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帶著諸位大臣進入了貢鹽工坊。


    馬文升作為吏部尚書,雖然被朱厚照在眾人麵前削了麵子,但還是打起精神和群臣一起進入了工坊之中。


    朱厚照雖然在打量著工坊,但是他思考的卻是馬文升的事情。


    馬文升曆經代宗、英宗、憲宗、孝宗四朝,而且他的主要履曆就是跟兵部有關,之後在弘治十四年才調任吏部尚書,加銜至少師兼太子太師。


    按理說他不可能不了解兵事,但他怎麽用盜匪的名義阻攔我出宮呢?


    難道真是久居上位,何不食肉糜了?


    朱厚照否定了這個想法,這不太符合邏輯。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了,他並不想讓我出宮,隻想讓我待在皇宮之中做一個吉祥物。


    希望他跟他的父親朱佑樘一樣,穩重,不折騰,坐在宮中聽取他們的匯報,然後做出決定。


    朱厚照按下思緒,開始觀察起了自己的傑作。


    這兩個工坊是朱厚照親自設計的,前世他有幸跟著部門領導參觀了許多工廠,就按照現代工廠的模式設計了。


    “陛下,這裏真的可以收幾千人在此工作嗎?臣觀此間房屋雖然看著很大,但若是千餘人在內,恐怕是人擠人了。”


    劉健環顧四周,他感覺這房屋並沒有辦法讓如此多的人在內工作。


    “當然可以,這裏隻是其中的一個廠區,外麵還有好多個廠區呢,朕還嫌人少呢。”


    “廠區?原來這隻是其中之一?”


    “那可不,張永帶路,去下一個廠區看看。”


    “是,皇爺。”


    張永領著朱厚照和諸位大臣前往了下一個地方,


    還沒有完整參觀完工坊的全部廠區,這些位大臣們就開始走不動路了,紛紛請求陛下找地方歇息。


    朱厚照打眼一瞧,看著麵前的這些位文臣,一個賽一個歲數大。


    內閣三人劉健年齡最大,他已經七十二歲了,李東陽五十八歲,謝遷五十五歲。


    吏部尚書馬文升七十九歲,戶部尚書韓文六十四歲,禮部尚書張升六十三歲,刑部尚書閔珪七十五歲,工部尚書曾鑒七十一歲,算上沒來的兵部尚書劉大夏,他也六十八歲了。


    這些人的歲數在輩分上都可以當朱厚照的爺爺了,當然不算上前世的那二十多年,他帶著這幫老頭坐著馬車來這,又走了這麽長時間,他也有點於心不忍了。


    朱厚照倒是不累,他現在的身體很壯,現在的狀態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還沒有到一用力就把衣服撐爆的狀態。


    “張永帶路,找一個房間,讓朕和諸位卿家好好休息休息。”


    張永將屋內的火爐放置好,裏麵燒的是皇店製作出來蜂窩煤。


    朱厚照率先坐下,看著他們說道:“列位卿家都坐下吧,從京城來到通州,也是辛苦你們了,早知道這樣,就留你們在京城了,也不用遭這份罪。”


    他嘴上是這麽說,但是他知道如果不帶上他們,那麽迴到京師,少不了上書。


    “陛下何出此言,臣等身為朝廷臣子,理應隨侍駕前,以備諮詢。”


    朱厚照輕輕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理解他們。


    他對劉健問道:“首輔,現如今馬上就要入冬了,朝廷對於流民的賑濟是否有了規劃?”


    劉健坐在椅子上麵喘勻了氣,語氣平穩地說道:“迴陛下,朝廷每年都對流民有所準備,今年也不例外,另宛平縣和大興縣每年都對流民進行賑濟。”


    順天府的流民雖多,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了京城,所以每年宛平縣和大興縣的壓力都挺大的。


    “今年宛平和大興可能要輕鬆一些了,畢竟朕讓張永把流民分到通州一部分,而且還讓他們以工代賑,兩個工坊的工人肯定是不缺錢了。”


    韓文正襟危坐,麵色嚴肅地說道:“陛下興建工坊,收容流民,陛下此舉救活了數千戶無家可歸的流民,聖明無過陛下。”


    朱厚照聽到韓文拍自己馬屁,也是笑的合不攏嘴。


    他看向了張永,問道:“張永,你來說一說,現在招募了多少流民,還有這工坊什麽時間可以開工?”


    “迴皇爺,現在兩個工坊各招募到了三千人,皆是京城之內的流民,皇店已經組織車馬送了許多人來到通州,奴婢正在派人對他們進行教授,近日就可以開工了。”


    “不錯,不枉朕派你來通州。”


    這馬上就可以開工,就能看到迴頭錢了。


    朱厚照欣慰地說道:“朕可是花了不少錢,內承運庫都快掏空了,對了,之前送與諸位卿家的鹽和味精,可還算鮮美?”


    一說到這裏,大家的目光似有似無的瞄向了曾鑒,畢竟之前他的形象曆曆在目。


    曾鑒如老僧入定,絲毫不在乎他們的眼神。


    劉健說道:“迴陛下,自陛下賜下貢鹽和味精,臣的胃口也好了不少,現在每日都可進食不少青菜。”


    “這東西雖好,但是首輔可不要多吃,你年齡太大,不宜過多食用。”


    “臣謝陛下關心,臣記下了。”


    朱厚照環視這些位大臣,說道:“列位卿家也是,這味精可是要限量。”


    “臣等謹記。”


    朱厚照再次環視諸位大臣,緩慢地說道:“朕近日收到了不少彈劾題本,不過朕都壓了下來,朕想問問諸位卿家的想法。”


    一時間屋內的氣氛突變,朱厚照也不在意,等著他們說話。


    還是劉健打破了沉悶,說道:“陛下,不知被彈劾的是何人?”


    朱厚照一一掃過他們的臉,語氣平平地說道:“兵部尚書,劉大夏。”


    底下的大臣都輕輕地倒吸了一口熱氣,思考著陛下所說。


    陛下既然按下了,怎又會在此提起,而且還是劉大夏不在場的情況下?


    劉健猶豫著說道:“兵部尚書為人正直,乃是君子,且為官多年,從不為家人所求,臣建議陛下不要聽信一麵之詞。”


    朱厚照了然似的點點頭。說道:“朕當然清楚劉大夏的為人,要不然朕也不會詢問諸卿了,可是題本上說的很真啊。”


    劉健問答:“陛下,不知這題本所說的是什麽?”


    “乃是一樁舊案,憲宗時期,劉大夏任職兵部職方司郎中時,藏匿了兵部當時在放置的存檔,征討安南文書,還有……他藏匿鄭和海圖阻攔憲宗下西洋之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武雙全朱厚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二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二月並收藏文武雙全朱厚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