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決定經濟學基本規律的四個要素——場所、規則、工具與對象,在這裏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係,任何經濟學的研究如果缺失了這四個要素,研究者將會發現他們很難證明其結果的實用價值。
第一節 充滿懸疑的起點
本節導讀:他人就意味著對你獨立意誌的否定,因為任何人心目中的世界都是主觀的,對交易法則的認知更不例外,而這就意味著我們最熟悉的社會現象——競爭。
(1)美第奇家族的利潤
有一種說法,稱美第奇家族是一個名叫阿偉拉多的騎士的後裔,據說,那時有一個威脅四鄰的巨人,阿偉拉多聽說後,就決定向那個巨人挑戰。當他們彼此麵對時,那個巨人揮舞著他的狼牙棒向阿偉拉多砸來,阿偉拉多低頭躲了過去,狼牙棒的鐵球打在他的盾牌上;最後,阿偉拉多設法殺死了巨人。阿偉拉多的壯舉,給查理曼大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命令,從此以後,他勇敢的騎士阿偉拉多,可以把他的有凹痕的盾牌當成他個人的徽章。相傳美第奇家族的金底紅球徽章就是由此發展而來的。
不過現實與傳說畢竟是有差距的,美第奇銀行能獲得持續利潤,關鍵還是皮埃羅成功的商業壯舉,而與其家族的具有皇家色彩的徽章無關。早前,皮埃羅的父親就曾使美第奇銀行直接參與明礬貿易,而以往的明礬貿易一直在教皇壟斷控製之下。
明礬是一種礦物鹽,從火山噴發後的沉積物中產生,可以用來固定布料上已染上的鮮豔顏色,對佛羅倫薩昌盛的紡織業非常重要,產品遠銷西歐等地,也是一種比較走俏的商品。幾年來,歐洲高級明礬的主要供給都來自小亞細亞的礦藏,那裏一直由意大利的熱那亞人控製。直到1455年,這一地區才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控製。但不管被誰控製,出於商業需要,明礬貿易還是一直持續下來。
實際上,誰控製這一片地區,誰就將擁有明礬帶來的可觀的利潤。據當代人估計,土耳其人的蘇丹“每年至少從基督徒手中賺得三十多萬金幣”。也就是說,在東南歐地區,土耳其人正在與歐洲進行一場極具破壞性的融資戰爭,他們把從基督徒手中賺來的錢用在攻打基督徒上。不過,這種不公平的現象終於在1462年結束,因為人們在教會轄地托爾法發現了七處明礬大礦。而這一地區恰好就在意大利西海岸幾公裏處,靠近奇維塔韋基亞。
欣喜若狂的教會當局立刻獨自占有了這些珍貴的礦物資源,他們想壟斷明礬貿易的目的昭然若揭。他們聲稱從這一時刻起,任何進口土耳其明礬的人都會被驅逐出教會,甚至任何一個使用土耳其明礬的人,都不能得到教會的寬恕。盡管教會的這一做法會引發教義問題,因為壟斷貿易和高利貸是教會法律明確禁止的。但教皇法院的神學專家還是很快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他們經過研究,發現了法律上的漏洞,當明礬礦使無宗教信仰的土耳其人失去了收入時,他們會被迫使習慣於更嚴格地遵守基督教教義甚至皈依上帝。這就為這種明顯不正當的手段賦予了正當含義,使壟斷貿易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變得有功而無罪。
經濟學感悟: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教會利用手中的權力,製造了一個金融係統來控製世界,一個被少數人控製的、能夠主宰政治和經濟的體製。
(2)羅斯切爾德家族的情報網絡
任何時候,信息都是製勝的關鍵因素。羅斯切爾德家族在戰前專門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網絡和快遞係統,這個情報係統在效率、速度和準確度幾方麵都遙遙領先於其他商業機構,甚至超過了官方機構的信息傳遞速度。擁有這個係統,羅斯切爾德家族自然就擁有了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1815年6月18日的滑鐵盧戰役,使拿破侖軍隊嚐到了慘重的失敗滋味,也使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內森一躍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戰場快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隨後立刻快馬奔向布魯塞爾,內森親自等候在那裏。快速瀏覽戰報內容後,內森疾步進入股票交易所,他做出一副冷淡的表情,靠在他的座位上。羅斯切爾德家族的交易員們看到了他的眼色,馬上一聲不響地衝進交易台,拋售了手中大批英國公債。此時大廳的人茫然不知所措,忽然有人驚唿:“羅斯切爾德知道內情,威靈頓公爵戰敗了!”經過幾個小時的瘋狂拋售,英國公債已成為一堆垃圾,票麵價值僅剩原有價值的5%。此時內森仍然無動於衷,他的眼神又輕微地閃動了一下,與上次不同的是,他手下的眾多交易員開始大幅度買進市麵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
6月21日11點,威靈頓公爵的信使帶來了拿破侖戰敗的消息,這個消息比內森的情報晚了整整一天。也就是在這一天內,內森狂賺了20倍的金錢,超過了拿破侖和威靈頓在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財富值的總數。內森從此主導了英國戰後的公債發行,連英格蘭銀行也被他的家族牢牢控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經濟學感悟:在競爭中,利用信息的不對等性進行交易活動,就意味著將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破產的通用總裁
1920年這一年,可以說是華爾街的財產損失年,這一年裏,破產司空見慣。人們還親眼目睹了威廉·c.杜蘭特在不到七個月的時間裏損失了9000萬美元,這可以說是華爾街上最大的個人財產損失了。
杜蘭特是一個銷售天才,他曾靠著馬車生意積累了一筆財富。1904年,他敏銳地意識到汽車將成為人類交通工具的未來之星,於是成為了正處於財務危機中的別克公司的控股人。四年之後,杜蘭特成功地將別克公司改造成美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年銷售量達到8820輛,比它的另外兩家競爭者——福特和凱迪拉克公司銷量的總和還多。
