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親王雖然行動自由,但是一生嬌生慣養的他怎麽可能認識什麽盜墓賊?再說了當時義和團剛剛被朝廷剿滅,凡是有一些問題的江湖人士都岌岌可危。不要說是什麽盜墓賊了,就連一些江湖上賣大力丸的人,也經常被官府的人叫去盤查。許多走江湖的人,不敢走江湖了,紛紛迴家當老百姓去了。醇親王雖然滿口答應了哥哥光緒皇帝的要求,可是迴去就後悔了。
當時醇親王的丈母娘剛好來王府看望女兒,得知這件事情能夠之後,這個老太太給女婿找了一個“包打聽”。這個所謂的“包打聽”其實就是一個和江湖中人有一定關係的生意人,他為江湖中人拉生意,也幫一些人找人辦事。說白了他就是一個中介,一個橋梁而已。老太太曾經找過這個“包打聽”辦過事,所以他是現在唯一幫的上忙的人。
醇親王當然不敢對任何人說真話,就連妻子也不是太明白。老太太和“包打聽”都以為醇親王隻不過要找一個偷東西的人偷一件東西而已。“包打聽”為東家找了一個偷東西的專家,這個人就是馬冬梅的師傅,江湖人稱三爺的鄧三。三爺接了生意的訂金,和醇親王這個東家見麵了,才知道是盜墓的生意。一來三爺已經收了訂金了,第二這件事情不能外露,第三醇親王真的沒人了,所以醇親王逼著三爺做這個生意。要是三爺不接生意,或者是不願意幹,三爺就會被滅口。為了活命,為了規矩,為了不和朝廷徹底鬧翻,三爺隻好答應去盜墓。
三爺同意接生意之後,醇親王才說出一個外加的任務,要三爺把光緒皇帝的頭發放進珍妃棺材裏麵。三爺想反正也開了珍妃棺材取珍妃頭發,放進光緒皇帝的頭發也是順手的事情,也就答應了醇親王。沒想到三爺這麽做,已經違反了盜墓行業的大忌,沒有任何一個專業盜墓的人會這麽做。拿活人的東西給死人,不但會減活人的陽壽,而且會讓盜墓者厄運纏身一輩子的。
三爺雖然不是專業盜墓者,但是也知道一些盜墓技巧。三爺找了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拿上一些工具去盜墓。珍妃雖然是皇家貴妃,但是珍妃得不到慈禧的喜愛,活著被囚禁著,死了墓葬等級也十分簡單。珍妃生前沒有什麽財產,死了之後慈禧更加不會賞賜太多的隨葬品,隻有一些珍妃生前使用的東西陪葬。大家都知道珍妃墓裏麵沒什麽好東西,所以沒有人動珍妃墓。再說了珍妃再怎麽也是皇家媳婦,一般人不敢盜墓或者是破壞墓穴。
三爺順利打開了珍妃墓,裏麵的東西不但不多,而且價值都不高,看來珍妃生前使用過的東西並沒有完全陪葬進來。一些珍貴的、貴重的物品不是珍妃生前就被人拿走了,就是死後被人克扣了。三爺有醇親王的額外獎金,所以並不在意珍妃墓裏麵的東西多少。按照醇親王提供的珍妃棺材結構圖,三爺馬上打開了這口剛下葬不久的棺材。不過裏麵的珍妃屍體已經腐化嚴重,幾乎看不出珍妃生前姣美的樣子。珍妃的美麗和智慧,是大家人所共知的,據說就連一些外國人看了也覺得珍妃驚豔。可是珍妃在井裏麵泡了大半年,不但泡腫了而且泡爛了,根本看不出珍妃的原樣。
三爺忍住自己的不適,把下了珍妃幾根頭發,然後把光緒皇帝的頭發放在珍妃懷裏麵,也算是完成了醇親王交代的任務。三爺按照醇親王的意思,仔細蓋好珍妃的棺材,再一次把棺材釘死。三爺幾乎沒有拿珍妃墓裏麵的東西,不但是因為東西不值錢,更是因為三爺尊重珍妃。這些東西都是珍妃生前使用過的東西,主人永遠是珍妃一個人。三爺隻拿走了珍妃墓裏麵最靠邊的一塊玉佩,據說這塊玉佩是珍妃留給她未來的孩子的。珍妃和光緒皇帝沒有孩子,所以這塊玉佩沒有主人,三爺拿走玉佩沒問題。這塊玉佩後來成為了馬冬梅的,也是馬冬梅為數不多的紀念品之一。說了也巧,馬冬梅真的和這個珍妃有關,馬爾泰氏和珍妃的母親是世交,也是好幾代的姻親。也就是說馬冬梅不是珍妃的外甥女,就是珍妃的外甥孫女。這塊玉佩馬冬梅戴著,也算是珍妃送給她這個後代親戚了。
三爺完成了醇親王交代的任務,醇親王當然不會不給工錢。隻不過醇親王要求三爺絕對保密,永遠都不準向任何人提及這件事情。他們都以為這樣保住了珍妃墓穴,沒想到多年後珍妃墓還是被破壞了。不知道是什麽人造謠,說光緒皇帝把最心愛的寶物給了珍妃陪葬,導致清政府倒台後不久,就有人打開了珍妃墓。珍妃墓裏麵當然沒有什麽寶物,珍妃的屍體還是被破壞了,珍妃到頭來還是沒有躲過這一劫。一個知道三爺的人,說出了三爺曾經的事情,大家都以為三爺盜走了寶物,大家紛紛尋找三爺。三爺有苦說不出來,這也成為了三爺的死因之一。
