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點點頭,收下竹簡按在桌角,“好,詳細情況等我看過,遲一些再討論。”他轉頭看向孫輕,“孫輕你那邊怎麽說?還順利嗎?”


    孫輕負責祁縣鄔縣以及大陵方向的把控,那裏是太原的西南角,汾水在那裏形成了一片大澤,名叫昭餘澤,水利溝渠到處都是,良田甚多,人口甚眾。


    太原十六城,有八個城在這塊區域,沿大澤而布。


    軍事上,這裏是麵對西河郡跟河東郡的主要道路。


    經濟上,這裏可以說是太原的糧產中心。


    所以,這裏交由最早跟隨,最早服心的孫輕來監管。


    “河東郡在對麵的永安縣區域層層布防,西河郡的平周城最近,也是愈加緊張,城門審查越來越嚴。不過總體來講,他們都隻有防禦,沒有進攻太原的打算,今年沒有發生戰事,明年估計也不會。”


    “分田事宜,我這邊跟何渠帥差不多,詳細情況同樣寫了個冊子,等待督軍判決。”


    孫輕也拿出一卷竹簡放到桌案上,接著說道:“不過其他的情況還是有的,督軍交給我的圖紙,曲轅犁的建造,基本實驗完畢。”


    “大陵的鐵礦,今年除了修補甲片和槍頭箭頭,大部分的產量,用來打造犁鏟跟犁刀,都分給了我們統管下的冀州百姓,大受好評!”


    “這曲轅犁節省牛力,原來的直犁要兩頭牛抬,現在隻要一頭牛拉就行。”


    “我將官府登記在冊的公牛和查抄所得的私牛重新編冊,按十戶一頭牛來分配,每戶輪流租用,翻土很及時。”


    “就算輪不到租牛的時候,用人力拉,也不用之前那麽費勁,一個壯年男子在前麵拉,一個壯年男子在後麵推,也能翻得動,絲毫不耽誤冬小麥的播種。”


    “另外,新建旱廁公廁兩百六十七座,其中九十七座建在我們黃巾軍的駐地,軍卒大小解手之事都在內中處理,另外一百七十座分布大澤周邊,派兩人為廁衛負責管理。”


    “我們持續宣講,希望百姓到公廁解手,不要把尿撒到大澤裏麵去,但是效果不大,來的人很少。”


    “還有收購牛糞人糞的情況,按督軍說的,什麽糞便都收,五鬥糞換一升糧,我們還提供標準量度的糞桶,這個倒是很踴躍,糞桶不夠發,很多人還自己做了個差不多的木桶拿來稱量。”


    孫輕思量了一下,“基本情況就是這樣,我沒什麽別的要講了。”


    張燕點點頭,“做的不錯,公廁那邊,可以設立一項製度,我們查抄出來的布匹數量不是很多嗎?扯出一些布匹來,做成絹花,背後蓋上特製的印戳,凡是到公廁來解手的,每人送一朵絹花。”


    “每七天,可以到縣衙統計一次,絹花排名前十者,獎勵綢布一匹!前二十者,獎勵綢布半匹,前三十者,獎勵綢布一丈。”


    “同時吩咐縣長官,按戶核算,同一戶中,絹花數量可以疊加,但一戶隻能占據一個名額。”


    “另外,一戶中,人均絹花數量大於二十一朵者,可以獎勵布匹一尺,總數超過一百朵的,也獎勵布帛一尺。”


    “上述獎勵隻能單獨核算,不能同時疊加計算。”


    孫輕數著手指頭,“督軍你說慢點,我快記不住了!”


