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不會講什麽小故事,卻還要講大道理。記得《語文報》上有篇叫做《拿什麽感動你,我的學生》的文章,大意是講現在的學生可以為虛幻的偶像而大喊大叫,對於身邊的真情卻無動於衷,所以唿喚拿什麽感動你,我的學生。


    不知為什麽看完之後我卻想辯駁他,這是我們學生的錯嗎?——如果作者知道的話,不知會不會又寫一篇《拿什麽感動你,我的學生之二》呢?抱歉拖了這麽久才寫這篇文章。


    也許我們這個時代的少年朋友們確實是太冷漠了,對於身邊的真情關注視若糞土。卻為小說裏的人物痛哭不已,亦或者連最悲情的小說也感動不了他們。為什麽?我們的防範意識太強了,但堅強也許是有一個量的,我們“拆了東牆補西牆”。西牆的防禦能力很強,東牆的卻弱的很。所以麵對人間慘劇我們一笑置之,但一點小事卻哭天喊地痛不欲生。堅強也是脆弱的是嗎?這也是為什麽看到什麽“感動中國”卻感到好笑是嗎?或者這時代的東西太多希望我們來感動了,你總不會希望我們像個傻瓜一樣看一篇文章哭一次,聽一件事哭一次,沒完沒了吧?所以我們的心變得硬了起來,麻木了我們的表情。也許是這時代的我們太過於自主了,自己為大。這也就是麵對他人無所感動,自己的小挫折卻難過不已,無法承受。即使自己有過他們類似的經曆,也無所感應,畢竟那是過去了的,與我無關。是什麽麻痹了我們的感情?是什麽讓我們重重包裹起來


    我很想說是這個時代的罪惡。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它的罪惡。


    這個時代太多的選擇,太多的競爭,讓心靈脆弱的我們變得病態的堅強。


    這個時代不應有太多的小說而攪渾了我們的感情價值觀。哪一個小說的結局不是比莎士比亞寫得還悲,比誰誰寫得還感人?對於平常的感動不在,目光變得挑剔,以為這世上沒什麽好感動的了。


    類似的,老師或其他人總說我們不應看太多的愛情小說。但我問你,如果沒有那些小說我們又怎麽看?放眼之下書架全是滿滿的愛情小說。你不能指望一匹普通的白布掉進染缸裏還是白的!指責我們不對的太多,為什麽不去創本我們感興趣而你們認為有用的小說呢?發現問題的人太多,解決問題的人太少。愛因斯坦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還重要。”但我卻認為兩者一樣重要。你發現了一堆問題不是解決,你提出個屁用,拿出來顯擺嗎


    這個時代不應有太多的知識去學,讓我們頭腦用得太多,感情用得太少。這種事經常發生。我們總是在不停地做著作業,滿腦子是習題習題,偶爾有人請教,不耐煩地大喝,不理不睬。我們少了動用感情的時間


    是這個時代寵壞了我,還是這個時代玩弄了我們


    是我們動用感情太少以至無法使用感情


    還是我們不懂表達感情而表情冷漠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榮耀與罪惡


    古代?現代


    封建?社會


    過去?現在?未來


    都好都好,也罷也罷


    究竟什麽是冷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間遇雨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予微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予微風並收藏人間遇雨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