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在張永走後,拿起了紙筆,開始默寫後世的神書,雖然他現在有永樂大典這本神書了,但是誰嫌自己的外掛多呢。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還有民兵訓練手冊,這是軍事方麵的書籍,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在他高中時就看過了,不過那時候全當是古文課外書籍看了,沒想到現在能應用上。
不過孫子兵法早就成書了,原本就不知道在什麽地方了,各種抄本和注釋本倒是很多,永樂大典中也可能有。
民兵訓練手冊可是很重要的,它不像是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是戰略上麵的操作,手冊是直接針對底層士兵的各種訓練方法,這是戰術和訓練方法了。
而和民兵訓練手冊同為神書的是赤腳醫生手冊,不過這本書朱厚照沒看過,主要是當時他沒有興趣看這方麵的書籍,但是呢他好歹也是經過新時代教育出來的學生,幾本的醫學常識還是很清楚的。
隻能參照自己的醫學常識,寫出一本簡易的醫學常識手冊,這個之後用來培養初級的醫生。
朱厚照知道明朝還是挺缺醫生的,因為中醫的學徒和醫生學習的時間長,尤其現在還是明朝,就算是後世,醫學生基本上都是本碩連讀。
以後醫生多了,百姓們就不會那麽容易死亡。
朱厚照的打算是今年先搞錢,醫療類的隻能小規模在太醫院施行一下,優先級沒有那麽高,排在醫療前麵還有很多必須要弄的。
到了晚上,朱厚照吃完晚飯,心滿意足的躺在豹房。
現在禦膳房已經開始使用味精了,原來的禦膳房想要提鮮要麽是使用高湯,要麽就是使用筍粉和蘑菇粉,或者蟹油、蝦籽,當然熬製高湯可是不外傳的秘方,有的禦廚自己都有一手絕活。
朱厚照漫不經心地問道:“今天都有哪部的官員跪在奉天門了?”
劉瑾早就已經派了人調查,已經把人員寫到了紙上,小心翼翼的放到桌子上說道:“皇爺,您看名單,奴婢已經查清楚了。”
朱厚照從右至左的看了下去,禮部的官員基本上都在,王守仁的父親王華也在,還有一部分都察院的人,科道言官,嗬,這人可真不少。
就是王守仁沒來,有點可惜,找不到由頭把他貶出京城。
朱厚照急的有點撓頭,王守仁的能力現在已經很強了,但是他沒有經過龍場悟道,還沒有到最強的時候,就像手握一個ss卡牌,現在就差一個任務就能升到sss,誰能忍住啊。
他對著劉瑾說道:“去,把之前王守仁彈劾別人的題本都拿過來,念給朕聽。”
劉瑾急忙的去尋找題本,一本本的念給朱厚照聽,這些都是這幾個月來王守仁彈劾周家和張家的題本,也不光是王守仁一人彈劾,許多人也都在彈劾。
朱厚照問道:“大伴,你說這王守仁該怎麽處理呢?”
劉瑾發動了自己的察言觀色技能,發現朱厚照並沒有怎麽生氣,但他又想起了之前皇爺暗示他,要把王守仁貶出京城,其實他沒有什麽把握,皇爺隻是暗示,沒有明說,這讓他有點躊躇,要是說對了還沒什麽,說錯了的話,他就糟了。
劉瑾知道皇爺一直在看著他,他下定了決心,幹了,死就死吧。
“皇爺,奴婢覺得……覺得可以將王守仁貶到……”
他咬了咬牙說道:“貶到貴州龍場當一個驛丞!”
劉瑾說完了唿出一口氣,壓力徒然變小了,自己說了一個算得上最遠的地方,基本上還是個最小的官職,這下皇爺能滿意了吧?
朱厚照麵帶笑意地說道:“你這狗東西,行,朕知道了。”
劉瑾鬆了一口氣,皇爺罵他就證明,他的迴答還過得去。
其實朱厚照現在可以根據劉瑾說的,把王守仁貶出去,但是他考慮到現在別的官員也跟王守仁一樣,彈劾張家和周家,但是隻處理他一人,實在有點不合適。
而且今天還發生了禮部“逼宮”的情況,這些人都沒有處理斥責,然後隻針對王守仁,萬一把王守仁弄的跟黃巢似的咋辦,王守仁也來一首待到秋來九月八,自己就涼了啊。
祖宗,朱由檢有話說!
