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異光聖墩建廟


    莆田寧海有一大土墩,宋元佑丙寅年,墩上常於夜間發光,鄉人不知其故。有個漁夫疑為異寶,走去一看,發現是水漂的一根枯木發光,就把它抬迴家中。但是,次日枯木卻自己跑到原處。漁夫再次抬迴家中,次日枯木又再自迴原處。當天晚上,墩傍所有的人都同發一夢,夢見媽祖告訴他們:“我是湄洲神女,枯槎是我所憑附,宜在墩上為我蓋廟,我會為你們賜福。“眾鄉村父老感到奇異,向製翰李公報告,李公說:“此神所棲了,我聽說湄洲有神姑事跡已久,今靈光昭昭,必為我鄉一方之福,神靈之庇,就在這裏了。“遂發動鄉村群眾,募捐集資,興建廟宇,號“聖墩廟“。


    降龍王水族謝恩


    東海曆來水怪眾多,時常興風作浪,破船沉舟,過往漁民商旅,深受其害。默娘自十六歲起就經常飛巡於海上,遊於礁嶼之間,降妖伏魔,靖清海域。一日,她與當地官員巡行海上,命駐舟中流,隻見四海龍王率領水族駢集,畢恭畢敬,向默娘請罪問安,她命免其罪,但以後要庇護漁商百姓,不得興風作浪。四海龍王率水族齊齊謝恩,然後退潮。至今每年天後誕辰,猶見水族集結,前來慶祝,漁民見之不敢下網捕撈。


    祭上蒼旱情驟解


    默娘二十一歲那年,莆田地區大旱,河流幹涸,田地龜裂,連飲水也有困難,農民困苦萬分,當時的默娘,已是無人不曉的能唿風喚雨的神女,全縣父老都說,非神女不能解此災害。莆田縣令無計可施,為解全縣旱災,決定求救於默娘。他不惜紓尊降貴,冒著烈火驕陽,趕數十裏路,穿洋過海到湄洲島,親自登門,誠懇謙恭,請默娘為全縣百姓祈雨。默娘欣然應允,設壇祈雨,遂告訴縣令壬子日申時將普降喜雨。可到了壬子日未時,卻依然萬裏晴空,烈日如火。大家正疑她是否法力無效,都捏著一把冷汗。果然申時一到,突然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緊接著,暴雨如傾,旱情驟解,萬民歡唿,皆頌默娘“通靈神女“。


    濟糧荒米船同至


    宋理宗寶佑元年(1253年),興化、泉州地區大旱,農田顆粒不收,米價騰貴。百姓老幼,饑困難支,成群結隊到媽祖廟裏祈禱。媽祖於夜裏向鄉人托夢:“不要憂慮了,米船即將到來。“而在另一邊,當時在廣州的米商正在裝米下船,準備運往浙江、上海。媽祖托夢廣州商人:“興泉饑荒,速速前去,可獲倍利。“廣州眾多商人都同發一個夢,故一齊發運米船前往興泉。由於大家一窩蜂運糧同至興泉,米價不貴反平。米商略有微言,說媽祖不靈,但想到這是為了解救二郡饑荒,當是功德!百姓既解饑荒,無不感激媽祖再生之德,紛紛焚香拜謝。天子聞之,詔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紀豐功長樂銘碑


    鄭和無疑為我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為人類征服海洋作出了巨大貢獻!鄭和成功的因素後世學者專家,眾說紛紜,不一而足。但鄭和的說法與他們卻十分不同,說他常常在大海的如山巨浪中死裏逃生,或在與敵國與海盜的戰鬥中反敗為勝,幾乎都是在生死關頭,天妃顯靈。因此,他不敢竊功私據,每次歸航都奏報朝廷,或詔封天妃,或修祠蓋廟。南京龍江天妃宮及福建長樂天妃宮,都是鄭和奏請朝廷後興建的。他在長樂天妃宮中,立碑銘記七下西洋時的天妃神佑之功,他總結其成功原因是“誠荷朝廷之威福所致,尤賴天妃之神護佑之德。“因此,鄭和所立之碑,是媽祖護國神功的曆史豐碑。


    麾天將盡滅周賊


    宋寧宗嘉定改元戊辰年(1205年),時值久旱,農作不收,地赤民困。草寇周六四作亂犯境,嘯聚山林,四出劫掠,擾亂州郡,廬舍寥落,百姓苦不堪言。全邑之人哀求於媽祖廟,媽祖托夢指示:“六四惡貫滿盈,為釜中遊魚,當即殲之。“四天之後,周寇入境,喊聲動地,雞飛犬跑,百姓逃匿。忽然望見空中有槍劍旗幟之形,賊寇驚恐不已,爭相逃命。官軍乘勢窮追猛打,終於擒獲周寇,餘兇盡俘,合境平安。官軍奏聞皇上:媽祖率領天將神助殲敵。皇上敕旨加封“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喚媽祖糧軍逃劫