積聚財富後的杜蘭特開始了他的擴張之路,他瘋狂地收購了其他汽車公司和零件供應商,並將它們與別克公司整合在一起,組建了一家新的公司——通用汽車公司。不過,杜蘭特似乎高估了自己的並購業務能力,他的並購業務比起他的銷售業務來簡直糟糕透頂。他在購買公司的時候往往會花掉很多冤枉錢,買了許多根本沒有價值的公司。並購上的失策使得通用汽車公司在1910年經濟衰退襲來的時候,不得不求助於銀行家,最後導致公司股權被托管,杜蘭特本人也失去了對公司的控製權,這種狀況維持了五年之久。
杜蘭特並沒有放棄他擴張的道路,就在銀行家正忙於理順通用汽車的內部結構時,他又組建了雪弗蘭公司。這一次擴張為杜蘭特贏得了一大筆財富,雪弗蘭公司生產的490型汽車在1915年首次推向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用汽車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采用這種大眾營銷策略超越了福特,成為汽車行業的龍頭。到1920年初,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按10∶1的比例進行拆股,拆股之後每股42美元,至少擁有幾百萬股通用汽車股票的杜蘭特成為了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但是,令杜蘭特始料不及的是,隨後的4月份,汽車股票開始領跌市場,正如那些擁有時代最新技術的股票在市場上一貫的表現那樣。實際上,此時的杜蘭特完全可以耐心等待這次下跌的結束,但是,善良的他在這個關鍵時刻卻做出了“英雄般的自我犧牲壯舉”,為了保護他的投資人和員工,他固執地試圖一人托市。這無疑是一個幼稚而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做法。
10月底,通用汽車的股價已經下跌到了每股17美元。11月10日,股價僅為14美元,這就意味著在名義上曾經無比富有的杜蘭特此刻已經走到了盡頭。一些通用汽車的其他投資者,如杜邦公司和摩根銀行知道了此事,他們要求杜蘭特向他們說明真相。最後,杜蘭特終於在11月6日說出了真話,此時的他手裏有一份要求增加保證金的通知單,通知單要求杜蘭特在第二天市場開市的時候補交15萬美元的保證金。雖然杜蘭特勉強交上了這筆保證金,但也無法挽迴局麵。第二天,通用汽車的股票再次下跌到了13.5美元,又引發了對杜蘭特新一輪的雪崩似的保證金要求。
摩根銀行和杜邦公司清楚地知道,一旦杜蘭特支撐不住而將手中的通用汽車股票拋向市場,他們在通用汽車的利益甚至是整個通用汽車公司就將崩潰。所以,他們必須幫助杜蘭特,阻止這種災難性的局麵發生。他們借給杜蘭特足夠的資金,使他足以支付保證金並還清他欠經紀人的債務。最終他們成功地阻止了幾乎是必然將要發生的一次大危機,不過杜蘭特卻失去了幾乎所有的300萬股通用汽車股票,這300萬股轉而成了摩根銀行和杜邦公司的資產。
經濟學感悟:在資本的自由競爭階段,這種資本的博弈是極其殘酷的,任何一個經濟體都有可能在這場競爭中賺得缽滿盆盈,也有可能一敗塗地。
(4)女守財奴
假設在1916年美國就已經有福布斯財富排行榜,那麽海蒂·格林必定輕而易舉就能排進前20位,隻可惜她在1916年去世了。即便如此,她還是美國曆史上最富有的40個人之一,並且是其中唯一一位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女性。
1865年,海蒂·格林繼承了她父親的財產以後,每年的收入接近30萬美元,而在當時,隻需1萬美元就可以讓一個中等偏上的家庭過上一年的優裕生活了。但對於她來說,這點錢遠遠無法讓她滿足,因為她是一個極度的守財奴,在她眼裏,再多的錢也是不夠的。毫無疑問,海蒂·格林與其他守財奴不同的是,她還是一個賺錢的天才。
海蒂·格林曾將價值20萬美元的見票即付的債券夾在胳膊下,並坐公共汽車前往紐約的銀行。接待她的銀行家警告她不該冒如此大的風險,並勸她應該乘坐馬車。不料海蒂·格林迴答道:“也許你能坐得起馬車——而我坐不起。”
不過,精明的海蒂·格林從來不會做因小失大的蠢事,一旦她的財產麵臨危險的時候,她會以最快的速度去坐計程車,毫不吝惜車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885年,正在丈夫家鄉居住的她得知使用多年的銀行——約翰·j.斯科父子銀行麵臨破產威脅的消息後,立即給斯科銀行寫信要求把她的存款轉到化學銀行。銀行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為她轉匯這麽一大筆數目的存款,於是斷然拒絕了她的要求,同時通知她說她丈夫在銀行的欠款超過70萬美元,而他作為貸款抵押的路易斯維爾和納什維爾鐵路的股票價值已經下跌到不足以再為這筆貸款提供抵押的地步,銀行要求她補上差額。海蒂·格林當然不同意,她又給銀行寫信說丈夫的債務與她沒有任何關係,並且再次要求把她的財產轉賬。為了能夠快一點兒趕到銀行,她一下火車便搭乘計程車從紐約中央火車站趕到曼哈頓中心的金融區。但這為時已晚,接到她的第二封信後,斯科父子銀行就宣布破產了,她的財產被托管給一個叫劉易斯·梅的人。等她找到劉易斯的時候,劉易斯不僅一口拒絕了她提款的要求,還堅持讓她先還清她丈夫的貸款。為此,海蒂·格林每天哭泣,大叫,威脅,哀求,總是這樣堅持到銀行17點鍾關門才離開,第二天清晨又早早地來。這樣的情形大概維持了兩個星期,後來她不得不開出支票替丈夫還清了貸款。雖然這還不到她總資產的2%,但這已是她這一生中開出的未能交換到等值或者更高價值的對應物的最大數目的一張支票了。
此後,海蒂·格林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看自己的財產,成為華爾街曆史上屢見不鮮的一個典型的葛朗台式的守財奴。
經濟學感悟:隻有善於將自己的成本控製在最低範圍內的經濟體,才最有希望獲得最大贏利空間。對於身處激烈競爭中的競爭者來說,這一點的意義極其重大。
(5)摩根早年的故事
在19世紀至20世紀之交的華爾街人物中,j.p.摩根是唯一一位至今仍在美國社會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有著高瞻遠矚的經濟眼光,在他晚年的時候,一個國會委會員的法律顧問向他詢問:“商業信貸的決定因素主要是貸款的金錢還是財產?”
