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一生倍受壓抑,都已經是太子了卻還一直處在他老爹萬曆帝和鄭貴妃的監視之下,每日戰戰兢兢。凡事隻能逆來順受以求平安,唯恐不小心出差錯被父皇抓住把柄廢掉他的太子。這也使得他兒子朱由校自打幼時就受人冷落,性格孤獨,無人關照。直到萬曆皇帝朱翊鈞臨死前才頒布詔書,冊立其為皇太孫,弄得這麽大的事像是立遺囑一樣。也許有人會問:朱由校的母親呢,母親應該照看他啊。要提起朱由校的母親,那可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且還有點複雜。朱由校的母親王氏,隻是個才人,王才人雖然位置高於李選侍之上,但是李選侍受寵,也就是說朱常洛喜歡她,這才使得她有侍無恐。這個李選侍又稱西李,嫵媚俊俏,妖豔無比,是我們這部書有名的皇城三媚娘之一。哪三位:傾國傾城的鄭貴妃;妖嬈美豔的李選侍;身材曼妙的客巴巴。


    明史載,天啟帝生母王氏是被光宗的寵妃李選侍淩辱、毆打致死。這王氏也是個氣性大的人,但又鬥不過李選侍,受了好多年氣,直到臨死前留下遺言:“我與西李有仇,負恨難伸。”真沒辦法,鬥不過人家,心裏又放不下,憋了一肚子氣,鬱悶而死。她的皇後名號還是在她死後兒子繼位,由兒子來追封的,是為“孝和皇後”。


    朱由校天資聰穎,可卻沒用到正地方去,這時的他卻對木匠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說來幫他修桌腿的這位也不是一般的普通木匠;他叫黃師木,是京城五大家之一“奇工木作”的掌櫃。黃師木不僅技藝高超,且還是位少年勵誌的代表人物,他經過刻苦努力終成一代工匠大師,頗具傳奇色彩。他看到王府的小主人對木匠活很好奇,也覺得有意思,就一邊幹活一邊和他聊天,並不時迴答著小孩的問話。桌腿修好後,黃師木又將房間內其它家具器物也順便檢查了一下,對個別不穩定的桌椅凳子又處理了一下。在他要走時卻沒料想到這位王府小主人竟要跟著他一起走,要去他工作的木匠房裏去看看。黃師木雖說無奈,可看他一臉真誠的樣子卻也無法拒絕。也許冥冥中有如天意,這一去竟結下了師徒緣,為天啟朝家具行業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平添一段佳話,可對大明朱家王朝的江山社稷發展來說,則不知是喜還是憂。


    朱由校隨黃師木來到營造處的木工間。我們前麵介紹過,營造處的工匠都讓趙師能帶到洛陽修建福王府去了,不僅如此,還從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抽調了不少能工巧匠。正常情況下黃師木也是要去的,可此時由於他父親病逝,正守孝在家,從而躲過了征役。守孝期滿後,他被征到營造處做臨時工匠,用現在的話就是頂班。朱由校來到這裏是看啥都喜歡,他摸摸刨子,試試鑿子,又拿起了斧子。黃師木一看害怕了,怕傷到他自己吃罪不起,忙將工具收起來,另給他拿來一套魯班鎖玩,讓他解答。


    魯班鎖也叫八卦鎖、孔明鎖,民間也稱別悶棍、莫奈何等。它是利用古代傳統木結構建築特有的結合麵而發明的智力玩具,源於古代建築中首創的榫卯結構。相傳為戰國初期木工祖師爺魯班所發明,用六根木條製作出的可拚可拆的玩具。三國時期孔明又進行了改進,外觀看是嚴絲合縫的十字立方體,而由於形狀和內部的構造各不相同,易拆難裝。拚裝時需要仔細觀察,思考分析其內部構造,是一款開發小孩思維的益智玩具。


    黃師木用自己多年的木工技術,根據榫卯結構原理,在其父親開發創新的諸多款式基礎上,按難度的不同進行歸類整理和改進,形成了款式豐富,造型不一的益智鎖類玩具,有大小孔明鎖、連環鎖、四季鎖、六方鎖、十二方鎖、十八插鉤鎖、二十四鎖、三三結、三八結、方角魯班球等,一共有十八款複雜多變的魯班鎖。這要是一般十幾歲的孩子,這十八套魯班鎖上手,怎麽也得玩上個半年或一年的時間。魯班鎖是拆了容易裝上難,個別難度大的,要是沒有人指導,單靠自己硬憋,三五天時間甚至是十天半月也裝不上,就是成手的木工師傅如果沒有專人指導,也有不會折裝的。


