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暉這幾日領著趙阜吃著齋、念著佛,概不見人,倒急壞了同僚。如今局麵,他們隻能等待當家人趙延照來破局。
而趙延照幾乎與韓瑜前後腳奔至建州,怒馬馳至節度使府邸前才躍下。他手裏拿著鞭子,怒氣衝衝往佛堂去。
踏進佛堂,便一鞭子抽在趙延暉身上,怒斥道:“豎子無用!”
趙延暉屈著頭,委屈認錯道:“長兄勿怒,弟知錯矣。”
趙延照迴身,拂衣坐下,沉聲問道:“爾父子都犯了哪些罪?”
趙延暉伸出五根手指。
趙延照斥道:“說人話。”
趙阜怯生生道:“死五次不夠。”
趙延照聞言,謔地站起,指著父子倆,氣道:“我趙氏有你倆,真是天大的福氣!”
趙阜趕緊跪下哭求道:“大伯父,我父子知錯了,求伯父保全我等!”
趙阜正哭求,門吏慌張來報道:“阿郎,阿郎,陛下特使持旨到。”
聽聞陛下特使,趙阜已嚇得三魂離體。
倒是趙延照令道:“接旨。”
片刻,韓瑜持旨而進,冷聲道:“建州節度使趙延暉,跪下聽旨!”
趙氏三人俱是跪下聽旨。
韓瑜展開聖旨念道:“敕曰:趙延暉,你王八蛋!朕令爾治建州,乃令爾上聽君令,下撫百姓,爾竟一無所成,反激民怒!晉王,朕子也,爾令保靜軍圍晉王,何意耶?保靜軍,乃國之軍,朕之兵,爾何以擅使?”
韓瑜抬目看向趙氏父子,代皇帝質問道:“上問:遼國,姓耶律,還是姓趙?!迴答!”
趙延暉顫顫答道:“遼國自然隨天子,姓耶律。”
韓瑜再代皇帝質問:“上問:趙節度使何以擅使保靜軍,圍晉王耶律賢寧?迴答!”
趙阜辯解道:“此事誤會,臣等豈敢圍晉王殿下?是保靜軍聽錯了風聲,以為節度使府邸遇襲,出兵來救。知是誤會後,便撤軍了,未敢片刻逗留。”
韓瑜說道:“上曰: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遼國,是朕的!遼國兵馬,亦是朕的!望知之。”
“陛下乃遼國之主,臣等忠心依附,不敢造次。”
韓瑜又道:“敕令,趙延暉父子交印卸職,自上枷鎖,入捺缽述罪。使相趙延照暫代趙延暉,協助晉王理建州民怒、貪腐事。”
趙延照領道:“臣領旨,陛下萬年。”
韓瑜將聖旨收起遞交,笑道:“皆是陛下金口玉言,晚輩得罪了。”
“賢侄留下吃個便飯吧。”趙延照邀道。
韓瑜婉拒道:“伯父盛情,晚輩甚為榮幸。然家兄還等晚輩敘舊,隻得先謝伯父誠邀。待迴上京,再與伯父敘。”言畢,揖去。
見其遠走,趙延暉這才來問道:“此子乃誰?”
“韓匡美之子,韓瑜。”趙延照答道,轉又看著趙延暉:“陛下既令韓氏子來傳旨,此事立場,爾等可曉得了?”
“曉得了。”
趙延照囑咐道:“既曉得了,就自戴枷鎖往捺缽認罪去罷,二哥會接應你等。見得陛下該說甚,不該說甚,要心中有數,要多琢磨。”
耶律璟的聖旨並沒有責問建州流民之事,反而著重責問擅使保靜軍圍晉王之事。雖不曉得當日保靜軍怎就稀裏糊塗地來了,但確實犯了皇權大忌。
但對趙延暉父子而言,此時抽離,未嚐不是避開了一次狂風驟雨。是以趙家父子半點不敢耽擱,進了晚餐便自己戴上枷鎖,星夜上路了。
在千般叮嚀、萬般囑托下送走趙延暉父子後,趙延照趕緊往驛館拜見晉王耶律賢。
一見到耶律賢,他聲淚俱下,稽首替趙延暉父子請罪道:“家父戰死沙場,不料有此子孫敗壞門庭,有負於朝廷,有負於陛下。今他等已自戴枷鎖上捺缽請罪,惟望殿下寬宏。”
“趙使相言重了。”耶律賢扶起趙延照,安撫道:“趙氏功勳卓著,令尊魏國公忠勇有名,太祖亦親自為其調藥,太宗亦對其寵任有加。子孫眾多,難免有一二跋扈之人,非使相一人能管教過來的。”
趙延照感動泣道:“謝殿下憐恤卑臣。”
耶律賢又溫婉說道:“小王初執事,許些事不懂。建州之事,多勞使相與韓節度使協力指點。”
趙延照誠懇道:“陛下詔諭,令卑臣輔弼殿下處置建州,卑臣自是不遺餘力。”
耶律賢看了趙延照一眼,似笑非笑道:“陛下手諭,一令孤:疏解流民。二令孤:查抄貪腐。既有陛下手諭節鉞,此二事,孤不得不竭力而為。所獲罪證,亦要呈陛下審閱。還請使相亦體恤小王。”說著,伸手,扈從將兩卷長書遞於他手上。
耶律賢將書卷轉交給趙延照道:“此便是孤上呈之物。”
趙延照恭敬著接過來,展開看了看,趙延暉、趙阜所涉罪狀裏,僅有失察、失職、受賄等小罪,那些死罪皆被抹了。
耶律賢又笑道:“然,是否還有他人給趙氏下套,孤便不知了。”
趙延照趕緊拜道:“晉王大仁義,臣等願為殿下肝腦塗地。”
耶律賢聞言卻斥責道:“使相糊塗,趙氏應為大遼、為陛下盡忠,豈可為小王?”
