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賢、韓匡武分別謄抄著各自的奏書,韓壹、劉謹言也用狗血在院中揮灑,抄著陳冤書。
蕭燕燕則帶著人,將裝蕭保寧的棺材抬了過來,擺在正當中,那棺材沒封死,留了一線縫隙。令蕭保寧可唿吸,卻又欠著一絲不太夠。餓了他一日一夜,渴了他一日一夜,卻給他嘴裏塞了一把巴豆。那五穀輪迴氣,也於棺中來迴,熏得他自己受不了。
有些窒息的蕭保寧,於棺中邊踢邊唿喊:“惡女!放我出去!老子要如廁!”
蕭燕燕嫌棄道:“死人如甚廁?瀉裏邊罷,反正出完殯,一塊兒埋!”轉頭又指使著那一隊打幡哭喪的,說道:“可以哭啦,要大聲,悲慟。聲小,渾水摸魚的,扣錢。”
一聽“扣錢”,那雇來的一支哭喪隊伍頓時嚎啕大哭起來,此起彼伏,都爭著最大聲,叫雇主聽到。
而躺在黑壓壓的棺中,再聽到這如喪考妣之聲,蕭保寧更是煩躁:“蕭燕燕,你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但他的罵聲,全被棺外那嚎啕哭聲掩了下去。
此時,趙延暉也來向耶律賢匯報發糧情況,並欲以昨夜犯罪者眾,來迫使耶律賢遷流民出城,於城外安置。
他氣勢洶洶地來,眼見著一口黑漆棺材停在院中,旁側之人哭得極其悲慟。而韓壹則揮灑著狗血,寫著一個大大地“冤”字。
一股血腥味撲來,他掩了掩鼻:“此間何事?”
蕭燕燕笑道:“蕭刺史畏罪自盡啦,我等哭喪呢。”
趙延暉瞟了一眼蕭燕燕,這笑得,生怕人家瞧不出她有多開心似的,哪像哭喪。他倒也沒多想,徑直進去。
見耶律賢與韓匡武都在秉筆疾書,心中頗有些不安,莫不是在寫奏疏彈劾他?
不等他開口,韓匡武先招唿道:“承暖兄來啦,爾且坐等,我與晉王先抄奏疏。”
抄奏疏?
等等,為何是抄?
不該是寫麽?
他心中雖忐忑,卻也沒覺著大禍臨頭。畢竟,“改耕為牧”是朝廷政令,此事若錯了,那整個朝廷都錯了。皇帝和朝廷能錯嗎?這些彈劾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何況有蕭保寧在,他韓氏能對自家人下手?
趙延暉不理韓匡武的招唿,對著耶律賢端直揖道:“稟晉王殿下,賑濟糧已放,人均有十日口糧,倉中已無餘糧。昨夜不甚太平,今早,彰武軍拘押兩百多惡徒,下官請將流民遷出城外安置。”
耶律賢並未迴複他,隻是在謄抄好的奏書上,蓋上晉王印,並唿喚道:“致堯,趙節度使到了。”
聞喚,靠在牆角睡著的韓德讓這才悠悠抬起頭,揉了揉眼睛,隔空迴道:“先將幾份文書予趙使君閱覽,我去洗把臉。”說著,起身洗臉去。
耶律賢已將昨夜韓德讓寫的所有奏書,遞予他:“爾先閱,少時致堯過來說話。”
他接過那些奏疏,坐下仔細閱覽,越看越詫異。每一份所用名義不同,但字跡完全一樣,是一個人寫出來的。而裏邊的內容,更叫人錯愕,同一件事,內容不同,側重不同。
當看到以保靜軍節度使趙延暉名義所寫的《請罪書》時,趙延暉謔地站起,看著耶律賢手抖聲顫道:“殿下,此乃何意?”
