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收容


    一行人剛從縣庫出來沒走幾步,卻見王成急衝衝地迎麵跑過來,嘴裏喊著:“大人,許姐姐要我來找您——”


    “什麽事?”楊銘問道。


    “城牆那邊好多人……他們要衝進來了……”


    校場北邊的城牆正在修築城門,昨日扒開的缺口已經修箿整齊,缺口上麵的拱形連接已經合攏,初步有些門洞的樣子了,原本幾百人勞作的工地都停了工,那些從城外俘人中征來的民夫扔下了手裏的工具,跟著外麵的俘人一起喊著要進城,城牆的缺口處用木柵擋住了,軍士和丁壯拿著各式兵器在後麵緊張地守衛,阻止外麵那些鼓噪的人群闖進來。


    “明天就要過小年了,這天寒地凍的,把我們扔在城外於心何忍?”


    “每天都有凍死餓死的——昨夜一宿北風,今天一早就有幾十個人凍死了,再這樣下去,恐有不測之變啊……”


    為首的兩個讀書人向軍士們大聲說著,身後衣衫襤縷的老百姓們發出一陣嘩噪之聲。


    看到楊銘一行人過來,軍士和丁壯們趕緊讓出一條通道。


    “你們倆是什麽人?”楊銘隔著木柵問道。


    兩個讀書人盯著楊銘奇怪的裝束思忖片刻,迴身揮手示意,後麵的人群嘩噪聲慢慢平息了下來。沒辦法,老百姓就是服讀書人。


    “在下良鄉生員孟如禮。”


    “在下固安生員王安佩。”


    十二月一日,皇太極率兵攻良鄉,屠固安,到現在也有二十多天了,看來這兩位讀書人在俘人堆裏吃苦的時間也不短了。


    “兩位先生既是讀書人,為何沒能進城?”楊銘知道,有一些俘人是被後金軍收在城裏的,主要是讀書人、工匠、醫生、美貌婦人等。


    “我等混跡於俘人隊裏,韃虜不知我等身份。”


    “讀聖賢書,知忠孝廉恥,我等豈可貪圖安樂而為韃子所用哉!”


    兩位生員慨然說道。


    看來是有氣節的讀書人,楊銘對於曆史上這些有氣節的人一向是敬重的。


    “不知兩位先生可知城外俘人之數?”


    “我等聽替韃子管事之人說過,城外俘人約有一萬三千之數。”


    “一萬三千人可不是小數目,進城來這糧草、住宿,恐怕都有困難。”


    “再說,人多口雜,難免會有奸細混入,比如剛才先生所說,替韃子管事之人……”


    楊銘一時躊躇不決。


    “替韃子管事之人也未必就是奸細,若無人管事,隻怕俘人們早就死的所剩無幾了。至於糧食,俘人們在城外一樣也要吃飯……”


    他們這樣說也未必沒有道理,後金軍擄人是運到建州充作勞動力和生育工具的,自然也不希望這些人都凍死餓死,每天會扔下幾十袋糧食給俘人們維持生命。但是,如果沒有管事的人安排分發,大多數人的是得不到糧食的,那就隻有餓死了。


    “這一萬多人進城,若有嘩噪盜搶之事怎麽辦?”


    “俘人們隻求活命,若是大人能放他們進來,他們對大人感恩還來不及,又怎麽會做出奸犯之事?”


    “再說俘人都是按各鄉各裏聚集的,各有連保,斷無人敢行不軌……”


    “那麽,兩位先生請迴去妥善安排,我去跟知縣大人說,放大家入城。”楊銘也不希望這些俘人在外麵受凍受餓,更不希望死人。


    “敢問大人尊諱?”兩位生員對楊銘長揖問道。


    “在下楊銘。”楊銘抱拳迴禮道。


    “可是昨日以五雷正法大破韃虜的天將軍?”兩位生員眼睛放光地看著楊銘,激動地問道。


    “正是。”楊銘微笑點頭,“請兩位先生務必安排妥當,有序進城,絕不可鼓噪嘩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城牆上,趙知縣和一個三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並肩而立,俯看著城牆下麵黑壓壓的人群,在他倆身邊不遠處,雜亂地堆放著十幾袋糧食,兩個衙役一人一邊提著麻袋的兩個角,嘿的一聲,把麻袋蕩悠起來,擱到城牆的垛口上,然後用力往外一推,麻袋就沉沉地掉下去了。


    城下的人群唿拉著往後退了幾步,形成一個半圓形的人圈,麻袋落在人圈中間,發出沉悶的響聲,袋子的一個角破開了,金黃色的麥粒淌了出來,黑壓壓的人群蜂擁而上,圍到麻袋四周,用力撕扯著,挖出麥子往懷裏、袖子裏裝,更有人直接抓一把麥子塞到嘴裏,人群互相擁擠拉扯,哭聲、叫罵聲響成一片。