趙延照道:“是,卑臣糊塗了。”
耶律賢看了他一眼,又說道:“孤將奏請陛下令三司會審,涉案官吏眾多,牽連甚廣,餘下事還請趙使相予以方便。”
“臣聽從陛下詔令,輔佐殿下,此事殿下盡可而為。”趙延暉許諾道。
如今趙延暉父子既已抽離,這鍘刀便可開刃了,雖斬了攀附他趙氏的枝枝葉葉,好歹樹幹是保住了。
自驛館退出,趙延暉長長舒了口氣。沒想到這晉王軟綿綿地,卻是個深沉之人。
原先,趙氏思著兄終弟及,與太平王親厚。如今太平王被發配西北戍邊,後又與衛王親厚。
然今觀晉王言行舉止,除體弱之外,可比太平王、衛王之流有人君之像。再看那韓匡武、韓德讓、韓瑜,各個聰敏慧達,舉止有度。
趙延照不免心中暗自歎息,那韓匡嗣自身並無功勳。雖是將軍卻沒打過仗,不像他是有實打實的幾次大戰軍功在身。但論起治家,他卻自歎不如,比不得韓匡嗣治家有方。
一個人的功業再盛,亦要後人來襲承;一個家族能否成為世家令富貴延續,終究看得是後代。看來趙家子弟們的教養,是得花些時間與心思了。
而趙延照幾乎與韓瑜前後腳奔至建州,怒馬馳至節度使府邸前才躍下。他手裏拿著鞭子,怒氣衝衝往佛堂去。
踏進佛堂,便一鞭子抽在趙延暉身上,怒斥道:“豎子無用!”
趙延暉屈著頭,委屈認錯道:“長兄勿怒,弟知錯矣。”
趙延照迴身,拂衣坐下,沉聲問道:“爾父子都犯了哪些罪?”
趙延暉伸出五根手指。
趙延照斥道:“說人話。”
趙阜怯生生道:“死五次不夠。”
趙延照聞言,謔地站起,指著父子倆,氣道:“我趙氏有你倆,真是天大的福氣!”
趙阜趕緊跪下哭求道:“大伯父,我父子知錯了,求伯父保全我等!”
趙阜正哭求,門吏慌張來報道:“阿郎,阿郎,陛下特使持旨到。”
聽聞陛下特使,趙阜已嚇得三魂離體。
倒是趙延照令道:“接旨。”
片刻,韓瑜持旨而進,冷聲道:“建州節度使趙延暉,跪下聽旨!”
趙氏三人俱是跪下聽旨。
韓瑜展開聖旨念道:“敕曰:趙延暉,你王八蛋!朕令爾治建州,乃令爾上聽君令,下撫百姓,爾竟一無所成,反激民怒!晉王,朕子也,爾令保靜軍圍晉王,何意耶?保靜軍,乃國之軍,朕之兵,爾何以擅使?”
韓瑜抬目看向趙氏父子,代皇帝質問道:“上問:遼國,姓耶律,還是姓趙?!迴答!”
趙延暉顫顫答道:“遼國自然隨天子,姓耶律。”
韓瑜再代皇帝質問:“上問:趙節度使何以擅使保靜軍,圍晉王耶律賢寧?迴答!”
