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謝充容
娘娘天生尊貴,一路宮鬥上位 作者:燕青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氏一族的罪名是逃不了的,株連九族不是玩笑話。
該殺的不該殺的全殺了,這是斬草除根,已經知曉的不必留後患。
至於婦孺老幼,該流放就流放,該為奴就為奴,但男丁是絕不能留。
這是政策。
可你說如此龐大的人群體係,沒有一條漏網之魚?顯然是不可能。
窮寇勿追,要叫漁網沒有網,耗費的還是人力物力,不值得。
這是對策。
任何事都有風險,沒有絕對的萬無一失。
這是天理。
賞罰分明是一個明君必須的素質。
皇後有功,所以在朝堂,淳祈帝對皇後訴衷腸,是柔情蜜意的大加讚揚。
又說楚氏有功,兌現了三代不降爵的承諾。
楚相直接是老淚縱橫,叩謝天恩,求淳祈帝收迴成命,在你來我往,三推四阻之後才“迫不得已”受此榮恩。
衛國公家的牌匾比金子做的還珍貴多少倍不止。
要說眼紅,最叫人眼紅的還是楚世子。
不久前洞房花燭美嬌娘,更久前金榜題名伴聖恩,如今更是功成名就天上來。
要不說投胎鍾鳴鼎食之家才是大學問。
再說惠昭儀。
淳祈帝是如何說的?
“昭儀到底對朕一片真心,救駕有功,又是三皇子生母,雖是罪臣之女且禦下無力,朕也不忍心多加苛責。降位充媛吧,錦瑟宮依舊歸她,讓她好生養著三皇子。至於二公主,皇後你說,交予誰人較好?”
皇後犯難:“陛下,充媛之位如今是沈氏坐著,若昭儀降位充媛,憑白提了沈氏是否不大合適?去年才大封後宮,如今再封一次也不大合適。後宮裏的主位娘娘不多,要妾說,敏嘉被寧賢妃養得極好,把二公主交予寧賢妃也能給敏嘉作伴,陛下覺得呢?”
“清華說得在理,那就去了謝氏封號,降位充容。寧賢妃是個好的,但朕上迴去瞧敏嘉,寧賢妃還為敏嘉課業犯愁,二公主尚小,最是需要悉心嗬護時,清華覺得花修儀如何?”
皇後無奈,明明淳祈帝心裏門清,還偏要來說什麽和她商量的話。
不過這樣也好,謝氏本不足為懼,罪臣之女也能比沈充媛高一小位,膈應膈應人也是有趣。
二公主一個公主,不堪大用,去哪兒她都不在意,不過為了禦下,不管寧賢妃想不想,這為寧賢妃好的事,到底得為寧賢妃說句話。
晴芷宮啊,也行吧。
皇後想了想,笑:“還是陛下聖明,望謝充容能理解陛下苦心。花修儀、楊貴嬪都挺好,有個孩子叫晴芷宮熱鬧熱鬧,指不定人心情好了,楊貴嬪的身子也能好些。”
漫修給淳祈帝端來皇後特意囑咐熬的雞湯。
“謝氏愚鈍,要清華費心。不過楊貴嬪身子怎麽不好了?”
皇後親自給淳祈帝舀湯,歎道:“哎,這都是楊貴嬪老毛病了,每每受涼就易複發咳疾。冬日天冷,受冷氣是常事,萬壽節當晚宮裏也亂,夜裏還下雪,各宮娘娘們有點小傷小痛都正常,得了風寒的更不少,玉小儀還險些動了胎氣,母後隔日都叫太醫細細診脈了。”
湯熬了很久,顏色卻是清亮,雞肉已經燉到軟爛,入口即化,裏頭加了黨參和枸杞,口感還蠻豐富。
皇後瞧淳祈帝喝,繼續道:“楊貴嬪那臣妾送的補藥也不少,太醫也說了悉心照料著能好的,到底是貴嬪,太醫院合該盡心的。”
淳祈帝拍了拍皇後手背:“清華費心了,你自己也才方好,操心後宮的同時莫忘了好生照顧自個,朕那兒新得了上好的阿膠,一會兒叫人都給清華拿來。”
皇後一臉感動:“本是臣妾分內之事,再說有陛下惦念,臣妾再費心些也無妨。”
“清華今兒的雞湯熬得很好。”
皇後笑:“那陛下便多用一些,不過昨兒陛下去了雲暉宮,雖說臣妾對安寧也喜歡得緊,但在這當頭,隻怕要叫安寧那橫生波折了。”
淳祈帝似是想到什麽好笑的事,放下調羹:“她不怕。”
皇後喉頭一哽,心頭一緊,笑就有點僵硬了。
“說來安寧前些日子來看臣妾,還給臣妾帶了親手抄的佛經,她有心了。臣妾乏累,一時竟忘了問她有沒有被刺客嚇著。說來安寧還是個月月喝藥的,臣妾也得給人送些補品去。”
淳祈帝意味難明地瞧了皇後一眼:“清華有心,安寧那倒是次要,眼下皇後還得先把謝氏牽連之事處理好。”
皇後收迴話頭應聲。
謝氏走了條好路,可孟美人和音姬卻沒這麽好運。
一個是家族牽連,一個則是揪出的細作,兩杯毒酒,雙雙抬去亂葬崗。
那些宮裏在處死名單上的奴仆數量更為龐大,空缺出來的位置還得叫皇後安排人補上。
皇後有得好忙。
淳祈帝並未多留,還是往華陽殿去。
從鳳儀宮去華陽殿,路上能想許多事。
比如小嬪妃真是會哄人,哪門子的佛經獨皇後有?