耶律賢笑著安撫道:“爾不必驚慌,此乃為保靜軍善後也。”
兩人正說著話,韓德讓洗漱完畢,複進。見了趙延暉、耶律賢倒也沒行禮,隻是請道:“使君請入座,在下為使君答疑。”
趙延暉哪裏還有心思坐,拿著以自己名義寫的請罪書,質問道:“諸公此乃何意?”
韓德讓看著,笑笑道:“《請罪書》,在下願稱之為使君保命符。”
他說著倒是自顧自坐下了,又說道:“在下先為使君說說章程吧,叫使君知曉在下陰謀。《萬民陳冤書》會謄抄兩份,一份入臨潢府,於上京宣告三縣流民之冤,造論、造勢;一份與殿下之奏疏同時抵達捺缽,晉王書入陛下手中。”
“陛下厭政事,不會看的。”趙延暉冷靜下來,也拂袖坐下,與眼前這布衣針鋒相對。
韓德讓自在道:“陛下好殺人,此書題很合陛下口味,會親看的。”
趙延暉這才仔細看了看書題《建州啖人千古奇惡》,這書題起得像說書話本似的,確實很合陛下口味。
“看了又如何?陛下不過獵奇罷了。”趙延暉緊了緊手中的書:“陛下不喜親王參政,晉王為民請命,亦未必得善。陛下疑心重,或以為晉王殿下,博取賢名,心機深厚。”
韓德讓微微笑起:“不錯,使君很了解陛下。”轉又言道:“是以,彰武軍之《報建州流民之亂》隨後送至北樞密院,以佐證晉王與冤民呈書屬實。在下曾聞陛下雖不理政,卻也數次下詔減免稅賦,陛下心中還是有黎民蒼生的”
趙延暉冷眸盯著韓德讓,辯解:“便算屬實,‘改耕為牧’乃朝廷眾大臣所議,陛下欽定之國策。陛下乃天子,不會錯;朝中相公不會錯,趙某推行國策,自然不會有錯。”
韓德讓依舊含笑道:“然也,陛下不會錯。是以書皆不曾言及流民之禍因國策而起。”
趙延暉得意,少年郎走過的路,還沒他走過的橋多,也敢來算計?
韓德讓見他得意,又道:“‘改耕為牧’沒錯,然諸公行事手段,不對。斷水毀田,人製災禍,致流民遍野、家國動蕩,死不足惜。”
趙延暉辯駁道:“水,乃縣上所斷。”
韓德讓道:“然也,是以三縣縣府官吏皆死罪,以死抵罪。”
趙延暉冷笑道:“嗬,既如此,與某何關?某至多不過失察之罪。”
韓德讓道:“是以,此《請罪書》請的便是失察之罪。”
趙延暉道:“失察之罪,某自會請,不必勞煩足下。”
韓德讓笑道:“要勞煩的,是否僅失察之罪,取決於使君是否按在下說的做。”他說著,又頓了頓,勸道:“使君若令賤購田者退田賠償,便是失察;若不退,便是禍首。”
趙延暉大笑道:“哈哈,斷水乃縣上所斷,某如何禍首?”
韓德讓道:“射殺百姓,公乃禍首。”
趙延暉得意道:“射殺流民,乃他等將士擅自而為,某並未下達公函。”
當初就防著這一手,是以下達口令而未從公函。
韓德讓淺淺笑道:“使君誤會了,貴府射殺百姓,乃何人下令,走得如何章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流民無處生活,隻得造反。古有殺晁錯、清君側;今亦可殺使君、撫民心。百姓心懷仇恨,比公所料想更易煽動。在下還會雕版拓印千份陳冤書,遣人散往全國州縣、奔走唿籲。教天下之民,省三縣之災苦以及己,若不為三縣鳴冤,今日是三縣之民,明日是天下之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待民怨沸騰時,朝廷隻能誅殺罪魁禍首以撫民心。”
“爾、爾好生陰狠!”趙延暉急了,這小子年紀輕輕,竟如此陰狠!
