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山龍在當初收山貨時和黎老山接觸也不多,關於山寨的事都是和黎檀公、阿山直接來往。也是有著過雲風的這層關係,黎老山對過山龍卻十分親近,像是對自己的孩子一樣。過山龍叫了聲“阿叔公”,這時,黎老山也認出了過山龍。過山龍走上前問候道:“您老人家可好,大家都叫你老神仙,真是身體不減當年。”
黎老山將野豬扔在地上,麵不改色,氣不長喘。野豬體型較大,約重二百餘斤,看野豬是剛死不久,從傷口上看應是為箭所傷,後又由刀斃命,血已流盡。黎老山笑笑說:“不行啊,人老了,氣力已大不如從前。”老人問過山龍:“我好多年未見你了,聽說你不收山貨了。”過山龍說:“我早就不幹了,現在府城衙門當信差,這不帶幾位朋友從此經過,隨處看看。”過山龍沒敢和老神仙講實話,因他知道,當地黎家山寨對官府人並無好感且多有戒備之心,也未將黃師木身份介紹給老神仙。
黃師木聽過山龍稱老人為阿叔公,也上前恭敬的深施一禮,叫聲老人家你好。老神仙也友善地抱拳在胸前還了一禮。過山龍見狀忙介紹說:“這是黃掌櫃,是我在島外的朋友。”老神仙隻是笑笑並沒說話,他並不知道過山龍和眼前的幾個人是從何處來此,但凡是外人來此,他都有著三分警覺。他擔心的是外來人覬覦這裏黃花梨樹而心生貪念,他也不會糊塗的認為這幾人是祠堂落成來看熱鬧的。但凡隻要有人進了這個禁地,就要被他列入重點觀察的對象,在山寨的一舉一動都會在他的監視內,直到你離開為止。過山龍過來要幫老神仙抬野豬,老神仙婉拒他說:“我要是連野豬都背不動,那可是真的老了。”說著,將長弓交給過山龍,自己兩手握住野豬後腿,雙臂用力一輪,穩穩地甩到背上,伸手從過山龍手裏拿迴張弓,大步流星地從眾人身旁走過。眾人感到了老人身上所透射出的威力,隨老神仙一同朝林外走去。
到了林子西側盡頭,大家這才看到了橫在坡前的幾塊數十丈高,如小山般大的天然巨石。這是幾萬年前地質運動時期留下的物證,這幾塊巨石端正的矗立在那裏,石間最大寬度還不足五尺,僅容兩人並排走過。出了石縫通道就如同從迷宮中走出的感覺一樣,恍然大悟。前麵就是新建的祠堂,一些人忙著進進出出,在安裝門窗,原來人們在林子裏走了個弧線,兜了一個大圈子,就連過山龍也沒發現竟跑到黎塞的另一側了。
黃師木走到祠堂正麵,站在那裏遠遠的觀望著祠堂。這座祠堂的建築與別處不同,不是背北朝南,而是背東朝西。由於祠堂的存在,完全遮擋住了花梨灣入口,這情景讓他不得不思考原因。若說巨石的存在是天地造化所為,它擋住了石頭後麵的黃花梨林,而祠堂則擋住了巨石的入口,且祠堂的朝向和傳統習俗完全不同,有悖常理。它的目的好像就是衝著這入口而來的,這一點應該是刻意而為。現在祠堂還隻是單獨的一排房子,還沒有圍牆,若在這裏再築起一道高高的圍牆,那則是嚴密的封鎖了入口,使花梨灣成為完全封閉的區域,這樣外人就很難再發現這片黃花梨林,更不要說從這裏通過進入其內了。因祠堂是神聖莊嚴的地方,是族人祭祀祖先或議事的重要場所,隻有族內子孫平時有辦理婚、喪、壽、喜等大事時,才能利用這裏做活動場所。畢竟祠堂環境要比家裏房間相對寬廣,但由此也製定了較為嚴格的規矩,平常別說是外姓人,就是本族內的婦女或未成年兒童,也不允許擅自入內,否則要受到重責。可眼前看來這個祠堂也隻能說是個比較普通的祠堂,畢竟受財力所限,這和大陸江浙一帶大祠堂根本無法相比,且整體使用效率不高,作用也比較單一。祠堂占地寬約十丈,進深約七丈,整體全木結構,相對於山寨黎民居住的房屋來說,算是豪華了。因黎民居住的房屋多為船底形和金字形的茅草屋,房間普遍較為矮小,這裏冬季又不需要取暖,隻為遮風擋雨。
