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性格
最有骨氣的大軍閥
張作霖麵對日本軍方寸土不讓,這位“胡子”出身的一代“胡帥”也並非是一無是處的,他治軍有方,同是土匪出身的民國著名軍人張宗昌投靠奉張,張作霖對其極好,甚至供他賭錢。身強體壯的張宗昌憑借自己驍勇善戰,成為大帥手下的猛將。但是張宗昌為人大大咧咧,毫無顧忌。他從黑龍江迴來見大帥,還沒到大帥的辦公室就大喊:“老爺子,效坤迴了……”話音未落,隻見張作霖拍案而起大罵道:“出去!你是軍人嗎?媽拉個巴子,當在家裏呢!給我重進!”嚇得這位山東大漢出了一身冷汗,目瞪口呆,馬上原地立定、向後轉、邁步退出,然後,在門口迴身舉手敬禮並喊:“報告!張宗昌到!”待裏麵發話後才規規矩矩進屋聽訓。
而張作霖對付日本人的辦法也別具一格,一次出席日本人的酒會,酒過三巡,一位來自日本的名流力請大帥賞字,他知道張作霖出身綠林,識字有限,想當眾出他的醜。但張作霖抓過筆就寫了個虎字,然後題款,在叫好聲中,擲筆迴席。那個東洋名流瞅著“張作霖手黑”幾個字笑出聲來。隨從連忙湊近大帥耳邊提醒,“大帥寫的‘手墨’的‘墨’字,下麵少了個‘土’成了‘黑’了。”哪知張作霖一瞪眼睛罵道:“媽那個巴子的!我還不知道‘墨’字怎樣寫?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嗎?這叫‘寸土不讓!’”在場的中國人恍然大悟會心而笑,日本人則目瞪口呆。這個“寸土不讓”的故事也一直流傳到現在,正是因為這些生動活潑聽來過癮的故事讓張作霖的名字在東北的黑土地上家喻戶曉。
性格及處事
張作霖是個很圓滑的人,日俄戰爭時期,他左右幫忙,又左右打擊。弄得無論是沙俄還是日本,都不敢得罪他,當然,他也因此得罪了雙方。日俄戰爭期間,他周旋於清廷、日本和俄國三者之間,應對自如。對於朝廷的“中立政策”他持陽奉陰違的態度,對於惡鬥中的日俄雙方則采取雙管齊下、投機取巧和從中漁利的立場。經曆了複雜環境磨煉的張作霖,練就了一身同時對付幾個敵人的本領。
其實張作霖與孫中山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孫中山曾接受過張作霖的襄助,孫中山也曾派兒子孫科與汪精衛等要人趕到東北為張作霖祝壽。在北京,病中的孫中山還曾前往張作霖的住處拜會。作為迴訪,張作霖派張學良到中山先生下榻處探望,垂暮之際的中山先生的那番“你們東北地處紅白兩個帝國之間”的無比英明的論斷,就是那次在病榻上闡述的。
民國十四年,1925年冬,日本關東軍參謀長借郭鬆齡起兵反奉之際主動接近張作霖,提出可以出兵阻止郭軍前進。張作霖寧肯逃亡也不依靠日本人,於是說:“如果郭軍逼近省城,我打算赴旅順或大連暫避,屆時當請幫忙。”齋藤乘機將事先打好的五項要求拿出來,讓張作霖簽了字。五項要求的主要內容是允許日本人在東三省和東蒙地區同中國人完全一樣,享有自由居住與經商的權利,並將間島地區的行政權移讓日本人。
張作霖知道以後破口大罵:“日本人心腸黑,全是下圈設套騙人。”並對部下說:“絕對不能同意日本人提出的要求,免得東三省父老罵我是賣國賊。”大元帥府的電報處處長周大文迴憶說:“1928年5月17日,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求見張作霖,張將芳澤晾在客廳,自己在另一間屋裏大聲嚷著說:“日本人不講交情,來乘機要挾,我豁出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賣國家的權利,讓人家罵我是賣國,叫後輩兒孫也都跟著挨罵,那辦不到!”
日本駐奉天總領事吉田茂為中日交涉,曾向張盛氣淩人地說道:“你要真不接受的話,日方當另有辦法。”張乃反唇相譏地答道:“怎麽說?你們有什麽好辦法,盡管拿出來,難道又要出兵嗎?我姓張的等著你好了。”說完話,起身送客,不留情麵,弄得吉田茂很難堪,隻得辭職離開沈陽。日本人小看了張作霖。他們本以為這個沒多少文化的土匪出身的軍閥沒有政治頭腦,正好可以利用一下,但是,等他們眼見這個難纏的東北統治者成為大元帥後,才明白他們遇到了個中高手,一個決不低頭的血性男人。這時的日本人隻想著解脫眼前困境,他們早就已經為張作霖挖好了死亡的陷阱……
當年的那位鮑威爾先生作為西方在華的報紙《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曾經采訪過張作霖,當時張作霖就表示他的興趣是為了中國的統一。這位美國人迴國之後,在其所寫的迴憶錄中,也表達了對這位出身卑賤的元帥的敬意。盡管東北長期處在日本軍閥的鐵蹄下,張作霖常常不得奉命行事,但蓋棺定論,他無愧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治家嚴謹
張作霖治家嚴謹,給家裏人定下規矩不少,家風好。他的小張學良舅子在他身邊當警衛,仗著大帥的名,在外麵胡作非為,晚上閑來無事,居然拿路燈當靶子,把路燈全部打碎,市政建設的人知道這事很氣憤,但是敢怒不敢言。張作霖聽說這件事憤恨地說:“把他給我斃了。”手下顧及到張作霖的顏麵說盡好話,要求從輕發落。當晚張作霖親自執法。家人很不理解,幾個燈泡碎了就換新的,怎麽把人給槍斃了。張作霖說:“你們在家犯錯,丟的是我張作霖的臉,但是在外麵搞破壞,壞的是奉天城的風氣。”以後大帥府裏的人更加慎言慎行,沒有人乖張鬧事。奉天城的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對張作霖更加尊敬。都說張大帥辦事有自己的規矩,誰都不能違背。
張學良是第三旅的旅長,第三旅是獨立旅,是張作霖的王牌軍。張作霖身著便服在城裏轉悠,突然聽見幾個百姓,歎氣說第三旅的人橫行霸道,巧取豪奪。張作霖聽到這裏已經火冒三丈,迴家見到張學良更是怒不可遏,破口就罵,罵了足有半個小時,張學良低著頭不敢說話,大廳裏掉根針的聲音都能聽見。最後,張作霖讓張學良關禁閉三天,不許有人探望,按照規定辦事,誰也不許說情,否則一起處罰。事情一傳出去,整個軍隊都震撼了,一想到連少帥觸法都躲不過嚴懲,誰都不敢再為非作歹了。
重視教育
張作霖出身普通百姓家庭,僅僅在私塾學有一點點知識基礎,再加上後來一生的戎馬軍事生涯,更少能接觸書本文化。然而張作霖卻非常地重視教育,能為教育事業撥錢出力。1922年與奉天高官兼財政廳長王永江籌辦東北大學,1923年4月,東北大學成立。這所大學在當時師資水平極高,像章士釗、黃侃等著名學者曾教書於此。故此可以看出,張作霖是頗有遠見和頭腦的一位人物。