朱厚照思考了一個時辰,王守仁,我為了你可是煞費苦心啊。
“大伴,最近多次上奏彈劾的有幾人?”
“迴皇爺,算上王守仁有十人。”
“擬旨!”
“是,皇爺。”
劉瑾趕忙抄起毛筆準備好。
“降兵部主事王守仁為貴州龍場驛驛丞,降都察院禦史……”
劉瑾匆忙的記錄下來。
朱厚照看著劉瑾停了下來,繼續說道:“再擬旨,今日奉天門官員罰俸三月,以儆效尤。”
“去吧。”
劉瑾捧著旨意馬上離開了豹房。
朱厚照看著劉瑾的背影,默默地想著,王守仁,我等著你王者歸來。
朱厚照重新坐到了書桌後麵,上麵放著一些重要的題本。
有之前彈劾英國公張懋和兵部尚書劉大夏的,這個是留中不發的,當時京營清查在即,朱厚照想著等著清查完之後再說,就一直留到了現在。
還有太仆寺少卿儲巏上奏禦虜五事的,這個題本朱厚照反複看了幾遍,覺得儲巏在太仆寺有點屈才了,應該給他加加擔子,於是吩咐道:“來人。”
一名司禮監的小太監趕忙進入屋中。
“太仆寺少卿儲巏為人正直,宜遷官,命吏部銓注。”
“是,皇爺。”
小太監也急匆匆的出去了。
朱厚照知道不能直接給他升官,隻能讓吏部去選擇,而且現在哪裏缺人自己也不知道,吏部本來就是管理官員升遷的,這些小事讓他們去做,要不然他們領著俸祿幹嘛呢,自己就等著吏部報上來去哪,然後一批紅就完事了。
現在朱厚照基本上就待在豹房處理公務,題本也都往這邊來送,乾清宮那邊偶爾迴去待一待。
禦書房也留了不少奏章題本,不過許多重要的題本都帶到了豹房。
有一些是已經處理完的題本,像是上奏宣府和大同事宜的,說宣府和大同現在耗費那麽多的糧草和銀兩,未盡寸功,請督促苗奎等人。
朱厚照隻能感歎,現在會打仗的太少了。
他早就下昭讓各級武官推薦人才,但現在也沒推上來多少。
現在的武官方麵,大略有四:分別為世襲、行伍、武舉、納級四項,其中世襲和武舉是最為主要的選將方式。
行伍,指的就是從軍的士兵們通過立功升職為將帥,納級就比較為人所不齒了,指的是通過向國家捐款獲得軍職。
世襲其實跟行伍關係很大,祖上行軍打仗掙來了職位,然後父傳子,一代代的傳下去,現在很大一部分武官都是世襲來的,但許多是空職,隻能等推薦或者兵部知道哪裏有缺,然後從虛職變成實職。
然而許多世襲的“軍二代”大多是勳貴草包,實際上的軍事能力是很差的,因此亟需從基層選拔優秀的將領補充將領的缺口。於是宣宗時期,官員推舉將才的方式逐漸成為主流,命令天下都司衛所每年推舉一個優秀的武將苗子,送到京城安排試訓,這也就是“舉將材”製度,武舉製度的前身,這其實並不完善。
隻要武舉機製運行的跟文舉一樣,那麽許多底層的人,就可以通過考試選擇,選擇的人多了,有能力的自然也多,這樣還能避免有才的人受不到推薦,擴大推薦通道。
朱厚照在一邊將武舉畫了圈,提高優先級。
還有內閣集體上奏,文章也是又臭又長,談皇宮各種浪費,朱厚照想著這大明的各種冗官不提,光提皇宮的幹啥,顯著你們了?
剩下的就是他來到豹房之後,有那麽幾個人上奏,六科給事中許天賜說今年水澇為災,什麽北虜猖獗,各種空談,還舉了各種例子,朱厚照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沒一句話有用的!
要不就是南京六科給事中戴銑上奏,說先帝敬天法祖,任賢納諫,先帝怎麽怎麽好,言外之意就是皇帝你得學習你父親,不能貪玩,朱厚照都不樂意看,你說這些有啥用嗎?
