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閑來無事去文樓看一看。
文樓的位置在奉天殿東側,與之相對的是西側的武樓。
提到奉天殿可能許多人並不熟悉,後世的奉天殿早就改名了。
奉天殿曆經幾次改名,嘉靖中期奉天殿著火,在大臣的建議下,嘉靖將其改為了皇極殿。
後來清朝入關之後,將皇極殿改為了太和殿。
文樓也著了一次火,差一點就把永樂大典正本燒了,文樓也改名成了文昭閣。
永樂大典和諸多典籍都在那裏存放著。
後來清朝把文昭閣改名為體仁閣,這裏就不再存放典籍了。
據說嘉靖駕崩的時候,把永樂大典的正本就和他葬在一起了,文昭閣留下的那一套是他當時命人抄錄下來的抄本。
明朝亡國的時候,永樂大典抄本就一點點的消失了。
清朝轉而弄了一套四庫全書,估計這裏麵就有永樂大典的書籍,而明朝末年的時候有太監監守自盜,把永樂大典藏書一本本的拿出去販賣,或者結交大臣等。
文樓的附近有衛隊巡邏看守,並且在周圍配備了水龍,學名叫做唧筒,宋朝時就已經利用唧筒進行滅火了。
唧筒是銅製,下粗上細,並且要與水桶聯合使用。
他到了之後查看了文樓出入記錄。
朱厚照允許能進入文樓查看永樂大典的,隻有幾個人,徐昶是其中之一。
他發現徐昶還在,進入了文樓,看到徐昶正在調閱鄭和航海圖。
朱厚照當時注意的是下西洋的航線圖,這對於他以後準備下西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航線圖是鄭和曆經航行幾次之後,摸索出來相對安全的路線。
但是朱厚照看到徐昶關注的卻不是航海圖,而是一些隨身記錄,都是航行過程中的記載。
他看到旁邊還有著畫著圖的紙張,上麵是船身構造圖等一係列圖紙。
朱厚照清了清嗓子,徐昶聽到聲音也是轉過頭,看見是朱厚照,趕忙起身施禮。
“不用太多禮節,這裏就沒有外人。”
“是。”
“你看的這是什麽?”
“迴陛下,這是之前找迴的鄭和海圖,還有臣從兵部借過來的一些輿圖,這是當時造船時存檔的圖紙。”
“你在研究造船技術嗎?”
朱厚照很是驚訝,這徐昶是真的喜歡研究技術啊。
“不是,臣是想看看有沒有什麽能代替人力的機器,所以來看鄭和的船隻,在研究寶船是如何航行的那麽遠的。”
朱厚照問道:“有什麽眉目了嗎?”
徐昶興奮地指著圖紙的一處地方。
“有了,陛下請看這裏,雖然現在已經沒有寶船實物,並且建造圖紙也在這麽多年丟失了一部分,但是根據圖紙和臣的猜測,當時船隊並不是完全使用的人力,他用了一種前所未見的機器,否則船隊是不可能航行那麽遠的。”
前所未見?
徐昶見陛下還有疑惑,繼續解釋:“陛下,您想一想,鄭和船隊到達的地方遠不是人力所能及也的地方,記載去中華絕遠,單靠人力是不可能的,臣猜測當時的船隊裝備了水排和風箱,代替了一部分人力推動著船隊航行。”
“猜測?”
“是,因為已經沒有寶船實物,臣看不到寶船究竟是怎麽航行的,隻能靠猜測,不過臣在看到了煉鐵用的水排和風箱才想到這裏的,沒有比這兩樣組合起來更能代替人力的了,臣相信當時也會有人想到這裏。”
“你說的倒是很有道理,就算船隊的士兵不分晝夜的搖櫓,他們怎麽到那麽遠的?你說的倒是挺符合實際的。”
不過朱厚照知道風箱,但是水排不太了解。
“水排是什麽樣子的?”