至於三爺的真正死因,馬冬梅作為他的弟子應該最有發言權。馬冬梅認為師傅三爺是覺得自己對不起祖宗,破壞了大聖門的門規,才會鬱鬱而終的。花子趙一卻認為馬冬梅師傅是盜墓的時候吸入了珍妃墓有害氣體導致的。小花又有新的看法,說是馬冬梅的師傅是自然死亡,當時的三爺年紀已經很大了。這個年紀一點頭疼腦熱就會過去,不算是什麽意外或者是大事情。
馬冬梅和師傅三爺一直在北京生活著,當時北京已經改名為北平。當時屬於北洋政府時期,北平的老百姓雖然不好過,但是至少沒有經曆過太多的戰亂。老百姓隻要太平,隻要不打仗,就算是好日子了。隻有那些倒台的滿人老百姓,覺得日子不好過之外,漢人老百姓已經習慣了。
三爺雖然是漢人,但是為了手藝,也學過一些滿人滿語的習慣。師傅沒有迴避馬冬梅是滿人的問題,從小告訴馬冬梅她是一個滿族小姑娘。所以馬冬梅小時候並沒有看不起滿人,更加同情滿人滿族孩子。三爺告訴馬冬梅,她有一個老姓叫馬爾泰,所以馬冬梅也叫馬爾泰冬梅。馬冬梅雖然不會說滿語,但是馬冬梅知道自己是滿人,努力學習滿族知識。隻不過當時馬冬梅年紀太小,學不了太多的滿族知識。花子趙一後來總笑話馬冬梅是一個假滿族人,就連花子趙一都不如。花子趙一雖然不是滿族人,卻是被滿人養父養大的,所以花子趙一也知道一些滿人規矩。馬冬梅是滿人,花子趙一一點也不在乎,更加不會嫌棄馬冬梅。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北洋軍閥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導地位的中國中央政府。
北洋政府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也是中國繼清朝滅亡後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
袁世凱逝世後,北洋各部分崩離析,皖係、直係兩大派係先後控製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壯大的奉係軍閥控製。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領導的北伐戰爭取得勝利,北洋政府徹底覆滅,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完成了短暫的形式統一,但不久後又爆發了規模遠超北洋曆屆政府內鬥的中原大戰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廷認識到建立新式軍隊的重要性。1895年12月8日,在奕欣、榮祿等重臣聯名奏請下,光緒帝正式批準袁世凱前往天津編練新式陸軍。袁世凱到達天津後,大膽采用西方先進訓練方式,聘請外國教官,強調治軍從嚴、賞罰分明,並模仿德國製訂了完整的近代陸軍製度,最終訓練出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新式陸軍,史稱“北洋新軍“,成為清末國防的中堅力量。由於北洋新軍的訓練場地位於天津東南70裏的一個鐵路站,因此史稱“小站練兵“。
1908年,慈禧太後和光緒帝相繼死去,3歲的宣統皇帝繼位,由其父攝政王載灃掌權。載灃上台後,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將袁世凱罷黜。袁世凱表麵稱自己迴鄉頤養天年、不再從政,實際上每天派人暗中觀察政局,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廷無力調動北洋軍,被迫將軍政大權交予袁世凱。袁世凱一麵被清廷委以重任,另一麵又受到反清勢力的拉攏與海外華僑的擁戴,最終臨陣倒戈,以逼清帝退位的方式換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6日在北京當選正式大總統,標誌著北洋政府正式形成,北洋政府大致可分為袁世凱統治時期、皖係軍閥統治時期、直係軍閥統治時期、奉係軍閥統治時期4個階段。
