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通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蓋昌意之裔曰葛烏菟者,世雄朔陲,後為冒頓單於所擊,保鮮卑山以為居,號“鮮卑氏”。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曰“庫莫奚”、曰“契丹”。


    隋唐之際,契丹之君號“大賀氏”,受封鬆漠都督。武周時,不滿武周篡李唐而反。武周遣將擊潰其眾,大賀氏微,別部長過折代之。


    過折尋滅,迭剌部長涅裏立迪輦組裏為阻午可汗,更號“遙輦氏”。唐賜國姓,曰李懷秀,降公主妻之。既而李懷秀不堪忍受安祿山欺壓,殺公主叛唐,唐更封楷洛為契丹王,又降公主妻之。


    楷洛至屈戍百年,國勢複振。至唐末契丹王欽德號德痕可汗,光啟年間抄掠奚、室韋諸部役服之,數與劉仁恭相攻。德痕可汗晚年政衰,由八部三年一世選。


    然迭剌部耨裏思之玄孫阿保機建旗鼓,不肯受代,自號為王,遙輦氏遂亡。數載,阿保機稱帝製,號“大契丹”國,建元神冊(公元916年)。又用漢人建城郭、設禮儀、創製度、建孔廟、奉儒學,國人逐而開化。


    大契丹國立,阿保機上尊號曰“天皇帝”,其妻述律平尊號曰“地皇後”,嫡長子耶律倍(契丹名:圖欲)為“人皇王”,又遵漢製立倍為皇太子。然述律後偏愛幼子耶律洪古(契丹名:李胡),欲以其為儲。


    天顯元年(公元926年),阿保機東滅渤海,更名“東丹”為藩國,因皇後、太子不睦,留太子耶律倍鎮東丹,加冊東丹國王。不日,阿保機還,卒於扶餘,廟號太祖(統和二十六年七月進諡號曰“大聖大明皇帝”;重熙二十一年加諡號曰“大聖大明神烈皇帝”)。


    既而阿保機崩,述律平知幼子耶律洪古不得人心,遂以公選之法立嫡次子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德光(契丹名:堯骨)為帝。述律平遂為皇太後,稱製,總攝軍國事。耶律德光率群臣為述律平上尊號曰“廣德至仁昭烈崇簡應天皇太後”。又尊母之意,授弟耶律洪古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皇太弟。


    天顯五年(公元930年),耶律倍不堪壓力,浮海出國,南投後唐,得賜李唐國姓,更名李讚華。天顯十一年(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稱臣、稱子割讓燕雲十六州以賄契丹,乞兵反唐。耶律德光親率五萬騎南下,大敗唐軍,冊立石敬塘為中原皇帝,國號“晉”。及唐亡,後唐末帝李從珂詔耶律倍一同自焚。


    會同四年(公元942年),石敬瑭崩,其侄石重貴即帝位。因稱孫不稱臣,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俘晉帝石重貴及晉宗室朝臣,遷封“負義候”,石晉遂亡。


    會同十年正月初一(公元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汴京稱帝,下詔改國號為“大中央遼契丹國”,並按中原五德終始說,尊水德,服尚紫、黑,改會同十年為大同元年。未久,因縱兵搶掠,引百姓揭竿起義。耶律德光負傷北退,晉將劉知遠收拾山河,立國號“漢”。


    而耶律德光領雄騎,連滅唐、晉二朝,卻不敵百姓義軍。懊惱、悔思之下又染熱疾,不久卒於還師途中。


    因懼皇太弟耶律洪古繼為皇帝,從征群臣謀擁耶律倍長子永康王耶律阮為帝。應天皇太後述律平聞而怒,令耶律洪古率軍與耶律阮戰,耶律洪古敗退。應天太後親率軍與耶律阮對峙,幸橫帳大惕隱耶律屋質從中斡旋,祖孫和解。


    耶律阮遂為三代遼帝,依漢製上叔父耶律德光廟號曰“太宗”,(統和二十六年七月尊諡號曰“孝武皇帝”,重煕二十一年加諡曰“孝武惠文皇帝”,又更大同元年為天祿元年)。追親父耶律倍為義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遼文忠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燊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燊燊並收藏大遼文忠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