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趙匡胤帶著部隊向北進發,晚上,大軍駐紮在距離開封四十裏的“陳橋驛”(當時的陳橋驛位於黃河南岸).此時,慕容延釗的軍隊已經渡過黃河北上,因而不在兵變現場,同時又有黃河的阻擋,無法成為兵變的阻力,擁立趙匡胤成為皇帝的計劃到了可以正式實施的時候了。
當晚,軍士屯聚於驛門之外,忽然高懷德對眾人道:“今主上新立,更兼年幼,我等出力,誰人知之?不如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諸公以為何如?”都衛李處耘道:“此事不宜預傳,可與匡義議之。”匡義道:“吾兄素以忠義為心,恐其不從,如之奈何?”正言間,忽趙普來到,眾人以欲立之事告之。趙普道:“吾來正是與諸公商議此事。方今主少國疑,點檢令名素著,中外歸心,一入汴粱,天下定矣。”
第二天早晨,軍營唿聲一片,趙光義叫醒趙匡胤,趙匡胤未穿戴好便披衣出去,看到一幹將校們手握刀劍高聲叫道:“諸軍無主,願奉點檢為天子!”眾將士不待趙匡胤說話,便拿出一件象征皇帝登基用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接著跪下高唿“萬歲”,“聲聞數十裏”。兵變的帷幕正式拉開。趙匡胤表現出被迫的模樣說道::“汝等謂我為天子,若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為也!”眾皆曰:“願受命令!”匡胤曰:“少帝及太後我曾北麵事之,不得驚犯。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淩。朝市府庫不得擄掠。用命則重賞,不然則族誅矣!”眾皆喏喏連聲。匡胤號令已定,遂整隊而迴【與郭威如出一轍】。
陳橋驛在陳橋和封丘之間。趙匡胤兵變時,陳橋守門官閉門防守,不放趙匡胤軍通過。趙匡胤隻得轉道封丘,封丘守門官馬上開門放行。趙匡胤即帝位後,晉升陳橋守門官的官職,稱讚他忠於職守;斥責封丘守門官臨危失職,將他斬首【他是皇帝,想殺誰就殺誰,反正都有理】。
殿前都指揮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已接匡義密報,具知大略。他兩人與匡胤兄弟,素來莫逆,有心推戴匡胤。便暗中傳令禁軍,放匡胤全軍入城,禁軍樂得攀龍附鳳,不生異言。匡胤等竟安安穩穩趨入大梁。甫抵都城,先遣屬吏楚昭輔,入慰匡胤家屬。
時匡胤父弘殷已歿,獨老母杜氏在堂,聞報驚喜道:“我兒素有大誌,今果然如此!”正是:
七歲君王寡『婦』兒,
黃袍著處是相欺。
兵權有急歸帷幄,
哪見遼兵犯帝畿?
及匡胤入城,已是正月五日上午。時早朝未散,太後聞陳橋兵變,大驚不迭,退入宮中。範質對王溥道:“舉奏遣將,而致反『亂』,吾輩之罪也。”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自禁中而出,急來與範質議道:“彼軍初入,民心未定,吾當統領親兵禁軍以敵之。二公快請太後懿旨,布告天下,必有忠義勤王者響應,則叛逆之徒一鼓可擒矣。”範質依言入宮見太後請旨。韓通歸至府中,召集守禦禁軍、親隨將校,以備對敵。
忽遇禁軍教頭王彥升,對韓通朗聲唿道:“韓侍衛快去接駕,新天子到了!”
韓通大怒道:“天子自在禁中,何物叛徒,敢思篡竊!汝等貪圖富貴,去順助逆,更屬可恨!速即迴頭,免致夷族!”
彥升不待說畢,已是怒不可遏,便即拔刀相向。韓通手無寸鐵,怎能與敵?沒奈何迴身急奔。彥升緊緊追捕,韓通跑入家門,未及闔戶,已被彥升闖入。彥升手下又有數十名騎兵一擁進去,韓通赤身空拳無從趨避,竟被王彥升手起刀落砍翻地上,又一刀梟了他的首級。
彥升已殺韓通,索『性』闖將進去,將其妻妾、次子全部殺死,惟長子天祿逃脫,奔入遼邦而去。有詩為證:
忠於王事見韓通,
世宗親臣有幾同?
欲禦逆謀誌未遂,
階前冤血至今紅。
匡胤入城後,命將士一律歸營,自己退居公署。不到半日,由軍校羅彥瓌等,將範質、王溥等人,擁入署門。匡胤流涕與語道:“我受世宗厚恩,被六軍脅迫至此,慚負天地,奈何奈何!”