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
袁世凱上台後,改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1913年上半年,以中國同盟會為主體改組的中國國民黨和以前清立憲派舊官僚為支柱的進步黨兩大政治勢力的對峙,形成中華民國史上一個短暫的特殊年代。1914年5月1日,袁世凱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布《中華民國約法》,實行總統製,獨攬大權。
袁世凱自1915年春籌備改行帝製,於同年12月12日宣布恢複帝製,改1916年為洪憲元年,建立“中華帝國“,廢除民國紀元。袁世凱稱帝後遭到全國人民一致反對。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堅持反袁,組織中華革命黨與中華革命軍發動起義。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首義,護國戰爭爆發,得到全國響應。在全國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凱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製,恢複中華民國。6月6日袁世凱病逝。
皖係軍閥統治時期(1916-1920)
袁世凱的離去揭開了軍閥割據時代。北洋派內部分裂為直皖兩大係,同時奉係在東北崛起。皖係軍閥段祺瑞以國務總理身份把持北京政府實權,但他不能緩和北洋派與其他派別以及北洋派內部的矛盾。1917年7月孫中山南下廣州,發起護法運動。此時,直、奉兩係的擴展尤為迅速。直係首先在與南方軍政府作戰問題上與皖係發生矛盾,並在前線自行停戰,迎合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1920年7月直皖戰爭的爆發,導致皖係軍閥統治結束。
直係統治時期(1920~1924)
直皖戰爭爆發,直係與奉係結盟,未及半月,皖係即敗下陣來,直係曹錕、吳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直係是打著反對皖係武力統一的旗號上台的,然而當他們上台後,就以中央政權的名義實行武力統一政策。這一政策遭到一切非直係的反對,紛紛以“民主“、“自治“、“聯省自治“以及其他各種名義對抗。首先與之發生矛盾的是昔日倒皖的盟友奉係。雙方起先共同控製著北京政府,但因勝利果實分配不均,在組閣等問題上互相指責,矛盾愈演愈烈。1922年4月,爆發了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果直係擊敗奉係,獨占了中央政權。
直係擊敗奉係之後的直係先打著“恢複法統“的旗號,恢複國會,逼徐世昌下台,迎黎元洪複任大總統。繼之又對黎元洪“逼宮奪印“,接著直係便高價收買國會議員,於1923年10月通過賄選,收買“豬仔議員“,讓曹錕當上了大總統,搞得舉國嘩然,喪盡民心。反直的一方,奉係敗退出關後,宣布“閉關自治“,銳意整軍經武,實力大增,皖係不甘寂寞,企圖卷土重來;南方的孫中山準備北伐,也在尋找盟友,由此形成了孫、皖、奉“反直三角同盟“。直係內部則因爭權奪利而四分五裂,馮玉祥部自成一派,且與反直一方暗通款曲。1924年9月,以江浙戰爭為前奏,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大舉進攻,直軍作戰不利。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直係腹背受敵,吳佩孚南下失敗,直係軍閥統治時期告終。