“都不是,先生,”摩根迴答道,“最重要的是品德。”
“比金錢和財產還重要嗎?”
“比金錢和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摩根強調,“金錢買不到品德……一個我不信任的人,即使他以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一切作抵押,也不可能從這裏借走一分錢。”
摩根早在孩童時代,就已經表現出對商業的熱愛。12歲的時候,他和表兄弟吉姆·古德溫組織了他們稱之為“哥倫布登陸時期野生動物博物館”的展覽。摩根精確地記錄了所有費用和門票的收入,展覽結束後,還整理出了一張資產負債表。
後來,摩根參加了工作,他的能力和敢於負責的精神立即就在工作中顯現出來,並且很快就顯示出快速果斷的行事風格。有一次,公司派他到新奧爾良學習棉花經營,他卻擅自用公司的匯票買了一船咖啡。當公司打電話強製要求他立刻把咖啡處理掉時,他已經賺了一筆可觀的利潤,並正在將支票寄迴公司。
經濟學感悟:高瞻遠矚的經濟眼光對於身處商業旋渦中的自由競爭者十分關鍵,這可以讓他們看得比其他人更遠,從而總是在競爭中占盡優勢,把握商機。
(6)德魯的競爭招數
福勒曾這樣描述德魯:
伊利鐵路在他的手裏就好比單弦的中國豎琴,他隻在上麵彈兩個音。伊利股票價格高漲時,他就會高唱:“誰買我的伊利股票啊,誰來買我們價值連城的伊利股票啊?買吧,快買吧。”
伊利股票價格走低時,他也會高唱:“誰賣給我伊利股票啊,誰來賣給我一錢不值的伊利股票啊?賣吧,快賣吧。”
德魯甜美的嗓音打動了整個華爾街,華爾街的人們以高價從他那裏買進伊利股票,然後又以低價賣給他。每天晚上,他都會夢見巨大的錢袋,並且在第二天夢想成真。財富就這樣隨著他的單弦琴響滾滾而來。實際上,這些財富都是來自伊利鐵路。
經濟學感悟:在競爭中,為了讓自己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攫取利潤,競爭者可謂無所不用。
(7)曆史上的經濟衰退
銀行家們很善於把危機和衰退當做對付政府和人民最有力的武器來反複使用。
1812年,由於美國第一銀行被政府廢除而招來了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報複,在此基礎上英美爆發了戰爭,戰爭的結果是美國政府徹底屈服並成立了美國第二銀行。
1837年,傑克遜總統廢除了美國第二銀行,歐洲的銀行家們立刻在倫敦瘋狂拋售美國債券,並收迴各項貸款,致使美國經濟很快陷入嚴重衰退,直到1848年,這種局麵才有所好轉。
之後的1850年、1870年、1907年,為了迫使美國政府重新建立私有化中央銀行,歐洲銀行家再度聯手製造經濟衰退。這次聯手的結果是美聯儲的誕生,美聯儲是一個完全私有化的中央銀行,它的建立標誌著個人金融機構完全控製了美國的貨幣發行權。
1929年,經濟大衰退再次上演,它的最終目的是廢除金本位,實施廉價的貨幣政策。這就為第二次戰界大戰的進行打通了金融上的道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經濟學感悟:在競爭中,實力雄厚的資本持有者的作用極其明顯,他們通過巨大的資本運作,將政府和市場玩弄於股掌之中。
(8)對日貿易戰
日本是亞洲最先起飛的國家經濟體,它的經濟增長質量、工業產品出口競爭能力、財富積累的速度和規模,都已經威脅到了國際銀行,驚恐萬分的國際銀行決定出手製止日本的這種增長勢頭。
1985年9月,美英日德法五國財長在紐約廣場賓館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協議旨在使美元對其他國家主要貨幣“有控製地”輕微貶值,而日本銀行在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的高壓之下,不得不同意日元小幅度升值。
1987年10月,紐約股市出現崩盤。美國財政部長貝克再一次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壓,迫於壓力,中曾根隻好妥協。可能中曾根並不知道自己的低頭將造成日本金融係統的岌岌可危。一時間,日元利率跌到原來的2.5%,日本的銀行係統開始出現流動性泛濫現象,大量廉價資本開始湧向股市和房地產,東京的股票年增長率竟然高達40%,房地產則更超過90%,種種現象表明,一個巨大的金融泡沫正在逐漸成型。實際上,這正是一場國際銀行家對日不宣而戰的聯合金融絞殺行動。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外界的壓力,日本經濟也許可能通過和緩緊縮而逐漸實現經濟軟著陸,但現在一切都變得艱難。這場股票市場的大崩潰率先波及到日本的金融業和保險業,最終波及到製造業。據估計,日本在這場金融大戰中戰敗的後果幾乎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後果持平。
經濟學感悟:在國與國的競爭中,市場交易法則同樣適用,任何與法則相違背的行為都會遭到其無情的懲罰。
(9)東歐的產業結構調整
一般來說,調整產業結構就好比對宏觀經濟秩序進行一次大手術,本來這就是一件冒險的事情,但與此同時卻偏偏還要緊縮貨幣供應,這就相當於對病人動大手術卻拒絕給病人輸血,這樣做的結局是可以想象的:經濟徹底解體,生產能力急劇衰退,人民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工業企業大麵積倒閉,大量工人失去職業,社會動蕩進一步加劇。而就在此時,國際銀行家往往會以“債轉股”的形式,輕鬆收購這些國家的核心部分資產,趁國之危,撿一個大便宜。
