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南京留守蕭思溫收到調令時,已是七日後。浩浩周軍所及之處勢如破竹,已兵不血刃收取許些州縣。他每日伸長脖子盼望援兵,卻隻等來一紙調職令,真真是哭笑不得。
他隻得憑調速往軍營點齊兵馬急急出寨,卻見韓德讓轅門立馬。他拍馬過去,問道:“爾怎來矣?兵荒馬亂,保重自身。”
韓德讓將蕭思溫拉到一側,囑道:“世伯,此番周主北上未遇一阻,兵勢極盛。世伯去時千萬謹慎,若敗即退,若勝莫追。今兵符未授,援軍未動。此戰,世伯不失城即大功。若貪功冒進失幽州,大遼亡矣,世伯之罪恐是無可赦免。”
蕭思溫聽著點頭,說道:“知也,爾速迴。若吾戰不利,即護送公主北上。”他拍拍韓德讓肩膀,深吸一口氣,拍馬而去。
他自己有多少斤兩,他自己是清楚的,要他舞文弄墨還行,行軍打仗那是趕鴨子上架。莫言如今這局勢於己不利,對手又是郭榮那般英明之主,又有趙匡胤、韓通等當世名將。
便是曾經占著優勢他也未有勝績在。隻不過當時中原比契丹亂得多,他雖庸,對手也不強,是以未得大敗。
然今次昏君用慫將,想不敗都難,好在之前韓德讓就來知會過他及早布防,屆時退守幽州理應穩妥。
韓德讓望著蕭思溫項背,亦是悵惘,願他能聽自己這一語,先保了自家平安,別的可再作計較。
“聞周軍勢如破竹,幽州恐難堅守。與其城破,不如歸降,總留得一城性命。”
“燕雲本漢地,如今正當歸。”
“契丹欺我漢兒,今周兵來解,我等理當南附。”
………………
迴留守邸的路上,韓德讓一路聽著各種流言播散。這敵軍未至,幽州城竟已生騷動,或言逃、或言降,攪得整個幽州城惶惶不安。不想蕭思溫剛領兵出城,這城中便混進細作生亂。
韓德讓一迴留守邸,當即命家丁護衛日夜戒嚴,以防滋事者闖入。
他正布置著防衛,見沂國公主前來,忙上前揖道:“公主殿下。”
沂國公主扶起他,急問道:“駙馬領兵出城耶?”
“嗯”韓德讓道:“城中細作生亂,未免萬一,明早小侄送公主殿下及妹妹們北歸。”
沂國公主問道:“吾等北歸,駙馬若何?”
韓德讓道:“世伯軍令在身,未戰棄城乃死罪。公主殿下寬心,小侄留待城中接應世伯。”
沂國公主卻搖頭否道:“不可!不可!爾且隨我同歸,若汝生難,我如何予韓將軍交代。況三妹……”
“啊……!”
兩人正說著話,忽聞伊蘭一聲驚叫,兩人聞聲一驚,尋著三兩步奔過去,府中護衛與仆人也是紛然而來。
隻見一契丹少年,歲十四左右,緊緊捂著伊蘭口鼻,伊蘭嚇得兩眼直冒淚花。
但令韓德讓欣慰的是,劉謹言自那日挨了罰,也靈醒了許多。雖是膽怯,卻也以身將燕燕護著,再不是那般兩耳不聞窗外事,知曉了自家本分。
而胡輦則舉短刀指著那少年,令道:“放我二妹!”
那少年環顧一周,見這裏外竟圍了三十來人,或舉長槍、或挽弓。
韓德讓也打量少年一眼,見少年腰間佩著刀,卻並未抽出,他斷定這少年並非為傷人而來,否則就不單單是用手捂著伊蘭的嘴了。隻要對方無意傷人,便可商量。
韓德讓料定後,忙對左右護衛令道:“放下槍弓!”
