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大相國寺諸多職事僧人齊聚方丈室,有那末等職事,如管待來往客官的知客,管佛塔的塔頭,管飯的飯頭,管茶的茶頭,管廁的淨頭;也有中等職事,如管樓閣的閣主,管倉庫的藏主,管佛殿的殿主,管化緣的化主,管浴堂的浴主;有高級職事,如掌管常住財務的都寺,監寺,提點,院主;也有不理事務的清貴職事,如維那,侍者,書記,首座。大大小小和尚齊聚一堂,分外熱鬧。


    魯智深初來相國寺是管菜園子的菜頭,算末等職事,因為管的好,半年前就升了塔頭,但寺內僧人眾多,各佛塔都有人管,所以還是管菜園,隻是職份有提升。


    本來眾職事僧議事,魯智深應該到場,不過這次議的卻是他的事,他到場了未免尷尬,所以智清禪師特意沒叫他。


    方丈室是相國寺一等一的僧房,任是委屈了誰,也不能委屈了主持。那裏既大又闊,雖然聚了許多人,卻也不嫌擁擠。眾職事僧齊聚那裏,有平日不常見,互相問好的;有平日有怨,見麵口角的;有新進職事,借機熟絡的;有勳老職事,合縱連橫的;還有那小心是非,隻管念經的:隻把方丈室弄得人聲鼎沸。


    一個小沙彌拿了僧錄清點一番,見除了魯智深外人已聚齊,稟了坐正中蒲團上的智清方丈。


    智清禪師道了一聲佛號,眾僧一時住了口,各依常例座次分左右兩班坐定了蒲團,齊齊看過來。


    智清禪師清清嗓子,把昨日太尉府陸謙來意說了一遍。


    眾僧聽了,都不說話,方丈室裏一時鴉雀無聲。


    智清道:“剛才不是挺熱鬧嗎,怎麽說起正事來都沒動靜。太尉府的人來了,我們也靜默相對麽?”


    一個都寺心一橫,大著膽子說道:“弟子尋思起來,那魯智深剛來便不似出家人,更兼每日飲酒吃肉,寺裏的清規都被他帶亂了,這是戒律院懈怠職守所致,正好一齊整治一番,才好給太尉府一個交代。”


    相國寺掌管監察僧規歸戒律院,這個都寺和戒律院院主有怨,因此小題大做,借機攻訐。


    “善哉,善哉,師叔此言大謬,那魯智深亂寺裏清規,卻該正管菜頭的火工院負責。他平日裏住在菜園子,不在寺裏,戒律院本就人手不足,如何能管到那裏?”一個閣主說道。這個閣主是戒律院院主的弟子,因戒律院不便直接反駁,隻使個眼色,讓他出麵應對。


    “那魯智深早就升了塔頭,已不歸火工院正管。”火工院院主輕描淡寫,禍水東引道。


    “魯智深雖然升了塔頭,可並無佛塔與他,他還在掌理菜園。”正管塔頭的天王殿殿主針鋒相對道。


    “寺裏職事、名份混亂,羅漢堂都是一幫吃閑齋的,這點子事都辦不好。”


    ……


    眾僧吵成一片,有隨聲附和的,有搖旗呐喊,有親自上陣的,有煽風點火的,有挑撥離間的。一開始還能聽見言詞,待到後來,有那血氣方剛的,更是比比劃劃,口出些市井汙言亂語,要不是方丈在,就要動起手來。


    出家人原本與世無爭,這相國寺和尚卻為何如此不堪?原來那時做和尚不用交賦稅,因此不少無心向佛之人披上僧衣;而且和尚有了戒牒,四處化緣各處關防也放行無礙,一些江洋豪強看上這般好處便也剃度出家;另外和尚不事生產,自有信徒供奉,一些好逸惡勞之輩趨之若鶩。再者說,世上人多君子少,和尚也是人,所以大多廟裏,均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隻偶爾有幾個真心吃齋念佛的。


    智清方丈皺起眉頭,高聲道:“罷了,今番議事,不為追責,隻為善後。”


    眾僧聽了,都不說話,頓時有些冷場:這事卻是個不好辦的,若是從了陸謙,治罪魯智深,隻恐丟了相國寺的顏麵;然而若不如此,那太尉府又豈是好相與的。


    靜了片刻,有個侍者道:“這魯智深行徑甚野,不如收了戒牒,將他趕出寺去,再周知汴京城內諸多寺廟,不許收留他,以示他和相國寺再無瓜葛。太尉府想去找他的麻煩隻管去,無損相國寺顏麵。”


    “寺裏顏麵如何無損?明明是陸謙行不法事,智深卻是仗義的,救了林衝。如今不僅不褒獎,反倒逐他出寺,便是佛祖也要怪罪。”這個卻是火工院院主出麵維護智深,說完看了一眼天王殿殿主。


    “師弟所言正是。”天王殿殿主沒有反應過來,倒是戒律院院主幫了一句腔。如果褒獎於魯智深,自然不會追失職之責,反倒有引領之榮。


    “師伯們倒真是出家人,慈悲為懷,要是高太尉也如此,就便好了!”那侍者嘲諷道。


    “卻又懼他!相國寺可是自太祖、太宗時就受皇家供奉!”


