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府邸。


    禮部尚書,朝廷六部之一,掌宗廟禮儀之官,地位十分崇高,兼管學政,也統轄博士和太學。主要掌建邦之天地、神隻、人鬼之禮,同時也執掌音樂、祝禱、供奉、天文曆法、卜筮等。


    走過正院,沿遊廊繞過內儀門,前麵是一處池塘,將尚書府分成兩個鮮明的區域,眼見綠竹之後隱現的庭院,便是後院,一座木製拱橋跨於池塘之上,成為通往後院的唯一道路。


    通過拱橋,再繼續向前便來到了書房所在,隻見房間內書桌上的一盞香爐,一柱碧色香煙從中升騰而起,慢慢散開一縷縷,變成細霧上千。


    一位滿頭銀發的老者手裏捧著一本書,一絲不苟的端坐在書桌前,老者正是官居禮部尚書的楚匡明。


    “王南。”


    似是想起了什麽,楚匡明低頭沉思了片刻,把管家喊了進來,說道:“吩咐人去買些澄心堂紙來。”


    將事情吩咐下去後,楚匡明把注意力重新放在書籍上麵,再過幾日就是八王爺的壽辰了,他與八王爺私交甚篤,雖然已經提前備好了壽禮,但還是決定再親自寫一幅壽詞來。


    一盞茶過後。


    “家主,據迴來的仆從所說,書坊已經沒有澄心堂紙了。”


    王管家低頭迴稟道。


    “沒有了?怎麽會沒有呢?我記得上京的澄心堂紙一直都是很充足的,況且,澄心堂紙不比尋常紙張,若非富貴之家,平常人家根本不會去買,怎麽會沒有呢?”


    聞言,楚匡明放下書籍,露出疑惑的目光,他自小長在上京,直到現在,從來沒有聽過有人跟他講過“澄心堂紙沒有了”這句話,如果這件事情放在其它的州郡,他可能就信了,不過這裏可是上京。


    “家主,據迴來的仆從所打聽到的消息,最近幾天,上京城的士子文人都在競相傳抄一篇名篇佳賦,正因為如此,各大書坊的紙張全部被售賣一空。”


    “漸漸的,或是富商豪戶,或是附庸風雅之人,也隨之加入了購紙隊列,所以,才導致了現在這樣‘無紙’可買的情況出現。”


    “哦?我臥病在床幾天,不想上京居然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不知是何種文章,竟能引得眾人爭相傳閱,甚至鬧出了這樣的笑話,那仆從可曾帶迴來有關書稿?”


    楚匡明對所謂的“明篇佳賦”持懷疑的態度,因為以往的時候也有商家使用類似的手段,以此巍噱頭,吸引眾人的目光,造成輿論的效應,等到時機成熟了,這個時候商家就會手段盡出,開始大規模的斂財。


    再者,名篇佳賦哪有那麽容易作出來,它不僅僅需要才華,還需要一點點運氣和當時情感的積累,即使這樣,也不一定成功,所以,初次聽聞這則消息的楚匡明隻是簡單的笑了笑,把它當作笑談。


    “有,這正是那位仆從從書店中買迴來的。”


    王管家從袖中拿出幾張標準大小的紙張,雙手奉到書桌上。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鬱烈……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淩波微步……”


    楚匡明拿起稿紙,放於麵前,隨意的看了起來。


    漸漸的,他的神情有了變化,時而緊蹙眉頭,時而嘴角含笑,時而搖頭歎息,最後,竟情不自禁的出聲誦讀,直至最後一句,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於是,又重新誦讀了一遍。


    “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


    楚匡明忍不住華美文辭的誘惑,捋著自己的胡須,又輕吟了一句,讚歎道:“故事之感人,辭藻之華美,描述之生動,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賦,好賦啊。”


    “王南,可曾打聽到這首詩是何人所作?”


    楚匡明心想,如此傳世佳作想必其人必定不是碌碌無名之人,說不定,他還認識呢。


    “據說是一位十幾歲,姓韓的少年人所作。”


    “少年人?”