韓德讓又挑目望著趙刺史,不屑道:“使君若不信,可以試。”
笑話,這等事,誰敢去試?
蕭燕燕則帶著人,將裝蕭保寧的棺材抬了過來,擺在正當中,那棺材沒封死,留了一線縫隙。令蕭保寧可唿吸,卻又欠著一絲不太夠。餓了他一日一夜,渴了他一日一夜,卻給他嘴裏塞了一把巴豆。那五穀輪迴氣,也於棺中來迴,熏得他自己受不了。
有些窒息的蕭保寧,於棺中邊踢邊唿喊:“惡女!放我出去!老子要如廁!”
蕭燕燕嫌棄道:“死人如甚廁?瀉裏邊罷,反正出完殯,一塊兒埋!”轉頭又指使著那一隊打幡哭喪的,說道:“可以哭啦,要大聲,悲慟。聲小,渾水摸魚的,扣錢。”
一聽“扣錢”,那雇來的一支哭喪隊伍頓時嚎啕大哭起來,此起彼伏,都爭著最大聲,叫雇主聽到。
而躺在黑壓壓的棺中,再聽到這如喪考妣之聲,蕭保寧更是煩躁:“蕭燕燕,你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但他的罵聲,全被棺外那嚎啕哭聲掩了下去。
此時,趙延暉也來向耶律賢匯報發糧情況,並欲以昨夜犯罪者眾,來迫使耶律賢遷流民出城,於城外安置。
他氣勢洶洶地來,眼見著一口黑漆棺材停在院中,旁側之人哭得極其悲慟。而韓壹則揮灑著狗血,寫著一個大大地“冤”字。
一股血腥味撲來,他掩了掩鼻:“此間何事?”
蕭燕燕笑道:“蕭刺史畏罪自盡啦,我等哭喪呢。”
趙延暉瞟了一眼蕭燕燕,這笑得,生怕人家瞧不出她有多開心似的,哪像哭喪。他倒也沒多想,徑直進去。
見耶律賢與韓匡武都在秉筆疾書,心中頗有些不安,莫不是在寫奏疏彈劾他?
不等他開口,韓匡武先招唿道:“承暖兄來啦,爾且坐等,我與晉王先抄奏疏。”
抄奏疏?
等等,為何是抄?
不該是寫麽?
他心中雖忐忑,卻也沒覺著大禍臨頭。畢竟,“改耕為牧”是朝廷政令,此事若錯了,那整個朝廷都錯了。皇帝和朝廷能錯嗎?這些彈劾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何況有蕭保寧在,他韓氏能對自家人下手?
趙延暉不理韓匡武的招唿,對著耶律賢端直揖道:“稟晉王殿下,賑濟糧已放,人均有十日口糧,倉中已無餘糧。昨夜不甚太平,今早,彰武軍拘押兩百多惡徒,下官請將流民遷出城外安置。”
耶律賢並未迴複他,隻是在謄抄好的奏書上,蓋上晉王印,並唿喚道:“致堯,趙節度使到了。”
聞喚,靠在牆角睡著的韓德讓這才悠悠抬起頭,揉了揉眼睛,隔空迴道:“先將幾份文書予趙使君閱覽,我去洗把臉。”說著,起身洗臉去。
耶律賢已將昨夜韓德讓寫的所有奏書,遞予他:“爾先閱,少時致堯過來說話。”
他接過那些奏疏,坐下仔細閱覽,越看越詫異。每一份所用名義不同,但字跡完全一樣,是一個人寫出來的。而裏邊的內容,更叫人錯愕,同一件事,內容不同,側重不同。
當看到以保靜軍節度使趙延暉名義所寫的《請罪書》時,趙延暉謔地站起,看著耶律賢手抖聲顫道:“殿下,此乃何意?”
耶律賢笑著安撫道:“爾不必驚慌,此乃為保靜軍善後也。”
兩人正說著話,韓德讓洗漱完畢,複進。見了趙延暉、耶律賢倒也沒行禮,隻是請道:“使君請入座,在下為使君答疑。”
趙延暉哪裏還有心思坐,拿著以自己名義寫的請罪書,質問道:“諸公此乃何意?”
