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不安地問道:“啟奏陛下,臣鬥膽問陛下,是何人彈劾劉尚書?”
朱厚照看過劉大夏的履曆,知道李東陽和劉大夏是同鄉,所以他們倆也是天然的一隊,李東陽站出來問這個問題,他毫不意外。
他盯著李東陽看了許久,口中吐出了幾個字。
“吏部左侍郎,焦芳。”
其實在朱厚照看到焦芳的彈劾時,他也有點不知所措,劉大夏不是燒毀海圖嗎?怎麽又成了藏匿海圖呢?
但是焦芳和劉大夏都是天順八年登進士第,他們是同年,還都是庶吉士,同在京城,所以焦芳所言理應是正確的。
而且朱厚照在焦芳上書之後,查過《大明律》卷三《吏律》,其中有這麽一條規定。
“凡棄毀製書及起馬禦寶聖旨,起船符驗,若各衙門印信及夜巡銅牌者,斬。若棄毀官文書者,杖一百。”
他又找到了《大明令》,其中對於官員犯仗罪有著詳細的處罰,這些條例相當於現在的行政處分。
一共分為四個級別,六十仗,降一個級別;七十仗,降兩個級別;八十仗,降三個級別;九十仗,降四個級別;全部解除現任職務,流官降為雜職,雜職調到邊遠地區任職;如果官員是因為犯公罪而達到杖九十的,不解除職務,隻是記過。
但是如果達到一百仗就不一樣了,官員被仗責一百,無論公私罪,永不敘用。
也就是說如果劉大夏真的毀壞海圖了,那麽憲宗時期應該會有記錄劉大夏被仗責,並且將劉大夏開革出官員隊伍,但是朱厚照查了憲宗時期的記錄,跟此事相關的記錄也沒有記載劉大夏被處罰過。
而且《大明令》和《吏律》之中還有規定,“凡遺失釗書、聖旨、符驗、印信、巡牌者仗九十,徒二年半,若官文書,仗七十……責尋三十日,得見者免罪……”
這就很有意思了,隻要是毀壞和遺失,都會受到嚴重的處罰,但他偏偏是藏匿,隻要及時的放迴就可以了。
所以劉大夏當時也是熟讀了各種律法,保證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還不會受到處罰。
現在他不僅沒有被開革出官員隊伍,還一直做到了兵部尚書,這就足以證明了一部分。
還有一點,劉大夏在兵部當職方司郎中時,汪直是西廠提督!
當時是汪直提議給朱見深重新下西洋政策的,如果劉大夏真燒了,按照汪直的個性,怎麽可能放棄這個機會,還是有著正當理由的機會。
而且明朝還有一本重要的軍事書籍《武備誌》,成書於天啟元年(1621年)。
茅元儀為兵部尚書孫承宗所重用,他能在兵部看到各種存檔,《武備誌》中就把鄭和的海圖數據收錄進去了,這也是從側麵說明了鄭和海圖在明朝還是存在兵部的。
李東陽站起來微微低頭,拱手說道:“陛下,臣深知劉時雍的為人,憲宗年間匿征討安南文書,是為了朝廷不開兵事,也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海圖一事也是為了天下百姓,如果朝廷重新下西洋,將會加重百姓們的負擔,劉時雍乃是忠君為國啊。”
朱厚照在心裏搖了搖頭,禁止重新下西洋是為了天下百姓?
在剛開始的時候朱厚照也是這麽想的,鄭和開著寶船滿世界溜達一圈,隻是為了宣示明朝的軍事實力,但是經過他的了解根本不是那樣。
明朝的海禁政策,禁的是私人貿易,而不是朝廷對外貿易。
朝廷可以通過壟斷的對外貿易獲得大量的金銀,否則的話按照明朝初年的財政情況,怎麽可能支撐得起朱棣的多次對外征戰?