範質等麵麵相覷,倉猝不敢答言。彥瓌厲聲道:“我輩無主,今日願奉點檢為天子,如有人不肯從命,請試我劍!” 說至此,即拔劍出鞘,『露』刃相向,嚇得王溥麵如土『色』,降階下拜。範質不得已亦拜。匡胤忙下階扶住,導令入座,與商即位事宜。掌書記趙普在旁,便提出法堯禪舜四字作為證據,範質等隻好唯唯相從。遂請匡胤詣崇元殿行受禪禮。一麵宣召百官,待至日晡,始見百官齊集。倉猝中未得禪詔,偏翰林學士陶穀早已預備,從袖中取出一紙,充作禪位詔書。製曰:
天生庶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而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歸。諮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稟上聖之資,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簏,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歌訟獄,歸於至仁。應天順人,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唿欽哉,隻畏天命。
讀詔已畢,宣徽使引匡胤就庭,北麵聽受,宰相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群臣朝賀。改周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因為所領鎮為宋州歸德軍,國號曰宋。奉周恭帝為鄭王,封弟光義為殿前都虞侯,封趙普為樞密直學士。立太廟,追其祖考為帝,尊母杜氏為皇太後。所有內外官吏,均加官進爵有差。追贈韓通為中書令,並且按照禮節厚葬了韓通。並擬加王彥升罪狀,經百官代為乞恩,方得宥免。【擅殺一家,尚堪恩宥麽?說不定就是受其指使。後來趙匡胤巡幸開寶寺的時候,見到寺廟裏的牆壁上有韓通及其兒子的畫像後令人將其抹去。從這裏可以看出趙匡胤對韓通還是耿耿於懷的】。
越日,即命範質等入內,脅遷周主宗訓及太後符氏移居西宮。宗訓衝齡踐阼,曉得甚麽保國保家的法兒?而且周主繼後符氏,又是初入宮中,才為國母,【周世宗納符彥卿女為後,後殂,複納其妹,入宮才十日。】所有宮廷大事,全然不曾接洽,陡然遇著大喪,整日裏把淚洗麵,恨不得隨世宗同去。你想七歲的小周王,二十多歲的周太後,無拳無勇,如何抵敵得住?眼見得由他播弄驅往西宮,好好的半壁江山,霎時間被趙氏奪去。還說是甚麽禪讓,甚麽曆數,甚麽保全故主,甚麽坐鎮太平,彼歌功,此頌德,差不多似舜、禹複出,湯、文再生。後人有詩歎曰:
幼主無知社稷休,
臨危俯首作降囚。
一朝帝業歸於宋,
忍恥含羞入鄭州。
遼、漢合兵入寇,明明是匡胤部下訛造出來。陳橋之變,黃袍加身,早已預備妥當。烏有匡胤未曾與聞,而倉猝生變者乎?即如點檢作天子之讖,亦未始不由人謀,明眼人豈被瞞過。當時為周殉節者,止一韓通。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而宋太祖之得國不正,於此可見矣。後人又有詩歎曰:
兔走鳥飛疾若馳,
百年世事總依稀。
累朝富貴三更夢,
曆代君王一局棋。
禹定九州湯受業。
秦吞六國漢登基。
百年光景無多日,
晝夜追歡還是遲。
柴榮去世之前將幼主托付給趙匡胤,趙匡胤卻趁機奪了他的江山,這在當時看來是非常不地道的,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起天下人的仇視,到時候再來一場十八路諸侯共伐叛賊的鬧劇,恐怕趙匡胤也支撐不了。趙匡胤為了安撫人心,發動兵變之後,對滿朝文武大臣並無加害之意【韓通除外】,對幼主和皇太後也非常善待,因此贏得了天下人的同情,反抗的聲音自然很小。
陳橋兵變的時候趙匡胤的官職是禁軍殿前司都點檢,是禁軍最高統帥。而後周的小皇帝柴宗訓隻有七歲。小皇帝生母已死,但外祖父天雄軍節度使、魏王符彥卿還在。
符彥卿應該是趙匡胤麵前最大的障礙,但問題是符彥卿雖是後周外戚,也同樣和趙家是姻親,符彥卿還有個女兒,就在年前嫁給了趙光義。趙光義邂逅彥卿女,是故意是巧合,現在也不得而知。兩方都有姻親關係,符彥卿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做任何表示。