奉係統治時期(1924~192
直係垮台後,奉係控製了****。他們抬出皖係首領段祺瑞為臨時執政,實際則在背後操縱。段祺瑞提出召開“善後會議“,但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各派軍閥之間爭權奪利,縱橫捭闔,敵與友之間根本無一定之分。北方的奉係與馮玉祥國民軍係首先發生矛盾,這一矛盾的激化,又使奉係與吳佩孚重新攜手,共同反馮,1926年初將馮部擠出華北。奉係內部,郭鬆齡於1925年底聯合馮玉祥倒奉,由於日本的幹涉而失敗。同時,東南孫傳芳與奉軍激戰,一躍而為五省霸主。到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其後奉、直兩係在圍攻後起造反派國民軍的共同目標下“聯合“起來,暫時建立了他們在中國中部和北部的統治,並組成直係和奉係軍閥勢力所控製的北京政府,這個政府由內閣“攝政“。
這時,南方國民革命興起,經過五卅運動,形成全國性的革命造反高潮,使廣東革命軍的北伐時機成熟。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北伐軍先打吳佩孚,再攻孫傳芳,最後擊張作霖,各個擊破,不到一年,即控製全國半壁江山。
北洋軍閥政府在麵臨失敗的最後關頭,仍不願意自動退出曆史舞台。1927年6月,張作霖在北京組織安國軍政府,自任大元帥,企圖聯合各派軍閥,進行最後掙紮。蔣介石、汪精衛先後進行“清黨“、“分共“,使北伐中途停頓,給北洋軍閥以短暫喘息之機。然而為時不久,國民黨各派再度聯合繼續進行所謂後期北伐,張作霖見大勢已去,遂於1928年6月下令退出京津一帶,向東北收縮。他本人在迴沈陽途中,行至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彈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8日,國民黨軍隊進入北京,北洋軍閥政府在中國的統治最後結束。同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全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當時醇親王的丈母娘剛好來王府看望女兒,得知這件事情能夠之後,這個老太太給女婿找了一個“包打聽”。這個所謂的“包打聽”其實就是一個和江湖中人有一定關係的生意人,他為江湖中人拉生意,也幫一些人找人辦事。說白了他就是一個中介,一個橋梁而已。老太太曾經找過這個“包打聽”辦過事,所以他是現在唯一幫的上忙的人。
醇親王當然不敢對任何人說真話,就連妻子也不是太明白。老太太和“包打聽”都以為醇親王隻不過要找一個偷東西的人偷一件東西而已。“包打聽”為東家找了一個偷東西的專家,這個人就是馬冬梅的師傅,江湖人稱三爺的鄧三。三爺接了生意的訂金,和醇親王這個東家見麵了,才知道是盜墓的生意。一來三爺已經收了訂金了,第二這件事情不能外露,第三醇親王真的沒人了,所以醇親王逼著三爺做這個生意。要是三爺不接生意,或者是不願意幹,三爺就會被滅口。為了活命,為了規矩,為了不和朝廷徹底鬧翻,三爺隻好答應去盜墓。
三爺同意接生意之後,醇親王才說出一個外加的任務,要三爺把光緒皇帝的頭發放進珍妃棺材裏麵。三爺想反正也開了珍妃棺材取珍妃頭發,放進光緒皇帝的頭發也是順手的事情,也就答應了醇親王。沒想到三爺這麽做,已經違反了盜墓行業的大忌,沒有任何一個專業盜墓的人會這麽做。拿活人的東西給死人,不但會減活人的陽壽,而且會讓盜墓者厄運纏身一輩子的。
三爺雖然不是專業盜墓者,但是也知道一些盜墓技巧。三爺找了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拿上一些工具去盜墓。珍妃雖然是皇家貴妃,但是珍妃得不到慈禧的喜愛,活著被囚禁著,死了墓葬等級也十分簡單。珍妃生前沒有什麽財產,死了之後慈禧更加不會賞賜太多的隨葬品,隻有一些珍妃生前使用的東西陪葬。大家都知道珍妃墓裏麵沒什麽好東西,所以沒有人動珍妃墓。再說了珍妃再怎麽也是皇家媳婦,一般人不敢盜墓或者是破壞墓穴。
