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心想,此事已經過去了二百多年,若再不給方家平反昭雪,還天下人一個公道,那可真是要冤沉海底,永無出頭之日了。剛才皇後所讀之業有三報,正好可用於解決眼下這一難題。張嫣不愧為賢德皇後,當時就明白了皇上的用意,當即補充道:“方家之慘已成曆史,要解決過去的曆史事件就不能用現在的法律典章。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誰是誰非已不重要,所做出的結論都是給人看的。在天下人眼裏,方孝儒雖有錯在先,但被誅十族的確是冤,隻有從此入手,在精神上給人以撫慰,才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天啟帝聽了皇後的一番陳述,誇獎道:“還是皇後睿智,深解朕意。”對,關鍵要的就是給活人安慰,這事首先要造出輿論,把問題引向因果輪迴報應上,這樣既能迴避了尖銳的矛盾又能解決棘手問題。
思路有了,他也不管時間早晚,當即讓人找來翰林院學士王鐸,口授大意,讓其迴去從速編成。王鐸是河南孟津人,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天啟二年開科,三甲進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賞識推薦,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如今皇上將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他,王鐸不敢有絲毫怠慢,領旨而迴。可當他提筆措詞時,才發現這真不好下筆,越想越難,苦思了半夜,也理不出個頭緒來。他睡意全無,一個人走出家門,在街上漫無目標的走著。也是無巧不成書,冥冥中好似有神指引一般,他暈頭暈腦的來到一院中,這卻是張鐵嘴的家。夜半更深,張鐵嘴正在盤腿打坐,靜思冥想,卻見院外進來一人,癲頭癲腦,如醉如癡。張鐵嘴似有所感,卻待要言,卻不想來人驚醒了院中的鸚鵡。鸚鵡說道:“深夜造訪,所求何事。”王鐸一聽聲音,抬頭四處張望卻不見人,以為遇見仙人,當即跪拜於地:“弟子愚鈍,心有疑惑卻不得解,求仙人指點迷津。”張鐵嘴心裏明白,隨即高聲誦道:“前世所欠,今日償還;苦海無邊,迴頭是岸。”王鐸聽到猛然醒悟,左右觀看,漆黑一片,當即對空叩拜說:“多謝仙人教誨。”起身跑步迴去,連夜構思,如有神靈相助,不多時即將故事編成,內容如下:
方孝孺未出生前,他父親方克勤在老家找風水先生選一塊墳地,前有清溪穿流,後有山峰屏障,這正是堪輿術中所講的枕山麵水,即:“前有照,後有靠”的風水寶地。方克勤準備將祖先骨骸葬於此。於是備下酒席酬謝了風水先生後,又封了五兩白銀作為禮金。
送走了風水先生,方克勤晚飯喝了點酒,夜裏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到一位須發皆白身穿紅衣的老人,上前向他跪拜。老人流淚哀求:“先生所選的風水之地,乃是我族世代所居,已經有幾百年。我懇求您寬限三天時間,我們這就從速搬家;待我子孫搬到別的地方後,您再破土動工,我定將報答您的大恩大德。”如此恭恭敬敬反複說了數次,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三天後再破土,然後禮拜而去。方克勤一夢醒來,卻是子時,心中不免生疑,頓覺茫然。他思前想後卻再也睡不著,待天明後將此事說與家人聽,家人多不信。自己再想想,可也是,世間哪有這事,以夢為實,荒誕不經,況且風水先生已經說了,明天就是吉日,動土為佳,若讓我等三天,那不是錯過吉日了。
吃過早飯,方克勤就令役人開挖動土,及至中午時分掘至地下,卻發現有一穴,穴中有紅蛇數百條,紛紛急走,正在搬家。也是合該有事,若此時收手卻還來得及,可他竟令人用火把紅蛇全部燒死,計八百七十三條;其場麵慘烈,不忍目視。當天晚上方克勤又夢見那位紅衣老人,這時卻是滿臉怨恨,痛苦萬分的向他宣泄:“我曾再三苦苦哀求你,可你卻置若罔聞,竟下此毒手把我子孫八百多條生命全部活活燒死。你既然滅掉我族,我定要向你複仇,滅你全族。”方克勤一下子被驚嚇醒,一身冷汗,再也睡不著,披衣坐到天亮。