穿越而來的朱厚照是最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錢,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沒錢根本支撐不了。
朱棣五征蒙古,出兵安南,很難說不是靠著鄭和下西洋帶迴來的錢支撐的。
而自從朝廷不下西洋之後,沿海的那些大家族都在涉及走私貿易,依靠著絲綢和瓷器賺的盆滿缽滿,他們都知道對外貿易是賺錢的,因為大明許多的特產,比如絲綢,瓷器,西洋根本就沒有。
這就相當於現代的高科技技術,你想要就得花錢來買,低價還不賣給你呢,有的是人想買。
明朝其實一直是處於貿易順差的,大量的白銀都是流入了明朝。
“忠君為國?”
朱厚照重複了一下這四個字,反問起了李東陽:“李次輔,你的意思是劉大夏當年確實藏匿了這兩份文書,可對?”
李東陽猶豫著說道:“對。”
朱厚照又看向了閔珪問道:“閔尚書,官吏將文書藏匿改判何罪啊?”
閔珪作為刑部尚書,自然是對大明各種律例熟讀與心,迴複道:“迴陛下,大明律及其他律例文書中,並沒有製定藏匿文書有罪。”
朱厚照繼續問道:“那什麽才算有罪呢?”
閔珪用眼神瞟了坐在身旁的幾位大臣,繼續說道:“隻有棄毀和遺失官文書,才有罪。”
“棄毀怎麽判,遺失又怎麽判?”
朱厚照盯著閔珪追問道。
“棄毀官文書者,仗一百,遺失官文書者……”
閔珪已經意識到有問題了,他猶豫著怎麽繼續往下說。
屋內的氣氛此時也變得極其微妙。
“往下說啊,閔尚書,你久在法司,朕不相信你連這麽簡單的律法都記不清了。”
“遺失官文書者,仗七十,責尋三十日,得見者免罪。”
閔珪說完也不看別人,低下頭看著自己前麵的地磚。
“好,閔尚書不愧是在刑部這麽多年,各種律法真是熟記於心。”
此時有小太監進屋唱道:“陛下,北鎮撫司帶兵部職方司一應人員在外,請見陛下。”
朱厚照麵無表情地說道:“讓他們進來。”
“是。”
北鎮撫司錦衣衛帶著兵部職方清吏司所有人員進了屋內。
“臣等叩見陛下!”
“朕讓你們找的征討安南文書和鄭和海圖,是否找到了?”
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李值說道:“啟奏陛下,臣在清吏司內找到了征討安南文書,但是沒有找到鄭和海圖。”
朱厚照挑了挑眉,身子前傾,右手小臂放在了大腿上,問道:“那是你把文書弄丟了?”
李值聽著皇帝的聲音變得低沉,他的額頭也冒出了汗水,顫抖著說道:“陛下,臣不知,自臣調往職方清吏司,就從沒有見過鄭和海圖,臣也不知道有海圖存在……”
朱厚照打斷了李值的說話,對著閔珪問道:“閔珪!諸司職掌之中職方司負責什麽?”
閔珪稍加思考說道:“兵部職方清吏司,掌武職官的輿圖、敘功、核過、賞罰、撫恤及軍旅之簡閱、考驗等事,並管關禁與海禁。”
“職方司負責管理輿圖,那麽輿圖丟失,主官怎麽處理?”
“《明會典》中規定,凡到任那一日便問先任官首領官六房吏典要諸物諸事明白件數須知,主官不知司內輿圖,乃是失職。”
閔珪又加上了一句話:“當官吏知而不舉,與犯人同罪。”
“好!來人!”
北鎮撫司錦衣衛轟然稱諾。
“將職方司一幹人等送入都察院,著都察院嚴加審訊,北鎮撫司旁聽!”
職方司的官職還在地上跪著呢,就被錦衣衛粗暴的拉起來,全都架了出去。
這些人口中還叫喊著:“冤枉啊陛下,臣冤枉!”
朱厚照待沒有了雜音,繼續說道:“著北鎮撫司按圖索驥,將曆年來擔任職方司主官及屬官者,抓捕到案,送入都察院嚴加審訊!”
“謹遵陛下旨意!”
朱厚照盯著門外的久久不說話,劉健等人交換了一下眼神,也知道重要的時刻才到,前麵的人都是不重要的。
朱厚照緩慢地說道:“暫時免去劉大夏一切職務,禁閉在家,嚴禁一幹人等出入,等都察院審訊結束,再行處置!”