能發展經濟?能發展民生?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啊!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還有民兵訓練手冊,這是軍事方麵的書籍,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在他高中時就看過了,不過那時候全當是古文課外書籍看了,沒想到現在能應用上。
不過孫子兵法早就成書了,原本就不知道在什麽地方了,各種抄本和注釋本倒是很多,永樂大典中也可能有。
民兵訓練手冊可是很重要的,它不像是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是戰略上麵的操作,手冊是直接針對底層士兵的各種訓練方法,這是戰術和訓練方法了。
而和民兵訓練手冊同為神書的是赤腳醫生手冊,不過這本書朱厚照沒看過,主要是當時他沒有興趣看這方麵的書籍,但是呢他好歹也是經過新時代教育出來的學生,幾本的醫學常識還是很清楚的。
隻能參照自己的醫學常識,寫出一本簡易的醫學常識手冊,這個之後用來培養初級的醫生。
朱厚照知道明朝還是挺缺醫生的,因為中醫的學徒和醫生學習的時間長,尤其現在還是明朝,就算是後世,醫學生基本上都是本碩連讀。
以後醫生多了,百姓們就不會那麽容易死亡。
朱厚照的打算是今年先搞錢,醫療類的隻能小規模在太醫院施行一下,優先級沒有那麽高,排在醫療前麵還有很多必須要弄的。
到了晚上,朱厚照吃完晚飯,心滿意足的躺在豹房。
現在禦膳房已經開始使用味精了,原來的禦膳房想要提鮮要麽是使用高湯,要麽就是使用筍粉和蘑菇粉,或者蟹油、蝦籽,當然熬製高湯可是不外傳的秘方,有的禦廚自己都有一手絕活。
朱厚照漫不經心地問道:“今天都有哪部的官員跪在奉天門了?”
劉瑾早就已經派了人調查,已經把人員寫到了紙上,小心翼翼的放到桌子上說道:“皇爺,您看名單,奴婢已經查清楚了。”
朱厚照從右至左的看了下去,禮部的官員基本上都在,王守仁的父親王華也在,還有一部分都察院的人,科道言官,嗬,這人可真不少。
就是王守仁沒來,有點可惜,找不到由頭把他貶出京城。
朱厚照急的有點撓頭,王守仁的能力現在已經很強了,但是他沒有經過龍場悟道,還沒有到最強的時候,就像手握一個ss卡牌,現在就差一個任務就能升到sss,誰能忍住啊。
他對著劉瑾說道:“去,把之前王守仁彈劾別人的題本都拿過來,念給朕聽。”
劉瑾急忙的去尋找題本,一本本的念給朱厚照聽,這些都是這幾個月來王守仁彈劾周家和張家的題本,也不光是王守仁一人彈劾,許多人也都在彈劾。
朱厚照問道:“大伴,你說這王守仁該怎麽處理呢?”
劉瑾發動了自己的察言觀色技能,發現朱厚照並沒有怎麽生氣,但他又想起了之前皇爺暗示他,要把王守仁貶出京城,其實他沒有什麽把握,皇爺隻是暗示,沒有明說,這讓他有點躊躇,要是說對了還沒什麽,說錯了的話,他就糟了。
劉瑾知道皇爺一直在看著他,他下定了決心,幹了,死就死吧。
“皇爺,奴婢覺得……覺得可以將王守仁貶到……”
他咬了咬牙說道:“貶到貴州龍場當一個驛丞!”
劉瑾說完了唿出一口氣,壓力徒然變小了,自己說了一個算得上最遠的地方,基本上還是個最小的官職,這下皇爺能滿意了吧?
朱厚照麵帶笑意地說道:“你這狗東西,行,朕知道了。”
劉瑾鬆了一口氣,皇爺罵他就證明,他的迴答還過得去。
其實朱厚照現在可以根據劉瑾說的,把王守仁貶出去,但是他考慮到現在別的官員也跟王守仁一樣,彈劾張家和周家,但是隻處理他一人,實在有點不合適。
而且今天還發生了禮部“逼宮”的情況,這些人都沒有處理斥責,然後隻針對王守仁,萬一把王守仁弄的跟黃巢似的咋辦,王守仁也來一首待到秋來九月八,自己就涼了啊。
祖宗,朱由檢有話說!