護衛得令,各收武器。
他又對少年勸道:“觀爾非是歹人,想一時糊塗,就此罷手,我等必不傷爾分毫。”
少年見著仍有些遲疑,倒是不解,這留守府中怎由一漢兒發號施令。
而韓德讓打量著少年,倒覺這少年眉目深邃,竟無半點惶恐之意。他正覺奇,燕燕卻不顧劉謹言阻攔溜走。劉謹言瞧了一眼他的臉色,見他眉頭漸橫,畏懼挨打,趕緊著追燕燕去。
此番他倒也顧不得那調皮的小丫頭,顯然此刻伊蘭安危更重。他隻得不停與那少年說話,欲探知他究竟是意欲何為。
好半天,那少年才迴應一句:“我不傷人。”
“既如此,當即刻放人,我等絕不與爾為難。”
少年正思著當如何說出自已的身份,並叫這些人相信他所言。他剛啟口,忽一顆金珠直中少年側腦,打得他腦袋一陣嗡鳴,竟是燕燕爬上了樹,偷用彈弓打中。
韓德讓趁少年吃疼,瞬時出刀向少年斬去。少年忙後退避其刀鋒,卻又怕傷了伊蘭,竟主動將伊蘭推了出去。
韓德讓抓住伊蘭順勢往後一拉,徑直送入沂國公主懷中。一眾護衛見事,忙舉兵戈來架住少年
韓德讓冷聲吩咐道:“將其好生看管,勿使脫逃。”
護衛聞聲令,繳下少年的佩刀,將少年押解下去。沂國公主見著那佩刀,卻是失神。
韓德讓則冷聲問道:“護衛統領何在?”
統領聞聲出列,他又罰道:“自領二十杖,少主貼身侍婢、婆子照料不善,各領十杖。”轉又吩咐道:“副統領暫代統領之職。”
眾人聞令,各自哭喪著退下領罰。劉謹言更是嚇得一哆嗦,那二十尺已是疼了月餘才緩過來,這十杖不得打殘了去?
見劉謹言畏畏縮縮地退下,韓德讓卻令道:“劉侍讀護主有功,賞錢兩貫。”
劉謹言聞言一愣,免了罰,還有賞。沒是聽錯吧?但見那些婆子、丫鬟們神情懊悔嫉妒,想來應當沒聽錯。
待仆從都退下,沂國公主才看著佩刀麵色凝重道:“此刀……乃阿爺佩刀。”
韓德讓看著那佩刀,驚疑道:“太宗之物?”
沂國公主凝重著點點頭,說道:“此原阿爺佩刀,曾隨阿爺征討十餘載。會同十年,阿爺伐晉,時先帝為永康王,因其破敵有功,阿爺大喜,遂將此刀賜予先帝,後先帝又賜予其嫡長子明扆。九年前,火神澱兵變,先帝為察割所弑,明扆失蹤,至今未得蹤跡,亦不知其生死。”
“如此說來,其人可疑也。”韓德讓說著起疑。
沂國公主則傷懷道:“隻不知是否原主。”
韓德讓思慮片刻,說道:“如此,小侄且尋明白。”說罷,便往暫且關押少年的雜物房去。
他隻得憑調速往軍營點齊兵馬急急出寨,卻見韓德讓轅門立馬。他拍馬過去,問道:“爾怎來矣?兵荒馬亂,保重自身。”
韓德讓將蕭思溫拉到一側,囑道:“世伯,此番周主北上未遇一阻,兵勢極盛。世伯去時千萬謹慎,若敗即退,若勝莫追。今兵符未授,援軍未動。此戰,世伯不失城即大功。若貪功冒進失幽州,大遼亡矣,世伯之罪恐是無可赦免。”
蕭思溫聽著點頭,說道:“知也,爾速迴。若吾戰不利,即護送公主北上。”他拍拍韓德讓肩膀,深吸一口氣,拍馬而去。
他自己有多少斤兩,他自己是清楚的,要他舞文弄墨還行,行軍打仗那是趕鴨子上架。莫言如今這局勢於己不利,對手又是郭榮那般英明之主,又有趙匡胤、韓通等當世名將。
便是曾經占著優勢他也未有勝績在。隻不過當時中原比契丹亂得多,他雖庸,對手也不強,是以未得大敗。
然今次昏君用慫將,想不敗都難,好在之前韓德讓就來知會過他及早布防,屆時退守幽州理應穩妥。
韓德讓望著蕭思溫項背,亦是悵惘,願他能聽自己這一語,先保了自家平安,別的可再作計較。
“聞周軍勢如破竹,幽州恐難堅守。與其城破,不如歸降,總留得一城性命。”
“燕雲本漢地,如今正當歸。”
“契丹欺我漢兒,今周兵來解,我等理當南附。”
………………
迴留守邸的路上,韓德讓一路聽著各種流言播散。這敵軍未至,幽州城竟已生騷動,或言逃、或言降,攪得整個幽州城惶惶不安。不想蕭思溫剛領兵出城,這城中便混進細作生亂。
韓德讓一迴留守邸,當即命家丁護衛日夜戒嚴,以防滋事者闖入。
他正布置著防衛,見沂國公主前來,忙上前揖道:“公主殿下。”
沂國公主扶起他,急問道:“駙馬領兵出城耶?”
