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傳令兵離去,孟青雲恨恨地對幾個部下說:“傳令下去,就說我旅已收容到1800人,有誰敢泄露實際人數,槍斃,把能走動的人,全趕到街上和城門口去曬太陽,莫讓後麵迴來的弟兄被別人弄了去。不!一團長二團長徐營長李處長,你們全部去巡營,多帶上旅部的人。”
敗逃迴來的楊森和部下各師旅,忙著在宜昌收容殘部,想打腫臉繼續當胖子。
重慶劉湘,得知楊軍在漢口大敗後,仙桃鎮又慘敗,不是憂慮,反而欣喜如狂,立即下令唐式遵師向萬縣出發,輪船被楊森用到宜昌去了,那就用木船,木船不夠,那就沿江步行,一時間水陸並進,日夜兼程。
楊森吃“巴壁虎”劉莽子過河拆橋的虧,非止一次了,千防萬防,誰知又落陷阱,接到電報,舊傷新痛,一齊發作,一口氣沒續上來,差點氣死。
急令集中所有輪船,搶運範紹增、白駒兩師撤迴萬縣。其他各部也要以最快的速度迴川!
次日淩晨,不待大隊開拔,他自己帶著搶來的細軟,搶先登上日本人的福川輪,逃向萬縣。
範、白二人見狀,帶兵湧向碼頭,征用碼頭上停靠的所有船隻,向四川前進。這一次真是輕裝,除細軟外,所有體積大的“繳獲”,全部丟棄——地盤大過一切。
被扔下的孟青雲旅和王正鈞、何金鼇、羅覲光等師的官兵,擔心自己家中的產業地盤,又害怕合圍而來的武漢軍,驚慌如喪家之犬,下令向四川急行軍,徒步翻越三峽的崇山峻嶺,往四川境內逃竄。
沿途一邊跑一邊搶,看見房屋搶糧食,看見男人搶夫子,一日百裏急行,形同土匪,狼狽不堪,拋棄了許多傷兵、患病部下。
獨立旅殘兵人少,走在幾個師的後麵,剛出宜昌城,就得到程潛的湘軍也在向西陵峽口而來。全旅大驚,徐允士指揮吳焜他們沒受傷的手槍兵,抬上旅長就向西陵峽口衝去,剛進到峽口,在資市交戰的魯滌平師趕到,對著獨立施的屁股就是一通打,好在距離已過千米,獨立旅萬幸脫險。
奉命擔任後衛向成傑師原人馬不過三千,槍少兵窮,東征之戰中損失後僅兩千來人,抬著傷兵,又收容了其他各部的輕傷兵,部隊膨脹到四千多人,部下搶掠、搶撿的財物多了點,接到大撤退的消息後,行軍速度慢了點,大隊逶迤來到西陵峽口,見魯滌平在峽口,早已嚴陣以待。兵無戰心,向成傑無奈下令投降,和幾個團長迅即被帶走。
湘軍兇殘,非比川軍間的“遊戲戰”,高級軍官離開後,所有排以上軍官,變成了一具具屍體,沉沒江中,士兵們被打散編進部隊。
這一路,行走在棧道上,缺吃少喝。孟青雲擔心寶貴的殘餘兵力再受損,下令慢速行軍,大家才得以緩過氣來。
手槍營號兵鬥雞眼,腿傷被俘後放迴,獨自爬迴宜昌。吳焜和小春各自找了戰友幫忙,艱難地把他抬了迴來。
軍閥中失落的是劉湘。吃虧的是楊森,兵力受損,槍械丟失。吃飽的是劉文輝。
最失落的,是徐允士、李德彬、吳焜等人——投奔革命的希望落空!拖著沉重的腳步,行走在棧道上,不時迴頭望。
話說北伐軍攻克武昌後,北洋軍閥頭子吳佩孚主力盡失,退到中原中心城市鄭州喘息。
東北土匪大帥“新革命軍人”張作霖,對自己的老朋友兼老對手吳佩孚,加緊攻勢,大有“趁你病,要你命”的架勢。北伐軍唐生智、張發奎、馮玉祥,也對他圍追堵截
