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出使益州
雖然已經三年有餘,但是,仁宗依舊清楚的記得韓珣,他沒想到自己手中這份看似書信,內容實為奏折的紙張竟然是韓珣所寫。
韓珣在益州的所見所聞都被他詳略的記錄在裏麵,最關鍵的是,其中的內容和仁宗皇帝所知道的確是大相徑庭。
仁宗將信紙上的內容通讀一遍後,迴想起關於益州的消息,他的神色不似剛剛那般從容。
韓珣的這份書信,仁宗已經信了七八分了,因為他不認為韓珣在這件事情上有欺騙他的可能,畢竟,隻要派人查詢一番就可知道事情的真偽。
韓珣的這份書信讓仁宗原本的好心情蕩然無存,他輕飄飄的放下手中的紙張,沉聲問道:“益州竟糜爛至此?”
於情於理,益州的事情需要盡快在秋種前解決,否則,不但益州的百姓還要在忍受一個不知道會死多少人的寒冬,朝廷也將為此耗費大量的錢糧。
賢王拱手道:“陛下,益州的事情迫在眉睫,不能在讓那些人折騰下去了,臣弟願意親自到益州處理這件事情。”
“嗯,確實應該派一個人去益州,既然賢王願意,那就有勞了,不過,益州地廣,朕在給你找一個幫手。”
正如賢王所言,仁宗自然也知道益州的事情迫在眉睫,否則,一旦百姓積壓在心中將近一年的怨氣爆發出來,並不是不可能釀成民變,如此,事情可就變了。
仁宗認真思量了一番隨同賢王的人選,最終確認了一人,他對侍候在一旁的梁宜吩咐道:“令右諫議大夫即刻來此。”
“是。”
……
“微臣沈嵐見過陛下。”
“免禮。”
益州的事情之所以能被隱瞞這麽久,肯定是朝中有人替他遮掩,這個人是誰還無從得知,而此刻站在紫宸殿內的沈嵐為人剛正不阿,清廉正直,是出使益州最合適的人選。
而且,沈嵐是仁宗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深得仁宗的信任,他抬手向沈嵐示意後,說道:“沈卿,你迴去準備一下,明天隨賢王一同去益州視察災情,順便幫朕查一些事情。”
沈嵐聽聞益州的災情似乎已經快要結束了,怎麽這個時候突然要派遣官員去巡查呢?還是賢王這樣身份尊貴的人。
可能是看出了沈嵐略帶疑惑的神情,仁宗示意梁宜將書案上韓珣所寫的東西交給沈嵐,說道:“你來看看。”
沈嵐接過梁宜遞給他的東西,當看到紙張上所描述的內容後,他感到非常的憤怒,可是,待要說些什麽時,他找到首頁,發現上麵寫著“監察禦史,韓珣”。
這個自稱是監察禦史的人,沈嵐自認為自己從未聽過,他試探性的問道:“陛下,這名叫韓珣的禦史所說的是否言過其實了一些?”
“可不可信,這趟益州之行都是勢在必行的,等你到了就知道上麵是否有言過其實之嫌。”
沈嵐不了解韓珣,所以有所猶疑是正常的,相反,如果他看到這些東西,不問其他就選擇了相信,仁宗反而要掂量一下沈嵐是否有能力再在擔任右諫議大夫這個位置。
“微臣遵旨。”
沈嵐沒有多問什麽,正如仁宗所言,一切是否如信中所言,到了益州就知道了。
而且,仁宗宣他來此並不是為了商量,而是宣告,這就證明再次之前,仁宗和賢王已經就此事認真的商量過了,如此,沈嵐對信中的內容又信了幾分。
“嗯,你先下去,迴去準備一下吧。”
待到沈嵐離開後,仁宗和賢王就益州的事情,通過韓珣信中所描述的,又詳細的進行了一番分析,並定下了幾處要點。
因為明日就要啟程,而且,蜀地道路崎嶇難行,想必是要要耗費不少的精力才能到達,所以,仁宗沒有留賢王在此太久,便令他迴去休息。
仁宗又將韓珣的書信看了一遍後,他認為自己好像還有些沒有想到的事情,因而吩咐道:“梁宜,宣中書令。”
“是。”
一直在家中等候的周青睿,聽下人迴複說是賢王已經迴府後,他立即朝正堂走去,並在書房向他的父親詢問了一些益州相關的事情。
隨後,周青睿聽聞自己的父親明日要啟程去益州,對此,他並沒有感到意外,果如韓珣信中所言的話,朝廷確實要派人到益州整治一番了。
想必啟辰之前還有一些需要準備的東西,見此,周青睿不再打擾自己的父親,並起身從書房中走出,迴到自己的小院。
“哎,你可算是迴來了,事情怎麽樣?”
