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盤庫
縣衙東側的倉庫裏,一個老吏正在指揮差役們清點庫存。這一個多月裏,後金軍源源不斷擄來的各種物資把高大寬敞的糧倉和庫房都快要堆滿了,一袋袋的糧食堆得比糧倉屋頂的大梁還高,庫房裏布匹、食鹽、香料、藥材、銅鐵器具、硝石硫磺等各色貨物見縫插針地一堆堆碼放著,幾乎都讓人沒有落腳的地方了。
“老何,身上的傷無妨吧?”引著楊銘一行從門外進來的範同舟跟老吏打著招唿。
“無妨,一點皮外傷而已,多謝範先生關心。”昨日趙知縣反正的時候,這老吏帶著差役跟駐守倉庫的幾個後金書吏搏鬥,受了點小傷。
“那就好。老何,這位就是大破虜軍,收複縣城的楊將軍,這位是丁百總……”
範同舟向老吏介紹著楊銘一行眾人。
“見過楊將軍。”老吏向楊銘拱拱手。
“老何,楊將軍要看看庫房清冊。”
“範先生可有知縣大人的堂諭?”
“這個……老何,這些物資都是楊將軍繳獲的戰利品吧,楊將軍要看看清冊,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沒有堂諭,任何人都不能查看清冊。”老吏不卑不亢地說。
“大膽!”丁有三上前一步,手按刀柄喝道。今天楊銘剛答應收他們做家丁,家主遇到麻煩,丁有三自然也想表現一下。
楊銘擺擺手,製止了他,“何先生,前日韃子在的時候,他們能看清冊麽?”
“這……”老吏臉上一紅,隨即說道:“知縣大人既已獻城,那當然是對庫房有令諭的。”
他這麽說倒讓楊銘一時不好接話了。這些老吏浸淫庶務多年,場麵上的條條道道早已滾瓜爛熟,想在言語上拿住他們是很不容易的,楊銘也不想跟他們動粗,隻好對範同舟說:“範先生,煩請你去找一趟知縣大人。”
還沒等範同舟迴答,就聽到一陣腳步聲,趙知縣帶著趙教諭和幾個衙役匆匆進來了,這倉庫和縣衙本就是一體的大院落,是以趙知縣得知楊銘來看倉庫,很快就趕了過來。
“何如水,本縣是楊將軍領軍光複的,庫房裏的戰利品及其清冊,楊將軍但看無妨。”
“楊將軍若要調撥繳獲的錢糧物資,但憑所調。你把帳簿記好,還有,看管好本縣自己的東西就行了。”
趙知縣跟老吏何如水交代完畢,又對範同舟說:“範先生,你以後就跟著楊將軍走動,有何事情也好跟衙裏兩邊料理。”說罷他看了看一旁的趙教諭,趙教諭點了點頭。
名義上教諭是管生員的,教諭是老師,秀才是學生,老師管學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實際上秀才所在的官學平時並不上課,每臨大考,秀才們也隻是在家用功,最多在學校自習一下,再加上考取秀才的時候,考試是上級派來的學政主持的,在那個時代,人們隻管錄取他們的人叫老師,所以,教諭雖然名義上也是老師,但卻沒人認帳,實際也管不了秀才什麽事,趙知縣跟趙教諭打招唿,也就是給他一個麵子而已。
其實趙知縣的這個安排昨天就跟範同舟說過了,今天當著楊銘的麵再說一遍,算是給雙方一個交代。
“楊將軍,本官還有事——那幫饑民在城外鬧事,吵著要進城,本官要去看看。”趙知縣對楊銘拱拱手,帶著人急急地走了。
何如水取出清冊交給楊銘,楊銘翻著看了看,又拿出昨日豪格列的那份清單——當然不是豪格自己寫的,這種事自然是由手下的讚畫來做,大致比對了一下,基本都能對得上。再看看那些堆積如山的物資,一時也沒法一一盤點,在庫房裏繞了幾圈,料想這些庫吏們也不敢使什麽手腳,順義城就這麽大,偷出去也藏不住,若說偷運出城,那更是想都別想,純屬找死。
“銀庫在哪?帶我們去看看。”
何如水帶著楊銘一行來到一間較小的庫房,這庫房一看就是財帛重地,青磚的牆壁比剛才的大庫房更厚實,地上也鋪著厚厚的青磚,牆壁四麵都不開窗,靠屋頂與牆壁之間的花孔透氣,庫房四麵的架子上擺放著一撂撂的銀錠,地麵上也擺放著一隻隻的木箱,裏麵裝的也是銀綻和散碎銀子。