家室妻兒
張作霖以及張氏家族撲朔迷離、跌宕起伏、榮辱沉浮的人生故事,有很多不解的迷,也留給世人無數的感慨與思索。曆史人物張作霖的一生也備受人們關注,張作霖幾位夫人長什麽樣以及張作霖傳奇的一生。
重要事跡
割據東北
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1912年,張作霖被任命為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袁世凱稱帝後,又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死後,張作霖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高官、1918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利用日本的勢力控製了奉、吉、黑三省,成為奉係首領。
1916年4月22日,張作霖已經當上了奉天督軍兼奉天巡按使,掌握了奉天省的軍政大權,成了邊疆大吏,有了相當地位,同以前小小的師長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更加引起日本當權者的注意。然而,盡管張作霖一個勁地巴結日本人,但在日本統治集團的軍政兩界,對張作霖卻存在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
這些看法是和當時日本極力推行的“滿蒙獨立運動”緊密相關的。所謂“滿蒙獨立運動”,其實就是日本人推行的要把中國的領土割讓給日本的運動。日本妄想把內蒙東部和整個東北變成一個實體,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建立滿蒙王國,由日本托管。一派認為,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依靠宗社黨和內蒙叛匪。而宗社黨的頭目就是清朝的肅親王善耆,1912年1月25日,清廷舉行最後一次禦前會議,決定清帝退位。宗社黨堅決反對。他們為了保存實力,肅親王善耆等一夥六十餘人,在北京守備隊隊長日本顧問菊池武夫的協助下,於2月5日密潛到旅順,被日本人保護起來,待機而起。宗社黨是一個以複辟清朝為宗旨的反對資產階級革命的反動組織,其成員都是清朝的宗室貴族,遺老腐儒。他們積極投靠日本,企圖東山再起。日本也正想利用他們,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一派是日本參謀本部(二部)、日本關東都督和日本浪人川島浪速等。他們認為,張作霖是實現“滿蒙獨立運動”的最大障礙,必須除掉。
另一派認為,實現滿蒙獨立,應該利用張作霖,張作霖是日本的最好幫手,應該鼓動張作霖獨立,日本便可兵不血刃地占領東北。這一派是日本參謀本部次長田中義一、日本外務省和日本駐奉總領事等。兩派互不聯係,各自活動。
川島浪速一派在策劃第一次滿蒙獨立失敗後,賊心不死,張作霖張學良於1916年又策劃了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川島浪速在前清時,曾擔任過民政部尚書善耆的警政顧問,他們是拜把兄弟,關係十分密切。川島浪速以浪人的身份在華活動。這是當時日本幹涉別國內政的一個普遍作法。
他們表麵上是私人身份,不代表政府。但實質上,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日本侵略別國的間諜。這一派的日本統治集團,在計劃、財政、人員、武器等方麵,都做好了在東北舉事的準備,但後來由於日本駐奉天總領事矢田七太郎等人認為“極為不妥”。他們認為,如果不能成功,便會有“暴露意外醜態之虞”。不如策動張作霖進行“滿蒙獨立”,較為穩妥。這個看法,得到了日本外相石井和軍部參謀次長田中義一的支持。於是,大規模的武裝暴動便沒有舉行,而是采取了策動張作霖獨立的作法。
但是,川島浪速一夥暴徒企圖殺死張作霖,然後趁亂奪取省城奉天,使東北成為宗社黨的天下,日本便可趁機操縱之。1916年5月中旬,“(日本)土井少將(現役聯隊長)在沈陽滿鐵附屬地內召集日方有關的軍職人員,密商幹掉張作霖”。會議決定由伊達順之助、三村豐預備少尉(少佐)等組成“滿蒙決死團”,刺探消息,磨刀練兵,執行刺殺任務。他們選擇了一個張作霖必定出現的機會,那就是5月27日。
這一天,日皇之弟閑院宮載仁親王從俄都返日經過奉天,“張作霖督軍為對閑院宮的經過表示尊敬”,就到奉天車站去迎送。為表示敬意,張作霖還特率其部下二十七師五十三旅旅長湯玉麟等乘5輛豪華俄式馬車,在騎兵衛隊的護衛下,大張旗鼓地趕往車站。日本駐奉天總領事矢田也到車站迎送。
張作霖送走貴賓後,在歸途中,於小西關附近,突然遭到炸彈襲擊。炸彈是從一層樓的窗口裏投擲出來的。刺客是時任日本陸軍少佐三村豐等人。但是,他們沒有見過張作霖,看湯玉麟煊赫的氣派,把湯玉麟誤認為是張作霖了,炸彈就投向了湯玉麟。刹那間,小西門大街,硝煙彌漫,亂作一團。但由於刺客驚慌失措,投彈不準,湯玉麟等人隻受了輕傷,在後邊護衛的衛隊士兵被炸死了五六人。
坐在後邊馬車上的張作霖正路過小西邊門外,突聞炸彈聲,情知有變,就機智地跳下馬車,躥上馬背,以極快的速度同衛兵互換上衣,在馬隊衛兵的護衛下,繞道從胡同穿過大西門馳迴將軍行署。但在途經奉天交涉署時,又遭到炸彈的襲擊。張作霖在路經大西城門裏的奉天圖書館時,突然從圖書館門洞裏跑出來一個人,手拿炸彈向張作霖扔去。但張作霖是玩馬的出身,騎技嫻熟,馬馳如飛,炸彈在張作霖的身後爆炸,氣浪隻炸掉了張作霖的帽子,人並沒有受傷。可那個刺客卻被炸彈的彈片擊中要害,在大街上滾了幾下,就死了。
兩次刺殺,沒有動張作霖一根毫毛,張作霖可謂命大。當然,這和他遇事不亂、沉著應對有關。
張作霖驚慌失措地跑迴剛剛建成不久的將軍行署,也就是後來的大帥府。門衛不知出了什麽事,趕緊在門口架起了機關槍,衛隊緊急集合,處於戒備狀態。這時才發現那匹馬通身是汗,後腿正淌著血,馬肚子也受了傷,知道出大事了。督軍署如臨大敵,緊急出動,立刻封鎖了浙江會館、通天街等周圍地區。