    黃師木隻是為應付一下這王府小主人,可這時他也真是有些喜歡上這小皇孫了。他天真直率,性情溫和,話語不多,和你說話的時候眼睛直視你,像是在用心在和你交流。黃師木想,這十八件魯班鎖,應該夠他玩一陣子的,等他玩累了過了這興致頭也就好了。可沒想到,黃師木還真是低估了他。這朱由校的聰明用現在的話來講,絕對是高智商,隻可惜這麽多年無人引導,要是有名師大儒循序漸進的對其教導,其學識肯定不輸於國子監祭酒,文淵閣大學士。這真是個天才的苗子,興趣用到哪裏,就會是那一行的精英;這不,還不到兩個時辰,所有的鎖都被他玩了個遍。黃師木驚呆了,歎道:神奇,真是太神奇了。


    這裏要介紹一下我們這部書的主人公。黃師木祖籍山西平陽府人,祖傳木工技藝,其祖先在永樂四年,從山西遷移到北京一帶。也許有人問,都說故土難移,在山西生活得好好的,誰願意千裏大搬家。原來,元末戰亂,生靈塗炭,朱元璋曆經二十餘年征戰終於平定了天下,但此時的中原大地已是遍地瘡痍,到處是戰亂留下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昔日人口繁盛之處此時竟成了人口稀疏之地。為了盡早恢複農業生產、發展經濟,鞏固大明王朝的統治,明太祖朱元璋聽取大臣建議,采取了移民政策。當時是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從山西向安徽、山東、河北一帶進行遷移。明朝大移民曆經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王朝,前後共計五十年時間,移民範圍涵蓋中原、華東數省,這不僅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絕後,在世界史上也非常罕見。


    成祖朱棣取得天下後,決定遷都北京,因大興土木工程,從全國各地廣征能工巧匠進京。黃家祖先就這樣來到了京城,靠祖傳的木工手藝一直在營造處為皇家做事;到了黃奇工這一代,已是萬曆朝後期。此時的大明王朝經曆了二百多年的發展,朝廷的宮殿、官府衙門等大型建築都已經完備,文治武功也達到了鼎盛時期。而在萬曆一朝的後十年,大明王朝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時的黃奇功正值中年,他總想著要做一番事業,而營造處已沒有什麽大的工程,平日裏就是修修補補,再就是為哪個妃子添置張床,或者做個衣櫃,閑時比忙時多。黃奇功感到再這樣混下去,一生難有作為。他開始隻是萌發這樣一個念頭,到後來愈發變得強烈。當時營造處已經分工很細,師傅帶徒弟一直是木工行裏的傳統作法,木工班的六個大師傅工匠中有趙家弟兄趙師能、趙本能兩位,再就是黃奇功、張天富、俞新平、薑海山。就是這六位工匠,成為後來大明天啟一朝木作的五祖一師,締造了京城家具五大名家木坊的傳奇。


    在這六人中,黃奇工是最早離開營造處的。黃奇工的家位於皇城東,在“明照坊”雙碾街南寶府巷。黃奇功由於是白手起家本錢小,初期隻能在家中做點小件家具器物和智力玩具出去賣,如上麵我們介紹的魯班鎖和機關盒。明照坊的南麵為燈市街,東為大市街,這個地帶屬於繁華街區,店鋪手工作坊非常多,法華寺、關王廟、戎政府、都稅司也都在這附近。明照坊有八條街巷胡同,當時福德、吉慶、福順、和遠、寶源、順寧六店都集中在此。黃奇功的木作坊剛開張時,還隻是為附近民居做些日常家具,東鄰添一張桌子,西鄰做兩把椅子,再大一點就是床櫃,由於知名度不高,生意一度艱難。為了生計,黃奇功有一段時間挑擔子沿街攬活,最終堅持了下來。半年過後,隨著口口相傳,一些商家富戶知道了他做的家具不僅材質上乘,全部選用黃花梨大料,且設計新穎,做工精巧,做出來的家具華麗典雅,精美絕倫,非常漂亮。除了方便使用外還具藝術觀賞性。這時他聽取了神算子張鐵嘴的建議,在家裏掛匾營業,起名“奇工木作坊”。先將家具做出來展示給人看,慢慢就有了上門定製的,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帶來了市場流動效應。後來整個北京城都知道了皇宮營造處出來的黃木匠,家具做得真是好。生意好起來後黃奇功開始擴大經營,這時家裏的地方就顯得局促而不夠用了;他將西麵做燒餅人家的房子買了下來,院子打開,作為貯料的倉庫,又在雙碾街邊將一家雜貨店盤了下來,房屋翻新改成了家具展覽門麵。就這樣,“奇工木作坊”開始快速發展起來,兩年後已經同這南邊六大名店齊名,被稱為明照坊的“七星店”。