韓德讓看著,笑笑道:“《請罪書》,在下願稱之為使君保命符。”
他說著倒是自顧自坐下了,又說道:“在下先為使君說說章程吧,叫使君知曉在下陰謀。《萬民陳冤書》會謄抄兩份,一份入臨潢府,於上京宣告三縣流民之冤,造論、造勢;一份與殿下之奏疏同時抵達捺缽,晉王書入陛下手中。”
“陛下厭政事,不會看的。”趙延暉冷靜下來,也拂袖坐下,與眼前這布衣針鋒相對。
韓德讓自在道:“陛下好殺人,此書題很合陛下口味,會親看的。”
趙延暉這才仔細看了看書題《建州啖人千古奇惡》,這書題起得像說書話本似的,確實很合陛下口味。
“看了又如何?陛下不過獵奇罷了。”趙延暉緊了緊手中的書:“陛下不喜親王參政,晉王為民請命,亦未必得善。陛下疑心重,或以為晉王殿下,博取賢名,心機深厚。”
韓德讓微微笑起:“不錯,使君很了解陛下。”轉又言道:“是以,彰武軍之《報建州流民之亂》隨後送至北樞密院,以佐證晉王與冤民呈書屬實。在下曾聞陛下雖不理政,卻也數次下詔減免稅賦,陛下心中還是有黎民蒼生的”
趙延暉冷眸盯著韓德讓,辯解:“便算屬實,‘改耕為牧’乃朝廷眾大臣所議,陛下欽定之國策。陛下乃天子,不會錯;朝中相公不會錯,趙某推行國策,自然不會有錯。”
韓德讓依舊含笑道:“然也,陛下不會錯。是以書皆不曾言及流民之禍因國策而起。”
趙延暉得意,少年郎走過的路,還沒他走過的橋多,也敢來算計?
韓德讓見他得意,又道:“‘改耕為牧’沒錯,然諸公行事手段,不對。斷水毀田,人製災禍,致流民遍野、家國動蕩,死不足惜。”
趙延暉辯駁道:“水,乃縣上所斷。”
韓德讓道:“然也,是以三縣縣府官吏皆死罪,以死抵罪。”
趙延暉冷笑道:“嗬,既如此,與某何關?某至多不過失察之罪。”
韓德讓道:“是以,此《請罪書》請的便是失察之罪。”
趙延暉道:“失察之罪,某自會請,不必勞煩足下。”
韓德讓笑道:“要勞煩的,是否僅失察之罪,取決於使君是否按在下說的做。”他說著,又頓了頓,勸道:“使君若令賤購田者退田賠償,便是失察;若不退,便是禍首。”
趙延暉大笑道:“哈哈,斷水乃縣上所斷,某如何禍首?”
韓德讓道:“射殺百姓,公乃禍首。”
趙延暉得意道:“射殺流民,乃他等將士擅自而為,某並未下達公函。”
當初就防著這一手,是以下達口令而未從公函。
韓德讓淺淺笑道:“使君誤會了,貴府射殺百姓,乃何人下令,走得如何章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流民無處生活,隻得造反。古有殺晁錯、清君側;今亦可殺使君、撫民心。百姓心懷仇恨,比公所料想更易煽動。在下還會雕版拓印千份陳冤書,遣人散往全國州縣、奔走唿籲。教天下之民,省三縣之災苦以及己,若不為三縣鳴冤,今日是三縣之民,明日是天下之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待民怨沸騰時,朝廷隻能誅殺罪魁禍首以撫民心。”
“爾、爾好生陰狠!”趙延暉急了,這小子年紀輕輕,竟如此陰狠!
韓德讓又挑目望著趙刺史,不屑道:“使君若不信,可以試。”
笑話,這等事,誰敢去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