過了一會兒,湯玉麟騎快馬趕到了將軍行署,立刻問:“七爺迴來沒?受傷沒有?”衛隊長趕忙迴答:“剛迴來,沒有受傷。”湯玉麟這才一塊石頭落了地,放下心來。徑直進到府裏,趕快去見張作霖。張作霖氣憤地問道:“他媽拉巴子,誰幹的?逮著沒有?”湯玉麟急忙答道:“跑了一個,死了一個!”話剛說完,衛兵進來報告:“日本鐵道守備隊隊長和日本駐奉總領事來慰問。”慰問是假,探聽是真。
張作霖正在更換衣服,他一愣神,脫口而出:“來得好快呀,讓他們進來!”日本人進入客廳,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將軍,您受驚了!”張作霖和他們虛與委蛇,表現得若無其事,好像什麽事也沒有發生似的,聲音朗朗地說:“小事一段,小事一段,不足掛齒,還有勞各位前來看望,真是不好意思。”說完便哈哈大笑,接著又收起了笑容,一字一句地說:“哼,有人打我張作霖的主意,沒那麽容易!”日本人“見張神色自若,不禁暗自稱奇”。事後檢驗那個刺客的屍體,沒有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雖然穿戴的是中國老百姓的服裝,但他的腳形明顯是常穿木屐的,可以確認是日本人,那就是日本浪人了。這一次炸張,本來是日本人幹的。但是,日本人卻放風說是宗社黨所為。其實,張作霖也知道是日本人幹的,但由於沒有受到致命的傷害,而且又在日本人的勢力圈內,不得不忍氣吞聲,他也就不再追究,此事便不了了之了。張作霖為了盡快平息這起突發事件,故意在一個場合,當眾說道:“算了吧,單從腳形判斷兇手,證據不足,不足!”也就沒有向日本人交涉,把這個事件敷衍過去了。
多年以後,日本最後的元老西園寺公爵的秘書原田熊雄口述迴憶錄時,道出了真實情況:“這個兇手是日本人。”“這個陰謀丟盡了日本的臉。”這位日本人倒是能夠麵對曆史事實的。其實,第一次爆炸後,矢田總領事立即跑到現場。他看到,爆炸現場血肉橫飛,“真是慘不堪言”。矢田總領事“揀到沒爆炸的炸彈,並帶迴給本鄉房太郎上將看,本鄉說:‘這是日本特製的火藥。’”當時日本人就明了是他們日本人幹的。
這一事件,使得張作霖對日本人有了一定的警覺。他知道,當日本人的傀儡是很危險的。這是日本人第一次炸張作霖。
直皖大戰,向南發展
皖係段祺瑞們已被逼到極致,他們決心對直係興師問罪。張作霖1920年7月8日,段由團河迴到北京,在將軍府召集皖係高層會議,決定起兵討伐曹、吳。會後,段向總統徐世昌遞交一份措辭嚴厲的呈文,在曆數曹吳的種種罪行後,要求“上大總統迅發明令,褫奪曹錕、吳佩孚、曹鍈等三人官職,交祺瑞拿辦”!徐老總統麵對咄咄逼人的段,還想討價還價,但段不給麵子,“乃以重兵圍公府,強迫總統依允”,無奈之下,徐世昌才蓋下命令。9日,段積極調兵:邊防軍第三師開赴廊房,邊防軍第一師與陸軍第九師、第十三師、第十五師都開向長辛店、盧溝橋、高碑店一帶。在團河設立定國軍總司令部,段祺瑞自任總司令,徐樹錚為參謀長。但終因倉促上馬,籌備未周。
直係方麵,軍心憤激,一意主戰。曹錕於9日上午到天津舉行誓師大會,派吳佩孚為前敵總司令。吳佩孚宣言,“將親率三軍,直向神京,驅老段,誅小徐。故所部名討賊軍”。保定為大本營,高碑店為司令部。摩拳擦掌,著力備戰。
直係還得到了奉張的支持。張作霖在7月9日,從軍糧城迴到了奉天。他先用電報宣傳自己的主張,闡述了率軍入關的原因:“作霖為戴我元首,衛我商民,保管我路線,援救我軍旅,實逼處此,坐視不能,義憤填膺,忍無可忍。是用派兵入關,扶危定亂。”他的率軍入關,完全是為了人民。這是欺世盜名。10日,張又進一步闡明奉軍入關是為了“清君側”:“作霖反複焦思,忍無可忍。如有敢於倒行逆施,居心禍國,即視為公敵,誓將親率師旅,鏟除此禍國之障礙,以解吾民之倒懸。然後請罪於大總統、我督辦之前,以謝天下。”這裏的“公敵”是指徐樹錚,“督辦”是指段祺瑞。從側麵給了皖係一記“重拳”。
12日,張又發一通電稱:“奉省偵獲由北京派來姚步瀛等13名,親筆供認曾雲霈等指派,並有定國軍第三軍委任,給予大洋十二萬元,來東省招募匪徒,在山裏或中東路線一帶擾亂東省,使奉軍內顧不暇,牽製奉省兵力。”既然你皖係派奸細到我東省搗亂,我就更有理由出兵打你。此電最後說:“作霖此次出師,為民國誅除奸黨,為元首恢複自由,拯近畿數百萬人民於水深火熱。倘國難不解,黨惡不除,誓不旋還鄉裏也。”
張作霖一麵發表通電告之全國,一麵派出大軍進關參戰。奉軍由張作霖率領,第二十七師師長張作相帶兵先期入關,其後奉軍陸續西進,以軍糧城為中心,集結於天津、北倉附近,約有七萬餘人,給皖軍造成巨大壓力。
7月10日,段祺瑞下達總攻擊令。14日,直皖雙方正式開戰,到19日停戰,首尾加起來一共6天,真正打仗隻有3天。直勝皖敗。
18日,在保定曹錕府第光園,舉行了曲同豐等將領向曹錕投降的獻刀典禮。曲同豐解下軍刀,雙手捧獻曹錕,說道:“鄙人今天願意向貴經略使投降,特將軍刀獻上,宣誓決不再與貴軍為敵。”曹錕接刀後,又將軍刀發還,說道:“本使今天願意接受貴司令投降。貴司令作戰勇敢,本使深為敬佩。特將軍刀發還,仍請佩戴。本使當按照優待俘虜條例予貴司令以最優待遇。”曹錕將這個受降過程專門發了一個通電,通告前敵各軍,起到了瓦解皖軍的重大作用。當天,曲同豐也發出通電,勸告邊防軍“共起討賊”。曲同豐是段祺瑞的兩個愛將之一,另一個就是徐樹錚。曲同豐的投降對皖係的打擊是致命的。皖係將領看到段祺瑞的心腹愛將曲同豐都束手就擒,甘願降敵,於是也都無心戀戰,不想賣命了。西路軍很快就全線崩潰了。東戰場,由於奉軍協助直軍作戰,戰鬥力大大加強。在廊房擔任指揮的統帥徐樹錚,畏敵如虎,丟下軍隊,不戰逃迴北京。東路邊防軍失去指揮,隊伍大亂,隻好投降。19日,參戰督辦段祺瑞看到大勢已去,建議停戰,通電辭職。大總統徐世昌照準。段祺瑞此時痛苦地承認了四條:懲辦徐樹錚;解散邊防軍;解散安福部;解散新國會。直皖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並與直係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1年5月兼蒙疆經略使,節製熱、察、綏三都統。同年12月支持梁士詒組閣,竭力控製北京政府,與直係矛盾激化。
直奉兩戰,鬆齡倒戈