楊銘隨手拿起一錠白銀,掂在手裏沉沉的。銀錠呈船型,中間束腰,兩端弧形上翹,錠麵有一層螺旋狀的絲紋,由外及裏,清晰可見,這是鑄造銀錠時,銀水因高溫急劇冷卻而收縮,由外向內形成的漣漪紋。一般來講,銀含量在九成以上者,才有這樣的花紋,這也是通常將足色的銀子稱為紋銀的緣由。銀綻底部鏨刻著陰文“肇慶黃江廠解充餉銀伍拾兩匠黃傑”,肇慶黃江廠指萬曆四年在廣東肇慶城外江岸處開設的黃江稅廠,朝廷在此征收過往船隻的商稅。
賞玩著手中的銀錠,楊銘一時陷入沉思。
曆史上明朝的滅亡有很多原因,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崩潰,而引發明朝經濟崩潰的導火索就是白銀短缺。
1620年至1660年間,歐洲市場爆發了貿易危機,以西班牙的塞維利亞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體係遭到沉重打擊。在17世紀20年代歐洲貿易衰退之前,停泊於馬尼拉的中國商船每年多達41艘,到1629年(也就是崇禎二年)則降為6艘。加之當時與中亞貿易的萎縮,新大陸輸入中國的白銀便大大減少了。
17世紀30年代。白銀又開始大量流入中國。西屬新大陸的白銀從海上源源不斷地運至馬尼拉,大量日本白銀被澳門人帶到了廣州,而更多的白銀則從印度的果阿經馬六甲海峽流入澳門。
但不久後白銀流入就再次被嚴重阻斷。1634年後,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限製船隻從阿卡普爾科出口,強令斬斷對中國貿易;1639年冬,二萬五千名中國商人在馬尼拉遭到西班牙人和土著人的屠殺;1640年,日本斷絕了與澳門的所有貿易往來;1641年,馬六甲落入荷蘭人手中,果阿與澳門的聯係也被切斷。
至此,明朝的白銀進口量驟然跌落。因為缺乏白銀,江南的工商業遭到重創,整個國家發生硬通貨緊縮,糧食的價格在兩三年間下滑70%——這是以白銀計價,以銅錢計價則上漲了10倍,全麵爆發的貨幣危機最終造成全國經濟崩潰。
“將軍——”範同舟看到楊銘拿著銀錠若有所思,久久沉默不語,不知怎麽迴事,趕緊提醒了一聲。
“哦,不是說庫房裏還有一顆總兵大印嗎?咱們看看。”
楊銘迴過神來,想到豪格列的單子裏有“繳獲明總兵大印一顆”,就隨口問了問。
何如水點點頭,從庫房角落裏搬出一隻木箱,放在楊銘麵前的架子上打開。
隻見箱內四壁都墊著厚布,幾個布包裹擺在裏麵,何如水找了找,拿出其中一個布包裹遞給楊銘。
打開包裹,裏麵是一枚長方形的銀質印章,印麵邊長約三寸,扁扁的像一個加大加厚的cpu,印背是一隻老虎形狀的鈕,稱為伏虎鈕,是用來握持蓋印的。楊銘把印麵翻過來,隻見上麵刻著柳葉篆的陽文“平遼將軍”四個字。
一聲歎息,他將大印放迴箱子裏,默然無語。
這顆“平遼將軍”印是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的。崇禎元年(1628年)九月,趙率教掛平遼將軍的大印,率軍駐山海關。此次後金兵入犯至遵化城下時,袁崇煥急令趙率教帶領四千兵馬馳往救援,趙率教所部急行軍三晝夜,十一月初一到達遵化城外,此時,後金軍已在此以逸待勞了三天。貝勒阿濟格等所部滿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伏擊趙率教,趙率教中箭墜馬,力戰而亡,全軍覆沒。
後金軍是怎麽事先得知趙率教的行軍時間和路線,從而設伏殲敵的,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都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袁崇煥出賣了趙率教,也有人認為隻是巧合。