祠堂正廳的四個立柱用的是子京木,高約一丈,材質細膩呈棕紅色,再細看上端的橫梁也是清一色的子京。黃師木觀察到木料構架的聯接上存在缺憾,在兩塊料的連接處是采用榫卯連接,而在三塊料的連接處,尤其在立柱、橫梁、順檁之間的結合點上,並未完全采用榫卯結構。從這一點看出了阮長山對建築隼頭、插栓等工藝搭接的技術和成熟工匠相比還是有些差距。我們前文說過,阮長山隻是造船的工匠,在木板的拚接上他是很熟練的,要說榫卯結構他也略懂一些,也隻限於兩個構件的簡單連接,要是有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構件連接,他的技術還沒達到很熟練。畢竟造船不是建房和做家具,且中國古典家具的榫卯結構是獨有的,都是父子相傳或者靠師傅口傳心授,並經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改進和提高,到如今已是十分成熟的工藝,若不經專業人言傳身教,外人很難掌握技術。
祠堂建築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地方家族權力、地位和經濟的一種象征。習慣上人們常把祠堂建築的大小和豪華程度看作是宗族興衰的關鍵,所以一些朝廷官員或富貴階層及大戶人家特別重視祠堂的建設。一般根據家族的經濟實力來決定祠堂建築的規模大小。在江南、閩南和廣東潮汕一帶的祠堂建築特別受重視,規模也非常宏大,建築設計之精美遠超生活居住的房屋。
潮汕祠堂的基本結構是以“兩廳夾一庭”的兩進式和“三廳兩庭”的三進式兩種;閩南祠堂以“單落式”、“雙落式”、“三落式”以及“番仔樓式”四種類型為多;中原一帶的祠堂以小型三合院、四合院和三開間三進深的建築群為基本型製。雖說受地方習俗和生活環境影響,祠堂風格略有差異,但總體布局還是有共同之處,一些主體結構和基本的要素還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門前的廣場、戲台、大門、圍牆、天井、享堂、拜堂、輔房等幾個部分。
由於這裏受地域的局限和財力影響,這座祠堂的整體規模並不大。當時黎檀公在和阮長山設計時也隻考慮了大門和四周高牆圍合成一個封閉的大院。祠堂整體建築為五大間,中間大廳是享堂,左右各二間輔堂,有個後院。現在外部的圍牆雖劃好了線,但尚未施工,四處零星堆放著石料,顯示材料準備不足,應是受困於資金。黃師木計算若牆寬半尺,高度應在六尺上下,要圍住這個大院並不困難,更重要的是一定還要往兩邊延長許多,也隻有這樣才能完整的遮擋住通往花梨灣的入口,否則這圍牆將失去存在的必要。在這山寨之中,無論如何也算是一個超級大工程,這必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甚至這筆開支要比建祠堂的費還要高許多。因為這不像靠山取材那麽容易,這裏的優勢就是木料充足,可就地取材;但石料就不方便了,也總不能用木料來壘圍牆。
這時,阮長山帶著二個黎家小夥子已將一段黃花梨原木開出了幾塊大板,立在那裏,餘下的幾段原木放在開料木架的一側。阮長山自己伏身在木案上畫著草圖,計算著下料的尺寸和用料數量。也是出於職業的本能,楚大板看到新開的大料,走上前去,眯眼一看,大板開料時跑鋸,有點歪斜,且厚度也不均,大板搖了搖頭沒有說話。阮長山看到進來的這幾個人正是早上見過的,就停下了手上正在描畫的草圖。這時楚大板向開料的架子走去,阮長山開始注意觀察起大板。他也是反應快,看到大板眯眼吊線就知道這是個行家,再看他直搖頭,就明白了,於是走上前去躬身施了一禮,微笑著問了聲好。阮長山雖在黎寨中已有一年多,平日裏也學了些黎家話,可漢話懂得卻不多,和大板交流起來有些困難。大板看他像是個師傅,人也比較熱情,態度誠懇,從他麵部配合的表情和手裏不停的比劃手勢,再加上不太通順的話聯係到一起,明白了他要表達的意思。大板指著鋸齒跑偏時留下的歪斜處指點給阮長山看,阮長山不住地點頭。這時黎檀公和阿山也向這邊走來,過山龍看到了黎檀公,快步走上前來,給檀公施禮。檀公高興的握住過山龍的手說:“阿龍,這些年你去了哪裏,怎麽沒你的消息。”