波蘭、俄羅斯、匈牙利、烏克蘭都有過這樣的遭遇,致使它們的經濟在20年的時間內仍不能恢複元氣。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與非洲和拉美的弱小國家不同的是,它們擁有著足以抗衡美國的國防力量,在軍事實力仍然保持強大的狀態下遭到這種有組織的瘋狂搶劫,還是人類曆史上比較少見的。
經濟學感悟:以經濟競爭的手段來達到政治目的,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已經成為了戰爭的全新模式。
(10)泰國的外匯戰爭
在人民幣和日元貶值的上下雙重擠壓下,1994年以來,泰國的出口額就開始疲軟,雪上加霜的是,與美元匯率掛鉤的泰銖又被強勢貨幣美元拖到了極為空虛的地步。種種現象表明,危機已經悄然來臨。
為了對付已經到來的通貨膨脹,泰國銀行不得不果斷提高利率,但這一措施,反而使深陷債務之中的泰國處境變得越來越糟。
這個時候,泰國的出路似乎隻剩下一條,即主動而迅速地讓泰銖立刻貶值。據國際銀行家們估計,這種行為的損失主要在於美元因此變得更加昂貴,外匯儲備會減少100億美元左右。銀行家們還認為,這種損失會隨著國際金融市場對其果斷應對的肯定而得到迅速恢複。不過,許多國際金融黑客們認為泰國並不會走這條路,相反,它一定會拚死一戰力保泰銖,決不會束手就擒。
這場交鋒中,泰國全麵敗給了國際金融黑客。不過泰國的損失並不局限於此,失利後,泰國竟然又錯誤地主動投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陷阱,將國家命脈輕易交給外人來進行裁決。這顯然是出於對國際組織的盲目信任,而這種盲目信任使泰國再次犯下了無可挽迴的錯誤。
經濟學感悟:在激烈的經濟競爭中,隻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萬劫不複的經濟泥淖中而不能自拔。
(11)韓國的經濟危機
韓國是美國在冷戰時期最忠實的戰略夥伴,但美國似乎並沒有領情。就在韓國被金融風暴波及之後,美國斷然地拒絕了韓國的求助。
實際上,美國政府內部對於此事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國務卿奧爾布萊特和國家安全顧問認為應該對其伸出援手;但是代表華爾街利益的財政部則堅決反對這一觀點,他們還怒斥奧爾布萊特不懂經濟學。財政部長魯賓認為,這個危機正是打開韓國經濟大門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建議應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韓國施加比傳統條件更加苛刻和嚴厲的措施。最後,克林頓總統站在了財政部一邊,聽從了他們的意見。
無奈之下,韓國政府被迫接受了美國的諸多苛刻條件。而此時,美國銀行巨頭們早已看中了韓國企業,隻待韓國簽署不平等協議,他們就蜂擁進入韓國,將企業利益據為己有。不過,令國際金融巨頭們意想不到的是,韓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是很難被外來勢力駕馭的。孤立無援的韓國人民毫無保留地向國家捐獻出自己私藏的黃金和白銀,在耗盡了國家全部外匯儲備的情況下,黃金和白銀這兩種有力的最終貨幣支付手段,很自然地成為外國債權人極其樂於接受的償債手段。最終,韓國並沒有出現國際金融巨頭們所想象的大規模公司和銀行倒閉,西方大公司幾乎沒機會收購到任何大型的韓國企業。
1998年春季,韓國終於挺過了最難熬的時期。此時韓國的出口盈餘已經迅速迴升,徹底看透了華爾街金融陰謀的韓國政府,果斷地拋棄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幾套陰險方案。最終通過自身努力,韓國經濟呈現出強勁迴升的勢頭。
經濟學感悟:當國家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進行自由競爭的時候,它就等同於一個經濟實體,這個經濟體的每一種行為都必須嚴密而富有經濟眼光,否則同樣會陷入無法擺脫的經濟困境。
第二節 令人沮喪的終點
本節導讀:任何事物都有它必然的終點,競爭也不例外。隻不過,這個終點是最令人沮喪的壟斷行為,除非一種非經濟力量的製約,否則我們不會恢複最初的理性。
(1)羅斯切爾德家族的瘋狂
拿破侖曾經這樣說:當一個政府過於依賴銀行家的財富時,掌握著局勢的便是銀行寡頭,而不是政府的首腦,因為給錢的一方始終高於拿錢的一方。金錢永遠沒有祖國,金融家也不知道什麽是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攫取利潤。
詹姆斯·羅斯切爾德的財富高達6億法郎,在整個法國,除了國王的財富能超過他外,沒有第二個人比他富有。法國國王的財富總額是8億法郎。而法國其他所有銀行的財富加在一起,仍然比羅斯切爾德少1.5億法郎。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此巨額的財富自然讓羅斯切爾德擁有了相當的權力,這種權力大到隨時可以讓政府內閣倒台的程度。
在羅特希爾德家族的眼裏,沒有戰爭與和平,沒有口號和宣言,更沒有犧牲或榮譽,隻有墊腳石:一個是威廉王子,一個是梅特涅。
經濟學感悟:壟斷是指一家企業控製了整個市場,當這種市場恰好是資本市場的時候,這種力量的控製就會擴大到更大的範圍內。