朱厚照看過劉大夏的履曆,知道李東陽和劉大夏是同鄉,所以他們倆也是天然的一隊,李東陽站出來問這個問題,他毫不意外。
他盯著李東陽看了許久,口中吐出了幾個字。
“吏部左侍郎,焦芳。”
其實在朱厚照看到焦芳的彈劾時,他也有點不知所措,劉大夏不是燒毀海圖嗎?怎麽又成了藏匿海圖呢?
但是焦芳和劉大夏都是天順八年登進士第,他們是同年,還都是庶吉士,同在京城,所以焦芳所言理應是正確的。
而且朱厚照在焦芳上書之後,查過《大明律》卷三《吏律》,其中有這麽一條規定。
“凡棄毀製書及起馬禦寶聖旨,起船符驗,若各衙門印信及夜巡銅牌者,斬。若棄毀官文書者,杖一百。”
他又找到了《大明令》,其中對於官員犯仗罪有著詳細的處罰,這些條例相當於現在的行政處分。
一共分為四個級別,六十仗,降一個級別;七十仗,降兩個級別;八十仗,降三個級別;九十仗,降四個級別;全部解除現任職務,流官降為雜職,雜職調到邊遠地區任職;如果官員是因為犯公罪而達到杖九十的,不解除職務,隻是記過。
但是如果達到一百仗就不一樣了,官員被仗責一百,無論公私罪,永不敘用。
也就是說如果劉大夏真的毀壞海圖了,那麽憲宗時期應該會有記錄劉大夏被仗責,並且將劉大夏開革出官員隊伍,但是朱厚照查了憲宗時期的記錄,跟此事相關的記錄也沒有記載劉大夏被處罰過。
而且《大明令》和《吏律》之中還有規定,“凡遺失釗書、聖旨、符驗、印信、巡牌者仗九十,徒二年半,若官文書,仗七十……責尋三十日,得見者免罪……”
這就很有意思了,隻要是毀壞和遺失,都會受到嚴重的處罰,但他偏偏是藏匿,隻要及時的放迴就可以了。
所以劉大夏當時也是熟讀了各種律法,保證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還不會受到處罰。
現在他不僅沒有被開革出官員隊伍,還一直做到了兵部尚書,這就足以證明了一部分。
還有一點,劉大夏在兵部當職方司郎中時,汪直是西廠提督!
當時是汪直提議給朱見深重新下西洋政策的,如果劉大夏真燒了,按照汪直的個性,怎麽可能放棄這個機會,還是有著正當理由的機會。
而且明朝還有一本重要的軍事書籍《武備誌》,成書於天啟元年(1621年)。
茅元儀為兵部尚書孫承宗所重用,他能在兵部看到各種存檔,《武備誌》中就把鄭和的海圖數據收錄進去了,這也是從側麵說明了鄭和海圖在明朝還是存在兵部的。
李東陽站起來微微低頭,拱手說道:“陛下,臣深知劉時雍的為人,憲宗年間匿征討安南文書,是為了朝廷不開兵事,也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海圖一事也是為了天下百姓,如果朝廷重新下西洋,將會加重百姓們的負擔,劉時雍乃是忠君為國啊。”
朱厚照在心裏搖了搖頭,禁止重新下西洋是為了天下百姓?
在剛開始的時候朱厚照也是這麽想的,鄭和開著寶船滿世界溜達一圈,隻是為了宣示明朝的軍事實力,但是經過他的了解根本不是那樣。
明朝的海禁政策,禁的是私人貿易,而不是朝廷對外貿易。
朝廷可以通過壟斷的對外貿易獲得大量的金銀,否則的話按照明朝初年的財政情況,怎麽可能支撐得起朱棣的多次對外征戰?