馮玉祥的追兵緊跟在後麵不舍不離,部隊斷糧,軍心渙散,逃兵日益增加,四顧蒼茫,忽然想到楊森,於是輕騎簡從,間道入川。
吳佩孚帶著僅剩的兩百衛士和眷屬,趁著夜晚逃了出來,翻山越嶺逃到三峽之一西陵峽中的秭歸縣。
正好宜昌袍哥大爺方茂山,迴老家萬縣城探親,路過秭歸碼頭,當地袍哥招待宴上,聽說吳佩孚吳大帥,到了秭歸,立即從迴鄉禮物中湊了重重的一份禮品,來拜見吳大帥毛遂自薦,給他當了向導。
秭歸距革命軍駐守的宜昌近在咫尺,吳佩孚歇了幾天,挑穿烙好腳上的水泡,脫了牛皮馬靴,換上蓑草鞋,沿著江邊峽崖上的棧橋窄道,繼續向西。
過了巴東,將到巫山城,穿行在巫峽中,山,壁立千仞,溝,深不可測,路,窄如板凳。人,氣喘籲籲,馬,汗如雨下。
從來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正在弓腰駝背的爬坡,忽然,山上響了兩槍,接著山崖上傳來的幾句話,雖帶著川調,但由於通俗流行了數百年,乃至數千年,全中國人,無不記得曲熟詞牢,名列中國通俗流行歌曲前三:
“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隨後是數百人集體大合唱,隨著聲音,棧道前後山頭關隘,湧出大批土匪,將吳大帥一行兩百多人堵在穀中。
這種道路,騎不了馬,坐不了轎,吳佩孚年逾半百,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周身軟如麵條,見此情景,感到末日到來,吳秀才、吳將軍、吳大帥的豪邁氣概、詩人風範,隨著峽中勁風,飄落進湍急的巫峽激流中去了。他踉蹌幾步,歪癱在路邊頑石上,閉目暗歎:“天亡我也!想不到我山東吳秀才一身豪情,殞命在這奇險的益州峽道上。”
他身邊的方茂山,曾拍過胸膛,自願保駕開路,對三峽路上的這些山寨強人了如指掌,因為這些人想要獲得物資、槍彈必要經過自己控製的宜昌碼頭,故跟這些強人,來往密切。這時,他見慣不驚,當即上前,大聲拿言語:
“兄弟宜昌——方——茂——山,上麵是那位當家的?”
聽說是宜昌碼頭袍哥舵把子方茂山,山頭上人馬頓時安靜下來,片刻,山上迴喊:
“有請方大爺上來會會首!”
方茂山把紮在腰間的長衫抖開理順,戴上墨鏡、袖子挽挽,露出金表,從包袱裏取出一把綢扇,上有吳佩孚前幾日作的詩畫,對吳佩孚兩手拱揖:“大帥稍待,待方某上去,定要給大帥開一條路出來。”吳佩孚又累又驚,迴了一禮,嘶啞著低聲:“有勞了。”
方茂山心中也虛,但此時沒辦法,提著虛勁上去。一見之下,認出這夥綠林的頭領,原來是範紹增的弁兵廖開孝。廖在宜昌時,曾隨著重慶的袍哥排頭大爺範紹增多次與方茂山見過麵,廖開孝自己也是一名袍哥。
聽說今天攔住的竟是“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吳佩孚吳大帥,廖開孝“哇”的一聲,急忙拉著方茂山跑下山來。一見吳佩孚,廖開孝就跪了下去,納頭便拜:
“廖某有眼不識泰山,冒犯虎威,該死該死!”