三爺順利打開了珍妃墓,裏麵的東西不但不多,而且價值都不高,看來珍妃生前使用過的東西並沒有完全陪葬進來。一些珍貴的、貴重的物品不是珍妃生前就被人拿走了,就是死後被人克扣了。三爺有醇親王的額外獎金,所以並不在意珍妃墓裏麵的東西多少。按照醇親王提供的珍妃棺材結構圖,三爺馬上打開了這口剛下葬不久的棺材。不過裏麵的珍妃屍體已經腐化嚴重,幾乎看不出珍妃生前姣美的樣子。珍妃的美麗和智慧,是大家人所共知的,據說就連一些外國人看了也覺得珍妃驚豔。可是珍妃在井裏麵泡了大半年,不但泡腫了而且泡爛了,根本看不出珍妃的原樣。
三爺忍住自己的不適,把下了珍妃幾根頭發,然後把光緒皇帝的頭發放在珍妃懷裏麵,也算是完成了醇親王交代的任務。三爺按照醇親王的意思,仔細蓋好珍妃的棺材,再一次把棺材釘死。三爺幾乎沒有拿珍妃墓裏麵的東西,不但是因為東西不值錢,更是因為三爺尊重珍妃。這些東西都是珍妃生前使用過的東西,主人永遠是珍妃一個人。三爺隻拿走了珍妃墓裏麵最靠邊的一塊玉佩,據說這塊玉佩是珍妃留給她未來的孩子的。珍妃和光緒皇帝沒有孩子,所以這塊玉佩沒有主人,三爺拿走玉佩沒問題。這塊玉佩後來成為了馬冬梅的,也是馬冬梅為數不多的紀念品之一。說了也巧,馬冬梅真的和這個珍妃有關,馬爾泰氏和珍妃的母親是世交,也是好幾代的姻親。也就是說馬冬梅不是珍妃的外甥女,就是珍妃的外甥孫女。這塊玉佩馬冬梅戴著,也算是珍妃送給她這個後代親戚了。
三爺完成了醇親王交代的任務,醇親王當然不會不給工錢。隻不過醇親王要求三爺絕對保密,永遠都不準向任何人提及這件事情。他們都以為這樣保住了珍妃墓穴,沒想到多年後珍妃墓還是被破壞了。不知道是什麽人造謠,說光緒皇帝把最心愛的寶物給了珍妃陪葬,導致清政府倒台後不久,就有人打開了珍妃墓。珍妃墓裏麵當然沒有什麽寶物,珍妃的屍體還是被破壞了,珍妃到頭來還是沒有躲過這一劫。一個知道三爺的人,說出了三爺曾經的事情,大家都以為三爺盜走了寶物,大家紛紛尋找三爺。三爺有苦說不出來,這也成為了三爺的死因之一。
至於三爺的真正死因,馬冬梅作為他的弟子應該最有發言權。馬冬梅認為師傅三爺是覺得自己對不起祖宗,破壞了大聖門的門規,才會鬱鬱而終的。花子趙一卻認為馬冬梅師傅是盜墓的時候吸入了珍妃墓有害氣體導致的。小花又有新的看法,說是馬冬梅的師傅是自然死亡,當時的三爺年紀已經很大了。這個年紀一點頭疼腦熱就會過去,不算是什麽意外或者是大事情。
馬冬梅和師傅三爺一直在北京生活著,當時北京已經改名為北平。當時屬於北洋政府時期,北平的老百姓雖然不好過,但是至少沒有經曆過太多的戰亂。老百姓隻要太平,隻要不打仗,就算是好日子了。隻有那些倒台的滿人老百姓,覺得日子不好過之外,漢人老百姓已經習慣了。
三爺雖然是漢人,但是為了手藝,也學過一些滿人滿語的習慣。師傅沒有迴避馬冬梅是滿人的問題,從小告訴馬冬梅她是一個滿族小姑娘。所以馬冬梅小時候並沒有看不起滿人,更加同情滿人滿族孩子。三爺告訴馬冬梅,她有一個老姓叫馬爾泰,所以馬冬梅也叫馬爾泰冬梅。馬冬梅雖然不會說滿語,但是馬冬梅知道自己是滿人,努力學習滿族知識。隻不過當時馬冬梅年紀太小,學不了太多的滿族知識。花子趙一後來總笑話馬冬梅是一個假滿族人,就連花子趙一都不如。花子趙一雖然不是滿族人,卻是被滿人養父養大的,所以花子趙一也知道一些滿人規矩。馬冬梅是滿人,花子趙一一點也不在乎,更加不會嫌棄馬冬梅。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北洋軍閥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導地位的中國中央政府。
北洋政府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也是中國繼清朝滅亡後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