1922年4月,發動第一次直奉戰爭。戰敗後,張作霖挾“東三省議會張作霖與孩子”推舉自己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布東北自治。在二次直奉之戰前,作為序曲,爆發了江浙戰爭。江浙戰爭,表麵上是江蘇督軍齊燮元和浙江督軍盧永祥之間的戰爭。其實,是直係軍閥和奉係軍閥之間的戰爭,也是直係軍閥的後台英美和奉係軍閥的後台日本之間的角鬥。江浙戰爭的爆發是由於兩個焦點問題。一個是爭奪上海的控製權。上海本來屬於江蘇地盤,但長期以來,一直被盧永祥控製。1915年,盧任陸軍第十師師長兼淞滬巡閱副使。1917年,升為淞滬巡閱使。1920年7月,兼任浙江督軍;12月,去淞滬巡閱使職。雖然盧永祥不再兼任上海的官職,但由於經營有年,實際上仍然控製著上海。上海是富庶之地,齊燮元早已垂涎三尺。江浙之戰,不可避免。
一個是對盧永祥擴軍的恐懼。1924年,盧永祥接納了閩軍臧致平和楊化昭部,他們由贛入浙。而這兩支部隊,是被直係軍閥從閩地趕出來的。盧永祥將接納的這批部隊,改編為浙江邊防軍4個師1個混成旅,擁有一萬餘人。盧永祥的大力擴軍,引起他周圍的4個省的極大不安。於是,蘇、皖、贛、閩4省聯合起來,製定了圖浙的計劃。由於以上兩個原因,1924年9月3日,江浙戰爭爆發。江浙問題關係到反直三角同盟的命運,因此,張作霖不能袖手旁觀。他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就發表致曹錕通電,痛斥直係,聲援浙盧。電文謂:“今年天災流行,饑民遍野,弟嚐進言討浙之不可,足下亦有力主和平之迴答;然墨跡未幹,戰令已發,同時又進兵奉天,扣留山海關列車,杜絕交通,是果何意者?足下近年為吳佩孚之傀儡,致招民怨……因此,將由飛機以問足下之起居,枕戈以待最後之迴答。”宣布:“謹率三軍,掃除民賊,去全國和平之障礙。”
並派人到杭州向盧表示本人一定派兵入關,又給盧永祥匯去300萬元,作為軍餉。
9月4日,孫中山在大本營召開籌備北伐會議,決定北伐。遷大本營於韶關,親督各軍,命各軍分路入江西、湖南。任命譚延闓為北伐軍總司令,宣布“援浙即以存粵”。於次日發布《討伐曹吳對粵宣言》,下令討伐曹吳。
眾寡懸殊,逃亡日本
牽一發而動全身。江浙問題,已經引起全國的關注。至10月13日,由於眾寡懸殊,盧永祥戰敗,逃亡日本。後輾轉來到奉天。
張作霖非常關注日本對直奉二戰的態度。於是,向軍事顧問本莊繁探詢日本政府的意向:一是直軍打到東三省時,是否予張援助;二是張希望以親日派之手統一中國,日對此有何想法;三是張腹背受到直軍和俄國的壓迫,日本有何想法。日本政府答複,對直奉戰爭“采取不幹涉的方針,嚴持公正態度”。但駐奉天總領事船津則要求“發相當強硬的警告”,並主張引導張作霖援助段祺瑞出山。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即9月4日的晚間,在張作霖大帥府召開旅長以上緊急會議,決定出兵討伐曹吳,組成鎮威軍。13日,京奉線停開普通列車。15日,奉軍分別向山海關和熱河方向移動。
雙方的總兵力有差距。奉軍的總兵力,約有二十五萬人。直軍的總兵力,約有三十餘萬人,還不算其他的援軍。從總兵力上看,直軍占有絕對的優勢。但經過兩年的整軍經武,奉軍官兵的鬥誌旺盛。奉軍張作霖自任鎮威軍總司令,把三省軍隊編成6個軍:張作霖
第一軍軍長:薑登選,副軍長:韓麟春。
第二軍軍長:李景林,副軍長:張宗昌。進軍朝陽、淩源之線,出冷口。配屬空軍1個隊。
第三軍軍長:張學良,副軍長:郭鬆齡。
組成第一、三聯軍司令部,攻擊山海關正麵,至九門口迤北之線。配屬空軍兩個隊。
第四軍軍長:張作相,副軍長:汲金純。駐興城、綏中一帶為後備隊。
第五軍軍長:吳俊升,副軍長:闞朝璽。進軍赤峰,出承德。
第六軍軍長:許蘭洲,副軍長:吳光新。出建平、平泉之線,威脅直軍側背。
9月10日,曹錕以百萬火急的電報,召吳佩孚來京;17日,總統曹錕任命直軍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王承斌為副司令兼直魯後方籌備總司令。下分為三個陸軍。第一軍,以彭壽莘為總司令,陳兵於山海關正麵,作主攻部署;第二軍以王懷慶為總司令,出朝陽;第三軍以馮玉祥為總司令,出赤峰,繞擊奉軍後背。張福來為援軍總司令。除彭壽莘部原駐紮在灤州、榆關一帶外,其餘各軍同時出發。吳佩孚除了在前線布置了陸軍三軍,在後路布置了陸軍十支部隊外,還任命杜錫珪為海軍總司令、溫樹德為副司令,向遼東海灣活動。空軍組成4隊:第一隊駐北戴河,第二隊駐灤縣,第三隊駐朝陽,第四隊住航空處。合計飛機七十餘架。這一部署就是著名的吳佩孚“四照堂點將”。四照堂是中南海國務院辦公室,因四麵都是玻璃窗而得名。不過,曹吳直係內部矛盾重重,已顯分崩離析之相。外部三麵受敵,處處捉襟見肘。從戰略上看,曹吳已經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吳佩孚原來的戰略部署是,籠絡浙盧,穩定長江,少數防粵,全力對奉。現在張作霖抓住時機,突然發難,間不容發,他隻得強打精神,勉強應戰。吳佩孚似乎已經覺察到前景不妙,因此,隻能用“一個月取勝”的狂話,來麻醉自己並蒙蔽下級官兵了。
1924年9月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打敗直係軍閥,控製北洋政府。1925年11月,所部郭鬆齡反戈,迅占錦州、新民等地,沈陽告急。張以犧牲南滿、東蒙的權益換取了日本的出兵幹涉,得以轉危為安。事後與吳佩孚棄嫌修好,又聯合閻錫山、張宗昌等,合力對馮玉祥國民軍作戰,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稱安國軍總司令。1927年4月,處決了共產國際共產黨人李大釗等35人。
就任元帥,北洋覆滅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1928年4月,在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軍的攻擊下,奉軍全線崩潰。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
皇姑被炸,梟雄歸天
由於他不肯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無理要求(包括開礦、皇姑屯事件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築港等),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迴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