“我父親他已經麵見了皇上,明日就會啟程前往益州。”
周青睿雖然現在也在擔憂益州的情況,但是,他知道這些事情還輪不到來管,不僅僅是能力不夠,身份也不夠,因為武官對政事的影響很低。
所以,周青睿隻能寄希望於自己父親能後順利的解決益州的問題,並幫助益州百姓度過難關。
“伯父要去益州?”
在韓珣寫給周青睿的那封信的內容中,並沒有過多的提起關於益州的事情,所以,衛紫她並不知道益州現在的具體情況到底如何。
不過,從賢王會見皇上後,立即決定派遣官員到益州的這件事情中,還是能看出事情的緊急,但是,這個人是賢王讓衛紫有那麽一些意外。
“對,是我父親親自請命。”
坐在一旁的太平公主雖然對政事不感興趣,但是,她也能從中感受到益州這件事上的緊迫感,從而猜想益州現在的情況恐怕比她想象的還要糟糕。
想到現在就在益州的韓珣,太平公主試探性的問道:“韓珣現在在益州是什麽情況。”
“這個我也不知道,但是,能肯定的是韓珣現在肯定是安全的。”
“也對,韓小弟機靈的很,恐怕那些對他有壞心思的人,最後都得吃癟。”
衛紫聽出了太平公主話中的擔憂,因此,適時的說了這麽一句。
“就是,恐怕隻有他坑別人的份,沒有人坑他的份。”
“去!不會說話就少說點,那叫聰明!”
“這不是一個意思嘛。”
……
雖然已經三年有餘,但是,仁宗依舊清楚的記得韓珣,他沒想到自己手中這份看似書信,內容實為奏折的紙張竟然是韓珣所寫。
韓珣在益州的所見所聞都被他詳略的記錄在裏麵,最關鍵的是,其中的內容和仁宗皇帝所知道的確是大相徑庭。
仁宗將信紙上的內容通讀一遍後,迴想起關於益州的消息,他的神色不似剛剛那般從容。
韓珣的這份書信,仁宗已經信了七八分了,因為他不認為韓珣在這件事情上有欺騙他的可能,畢竟,隻要派人查詢一番就可知道事情的真偽。
韓珣的這份書信讓仁宗原本的好心情蕩然無存,他輕飄飄的放下手中的紙張,沉聲問道:“益州竟糜爛至此?”
於情於理,益州的事情需要盡快在秋種前解決,否則,不但益州的百姓還要在忍受一個不知道會死多少人的寒冬,朝廷也將為此耗費大量的錢糧。
賢王拱手道:“陛下,益州的事情迫在眉睫,不能在讓那些人折騰下去了,臣弟願意親自到益州處理這件事情。”
“嗯,確實應該派一個人去益州,既然賢王願意,那就有勞了,不過,益州地廣,朕在給你找一個幫手。”
正如賢王所言,仁宗自然也知道益州的事情迫在眉睫,否則,一旦百姓積壓在心中將近一年的怨氣爆發出來,並不是不可能釀成民變,如此,事情可就變了。
仁宗認真思量了一番隨同賢王的人選,最終確認了一人,他對侍候在一旁的梁宜吩咐道:“令右諫議大夫即刻來此。”
“是。”
……
“微臣沈嵐見過陛下。”
“免禮。”
益州的事情之所以能被隱瞞這麽久,肯定是朝中有人替他遮掩,這個人是誰還無從得知,而此刻站在紫宸殿內的沈嵐為人剛正不阿,清廉正直,是出使益州最合適的人選。
而且,沈嵐是仁宗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深得仁宗的信任,他抬手向沈嵐示意後,說道:“沈卿,你迴去準備一下,明天隨賢王一同去益州視察災情,順便幫朕查一些事情。”
沈嵐聽聞益州的災情似乎已經快要結束了,怎麽這個時候突然要派遣官員去巡查呢?還是賢王這樣身份尊貴的人。
可能是看出了沈嵐略帶疑惑的神情,仁宗示意梁宜將書案上韓珣所寫的東西交給沈嵐,說道:“你來看看。”
沈嵐接過梁宜遞給他的東西,當看到紙張上所描述的內容後,他感到非常的憤怒,可是,待要說些什麽時,他找到首頁,發現上麵寫著“監察禦史,韓珣”。
這個自稱是監察禦史的人,沈嵐自認為自己從未聽過,他試探性的問道:“陛下,這名叫韓珣的禦史所說的是否言過其實了一些?”
