插手對於四貝勒胤禛的處置。
壞人讓胤祉來當,如果事情有變,惹來一身騷的也隻會是他胤祉。
好在胤禛也沒有留下什麽後手,倒是順順利利的奪爵、幽禁。
於是,誠晟元年八月初一日,普天同慶,孝賢郡王胤禩祭天告祖,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年號為禹治,稱為禹治皇帝。
禹治,禹治,堯舜禹、治天下,從這年號就可以看出胤禩的野心。
為什麽不是堯治,或者舜治?那還用說嗎?年號堯治,後世閑的沒事幹的吃瓜網友還不得編排胤禩是‘腰子皇帝’啊?至於舜治,當然是要避諱祖父的年號順治啦。
新帝登基,那一人得道的戲碼再次上演,胤禩生母衛氏封為良憲皇太後。
接著已退位重新成為誠郡王的胤祉,被封為永承誠親王,永承兩字是哪裏來的?自然是胤禩嫌棄鐵帽子不好聽,便改為永承兩字,表示此爵位可以永久繼承。原來的那些鐵帽子親王、郡王,自然也改為永承親王和郡王了。
之後便是九阿哥固山貝子胤禟封為和碩肅親王,十阿哥多羅郭郡王胤??封為和碩郭親王,十四阿哥胤禵封為和碩廉親王。
其餘官員也各有封賞,完畢後大赦天下。當然這大赦天下也是有前提條件的,並不是所有罪行都可以得到赦免,胤禩為人還沒有那麽迂腐,得到赦免的僅僅隻是小偷小摸、防衛過當等造成的傷亡等罪犯,至於那些大兇大惡之輩,想要赦免?等到下輩子也沒可能啦。
禹治元年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天下社稷才剛經曆過三次皇權交替,胤禩就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甚至可以說是叛祖的決定。
他改國號清為夏,大意是從夏朝開始,經曆商周、唐宋、明清,至此重為夏朝,可視為一個輪迴。並將封建帝製,變更為首創的帝君分權製。
朝廷一分為四,設立四殿:中極殿、文華殿、建極殿、武英殿。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其中中極殿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也就是皇帝入主的一殿,掌管國家軍權。
文華殿,囊括原來的吏部、工部和禮部,行使國家行政權,最高官員叫做殿閣,殿閣則由天下人共同選出,一人最長可擔任殿閣四年,最多可連任四任,所有百官都可以參選文華殿殿閣職位。當然首任殿閣將由胤禩親自兼任,但胤禩也規定了,以後任何皇帝都不能參選殿閣,杜絕後代恢複帝製的可能性。
建極殿,殿名有一個極字,自然也是地位極高的機構,原大理寺和原四殿二閣的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官員,都被劃歸到建極殿中,統管國家立法權,最高官員稱為法相,法相隻能從建極殿官員中選出,自然首任法相由湯誌明擔任。而且法相有別於殿閣,這是個一輩子的職位,隻能涉及案件被撤銷或者自身辭職,否則法相一職可以擔任到去世的那一天。
武英殿,地位與文華殿等同,但權力也是很大,原刑部和都察院都歸屬於武英殿,職責也就脫口欲出了,掌管的是司法權,最高官員成為大法官,大法官也是四殿中唯一可以由科舉製度選出來的官位。
如此,通告天下,天下百姓大部分不知道這種改製的意義所在,然而少部分商人和大部分官員都明白,這社稷江山都要變天啦!
……
主角登基了,封建時代結束,即將進入下一卷,書寫國際風雲局勢。
很多人說清穿不造反,xx套電鑽,我倒覺得沒必要,17xx年了,都十八世紀了,放著那些成見能幹嘛呢?人家康熙爹雖然氏愛新覺羅,但娘可是妥妥漢軍旗,先不說有多少漢人血統吧,人大唐開國李淵還有鮮卑族血統呢,唐朝還不是一樣被後世稱道?所以對清朝‘另眼相看’是真的沒那個必要。
個人以為,都十八世紀了,發展國家才是正經事,清穿不發展,xx才真是套電鑽\/笑。
瞧瞧人家西方,都開始轟轟烈烈大航海和殖民了,你一個穿越者還窩在家裏,自己騙自己是泱泱天朝,這才是真的可笑好吧。
最後,求求月票,求求了,實在感謝大家支持和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