那老吏何如水也歎了口氣,將箱內另外的幾個布包裹也打開讓楊銘檢閱,裏麵都是一些珠玉首飾、如意、象牙、玳瑁、沉香之類的珍玩。這些東西雖然值錢,但一時也難以脫手變現,楊銘對這類物品向來不怎麽感興趣,隻是對照著清冊隨便看了看,待看到一枚田黃石的印章時,他不覺心中一動。
田黃石是產於福州壽山的石頭,因呈黃色而得名,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被視為“印石之王”,所謂“黃金易得,田黃難求”。明清兩代田黃石盛名於世,身價倍增,文人雅士、達官顯貴,無不以一方上品田黃為珍,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逃離紫禁城時,就在棉衣裏縫藏了一枚田黃石三連印章。
楊銘看到的田黃石是一枚閑章,石質還算不錯,也不知是後金兵從哪個文人墨客家裏抄掠而來的,但讓他心動的並非是田黃石有多麽昂貴,而隻是這枚閑章上篆刻的幾個字而已。
“這枚章我拿了,其他的收起來吧。”楊銘對何如水說。
何如水點點頭。這個時代田黃石還沒有後世那樣珍貴,布包裹裏比這枚田黃石值錢的東西多了,楊銘為什麽隻取這個,何如水也有點不理解。
出來到外麵的押房,何如水取出帳簿,工整小楷寫下“十二月廿二日取田黃一枚,財庫乙字三二七箱中物,交迄”,讓楊銘畫押。
楊銘中學時上過書法班,這毛筆字倒也寫得,他拈起筆,行楷簽上名字,算是辦完手續。
何如水又取出一遝公文紙遞給楊銘,“將軍今後有何調撥,文書擲來即可。”說罷取出印信簿,躬身道:“請將軍預留信印。”
楊銘接過厚厚的一遝公文紙,紙麵長約二尺,寬約一尺六寸,印有底紋,隱隱有一股花椒的辛香味,這是紙張製作的時候用花椒水浸泡過,其目的是為了防蟲蛀。
明代對公文用紙的規定很嚴格,洪武十年明太祖朱元璋頒下了《天下諸司文移紙式》,嚴格規定不同衙門等級和文種使用不同規格的公文紙,並嚴令“不如式者,罪之”。這一方麵是為了體現等級的森嚴,另一方麵也是讓公文規格統一,整齊、美觀,便於各式文書檔案的立卷和管理。
“信印?”楊銘想了想,從口袋裏取出剛才拿的田黃印章。
“用這個?”何如水覺得自己總算是明白楊銘剛才為何要拿這枚田黃了。
“嗯,就這個。”楊銘淡淡的說。
雖然覺得有點不倫不類,何如水也不想多跟楊銘糾纏,他接過田黃印,蘸了印泥按下。
“風清月瑩”,四個端莊絹秀的陽文篆字落在印信簿上。
縣衙東側的倉庫裏,一個老吏正在指揮差役們清點庫存。這一個多月裏,後金軍源源不斷擄來的各種物資把高大寬敞的糧倉和庫房都快要堆滿了,一袋袋的糧食堆得比糧倉屋頂的大梁還高,庫房裏布匹、食鹽、香料、藥材、銅鐵器具、硝石硫磺等各色貨物見縫插針地一堆堆碼放著,幾乎都讓人沒有落腳的地方了。
“老何,身上的傷無妨吧?”引著楊銘一行從門外進來的範同舟跟老吏打著招唿。
“無妨,一點皮外傷而已,多謝範先生關心。”昨日趙知縣反正的時候,這老吏帶著差役跟駐守倉庫的幾個後金書吏搏鬥,受了點小傷。
“那就好。老何,這位就是大破虜軍,收複縣城的楊將軍,這位是丁百總……”
範同舟向老吏介紹著楊銘一行眾人。
“見過楊將軍。”老吏向楊銘拱拱手。
“老何,楊將軍要看看庫房清冊。”
“範先生可有知縣大人的堂諭?”
“這個……老何,這些物資都是楊將軍繳獲的戰利品吧,楊將軍要看看清冊,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沒有堂諭,任何人都不能查看清冊。”老吏不卑不亢地說。
“大膽!”丁有三上前一步,手按刀柄喝道。今天楊銘剛答應收他們做家丁,家主遇到麻煩,丁有三自然也想表現一下。
楊銘擺擺手,製止了他,“何先生,前日韃子在的時候,他們能看清冊麽?”