黎檀公是王下峒峒主,他之所以對過山龍如此熱情也是有原因的。過山龍為人熱情實在,且又慷慨大方,和他打過交道的人無不從心裏敬佩他。黎檀公脾氣秉性和過山公相近,他十分喜歡過山龍的豪情仗義,兩人已多年未見自然格外親切。阿山上已和檀公講過昨夜借宿之事,黎寨人自古就有好客的傳統,何況過山龍當年曾經救助過王下峒百姓,幫了黎檀公一個大忙。
我們這裏簡單介紹一下:那是百年不遇的一次洪災,接連一個多月的陰雨天,大雨如沷,昌化江水暴漲,農田是一片汪洋。山寨的糧食都吃光了,山裏又進不去,生活都陷入了困境。這個季節也沒有可換糧的山貨,眼看著寨內受災,有人挨餓,黎檀公焦急萬分。這時正是過山龍及時趕到,帶來了一船糧食,他知道此刻的檀公是拿不出銀子來,要是換作其他商人,肯定會漫天要價,大賺一筆。可過山龍沒有這樣做,他隻是講好等年底用山貨抵糧款。當時整個王下峒的黎民都感恩戴德,視過山龍為黎寨的大恩人。自那以後,王下峒的全部山貨都交由過山龍收購,別人就是出再高的價也插不進來。
這時,過山龍忙將檀公介紹給黃師木,同時也和其他人都打了招唿。說介紹也隻是介紹了姓名,並未說清楚各自的身份。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檀公知這四位是過山龍的朋友,以過山龍的為人,他的朋友也必是誠實可靠的。黎檀公由於長期與漢人交往,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話,他看黃師木一臉善相說話和藹可親,先自有了幾份好感。這時阮長山也走了過來,他想向檀公匯報一下祠堂裏麵裝飾設計。黎檀工吩咐阿山,晚上要宴請過山龍和他的朋友,並要阮長山等幾位老者也都參加。因檀公知道過山龍經常在外麵跑,見多識廣,而建祠堂又是百年基業,以前也沒有經曆過,就請過山龍對祠堂的架構和內部裝飾情況提一下建議。過山龍雖然去過的地方多,足跡遍布整個海南島,也見過許多祠堂建築,府城就有幾座大祠堂,可心想自己也不是專業的建築工匠,身邊的黃大人正是工部主管建築的官員,是這方麵的行家,如今他就在這裏,自己哪敢說什麽建議來。而黎檀公的信任與熱情讓他又不能推卻,他也知道黎寨人淳樸率真,性喜直來直去,情急之下,也考慮到黃大人不會介意,就將黃師木推了出來。說:“正好,我這位朋友就是這方麵的行家,可以說是當今天下工匠中的高人,最懂建築和木料,就連工匠的師傅,都還是他的徒弟。”過山龍把黃師木說成是師傅的師傅,意思是高峰上的高峰,不能再高了。
過山龍講的也是實話,這是他與黎檀公交流的一種方式,還真沒什麽誇大之處,黎檀公自然領會了他要表達的意思。好在過山龍對黃師木的情況知道的也不多,黃師木自己家裏還有個家具木坊這件事他還不知道,要是知道了,沒準也會說出去。過山龍話說完了,退了一步,把黃師木給讓了出來,這下過山龍輕鬆了,黃師木卻沒法可推辭。
他看著已經上了大梁並鋪好了黑瓦的祠堂,也不能說太多不合適的話。因以當地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情況來綜合考慮,這祠堂的結構還算是比較合理。要知道這裏的黎寨人自己居住的房子還都是用茅草鋪蓋房頂的,這裏卻是用上了黑瓦。這也是他們自己燒製的,雖說做工有些粗糙,比不上江南的青瓦,但足以勝過用茅草做房頂了。茅草做頂的房子,最多能用上三五年就得換新草,而用黑瓦鋪頂卻可以十幾年不用換。但若拿來和縣城官府及大戶人家宅院來比,差距也還是挺大的,並不是一星半點。黃師木不會虛與委蛇,那不是他的行事風格,工匠出身的他無論做什麽事都很認真,要沒有這種心態也做不好事,更難成為大師級工匠。黃師木先就整個祠堂的選址十分看好,說道:“你看這背對著山林,叫有靠山,前麵平坦,視野開闊,左麵是大江,右麵是高山,有山有水,真是風水寶地,定能讓王下峒黎民風調雨順,世代安康。”