    半年後,張天富也離開了營造處。他住在皇城東北角昭迴靖恭坊一帶,木匠都是在家幹活,臨街開店;他在福祥寺街上開張了“天富細木坊”。這位置也不錯,有兵仗局、外廠、兵馬司、梓潼廟、文昌宮等,街市林立,熱鬧非凡。


    後來趙師能升為營造處木工總管,又從蘇州、常州一帶招了一批技藝高超的年輕木工來充實營造處。看著黃奇功和張天富的成功,其他工匠也開始心動,接下來趙本能和俞新平也相繼離開營造處。


    趙本能是地道的北京人,家在中城正陽門裏。離開營造處後,他迴到家中,在皇城邊保大坊的火道半邊街開了間“本能木坊”。這裏商業發達,街市繁華;府軍前衛、禮儀房、器皿廠、羽林右衛、神武左衛、迎禧觀和東廠都在這一帶。由於趙本能擅長設計製作屏風類家具,這屬於陳設類家具,當然它也具有功能性,隻是裝飾的屬性更大些。且當時京城的王爺、官員和富商這一消費群體對這一類家具需求很大,用一句說就是商機無限。加上他又是營造處出來的,且本人還有繪畫的美術功底;由於屏風設計新穎,生意特別好,想不賺錢都難。趙本能很快就賺取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功成名就後他不再把賺錢當作第一首要目標,由於十分喜歡繪畫,他在事業有成後就把精力轉移到繪畫上。


    俞新平家是在西城宣武門裏。這裏官府衙門多,他在阜財坊圓洪寺的街上,開張了“新平硬木”作坊。這裏有四牌二十鋪,刑部、京畿道、都察院、大理寺、舍飯蠟燭寺、山西廠都在這一帶。


    薑海山是五人中最後一個離開營造處的工匠。萬曆四十五年,他叫迴了在外給別人做家具的弟弟薑海文,在正東坊的半邊街上自家老宅將“海山文木”的牌匾掛起。南城區本是原金中都的舊城區,市井喧鬧,人氣旺盛;這裏有八牌四十鋪,天慶慈源寺、靈官廟、閻王廟、三聖廟、清風營都在這一帶。


    而此時京城的家具作坊計有大小十幾家,真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有才華的人總是壓不住的,營造處出來的這五位大師傅工匠,個個技藝高超,本事非凡,幾年下來,名聲四起,譽滿京城;到後來成為京城家具著名木作五大家,這五大家的掌櫃加上留在營造處任總管的趙師能,被家具業內人士稱為“五祖一師”。


    由於黃奇工為人誠信,技藝高超,再加上是從皇宮營造處出來的,名聲在外;這樣一來,到“奇工木作”定做家具的高官顯貴及富商大戶是越來越多。黃奇工長於設計,重視選料,在穩定上層客戶的同時,又不忽視中下層用戶的需求,因此“奇工木作”發展很快,到後來不得不增加人手。黃奇功又請了幾位熟練工匠來,隨著家裏生活條件的改善,他更是幹勁十足,加上經營有方,“奇工木作”最早成為京城知名木坊。成名後的黃奇功感到工匠出身受人歧視,社會地位低,立誌要把下一代培養成文化人。他給兒子起名黃師文,名為立誌,在兒子八歲那年送去讀私塾,希望孩子以詩書搏取功名。


    當時手工藝人一旦富貴,無非是置地造屋擴大經營。黃家也不例外,新起了宅院,奇工木作也擴大了經營。黃師木讀了三年私塾,他聰明勤奮,通過小考做了秀才並取得生員資格入學考試,進入了由官府供給膳食的學堂,當時叫廩生。就在他馬上就要以生員資格入國子監學習時,卻突然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此改變了黃師木的人生軌跡。如果一切都按原計劃發展,大明朝也許又多了位普通官員,而中國家具史上則少了一位傑出工匠大師。


    正是:


    雖然知人要未易,詎可例輕天下士。


    君不見長鬆臥壑困風霜,時來屹立扶明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之工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嵐小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嵐小榕並收藏中華之工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