袁世凱逝世後,北洋各部分崩離析,皖係、直係兩大派係先後控製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壯大的奉係軍閥控製。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領導的北伐戰爭取得勝利,北洋政府徹底覆滅,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完成了短暫的形式統一,但不久後又爆發了規模遠超北洋曆屆政府內鬥的中原大戰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廷認識到建立新式軍隊的重要性。1895年12月8日,在奕欣、榮祿等重臣聯名奏請下,光緒帝正式批準袁世凱前往天津編練新式陸軍。袁世凱到達天津後,大膽采用西方先進訓練方式,聘請外國教官,強調治軍從嚴、賞罰分明,並模仿德國製訂了完整的近代陸軍製度,最終訓練出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新式陸軍,史稱“北洋新軍“,成為清末國防的中堅力量。由於北洋新軍的訓練場地位於天津東南70裏的一個鐵路站,因此史稱“小站練兵“。
1908年,慈禧太後和光緒帝相繼死去,3歲的宣統皇帝繼位,由其父攝政王載灃掌權。載灃上台後,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將袁世凱罷黜。袁世凱表麵稱自己迴鄉頤養天年、不再從政,實際上每天派人暗中觀察政局,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廷無力調動北洋軍,被迫將軍政大權交予袁世凱。袁世凱一麵被清廷委以重任,另一麵又受到反清勢力的拉攏與海外華僑的擁戴,最終臨陣倒戈,以逼清帝退位的方式換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6日在北京當選正式大總統,標誌著北洋政府正式形成,北洋政府大致可分為袁世凱統治時期、皖係軍閥統治時期、直係軍閥統治時期、奉係軍閥統治時期4個階段。
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
袁世凱上台後,改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1913年上半年,以中國同盟會為主體改組的中國國民黨和以前清立憲派舊官僚為支柱的進步黨兩大政治勢力的對峙,形成中華民國史上一個短暫的特殊年代。1914年5月1日,袁世凱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布《中華民國約法》,實行總統製,獨攬大權。
袁世凱自1915年春籌備改行帝製,於同年12月12日宣布恢複帝製,改1916年為洪憲元年,建立“中華帝國“,廢除民國紀元。袁世凱稱帝後遭到全國人民一致反對。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堅持反袁,組織中華革命黨與中華革命軍發動起義。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首義,護國戰爭爆發,得到全國響應。在全國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凱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製,恢複中華民國。6月6日袁世凱病逝。
皖係軍閥統治時期(1916-1920)
袁世凱的離去揭開了軍閥割據時代。北洋派內部分裂為直皖兩大係,同時奉係在東北崛起。皖係軍閥段祺瑞以國務總理身份把持北京政府實權,但他不能緩和北洋派與其他派別以及北洋派內部的矛盾。1917年7月孫中山南下廣州,發起護法運動。此時,直、奉兩係的擴展尤為迅速。直係首先在與南方軍政府作戰問題上與皖係發生矛盾,並在前線自行停戰,迎合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1920年7月直皖戰爭的爆發,導致皖係軍閥統治結束。