正是:物情大忌不量力,立誌亦複加專精。
黎老山將野豬扔在地上,麵不改色,氣不長喘。野豬體型較大,約重二百餘斤,看野豬是剛死不久,從傷口上看應是為箭所傷,後又由刀斃命,血已流盡。黎老山笑笑說:“不行啊,人老了,氣力已大不如從前。”老人問過山龍:“我好多年未見你了,聽說你不收山貨了。”過山龍說:“我早就不幹了,現在府城衙門當信差,這不帶幾位朋友從此經過,隨處看看。”過山龍沒敢和老神仙講實話,因他知道,當地黎家山寨對官府人並無好感且多有戒備之心,也未將黃師木身份介紹給老神仙。
黃師木聽過山龍稱老人為阿叔公,也上前恭敬的深施一禮,叫聲老人家你好。老神仙也友善地抱拳在胸前還了一禮。過山龍見狀忙介紹說:“這是黃掌櫃,是我在島外的朋友。”老神仙隻是笑笑並沒說話,他並不知道過山龍和眼前的幾個人是從何處來此,但凡是外人來此,他都有著三分警覺。他擔心的是外來人覬覦這裏黃花梨樹而心生貪念,他也不會糊塗的認為這幾人是祠堂落成來看熱鬧的。但凡隻要有人進了這個禁地,就要被他列入重點觀察的對象,在山寨的一舉一動都會在他的監視內,直到你離開為止。過山龍過來要幫老神仙抬野豬,老神仙婉拒他說:“我要是連野豬都背不動,那可是真的老了。”說著,將長弓交給過山龍,自己兩手握住野豬後腿,雙臂用力一輪,穩穩地甩到背上,伸手從過山龍手裏拿迴張弓,大步流星地從眾人身旁走過。眾人感到了老人身上所透射出的威力,隨老神仙一同朝林外走去。
到了林子西側盡頭,大家這才看到了橫在坡前的幾塊數十丈高,如小山般大的天然巨石。這是幾萬年前地質運動時期留下的物證,這幾塊巨石端正的矗立在那裏,石間最大寬度還不足五尺,僅容兩人並排走過。出了石縫通道就如同從迷宮中走出的感覺一樣,恍然大悟。前麵就是新建的祠堂,一些人忙著進進出出,在安裝門窗,原來人們在林子裏走了個弧線,兜了一個大圈子,就連過山龍也沒發現竟跑到黎塞的另一側了。
黃師木走到祠堂正麵,站在那裏遠遠的觀望著祠堂。這座祠堂的建築與別處不同,不是背北朝南,而是背東朝西。由於祠堂的存在,完全遮擋住了花梨灣入口,這情景讓他不得不思考原因。若說巨石的存在是天地造化所為,它擋住了石頭後麵的黃花梨林,而祠堂則擋住了巨石的入口,且祠堂的朝向和傳統習俗完全不同,有悖常理。它的目的好像就是衝著這入口而來的,這一點應該是刻意而為。現在祠堂還隻是單獨的一排房子,還沒有圍牆,若在這裏再築起一道高高的圍牆,那則是嚴密的封鎖了入口,使花梨灣成為完全封閉的區域,這樣外人就很難再發現這片黃花梨林,更不要說從這裏通過進入其內了。因祠堂是神聖莊嚴的地方,是族人祭祀祖先或議事的重要場所,隻有族內子孫平時有辦理婚、喪、壽、喜等大事時,才能利用這裏做活動場所。畢竟祠堂環境要比家裏房間相對寬廣,但由此也製定了較為嚴格的規矩,平常別說是外姓人,就是本族內的婦女或未成年兒童,也不允許擅自入內,否則要受到重責。可眼前看來這個祠堂也隻能說是個比較普通的祠堂,畢竟受財力所限,這和大陸江浙一帶大祠堂根本無法相比,且整體使用效率不高,作用也比較單一。祠堂占地寬約十丈,進深約七丈,整體全木結構,相對於山寨黎民居住的房屋來說,算是豪華了。因黎民居住的房屋多為船底形和金字形的茅草屋,房間普遍較為矮小,這裏冬季又不需要取暖,隻為遮風擋雨。
