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彌生撥著算珠,算道:“咱一部計七冊,
一部印造紙墨公食錢,共伍佰叁拾肆文足。
大紙壹佰七拾伍張,計叁拾文足。
工墨錢,計貳佰肆文足。
一裱褙青紙物料工食錢,共貳佰捌拾壹文足。
大青白紙十張,計錢柒拾叁文足。
麵蠟工錢,計貳佰貳拾文足。
以上共計壹仟叁佰叁拾柒文。
出了一百部,共計壹拾叁萬叁仟柒佰文錢。”
宋琪驚詫道:“支出竟這般大?”
王彌生道:“此僅造冊成本,尚有,潤筆造勢之資費,約叁萬錢。”
韓德讓看著王彌生,又問道:“莫隻言支出,那利錢呢?”
王彌生聞問,抿嘴一笑,豎起一根手指道:“一冊售這個數。”
“壹佰文?”宋琪凝眉。
“壹仟文?”韓德讓猜道。
王彌生得意道:“壹仟文。”
壹仟文一冊,總七百冊,就是柒拾萬文了。除去成本壹拾陸萬叁仟文,還贏利伍拾叁萬陸仟叁佰文,一個多月便盈利伍拾叁萬陸仟叁佰文。
韓德讓笑著點頭道:“好個略有贏利……”念著,轉又疑惑道:“無且是如何將此話本出到壹仟文一冊,這般天價,尚有冤大頭買了去?”
王彌生笑道:“初時,我倒不敢出這般高價,也就虧著出了叁佰文一冊,無人買。我尋思,人皆有好奇之心,便將書價提到壹仟文一冊,比及經史更高。那些書客自然奇異,話本憑甚比聖人書價更高?
我便先取幾頁給書客先看,斷在絕妙處,便不給看後事了。因是塞北強敵,世人皆奇。他等想買,又猶疑價高,吾即遺他等計策,不妨幾人湊錢合買了去,首冊便是此般出手的。
而後,致堯請人造勢,一時間,那大街小巷皆傳此書之妙,引得官人注意。那些官人可就上心了,趙官家視塞北燕雲為心疾,誰不願多做了解,解此心疾。官人有錢,豈能拉下臉合買,那一百冊上牌即售罄。”
“奸商!”韓德讓指著王彌生笑道:“爾這般高價,市易司不管?”
王彌生聽著一樂:“書本非尋常人家讀得起的,價高價低與民生無關。我售價高,稅亦高,市易司何樂不為?”
王彌生倒也不知,韓德讓是如何想到靠出話本來將書坊扭虧為盈的?他雖不管經營之事,然出手,必然大利。
就似當初的茶坊一般,那時茶坊盈利本不多,遠不及酒樓厚利。可一曲《俠客行》便成了官人們揮金之所,他的心思總是奇巧得很。
王彌生正思著,韓德讓卻沉聲道:“這一刊不出了罷。”
王彌生錯愕:“正利好呢,怎就不出了?”
韓德讓淺笑道:“當收竿兒咯。”
“收竿兒?”王彌生不解。
宋琪卻是樂見,自打坊市皆議此書時,他已懂了這位郎君所謀。
而苦等五日後,書坊街裏、碧秀齋前已是有小廝排著隊為官人購書。可排著老半天,碧秀齋卻掛出“停刊”的牌子。這一下,可是炸了窩了。
都堵著問道:“怎就停刊了?我家官人,眼巴巴地可望了五日了。”
“我家官人亦等此書呢。”
王彌生隻得苦著臉,解釋道:“小的亦莫法子,書乃宋俶寶先生所出,小的店裏,隻管刊印售書,不管作文。若要問,須問宋俶寶先生去。先生就住通濟坊偏裏,問問街坊便知。”
那些個小廝又趕著往宋琪住所問書去。
這至了巷子口,一觀,了不得,其門前已被裏三層外三層地給圍了個水泄不通,擠都擠不進去。
都吵嚷著,期刊不出了,倒將那話本後續給話了出來也成啊。那韓知古拜相後,因著皇位嫡傳之大義與主子應天皇太後朝堂對峙,那應天皇太後心狠手辣、血洗朝堂,如今主仆反目,那韓太師到底怎樣了?