然後極為熱情地邀吳去山寨休息。到寨中後,廖開孝殺豬宰羊,大辦宴席款待吳佩孚一行,並再三挽留吳小住幾天,見吳佩孚一行衣服襤褸,急忙從巫山城裏找來幾個裁縫,晝夜趕工,縫製新裝。新衣服縫好,吳佩孚一行人也休息夠了,繼續向西啟程,廖開孝帶著山寨土匪數百人,又裹脅周邊數寨人馬近千人,由他親自統帥護送,能走馬的地方騎馬,能行轎的路坐轎,前有火銃開道,後有鼓樂伴隨,經過村莊鄉鎮,有士紳路邊拜叩送禮,晚上歇息之處,均是三峽中的豪門大戶。數天後,吳佩孚平安抵達奉節城外的白帝城,這已經是1927年7月底了。
進了夔門,到了白帝城,吳佩孚驚魂方定,對廖開孝大生好感,專門在奉楊森命令趕來朝見的範紹增麵前稱讚廖開孝。
範傻兒的土匪師原有五個旅,六千多人,東征兵員損失很大,每個旅不足千人,正為自己兵員不足發愁,見了廖帶的逾兩千人馬,心中暗喜。廖開孝是追隨自己多年的貼心豆辨,於是借吳佩孚推薦之機,也不怕楊森怪自己擅自擴兵,立即委任廖開孝為旅長,所率山寨人馬全部編進該旅,旅中職務,由廖開孝自行委任,擔任白帝城防務,繼續征兵擴容。
楊森接到範傻兒切實的匯報後,派“裕通”輪裝運各種物資前往慰問,又從萬縣城抽派各種匠人,同輪前去為吳修繕房屋,布置行轅。
隨後,他把兵敗迴萬縣後的各種事務,安頓一通後,又親往謁見慰問,痛哭流涕地表達他的思念之情、感恩之心。
慣於四麵收財,八方擱平撿順的四川軍閥聞訊,紛紛派代表前往聯係,饋贈銀錢的,表白忠心的絡繹於途。留學過歐洲諸國、上過保定軍校的,稱他是“學長、學友”;師、旅、團長稱他是“前輩”;能詩的稱他是“詩豪”;就連已當上北伐軍五路總指揮的劉湘,也以晚輩後生的身份,悄悄地派人送去一份重禮。
四川軍閥這種遊戲規則大於一切的做派,讓他們結識了一批權貴,也得罪了一批新人。如當年蔣介石在發跡前,曾受孫中山指派,到重慶活動,任務大約類似搞兵運,被當時四川督軍熊克武,冷落在現在渝北民安大道處一家旅館裏,派人送了兩百大洋,把蔣介石禮送出川,這和熊克武晚年鬱鬱而終直接有關。楊森對陳毅生活拮據時迴川求助的冷漠、對劉伯承兵敗後違背諾言不予救助,導致在解放戰爭時,拒不接受他投降,隻好無奈飛台灣有關。真正的原因,還是理念、信仰形成的。
敗逃迴來的楊森和部下各師旅,忙著在宜昌收容殘部,想打腫臉繼續當胖子。
重慶劉湘,得知楊軍在漢口大敗後,仙桃鎮又慘敗,不是憂慮,反而欣喜如狂,立即下令唐式遵師向萬縣出發,輪船被楊森用到宜昌去了,那就用木船,木船不夠,那就沿江步行,一時間水陸並進,日夜兼程。
楊森吃“巴壁虎”劉莽子過河拆橋的虧,非止一次了,千防萬防,誰知又落陷阱,接到電報,舊傷新痛,一齊發作,一口氣沒續上來,差點氣死。
急令集中所有輪船,搶運範紹增、白駒兩師撤迴萬縣。其他各部也要以最快的速度迴川!
