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華耀讓蹇碩送曹操、夏侯惇、夏侯淵三兄弟迴府。


    他的馬車則與孫堅、劉備幾人乘的馬車向西進入洛平坊。


    當一身傷的張角再被弄下馬車時,衣服已經被汗水濕透了。


    幾人進了寒士館的大堂,關羽父親關山、劉備母親張氏帶著仆從出來拜見天子。


    見禮過後,華耀讓他們倆都退下去各行其是。


    他讓張讓、奉車都尉架著張角進了這裏留給自己的房間。然後與張道陵坐在外間敘話。


    華耀坐在寬大的椅子上,直直盯著對麵胡凳上的張道陵,在他忐忑不安之時,方慢條斯理地問道:


    “汝說說看,爾等信奉的太一神大,還是朕大。”


    “陛下是天子,等於天。天包容萬物,故天大於神。在老道的心目中,天子也大於神。”


    張道陵聽了華耀的問話,毫無遲疑地迴答了這番話。


    他說的也是真心話,因此毫不避誨華耀的審視。


    人是活在當下的,當下,是皇帝為大。


    華耀聽完,看著求生欲滿滿的老道士不由得笑了。


    中國古代的統治思想就是君權神授。就是說皇帝之所以能夠當皇帝,乃是上天指定,有天命。


    所以,曆史上許多開國帝王總是弄虛作假,造出許多出生時或起義造反時的各式花樣神跡。


    在千萬黎民百姓的潛意識裏,基本上是認為神權高於皇權的。


    所以,西方各國的教皇們才能壓在王權之上統治了那麽久。


    而咱們自古以來的一代代中國人都比較務實。神對我們有用的時候,我們才信一信。


    沒用的時候,不好意思,神就是那過眼煙雲,風一吹便散了。


    就好比華耀的媽媽在遇到困難時,總是會先請祖宗保佑,再請天老爺保佑,最後才會張口請一請各路神仙。


    比如:佛祖觀音、道祖三清,甚至有時候還會請一請西方的聖母瑪利亞、耶穌什麽的解救一下。


    但當困難解決了,她隻感謝的自己的祖宗。各路神仙,提也不會提一下。


    中國人表麵上什麽都信,其實什麽都不信。


    骨子裏隻信自己和傳下自己的父輩祖宗,相信血緣紐帶。


    當然,中國封建社會的曆代皇帝祭祀天地,除了爭取名份大義,承認自己代天牧民之外…


    更多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政權,讓治下百姓相信自己的權力與天地相等。


    中國皇帝們的君權並不像西方的王權那樣,還得服務於神權,王的頭上總是站著一個教皇。


    華耀是一個無神論者,始終相信人定勝天。作為一個修士,行的就是逆天之舉。


    他將張道陵和張角找來,目的就是看看他們能否為自己所用。


    你們宣傳教義可以,但是你們宣傳的教義必須得由朕過目批準。


    華耀絕對不允許君權之上站著一個神權。換而言之,他的治下,那就是神權隻能服務於君權。


    他讀曆史,知道商紂王帝辛為了消滅神權,抬起人權、皇權,可是丟掉了性命的,總不能讓先輩的犧牲白白浪費了。


    作為大漢朝的當代天子,必須得將君權神授徹頭徹尾的換骨、換芯,整成神權君授。


    中國的神得讓皇帝來定,一切都得按天子的意誌執行。


    皇帝願意讓底下的百姓信什麽,百姓才能信什麽,徹底的將神權壓製在君權之下。


    不過,從眼下張道陵的表現來看,華耀似乎不必再大動幹戈的多費周章了。


    張道陵的一句“天子大於神。”讓他可以活著,可以繼續宣傳道家學說。


    同時也讓華耀明白了,他們的理念是:願在皇帝的授意之下宣傳教義。先拜君,再拜神。君永遠在神之上。


    朕為天帝,神在天帝之下為臣屬。


    這樣宣傳下去,天長日久,神權永遠不可能發展壯大。


    這一情況完全合乎了華耀的預想,再能夠由天師道的創始人張道陵貫徹執行下去,可以說是非常好了。


    思考到這裏,華耀的眼神更加柔和許多,審視著張道陵問:


    “張卿知道求道得道了的道祖是有哪些嗎?”