祠堂正廳的四個立柱用的是子京木,高約一丈,材質細膩呈棕紅色,再細看上端的橫梁也是清一色的子京。黃師木觀察到木料構架的聯接上存在缺憾,在兩塊料的連接處是采用榫卯連接,而在三塊料的連接處,尤其在立柱、橫梁、順檁之間的結合點上,並未完全采用榫卯結構。從這一點看出了阮長山對建築隼頭、插栓等工藝搭接的技術和成熟工匠相比還是有些差距。我們前文說過,阮長山隻是造船的工匠,在木板的拚接上他是很熟練的,要說榫卯結構他也略懂一些,也隻限於兩個構件的簡單連接,要是有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構件連接,他的技術還沒達到很熟練。畢竟造船不是建房和做家具,且中國古典家具的榫卯結構是獨有的,都是父子相傳或者靠師傅口傳心授,並經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改進和提高,到如今已是十分成熟的工藝,若不經專業人言傳身教,外人很難掌握技術。
祠堂建築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地方家族權力、地位和經濟的一種象征。習慣上人們常把祠堂建築的大小和豪華程度看作是宗族興衰的關鍵,所以一些朝廷官員或富貴階層及大戶人家特別重視祠堂的建設。一般根據家族的經濟實力來決定祠堂建築的規模大小。在江南、閩南和廣東潮汕一帶的祠堂建築特別受重視,規模也非常宏大,建築設計之精美遠超生活居住的房屋。
潮汕祠堂的基本結構是以“兩廳夾一庭”的兩進式和“三廳兩庭”的三進式兩種;閩南祠堂以“單落式”、“雙落式”、“三落式”以及“番仔樓式”四種類型為多;中原一帶的祠堂以小型三合院、四合院和三開間三進深的建築群為基本型製。雖說受地方習俗和生活環境影響,祠堂風格略有差異,但總體布局還是有共同之處,一些主體結構和基本的要素還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門前的廣場、戲台、大門、圍牆、天井、享堂、拜堂、輔房等幾個部分。
由於這裏受地域的局限和財力影響,這座祠堂的整體規模並不大。當時黎檀公在和阮長山設計時也隻考慮了大門和四周高牆圍合成一個封閉的大院。祠堂整體建築為五大間,中間大廳是享堂,左右各二間輔堂,有個後院。現在外部的圍牆雖劃好了線,但尚未施工,四處零星堆放著石料,顯示材料準備不足,應是受困於資金。黃師木計算若牆寬半尺,高度應在六尺上下,要圍住這個大院並不困難,更重要的是一定還要往兩邊延長許多,也隻有這樣才能完整的遮擋住通往花梨灣的入口,否則這圍牆將失去存在的必要。在這山寨之中,無論如何也算是一個超級大工程,這必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甚至這筆開支要比建祠堂的費還要高許多。因為這不像靠山取材那麽容易,這裏的優勢就是木料充足,可就地取材;但石料就不方便了,也總不能用木料來壘圍牆。
這時,阮長山帶著二個黎家小夥子已將一段黃花梨原木開出了幾塊大板,立在那裏,餘下的幾段原木放在開料木架的一側。阮長山自己伏身在木案上畫著草圖,計算著下料的尺寸和用料數量。也是出於職業的本能,楚大板看到新開的大料,走上前去,眯眼一看,大板開料時跑鋸,有點歪斜,且厚度也不均,大板搖了搖頭沒有說話。阮長山看到進來的這幾個人正是早上見過的,就停下了手上正在描畫的草圖。這時楚大板向開料的架子走去,阮長山開始注意觀察起大板。他也是反應快,看到大板眯眼吊線就知道這是個行家,再看他直搖頭,就明白了,於是走上前去躬身施了一禮,微笑著問了聲好。阮長山雖在黎寨中已有一年多,平日裏也學了些黎家話,可漢話懂得卻不多,和大板交流起來有些困難。大板看他像是個師傅,人也比較熱情,態度誠懇,從他麵部配合的表情和手裏不停的比劃手勢,再加上不太通順的話聯係到一起,明白了他要表達的意思。大板指著鋸齒跑偏時留下的歪斜處指點給阮長山看,阮長山不住地點頭。這時黎檀公和阿山也向這邊走來,過山龍看到了黎檀公,快步走上前來,給檀公施禮。檀公高興的握住過山龍的手說:“阿龍,這些年你去了哪裏,怎麽沒你的消息。”