次日淩晨,不待大隊開拔,他自己帶著搶來的細軟,搶先登上日本人的福川輪,逃向萬縣。
範、白二人見狀,帶兵湧向碼頭,征用碼頭上停靠的所有船隻,向四川前進。這一次真是輕裝,除細軟外,所有體積大的“繳獲”,全部丟棄——地盤大過一切。
被扔下的孟青雲旅和王正鈞、何金鼇、羅覲光等師的官兵,擔心自己家中的產業地盤,又害怕合圍而來的武漢軍,驚慌如喪家之犬,下令向四川急行軍,徒步翻越三峽的崇山峻嶺,往四川境內逃竄。
沿途一邊跑一邊搶,看見房屋搶糧食,看見男人搶夫子,一日百裏急行,形同土匪,狼狽不堪,拋棄了許多傷兵、患病部下。
獨立旅殘兵人少,走在幾個師的後麵,剛出宜昌城,就得到程潛的湘軍也在向西陵峽口而來。全旅大驚,徐允士指揮吳焜他們沒受傷的手槍兵,抬上旅長就向西陵峽口衝去,剛進到峽口,在資市交戰的魯滌平師趕到,對著獨立施的屁股就是一通打,好在距離已過千米,獨立旅萬幸脫險。
奉命擔任後衛向成傑師原人馬不過三千,槍少兵窮,東征之戰中損失後僅兩千來人,抬著傷兵,又收容了其他各部的輕傷兵,部隊膨脹到四千多人,部下搶掠、搶撿的財物多了點,接到大撤退的消息後,行軍速度慢了點,大隊逶迤來到西陵峽口,見魯滌平在峽口,早已嚴陣以待。兵無戰心,向成傑無奈下令投降,和幾個團長迅即被帶走。
湘軍兇殘,非比川軍間的“遊戲戰”,高級軍官離開後,所有排以上軍官,變成了一具具屍體,沉沒江中,士兵們被打散編進部隊。
這一路,行走在棧道上,缺吃少喝。孟青雲擔心寶貴的殘餘兵力再受損,下令慢速行軍,大家才得以緩過氣來。
手槍營號兵鬥雞眼,腿傷被俘後放迴,獨自爬迴宜昌。吳焜和小春各自找了戰友幫忙,艱難地把他抬了迴來。
軍閥中失落的是劉湘。吃虧的是楊森,兵力受損,槍械丟失。吃飽的是劉文輝。
最失落的,是徐允士、李德彬、吳焜等人——投奔革命的希望落空!拖著沉重的腳步,行走在棧道上,不時迴頭望。
話說北伐軍攻克武昌後,北洋軍閥頭子吳佩孚主力盡失,退到中原中心城市鄭州喘息。
東北土匪大帥“新革命軍人”張作霖,對自己的老朋友兼老對手吳佩孚,加緊攻勢,大有“趁你病,要你命”的架勢。北伐軍唐生智、張發奎、馮玉祥,也對他圍追堵截
馮玉祥的追兵緊跟在後麵不舍不離,部隊斷糧,軍心渙散,逃兵日益增加,四顧蒼茫,忽然想到楊森,於是輕騎簡從,間道入川。
吳佩孚帶著僅剩的兩百衛士和眷屬,趁著夜晚逃了出來,翻山越嶺逃到三峽之一西陵峽中的秭歸縣。
正好宜昌袍哥大爺方茂山,迴老家萬縣城探親,路過秭歸碼頭,當地袍哥招待宴上,聽說吳佩孚吳大帥,到了秭歸,立即從迴鄉禮物中湊了重重的一份禮品,來拜見吳大帥毛遂自薦,給他當了向導。
秭歸距革命軍駐守的宜昌近在咫尺,吳佩孚歇了幾天,挑穿烙好腳上的水泡,脫了牛皮馬靴,換上蓑草鞋,沿著江邊峽崖上的棧橋窄道,繼續向西。
過了巴東,將到巫山城,穿行在巫峽中,山,壁立千仞,溝,深不可測,路,窄如板凳。人,氣喘籲籲,馬,汗如雨下。
從來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正在弓腰駝背的爬坡,忽然,山上響了兩槍,接著山崖上傳來的幾句話,雖帶著川調,但由於通俗流行了數百年,乃至數千年,全中國人,無不記得曲熟詞牢,名列中國通俗流行歌曲前三:
“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隨後是數百人集體大合唱,隨著聲音,棧道前後山頭關隘,湧出大批土匪,將吳大帥一行兩百多人堵在穀中。
這種道路,騎不了馬,坐不了轎,吳佩孚年逾半百,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周身軟如麵條,見此情景,感到末日到來,吳秀才、吳將軍、吳大帥的豪邁氣概、詩人風範,隨著峽中勁風,飄落進湍急的巫峽激流中去了。他踉蹌幾步,歪癱在路邊頑石上,閉目暗歎:“天亡我也!想不到我山東吳秀才一身豪情,殞命在這奇險的益州峽道上。”
他身邊的方茂山,曾拍過胸膛,自願保駕開路,對三峽路上的這些山寨強人了如指掌,因為這些人想要獲得物資、槍彈必要經過自己控製的宜昌碼頭,故跟這些強人,來往密切。這時,他見慣不驚,當即上前,大聲拿言語:
“兄弟宜昌——方——茂——山,上麵是那位當家的?”