    “哲宗皇帝在世時這麽說也是無妨,現在天子可是個崇道抑佛的。高俅是天子潛邸時的從龍之人,惹了他,斷了寺裏供奉也未可知!”


    俗話說,一分錢難倒好漢,這和尚也不外如此。不管佛前用的香、油、燈,還是和尚吃的米、麵、糧,以及建築修繕,經書抄錄等等都是要大把銀錢。和尚又大多不事生產,多靠信徒助捐,即便相國寺有些佛田,但也沒財大氣粗到和天子紅人、朝中重臣做對的程度。


    “不如以寺規加以懲處?打那魯智深幾十棍棒,再罰他麵壁思過幾載,太尉府那邊也好交待。”又有一知客僧提議道,眾人想想也覺甚為妥當,紛紛附議。


    智清禪師便使人喚來智深,當眾打了三十大棍,關到一處空屋,每日隻與他粗茶淡飯,叫他在此思過。


    那空屋裏除了智深之外,還關著另外一個老和尚,須眉皆白,閉目撚著念珠。


    智深問老和尚道:“你如何被關在這裏?是犯了什麽事?”


    老和尚睜開眼睛,道:“老衲惠明,不是犯了事被關在這的,是主動來的。”


    “這裏不是麵壁思過的地方麽?你該不是昏了頭,主動來思過吧?”


    “談不上思過,但也差不太多。寺裏唯一清淨地方就在這,我可以潛心念佛。”


    “灑家出家許久,卻還從沒有人正經跟灑家講過佛。到底什麽是佛?”智深這倒是實話,他剛一出家,便被大相國寺打發到菜園子,與其說是做和尚,還不如說是當苦力。這倒也不能怪大相國寺的和尚故意不教他佛經,而是他之前的過往經曆、出家的來由,實在不像是真心要做和尚,自然不會有和尚來討沒趣。


    “你是有慧根的,隻有知道什麽是佛,才能知道如何成佛。”老和尚一邊輕撚念珠,一邊道:“佛,是佛陀,但不僅指我佛的祖師——釋迦牟尼,也指一切大智大覺者。‘佛’隻是對一個覺悟者的通稱,就像稱一個會殺豬的人為屠夫一樣。屠夫不隻一位,人人可以做屠夫,處處可以有屠夫。同樣的道理,佛不是單指釋迦牟尼一個人,人人可以成佛,處處可以有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除人之外,佛還包括萬萬千千,譬如花草樹木,人鬼禽獸。縱然是魔,隻要放下屠刀,也可成佛。”


    “為什麽要成佛?”


    “如果成佛,你將得到整個世界。遍法界虛空界你全得到,諸佛如來教導給我們的就是這個。”


    “世界那麽大,憑什麽是灑家的?”


    “那是你自己本來就有的。”見智深迷惑,老和尚又解釋道:“好比你本是一國之君,但一生下來便不幸失散,困於貧窮,痛苦不堪,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那麽大一塊疆土。現在有個人認識你、知道你的情形,引導你,把你帶迴國,你就得到了本來就有的一切。”


    “如何成佛?”


    “成佛可不容易,老衲也在一直思索。成佛需要頓悟,而頓悟需要潛心的曆練,學習經書是曆練,屠夫屠宰也是曆練。隻有曆練夠了,才有可能到達悟的境界。但我們在這個世間壽命太短,曆練什麽都不成。因為壽命不夠,時間不夠用。所以在曆練的同時,我們要修行,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換一個身體,繼續曆練。極樂世界的曆練極為辛苦,所以我們這一世要潛心曆練,將來可以早點習慣極樂世界。”


    “罷了罷了,灑家聽不懂。”智深覺得一個頭有兩個大。


    “無妨。老衲看你生俱慧根,身有佛性,隻是莫丟了這個赤子之心。”


    智深搖搖頭,去一邊練武去了。


    過了三兩日,菜園子那些個破落戶聽說此事,“過街老鼠”張達和“青草蛇”李虯領頭湊錢買了酒肉來尋智深。智深剛演練完拳腳,腹內正空,當下便吃喝起來。邀請那老僧,老僧搖頭不語。


    吃喝正興起之際,忽然聽到隔壁有男子嗚嗚咽咽的啼哭,久不見停,智深聽了好不耐煩,便讓張達去一探究竟。


    片刻功夫,張達帶迴來一個眉清目秀的小沙彌,年紀約莫十一二三,興許是新剃度,頭皮還有些烏青的發茬。


    智深道:“你這和尚,為何哭哭啼啼,惹了灑家的酒興。”


    那小沙彌隻是哭,智深火起,一掌拍裂地上一塊青磚,喝道:“善了個哉!你這賊禿,腦袋可有這青磚硬?”