三天後,墳墓做好;旬日,方克勤妻臨產,生下一子,起名孝孺。
方孝孺漸漸長大,方克勤也慢慢的忘卻了這件事,然而欠下的賬總是要還的。洪武九年,發生了震動朝野的“空印案”,為明初四大案之首,方克勤被牽扯進去砍了頭,終沒得善終。方克勤雖死可帳卻沒銷,方孝孺長大後,做到了翰林學士。
洪武十五年,經東閣大學士吳沉等人推薦,二十六歲的方孝孺來到南京,受到皇上召見,並深得太祖信任。等朱允炆繼承皇位後,召方孝孺由漢中府教授為翰林院侍講,次年,又升任為侍講學士,成了建文帝近臣。
建文元年,建文帝皇權還沒有得到鞏固就開始削藩。燕王以“清君側”為名誓師“靖難”,率軍南下進攻京師。在靖難之變中,方孝孺與燕王是敵對雙方,建文帝討伐燕王的詔檄大多出自方孝孺之手。燕王出兵時,他最倚賴的謀士姚廣孝曾對他說:“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學行,城破之日,必不降附,幸勿殺之。殺孝孺,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燕王頷首答應。南京城破後,方孝孺果然不肯歸附;因姚廣孝事先囑托所以沒有被殺,而是將其下獄。燕王也有意借方孝孺威望收攬人心,希望由他撰寫皇帝即位的詔書,可方孝孺卻堅決不從。燕王叫左右拿筆墨來,堅決地說:“詔告天下,非先生來寫不可!”孝孺接過筆,寫上“燕賊篡位”幾個字後,隨即擲筆於地。燕王勃然變色,提出警告:“你難道不怕滅九族?”方孝孺卻來了強勁:“滅十族又如何?”你看,這不是明目張膽的叫號嗎,你覺得你硬氣,可你也太低估了燕王的脾氣。“好!”燕王厲聲說道:“我就滿足你願望,滅你十族。”
自古以來,皇帝殺人,最狠到“株連九族”。所謂“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兒子;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指:嶽父的一家;嶽母的娘家。方孝孺卻自己又增加一族,即在宗親九族之外加上門生故舊。
在燕王登上皇帝寶座的第八天,在南京的聚寶門,當著方孝孺的麵,永樂帝將方家“十族”一個一個地砍頭,並每殺一人,就問一聲方孝孺,是否迴心轉意。方孝孺看到他的家人、親屬、朋友、門生、故舊,上至白發蒼蒼老人,下至垂髫的孩童,哺乳的嬰兒,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砍殺時,這個鐵石心腸的人竟不為所動。直到他親弟弟方孝友要被砍頭時,他才有所心動;然而,這一切也許就是命運所安排。他這個弟弟卻絲毫沒有責怪他,反而勸慰兄長,麵對著滿地流淌的鮮血和滾動的人頭,竟然還呤詩一首來表明心跡,並讓其兄能夠繼續堅強的觀看砍頭表演:
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
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
果然,這首詩更加堅定了方孝孺的鐵心,成祖誅方孝孺十族計達八百七十三人,行刑七日方止。後人歎道:“嗟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強漢之律,不過五宗……,世謂天道好還,而人命至重,遂可滅絕至此乎!”
人們都在奇怪,方孝孺為什麽不朝服冠冕出現於金鑾寶殿上,義正詞嚴的宣布自己的主張,然後再觸階或觸柱自殺而亡,這也算是死得其所;既保持了名節,也免家庭親人受到牽連。
世人多不知,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早就定好的,所謂欠下的,總是要還的。所以他才敢登殿披麻戴孝,大書“燕賊篡位”,然後擲筆於地。當勃然大怒的燕王用“滅九族”進行威脅時,方孝孺竟說:“滅十族又如何?”