趙阜辯解道:“此事誤會,臣等豈敢圍晉王殿下?是保靜軍聽錯了風聲,以為節度使府邸遇襲,出兵來救。知是誤會後,便撤軍了,未敢片刻逗留。”
韓瑜說道:“上曰: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遼國,是朕的!遼國兵馬,亦是朕的!望知之。”
“陛下乃遼國之主,臣等忠心依附,不敢造次。”
韓瑜又道:“敕令,趙延暉父子交印卸職,自上枷鎖,入捺缽述罪。使相趙延照暫代趙延暉,協助晉王理建州民怒、貪腐事。”
趙延照領道:“臣領旨,陛下萬年。”
韓瑜將聖旨收起遞交,笑道:“皆是陛下金口玉言,晚輩得罪了。”
“賢侄留下吃個便飯吧。”趙延照邀道。
韓瑜婉拒道:“伯父盛情,晚輩甚為榮幸。然家兄還等晚輩敘舊,隻得先謝伯父誠邀。待迴上京,再與伯父敘。”言畢,揖去。
見其遠走,趙延暉這才來問道:“此子乃誰?”
“韓匡美之子,韓瑜。”趙延照答道,轉又看著趙延暉:“陛下既令韓氏子來傳旨,此事立場,爾等可曉得了?”
“曉得了。”
趙延照囑咐道:“既曉得了,就自戴枷鎖往捺缽認罪去罷,二哥會接應你等。見得陛下該說甚,不該說甚,要心中有數,要多琢磨。”
耶律璟的聖旨並沒有責問建州流民之事,反而著重責問擅使保靜軍圍晉王之事。雖不曉得當日保靜軍怎就稀裏糊塗地來了,但確實犯了皇權大忌。
但對趙延暉父子而言,此時抽離,未嚐不是避開了一次狂風驟雨。是以趙家父子半點不敢耽擱,進了晚餐便自己戴上枷鎖,星夜上路了。
在千般叮嚀、萬般囑托下送走趙延暉父子後,趙延照趕緊往驛館拜見晉王耶律賢。
一見到耶律賢,他聲淚俱下,稽首替趙延暉父子請罪道:“家父戰死沙場,不料有此子孫敗壞門庭,有負於朝廷,有負於陛下。今他等已自戴枷鎖上捺缽請罪,惟望殿下寬宏。”
“趙使相言重了。”耶律賢扶起趙延照,安撫道:“趙氏功勳卓著,令尊魏國公忠勇有名,太祖亦親自為其調藥,太宗亦對其寵任有加。子孫眾多,難免有一二跋扈之人,非使相一人能管教過來的。”
趙延照感動泣道:“謝殿下憐恤卑臣。”
耶律賢又溫婉說道:“小王初執事,許些事不懂。建州之事,多勞使相與韓節度使協力指點。”
趙延照誠懇道:“陛下詔諭,令卑臣輔弼殿下處置建州,卑臣自是不遺餘力。”
耶律賢看了趙延照一眼,似笑非笑道:“陛下手諭,一令孤:疏解流民。二令孤:查抄貪腐。既有陛下手諭節鉞,此二事,孤不得不竭力而為。所獲罪證,亦要呈陛下審閱。還請使相亦體恤小王。”說著,伸手,扈從將兩卷長書遞於他手上。
耶律賢將書卷轉交給趙延照道:“此便是孤上呈之物。”
趙延照恭敬著接過來,展開看了看,趙延暉、趙阜所涉罪狀裏,僅有失察、失職、受賄等小罪,那些死罪皆被抹了。
耶律賢又笑道:“然,是否還有他人給趙氏下套,孤便不知了。”
趙延照趕緊拜道:“晉王大仁義,臣等願為殿下肝腦塗地。”
耶律賢聞言卻斥責道:“使相糊塗,趙氏應為大遼、為陛下盡忠,豈可為小王?”
趙延照道:“是,卑臣糊塗了。”
耶律賢看了他一眼,又說道:“孤將奏請陛下令三司會審,涉案官吏眾多,牽連甚廣,餘下事還請趙使相予以方便。”
“臣聽從陛下詔令,輔佐殿下,此事殿下盡可而為。”趙延暉許諾道。
如今趙延暉父子既已抽離,這鍘刀便可開刃了,雖斬了攀附他趙氏的枝枝葉葉,好歹樹幹是保住了。
自驛館退出,趙延暉長長舒了口氣。沒想到這晉王軟綿綿地,卻是個深沉之人。
原先,趙氏思著兄終弟及,與太平王親厚。如今太平王被發配西北戍邊,後又與衛王親厚。
然今觀晉王言行舉止,除體弱之外,可比太平王、衛王之流有人君之像。再看那韓匡武、韓德讓、韓瑜,各個聰敏慧達,舉止有度。
趙延照不免心中暗自歎息,那韓匡嗣自身並無功勳。雖是將軍卻沒打過仗,不像他是有實打實的幾次大戰軍功在身。但論起治家,他卻自歎不如,比不得韓匡嗣治家有方。
一個人的功業再盛,亦要後人來襲承;一個家族能否成為世家令富貴延續,終究看得是後代。看來趙家子弟們的教養,是得花些時間與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