(2)美國總統的危險生活
一個國家的成長曆程總是充滿了國際勢力的幹預和陰謀詭計,美國這樣的國家更是如此,尤其是國際金融寡頭的勢力對美國政權的滲透和顛覆最讓美國總統傷腦筋。林肯曾這樣說:“我有兩個主要的敵人——我麵前的南方軍隊,還有後麵的金融機構。在這兩者之中,後者才是最大的威脅。我看見未來的一場令我顫抖的危機正在向我們靠近,讓我對我們國家的安全戰栗不已。金錢的力量將繼續統治並傷害著人民,直到財富最終積聚到少數人手裏,我們的共和國將被摧毀。我現在對這個國家的安危的焦慮勝過以往任何時候,甚至比在戰爭中更為焦慮。”
事實上,美國民主製度的設計和建立幾乎都在竭盡全力地防範傳統封建勢力的威脅,但是,民主製度本身對金錢這一新生的致命的因素就缺乏強免疫力。新生的民主製度在“國際銀行寡頭通過控製國家貨幣發行權來控製整個國家”這一戰略主攻方向的判斷和防禦方麵,出現了重大的漏洞。金錢特殊利益集團與美國民主政府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裏,雙方圍繞美國私有中央銀行係統的建立這一金融製高點,進行了反複的鬥爭,前後共有十幾位美國總統因此被行刺,多位國會議員因此斃命。美國曆史學家認為,美國總統在這一段時期內的傷亡率甚至高於美軍二戰期間諾曼底登陸的一線作戰部隊的平均傷亡率。
經濟學感悟:壟斷就意味著全權控製,這種控製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層次,因此,任何試圖阻撓這種控製的個人或集體,無一例外地會受到排斥和殘酷打擊。
(3)安德魯·傑克遜的演說
1828年,安德魯·傑克遜參加了總統競選,他在一次麵對銀行家發表的演講中嚴厲地說道:“你們是一群毒蛇。我打算把你們連根拔掉,以上帝的名義,我一定會將你們拔掉。如果人民知道我們的貨幣和銀行係統是何等的不公正,在明天天亮之前就會發生革命。”
經濟學感悟:壟斷行為常常造成極端不公平的市場交易,因為其他企業無法進入壟斷市場,這就意味著所有的交易法則都隻能由壟斷方來製定。
(4)詹姆斯·加菲爾德的評述
美國前總統詹姆斯·加菲爾德曾經明確地把握了貨幣壟斷的關鍵,他曾說過這樣的話:
“在任何一個國家裏,誰控製著貨幣供應,誰就是所有工業和商業的絕對主人。當你明白整個(貨幣)係統非常容易地由極少數人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來控製時,你就不用別人告訴你通貨膨脹和緊縮的根源了。”
不料,這番話發表後才幾個星期,1881年7月2日,加菲爾德總統就被一個“精神病患者”查爾斯·吉托行刺,加菲爾德總統身中兩槍,最終於9月19日去世。
經濟學感悟:壟斷不僅僅代表了市場經濟利益的單一攫取,還意味著對其他經濟體或個人的限製,方法包括自然限製和立法限製。擁有了這些權利的壟斷企業,會變得如脫韁野馬、決堤洪水一般失去控製。
(5)美聯儲的建立
美國林德柏格議員曾對眾議院發表演說:
《美聯儲法案》授權了一部分人地球上最大的信用。當總統簽署這個法案後,金錢權力這個看不見的政府將被合法化。人民在短期內不會知道這一點,但幾年以後他們會看到這一切的。到時候人民需要再次發布《獨立宣言》才能將自己從金錢權力之下解放出來。這個金錢權力將能夠最終控製國會。如果我們的參議員和眾議員不會欺騙國會,華爾街是無法欺騙我們的。如果我們擁有一個人民的國會,人民將會有穩定的生活。國會最大的犯罪就是它的貨幣法案(《美聯儲法案》)。這個銀行法案是我們這個時候最嚴重的立法犯罪。兩黨的首腦和秘密會議再一次剝奪了人民從自己的政府得到益處的機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銀行寡頭們似乎早就期待著這個法案的到來,美利堅國家銀行的總裁奧利弗還充滿激情地說:“這個貨幣法案的通過將對整個國家帶來有益的影響,它的運作將有利於商業活動。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普遍繁榮時代的開始。”
美聯儲的創立者奧爾德裏奇參議員,曾在1914年的一次采訪中透露:
在這個法案(《美聯儲法案》)之前,紐約的銀行家隻能控製紐約地區的資金。現在,他們可以主宰整個國家的銀行儲備金。
這個法案的建立,從某種意義上說,標誌著國際寡頭銀行家們在與美國政府一百多年的激烈較量中,終於徹底控製美國的貨幣發行權,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經濟學感悟:當政府為一個經濟體提供了市場準入證,並為這個經濟體的經濟活動提供種種便利條件的時候,壟斷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
(6)華爾街銀行業的壟斷
華爾街銀行家不斷通過金融危機來鏟除異己。從1930年到1933年,華爾街銀行家用這種手段一共鏟除了8812家銀行,它們當中大部分敢於和紐約五大銀行家族分庭抗禮。對美聯儲金融係統不買賬的銀行都紛紛破產。
經濟學感悟:在壟斷競爭的經濟階段,市場法則是由壟斷企業或經濟體獨自製定的,毫無疑問,這種法則是有利於壟斷方的。
(7)華爾街挽救美國經濟