宋琪躲在院裏,倒不敢出去。外間那些堵門的,一半是韓德讓花錢雇來造勢的,一半真是索稿的來。眼見著有人爬上牆頭,打算越牆而入,他也趕緊著從後門跑了。
而那些追稿的、造勢的見他跑了,也是一窩蜂地嚷著追去。可惹得那大街小巷竟逐,傳為一時之稀奇。
這稀奇由得茶餘飯後口口相傳,一時傳遍朝野,自也傳入了皇宮大內。
當趙匡胤邊用膳邊問著:“近來民間有何風聞軼事?”
趙德均邊為其奉菜,邊道:“迴官家,近來,京中倒有一軼事。說是,有一話本作者,所書話本停刊,便被書迷給圍了,至今未敢歸家去。”
趙匡胤奇道:“哦?甚話本,叫人如此沉迷?”
“說是叫……《燕北秘事記》。”
“燕北?契丹?”趙匡胤不由停箸,對這兩字尤為上心。
張德均觀其臉色,笑著介紹道:“此話本說得是,虜相韓知古如何自官宦之子淪為胡虜之奴,又如何於北地艱險求生,又如何建功立業,官拜虜相。本就幾經起落,勾人心魄了。恰又停刊在虜後應天太後逐太子、立次子血洗朝堂,虜相仗義執言,太後暗起殺心。其生死一線,可不勾人心麽。”
趙匡胤沉聲道:“國人中,竟有人通曉虜廷之事?”
要說來,知契丹事的也不是沒有。唐末以來,南將北投、虜將南投的都不算少,都是奔個活路。前有遼太子耶律倍南投,趙讚南投;後有,耶律敵獵這般的貴族大臣南投。
自耶律璟上位以後,每年皆有南投者。最盛一次,乃遼國幽州榷監製置使兼防州刺史、知盧台軍事張藏英,以本軍兵士及職員戶人孳畜七千頭南投。
因著“燕北”二字,趙匡胤對這話本倒也有些興趣,但他的興趣並不在那韓太師死了沒?而是……這燕虜雜記中,有沒有什麽可用的信息。
雖然南投來的北人不少,可要麽是接觸不到虜廷的低階官僚,要麽是不肯盡托北事、有保留的契丹貴族,隻有趙讚還算誠心。
如此以來,宋廷對遼廷的了解雖然說不上兩眼一抹黑,卻也如隔霧十重,迷迷蒙蒙。
一部印造紙墨公食錢,共伍佰叁拾肆文足。
大紙壹佰七拾伍張,計叁拾文足。
工墨錢,計貳佰肆文足。
一裱褙青紙物料工食錢,共貳佰捌拾壹文足。
大青白紙十張,計錢柒拾叁文足。
麵蠟工錢,計貳佰貳拾文足。
以上共計壹仟叁佰叁拾柒文。
出了一百部,共計壹拾叁萬叁仟柒佰文錢。”
宋琪驚詫道:“支出竟這般大?”
王彌生道:“此僅造冊成本,尚有,潤筆造勢之資費,約叁萬錢。”
韓德讓看著王彌生,又問道:“莫隻言支出,那利錢呢?”
王彌生聞問,抿嘴一笑,豎起一根手指道:“一冊售這個數。”
“壹佰文?”宋琪凝眉。
“壹仟文?”韓德讓猜道。
王彌生得意道:“壹仟文。”
壹仟文一冊,總七百冊,就是柒拾萬文了。除去成本壹拾陸萬叁仟文,還贏利伍拾叁萬陸仟叁佰文,一個多月便盈利伍拾叁萬陸仟叁佰文。
韓德讓笑著點頭道:“好個略有贏利……”念著,轉又疑惑道:“無且是如何將此話本出到壹仟文一冊,這般天價,尚有冤大頭買了去?”
王彌生笑道:“初時,我倒不敢出這般高價,也就虧著出了叁佰文一冊,無人買。我尋思,人皆有好奇之心,便將書價提到壹仟文一冊,比及經史更高。那些書客自然奇異,話本憑甚比聖人書價更高?
我便先取幾頁給書客先看,斷在絕妙處,便不給看後事了。因是塞北強敵,世人皆奇。他等想買,又猶疑價高,吾即遺他等計策,不妨幾人湊錢合買了去,首冊便是此般出手的。
而後,致堯請人造勢,一時間,那大街小巷皆傳此書之妙,引得官人注意。那些官人可就上心了,趙官家視塞北燕雲為心疾,誰不願多做了解,解此心疾。官人有錢,豈能拉下臉合買,那一百冊上牌即售罄。”
“奸商!”韓德讓指著王彌生笑道:“爾這般高價,市易司不管?”