方孝孺這是拿他人之命來換自已的清高虛名,還慷慨陳詞。自己要死很容易,又何必非要搭上這八百七十三條無辜的生命呢?真是無限抬升自己名節的偏執狂。看到一顆顆慘叫的頭顱在地下滾動,一具具鮮血淋漓的屍體在身邊堆積時,方孝孺居然無動於衷,麵不改色心不跳,這一切哪是正常人所為。
其實,這方孝孺就是那個紅衣老人來投胎的。他就是被燒死的八百七十三條紅蛇的首領。而這次方家被殺的十族,也是八百七十三人,與燒死的那些紅蛇是同一數字。你看因果報應豈不是絲毫不爽嗎?真是“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正是:
蒼蒼不是巧安排,自受皆由自作來。
善惡理明難替代,影形業在怎分開。
突當後報驚無妄,細想前因信正該。
此事從來毫不爽,不須疑惑不須猜。
有了以上這個因果報應的故事,一切都能理解了。方孝孺雖慘,但並不冤;永樂帝雖狠,然事有因。
這樣一來,就弘揚了佛家的因果報應,並將它強扯進去,轉移了人們的視線。把政治事件,淡化到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常情上來。要說這天啟帝還真是有他的小聰明,能站在一定高度之上,把大事化小,把不可調和的政治觀點轉移到佛家因果報應的傳說中,這就沒有什麽對與錯,都是命中注定,當初所欠的債,總是要還的。
當天下人都在傳說著因果相報的故事時,天啟帝決策的條件也成熟了。於是,天啟二年六月二日頒布聖旨:方孝孺忠節持著,幸留有後代,準與歸宗;同時恤方孝孺遺嗣。
雖說事件過去了二百多年,給一個死去的人平反對當時會有多大影響,誰也說不清楚。而僅從這件事處理的方法和細節上,展示出天啟帝朱由校處理複雜棘手問題的能力之高,滿朝文武無不佩服其魄力和機智。
自黃師木領旨後,每天都在為南下做著準備。黃母雖沒有出過遠門,但她知道那可是和當年的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經差不了多少。不知道要翻過多少座高山,涉過多少條大河,不管是“七七四十九險”,還是“九九八十一難”;江湖險惡,風雨雷電,狼蟲虎豹,強盜歹人……。想到這,黃母再也坐不住了,她本想和沐清商量一下,可看到沐清一臉病容,也不想讓她再受到驚嚇,一個人離開家門,去大市街找張鐵嘴卜卦。
早就聽說京城有個算命先生張鐵嘴,十分靈驗。那時丈夫黃奇功還在大市街福德店的大榆樹下賣家具,也常說起他。說他哪天能多賣出幾件家具,哪天生意不好一件也賣不出去,斷得十分精準。我們本書有三智,第一智是鐵嘴神算張小雲,第二智為大清元輔範子文,第三智是大順軍師宋獻策。
張鐵嘴算卦攤的桌椅也是黃奇功為其定製的。全部是黃花梨木料,桌椅設計成折疊式,隨身攜帶十分方便。就連撐卦旗的幌也是黃花梨做的框,上麵一個鉤,每天早上來的時候,用竹竿一挑掛上去,晚上要迴家時再用竹竿摘下來,十分方便。黃母朝著大市街的方向走去,她平日很少到這繁華的鬧市區來;這裏周圍店鋪林立,人來人往,非常熱鬧。黃母來到了福德店前,在店左側的一顆大榆樹下,看到那麵八卦做底的白布上書寫著一個大大的“算”字,這就是招牌了。
正是:批陰陽斷五行,看掌中日月;測風水勘六合,拿袖中乾坤。
樹下擺放著一張黃花梨折疊桌,上麵鋪著一塊黃布,布從前麵垂下,正麵是一個八封圖。桌上放著個紫檀木架,一隻鸚鵡立在架子上,鸚鵡腿上拴一根細繩與架子連在一起。張鐵嘴不到四十歲的年紀,身材修長,皮膚白淨,麵目和善,更像個教書先生。他坐在交椅上,左手端著一根三尺多長的大煙袋,隻是沒有去吸,右手也沒閑著,悠悠的搖著折扇,正在給一位商人講解卦辭。黃母耐心的等在那裏,直到商人將二兩銀子放在桌子上滿意離開後,黃母才敢上前。她怕自己的錢不夠,輕聲的問神算子說:“先生測卦收多少錢啊。”張鐵嘴看了黃母一眼,兩眼一亮,心中有數了,說道:“普通百姓自給自足,為求安心,也就問個吉兇禍福,十文錢即可,您年紀大了,我收八文就好。”