    明朝至順元年,朝廷的漕運糧船,又發生了一件媽祖護航脫險的故事。那年春天,漕運官船滿載糧食,放洋出海。剛出海時,一路自是春光蕩漾,水碧天晴,順風揚帆。糧官憑欄酣酒,何等暢快!可天氣說變就變,突然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剛才春風得意,今卻生死未卜,戰栗哀號,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全體官兵,唯有狂唿“媽祖救我!“其聲震天!哀求之際,忽然祥雲瑞靄,隻見空中朱衣擁蓋,燈光熠熠,繼而風平浪息,漕船複趨妥穩,眾官兵無不朝天而謝!奏聞朝廷,皇帝下旨,賜額“靈慈“。


    化螺女阻登鼇山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六年至九年(1430-1433年)。鄭和出發之前,先修劉家港之天妃宮,刻石立碑,行前按官例在媽祖廟中祭祀,祈求媽祖庇佑出使平安,順達順歸。祭祀之後,即行啟程,太監楊洪同行。船隻三十,涉阿丹、暹羅、爪哇、滿剌加、蘇門答臘、木骨都束、東卜剌哇及竹步八國。船行多日,一路平安。一天,突見大洋之中,有一大山橫亙於前。眾人見有一島,自是雀躍,以為可以登島一遊,以解多日顛簸之勞。正欲登島之際,見有女子提筐采螺,眾迫視之。楊洪恐眾人放肆,大聲喝止。忽然女子不見,大嶼已沒,方知前所欲登之嶼,乃巨鼇浮現,欲誘眾人上鉤。其女子乃天妃現身,救此數十人之生命也。


    燒三惡廟廊神火


    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海賊陳長五兄弟三人,為惡多端,殺人放火、奸淫擄掠於興化、泉州及漳州三郡,官兵無可奈何,百姓苦不堪言。八月,賊眾三舟在湄洲島登陸入廟,祈禱於媽祖神前而不應,因怒而解衣裸體,臥於廟前欄下。媽祖放神火燒之,三賊懼驚,退遁舟中。第二天早晨,三隻賊船全部出港。忽而天日晦暝,風雨驟至,雷聲大作,誨浪滔天。等到雨歇天晴,海賊三舟已被吹至沙灘之上,擱淺不動。憲使王鎔會兵擊之,追至福清,悉數捕獲。郡守徐公上疏媽祖神助之功勳,並奏請朝廷,皇上封誥“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護允迪高麗通使


    宋宣和癸卯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船隊入渤海灣時,突然大風驟起,舟若秋葉,八船覆七。路允迪匍匐船上,求神救庇,忽見一女神現於桅頂,急叩頭求庇。隻見女神玉手一揮,即時風平浪靜。路允迪涕淚交加,千叩萬謝!唯餘一船,順達高麗,完成使命!路允迪歸來時,問為何神?莆田籍保義郎李振及福建水手告知是媽祖,並訴說媽祖無數顯靈之事。路允迪說:“世間隻有生我者恩大無極,我等漂泊大海,身瀕於死,雖父母愛之至情,也莫能助,而神姑卻能救之,此實再生之賜也。“路允迪歸程又得媽祖一路保佑,立即奏明皇上,皇帝即下詔賜“順濟廟“匾額,立廟祀於江口。


    護使航朝廷祭祀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朝廷冊封琉球國,派出使者海寶和徐葆光等人,出使琉球。他們依例於行前到天後宮祈禱,以保航程平安,然後啟程。一路上,清朝使者船隊,不斷得到媽祖神示,避過風險,順利到達琉球國,冊封琉球國王。完成使命之後,在迴程途中,遇到風險,又得媽祖救護,轉危為安。使者迴朝複命,如實奏報媽祖護佑之功,朝廷下令舉行春秋祭祀大典!


    改王府天後賜泉


    施琅收複台灣後,駐軍於明代寧靖王朱術桂官邸,邸中僅井一口隻供百人飲用,施琅再禱於神,泉水立即極汪,足資萬人飲用。施琅表奏康熙,將官邸改為媽祖廟,並由“天妃“晉封為“天後“。康熙準奏,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後“,贈《輝煌海滋》匾,立“平台紀功碑“。廟中刻有石獅、八駿馬,龍牆虎壁,廟宇具王式格構,名“台南大天後宮“,並派禮部尚書到廟祭祀。又康熙六十年,台匪作亂,提督蘭於六月會師於七昆身,時值炎熱酷暑,萬軍苦渴,因禱於神,適時潮退,軍士在海邊沙灘上扒開尺許,即有淡水可餐。鹹灘出清泉,堪為奇跡,乃神女顯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色芬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任縱橫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任縱橫1並收藏國色芬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