“這……”老吏臉上一紅,隨即說道:“知縣大人既已獻城,那當然是對庫房有令諭的。”
他這麽說倒讓楊銘一時不好接話了。這些老吏浸淫庶務多年,場麵上的條條道道早已滾瓜爛熟,想在言語上拿住他們是很不容易的,楊銘也不想跟他們動粗,隻好對範同舟說:“範先生,煩請你去找一趟知縣大人。”
還沒等範同舟迴答,就聽到一陣腳步聲,趙知縣帶著趙教諭和幾個衙役匆匆進來了,這倉庫和縣衙本就是一體的大院落,是以趙知縣得知楊銘來看倉庫,很快就趕了過來。
“何如水,本縣是楊將軍領軍光複的,庫房裏的戰利品及其清冊,楊將軍但看無妨。”
“楊將軍若要調撥繳獲的錢糧物資,但憑所調。你把帳簿記好,還有,看管好本縣自己的東西就行了。”
趙知縣跟老吏何如水交代完畢,又對範同舟說:“範先生,你以後就跟著楊將軍走動,有何事情也好跟衙裏兩邊料理。”說罷他看了看一旁的趙教諭,趙教諭點了點頭。
名義上教諭是管生員的,教諭是老師,秀才是學生,老師管學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實際上秀才所在的官學平時並不上課,每臨大考,秀才們也隻是在家用功,最多在學校自習一下,再加上考取秀才的時候,考試是上級派來的學政主持的,在那個時代,人們隻管錄取他們的人叫老師,所以,教諭雖然名義上也是老師,但卻沒人認帳,實際也管不了秀才什麽事,趙知縣跟趙教諭打招唿,也就是給他一個麵子而已。
其實趙知縣的這個安排昨天就跟範同舟說過了,今天當著楊銘的麵再說一遍,算是給雙方一個交代。
“楊將軍,本官還有事——那幫饑民在城外鬧事,吵著要進城,本官要去看看。”趙知縣對楊銘拱拱手,帶著人急急地走了。
何如水取出清冊交給楊銘,楊銘翻著看了看,又拿出昨日豪格列的那份清單——當然不是豪格自己寫的,這種事自然是由手下的讚畫來做,大致比對了一下,基本都能對得上。再看看那些堆積如山的物資,一時也沒法一一盤點,在庫房裏繞了幾圈,料想這些庫吏們也不敢使什麽手腳,順義城就這麽大,偷出去也藏不住,若說偷運出城,那更是想都別想,純屬找死。
“銀庫在哪?帶我們去看看。”
何如水帶著楊銘一行來到一間較小的庫房,這庫房一看就是財帛重地,青磚的牆壁比剛才的大庫房更厚實,地上也鋪著厚厚的青磚,牆壁四麵都不開窗,靠屋頂與牆壁之間的花孔透氣,庫房四麵的架子上擺放著一撂撂的銀錠,地麵上也擺放著一隻隻的木箱,裏麵裝的也是銀綻和散碎銀子。
楊銘隨手拿起一錠白銀,掂在手裏沉沉的。銀錠呈船型,中間束腰,兩端弧形上翹,錠麵有一層螺旋狀的絲紋,由外及裏,清晰可見,這是鑄造銀錠時,銀水因高溫急劇冷卻而收縮,由外向內形成的漣漪紋。一般來講,銀含量在九成以上者,才有這樣的花紋,這也是通常將足色的銀子稱為紋銀的緣由。銀綻底部鏨刻著陰文“肇慶黃江廠解充餉銀伍拾兩匠黃傑”,肇慶黃江廠指萬曆四年在廣東肇慶城外江岸處開設的黃江稅廠,朝廷在此征收過往船隻的商稅。
賞玩著手中的銀錠,楊銘一時陷入沉思。
曆史上明朝的滅亡有很多原因,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崩潰,而引發明朝經濟崩潰的導火索就是白銀短缺。
1620年至1660年間,歐洲市場爆發了貿易危機,以西班牙的塞維利亞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體係遭到沉重打擊。在17世紀20年代歐洲貿易衰退之前,停泊於馬尼拉的中國商船每年多達41艘,到1629年(也就是崇禎二年)則降為6艘。加之當時與中亞貿易的萎縮,新大陸輸入中國的白銀便大大減少了。
17世紀30年代。白銀又開始大量流入中國。西屬新大陸的白銀從海上源源不斷地運至馬尼拉,大量日本白銀被澳門人帶到了廣州,而更多的白銀則從印度的果阿經馬六甲海峽流入澳門。
但不久後白銀流入就再次被嚴重阻斷。1634年後,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限製船隻從阿卡普爾科出口,強令斬斷對中國貿易;1639年冬,二萬五千名中國商人在馬尼拉遭到西班牙人和土著人的屠殺;1640年,日本斷絕了與澳門的所有貿易往來;1641年,馬六甲落入荷蘭人手中,果阿與澳門的聯係也被切斷。
至此,明朝的白銀進口量驟然跌落。因為缺乏白銀,江南的工商業遭到重創,整個國家發生硬通貨緊縮,糧食的價格在兩三年間下滑70%——這是以白銀計價,以銅錢計價則上漲了10倍,全麵爆發的貨幣危機最終造成全國經濟崩潰。