但真是小嬪妃一字一字寫?淳祈帝還真不信。
下迴吧,再找人算賬。
被皇後一提,淳祈帝才覺宮裏小病大病的妃子真不少,誰人來送東西都得說一句娘娘食不下咽憂心得緊。
小嬪妃生龍活虎,蠻好。
就說那日兩人都喝到微醺,小嬪妃就抱著他不撒手,還要逼迫他數星星,還非得叫他親親她。
淳祈帝想著,情不自禁笑出聲。
皇帝麽,都有些神經,當得越久越神經,江海習慣了。
可是啊,宮裏不是隻有銷雪一人沒生病,也不是銷雪一人抄佛經,隻不過是淳祈帝偏心偏信,總愛想起總對比。
呐,又不知想到什麽,淳祈帝歎了口氣,不笑了。
江海歎氣。
皇後效率高,淳祈帝亦然,聖旨懿旨一出,盛京嘩然。
宮裏每天都有人死去,空氣裏都有若有若無血腥氣,宮妃眼見著尚宮局的人把太監宮女拉走,下場不言自明。
盛京城落馬的官吏家族人員更是難數,行刑的人砍頭都砍到手抖。
對謝充容而言,這無疑是人生二十年最寒冷的冬天。
江海:“陛下,充容還在殿外跪著。”
該殺的不該殺的全殺了,這是斬草除根,已經知曉的不必留後患。
至於婦孺老幼,該流放就流放,該為奴就為奴,但男丁是絕不能留。
這是政策。
可你說如此龐大的人群體係,沒有一條漏網之魚?顯然是不可能。
窮寇勿追,要叫漁網沒有網,耗費的還是人力物力,不值得。
這是對策。
任何事都有風險,沒有絕對的萬無一失。
這是天理。
賞罰分明是一個明君必須的素質。
皇後有功,所以在朝堂,淳祈帝對皇後訴衷腸,是柔情蜜意的大加讚揚。
又說楚氏有功,兌現了三代不降爵的承諾。
楚相直接是老淚縱橫,叩謝天恩,求淳祈帝收迴成命,在你來我往,三推四阻之後才“迫不得已”受此榮恩。
衛國公家的牌匾比金子做的還珍貴多少倍不止。
要說眼紅,最叫人眼紅的還是楚世子。
不久前洞房花燭美嬌娘,更久前金榜題名伴聖恩,如今更是功成名就天上來。
要不說投胎鍾鳴鼎食之家才是大學問。
再說惠昭儀。
淳祈帝是如何說的?
“昭儀到底對朕一片真心,救駕有功,又是三皇子生母,雖是罪臣之女且禦下無力,朕也不忍心多加苛責。降位充媛吧,錦瑟宮依舊歸她,讓她好生養著三皇子。至於二公主,皇後你說,交予誰人較好?”
皇後犯難:“陛下,充媛之位如今是沈氏坐著,若昭儀降位充媛,憑白提了沈氏是否不大合適?去年才大封後宮,如今再封一次也不大合適。後宮裏的主位娘娘不多,要妾說,敏嘉被寧賢妃養得極好,把二公主交予寧賢妃也能給敏嘉作伴,陛下覺得呢?”
“清華說得在理,那就去了謝氏封號,降位充容。寧賢妃是個好的,但朕上迴去瞧敏嘉,寧賢妃還為敏嘉課業犯愁,二公主尚小,最是需要悉心嗬護時,清華覺得花修儀如何?”