“是放置在水中,利用水流帶動風鼓風的,主要是煉鐵時起到輔助作用,能使鐵水融化的更快。”
朱厚照感覺好像摸到了一扇門。
“這樣啊,研究院有水排嗎?帶朕去看看。”
“有,請陛下隨臣一起到研究院煉鐵組。”
朱厚照亦步亦趨的跟著徐昶到了研究院。
他看到水上是一個木製的臥輪,水流帶動著水排,曲杆拉動風箱,一股股勁風吹出。
這倒是一個動力源,人在另一邊轉動齒輪,齒輪帶動風箱……不對!不對!
應該是反過來,人在一邊推動風箱,風箱就像一個活塞一樣,帶動水排那邊的齒輪轉動,倒是也能推動船隻航行。
朱厚照感覺好像很熟悉,風箱帶動齒輪轉動……
這要是風箱做成密閉結構,再在下麵燒熱水,用熱氣推動風箱的話……
臥槽!這不是蒸汽機嗎?
“這……這……這……徐昶,蒸汽機!這是蒸汽機!”
徐昶一臉不解,問道:“陛下,何為蒸汽機?”
“蒸汽機就是蒸汽機啊!哎呀,怎麽跟你說呢?”
朱厚照一臉興奮地說道:“徐昶,你可真是朕的福星啊!”
“陛下,蒸汽機是何物?”
朱厚照現在激動的很,不知道怎麽組織語言跟他解釋。
“這樣,你先把風箱和水排的結構縮短,這曲杆太長了,在風箱這邊用鐵造一個密閉的箱子,要像水壺一樣,可以自由開關,造完了之後,朕就告訴你什麽是蒸汽機!”
徐昶雖然不明白陛下的想法,但是準備按照陛下所說,打造這樣的箱子。
不過他還是委婉地跟陛下說出了,他想著再研究鄭和的船隻動力。
既然船隻能用上這樣的動力,其餘的機器也可以用這個來代替。
“這就是!你說的這個就已經是了!”
徐昶不是很明白。
“你現在看到的是什麽?”
“迴陛下,臣現在看到的是風箱和水排啊,水流帶動臥輪轉動鼓風。”
“對,要是當初鄭和的士兵,是推動風箱,反向鼓風帶動木輪轉動呢?”
徐昶目瞪口呆,他看著風箱吹出來的風,又看向水排的木輪。
“這風怎麽能反著吹呢?那它怎麽帶動木輪呢?”
朱厚照耐心地給他解釋著說道:“你看風箱的拉杆,它能進去也就能出來,是一個活塞,風把活塞推到外麵,木杆不就聯動著水排嗎?臥輪不就轉動了嗎?這水排不還是有豎輪的嗎?豎輪轉動就能推動船隻航行了!”
徐昶聽完朱厚照說的話,他也想明白了,高興的手舞足蹈。
“陛下,臣請試造這蒸汽機。”
“你先按照朕剛才說的,造一個出來。”
朱厚照告訴他,想要什麽就告訴自己,不要怕浪費錢。
“是,臣謹遵聖旨。”
朱厚照高高興興地迴到了豹房,還叫了人準備點燒烤和酒水。
明朝上層文臣和勳貴之中,燒烤已經是比較流行的一種了。
中國自古以來烤和煮就是比較重要的一種烹飪手法,炒菜這種烹飪習慣還是在宋朝大規模普及的,最早的炒菜在南北朝時期,齊民要術就記載了炒雞蛋的做法。
而宋朝時因為生產力提高了,鐵鍋能批量生產,所以炒菜就進入了大部分百姓的家中。
這時的燒烤放的調料不如現代。
現在就隻放一些蔥花,鹽,豉汁等之類的調料。
朱厚照親自去了尚膳監,挑選調料,芝麻、孜然、花椒等正常的調料都有,就是沒有辣椒。
他命尚膳監的禦廚切了些牛羊肉,找了一條牛舌,片成了薄片。
朱厚照直接去了溫室,他記得當時好像是有辣椒的。
在溫室翻翻找找,在一處地方找到了辣椒。
紅彤彤的辣椒長了幾株。
他把辣椒全部摘下來之後,沒敢多拿,隻拿了十個送去了尚膳監,讓他們炒製過後研磨成粉。
其餘的辣椒全部讓人育種繼續種植。
“皇爺,之前牟指揮使送進宮來的那些植物,什麽時間可以收割,奴婢等沒有種過,拿捏不好時間。”
“朕看看。”
朱厚照一邊過去,一邊想是什麽時間種下的。
他看到玉米已經下垂了,這個應該是快到收成的日子了。
又去看了地瓜和土豆,這兩樣倒是可以收成了。
朱厚照見狀倒是沒著急挖,他命人急招內閣大學士和各部尚書前來,準備讓他們看看這兩種作物到底有多高產。
“對了,別忘記首輔,讓他也來溫室。”
“是。”
朱厚照找了個椅子坐下,慢悠悠的等著他們前來。
過了大概一個時辰,眾位大臣們齊聚溫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陛下急招怎麽在溫室見大臣?