其實,陳橋兵變已不是第一次上演,後周的建立者郭威,就是被手下弟兄們黃袍加身的,郭威的兒子被後漢的皇帝殺光了,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內侄兼養子柴榮。柴榮也有私心,後周太祖是郭威,柴榮是郭威的養子,已經改姓郭,叫郭榮。郭威死後,順利當上後周皇帝的柴榮就把姓改了迴來,這是很不地道的做法,所以柴榮39歲英年早逝,兒子的皇位被趙匡胤搶了,也是報應。
?根據《新五代史》記載,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的時候,周世宗有四個兒子在世。周世宗柴榮一共有七個兒子,前麵三個都死在後漢政權手裏,成為後周恭帝的柴宗訓是老四。柴宗訓下麵還有三個弟弟,名為熙讓、熙謹、熙誨。
趙匡胤玩的是“禪讓”把戲,所以他要學曹丕,不能殺掉前朝皇帝,更何況人家老爸對他有大恩。所以呢,柴宗訓被趙匡胤冊封為鄭王,遷徙到房州生活。對於年輕貌美如花似玉的小符氏,趙匡胤也遵守自己的承諾,尊其為“周太後”,將她供養在西宮,讓她繼續過尊貴的生活。
過了十三年,年輕的柴宗訓也去世了,死時才20歲。聽到柴宗訓去世的消息,周太後傷心過度,頓時看破紅塵,於是出家修行。
符氏姐妹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趙光義。不過在趙光義當皇帝之前就去世了,被追封為懿德皇後。
符氏一門三皇後,於是被傳為佳話。
對於柴榮的其他兒子,趙匡胤就沒有這麽客氣了。
根據記載,趙匡胤初入宮時,見宮嬪抱一小兒,問之,曰:“世宗子也”。時範質與趙普、潘美等侍側,趙匡胤對他們說:‘去之!’也就是殺掉的意思。
文中所說的潘美,就是《楊家將》裏的潘仁美,其實人家並不是什麽『奸』臣,而是趙匡胤創業時代的重要人物,趙宋王朝的開國重臣。
範質與趙普不敢迴答。潘美說出心裏話:“臣與陛下北麵事世宗,勸陛下殺之,即負世宗;勸陛下不殺,則陛下必疑臣等。”
趙匡胤於是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與爾為侄。世宗子不可為爾子也。”
於是乎,潘美就收養了周世宗的一位皇子為侄子,起名叫潘惟吉。
潘惟吉究竟是老五老六還是老七,已經無從得知。其他兩位皇子,究竟是什麽結局,也無人知曉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當晚,軍士屯聚於驛門之外,忽然高懷德對眾人道:“今主上新立,更兼年幼,我等出力,誰人知之?不如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諸公以為何如?”都衛李處耘道:“此事不宜預傳,可與匡義議之。”匡義道:“吾兄素以忠義為心,恐其不從,如之奈何?”正言間,忽趙普來到,眾人以欲立之事告之。趙普道:“吾來正是與諸公商議此事。方今主少國疑,點檢令名素著,中外歸心,一入汴粱,天下定矣。”
第二天早晨,軍營唿聲一片,趙光義叫醒趙匡胤,趙匡胤未穿戴好便披衣出去,看到一幹將校們手握刀劍高聲叫道:“諸軍無主,願奉點檢為天子!”眾將士不待趙匡胤說話,便拿出一件象征皇帝登基用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接著跪下高唿“萬歲”,“聲聞數十裏”。兵變的帷幕正式拉開。趙匡胤表現出被迫的模樣說道::“汝等謂我為天子,若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為也!”眾皆曰:“願受命令!”匡胤曰:“少帝及太後我曾北麵事之,不得驚犯。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淩。朝市府庫不得擄掠。用命則重賞,不然則族誅矣!”眾皆喏喏連聲。匡胤號令已定,遂整隊而迴【與郭威如出一轍】。
陳橋驛在陳橋和封丘之間。趙匡胤兵變時,陳橋守門官閉門防守,不放趙匡胤軍通過。趙匡胤隻得轉道封丘,封丘守門官馬上開門放行。趙匡胤即帝位後,晉升陳橋守門官的官職,稱讚他忠於職守;斥責封丘守門官臨危失職,將他斬首【他是皇帝,想殺誰就殺誰,反正都有理】。
殿前都指揮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已接匡義密報,具知大略。他兩人與匡胤兄弟,素來莫逆,有心推戴匡胤。便暗中傳令禁軍,放匡胤全軍入城,禁軍樂得攀龍附鳳,不生異言。匡胤等竟安安穩穩趨入大梁。甫抵都城,先遣屬吏楚昭輔,入慰匡胤家屬。
時匡胤父弘殷已歿,獨老母杜氏在堂,聞報驚喜道:“我兒素有大誌,今果然如此!”正是:
七歲君王寡『婦』兒,
黃袍著處是相欺。
兵權有急歸帷幄,
哪見遼兵犯帝畿?