    聞言,楚匡明愣了一下,如此傳世佳作居然出自一名少年之手,他低頭又重新看了一遍,點頭讚歎道:“嗯,少年英才,好啊,哈哈哈。”


    與此同時,和尚書府類似的事情,正在健康城大街小巷的各個府邸上演……


    ……


    二月初一。


    這一天為太祖皇帝建立晉王朝的日子,皇家為了慶祝,會向百姓開放皇家園林金水池和銅雀台,直至四月初一。


    金明池為晉德宗所建造,為皇帝春遊和觀看水戲的地方。


    其地周圍九裏三十步,中有仙橋,橋麵三虹,朱漆闌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興,謂之駱駝峰,若飛虹之狀。橋頭有五殿相連的寶津樓,位於水中央,重殿玉宇,雄樓傑閣,奇花異石。


    而銅雀台則是政和年間晉徽宗於金明池建造的殿宇。


    據晉史記載,晉徽宗在滅了晉國東南部的夜郎後,夜宿建康城中,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隻,太卜言昔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


    晉徽宗大喜,於是決意建銅雀台,以彰顯其平定四海之功。


    今天倒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晴空萬裏,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是一個合適出遊的好日子。


    韓珣原本是想帶上幼娘的,可惜前兩天小姑娘生病了,早晨喝藥的時候,兩隻眼睛眼淚汪汪的盯著他,他在家安慰了一會,和小姑娘保證他迴來的時候給她帶好吃的。


    就在這句話說完後,小姑娘的眼睛不紅了,也不委屈了,臉上出現了笑容,甚至連湯藥也一口氣喝完了……


    “韓兄!這裏!”


    韓珣剛下車就聽到了熟悉的喊聲,不是周青睿還是誰呢?和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身邊出現了一個新麵孔。


    “你來的倒是挺早的。”


    韓珣朝周青睿的方向走過去,和他打了聲招唿,隨即,把目光轉向另一位長身玉立的男子,試著問道:“這位是?”


    “在下楊辰佑,是青睿的朋友,見過韓兄。”


    楊辰佑自幼喜好文事,不喜武事,卻意外的和周青睿相處的來,又因為兩人同在太學讀書,一來二去便成為了好友。


    前幾日,他隨自己的母親去了郊外小住幾日,前日剛剛迴來,很快,他便聽聞城中流傳著一篇膾炙人口的詩賦,誦讀之後,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


    每年的今日,銅雀台東側的銅雀園都會了匯集大量的文人再次集會,他此行也正是為此,正巧路上遇到了周青睿,兩人之後便同乘一輛馬車,一同前往。


    期間,聊起了最近建康城中最熱鬧的事情,無疑就是那篇《洛神賦》了,周青睿知道他這個朋友的性格,於是,悄悄的透露了些東西給他。


    “在下韓珣。”


    韓珣笑著迴道。


    雖然事先已經知曉了一些事情,但是當韓珣真實的站在楊辰佑的麵前,他才感覺到韓珣年輕的過分,如此佳文居然出自一名十二歲的少年之手,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甚至是讓他有些汗顏,不過,有句話說得好:英雄不問出處。


    “咱們一邊走一邊聊吧。”


    因為來往的行人和車輛比較多,為了避免阻塞道路,他們幾個也不好一直站在路上,想到最近風靡上京的那首詩賦,周青睿輕聲對韓珣說道:“韓兄,你那篇賦弄出的動靜實在太大了,幸好你的身份還沒有暴露,否則的話……最近你是別想出門了。”


    “這也不是我的錯吧……”


    “怎麽不是你的錯?就因為這首賦的原因,導致建康紙價連番上漲,據說準備三月會試的學子已經到了無紙可用的地步,都在罵你呢。”


    “我真是……”


    隨後,幾人舍下馬車,一路步行到金明池,此時的金明池的仙橋上,人來人往,華美的馬車相接餘路。


    池東岸,有各種酒是食店鋪和各種技藝表演場所,池西岸,遊人可以在這裏釣魚,釣上來後可以選擇買走,或者是現場烹飪。


    繞著金明池走了一圈之後,楊辰佑提議去不遠處的銅雀園逛逛,反正今天也是閑散之人的韓珣點了點頭,隨即,看向一旁的周青睿,見他也是點頭同意,既然如此,三人當即轉換了方向,繞道前往銅雀園。


    剛剛走進園內,便聽到從臨水殿中傳來一聲悠揚的琴聲,似山間小溪,清澈見底,非心曠神怡者不能為之,看來今天的文集給文人墨客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好地方。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每年不乏有學子因其在銅雀園的集會上大放異彩,而被在場的官員所賞識,從而登上一條捷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丈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投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投杼並收藏大丈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