“臣等參見陛下。”
“行了,都免禮,今天是收成的好日子,朕讓你們過來參觀參觀。”
朱厚照斜著眼看著劉健說道:“首輔之前不是說朕不務正業,不理國家大事,隻顧著養花弄草嗎?今天讓你們看看,這就是朕忙的國家大事。”
他對太監們吩咐著說道:“挖吧,都小心著點,別把土豆和地瓜破壞了。”
“是。”
劉健問道:“陛下,何為土豆和地瓜?”
“就是你們前麵的這兩種糧食,可以算作糧食吧,地瓜可以當做主食食用,土豆既可以當做糧食,還能當成菜。”
眾位大臣也是點了點頭。
朱厚照也撩起常服,挖著土豆。
內閣大學士見陛下也蹲下了,他們也不好再站著,隻能也跟著在地裏挖呀挖呀挖。
土豆和地瓜都收完了之後稱了稱,大概有著二百多斤,換算一下的話,大概是一石二左右。
朱厚照倒是不覺得有什麽,他感覺這兩種作物的產量還有點低了呢。
不過換到在場的眾位大臣可就不一樣了,他們從沒有見過能產這麽多糧食的作物。
明朝的糧食生產力還算可以,現在的良田精耕細作,南方畝產水稻大概在五百斤左右,換算的話,就是三石一左右。
劣田就算是精耕細作,畝產大概也就在一石三左右,可能更低。
現在擺在他們眼前的是,兩種作物的種植麵積加起來也就不到半畝地,就能產一畝地的糧食,當然這不排除溫室是精耕細作,但是這不到半畝地,哪怕是精耕細作,也相當於一畝劣田的產量了。
那就相當於一畝地全部種植土豆和地瓜,能產出兩石四左右的糧食。
劉健率先就繃不住了。
“陛下,這糧食怎麽能如此高產,莫不是其中有詐?”
朱厚照嗤之以鼻,說道:“就算造假,也得有土豆和地瓜啊,現在中國除了朕這間溫室,哪裏還有這土豆和地瓜?”
劉健也茫然地點點頭,陛下說的對,確實如此,現在沒有別的地方有了,如果有的話,誰會不種植這兩種高產的糧食呢?
“首輔,你現在還覺得朕不務正業嗎?”