    趙知縣皺著眉頭,對一旁的中年人說道:“劉先生,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先生還是得出麵料理一下才行。”


    那中年人穿著一件交領寬袖的絳色直裰長袍,頭上戴著狐皮帽子,麵色白淨,雙目炯炯有神,他歎了口氣,說:“以前有韃子在,俘人們就算在城外受凍挨餓,也沒人敢鼓噪。現在韃子沒了,還讓他們餐風露宿,隻怕是管束不住啊,我看大人還是把他們放進來吧。”


    趙知縣冷哼一聲,說:“現在韃子是沒了,可這城裏又來了一位爺,放不放進來,恐怕還是得這位爺說了算……”


    中年人眼神望向遠方,悠悠地說:“奇怪,這位楊某人到底是什麽來頭?”


    趙知縣說:“本官問過範同舟,此人是半路裏殺出來的,一出手就擊斃了幾十個韃子,甚是可怖。至於到底什麽來曆,隻怕沒人知道。”


    中年人又問道:“昨日城下一戰,據說此人一記雷法,上千韃兵瞬間就屍骨無存。大人當時在城上……”


    “說過多少遍了,本官當時親眼所見,還能有假?”趙知縣有點生氣了,“屍骨無存倒還不至於,那幾百顆首級還用石灰硝著呢。”


    中年人長歎道:“可惜,可惜!如此情景,百年難遇,惜未能親見,可惜,可惜!”


    “城外的沒看到,城裏的那一記雷,先生難道也沒看到?”


    “倒了二十多間房子,炸死的韃子就不說了,就這城裏的百姓,也死傷七八十人”


    說到這裏,趙知縣露出心有餘悸的表情。


    “唉,看來這天是要變了。”中年人長歎一聲道。


    這中年人是山東諸城人劉必顯,天啟四年舉人。劉家早年家境貧寒,至劉必顯祖父劉思智,始讀書成邑生。劉必顯之父劉通亦是貢生,他“倜儻有誌節”,萬曆四十三年大饑荒,他在路上拾到一些銀錢,在原處等候三日,不見有人來找,無奈用此錢買米煮粥,救濟饑民;他曾見一貧苦人家賣婦女,當即買下,付錢後,又將文書當麵撕毀,讓那婦女迴家團聚。


    劉必顯自幼聰敏,讀書勤奮,十九歲補庠生,歲試第一,二十五歲鄉試中舉,少年登科。曆史上他在順治九年中進士,為官清正,敢於維護平民百姓的利益,並因此得罪旗人貴族,辭官終老於山林泉下,九十三歲高齡而卒。他的孫子,就是清代著名宰相劉統勳。


    此次劉必顯是來京遊學,沒想到剛至京畿就遇到京師戒嚴,京城進不去,於是又折返到通州,想從張家灣乘船迴山東,結果遇到後金兵來搶漕糧物資,兵燹之下,一千多艘漕船焚毀了,他也被後金兵俘獲。


    後金軍早期破邊入塞的時候,即使是俘獲一名生員都是很重視的,劉必顯的舉人身份更是顯赫異常了,豪格便把他帶在身邊,想為己所用。劉必顯眼看反抗也沒有用,就幹脆請了管理俘人的差事,希望能讓俘人們有口飯吃,不至凍餓而死。


    城牆上的差役們仍是按著後金軍的舊規矩,每個城門扔十五袋糧食就完事了,那些沒搶到糧的俘人還在城牆下苦苦哀求,扔給俘人們的糧食是從後金軍的糧倉裏出的,不是從縣倉裏出的,劉必顯就是想多扔點糧食下去,現在也得請示楊銘了。


    劉必顯一直想去將軍府拜會楊銘,但他忍住了這個衝動,他還要等一等。


    楊銘由範同舟引著,沿馳道登上城牆,來找趙知縣,


    “趙大人!”這次是楊銘來求人,一見麵他就躬身抱拳行禮,至於跪拜就算了,畢竟對方是投降的罪官,連人帶城還是在自己手裏收複迴來的。


    “楊將軍來的正好。”趙知縣拈著額下的幾縷胡須,“城外的這些饑民鼓噪,棄之不忍,收之難安啊。”


    “趙大人,我想讓城外的難民進來……”楊銘開門見山地說。


    “放進來?如何安置?”趙知縣沒想到楊銘會主動提出這個要求。


    “在校場上搭帳篷,校場邊上的幾十間廢墟趕緊清除了,也可以騰出一些場地來。城內其他各處,若有空餘的地方,也可以隨宜安置。”


    “將軍一片仁心,唯此事重大,須妥為安排才行。”趙知縣看了看一旁的劉必顯,說∶“將軍可與劉先生商議一下,若可行,本官便打開城門,放難民進來。”