聽說是宜昌碼頭袍哥舵把子方茂山,山頭上人馬頓時安靜下來,片刻,山上迴喊:
“有請方大爺上來會會首!”
方茂山把紮在腰間的長衫抖開理順,戴上墨鏡、袖子挽挽,露出金表,從包袱裏取出一把綢扇,上有吳佩孚前幾日作的詩畫,對吳佩孚兩手拱揖:“大帥稍待,待方某上去,定要給大帥開一條路出來。”吳佩孚又累又驚,迴了一禮,嘶啞著低聲:“有勞了。”
方茂山心中也虛,但此時沒辦法,提著虛勁上去。一見之下,認出這夥綠林的頭領,原來是範紹增的弁兵廖開孝。廖在宜昌時,曾隨著重慶的袍哥排頭大爺範紹增多次與方茂山見過麵,廖開孝自己也是一名袍哥。
聽說今天攔住的竟是“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吳佩孚吳大帥,廖開孝“哇”的一聲,急忙拉著方茂山跑下山來。一見吳佩孚,廖開孝就跪了下去,納頭便拜:
“廖某有眼不識泰山,冒犯虎威,該死該死!”
然後極為熱情地邀吳去山寨休息。到寨中後,廖開孝殺豬宰羊,大辦宴席款待吳佩孚一行,並再三挽留吳小住幾天,見吳佩孚一行衣服襤褸,急忙從巫山城裏找來幾個裁縫,晝夜趕工,縫製新裝。新衣服縫好,吳佩孚一行人也休息夠了,繼續向西啟程,廖開孝帶著山寨土匪數百人,又裹脅周邊數寨人馬近千人,由他親自統帥護送,能走馬的地方騎馬,能行轎的路坐轎,前有火銃開道,後有鼓樂伴隨,經過村莊鄉鎮,有士紳路邊拜叩送禮,晚上歇息之處,均是三峽中的豪門大戶。數天後,吳佩孚平安抵達奉節城外的白帝城,這已經是1927年7月底了。
進了夔門,到了白帝城,吳佩孚驚魂方定,對廖開孝大生好感,專門在奉楊森命令趕來朝見的範紹增麵前稱讚廖開孝。
範傻兒的土匪師原有五個旅,六千多人,東征兵員損失很大,每個旅不足千人,正為自己兵員不足發愁,見了廖帶的逾兩千人馬,心中暗喜。廖開孝是追隨自己多年的貼心豆辨,於是借吳佩孚推薦之機,也不怕楊森怪自己擅自擴兵,立即委任廖開孝為旅長,所率山寨人馬全部編進該旅,旅中職務,由廖開孝自行委任,擔任白帝城防務,繼續征兵擴容。
楊森接到範傻兒切實的匯報後,派“裕通”輪裝運各種物資前往慰問,又從萬縣城抽派各種匠人,同輪前去為吳修繕房屋,布置行轅。
隨後,他把兵敗迴萬縣後的各種事務,安頓一通後,又親往謁見慰問,痛哭流涕地表達他的思念之情、感恩之心。
慣於四麵收財,八方擱平撿順的四川軍閥聞訊,紛紛派代表前往聯係,饋贈銀錢的,表白忠心的絡繹於途。留學過歐洲諸國、上過保定軍校的,稱他是“學長、學友”;師、旅、團長稱他是“前輩”;能詩的稱他是“詩豪”;就連已當上北伐軍五路總指揮的劉湘,也以晚輩後生的身份,悄悄地派人送去一份重禮。
四川軍閥這種遊戲規則大於一切的做派,讓他們結識了一批權貴,也得罪了一批新人。如當年蔣介石在發跡前,曾受孫中山指派,到重慶活動,任務大約類似搞兵運,被當時四川督軍熊克武,冷落在現在渝北民安大道處一家旅館裏,派人送了兩百大洋,把蔣介石禮送出川,這和熊克武晚年鬱鬱而終直接有關。楊森對陳毅生活拮據時迴川求助的冷漠、對劉伯承兵敗後違背諾言不予救助,導致在解放戰爭時,拒不接受他投降,隻好無奈飛台灣有關。真正的原因,還是理念、信仰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