劉健當即跪下說道:“是臣錯了,不該質疑陛下。”
朱厚照滿意的點點頭,讓人把劉健扶起來。
李東陽見狀說道:“陛下,此乃祥瑞,應當昭告天下才是。”
朱厚照不滿地說道:“祥瑞隻不過是一時的,對國家並無益處,次輔以後不要再提祥瑞二字了。”
李東陽滿麵通紅,他本來想著恭惟陛下,沒想到卻被駁斥了。
韓文凝視著土豆和地瓜說道:“陛下,此等”
“正好諸位都到了,朕準備了燒烤和酒水,諸卿陪朕一起用膳。”
“臣等拜謝陛下。”
朱厚照拍了拍手,吩咐著穀大用,讓尚膳監多切一些肉,豬肉要五花肉,又讓他拿一些土豆和地瓜去尚膳監,同樣切成片,之後烤著吃。
他看到眾位大臣也是髒兮兮的,讓人帶著他們去洗漱。
等到一切收拾完畢,朱厚照和眾位大臣相坐在豹房外的空地上,天空中的雲彩被染成了火紅色。
尚膳監的廚子現場烤製肉串,鹽和辣椒粉均勻的灑在肉串上麵,肉香和調料的香氣調動著在場眾人的舌頭。
肉串被分發了下去,朱厚照看著他們吃了下去,問道:“味道怎麽樣?”
謝遷說道:“宮中的禦廚,廚藝愈發的精湛了,隻是這道炙羊肉,頗為辛辣。”
朱厚照得意的笑了,說道:“這是因為其中撒了辣椒粉,這也是溫室種植的。”
“辣椒?名字倒是極為符合,確實比茱萸更為辛辣一些,陛下,此物隻在溫室種植嗎?”
“現在是這樣,不過辣椒已經收成了,育種之後會在皇莊繼續種植留種的,以後可以讓百姓們也都種植此物,還能獲得一些收益。”
謝遷又問道:“陛下,那土豆和地瓜也是如此嗎?”
“當然,這兩種糧食,百姓們種植了之後,可以彌補口糧的不足,災荒也就不足為慮了。”
“這真是我中國之福啊,如此以來,我朝可能會成為仁宣之治之後的又一盛世,臣等恭賀陛下!”
“同賀,同賀。”
朱厚照看著下麵的一眾文臣齊刷刷的躬身,這才哪到哪啊,要是讓你們看著蒸汽機,怕不是要超越仁宣之治!
文樓的位置在奉天殿東側,與之相對的是西側的武樓。
提到奉天殿可能許多人並不熟悉,後世的奉天殿早就改名了。
奉天殿曆經幾次改名,嘉靖中期奉天殿著火,在大臣的建議下,嘉靖將其改為了皇極殿。
後來清朝入關之後,將皇極殿改為了太和殿。
文樓也著了一次火,差一點就把永樂大典正本燒了,文樓也改名成了文昭閣。
永樂大典和諸多典籍都在那裏存放著。
後來清朝把文昭閣改名為體仁閣,這裏就不再存放典籍了。
據說嘉靖駕崩的時候,把永樂大典的正本就和他葬在一起了,文昭閣留下的那一套是他當時命人抄錄下來的抄本。
明朝亡國的時候,永樂大典抄本就一點點的消失了。
清朝轉而弄了一套四庫全書,估計這裏麵就有永樂大典的書籍,而明朝末年的時候有太監監守自盜,把永樂大典藏書一本本的拿出去販賣,或者結交大臣等。
文樓的附近有衛隊巡邏看守,並且在周圍配備了水龍,學名叫做唧筒,宋朝時就已經利用唧筒進行滅火了。
唧筒是銅製,下粗上細,並且要與水桶聯合使用。
他到了之後查看了文樓出入記錄。
朱厚照允許能進入文樓查看永樂大典的,隻有幾個人,徐昶是其中之一。
他發現徐昶還在,進入了文樓,看到徐昶正在調閱鄭和航海圖。
朱厚照當時注意的是下西洋的航線圖,這對於他以後準備下西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航線圖是鄭和曆經航行幾次之後,摸索出來相對安全的路線。
但是朱厚照看到徐昶關注的卻不是航海圖,而是一些隨身記錄,都是航行過程中的記載。
他看到旁邊還有著畫著圖的紙張,上麵是船身構造圖等一係列圖紙。
朱厚照清了清嗓子,徐昶聽到聲音也是轉過頭,看見是朱厚照,趕忙起身施禮。
“不用太多禮節,這裏就沒有外人。”
“是。”
“你看的這是什麽?”