黃母這才放下心來,對張鐵嘴說:“先生,我兒子要出遠門,不知是吉是兇,我來請先生算一算。”也是黃母為人平和,一輩子廣行善事,神算子還沒有開口問她,她卻將自己一切都和盤托出。這要遇到個不學無數的江湖術士,聽了她這一番話,三言兩語就可將人蒙走;底都告訴人家了還有什麽好算的。可這是誰啊,天下有名的神算子,你說與不說他都是要算的,算差半分也不是張鐵嘴了。天下萬事,無所不知;過去未來,無所不曉。
正是:細觀手麵分轉側,妙算毫厘得天契。
思路有了,他也不管時間早晚,當即讓人找來翰林院學士王鐸,口授大意,讓其迴去從速編成。王鐸是河南孟津人,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天啟二年開科,三甲進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賞識推薦,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如今皇上將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他,王鐸不敢有絲毫怠慢,領旨而迴。可當他提筆措詞時,才發現這真不好下筆,越想越難,苦思了半夜,也理不出個頭緒來。他睡意全無,一個人走出家門,在街上漫無目標的走著。也是無巧不成書,冥冥中好似有神指引一般,他暈頭暈腦的來到一院中,這卻是張鐵嘴的家。夜半更深,張鐵嘴正在盤腿打坐,靜思冥想,卻見院外進來一人,癲頭癲腦,如醉如癡。張鐵嘴似有所感,卻待要言,卻不想來人驚醒了院中的鸚鵡。鸚鵡說道:“深夜造訪,所求何事。”王鐸一聽聲音,抬頭四處張望卻不見人,以為遇見仙人,當即跪拜於地:“弟子愚鈍,心有疑惑卻不得解,求仙人指點迷津。”張鐵嘴心裏明白,隨即高聲誦道:“前世所欠,今日償還;苦海無邊,迴頭是岸。”王鐸聽到猛然醒悟,左右觀看,漆黑一片,當即對空叩拜說:“多謝仙人教誨。”起身跑步迴去,連夜構思,如有神靈相助,不多時即將故事編成,內容如下:
方孝孺未出生前,他父親方克勤在老家找風水先生選一塊墳地,前有清溪穿流,後有山峰屏障,這正是堪輿術中所講的枕山麵水,即:“前有照,後有靠”的風水寶地。方克勤準備將祖先骨骸葬於此。於是備下酒席酬謝了風水先生後,又封了五兩白銀作為禮金。
送走了風水先生,方克勤晚飯喝了點酒,夜裏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到一位須發皆白身穿紅衣的老人,上前向他跪拜。老人流淚哀求:“先生所選的風水之地,乃是我族世代所居,已經有幾百年。我懇求您寬限三天時間,我們這就從速搬家;待我子孫搬到別的地方後,您再破土動工,我定將報答您的大恩大德。”如此恭恭敬敬反複說了數次,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三天後再破土,然後禮拜而去。方克勤一夢醒來,卻是子時,心中不免生疑,頓覺茫然。他思前想後卻再也睡不著,待天明後將此事說與家人聽,家人多不信。自己再想想,可也是,世間哪有這事,以夢為實,荒誕不經,況且風水先生已經說了,明天就是吉日,動土為佳,若讓我等三天,那不是錯過吉日了。
吃過早飯,方克勤就令役人開挖動土,及至中午時分掘至地下,卻發現有一穴,穴中有紅蛇數百條,紛紛急走,正在搬家。也是合該有事,若此時收手卻還來得及,可他竟令人用火把紅蛇全部燒死,計八百七十三條;其場麵慘烈,不忍目視。當天晚上方克勤又夢見那位紅衣老人,這時卻是滿臉怨恨,痛苦萬分的向他宣泄:“我曾再三苦苦哀求你,可你卻置若罔聞,竟下此毒手把我子孫八百多條生命全部活活燒死。你既然滅掉我族,我定要向你複仇,滅你全族。”方克勤一下子被驚嚇醒,一身冷汗,再也睡不著,披衣坐到天亮。