最有骨氣的大軍閥
張作霖麵對日本軍方寸土不讓,這位“胡子”出身的一代“胡帥”也並非是一無是處的,他治軍有方,同是土匪出身的民國著名軍人張宗昌投靠奉張,張作霖對其極好,甚至供他賭錢。身強體壯的張宗昌憑借自己驍勇善戰,成為大帥手下的猛將。但是張宗昌為人大大咧咧,毫無顧忌。他從黑龍江迴來見大帥,還沒到大帥的辦公室就大喊:“老爺子,效坤迴了……”話音未落,隻見張作霖拍案而起大罵道:“出去!你是軍人嗎?媽拉個巴子,當在家裏呢!給我重進!”嚇得這位山東大漢出了一身冷汗,目瞪口呆,馬上原地立定、向後轉、邁步退出,然後,在門口迴身舉手敬禮並喊:“報告!張宗昌到!”待裏麵發話後才規規矩矩進屋聽訓。
而張作霖對付日本人的辦法也別具一格,一次出席日本人的酒會,酒過三巡,一位來自日本的名流力請大帥賞字,他知道張作霖出身綠林,識字有限,想當眾出他的醜。但張作霖抓過筆就寫了個虎字,然後題款,在叫好聲中,擲筆迴席。那個東洋名流瞅著“張作霖手黑”幾個字笑出聲來。隨從連忙湊近大帥耳邊提醒,“大帥寫的‘手墨’的‘墨’字,下麵少了個‘土’成了‘黑’了。”哪知張作霖一瞪眼睛罵道:“媽那個巴子的!我還不知道‘墨’字怎樣寫?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嗎?這叫‘寸土不讓!’”在場的中國人恍然大悟會心而笑,日本人則目瞪口呆。這個“寸土不讓”的故事也一直流傳到現在,正是因為這些生動活潑聽來過癮的故事讓張作霖的名字在東北的黑土地上家喻戶曉。
性格及處事
張作霖是個很圓滑的人,日俄戰爭時期,他左右幫忙,又左右打擊。弄得無論是沙俄還是日本,都不敢得罪他,當然,他也因此得罪了雙方。日俄戰爭期間,他周旋於清廷、日本和俄國三者之間,應對自如。對於朝廷的“中立政策”他持陽奉陰違的態度,對於惡鬥中的日俄雙方則采取雙管齊下、投機取巧和從中漁利的立場。經曆了複雜環境磨煉的張作霖,練就了一身同時對付幾個敵人的本領。
其實張作霖與孫中山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孫中山曾接受過張作霖的襄助,孫中山也曾派兒子孫科與汪精衛等要人趕到東北為張作霖祝壽。在北京,病中的孫中山還曾前往張作霖的住處拜會。作為迴訪,張作霖派張學良到中山先生下榻處探望,垂暮之際的中山先生的那番“你們東北地處紅白兩個帝國之間”的無比英明的論斷,就是那次在病榻上闡述的。
民國十四年,1925年冬,日本關東軍參謀長借郭鬆齡起兵反奉之際主動接近張作霖,提出可以出兵阻止郭軍前進。張作霖寧肯逃亡也不依靠日本人,於是說:“如果郭軍逼近省城,我打算赴旅順或大連暫避,屆時當請幫忙。”齋藤乘機將事先打好的五項要求拿出來,讓張作霖簽了字。五項要求的主要內容是允許日本人在東三省和東蒙地區同中國人完全一樣,享有自由居住與經商的權利,並將間島地區的行政權移讓日本人。
張作霖知道以後破口大罵:“日本人心腸黑,全是下圈設套騙人。”並對部下說:“絕對不能同意日本人提出的要求,免得東三省父老罵我是賣國賊。”大元帥府的電報處處長周大文迴憶說:“1928年5月17日,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求見張作霖,張將芳澤晾在客廳,自己在另一間屋裏大聲嚷著說:“日本人不講交情,來乘機要挾,我豁出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賣國家的權利,讓人家罵我是賣國,叫後輩兒孫也都跟著挨罵,那辦不到!”
日本駐奉天總領事吉田茂為中日交涉,曾向張盛氣淩人地說道:“你要真不接受的話,日方當另有辦法。”張乃反唇相譏地答道:“怎麽說?你們有什麽好辦法,盡管拿出來,難道又要出兵嗎?我姓張的等著你好了。”說完話,起身送客,不留情麵,弄得吉田茂很難堪,隻得辭職離開沈陽。日本人小看了張作霖。他們本以為這個沒多少文化的土匪出身的軍閥沒有政治頭腦,正好可以利用一下,但是,等他們眼見這個難纏的東北統治者成為大元帥後,才明白他們遇到了個中高手,一個決不低頭的血性男人。這時的日本人隻想著解脫眼前困境,他們早就已經為張作霖挖好了死亡的陷阱……
當年的那位鮑威爾先生作為西方在華的報紙《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曾經采訪過張作霖,當時張作霖就表示他的興趣是為了中國的統一。這位美國人迴國之後,在其所寫的迴憶錄中,也表達了對這位出身卑賤的元帥的敬意。盡管東北長期處在日本軍閥的鐵蹄下,張作霖常常不得奉命行事,但蓋棺定論,他無愧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治家嚴謹
張作霖治家嚴謹,給家裏人定下規矩不少,家風好。他的小張學良舅子在他身邊當警衛,仗著大帥的名,在外麵胡作非為,晚上閑來無事,居然拿路燈當靶子,把路燈全部打碎,市政建設的人知道這事很氣憤,但是敢怒不敢言。張作霖聽說這件事憤恨地說:“把他給我斃了。”手下顧及到張作霖的顏麵說盡好話,要求從輕發落。當晚張作霖親自執法。家人很不理解,幾個燈泡碎了就換新的,怎麽把人給槍斃了。張作霖說:“你們在家犯錯,丟的是我張作霖的臉,但是在外麵搞破壞,壞的是奉天城的風氣。”以後大帥府裏的人更加慎言慎行,沒有人乖張鬧事。奉天城的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對張作霖更加尊敬。都說張大帥辦事有自己的規矩,誰都不能違背。
張學良是第三旅的旅長,第三旅是獨立旅,是張作霖的王牌軍。張作霖身著便服在城裏轉悠,突然聽見幾個百姓,歎氣說第三旅的人橫行霸道,巧取豪奪。張作霖聽到這裏已經火冒三丈,迴家見到張學良更是怒不可遏,破口就罵,罵了足有半個小時,張學良低著頭不敢說話,大廳裏掉根針的聲音都能聽見。最後,張作霖讓張學良關禁閉三天,不許有人探望,按照規定辦事,誰也不許說情,否則一起處罰。事情一傳出去,整個軍隊都震撼了,一想到連少帥觸法都躲不過嚴懲,誰都不敢再為非作歹了。
重視教育
張作霖出身普通百姓家庭,僅僅在私塾學有一點點知識基礎,再加上後來一生的戎馬軍事生涯,更少能接觸書本文化。然而張作霖卻非常地重視教育,能為教育事業撥錢出力。1922年與奉天高官兼財政廳長王永江籌辦東北大學,1923年4月,東北大學成立。這所大學在當時師資水平極高,像章士釗、黃侃等著名學者曾教書於此。故此可以看出,張作霖是頗有遠見和頭腦的一位人物。