“迴陛下,這是之前找迴的鄭和海圖,還有臣從兵部借過來的一些輿圖,這是當時造船時存檔的圖紙。”
“你在研究造船技術嗎?”
朱厚照很是驚訝,這徐昶是真的喜歡研究技術啊。
“不是,臣是想看看有沒有什麽能代替人力的機器,所以來看鄭和的船隻,在研究寶船是如何航行的那麽遠的。”
朱厚照問道:“有什麽眉目了嗎?”
徐昶興奮地指著圖紙的一處地方。
“有了,陛下請看這裏,雖然現在已經沒有寶船實物,並且建造圖紙也在這麽多年丟失了一部分,但是根據圖紙和臣的猜測,當時船隊並不是完全使用的人力,他用了一種前所未見的機器,否則船隊是不可能航行那麽遠的。”
前所未見?
徐昶見陛下還有疑惑,繼續解釋:“陛下,您想一想,鄭和船隊到達的地方遠不是人力所能及也的地方,記載去中華絕遠,單靠人力是不可能的,臣猜測當時的船隊裝備了水排和風箱,代替了一部分人力推動著船隊航行。”
“猜測?”
“是,因為已經沒有寶船實物,臣看不到寶船究竟是怎麽航行的,隻能靠猜測,不過臣在看到了煉鐵用的水排和風箱才想到這裏的,沒有比這兩樣組合起來更能代替人力的了,臣相信當時也會有人想到這裏。”
“你說的倒是很有道理,就算船隊的士兵不分晝夜的搖櫓,他們怎麽到那麽遠的?你說的倒是挺符合實際的。”
不過朱厚照知道風箱,但是水排不太了解。
“水排是什麽樣子的?”
“是放置在水中,利用水流帶動風鼓風的,主要是煉鐵時起到輔助作用,能使鐵水融化的更快。”
朱厚照感覺好像摸到了一扇門。
“這樣啊,研究院有水排嗎?帶朕去看看。”
“有,請陛下隨臣一起到研究院煉鐵組。”
朱厚照亦步亦趨的跟著徐昶到了研究院。
他看到水上是一個木製的臥輪,水流帶動著水排,曲杆拉動風箱,一股股勁風吹出。
這倒是一個動力源,人在另一邊轉動齒輪,齒輪帶動風箱……不對!不對!
應該是反過來,人在一邊推動風箱,風箱就像一個活塞一樣,帶動水排那邊的齒輪轉動,倒是也能推動船隻航行。
朱厚照感覺好像很熟悉,風箱帶動齒輪轉動……
這要是風箱做成密閉結構,再在下麵燒熱水,用熱氣推動風箱的話……
臥槽!這不是蒸汽機嗎?
“這……這……這……徐昶,蒸汽機!這是蒸汽機!”
徐昶一臉不解,問道:“陛下,何為蒸汽機?”
“蒸汽機就是蒸汽機啊!哎呀,怎麽跟你說呢?”
朱厚照一臉興奮地說道:“徐昶,你可真是朕的福星啊!”
“陛下,蒸汽機是何物?”
朱厚照現在激動的很,不知道怎麽組織語言跟他解釋。
“這樣,你先把風箱和水排的結構縮短,這曲杆太長了,在風箱這邊用鐵造一個密閉的箱子,要像水壺一樣,可以自由開關,造完了之後,朕就告訴你什麽是蒸汽機!”
徐昶雖然不明白陛下的想法,但是準備按照陛下所說,打造這樣的箱子。
不過他還是委婉地跟陛下說出了,他想著再研究鄭和的船隻動力。
既然船隻能用上這樣的動力,其餘的機器也可以用這個來代替。
“這就是!你說的這個就已經是了!”