三天後,墳墓做好;旬日,方克勤妻臨產,生下一子,起名孝孺。
方孝孺漸漸長大,方克勤也慢慢的忘卻了這件事,然而欠下的賬總是要還的。洪武九年,發生了震動朝野的“空印案”,為明初四大案之首,方克勤被牽扯進去砍了頭,終沒得善終。方克勤雖死可帳卻沒銷,方孝孺長大後,做到了翰林學士。
洪武十五年,經東閣大學士吳沉等人推薦,二十六歲的方孝孺來到南京,受到皇上召見,並深得太祖信任。等朱允炆繼承皇位後,召方孝孺由漢中府教授為翰林院侍講,次年,又升任為侍講學士,成了建文帝近臣。
建文元年,建文帝皇權還沒有得到鞏固就開始削藩。燕王以“清君側”為名誓師“靖難”,率軍南下進攻京師。在靖難之變中,方孝孺與燕王是敵對雙方,建文帝討伐燕王的詔檄大多出自方孝孺之手。燕王出兵時,他最倚賴的謀士姚廣孝曾對他說:“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學行,城破之日,必不降附,幸勿殺之。殺孝孺,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燕王頷首答應。南京城破後,方孝孺果然不肯歸附;因姚廣孝事先囑托所以沒有被殺,而是將其下獄。燕王也有意借方孝孺威望收攬人心,希望由他撰寫皇帝即位的詔書,可方孝孺卻堅決不從。燕王叫左右拿筆墨來,堅決地說:“詔告天下,非先生來寫不可!”孝孺接過筆,寫上“燕賊篡位”幾個字後,隨即擲筆於地。燕王勃然變色,提出警告:“你難道不怕滅九族?”方孝孺卻來了強勁:“滅十族又如何?”你看,這不是明目張膽的叫號嗎,你覺得你硬氣,可你也太低估了燕王的脾氣。“好!”燕王厲聲說道:“我就滿足你願望,滅你十族。”
自古以來,皇帝殺人,最狠到“株連九族”。所謂“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兒子;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指:嶽父的一家;嶽母的娘家。方孝孺卻自己又增加一族,即在宗親九族之外加上門生故舊。
在燕王登上皇帝寶座的第八天,在南京的聚寶門,當著方孝孺的麵,永樂帝將方家“十族”一個一個地砍頭,並每殺一人,就問一聲方孝孺,是否迴心轉意。方孝孺看到他的家人、親屬、朋友、門生、故舊,上至白發蒼蒼老人,下至垂髫的孩童,哺乳的嬰兒,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砍殺時,這個鐵石心腸的人竟不為所動。直到他親弟弟方孝友要被砍頭時,他才有所心動;然而,這一切也許就是命運所安排。他這個弟弟卻絲毫沒有責怪他,反而勸慰兄長,麵對著滿地流淌的鮮血和滾動的人頭,竟然還呤詩一首來表明心跡,並讓其兄能夠繼續堅強的觀看砍頭表演:
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
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
果然,這首詩更加堅定了方孝孺的鐵心,成祖誅方孝孺十族計達八百七十三人,行刑七日方止。後人歎道:“嗟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強漢之律,不過五宗……,世謂天道好還,而人命至重,遂可滅絕至此乎!”
人們都在奇怪,方孝孺為什麽不朝服冠冕出現於金鑾寶殿上,義正詞嚴的宣布自己的主張,然後再觸階或觸柱自殺而亡,這也算是死得其所;既保持了名節,也免家庭親人受到牽連。
世人多不知,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早就定好的,所謂欠下的,總是要還的。所以他才敢登殿披麻戴孝,大書“燕賊篡位”,然後擲筆於地。當勃然大怒的燕王用“滅九族”進行威脅時,方孝孺竟說:“滅十族又如何?”