家室妻兒
張作霖以及張氏家族撲朔迷離、跌宕起伏、榮辱沉浮的人生故事,有很多不解的迷,也留給世人無數的感慨與思索。曆史人物張作霖的一生也備受人們關注,張作霖幾位夫人長什麽樣以及張作霖傳奇的一生。
重要事跡
割據東北
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1912年,張作霖被任命為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袁世凱稱帝後,又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死後,張作霖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高官、1918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利用日本的勢力控製了奉、吉、黑三省,成為奉係首領。
1916年4月22日,張作霖已經當上了奉天督軍兼奉天巡按使,掌握了奉天省的軍政大權,成了邊疆大吏,有了相當地位,同以前小小的師長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更加引起日本當權者的注意。然而,盡管張作霖一個勁地巴結日本人,但在日本統治集團的軍政兩界,對張作霖卻存在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
這些看法是和當時日本極力推行的“滿蒙獨立運動”緊密相關的。所謂“滿蒙獨立運動”,其實就是日本人推行的要把中國的領土割讓給日本的運動。日本妄想把內蒙東部和整個東北變成一個實體,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建立滿蒙王國,由日本托管。一派認為,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依靠宗社黨和內蒙叛匪。而宗社黨的頭目就是清朝的肅親王善耆,1912年1月25日,清廷舉行最後一次禦前會議,決定清帝退位。宗社黨堅決反對。他們為了保存實力,肅親王善耆等一夥六十餘人,在北京守備隊隊長日本顧問菊池武夫的協助下,於2月5日密潛到旅順,被日本人保護起來,待機而起。宗社黨是一個以複辟清朝為宗旨的反對資產階級革命的反動組織,其成員都是清朝的宗室貴族,遺老腐儒。他們積極投靠日本,企圖東山再起。日本也正想利用他們,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一派是日本參謀本部(二部)、日本關東都督和日本浪人川島浪速等。他們認為,張作霖是實現“滿蒙獨立運動”的最大障礙,必須除掉。
另一派認為,實現滿蒙獨立,應該利用張作霖,張作霖是日本的最好幫手,應該鼓動張作霖獨立,日本便可兵不血刃地占領東北。這一派是日本參謀本部次長田中義一、日本外務省和日本駐奉總領事等。兩派互不聯係,各自活動。
川島浪速一派在策劃第一次滿蒙獨立失敗後,賊心不死,張作霖張學良於1916年又策劃了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川島浪速在前清時,曾擔任過民政部尚書善耆的警政顧問,他們是拜把兄弟,關係十分密切。川島浪速以浪人的身份在華活動。這是當時日本幹涉別國內政的一個普遍作法。
他們表麵上是私人身份,不代表政府。但實質上,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日本侵略別國的間諜。這一派的日本統治集團,在計劃、財政、人員、武器等方麵,都做好了在東北舉事的準備,但後來由於日本駐奉天總領事矢田七太郎等人認為“極為不妥”。他們認為,如果不能成功,便會有“暴露意外醜態之虞”。不如策動張作霖進行“滿蒙獨立”,較為穩妥。這個看法,得到了日本外相石井和軍部參謀次長田中義一的支持。於是,大規模的武裝暴動便沒有舉行,而是采取了策動張作霖獨立的作法。
但是,川島浪速一夥暴徒企圖殺死張作霖,然後趁亂奪取省城奉天,使東北成為宗社黨的天下,日本便可趁機操縱之。1916年5月中旬,“(日本)土井少將(現役聯隊長)在沈陽滿鐵附屬地內召集日方有關的軍職人員,密商幹掉張作霖”。會議決定由伊達順之助、三村豐預備少尉(少佐)等組成“滿蒙決死團”,刺探消息,磨刀練兵,執行刺殺任務。他們選擇了一個張作霖必定出現的機會,那就是5月27日。
這一天,日皇之弟閑院宮載仁親王從俄都返日經過奉天,“張作霖督軍為對閑院宮的經過表示尊敬”,就到奉天車站去迎送。為表示敬意,張作霖還特率其部下二十七師五十三旅旅長湯玉麟等乘5輛豪華俄式馬車,在騎兵衛隊的護衛下,大張旗鼓地趕往車站。日本駐奉天總領事矢田也到車站迎送。
張作霖送走貴賓後,在歸途中,於小西關附近,突然遭到炸彈襲擊。炸彈是從一層樓的窗口裏投擲出來的。刺客是時任日本陸軍少佐三村豐等人。但是,他們沒有見過張作霖,看湯玉麟煊赫的氣派,把湯玉麟誤認為是張作霖了,炸彈就投向了湯玉麟。刹那間,小西門大街,硝煙彌漫,亂作一團。但由於刺客驚慌失措,投彈不準,湯玉麟等人隻受了輕傷,在後邊護衛的衛隊士兵被炸死了五六人。
坐在後邊馬車上的張作霖正路過小西邊門外,突聞炸彈聲,情知有變,就機智地跳下馬車,躥上馬背,以極快的速度同衛兵互換上衣,在馬隊衛兵的護衛下,繞道從胡同穿過大西門馳迴將軍行署。但在途經奉天交涉署時,又遭到炸彈的襲擊。張作霖在路經大西城門裏的奉天圖書館時,突然從圖書館門洞裏跑出來一個人,手拿炸彈向張作霖扔去。但張作霖是玩馬的出身,騎技嫻熟,馬馳如飛,炸彈在張作霖的身後爆炸,氣浪隻炸掉了張作霖的帽子,人並沒有受傷。可那個刺客卻被炸彈的彈片擊中要害,在大街上滾了幾下,就死了。
兩次刺殺,沒有動張作霖一根毫毛,張作霖可謂命大。當然,這和他遇事不亂、沉著應對有關。
張作霖驚慌失措地跑迴剛剛建成不久的將軍行署,也就是後來的大帥府。門衛不知出了什麽事,趕緊在門口架起了機關槍,衛隊緊急集合,處於戒備狀態。這時才發現那匹馬通身是汗,後腿正淌著血,馬肚子也受了傷,知道出大事了。督軍署如臨大敵,緊急出動,立刻封鎖了浙江會館、通天街等周圍地區。