基於南北戰爭後美國貨幣政策逐步迴歸到金本位製,1873年,美國財政部開始停止鑄造銀幣。但十多年後,迫於聲勢浩大的銀礦工人罷工等事件所帶來的政治壓力,國會不得不於1887年通過法案,允許更為自由地鑄造白銀鑄幣,同時硬性規定了銀幣和金幣的價格比。不過,這個法案帶來了一些弊端。因為法案通過後,西部地區便瘋狂地開采白銀,隨著白銀的開采量增加,白銀也就逐漸貶值。可能是基於“劣幣驅除良幣”的經濟理論,人們紛紛將黃金收藏起來,開始使用銀幣作為市場流通工具。這樣一來,就導致了黃金開始源源不斷地從國庫流出,加上摩根和他的金融夥伴使用各種手段將黃金推向歐洲市場,黃金流出的形式就於1893年經濟危機之下顯得更加糟糕了。那時,數不盡的黃金從國庫流出後就直接被載往歐洲,歐洲人迫不及待地將其納入腰包。1895年初,美國國庫的黃金僅價值4500萬美元,這比1億美元法定黃金儲備量的一半還要少。
國庫黃金儲備的空虛,使美國總統克利夫蘭陷入了困境,百般無奈的他隻好向摩根銀行求援。就這樣,摩根憑借他超凡的市場影響力和無人能及的智慧,力挽狂瀾,最終使美國的金融市場免於遭受一場金融災難。1895年6月,黃金流往歐洲的洪流得到了遏製,美國國庫的黃金儲備穩穩地停在了1億美元之上。
經濟學感悟:壟斷某一市場的企業通常都會具有雄厚的經濟能力,這種力量來源於其對壟斷市場中經濟利潤的無限攫取。
(8)現代銀行的誕生
第一個現代銀行誕生於1694年,當時,英王威廉一世頒發了英格蘭銀行的皇家特許經營執照,從而出現了現代銀行這一張新麵孔。
現代銀行誕生後,國家貨幣的發行權和永久國債就被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如果要新增貨幣發行就必須同時增加國債,而還清國債就等於摧毀了國家貨幣係統。如果這樣的局麵到來,市場上就將沒有貨幣流通,政府也就永遠沒有可能還清債務。
經濟學感悟:當市場職能與政府職能相重疊,或幹脆取代了政府職能後,在為國家帶來金融便利的同時,也會形成大規模的超級壟斷。
(9)佛羅倫薩大公國的經濟措施
17世紀晚期,在佛羅倫薩大公國經濟持續衰退的大潮下,柯西莫三世開始進一步征稅。可能是為了滿足官僚政府的需要,佛羅倫薩完全放棄了自己的策略。當然,這樣的行政機關對於托斯卡納來說,稱得上是救星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盡管征稅較有效率,但它不可能通過實施改革去複興經濟。在這樣的情況下,隻有宗教組織在受益,因為牧師們和宗教機構一般是免稅的,於是人們都空前地向往牧師和修女的地位,佛羅倫薩一時間幾乎成為了一座牧師和修女的城市。據統計,在柯西莫三世統治期間,修女人數大約占了女性人口的20%。
經濟學感悟:形成壟斷的最基本條件是進行限製,以使其他企業根本無法進入市場,這種限製有一方麵是來自政府立法的。
第一節 充滿懸疑的起點
本節導讀:他人就意味著對你獨立意誌的否定,因為任何人心目中的世界都是主觀的,對交易法則的認知更不例外,而這就意味著我們最熟悉的社會現象——競爭。
(1)美第奇家族的利潤
有一種說法,稱美第奇家族是一個名叫阿偉拉多的騎士的後裔,據說,那時有一個威脅四鄰的巨人,阿偉拉多聽說後,就決定向那個巨人挑戰。當他們彼此麵對時,那個巨人揮舞著他的狼牙棒向阿偉拉多砸來,阿偉拉多低頭躲了過去,狼牙棒的鐵球打在他的盾牌上;最後,阿偉拉多設法殺死了巨人。阿偉拉多的壯舉,給查理曼大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命令,從此以後,他勇敢的騎士阿偉拉多,可以把他的有凹痕的盾牌當成他個人的徽章。相傳美第奇家族的金底紅球徽章就是由此發展而來的。
不過現實與傳說畢竟是有差距的,美第奇銀行能獲得持續利潤,關鍵還是皮埃羅成功的商業壯舉,而與其家族的具有皇家色彩的徽章無關。早前,皮埃羅的父親就曾使美第奇銀行直接參與明礬貿易,而以往的明礬貿易一直在教皇壟斷控製之下。
明礬是一種礦物鹽,從火山噴發後的沉積物中產生,可以用來固定布料上已染上的鮮豔顏色,對佛羅倫薩昌盛的紡織業非常重要,產品遠銷西歐等地,也是一種比較走俏的商品。幾年來,歐洲高級明礬的主要供給都來自小亞細亞的礦藏,那裏一直由意大利的熱那亞人控製。直到1455年,這一地區才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控製。但不管被誰控製,出於商業需要,明礬貿易還是一直持續下來。
實際上,誰控製這一片地區,誰就將擁有明礬帶來的可觀的利潤。據當代人估計,土耳其人的蘇丹“每年至少從基督徒手中賺得三十多萬金幣”。也就是說,在東南歐地區,土耳其人正在與歐洲進行一場極具破壞性的融資戰爭,他們把從基督徒手中賺來的錢用在攻打基督徒上。不過,這種不公平的現象終於在1462年結束,因為人們在教會轄地托爾法發現了七處明礬大礦。而這一地區恰好就在意大利西海岸幾公裏處,靠近奇維塔韋基亞。
欣喜若狂的教會當局立刻獨自占有了這些珍貴的礦物資源,他們想壟斷明礬貿易的目的昭然若揭。他們聲稱從這一時刻起,任何進口土耳其明礬的人都會被驅逐出教會,甚至任何一個使用土耳其明礬的人,都不能得到教會的寬恕。盡管教會的這一做法會引發教義問題,因為壟斷貿易和高利貸是教會法律明確禁止的。但教皇法院的神學專家還是很快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他們經過研究,發現了法律上的漏洞,當明礬礦使無宗教信仰的土耳其人失去了收入時,他們會被迫使習慣於更嚴格地遵守基督教教義甚至皈依上帝。這就為這種明顯不正當的手段賦予了正當含義,使壟斷貿易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變得有功而無罪。
經濟學感悟: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教會利用手中的權力,製造了一個金融係統來控製世界,一個被少數人控製的、能夠主宰政治和經濟的體製。