朱厚照思考了一個時辰,王守仁,我為了你可是煞費苦心啊。
“大伴,最近多次上奏彈劾的有幾人?”
“迴皇爺,算上王守仁有十人。”
“擬旨!”
“是,皇爺。”
劉瑾趕忙抄起毛筆準備好。
“降兵部主事王守仁為貴州龍場驛驛丞,降都察院禦史……”
劉瑾匆忙的記錄下來。
朱厚照看著劉瑾停了下來,繼續說道:“再擬旨,今日奉天門官員罰俸三月,以儆效尤。”
“去吧。”
劉瑾捧著旨意馬上離開了豹房。
朱厚照看著劉瑾的背影,默默地想著,王守仁,我等著你王者歸來。
朱厚照重新坐到了書桌後麵,上麵放著一些重要的題本。
有之前彈劾英國公張懋和兵部尚書劉大夏的,這個是留中不發的,當時京營清查在即,朱厚照想著等著清查完之後再說,就一直留到了現在。
還有太仆寺少卿儲巏上奏禦虜五事的,這個題本朱厚照反複看了幾遍,覺得儲巏在太仆寺有點屈才了,應該給他加加擔子,於是吩咐道:“來人。”
一名司禮監的小太監趕忙進入屋中。
“太仆寺少卿儲巏為人正直,宜遷官,命吏部銓注。”
“是,皇爺。”
小太監也急匆匆的出去了。
朱厚照知道不能直接給他升官,隻能讓吏部去選擇,而且現在哪裏缺人自己也不知道,吏部本來就是管理官員升遷的,這些小事讓他們去做,要不然他們領著俸祿幹嘛呢,自己就等著吏部報上來去哪,然後一批紅就完事了。
現在朱厚照基本上就待在豹房處理公務,題本也都往這邊來送,乾清宮那邊偶爾迴去待一待。
禦書房也留了不少奏章題本,不過許多重要的題本都帶到了豹房。
有一些是已經處理完的題本,像是上奏宣府和大同事宜的,說宣府和大同現在耗費那麽多的糧草和銀兩,未盡寸功,請督促苗奎等人。
朱厚照隻能感歎,現在會打仗的太少了。
他早就下昭讓各級武官推薦人才,但現在也沒推上來多少。
現在的武官方麵,大略有四:分別為世襲、行伍、武舉、納級四項,其中世襲和武舉是最為主要的選將方式。
行伍,指的就是從軍的士兵們通過立功升職為將帥,納級就比較為人所不齒了,指的是通過向國家捐款獲得軍職。
世襲其實跟行伍關係很大,祖上行軍打仗掙來了職位,然後父傳子,一代代的傳下去,現在很大一部分武官都是世襲來的,但許多是空職,隻能等推薦或者兵部知道哪裏有缺,然後從虛職變成實職。
然而許多世襲的“軍二代”大多是勳貴草包,實際上的軍事能力是很差的,因此亟需從基層選拔優秀的將領補充將領的缺口。於是宣宗時期,官員推舉將才的方式逐漸成為主流,命令天下都司衛所每年推舉一個優秀的武將苗子,送到京城安排試訓,這也就是“舉將材”製度,武舉製度的前身,這其實並不完善。
隻要武舉機製運行的跟文舉一樣,那麽許多底層的人,就可以通過考試選擇,選擇的人多了,有能力的自然也多,這樣還能避免有才的人受不到推薦,擴大推薦通道。
朱厚照在一邊將武舉畫了圈,提高優先級。
還有內閣集體上奏,文章也是又臭又長,談皇宮各種浪費,朱厚照想著這大明的各種冗官不提,光提皇宮的幹啥,顯著你們了?
剩下的就是他來到豹房之後,有那麽幾個人上奏,六科給事中許天賜說今年水澇為災,什麽北虜猖獗,各種空談,還舉了各種例子,朱厚照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沒一句話有用的!
要不就是南京六科給事中戴銑上奏,說先帝敬天法祖,任賢納諫,先帝怎麽怎麽好,言外之意就是皇帝你得學習你父親,不能貪玩,朱厚照都不樂意看,你說這些有啥用嗎?
能發展經濟?能發展民生?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