王彌生聽著一樂:“書本非尋常人家讀得起的,價高價低與民生無關。我售價高,稅亦高,市易司何樂不為?”
王彌生倒也不知,韓德讓是如何想到靠出話本來將書坊扭虧為盈的?他雖不管經營之事,然出手,必然大利。
就似當初的茶坊一般,那時茶坊盈利本不多,遠不及酒樓厚利。可一曲《俠客行》便成了官人們揮金之所,他的心思總是奇巧得很。
王彌生正思著,韓德讓卻沉聲道:“這一刊不出了罷。”
王彌生錯愕:“正利好呢,怎就不出了?”
韓德讓淺笑道:“當收竿兒咯。”
“收竿兒?”王彌生不解。
宋琪卻是樂見,自打坊市皆議此書時,他已懂了這位郎君所謀。
而苦等五日後,書坊街裏、碧秀齋前已是有小廝排著隊為官人購書。可排著老半天,碧秀齋卻掛出“停刊”的牌子。這一下,可是炸了窩了。
都堵著問道:“怎就停刊了?我家官人,眼巴巴地可望了五日了。”
“我家官人亦等此書呢。”
王彌生隻得苦著臉,解釋道:“小的亦莫法子,書乃宋俶寶先生所出,小的店裏,隻管刊印售書,不管作文。若要問,須問宋俶寶先生去。先生就住通濟坊偏裏,問問街坊便知。”
那些個小廝又趕著往宋琪住所問書去。
這至了巷子口,一觀,了不得,其門前已被裏三層外三層地給圍了個水泄不通,擠都擠不進去。
都吵嚷著,期刊不出了,倒將那話本後續給話了出來也成啊。那韓知古拜相後,因著皇位嫡傳之大義與主子應天皇太後朝堂對峙,那應天皇太後心狠手辣、血洗朝堂,如今主仆反目,那韓太師到底怎樣了?
宋琪躲在院裏,倒不敢出去。外間那些堵門的,一半是韓德讓花錢雇來造勢的,一半真是索稿的來。眼見著有人爬上牆頭,打算越牆而入,他也趕緊著從後門跑了。
而那些追稿的、造勢的見他跑了,也是一窩蜂地嚷著追去。可惹得那大街小巷竟逐,傳為一時之稀奇。
這稀奇由得茶餘飯後口口相傳,一時傳遍朝野,自也傳入了皇宮大內。
當趙匡胤邊用膳邊問著:“近來民間有何風聞軼事?”
趙德均邊為其奉菜,邊道:“迴官家,近來,京中倒有一軼事。說是,有一話本作者,所書話本停刊,便被書迷給圍了,至今未敢歸家去。”
趙匡胤奇道:“哦?甚話本,叫人如此沉迷?”
“說是叫……《燕北秘事記》。”
“燕北?契丹?”趙匡胤不由停箸,對這兩字尤為上心。
張德均觀其臉色,笑著介紹道:“此話本說得是,虜相韓知古如何自官宦之子淪為胡虜之奴,又如何於北地艱險求生,又如何建功立業,官拜虜相。本就幾經起落,勾人心魄了。恰又停刊在虜後應天太後逐太子、立次子血洗朝堂,虜相仗義執言,太後暗起殺心。其生死一線,可不勾人心麽。”
趙匡胤沉聲道:“國人中,竟有人通曉虜廷之事?”
要說來,知契丹事的也不是沒有。唐末以來,南將北投、虜將南投的都不算少,都是奔個活路。前有遼太子耶律倍南投,趙讚南投;後有,耶律敵獵這般的貴族大臣南投。
自耶律璟上位以後,每年皆有南投者。最盛一次,乃遼國幽州榷監製置使兼防州刺史、知盧台軍事張藏英,以本軍兵士及職員戶人孳畜七千頭南投。
因著“燕北”二字,趙匡胤對這話本倒也有些興趣,但他的興趣並不在那韓太師死了沒?而是……這燕虜雜記中,有沒有什麽可用的信息。
雖然南投來的北人不少,可要麽是接觸不到虜廷的低階官僚,要麽是不肯盡托北事、有保留的契丹貴族,隻有趙讚還算誠心。
如此以來,宋廷對遼廷的了解雖然說不上兩眼一抹黑,卻也如隔霧十重,迷迷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