(2)羅斯切爾德家族的情報網絡
任何時候,信息都是製勝的關鍵因素。羅斯切爾德家族在戰前專門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網絡和快遞係統,這個情報係統在效率、速度和準確度幾方麵都遙遙領先於其他商業機構,甚至超過了官方機構的信息傳遞速度。擁有這個係統,羅斯切爾德家族自然就擁有了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1815年6月18日的滑鐵盧戰役,使拿破侖軍隊嚐到了慘重的失敗滋味,也使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內森一躍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戰場快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隨後立刻快馬奔向布魯塞爾,內森親自等候在那裏。快速瀏覽戰報內容後,內森疾步進入股票交易所,他做出一副冷淡的表情,靠在他的座位上。羅斯切爾德家族的交易員們看到了他的眼色,馬上一聲不響地衝進交易台,拋售了手中大批英國公債。此時大廳的人茫然不知所措,忽然有人驚唿:“羅斯切爾德知道內情,威靈頓公爵戰敗了!”經過幾個小時的瘋狂拋售,英國公債已成為一堆垃圾,票麵價值僅剩原有價值的5%。此時內森仍然無動於衷,他的眼神又輕微地閃動了一下,與上次不同的是,他手下的眾多交易員開始大幅度買進市麵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
6月21日11點,威靈頓公爵的信使帶來了拿破侖戰敗的消息,這個消息比內森的情報晚了整整一天。也就是在這一天內,內森狂賺了20倍的金錢,超過了拿破侖和威靈頓在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財富值的總數。內森從此主導了英國戰後的公債發行,連英格蘭銀行也被他的家族牢牢控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經濟學感悟:在競爭中,利用信息的不對等性進行交易活動,就意味著將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破產的通用總裁
1920年這一年,可以說是華爾街的財產損失年,這一年裏,破產司空見慣。人們還親眼目睹了威廉·c.杜蘭特在不到七個月的時間裏損失了9000萬美元,這可以說是華爾街上最大的個人財產損失了。
杜蘭特是一個銷售天才,他曾靠著馬車生意積累了一筆財富。1904年,他敏銳地意識到汽車將成為人類交通工具的未來之星,於是成為了正處於財務危機中的別克公司的控股人。四年之後,杜蘭特成功地將別克公司改造成美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年銷售量達到8820輛,比它的另外兩家競爭者——福特和凱迪拉克公司銷量的總和還多。
積聚財富後的杜蘭特開始了他的擴張之路,他瘋狂地收購了其他汽車公司和零件供應商,並將它們與別克公司整合在一起,組建了一家新的公司——通用汽車公司。不過,杜蘭特似乎高估了自己的並購業務能力,他的並購業務比起他的銷售業務來簡直糟糕透頂。他在購買公司的時候往往會花掉很多冤枉錢,買了許多根本沒有價值的公司。並購上的失策使得通用汽車公司在1910年經濟衰退襲來的時候,不得不求助於銀行家,最後導致公司股權被托管,杜蘭特本人也失去了對公司的控製權,這種狀況維持了五年之久。
杜蘭特並沒有放棄他擴張的道路,就在銀行家正忙於理順通用汽車的內部結構時,他又組建了雪弗蘭公司。這一次擴張為杜蘭特贏得了一大筆財富,雪弗蘭公司生產的490型汽車在1915年首次推向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用汽車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采用這種大眾營銷策略超越了福特,成為汽車行業的龍頭。到1920年初,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按10∶1的比例進行拆股,拆股之後每股42美元,至少擁有幾百萬股通用汽車股票的杜蘭特成為了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但是,令杜蘭特始料不及的是,隨後的4月份,汽車股票開始領跌市場,正如那些擁有時代最新技術的股票在市場上一貫的表現那樣。實際上,此時的杜蘭特完全可以耐心等待這次下跌的結束,但是,善良的他在這個關鍵時刻卻做出了“英雄般的自我犧牲壯舉”,為了保護他的投資人和員工,他固執地試圖一人托市。這無疑是一個幼稚而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做法。
10月底,通用汽車的股價已經下跌到了每股17美元。11月10日,股價僅為14美元,這就意味著在名義上曾經無比富有的杜蘭特此刻已經走到了盡頭。一些通用汽車的其他投資者,如杜邦公司和摩根銀行知道了此事,他們要求杜蘭特向他們說明真相。最後,杜蘭特終於在11月6日說出了真話,此時的他手裏有一份要求增加保證金的通知單,通知單要求杜蘭特在第二天市場開市的時候補交15萬美元的保證金。雖然杜蘭特勉強交上了這筆保證金,但也無法挽迴局麵。第二天,通用汽車的股票再次下跌到了13.5美元,又引發了對杜蘭特新一輪的雪崩似的保證金要求。