    “沒關係,等遲一點,我寫下來給你,迴去慢慢看。”張燕拍著他的肩膀,微笑道。


    見孫輕報告完畢,陶升也開始講述自己這邊的情況,不過他卻沒有拿出什麽竹簡紙張來,而是拿出了幾個棗子。


    “陽邑位在太原南部偏東,是上黨郡進軍太原的必經之路,上黨太守同樣隻有防禦之意沒有進攻的意思,所以今年也沒有戰事。”


    “我那邊雖然有汾河支流,烏馬河,但地勢不平,多山地,還有幾個斷崖,田地不多,養活本地已經是勉強,戶口同樣不多,也沒發現什麽礦產,這邊的豪強也沒什麽抵抗的意思,所以比其他方向都要順利地多。”


    “不過,我在下去查看的時候,倒是發現了這東西,也算是個祥瑞吧。”


    裴元紹舉起這棗子,拿到燈火旁仔細看了看,疑惑地問道:“這上麵也沒寫字啊,這叫啥子祥瑞?”


    “不急不急,我再拿出幾個棗子,你們看看就知道了。”陶升又拿出幾個棗子來,“這是我來晉陽的時候,在路邊摘得,你們比一比就知道。”


    眾人各自比較起來,很快就有了初步的共識,“這棗子……大了整整一圈啊!”


    “沒錯!而且這幾個大棗不是我特意挑的,而是我陽邑那邊普遍都這麽大!”


    張燕跟黃邵同時輕咦一聲,“你這棗樹不簡單呐!”


    陶升慢悠悠地說道:“我是這麽覺得,反正我那邊田地不多,幹脆就讓他們大量種棗樹得了,鋪開了種,使勁種!這棗子那麽大,要是收成好,說不定比吃米還飽呢!”


    張燕非常讚許,“這說明你那邊適合種這個,另外就是樹種的關係,你迴去以後多關注一些長得特別大,或者結的棗果子很多的棗樹,記下來。”


    “我到時候教你一個嫁接的法子,看能不能讓這棗樹上的果子,又大又多!”


    “督軍你還懂種樹?”陶升問了一句。


    “略懂略懂,看別人種過。”


    其實張燕真的隻是略懂,隻有高中生物課上留下來的,關於嫁接知識的一些模糊印象而已。


    不過經曆了前麵那些奇思妙想之後,陶升顯然以為張燕在這行也是個大專家,笑眯眯地講道:“嗬嗬!有督軍的支持,以後啊,你們都不用吃米啦,光吃棗就成!”


    眾人大笑。


    最後是周倉,他一直把守著最關鍵的井陘口,防備來自冀州的攻擊。


    “常山境內,一直有一支千人左右的兵馬駐紮,我不敢離得太久,不過我同樣有一個好消息!”


    他也從腰間口袋裏,掏出一個黑乎乎的東西,“這叫黑石!能燒很久!燒起來比炭還久還熱!唯一不好的,就是燒起來煙很大!”


    “我在那邊附近發現的,當地人白天都把他堆在田邊,烘衣服順帶保暖。”


    張燕瞅著這東西就眼熟,“這不是煤塊嗎?這可是好東西啊!”


    煤炭煤炭,煤除了工業化,還有非常樸素的用法,就是替代炭的作用,比如早些時候常見的蜂窩煤,就是家庭燒水烤爐必備之物。


    這年頭,炭是木炭,貴倒是不貴,但它耗時間耗人力啊,還有相當的危險性,樹都在山裏麵,但山裏麵可不隻有樹,還有虎豹豺狼。


    有了煤礦,張燕就可以直接組織人手定點開挖,省時省力。


    張燕立即要周倉迴去以後,查明煤礦的位置。


    周圍一圈的情況匯報完畢,就剩下晉陽本地的情況,黃邵簡單說了兩句,接下來就是張燕的講話。


    張燕豎起兩根手指,“我需要兩支隊伍。”


    “一支往南走,到交州去,交州的南部,日南郡。”


    “一支往西走,去西域都護府,戊己校尉的治所,高昌壘。”


    “替我們太平道找一樣東西。”


    眾人問道:“什麽東西?”


    “棉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湛並收藏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