方孝孺這是拿他人之命來換自已的清高虛名,還慷慨陳詞。自己要死很容易,又何必非要搭上這八百七十三條無辜的生命呢?真是無限抬升自己名節的偏執狂。看到一顆顆慘叫的頭顱在地下滾動,一具具鮮血淋漓的屍體在身邊堆積時,方孝孺居然無動於衷,麵不改色心不跳,這一切哪是正常人所為。
其實,這方孝孺就是那個紅衣老人來投胎的。他就是被燒死的八百七十三條紅蛇的首領。而這次方家被殺的十族,也是八百七十三人,與燒死的那些紅蛇是同一數字。你看因果報應豈不是絲毫不爽嗎?真是“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正是:
蒼蒼不是巧安排,自受皆由自作來。
善惡理明難替代,影形業在怎分開。
突當後報驚無妄,細想前因信正該。
此事從來毫不爽,不須疑惑不須猜。
有了以上這個因果報應的故事,一切都能理解了。方孝孺雖慘,但並不冤;永樂帝雖狠,然事有因。
這樣一來,就弘揚了佛家的因果報應,並將它強扯進去,轉移了人們的視線。把政治事件,淡化到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常情上來。要說這天啟帝還真是有他的小聰明,能站在一定高度之上,把大事化小,把不可調和的政治觀點轉移到佛家因果報應的傳說中,這就沒有什麽對與錯,都是命中注定,當初所欠的債,總是要還的。
當天下人都在傳說著因果相報的故事時,天啟帝決策的條件也成熟了。於是,天啟二年六月二日頒布聖旨:方孝孺忠節持著,幸留有後代,準與歸宗;同時恤方孝孺遺嗣。
雖說事件過去了二百多年,給一個死去的人平反對當時會有多大影響,誰也說不清楚。而僅從這件事處理的方法和細節上,展示出天啟帝朱由校處理複雜棘手問題的能力之高,滿朝文武無不佩服其魄力和機智。
自黃師木領旨後,每天都在為南下做著準備。黃母雖沒有出過遠門,但她知道那可是和當年的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經差不了多少。不知道要翻過多少座高山,涉過多少條大河,不管是“七七四十九險”,還是“九九八十一難”;江湖險惡,風雨雷電,狼蟲虎豹,強盜歹人……。想到這,黃母再也坐不住了,她本想和沐清商量一下,可看到沐清一臉病容,也不想讓她再受到驚嚇,一個人離開家門,去大市街找張鐵嘴卜卦。
早就聽說京城有個算命先生張鐵嘴,十分靈驗。那時丈夫黃奇功還在大市街福德店的大榆樹下賣家具,也常說起他。說他哪天能多賣出幾件家具,哪天生意不好一件也賣不出去,斷得十分精準。我們本書有三智,第一智是鐵嘴神算張小雲,第二智為大清元輔範子文,第三智是大順軍師宋獻策。
張鐵嘴算卦攤的桌椅也是黃奇功為其定製的。全部是黃花梨木料,桌椅設計成折疊式,隨身攜帶十分方便。就連撐卦旗的幌也是黃花梨做的框,上麵一個鉤,每天早上來的時候,用竹竿一挑掛上去,晚上要迴家時再用竹竿摘下來,十分方便。黃母朝著大市街的方向走去,她平日很少到這繁華的鬧市區來;這裏周圍店鋪林立,人來人往,非常熱鬧。黃母來到了福德店前,在店左側的一顆大榆樹下,看到那麵八卦做底的白布上書寫著一個大大的“算”字,這就是招牌了。
正是:批陰陽斷五行,看掌中日月;測風水勘六合,拿袖中乾坤。
樹下擺放著一張黃花梨折疊桌,上麵鋪著一塊黃布,布從前麵垂下,正麵是一個八封圖。桌上放著個紫檀木架,一隻鸚鵡立在架子上,鸚鵡腿上拴一根細繩與架子連在一起。張鐵嘴不到四十歲的年紀,身材修長,皮膚白淨,麵目和善,更像個教書先生。他坐在交椅上,左手端著一根三尺多長的大煙袋,隻是沒有去吸,右手也沒閑著,悠悠的搖著折扇,正在給一位商人講解卦辭。黃母耐心的等在那裏,直到商人將二兩銀子放在桌子上滿意離開後,黃母才敢上前。她怕自己的錢不夠,輕聲的問神算子說:“先生測卦收多少錢啊。”張鐵嘴看了黃母一眼,兩眼一亮,心中有數了,說道:“普通百姓自給自足,為求安心,也就問個吉兇禍福,十文錢即可,您年紀大了,我收八文就好。”
黃母這才放下心來,對張鐵嘴說:“先生,我兒子要出遠門,不知是吉是兇,我來請先生算一算。”也是黃母為人平和,一輩子廣行善事,神算子還沒有開口問她,她卻將自己一切都和盤托出。這要遇到個不學無數的江湖術士,聽了她這一番話,三言兩語就可將人蒙走;底都告訴人家了還有什麽好算的。可這是誰啊,天下有名的神算子,你說與不說他都是要算的,算差半分也不是張鐵嘴了。天下萬事,無所不知;過去未來,無所不曉。
正是:細觀手麵分轉側,妙算毫厘得天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