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暉權衡之後,信步迴到屋內,頗有些無奈道:“賢侄啊,某等亦有苦衷啊。流民湧入建州,必擾民生亂,是以拒流民。汝亦瞧見,僅昨夜一夜,惡案數十起,某等亦是為護建州百姓。”


    “理解。”韓德讓說道:“然拒民本可安民於外,不必射殺,諸公處置失當,以致屍橫遍野,誅諸公三族不冤。”


    頓了頓,又語重心長說道:“一畝草場養十五隻羊、三頭牛,十萬隻羊、五千頭牛,所需之地萬餘畝而已。然,爾等貪得無厭,大肆兼並,致使流民遍地,死不足惜。”


    趙延暉聞責喟歎,朝廷的政令也是計算過得失的。小小的‘改耕為牧’確實沒錯,確實是他們太貪了,朝廷沒有算到底下會如此貪得無厭,借此圈地十萬餘畝。


    可他也沒辦法,大家都想趁這東風,撲來咬上一口,撕下一塊。尤其,衛王也想食此餅。在各方挾裹下,這塊餅隻能越做越大,大到他亦沒法收場。


    趙延暉苦笑道:“就算我等州府抵命,田地亦迴不到耕農手中。‘改耕為牧’乃國策,因互市,朝廷每年增養十萬隻羊,退了田,這些牛羊往何處畜養?該圈的地還得圈,不過是再換一茬人來圈罷了。”


    韓德讓了然道:“此,便是《論流民之亂》三篇所議,災民之事鬧大後,陛下必會上朝議論。屆時,在下六叔上此三篇論書,闡述耕牧之別,各有所用。而後將禍水西引,提議以兵征西、北草原諸部,拿地,畜牧。隨後,六院部故人得在下手書,請征。”


    “這……這……”趙刺史怔住,這韓家四郎好生伶俐。


    韓德讓緩下來,勸告道:“彼時,伯父退田安置流民,將州縣貪吏、下令射殺百姓之人送押捺缽,上《請罪書》請失察之罪,並闡明補救之策,可得減罪。”


    趙延暉看著手裏的幾份文書,沉默良久。這年輕人一套打下來,算是將朝廷內外,來處去處,安排得明明白白。


    韓德讓又威脅道:“退田之事,還請伯父親力而為。但有一處不退,晚輩則以流民之怨,迫使朝廷誅禍首、撫民心。伯父亦勿為平事端、絕後患,而妄想譴死士刺殺晚輩。”


    於旁側看熱鬧的蕭燕燕聽得此言,當即笑道:“夫君莫怕,汝若有個三長兩短,我請皇帝舅父斬其全家。若皇舅不準,我親自領人將他等滅門,大不了以命相抵。”


    趙延暉聞言苦笑,這小兩口一唱一和的,是在告誡他,不論他們在此,出了何種意外,一律算在他趙延暉頭上,滅其滿門。


    趙延暉無奈道:“既如此,那便退罷。隻是吃進去容易,吐出來難,那些大戶、豪族各有牽連攀附,必不能甘心割肉。”


    韓德讓說道:“不割肉便割命,望諸公權衡。”


    趙延暉苦笑著離去。


    待趙延暉遠去,蕭燕燕這才不滿道:“怎還放過他等?這等貪官汙吏不該抄家麽?”


    韓德讓未答,倒是耶律賢替其解釋道:“封疆大吏不是輕易能處置的。朝廷處置,要權衡其家族勢力,盧龍趙氏唐末時即經略燕雲,已曆數代,其勢可比玉田韓氏。再者,人為財死,退田之事極難,非朝廷一紙書令,底下便聽的。有些事,地頭蛇比強龍好辦。”


    耶律賢與韓德讓相望一眼,他們還年輕,不必意氣用事。他們可以等,等到大權在握時,將這些害群之馬清理幹淨。


    韓德讓又為難道:“眼下還有急事。”


    “不是都退田了麽,還有何事?”蕭燕燕問道。


    韓德讓說道:“粟,巳月種,戌月收。麥,清明後播種,至未月末熟。因北地苦寒,一年僅一熟,本當囤糧過冬,如今顆粒無收。”


    “如此,豈非近一年無米可食?”蕭燕燕這才明白過來。王公貴族五穀不分,哪裏曉得這一毀,就斷了一年的口糧。或者,他們明白,然則不屑。


    耶律賢亦愁苦道:“我雖令王府送糧來賑濟,亦濟不了一年之久。”


    韓德讓也憂心道:“且流民久遊蕩無業,確易生歹惡之事,不得不防。”


    本在一旁聽話的韓匡武,此時笑道:“爾等何須憂慮,此事亦不算沒著落,那些豪族貪吏惹來的事,豈能不出些血。”


    韓德讓迴看他一眼:“十叔還想抄家呢?”


    “抄何抄?那是嚇唬人的。”韓匡武笑道:“刀子,未必盡是硬刀子,軟刀子亦可用。譬如,修城牆、修河堤、修路、修橋、修宅子。所需費用,讓豪門大戶認捐,平素裏讓這些狗娘養的吸血,今次也該他等放血了。”


    以工代賑,既解決了流民吃飯的問題,也解決了無業生事的問題。這一點點挨過去,挨到明年春耕、秋收,日子也就好起來了。


    待耶律賢騰出空來,才想起蕭伊蘭一行還滯留在建、榆之野。即派人馬去接,卻隻接迴來韓德讓的書,與韓家奴仆。因蕭伊蘭惡見蕭月裏,她自領著近侍、扈從北歸上京了。


    得知消息,耶律賢表麵笑笑道:“也好,她自來富貴慣了,吃不得苦,迴京也好。”心下卻是不悅,同父母所生,同父母所養,伊蘭怎就不如燕燕半分機敏賢能?


    又過得五六日,晉王府送來糧食、牲畜以及氈帳、布匹,晉王妃蕭月裏將能施出來的,幾乎都遣人運了過來。但因畏懼蕭伊蘭在,而托辭留守永興宮替晉王照料小王女。


    未免城中歹惡叢生,耶律賢同意將流民遷出城外,由彰武軍設流民營安置,以晉王府物資賑濟。難民紛紛感動於晉王大善,大拜三唿“晉王千秋”。


    蕭燕燕望之,對韓德讓小聲嘀咕道:“瞧,我沒誹謗蕭二那傻子吧,此般善舉,她若在,於民、於賢寧哥心中皆是國母之姿。她可好,嫌棄這個,嫌棄那個,走了。蕭月裏雖未來,卻也叫賢寧哥瞧著,是個王妃應有的為人處世。替賢寧哥照料女兒,說著多賢惠呀,我信她個邪。”


    韓德讓笑道:“蕭娘子,挺懂啊。”


    “那是,我多聰慧呀。”蕭燕燕得意,轉又唏噓道:“雖說,我與蕭二素來不合,然終是一個血脈,亦望著她好,望著賢寧哥多疼愛她些。”


    韓德讓說道:“晉王愛誰,咱做不得主。讓伊蘭做皇後,尚有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遼文忠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燊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燊燊並收藏大遼文忠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