徐昶不是很明白。
“你現在看到的是什麽?”
“迴陛下,臣現在看到的是風箱和水排啊,水流帶動臥輪轉動鼓風。”
“對,要是當初鄭和的士兵,是推動風箱,反向鼓風帶動木輪轉動呢?”
徐昶目瞪口呆,他看著風箱吹出來的風,又看向水排的木輪。
“這風怎麽能反著吹呢?那它怎麽帶動木輪呢?”
朱厚照耐心地給他解釋著說道:“你看風箱的拉杆,它能進去也就能出來,是一個活塞,風把活塞推到外麵,木杆不就聯動著水排嗎?臥輪不就轉動了嗎?這水排不還是有豎輪的嗎?豎輪轉動就能推動船隻航行了!”
徐昶聽完朱厚照說的話,他也想明白了,高興的手舞足蹈。
“陛下,臣請試造這蒸汽機。”
“你先按照朕剛才說的,造一個出來。”
朱厚照告訴他,想要什麽就告訴自己,不要怕浪費錢。
“是,臣謹遵聖旨。”
朱厚照高高興興地迴到了豹房,還叫了人準備點燒烤和酒水。
明朝上層文臣和勳貴之中,燒烤已經是比較流行的一種了。
中國自古以來烤和煮就是比較重要的一種烹飪手法,炒菜這種烹飪習慣還是在宋朝大規模普及的,最早的炒菜在南北朝時期,齊民要術就記載了炒雞蛋的做法。
而宋朝時因為生產力提高了,鐵鍋能批量生產,所以炒菜就進入了大部分百姓的家中。
這時的燒烤放的調料不如現代。
現在就隻放一些蔥花,鹽,豉汁等之類的調料。
朱厚照親自去了尚膳監,挑選調料,芝麻、孜然、花椒等正常的調料都有,就是沒有辣椒。
他命尚膳監的禦廚切了些牛羊肉,找了一條牛舌,片成了薄片。
朱厚照直接去了溫室,他記得當時好像是有辣椒的。
在溫室翻翻找找,在一處地方找到了辣椒。
紅彤彤的辣椒長了幾株。
他把辣椒全部摘下來之後,沒敢多拿,隻拿了十個送去了尚膳監,讓他們炒製過後研磨成粉。
其餘的辣椒全部讓人育種繼續種植。
“皇爺,之前牟指揮使送進宮來的那些植物,什麽時間可以收割,奴婢等沒有種過,拿捏不好時間。”
“朕看看。”
朱厚照一邊過去,一邊想是什麽時間種下的。
他看到玉米已經下垂了,這個應該是快到收成的日子了。
又去看了地瓜和土豆,這兩樣倒是可以收成了。
朱厚照見狀倒是沒著急挖,他命人急招內閣大學士和各部尚書前來,準備讓他們看看這兩種作物到底有多高產。
“對了,別忘記首輔,讓他也來溫室。”
“是。”
朱厚照找了個椅子坐下,慢悠悠的等著他們前來。
過了大概一個時辰,眾位大臣們齊聚溫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陛下急招怎麽在溫室見大臣?
“臣等參見陛下。”
“行了,都免禮,今天是收成的好日子,朕讓你們過來參觀參觀。”
朱厚照斜著眼看著劉健說道:“首輔之前不是說朕不務正業,不理國家大事,隻顧著養花弄草嗎?今天讓你們看看,這就是朕忙的國家大事。”
他對太監們吩咐著說道:“挖吧,都小心著點,別把土豆和地瓜破壞了。”
“是。”
劉健問道:“陛下,何為土豆和地瓜?”