及匡胤入城,已是正月五日上午。時早朝未散,太後聞陳橋兵變,大驚不迭,退入宮中。範質對王溥道:“舉奏遣將,而致反『亂』,吾輩之罪也。”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自禁中而出,急來與範質議道:“彼軍初入,民心未定,吾當統領親兵禁軍以敵之。二公快請太後懿旨,布告天下,必有忠義勤王者響應,則叛逆之徒一鼓可擒矣。”範質依言入宮見太後請旨。韓通歸至府中,召集守禦禁軍、親隨將校,以備對敵。
忽遇禁軍教頭王彥升,對韓通朗聲唿道:“韓侍衛快去接駕,新天子到了!”
韓通大怒道:“天子自在禁中,何物叛徒,敢思篡竊!汝等貪圖富貴,去順助逆,更屬可恨!速即迴頭,免致夷族!”
彥升不待說畢,已是怒不可遏,便即拔刀相向。韓通手無寸鐵,怎能與敵?沒奈何迴身急奔。彥升緊緊追捕,韓通跑入家門,未及闔戶,已被彥升闖入。彥升手下又有數十名騎兵一擁進去,韓通赤身空拳無從趨避,竟被王彥升手起刀落砍翻地上,又一刀梟了他的首級。
彥升已殺韓通,索『性』闖將進去,將其妻妾、次子全部殺死,惟長子天祿逃脫,奔入遼邦而去。有詩為證:
忠於王事見韓通,
世宗親臣有幾同?
欲禦逆謀誌未遂,
階前冤血至今紅。
匡胤入城後,命將士一律歸營,自己退居公署。不到半日,由軍校羅彥瓌等,將範質、王溥等人,擁入署門。匡胤流涕與語道:“我受世宗厚恩,被六軍脅迫至此,慚負天地,奈何奈何!”
範質等麵麵相覷,倉猝不敢答言。彥瓌厲聲道:“我輩無主,今日願奉點檢為天子,如有人不肯從命,請試我劍!” 說至此,即拔劍出鞘,『露』刃相向,嚇得王溥麵如土『色』,降階下拜。範質不得已亦拜。匡胤忙下階扶住,導令入座,與商即位事宜。掌書記趙普在旁,便提出法堯禪舜四字作為證據,範質等隻好唯唯相從。遂請匡胤詣崇元殿行受禪禮。一麵宣召百官,待至日晡,始見百官齊集。倉猝中未得禪詔,偏翰林學士陶穀早已預備,從袖中取出一紙,充作禪位詔書。製曰:
天生庶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而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歸。諮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稟上聖之資,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簏,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歌訟獄,歸於至仁。應天順人,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唿欽哉,隻畏天命。
讀詔已畢,宣徽使引匡胤就庭,北麵聽受,宰相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群臣朝賀。改周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因為所領鎮為宋州歸德軍,國號曰宋。奉周恭帝為鄭王,封弟光義為殿前都虞侯,封趙普為樞密直學士。立太廟,追其祖考為帝,尊母杜氏為皇太後。所有內外官吏,均加官進爵有差。追贈韓通為中書令,並且按照禮節厚葬了韓通。並擬加王彥升罪狀,經百官代為乞恩,方得宥免。【擅殺一家,尚堪恩宥麽?說不定就是受其指使。後來趙匡胤巡幸開寶寺的時候,見到寺廟裏的牆壁上有韓通及其兒子的畫像後令人將其抹去。從這裏可以看出趙匡胤對韓通還是耿耿於懷的】。
越日,即命範質等入內,脅遷周主宗訓及太後符氏移居西宮。宗訓衝齡踐阼,曉得甚麽保國保家的法兒?而且周主繼後符氏,又是初入宮中,才為國母,【周世宗納符彥卿女為後,後殂,複納其妹,入宮才十日。】所有宮廷大事,全然不曾接洽,陡然遇著大喪,整日裏把淚洗麵,恨不得隨世宗同去。你想七歲的小周王,二十多歲的周太後,無拳無勇,如何抵敵得住?眼見得由他播弄驅往西宮,好好的半壁江山,霎時間被趙氏奪去。還說是甚麽禪讓,甚麽曆數,甚麽保全故主,甚麽坐鎮太平,彼歌功,此頌德,差不多似舜、禹複出,湯、文再生。後人有詩歎曰:
幼主無知社稷休,
臨危俯首作降囚。
一朝帝業歸於宋,
忍恥含羞入鄭州。
遼、漢合兵入寇,明明是匡胤部下訛造出來。陳橋之變,黃袍加身,早已預備妥當。烏有匡胤未曾與聞,而倉猝生變者乎?即如點檢作天子之讖,亦未始不由人謀,明眼人豈被瞞過。當時為周殉節者,止一韓通。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而宋太祖之得國不正,於此可見矣。後人又有詩歎曰:
兔走鳥飛疾若馳,
百年世事總依稀。
累朝富貴三更夢,
曆代君王一局棋。
禹定九州湯受業。
秦吞六國漢登基。
百年光景無多日,
晝夜追歡還是遲。
柴榮去世之前將幼主托付給趙匡胤,趙匡胤卻趁機奪了他的江山,這在當時看來是非常不地道的,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起天下人的仇視,到時候再來一場十八路諸侯共伐叛賊的鬧劇,恐怕趙匡胤也支撐不了。趙匡胤為了安撫人心,發動兵變之後,對滿朝文武大臣並無加害之意【韓通除外】,對幼主和皇太後也非常善待,因此贏得了天下人的同情,反抗的聲音自然很小。
陳橋兵變的時候趙匡胤的官職是禁軍殿前司都點檢,是禁軍最高統帥。而後周的小皇帝柴宗訓隻有七歲。小皇帝生母已死,但外祖父天雄軍節度使、魏王符彥卿還在。
符彥卿應該是趙匡胤麵前最大的障礙,但問題是符彥卿雖是後周外戚,也同樣和趙家是姻親,符彥卿還有個女兒,就在年前嫁給了趙光義。趙光義邂逅彥卿女,是故意是巧合,現在也不得而知。兩方都有姻親關係,符彥卿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做任何表示。
其實,陳橋兵變已不是第一次上演,後周的建立者郭威,就是被手下弟兄們黃袍加身的,郭威的兒子被後漢的皇帝殺光了,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內侄兼養子柴榮。柴榮也有私心,後周太祖是郭威,柴榮是郭威的養子,已經改姓郭,叫郭榮。郭威死後,順利當上後周皇帝的柴榮就把姓改了迴來,這是很不地道的做法,所以柴榮39歲英年早逝,兒子的皇位被趙匡胤搶了,也是報應。
?根據《新五代史》記載,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的時候,周世宗有四個兒子在世。周世宗柴榮一共有七個兒子,前麵三個都死在後漢政權手裏,成為後周恭帝的柴宗訓是老四。柴宗訓下麵還有三個弟弟,名為熙讓、熙謹、熙誨。
趙匡胤玩的是“禪讓”把戲,所以他要學曹丕,不能殺掉前朝皇帝,更何況人家老爸對他有大恩。所以呢,柴宗訓被趙匡胤冊封為鄭王,遷徙到房州生活。對於年輕貌美如花似玉的小符氏,趙匡胤也遵守自己的承諾,尊其為“周太後”,將她供養在西宮,讓她繼續過尊貴的生活。
過了十三年,年輕的柴宗訓也去世了,死時才20歲。聽到柴宗訓去世的消息,周太後傷心過度,頓時看破紅塵,於是出家修行。
符氏姐妹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趙光義。不過在趙光義當皇帝之前就去世了,被追封為懿德皇後。
符氏一門三皇後,於是被傳為佳話。
對於柴榮的其他兒子,趙匡胤就沒有這麽客氣了。
根據記載,趙匡胤初入宮時,見宮嬪抱一小兒,問之,曰:“世宗子也”。時範質與趙普、潘美等侍側,趙匡胤對他們說:‘去之!’也就是殺掉的意思。
文中所說的潘美,就是《楊家將》裏的潘仁美,其實人家並不是什麽『奸』臣,而是趙匡胤創業時代的重要人物,趙宋王朝的開國重臣。
範質與趙普不敢迴答。潘美說出心裏話:“臣與陛下北麵事世宗,勸陛下殺之,即負世宗;勸陛下不殺,則陛下必疑臣等。”
趙匡胤於是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與爾為侄。世宗子不可為爾子也。”
於是乎,潘美就收養了周世宗的一位皇子為侄子,起名叫潘惟吉。
潘惟吉究竟是老五老六還是老七,已經無從得知。其他兩位皇子,究竟是什麽結局,也無人知曉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