直係統治時期(1920~1924)
直皖戰爭爆發,直係與奉係結盟,未及半月,皖係即敗下陣來,直係曹錕、吳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直係是打著反對皖係武力統一的旗號上台的,然而當他們上台後,就以中央政權的名義實行武力統一政策。這一政策遭到一切非直係的反對,紛紛以“民主“、“自治“、“聯省自治“以及其他各種名義對抗。首先與之發生矛盾的是昔日倒皖的盟友奉係。雙方起先共同控製著北京政府,但因勝利果實分配不均,在組閣等問題上互相指責,矛盾愈演愈烈。1922年4月,爆發了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果直係擊敗奉係,獨占了中央政權。
直係擊敗奉係之後的直係先打著“恢複法統“的旗號,恢複國會,逼徐世昌下台,迎黎元洪複任大總統。繼之又對黎元洪“逼宮奪印“,接著直係便高價收買國會議員,於1923年10月通過賄選,收買“豬仔議員“,讓曹錕當上了大總統,搞得舉國嘩然,喪盡民心。反直的一方,奉係敗退出關後,宣布“閉關自治“,銳意整軍經武,實力大增,皖係不甘寂寞,企圖卷土重來;南方的孫中山準備北伐,也在尋找盟友,由此形成了孫、皖、奉“反直三角同盟“。直係內部則因爭權奪利而四分五裂,馮玉祥部自成一派,且與反直一方暗通款曲。1924年9月,以江浙戰爭為前奏,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大舉進攻,直軍作戰不利。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直係腹背受敵,吳佩孚南下失敗,直係軍閥統治時期告終。
奉係統治時期(1924~192
直係垮台後,奉係控製了****。他們抬出皖係首領段祺瑞為臨時執政,實際則在背後操縱。段祺瑞提出召開“善後會議“,但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各派軍閥之間爭權奪利,縱橫捭闔,敵與友之間根本無一定之分。北方的奉係與馮玉祥國民軍係首先發生矛盾,這一矛盾的激化,又使奉係與吳佩孚重新攜手,共同反馮,1926年初將馮部擠出華北。奉係內部,郭鬆齡於1925年底聯合馮玉祥倒奉,由於日本的幹涉而失敗。同時,東南孫傳芳與奉軍激戰,一躍而為五省霸主。到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其後奉、直兩係在圍攻後起造反派國民軍的共同目標下“聯合“起來,暫時建立了他們在中國中部和北部的統治,並組成直係和奉係軍閥勢力所控製的北京政府,這個政府由內閣“攝政“。
這時,南方國民革命興起,經過五卅運動,形成全國性的革命造反高潮,使廣東革命軍的北伐時機成熟。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北伐軍先打吳佩孚,再攻孫傳芳,最後擊張作霖,各個擊破,不到一年,即控製全國半壁江山。
北洋軍閥政府在麵臨失敗的最後關頭,仍不願意自動退出曆史舞台。1927年6月,張作霖在北京組織安國軍政府,自任大元帥,企圖聯合各派軍閥,進行最後掙紮。蔣介石、汪精衛先後進行“清黨“、“分共“,使北伐中途停頓,給北洋軍閥以短暫喘息之機。然而為時不久,國民黨各派再度聯合繼續進行所謂後期北伐,張作霖見大勢已去,遂於1928年6月下令退出京津一帶,向東北收縮。他本人在迴沈陽途中,行至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彈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8日,國民黨軍隊進入北京,北洋軍閥政府在中國的統治最後結束。同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全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