“將軍——”範同舟看到楊銘拿著銀錠若有所思,久久沉默不語,不知怎麽迴事,趕緊提醒了一聲。
“哦,不是說庫房裏還有一顆總兵大印嗎?咱們看看。”
楊銘迴過神來,想到豪格列的單子裏有“繳獲明總兵大印一顆”,就隨口問了問。
何如水點點頭,從庫房角落裏搬出一隻木箱,放在楊銘麵前的架子上打開。
隻見箱內四壁都墊著厚布,幾個布包裹擺在裏麵,何如水找了找,拿出其中一個布包裹遞給楊銘。
打開包裹,裏麵是一枚長方形的銀質印章,印麵邊長約三寸,扁扁的像一個加大加厚的cpu,印背是一隻老虎形狀的鈕,稱為伏虎鈕,是用來握持蓋印的。楊銘把印麵翻過來,隻見上麵刻著柳葉篆的陽文“平遼將軍”四個字。
一聲歎息,他將大印放迴箱子裏,默然無語。
這顆“平遼將軍”印是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的。崇禎元年(1628年)九月,趙率教掛平遼將軍的大印,率軍駐山海關。此次後金兵入犯至遵化城下時,袁崇煥急令趙率教帶領四千兵馬馳往救援,趙率教所部急行軍三晝夜,十一月初一到達遵化城外,此時,後金軍已在此以逸待勞了三天。貝勒阿濟格等所部滿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伏擊趙率教,趙率教中箭墜馬,力戰而亡,全軍覆沒。
後金軍是怎麽事先得知趙率教的行軍時間和路線,從而設伏殲敵的,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都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袁崇煥出賣了趙率教,也有人認為隻是巧合。
那老吏何如水也歎了口氣,將箱內另外的幾個布包裹也打開讓楊銘檢閱,裏麵都是一些珠玉首飾、如意、象牙、玳瑁、沉香之類的珍玩。這些東西雖然值錢,但一時也難以脫手變現,楊銘對這類物品向來不怎麽感興趣,隻是對照著清冊隨便看了看,待看到一枚田黃石的印章時,他不覺心中一動。
田黃石是產於福州壽山的石頭,因呈黃色而得名,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被視為“印石之王”,所謂“黃金易得,田黃難求”。明清兩代田黃石盛名於世,身價倍增,文人雅士、達官顯貴,無不以一方上品田黃為珍,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逃離紫禁城時,就在棉衣裏縫藏了一枚田黃石三連印章。
楊銘看到的田黃石是一枚閑章,石質還算不錯,也不知是後金兵從哪個文人墨客家裏抄掠而來的,但讓他心動的並非是田黃石有多麽昂貴,而隻是這枚閑章上篆刻的幾個字而已。
“這枚章我拿了,其他的收起來吧。”楊銘對何如水說。
何如水點點頭。這個時代田黃石還沒有後世那樣珍貴,布包裹裏比這枚田黃石值錢的東西多了,楊銘為什麽隻取這個,何如水也有點不理解。
出來到外麵的押房,何如水取出帳簿,工整小楷寫下“十二月廿二日取田黃一枚,財庫乙字三二七箱中物,交迄”,讓楊銘畫押。
楊銘中學時上過書法班,這毛筆字倒也寫得,他拈起筆,行楷簽上名字,算是辦完手續。
何如水又取出一遝公文紙遞給楊銘,“將軍今後有何調撥,文書擲來即可。”說罷取出印信簿,躬身道:“請將軍預留信印。”
楊銘接過厚厚的一遝公文紙,紙麵長約二尺,寬約一尺六寸,印有底紋,隱隱有一股花椒的辛香味,這是紙張製作的時候用花椒水浸泡過,其目的是為了防蟲蛀。
明代對公文用紙的規定很嚴格,洪武十年明太祖朱元璋頒下了《天下諸司文移紙式》,嚴格規定不同衙門等級和文種使用不同規格的公文紙,並嚴令“不如式者,罪之”。這一方麵是為了體現等級的森嚴,另一方麵也是讓公文規格統一,整齊、美觀,便於各式文書檔案的立卷和管理。
“信印?”楊銘想了想,從口袋裏取出剛才拿的田黃印章。
“用這個?”何如水覺得自己總算是明白楊銘剛才為何要拿這枚田黃了。
“嗯,就這個。”楊銘淡淡的說。
雖然覺得有點不倫不類,何如水也不想多跟楊銘糾纏,他接過田黃印,蘸了印泥按下。
“風清月瑩”,四個端莊絹秀的陽文篆字落在印信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