“就是你們前麵的這兩種糧食,可以算作糧食吧,地瓜可以當做主食食用,土豆既可以當做糧食,還能當成菜。”
眾位大臣也是點了點頭。
朱厚照也撩起常服,挖著土豆。
內閣大學士見陛下也蹲下了,他們也不好再站著,隻能也跟著在地裏挖呀挖呀挖。
土豆和地瓜都收完了之後稱了稱,大概有著二百多斤,換算一下的話,大概是一石二左右。
朱厚照倒是不覺得有什麽,他感覺這兩種作物的產量還有點低了呢。
不過換到在場的眾位大臣可就不一樣了,他們從沒有見過能產這麽多糧食的作物。
明朝的糧食生產力還算可以,現在的良田精耕細作,南方畝產水稻大概在五百斤左右,換算的話,就是三石一左右。
劣田就算是精耕細作,畝產大概也就在一石三左右,可能更低。
現在擺在他們眼前的是,兩種作物的種植麵積加起來也就不到半畝地,就能產一畝地的糧食,當然這不排除溫室是精耕細作,但是這不到半畝地,哪怕是精耕細作,也相當於一畝劣田的產量了。
那就相當於一畝地全部種植土豆和地瓜,能產出兩石四左右的糧食。
劉健率先就繃不住了。
“陛下,這糧食怎麽能如此高產,莫不是其中有詐?”
朱厚照嗤之以鼻,說道:“就算造假,也得有土豆和地瓜啊,現在中國除了朕這間溫室,哪裏還有這土豆和地瓜?”
劉健也茫然地點點頭,陛下說的對,確實如此,現在沒有別的地方有了,如果有的話,誰會不種植這兩種高產的糧食呢?
“首輔,你現在還覺得朕不務正業嗎?”
劉健當即跪下說道:“是臣錯了,不該質疑陛下。”
朱厚照滿意的點點頭,讓人把劉健扶起來。
李東陽見狀說道:“陛下,此乃祥瑞,應當昭告天下才是。”
朱厚照不滿地說道:“祥瑞隻不過是一時的,對國家並無益處,次輔以後不要再提祥瑞二字了。”
李東陽滿麵通紅,他本來想著恭惟陛下,沒想到卻被駁斥了。
韓文凝視著土豆和地瓜說道:“陛下,此等”
“正好諸位都到了,朕準備了燒烤和酒水,諸卿陪朕一起用膳。”
“臣等拜謝陛下。”
朱厚照拍了拍手,吩咐著穀大用,讓尚膳監多切一些肉,豬肉要五花肉,又讓他拿一些土豆和地瓜去尚膳監,同樣切成片,之後烤著吃。
他看到眾位大臣也是髒兮兮的,讓人帶著他們去洗漱。
等到一切收拾完畢,朱厚照和眾位大臣相坐在豹房外的空地上,天空中的雲彩被染成了火紅色。
尚膳監的廚子現場烤製肉串,鹽和辣椒粉均勻的灑在肉串上麵,肉香和調料的香氣調動著在場眾人的舌頭。
肉串被分發了下去,朱厚照看著他們吃了下去,問道:“味道怎麽樣?”
謝遷說道:“宮中的禦廚,廚藝愈發的精湛了,隻是這道炙羊肉,頗為辛辣。”
朱厚照得意的笑了,說道:“這是因為其中撒了辣椒粉,這也是溫室種植的。”
“辣椒?名字倒是極為符合,確實比茱萸更為辛辣一些,陛下,此物隻在溫室種植嗎?”
“現在是這樣,不過辣椒已經收成了,育種之後會在皇莊繼續種植留種的,以後可以讓百姓們也都種植此物,還能獲得一些收益。”
謝遷又問道:“陛下,那土豆和地瓜也是如此嗎?”
“當然,這兩種糧食,百姓們種植了之後,可以彌補口糧的不足,災荒也就不足為慮了。”
“這真是我中國之福啊,如此以來,我朝可能會成為仁宣之治之後的又一盛世,臣等恭賀陛下!”
“同賀,同賀。”
朱厚照看著下麵的一眾文臣齊刷刷的躬身,這才哪到哪啊,要是讓你們看著蒸汽機,怕不是要超越仁宣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