黎檀公是王下峒峒主,他之所以對過山龍如此熱情也是有原因的。過山龍為人熱情實在,且又慷慨大方,和他打過交道的人無不從心裏敬佩他。黎檀公脾氣秉性和過山公相近,他十分喜歡過山龍的豪情仗義,兩人已多年未見自然格外親切。阿山上已和檀公講過昨夜借宿之事,黎寨人自古就有好客的傳統,何況過山龍當年曾經救助過王下峒百姓,幫了黎檀公一個大忙。
我們這裏簡單介紹一下:那是百年不遇的一次洪災,接連一個多月的陰雨天,大雨如沷,昌化江水暴漲,農田是一片汪洋。山寨的糧食都吃光了,山裏又進不去,生活都陷入了困境。這個季節也沒有可換糧的山貨,眼看著寨內受災,有人挨餓,黎檀公焦急萬分。這時正是過山龍及時趕到,帶來了一船糧食,他知道此刻的檀公是拿不出銀子來,要是換作其他商人,肯定會漫天要價,大賺一筆。可過山龍沒有這樣做,他隻是講好等年底用山貨抵糧款。當時整個王下峒的黎民都感恩戴德,視過山龍為黎寨的大恩人。自那以後,王下峒的全部山貨都交由過山龍收購,別人就是出再高的價也插不進來。
這時,過山龍忙將檀公介紹給黃師木,同時也和其他人都打了招唿。說介紹也隻是介紹了姓名,並未說清楚各自的身份。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檀公知這四位是過山龍的朋友,以過山龍的為人,他的朋友也必是誠實可靠的。黎檀公由於長期與漢人交往,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話,他看黃師木一臉善相說話和藹可親,先自有了幾份好感。這時阮長山也走了過來,他想向檀公匯報一下祠堂裏麵裝飾設計。黎檀工吩咐阿山,晚上要宴請過山龍和他的朋友,並要阮長山等幾位老者也都參加。因檀公知道過山龍經常在外麵跑,見多識廣,而建祠堂又是百年基業,以前也沒有經曆過,就請過山龍對祠堂的架構和內部裝飾情況提一下建議。過山龍雖然去過的地方多,足跡遍布整個海南島,也見過許多祠堂建築,府城就有幾座大祠堂,可心想自己也不是專業的建築工匠,身邊的黃大人正是工部主管建築的官員,是這方麵的行家,如今他就在這裏,自己哪敢說什麽建議來。而黎檀公的信任與熱情讓他又不能推卻,他也知道黎寨人淳樸率真,性喜直來直去,情急之下,也考慮到黃大人不會介意,就將黃師木推了出來。說:“正好,我這位朋友就是這方麵的行家,可以說是當今天下工匠中的高人,最懂建築和木料,就連工匠的師傅,都還是他的徒弟。”過山龍把黃師木說成是師傅的師傅,意思是高峰上的高峰,不能再高了。
過山龍講的也是實話,這是他與黎檀公交流的一種方式,還真沒什麽誇大之處,黎檀公自然領會了他要表達的意思。好在過山龍對黃師木的情況知道的也不多,黃師木自己家裏還有個家具木坊這件事他還不知道,要是知道了,沒準也會說出去。過山龍話說完了,退了一步,把黃師木給讓了出來,這下過山龍輕鬆了,黃師木卻沒法可推辭。
他看著已經上了大梁並鋪好了黑瓦的祠堂,也不能說太多不合適的話。因以當地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情況來綜合考慮,這祠堂的結構還算是比較合理。要知道這裏的黎寨人自己居住的房子還都是用茅草鋪蓋房頂的,這裏卻是用上了黑瓦。這也是他們自己燒製的,雖說做工有些粗糙,比不上江南的青瓦,但足以勝過用茅草做房頂了。茅草做頂的房子,最多能用上三五年就得換新草,而用黑瓦鋪頂卻可以十幾年不用換。但若拿來和縣城官府及大戶人家宅院來比,差距也還是挺大的,並不是一星半點。黃師木不會虛與委蛇,那不是他的行事風格,工匠出身的他無論做什麽事都很認真,要沒有這種心態也做不好事,更難成為大師級工匠。黃師木先就整個祠堂的選址十分看好,說道:“你看這背對著山林,叫有靠山,前麵平坦,視野開闊,左麵是大江,右麵是高山,有山有水,真是風水寶地,定能讓王下峒黎民風調雨順,世代安康。”
正是:物情大忌不量力,立誌亦複加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