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徐昶向陛下匯報,風箱和水排已經改造好了。


    朱厚照到了研究院一看,風箱的一端加了鐵箱子,上麵有一個蓋子。


    水排的整體結構也縮短了,原本的臥輪也改成了豎輪。


    “陛下,臣已經按照您說的改造完成了。”


    “嗯,不錯。”


    徐昶有些心急地說道:“陛下,這就是您說的蒸汽機?”


    “對。”


    朱厚照讓人在箱子裏麵加了一半的水,並在下麵放置了一個炭爐,準備加熱。


    “陛下,此是何意?”


    “把水燒熱,水就能推動風箱,然後帶動水排轉動了。”


    徐昶有些不太明白。


    “你平時見過水壺燒水嗎?”


    “臣燒過水。”


    “那你見過水壺的蓋子被頂起來的時候嗎?”


    徐昶想了想說道:“確實,臣曾經見過,水滾了之後,水壺蓋會不停的上下動,不過這個時候臣就知道水已經變熱了。”


    “這個就跟壺蓋動是一樣的,隻不過需要更大的水蒸氣就可以推動風箱了。”


    徐昶點了點頭,不知道是明白了還是沒明白。


    鐵箱的水慢慢的燒開了,風箱的拉杆一點點的向外動,豎輪也轉動了一會,風箱到達頂端之後就不再動了。


    “陛下,真的轉動了,這真的太震驚了。”


    朱厚照見狀趕快讓人停止加熱,防止風箱爆炸。


    因為他一直在盯著風箱,風箱並沒有排氣孔,要是內部壓力過大,風箱不出意外是會爆炸的。


    朱厚照知道這第一步就算成功了,之後的研究是怎麽讓風箱內的活塞來迴運動。


    “徐昶,你多找一些人,朝廷裏應該還有許多跟你一樣的,你們一起研究這個蒸汽機,下一步的方向就是讓活塞來迴運動,讓輪子一直保持轉動。”


    “是,陛下。”


    徐昶迴憶了一下有什麽人可以幫到自己。


    “陛下,臣之前認識了幾名官員,他們也在研究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不過他們都是傳奉官。”


    朱厚照無所謂地說道:“傳奉官就傳奉官,隻要他們可以幫助研究就行。”


    “你是瞧不起傳奉官嗎?”


    徐昶急忙說道:“臣沒有,隻是翰林院的官員,還有一些清流瞧不起傳奉官,對他們多加鄙夷,臣雖然是正統科舉出身,可是並無歧視他們的意思,傳奉官中雖然有品德有失的官員,可是正統科舉出身的官員也有品德敗壞的官員,並不能說傳奉官就沒有好官了。”


    “你這話說的在理,科舉出身的就都是好人了嗎?朕看都一樣,隻不過是名字不一樣而已。”


    “行了,你帶著人搞蒸汽機,朕等著看成果。”


    “是。”


    “有困難就跟朕說,缺人,朕給你調,缺錢,朕從內庫給你拿,朕會讓皇店全力配合你。”


    徐昶鄭重地說道:“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朱厚照迴到了豹房,還在想著傳奉官的事情。


    其實傳奉官這個職位是朱厚照的爺爺,朱見深搞出來的。


    許多文臣都說傳奉官危害朝廷,說是為了滿足皇帝或者後宮中某個妃嬪或宦官的願望。


    但是朱厚照最近跟文官鬥智來看,他對這個說法嗤之以鼻。


    朱見深設置傳奉官的目的,其實是他用來分走原本的文臣權力的。


    從明朝建立之初,就建立了一套選拔文臣的製度,官員任免大多出自內閣、吏部的擬議,或者是大臣廷議向皇帝推薦人選,然後皇帝審批。


    就像朱厚照前陣子增補內閣閣員一樣,內閣經過廷議,選出幾名官員,報到朱厚照那裏,朱厚照隻能在這裏麵選擇,如果他不同意,隻能讓人重新選擇,並沒有直接在吏部選擇官員的權力。


    如果皇帝強勢的話,這套製度倒也沒什麽,隻要皇帝不同意,那就可以一直換,換到其他的官員。


    朱厚照就是有些強勢,內閣增補閣員的本意是想讓張升進入內閣,但是朱厚照直接就把他拿掉了。


    然而隻要皇帝變得弱勢,那麽就會淪為蓋章機器,他隻能同意內閣遞上來的人選。


    皇帝的權力反而沒有內閣的權力大。


    而朱見深當時想收迴皇權,不讓內閣擁有選拔官員的權力,科舉又是長期選拔官員的政策,沒有辦法立即生效。


    他沒有法子,朱見深隻能選擇親自任命一些官員進入朝堂。


    而在這個過程中,吏部被排除在外,變成了隻能遵守任命的衙門。


    朱見深實現了對內閣的打壓,增加了皇權。


    在朱厚照登基的時候,文臣們趁機上書請求削減傳奉官的人數,朱厚照當時什麽也不懂,在加上剛剛登基,也沒有經驗,也就任由他們削減了。


    朝廷各官員為什麽要極力打壓傳奉官呢,因為傳奉官跟他們本身就不是一個派係的。


    自然為了爭權奪利,肯定要把他們驅逐出朝堂的。


    他們都是正統科舉出身,都是通過科舉製度考上來的官員,許多人都經曆了十幾年的苦讀,甚至是幾十年,才考上了進士,成為了大明的官員,天然的就和傳奉官不是一路人。


    現在朱厚照意識到了之後,就已經駁斥了一部分題本請求削減傳奉官的建議。


    南方官員和北方官員尚且不對付,何況是不通過科舉的傳奉官呢?


    朱厚照剛剛拿起題本,就氣憤地摔下。


    “吏部和都察院怎麽就盯著傳奉官?革職的官員怎麽一大半都是傳奉?”


    這份題本是吏部遞上來的,上麵是最近京察的結果。


    一小部分是正統官員,有的是平調出京,有的是降職。


    其餘的一大部分,都是朱厚照說的,革職的官員許多都是傳奉官,還都是以前的傳奉官。


    這就讓朱厚照不開心了,真的是逮著機會就排除異己,爭權奪利是吧?


    “派人去吏部索要這些人的履曆,朕現在就要看。”


    穀大用急忙帶著人前去吏部,把上麵的人員履曆全部拿了過來。


    朱厚照翻著翻著就發現了端倪,這降職的官員,許多都是南方人。


    他想起了馬文升的履曆,河南人,按照科舉南北卷的製度,馬文升屬於北方,自然當時是按照北卷錄取的。


    原本的科舉考中進士的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其中又以江浙一代居多,江西為其中代表。


    自洪武時期第一次南北榜案之後,南方的官員和士紳就一直在爭取自己的利益。


    南北榜錄取官員,都是南六北四。


    宣德、正統年間增加了中卷,以百人為率,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


    景泰年間,南方舉子就請求代宗取消過一次南北榜,但是取消了之後,南方舉子發現錄取的進士竟然是北方人居多,他們又重新請求代宗恢複南北榜。


    從這之後南北榜,或者說叫做南卷和北卷,就一直按照製度執行了下來。


    “把這個名單拿給焦芳,讓他複查一遍,看看裏麵的人到底符不符合降職和革職。”


    “是,皇爺。”


    朱厚照又把穀大用叫了迴來說道:“讓徐昶也去看一看,他不是缺人嗎?讓他去挑,隻要有一技之長,朕可以把他留在研究院。”


    “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武雙全朱厚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二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二月並收藏文武雙全朱厚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