“可不可信,這趟益州之行都是勢在必行的,等你到了就知道上麵是否有言過其實之嫌。”
沈嵐不了解韓珣,所以有所猶疑是正常的,相反,如果他看到這些東西,不問其他就選擇了相信,仁宗反而要掂量一下沈嵐是否有能力再在擔任右諫議大夫這個位置。
“微臣遵旨。”
沈嵐沒有多問什麽,正如仁宗所言,一切是否如信中所言,到了益州就知道了。
而且,仁宗宣他來此並不是為了商量,而是宣告,這就證明再次之前,仁宗和賢王已經就此事認真的商量過了,如此,沈嵐對信中的內容又信了幾分。
“嗯,你先下去,迴去準備一下吧。”
待到沈嵐離開後,仁宗和賢王就益州的事情,通過韓珣信中所描述的,又詳細的進行了一番分析,並定下了幾處要點。
因為明日就要啟程,而且,蜀地道路崎嶇難行,想必是要要耗費不少的精力才能到達,所以,仁宗沒有留賢王在此太久,便令他迴去休息。
仁宗又將韓珣的書信看了一遍後,他認為自己好像還有些沒有想到的事情,因而吩咐道:“梁宜,宣中書令。”
“是。”
一直在家中等候的周青睿,聽下人迴複說是賢王已經迴府後,他立即朝正堂走去,並在書房向他的父親詢問了一些益州相關的事情。
隨後,周青睿聽聞自己的父親明日要啟程去益州,對此,他並沒有感到意外,果如韓珣信中所言的話,朝廷確實要派人到益州整治一番了。
想必啟辰之前還有一些需要準備的東西,見此,周青睿不再打擾自己的父親,並起身從書房中走出,迴到自己的小院。
“哎,你可算是迴來了,事情怎麽樣?”
“我父親他已經麵見了皇上,明日就會啟程前往益州。”
周青睿雖然現在也在擔憂益州的情況,但是,他知道這些事情還輪不到來管,不僅僅是能力不夠,身份也不夠,因為武官對政事的影響很低。
所以,周青睿隻能寄希望於自己父親能後順利的解決益州的問題,並幫助益州百姓度過難關。
“伯父要去益州?”
在韓珣寫給周青睿的那封信的內容中,並沒有過多的提起關於益州的事情,所以,衛紫她並不知道益州現在的具體情況到底如何。
不過,從賢王會見皇上後,立即決定派遣官員到益州的這件事情中,還是能看出事情的緊急,但是,這個人是賢王讓衛紫有那麽一些意外。
“對,是我父親親自請命。”
坐在一旁的太平公主雖然對政事不感興趣,但是,她也能從中感受到益州這件事上的緊迫感,從而猜想益州現在的情況恐怕比她想象的還要糟糕。
想到現在就在益州的韓珣,太平公主試探性的問道:“韓珣現在在益州是什麽情況。”
“這個我也不知道,但是,能肯定的是韓珣現在肯定是安全的。”
“也對,韓小弟機靈的很,恐怕那些對他有壞心思的人,最後都得吃癟。”
衛紫聽出了太平公主話中的擔憂,因此,適時的說了這麽一句。
“就是,恐怕隻有他坑別人的份,沒有人坑他的份。”
“去!不會說話就少說點,那叫聰明!”
“這不是一個意思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