過了一會兒,湯玉麟騎快馬趕到了將軍行署,立刻問:“七爺迴來沒?受傷沒有?”衛隊長趕忙迴答:“剛迴來,沒有受傷。”湯玉麟這才一塊石頭落了地,放下心來。徑直進到府裏,趕快去見張作霖。張作霖氣憤地問道:“他媽拉巴子,誰幹的?逮著沒有?”湯玉麟急忙答道:“跑了一個,死了一個!”話剛說完,衛兵進來報告:“日本鐵道守備隊隊長和日本駐奉總領事來慰問。”慰問是假,探聽是真。
張作霖正在更換衣服,他一愣神,脫口而出:“來得好快呀,讓他們進來!”日本人進入客廳,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將軍,您受驚了!”張作霖和他們虛與委蛇,表現得若無其事,好像什麽事也沒有發生似的,聲音朗朗地說:“小事一段,小事一段,不足掛齒,還有勞各位前來看望,真是不好意思。”說完便哈哈大笑,接著又收起了笑容,一字一句地說:“哼,有人打我張作霖的主意,沒那麽容易!”日本人“見張神色自若,不禁暗自稱奇”。事後檢驗那個刺客的屍體,沒有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雖然穿戴的是中國老百姓的服裝,但他的腳形明顯是常穿木屐的,可以確認是日本人,那就是日本浪人了。這一次炸張,本來是日本人幹的。但是,日本人卻放風說是宗社黨所為。其實,張作霖也知道是日本人幹的,但由於沒有受到致命的傷害,而且又在日本人的勢力圈內,不得不忍氣吞聲,他也就不再追究,此事便不了了之了。張作霖為了盡快平息這起突發事件,故意在一個場合,當眾說道:“算了吧,單從腳形判斷兇手,證據不足,不足!”也就沒有向日本人交涉,把這個事件敷衍過去了。
多年以後,日本最後的元老西園寺公爵的秘書原田熊雄口述迴憶錄時,道出了真實情況:“這個兇手是日本人。”“這個陰謀丟盡了日本的臉。”這位日本人倒是能夠麵對曆史事實的。其實,第一次爆炸後,矢田總領事立即跑到現場。他看到,爆炸現場血肉橫飛,“真是慘不堪言”。矢田總領事“揀到沒爆炸的炸彈,並帶迴給本鄉房太郎上將看,本鄉說:‘這是日本特製的火藥。’”當時日本人就明了是他們日本人幹的。
這一事件,使得張作霖對日本人有了一定的警覺。他知道,當日本人的傀儡是很危險的。這是日本人第一次炸張作霖。
直皖大戰,向南發展
皖係段祺瑞們已被逼到極致,他們決心對直係興師問罪。張作霖1920年7月8日,段由團河迴到北京,在將軍府召集皖係高層會議,決定起兵討伐曹、吳。會後,段向總統徐世昌遞交一份措辭嚴厲的呈文,在曆數曹吳的種種罪行後,要求“上大總統迅發明令,褫奪曹錕、吳佩孚、曹鍈等三人官職,交祺瑞拿辦”!徐老總統麵對咄咄逼人的段,還想討價還價,但段不給麵子,“乃以重兵圍公府,強迫總統依允”,無奈之下,徐世昌才蓋下命令。9日,段積極調兵:邊防軍第三師開赴廊房,邊防軍第一師與陸軍第九師、第十三師、第十五師都開向長辛店、盧溝橋、高碑店一帶。在團河設立定國軍總司令部,段祺瑞自任總司令,徐樹錚為參謀長。但終因倉促上馬,籌備未周。
直係方麵,軍心憤激,一意主戰。曹錕於9日上午到天津舉行誓師大會,派吳佩孚為前敵總司令。吳佩孚宣言,“將親率三軍,直向神京,驅老段,誅小徐。故所部名討賊軍”。保定為大本營,高碑店為司令部。摩拳擦掌,著力備戰。
直係還得到了奉張的支持。張作霖在7月9日,從軍糧城迴到了奉天。他先用電報宣傳自己的主張,闡述了率軍入關的原因:“作霖為戴我元首,衛我商民,保管我路線,援救我軍旅,實逼處此,坐視不能,義憤填膺,忍無可忍。是用派兵入關,扶危定亂。”他的率軍入關,完全是為了人民。這是欺世盜名。10日,張又進一步闡明奉軍入關是為了“清君側”:“作霖反複焦思,忍無可忍。如有敢於倒行逆施,居心禍國,即視為公敵,誓將親率師旅,鏟除此禍國之障礙,以解吾民之倒懸。然後請罪於大總統、我督辦之前,以謝天下。”這裏的“公敵”是指徐樹錚,“督辦”是指段祺瑞。從側麵給了皖係一記“重拳”。
12日,張又發一通電稱:“奉省偵獲由北京派來姚步瀛等13名,親筆供認曾雲霈等指派,並有定國軍第三軍委任,給予大洋十二萬元,來東省招募匪徒,在山裏或中東路線一帶擾亂東省,使奉軍內顧不暇,牽製奉省兵力。”既然你皖係派奸細到我東省搗亂,我就更有理由出兵打你。此電最後說:“作霖此次出師,為民國誅除奸黨,為元首恢複自由,拯近畿數百萬人民於水深火熱。倘國難不解,黨惡不除,誓不旋還鄉裏也。”
張作霖一麵發表通電告之全國,一麵派出大軍進關參戰。奉軍由張作霖率領,第二十七師師長張作相帶兵先期入關,其後奉軍陸續西進,以軍糧城為中心,集結於天津、北倉附近,約有七萬餘人,給皖軍造成巨大壓力。
7月10日,段祺瑞下達總攻擊令。14日,直皖雙方正式開戰,到19日停戰,首尾加起來一共6天,真正打仗隻有3天。直勝皖敗。
18日,在保定曹錕府第光園,舉行了曲同豐等將領向曹錕投降的獻刀典禮。曲同豐解下軍刀,雙手捧獻曹錕,說道:“鄙人今天願意向貴經略使投降,特將軍刀獻上,宣誓決不再與貴軍為敵。”曹錕接刀後,又將軍刀發還,說道:“本使今天願意接受貴司令投降。貴司令作戰勇敢,本使深為敬佩。特將軍刀發還,仍請佩戴。本使當按照優待俘虜條例予貴司令以最優待遇。”曹錕將這個受降過程專門發了一個通電,通告前敵各軍,起到了瓦解皖軍的重大作用。當天,曲同豐也發出通電,勸告邊防軍“共起討賊”。曲同豐是段祺瑞的兩個愛將之一,另一個就是徐樹錚。曲同豐的投降對皖係的打擊是致命的。皖係將領看到段祺瑞的心腹愛將曲同豐都束手就擒,甘願降敵,於是也都無心戀戰,不想賣命了。西路軍很快就全線崩潰了。東戰場,由於奉軍協助直軍作戰,戰鬥力大大加強。在廊房擔任指揮的統帥徐樹錚,畏敵如虎,丟下軍隊,不戰逃迴北京。東路邊防軍失去指揮,隊伍大亂,隻好投降。19日,參戰督辦段祺瑞看到大勢已去,建議停戰,通電辭職。大總統徐世昌照準。段祺瑞此時痛苦地承認了四條:懲辦徐樹錚;解散邊防軍;解散安福部;解散新國會。直皖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並與直係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1年5月兼蒙疆經略使,節製熱、察、綏三都統。同年12月支持梁士詒組閣,竭力控製北京政府,與直係矛盾激化。
直奉兩戰,鬆齡倒戈