    旁邊張達和李虯聽這和尚罵人賊禿,想笑又不太敢笑,都在一旁強忍著。倒是那老僧遠遠的在一邊輕笑。


    小沙彌戰戰兢兢道:“我本是良家子,半月前隨家人到城裏探親,被寺裏的和尚掠來。”


    “你都這麽大了,掠你賣給誰去?”那時常有拐子出沒,小童、女人多有被拐的,因此智深如此問。


    小沙彌又哭起來,任智深如何言語恐嚇,隻是不說。魯智深又不能動真格的把他頭打爛,隻煩的七竅生煙。


    “青草蛇”李虯眼珠一轉,見那小沙彌容貌秀美,唇紅齒白,皮膚白皙,笑嘻嘻問道:“莫非掠你來……侍寢?”


    那小沙彌哭聲頓時大作。


    智深還不明就理,張達與剩下幾個潑皮卻都大笑起來,見那沙彌哭的傷心,動了幾分惻隱之心,悄聲與智深說了,隻把智深氣的暴跳如雷。


    原來但凡世上的人情,惟和尚色情最緊。為何說這等話?俗人和出家人,都是一般父精母血所生,為何和尚家色情最緊?說這句話,是因色情上有講究曰:潘、驢、鄧、小、閑,說的是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驢兒大的行貨;第三件,似鄧通有錢;第四件,伏低做小,能忍耐,才能討女子歡心;第五件,要有閑工夫。


    世上惟有和尚家第一閑。一日三食,吃了施主的好齋,住了那高堂大殿僧房,又無俗事所煩,房裏好床好鋪睡著,無得尋思,隻是想著此一件事。假如譬喻說,一個財主家,白日有多少閑事惱心,夜間又掛念錢物,到二更三更才睡,即便有嬌妻美妾同床共枕,也無情趣。又有那小民,整日辛辛苦苦討生活,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到晚來,未上床,先去摸一摸米甕,看到底有沒有米。就算妻子有些顏色,也無什麽興致。唯有這和尚們一心閑靜,有的是功夫理會這等勾當。


    蘇東坡學士曾道:“不禿不毒,不毒不禿。轉禿轉毒,轉毒轉禿。毒則禿,禿則毒。”和尚們還有四句諺語,道是: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遠的不說,大相國寺就曾有一個法號澄暉的和尚,娶了一個豔娼,每次酒醉就情不自禁念叨:“如來快活風流,空前絕後!”有一位無賴少年,想要租這位梵嫂三年,澄暉嫌錢少,沒同意。第二天,澄暉所居僧院牌額上被人蒙上了新紙,上麵寫著“敕賜雙飛之寺”。


    一個巴掌拍不響,高門望族也有那饑渴婦人,平日有規矩管著,尋常男子都見不得,唯獨燒香,恰遇到這和尚,曉得和尚的好處,不然哪有那麽多信女肯白白把銀錢給寺廟。更有那色膽包天的和尚,昏了頭做些搶掠民女的勾當。


    不過人生百相,和尚也有不喜水道喜穀道,胎裏帶來專好男風的。這小沙彌就是半月前被廟裏和尚搶掠而來,強剃了頭,被逼侍寢。


    魯智深氣的無名火起,問道:“是誰掠你?待灑家為你報仇。”


    小沙彌抽抽噎噎道:“是武僧的班頭,我聽別人都叫他智空禪師。”


    智深怒道:“這燒豬肉的和尚,不好好修習烹調豬肉,隻幹傷天害理的事!”這智空向智深請教過武藝,還是燒朱院的院主。燒朱院本名叫燒豬院,隻因那裏和尚善於烹調豬肉,隻是名字不雅,後來化朱為豬改成了燒朱院。


    智深拎起一壇酒,一口氣幹了。隨後把壇子往地下一摔,一手提了禪杖,一手提了小沙彌,直奔燒朱院而去。張達等人忙不迭的跟在後麵。那老僧歎一口氣,閉目不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臥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加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加亮並收藏水滸臥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