“嗯”韓德讓道:“城中細作生亂,未免萬一,明早小侄送公主殿下及妹妹們北歸。”
沂國公主問道:“吾等北歸,駙馬若何?”
韓德讓道:“世伯軍令在身,未戰棄城乃死罪。公主殿下寬心,小侄留待城中接應世伯。”
沂國公主卻搖頭否道:“不可!不可!爾且隨我同歸,若汝生難,我如何予韓將軍交代。況三妹……”
“啊……!”
兩人正說著話,忽聞伊蘭一聲驚叫,兩人聞聲一驚,尋著三兩步奔過去,府中護衛與仆人也是紛然而來。
隻見一契丹少年,歲十四左右,緊緊捂著伊蘭口鼻,伊蘭嚇得兩眼直冒淚花。
但令韓德讓欣慰的是,劉謹言自那日挨了罰,也靈醒了許多。雖是膽怯,卻也以身將燕燕護著,再不是那般兩耳不聞窗外事,知曉了自家本分。
而胡輦則舉短刀指著那少年,令道:“放我二妹!”
那少年環顧一周,見這裏外竟圍了三十來人,或舉長槍、或挽弓。
韓德讓也打量少年一眼,見少年腰間佩著刀,卻並未抽出,他斷定這少年並非為傷人而來,否則就不單單是用手捂著伊蘭的嘴了。隻要對方無意傷人,便可商量。
韓德讓料定後,忙對左右護衛令道:“放下槍弓!”
護衛得令,各收武器。
他又對少年勸道:“觀爾非是歹人,想一時糊塗,就此罷手,我等必不傷爾分毫。”
少年見著仍有些遲疑,倒是不解,這留守府中怎由一漢兒發號施令。
而韓德讓打量著少年,倒覺這少年眉目深邃,竟無半點惶恐之意。他正覺奇,燕燕卻不顧劉謹言阻攔溜走。劉謹言瞧了一眼他的臉色,見他眉頭漸橫,畏懼挨打,趕緊著追燕燕去。
此番他倒也顧不得那調皮的小丫頭,顯然此刻伊蘭安危更重。他隻得不停與那少年說話,欲探知他究竟是意欲何為。
好半天,那少年才迴應一句:“我不傷人。”
“既如此,當即刻放人,我等絕不與爾為難。”
少年正思著當如何說出自已的身份,並叫這些人相信他所言。他剛啟口,忽一顆金珠直中少年側腦,打得他腦袋一陣嗡鳴,竟是燕燕爬上了樹,偷用彈弓打中。
韓德讓趁少年吃疼,瞬時出刀向少年斬去。少年忙後退避其刀鋒,卻又怕傷了伊蘭,竟主動將伊蘭推了出去。
韓德讓抓住伊蘭順勢往後一拉,徑直送入沂國公主懷中。一眾護衛見事,忙舉兵戈來架住少年
韓德讓冷聲吩咐道:“將其好生看管,勿使脫逃。”
護衛聞聲令,繳下少年的佩刀,將少年押解下去。沂國公主見著那佩刀,卻是失神。
韓德讓則冷聲問道:“護衛統領何在?”
統領聞聲出列,他又罰道:“自領二十杖,少主貼身侍婢、婆子照料不善,各領十杖。”轉又吩咐道:“副統領暫代統領之職。”
眾人聞令,各自哭喪著退下領罰。劉謹言更是嚇得一哆嗦,那二十尺已是疼了月餘才緩過來,這十杖不得打殘了去?
見劉謹言畏畏縮縮地退下,韓德讓卻令道:“劉侍讀護主有功,賞錢兩貫。”
劉謹言聞言一愣,免了罰,還有賞。沒是聽錯吧?但見那些婆子、丫鬟們神情懊悔嫉妒,想來應當沒聽錯。
待仆從都退下,沂國公主才看著佩刀麵色凝重道:“此刀……乃阿爺佩刀。”
韓德讓看著那佩刀,驚疑道:“太宗之物?”
沂國公主凝重著點點頭,說道:“此原阿爺佩刀,曾隨阿爺征討十餘載。會同十年,阿爺伐晉,時先帝為永康王,因其破敵有功,阿爺大喜,遂將此刀賜予先帝,後先帝又賜予其嫡長子明扆。九年前,火神澱兵變,先帝為察割所弑,明扆失蹤,至今未得蹤跡,亦不知其生死。”
“如此說來,其人可疑也。”韓德讓說著起疑。
沂國公主則傷懷道:“隻不知是否原主。”
韓德讓思慮片刻,說道:“如此,小侄且尋明白。”說罷,便往暫且關押少年的雜物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