1922年4月,發動第一次直奉戰爭。戰敗後,張作霖挾“東三省議會張作霖與孩子”推舉自己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布東北自治。在二次直奉之戰前,作為序曲,爆發了江浙戰爭。江浙戰爭,表麵上是江蘇督軍齊燮元和浙江督軍盧永祥之間的戰爭。其實,是直係軍閥和奉係軍閥之間的戰爭,也是直係軍閥的後台英美和奉係軍閥的後台日本之間的角鬥。江浙戰爭的爆發是由於兩個焦點問題。一個是爭奪上海的控製權。上海本來屬於江蘇地盤,但長期以來,一直被盧永祥控製。1915年,盧任陸軍第十師師長兼淞滬巡閱副使。1917年,升為淞滬巡閱使。1920年7月,兼任浙江督軍;12月,去淞滬巡閱使職。雖然盧永祥不再兼任上海的官職,但由於經營有年,實際上仍然控製著上海。上海是富庶之地,齊燮元早已垂涎三尺。江浙之戰,不可避免。
一個是對盧永祥擴軍的恐懼。1924年,盧永祥接納了閩軍臧致平和楊化昭部,他們由贛入浙。而這兩支部隊,是被直係軍閥從閩地趕出來的。盧永祥將接納的這批部隊,改編為浙江邊防軍4個師1個混成旅,擁有一萬餘人。盧永祥的大力擴軍,引起他周圍的4個省的極大不安。於是,蘇、皖、贛、閩4省聯合起來,製定了圖浙的計劃。由於以上兩個原因,1924年9月3日,江浙戰爭爆發。江浙問題關係到反直三角同盟的命運,因此,張作霖不能袖手旁觀。他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就發表致曹錕通電,痛斥直係,聲援浙盧。電文謂:“今年天災流行,饑民遍野,弟嚐進言討浙之不可,足下亦有力主和平之迴答;然墨跡未幹,戰令已發,同時又進兵奉天,扣留山海關列車,杜絕交通,是果何意者?足下近年為吳佩孚之傀儡,致招民怨……因此,將由飛機以問足下之起居,枕戈以待最後之迴答。”宣布:“謹率三軍,掃除民賊,去全國和平之障礙。”
並派人到杭州向盧表示本人一定派兵入關,又給盧永祥匯去300萬元,作為軍餉。
9月4日,孫中山在大本營召開籌備北伐會議,決定北伐。遷大本營於韶關,親督各軍,命各軍分路入江西、湖南。任命譚延闓為北伐軍總司令,宣布“援浙即以存粵”。於次日發布《討伐曹吳對粵宣言》,下令討伐曹吳。
眾寡懸殊,逃亡日本
牽一發而動全身。江浙問題,已經引起全國的關注。至10月13日,由於眾寡懸殊,盧永祥戰敗,逃亡日本。後輾轉來到奉天。
張作霖非常關注日本對直奉二戰的態度。於是,向軍事顧問本莊繁探詢日本政府的意向:一是直軍打到東三省時,是否予張援助;二是張希望以親日派之手統一中國,日對此有何想法;三是張腹背受到直軍和俄國的壓迫,日本有何想法。日本政府答複,對直奉戰爭“采取不幹涉的方針,嚴持公正態度”。但駐奉天總領事船津則要求“發相當強硬的警告”,並主張引導張作霖援助段祺瑞出山。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即9月4日的晚間,在張作霖大帥府召開旅長以上緊急會議,決定出兵討伐曹吳,組成鎮威軍。13日,京奉線停開普通列車。15日,奉軍分別向山海關和熱河方向移動。
雙方的總兵力有差距。奉軍的總兵力,約有二十五萬人。直軍的總兵力,約有三十餘萬人,還不算其他的援軍。從總兵力上看,直軍占有絕對的優勢。但經過兩年的整軍經武,奉軍官兵的鬥誌旺盛。奉軍張作霖自任鎮威軍總司令,把三省軍隊編成6個軍:張作霖
第一軍軍長:薑登選,副軍長:韓麟春。
第二軍軍長:李景林,副軍長:張宗昌。進軍朝陽、淩源之線,出冷口。配屬空軍1個隊。
第三軍軍長:張學良,副軍長:郭鬆齡。
組成第一、三聯軍司令部,攻擊山海關正麵,至九門口迤北之線。配屬空軍兩個隊。
第四軍軍長:張作相,副軍長:汲金純。駐興城、綏中一帶為後備隊。
第五軍軍長:吳俊升,副軍長:闞朝璽。進軍赤峰,出承德。
第六軍軍長:許蘭洲,副軍長:吳光新。出建平、平泉之線,威脅直軍側背。
9月10日,曹錕以百萬火急的電報,召吳佩孚來京;17日,總統曹錕任命直軍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王承斌為副司令兼直魯後方籌備總司令。下分為三個陸軍。第一軍,以彭壽莘為總司令,陳兵於山海關正麵,作主攻部署;第二軍以王懷慶為總司令,出朝陽;第三軍以馮玉祥為總司令,出赤峰,繞擊奉軍後背。張福來為援軍總司令。除彭壽莘部原駐紮在灤州、榆關一帶外,其餘各軍同時出發。吳佩孚除了在前線布置了陸軍三軍,在後路布置了陸軍十支部隊外,還任命杜錫珪為海軍總司令、溫樹德為副司令,向遼東海灣活動。空軍組成4隊:第一隊駐北戴河,第二隊駐灤縣,第三隊駐朝陽,第四隊住航空處。合計飛機七十餘架。這一部署就是著名的吳佩孚“四照堂點將”。四照堂是中南海國務院辦公室,因四麵都是玻璃窗而得名。不過,曹吳直係內部矛盾重重,已顯分崩離析之相。外部三麵受敵,處處捉襟見肘。從戰略上看,曹吳已經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吳佩孚原來的戰略部署是,籠絡浙盧,穩定長江,少數防粵,全力對奉。現在張作霖抓住時機,突然發難,間不容發,他隻得強打精神,勉強應戰。吳佩孚似乎已經覺察到前景不妙,因此,隻能用“一個月取勝”的狂話,來麻醉自己並蒙蔽下級官兵了。
1924年9月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打敗直係軍閥,控製北洋政府。1925年11月,所部郭鬆齡反戈,迅占錦州、新民等地,沈陽告急。張以犧牲南滿、東蒙的權益換取了日本的出兵幹涉,得以轉危為安。事後與吳佩孚棄嫌修好,又聯合閻錫山、張宗昌等,合力對馮玉祥國民軍作戰,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稱安國軍總司令。1927年4月,處決了共產國際共產黨人李大釗等35人。
就任元帥,北洋覆滅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1928年4月,在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軍的攻擊下,奉軍全線崩潰。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
皇姑被炸,梟雄歸天
由於他不肯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無理要求(包括開礦、皇姑屯事件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築港等),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迴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