    楊銘目光投向劉必顯,卻發現這中年人正雙目如電的看著自己。


    “見過劉先生。”他上前抱拳行禮道。


    “這位就是楊將軍?幸會,幸會。學生昨日就想去拜見將軍,隻是眼下要料理這些難民之事,實在難以抽身,還請將軍見諒。”劉必顯迴了個禮,客客氣氣地說。


    兩人晤談之後,劉必顯很快就把事情安排妥當了,他對城外的難民情況所知甚詳,對城內的環境亦頗了解,難民進城,誰先誰後,何人負責,走哪個城門,各安置於何處,城內如何通行,各處分配多少糧草物資器具,一切都井井有條。楊銘看在眼裏,心中也不由得暗自佩服,若換作自己來安排,絕對是做不到如此周全的。


    “我想請先生主持全局。”他幹脆打開天窗說亮話,劉必顯既然能為豪格所用,相信也能為自己所用。


    “劉某才疏學淺,恐難當此大任。”


    “先生不必推辭,將來若有任何變故,一切責任由我承擔,決不牽連先生一絲一毫。”楊銘把劉必顯可能的最後顧慮都打消掉。


    “承蒙將軍厚愛,學生勉為其難試試吧,但願不負將軍所望。”劉必顯等待的效果終於出現了,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我在城中現有白銀十二萬兩,糧草二十萬石,布帛七萬匹……”


    “這是豪格貝勒開出的清單。”楊銘取出一疊公文紙遞給劉必顯,“先生需要調撥任何物資,寫好文書遞到縣衙倉庫辦理即可。”


    劉必顯拿著清單和公文紙,頗有一些意外,楊銘對他的信任超出了他的預期,看著清單上的一項項物資,他心中不免感慨,豪格雖然對他優待,但這些核心機密他是根本接觸不到的,現在楊銘全部交給自己,初次見麵就有如此信任,倒讓他感到肩上的擔子重了。


    “學生必定殫精竭慮,為將軍效力。”劉必顯算是表態了。


    在劉必顯的統籌安排下,俘人們井然有序地進城了,城牆和房屋的施工也加快了速度,劉必顯除了管飯之外,還答應給錢,民夫們有了盼頭,工作效率明顯提高。校場旁的房屋廢墟基本清理完畢了,按楊銘和劉必顯商量的計劃,要在這裏建一排房子,包括一個可供幾百人一起吃飯的大食堂。


    現在吃飯是個大問題,到了晚上,校場上到處都是熊熊的柴火,伴隨著滾滾濃煙,楊銘住的將軍府門口都能聞到嗆人的煙味。


    許小娘子已經備好了一桌子菜,但是吃飯的人卻隻有她和楊銘、王成三個人,丁有三他們自己去吃了,或許是跟著楊銘一起吃覺得不自在,現在有大量的馬肉——順義城下一戰,後金軍死傷馬匹無數,丁有三等一眾軍士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去了。


    楊銘一個人坐在桌旁,照例,許小娘子和王成是不能上桌吃飯的,這種規矩讓他很不適應。


    “你們倆一塊坐下來吃飯吧。”楊銘招唿著她們。


    “等將軍先吃完了我們再吃。”許小娘子站在旁邊,給楊銘擺上碗筷。


    “唉,我說你們怎麽這樣?現在又沒外人——”


    話一出口楊銘就覺得似乎不太妥。


    果然,許小娘子臉紅了,倒是王成年紀小,沒聽出什麽,眼睛撲閃地抬頭看著楊銘和小娘子。


    “將軍,我今天拿了一些錢,要府裏的仆人們去街上買了菜肴雜貨。”許小娘子說。


    “可是……存放這裏的錢糧物品器械,各處都來取用。範先生和丁百總他們倒也罷了,那些丁壯們,還有修城牆的、整校場的,都來拿東西,奴家和王小公子在這守著,給也不是,不給也不是。”


    楊銘這一路上的繳獲也不少,除了烏賴那隊人馬攜行的輜重物資外,昨日在城門外割首級,打掃戰場收拾的兵器、盔甲、銀兩,也是個不小的數目,入城後都存放在將軍府裏,也沒想好怎麽處置。


    “不要緊,過幾天就好了,你們看好鐵車和鐵炮就行了。”楊銘決定明天就把這些物資送到縣衙倉庫去,由劉必顯統一調度使用。


    “將軍放心,門楹修得很堅固,車停在裏麵,沒人能夠接近。”許小娘子語氣堅定地說。


    “那就好,這兩天辛苦你了。”楊銘從口袋裏取出田黃石印章,遞給小娘子。


    “田黃?”許小娘子不解地問。


    “是印信。以後劉先生開的公文,就到你這裏蓋印信吧。”


    小娘子吃了一驚,正要推辭,卻看到印麵上的篆文,頓時癡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瀅並收藏崇禎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