皇後無奈,明明淳祈帝心裏門清,還偏要來說什麽和她商量的話。
不過這樣也好,謝氏本不足為懼,罪臣之女也能比沈充媛高一小位,膈應膈應人也是有趣。
二公主一個公主,不堪大用,去哪兒她都不在意,不過為了禦下,不管寧賢妃想不想,這為寧賢妃好的事,到底得為寧賢妃說句話。
晴芷宮啊,也行吧。
皇後想了想,笑:“還是陛下聖明,望謝充容能理解陛下苦心。花修儀、楊貴嬪都挺好,有個孩子叫晴芷宮熱鬧熱鬧,指不定人心情好了,楊貴嬪的身子也能好些。”
漫修給淳祈帝端來皇後特意囑咐熬的雞湯。
“謝氏愚鈍,要清華費心。不過楊貴嬪身子怎麽不好了?”
皇後親自給淳祈帝舀湯,歎道:“哎,這都是楊貴嬪老毛病了,每每受涼就易複發咳疾。冬日天冷,受冷氣是常事,萬壽節當晚宮裏也亂,夜裏還下雪,各宮娘娘們有點小傷小痛都正常,得了風寒的更不少,玉小儀還險些動了胎氣,母後隔日都叫太醫細細診脈了。”
湯熬了很久,顏色卻是清亮,雞肉已經燉到軟爛,入口即化,裏頭加了黨參和枸杞,口感還蠻豐富。
皇後瞧淳祈帝喝,繼續道:“楊貴嬪那臣妾送的補藥也不少,太醫也說了悉心照料著能好的,到底是貴嬪,太醫院合該盡心的。”
淳祈帝拍了拍皇後手背:“清華費心了,你自己也才方好,操心後宮的同時莫忘了好生照顧自個,朕那兒新得了上好的阿膠,一會兒叫人都給清華拿來。”
皇後一臉感動:“本是臣妾分內之事,再說有陛下惦念,臣妾再費心些也無妨。”
“清華今兒的雞湯熬得很好。”
皇後笑:“那陛下便多用一些,不過昨兒陛下去了雲暉宮,雖說臣妾對安寧也喜歡得緊,但在這當頭,隻怕要叫安寧那橫生波折了。”
淳祈帝似是想到什麽好笑的事,放下調羹:“她不怕。”
皇後喉頭一哽,心頭一緊,笑就有點僵硬了。
“說來安寧前些日子來看臣妾,還給臣妾帶了親手抄的佛經,她有心了。臣妾乏累,一時竟忘了問她有沒有被刺客嚇著。說來安寧還是個月月喝藥的,臣妾也得給人送些補品去。”
淳祈帝意味難明地瞧了皇後一眼:“清華有心,安寧那倒是次要,眼下皇後還得先把謝氏牽連之事處理好。”
皇後收迴話頭應聲。
謝氏走了條好路,可孟美人和音姬卻沒這麽好運。
一個是家族牽連,一個則是揪出的細作,兩杯毒酒,雙雙抬去亂葬崗。
那些宮裏在處死名單上的奴仆數量更為龐大,空缺出來的位置還得叫皇後安排人補上。
皇後有得好忙。
淳祈帝並未多留,還是往華陽殿去。
從鳳儀宮去華陽殿,路上能想許多事。
比如小嬪妃真是會哄人,哪門子的佛經獨皇後有?
但真是小嬪妃一字一字寫?淳祈帝還真不信。
下迴吧,再找人算賬。
被皇後一提,淳祈帝才覺宮裏小病大病的妃子真不少,誰人來送東西都得說一句娘娘食不下咽憂心得緊。
小嬪妃生龍活虎,蠻好。
就說那日兩人都喝到微醺,小嬪妃就抱著他不撒手,還要逼迫他數星星,還非得叫他親親她。
淳祈帝想著,情不自禁笑出聲。
皇帝麽,都有些神經,當得越久越神經,江海習慣了。
可是啊,宮裏不是隻有銷雪一人沒生病,也不是銷雪一人抄佛經,隻不過是淳祈帝偏心偏信,總愛想起總對比。
呐,又不知想到什麽,淳祈帝歎了口氣,不笑了。
江海歎氣。
皇後效率高,淳祈帝亦然,聖旨懿旨一出,盛京嘩然。
宮裏每天都有人死去,空氣裏都有若有若無血腥氣,宮妃眼見著尚宮局的人把太監宮女拉走,下場不言自明。
盛京城落馬的官吏家族人員更是難數,行刑的人砍頭都砍到手抖。
對謝充容而言,這無疑是人生二十年最寒冷的冬天。
江海:“陛下,充容還在殿外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