    “是老子、莊子!?”張道陵遲疑了一下方迴道。


    華耀搖頭,緩緩解說道:“老子、莊子隻是近代求道的先驅者而已。已經得道成聖,在天上當了神仙的有五位。”


    “哪五位?”這是旁聽的劉備好奇而問。


    華耀對劉備笑一笑,“元始天尊-玉清,道德天尊-太清,靈寶天尊-上清。這三位是最先成聖的道家尊神,稱為三清道祖。”


    “然後是咱們的始祖,人皇伏羲和媧皇女媧。


    伏羲是咱們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姓風,字太昊,三皇之一。以木德王,在天上也被稱之為青帝。


    女媧是伏羲的妻子,也是他同母異父的妹妹,也是咱們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被稱為創世女神、大地之母、媧皇。


    伏羲與女媧是同母兄妹,母親為華胥氏。二人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之後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立八卦,教民作網漁獵…


    變革婚姻習俗,創造文字,發明樂器,利用草木礦石治病等等。


    變革婚姻習俗是伏羲最重要的功績之一。


    他讓人類社會由之前的母係社會進入父係社會,使咱們不僅知道了母親是誰,還知道了父親是誰。


    伏羲和女媧都是有大智慧的思考者和發明創造者,是華夏民族團結協作,努力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曆史榜樣。


    道,有三千大道,數億小道。比如:帝王之道、臣屬之道、文道、武道、醫藥之道、種植之道、造器之道等等。


    而人皇伏羲和媧皇女媧他們倆都是修習的帝王之道,最後以功德成聖,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


    張道陵及劉備、孫堅等人聽得津津有味,見華耀講完了,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樣子。


    而張角也在裏間,一直貼著房門在靜靜傾聽。


    華耀等他們思考了片刻,若有所悟時道:“道法,無處不在。爾等應該是稟承父祖之意誌,選擇好了修何道的。”


    劉備遲疑著問:“一人隻能修一種道嗎?”


    華耀搖頭,“不。可以有主修和輔修。比如:當將軍的主修是武道,輻修的就是文道。


    因為他們需要識字、讀史、習兵書,甚至在功成名就時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戰經驗著寫兵書。


    而且著寫兵書、教導徒弟、指點同行,都可以說是在傳道。”


    “再說朕,朕原來讀書習文,選的是修文道,原為臣子,還在修習臣屬之道,後被奉為天子,身份改變了,就又修習帝王之道。


    再為了統治萬民,朕又加上了習武、讀兵法戰略等,這應當可以算是修武道了。


    所以,做為君主的朕算是多道同修。爾等以後當將軍,也應該要多道同修才行。”


    “我明白了。”文聘思索著高興地道:“我想當將軍,主修應該是武道和臣屬之道,輻修文道。”


    “對。”華耀點頭,豎大拇指誇讚道:“文卿聰明。”


    “嘿嘿~”文聘不好意思的笑了一笑,道:“不是下民聰明,乃是陛下釋義清楚的原故。”


    眾人皆點頭。


    張道陵抬頭看向華耀,神色謙卑的堅定道:“多謝陛下,老道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和應該要做的事情以及修習的道法。”


    “哦?”華耀好奇了,“汝說來聽聽。”


    張道陵起身行禮後道:“正一道的道義,原本就是為了守護天下萬民。亂世出,而盛世隱。老道會一直遵守。”


    “老道在當下宣傳守護之道時建道觀,有能力的情況下為流離失所的民眾施粥施藥,宣傳朝廷的國法,讓他們勤勞地開荒墾田。”


    華耀欣慰地點頭,思索著道:“朕認同了正一道的道義。朝廷也應當尊重爾等的傳道。”


    “這樣吧,朝廷現在成立一個道錄司,張卿就充任第一任道錄司令,算五品官。


    管理大漢的道教徒眾,宣傳道義的同時禁止民間的淫祠淫祀。”


    “嗯~”華耀沉吟片刻又建議道:“朕允許汝正一道在洛陽東的白馬寺旁邊建造一座道觀,觀名叫做清風觀。”


    “銘記傳承三清道祖‘盛世隱亂世出’的清醒理念,和咱們的百姓之祖,風姓始祖、人皇伏羲和媧皇的思想,守護華夏民族、發揚華夏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爾等讓道徒必須先學習朕著作的啟蒙典籍《三字經》和《百家姓》,再學習道家老子的文章《道德經》,莊子的文章《逍遙遊》等。”


    “張卿有事情時可以直接進宮拜見天子,或者,也可通過尚書台呈遞奏章給朕。如何?”


    “謝陛下!”張道陵跪下、叩首,向天子行了一個大禮!


    “起吧!”華耀說到這裏,吩咐張讓搬來住在寒士館的寒士抄寫下來的幾十本《三字經》和《百家姓》,交給張道陵。”


    《三字經》是在原版上經過了刪改而成的。將漢以後的內容刪掉了,不合時宜的則改了,使之成為新版《三字經》,但是其精髓內容並未改變。


    比如:原版中的‘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變成了‘荀神君,有至德,教八子,名俱揚。’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這些不合時宜的句子肯定就要刪掉。


    “陛下,下民亦願意宣傳太平道‘致太平’的道義,或者陛下製定教義,下民為陛下安撫教化黔首們。


    大漢十三州,地域廣闊,若是隻讓張道陵他們正一道傳道,忙不過來的。


    不如這樣,他們那一支的在河南傳道,下民這一支的在河北傳道,兩不…”相擾。


    張角一直傾聽一直在思考,到此時,見陛下已經分派好了給張道陵的職務、任務,卻沒有自己什麽事情,情急之下,撲跌而出,跪在地上陳述事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我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開月明1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開月明19並收藏漢末之我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