穿越而來的朱厚照是最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錢,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沒錢根本支撐不了。
朱棣五征蒙古,出兵安南,很難說不是靠著鄭和下西洋帶迴來的錢支撐的。
而自從朝廷不下西洋之後,沿海的那些大家族都在涉及走私貿易,依靠著絲綢和瓷器賺的盆滿缽滿,他們都知道對外貿易是賺錢的,因為大明許多的特產,比如絲綢,瓷器,西洋根本就沒有。
這就相當於現代的高科技技術,你想要就得花錢來買,低價還不賣給你呢,有的是人想買。
明朝其實一直是處於貿易順差的,大量的白銀都是流入了明朝。
“忠君為國?”
朱厚照重複了一下這四個字,反問起了李東陽:“李次輔,你的意思是劉大夏當年確實藏匿了這兩份文書,可對?”
李東陽猶豫著說道:“對。”
朱厚照又看向了閔珪問道:“閔尚書,官吏將文書藏匿改判何罪啊?”
閔珪作為刑部尚書,自然是對大明各種律例熟讀與心,迴複道:“迴陛下,大明律及其他律例文書中,並沒有製定藏匿文書有罪。”
朱厚照繼續問道:“那什麽才算有罪呢?”
閔珪用眼神瞟了坐在身旁的幾位大臣,繼續說道:“隻有棄毀和遺失官文書,才有罪。”
“棄毀怎麽判,遺失又怎麽判?”
朱厚照盯著閔珪追問道。
“棄毀官文書者,仗一百,遺失官文書者……”
閔珪已經意識到有問題了,他猶豫著怎麽繼續往下說。
屋內的氣氛此時也變得極其微妙。
“往下說啊,閔尚書,你久在法司,朕不相信你連這麽簡單的律法都記不清了。”
“遺失官文書者,仗七十,責尋三十日,得見者免罪。”
閔珪說完也不看別人,低下頭看著自己前麵的地磚。
“好,閔尚書不愧是在刑部這麽多年,各種律法真是熟記於心。”
此時有小太監進屋唱道:“陛下,北鎮撫司帶兵部職方司一應人員在外,請見陛下。”
朱厚照麵無表情地說道:“讓他們進來。”
“是。”
北鎮撫司錦衣衛帶著兵部職方清吏司所有人員進了屋內。
“臣等叩見陛下!”
“朕讓你們找的征討安南文書和鄭和海圖,是否找到了?”
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李值說道:“啟奏陛下,臣在清吏司內找到了征討安南文書,但是沒有找到鄭和海圖。”
朱厚照挑了挑眉,身子前傾,右手小臂放在了大腿上,問道:“那是你把文書弄丟了?”
李值聽著皇帝的聲音變得低沉,他的額頭也冒出了汗水,顫抖著說道:“陛下,臣不知,自臣調往職方清吏司,就從沒有見過鄭和海圖,臣也不知道有海圖存在……”
朱厚照打斷了李值的說話,對著閔珪問道:“閔珪!諸司職掌之中職方司負責什麽?”
閔珪稍加思考說道:“兵部職方清吏司,掌武職官的輿圖、敘功、核過、賞罰、撫恤及軍旅之簡閱、考驗等事,並管關禁與海禁。”
“職方司負責管理輿圖,那麽輿圖丟失,主官怎麽處理?”
“《明會典》中規定,凡到任那一日便問先任官首領官六房吏典要諸物諸事明白件數須知,主官不知司內輿圖,乃是失職。”
閔珪又加上了一句話:“當官吏知而不舉,與犯人同罪。”
“好!來人!”
北鎮撫司錦衣衛轟然稱諾。
“將職方司一幹人等送入都察院,著都察院嚴加審訊,北鎮撫司旁聽!”
職方司的官職還在地上跪著呢,就被錦衣衛粗暴的拉起來,全都架了出去。
這些人口中還叫喊著:“冤枉啊陛下,臣冤枉!”
朱厚照待沒有了雜音,繼續說道:“著北鎮撫司按圖索驥,將曆年來擔任職方司主官及屬官者,抓捕到案,送入都察院嚴加審訊!”
“謹遵陛下旨意!”
朱厚照盯著門外的久久不說話,劉健等人交換了一下眼神,也知道重要的時刻才到,前麵的人都是不重要的。
朱厚照緩慢地說道:“暫時免去劉大夏一切職務,禁閉在家,嚴禁一幹人等出入,等都察院審訊結束,再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