摩根銀行和杜邦公司清楚地知道,一旦杜蘭特支撐不住而將手中的通用汽車股票拋向市場,他們在通用汽車的利益甚至是整個通用汽車公司就將崩潰。所以,他們必須幫助杜蘭特,阻止這種災難性的局麵發生。他們借給杜蘭特足夠的資金,使他足以支付保證金並還清他欠經紀人的債務。最終他們成功地阻止了幾乎是必然將要發生的一次大危機,不過杜蘭特卻失去了幾乎所有的300萬股通用汽車股票,這300萬股轉而成了摩根銀行和杜邦公司的資產。
經濟學感悟:在資本的自由競爭階段,這種資本的博弈是極其殘酷的,任何一個經濟體都有可能在這場競爭中賺得缽滿盆盈,也有可能一敗塗地。
(4)女守財奴
假設在1916年美國就已經有福布斯財富排行榜,那麽海蒂·格林必定輕而易舉就能排進前20位,隻可惜她在1916年去世了。即便如此,她還是美國曆史上最富有的40個人之一,並且是其中唯一一位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女性。
1865年,海蒂·格林繼承了她父親的財產以後,每年的收入接近30萬美元,而在當時,隻需1萬美元就可以讓一個中等偏上的家庭過上一年的優裕生活了。但對於她來說,這點錢遠遠無法讓她滿足,因為她是一個極度的守財奴,在她眼裏,再多的錢也是不夠的。毫無疑問,海蒂·格林與其他守財奴不同的是,她還是一個賺錢的天才。
海蒂·格林曾將價值20萬美元的見票即付的債券夾在胳膊下,並坐公共汽車前往紐約的銀行。接待她的銀行家警告她不該冒如此大的風險,並勸她應該乘坐馬車。不料海蒂·格林迴答道:“也許你能坐得起馬車——而我坐不起。”
不過,精明的海蒂·格林從來不會做因小失大的蠢事,一旦她的財產麵臨危險的時候,她會以最快的速度去坐計程車,毫不吝惜車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885年,正在丈夫家鄉居住的她得知使用多年的銀行——約翰·j.斯科父子銀行麵臨破產威脅的消息後,立即給斯科銀行寫信要求把她的存款轉到化學銀行。銀行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為她轉匯這麽一大筆數目的存款,於是斷然拒絕了她的要求,同時通知她說她丈夫在銀行的欠款超過70萬美元,而他作為貸款抵押的路易斯維爾和納什維爾鐵路的股票價值已經下跌到不足以再為這筆貸款提供抵押的地步,銀行要求她補上差額。海蒂·格林當然不同意,她又給銀行寫信說丈夫的債務與她沒有任何關係,並且再次要求把她的財產轉賬。為了能夠快一點兒趕到銀行,她一下火車便搭乘計程車從紐約中央火車站趕到曼哈頓中心的金融區。但這為時已晚,接到她的第二封信後,斯科父子銀行就宣布破產了,她的財產被托管給一個叫劉易斯·梅的人。等她找到劉易斯的時候,劉易斯不僅一口拒絕了她提款的要求,還堅持讓她先還清她丈夫的貸款。為此,海蒂·格林每天哭泣,大叫,威脅,哀求,總是這樣堅持到銀行17點鍾關門才離開,第二天清晨又早早地來。這樣的情形大概維持了兩個星期,後來她不得不開出支票替丈夫還清了貸款。雖然這還不到她總資產的2%,但這已是她這一生中開出的未能交換到等值或者更高價值的對應物的最大數目的一張支票了。
此後,海蒂·格林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看自己的財產,成為華爾街曆史上屢見不鮮的一個典型的葛朗台式的守財奴。
經濟學感悟:隻有善於將自己的成本控製在最低範圍內的經濟體,才最有希望獲得最大贏利空間。對於身處激烈競爭中的競爭者來說,這一點的意義極其重大。
(5)摩根早年的故事
在19世紀至20世紀之交的華爾街人物中,j.p.摩根是唯一一位至今仍在美國社會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有著高瞻遠矚的經濟眼光,在他晚年的時候,一個國會委會員的法律顧問向他詢問:“商業信貸的決定因素主要是貸款的金錢還是財產?”
“都不是,先生,”摩根迴答道,“最重要的是品德。”
“比金錢和財產還重要嗎?”
“比金錢和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摩根強調,“金錢買不到品德……一個我不信任的人,即使他以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一切作抵押,也不可能從這裏借走一分錢。”
摩根早在孩童時代,就已經表現出對商業的熱愛。12歲的時候,他和表兄弟吉姆·古德溫組織了他們稱之為“哥倫布登陸時期野生動物博物館”的展覽。摩根精確地記錄了所有費用和門票的收入,展覽結束後,還整理出了一張資產負債表。
後來,摩根參加了工作,他的能力和敢於負責的精神立即就在工作中顯現出來,並且很快就顯示出快速果斷的行事風格。有一次,公司派他到新奧爾良學習棉花經營,他卻擅自用公司的匯票買了一船咖啡。當公司打電話強製要求他立刻把咖啡處理掉時,他已經賺了一筆可觀的利潤,並正在將支票寄迴公司。
經濟學感悟:高瞻遠矚的經濟眼光對於身處商業旋渦中的自由競爭者十分關鍵,這可以讓他們看得比其他人更遠,從而總是在競爭中占盡優勢,把握商機。
(6)德魯的競爭招數
福勒曾這樣描述德魯:
伊利鐵路在他的手裏就好比單弦的中國豎琴,他隻在上麵彈兩個音。伊利股票價格高漲時,他就會高唱:“誰買我的伊利股票啊,誰來買我們價值連城的伊利股票啊?買吧,快買吧。”
伊利股票價格走低時,他也會高唱:“誰賣給我伊利股票啊,誰來賣給我一錢不值的伊利股票啊?賣吧,快賣吧。”
德魯甜美的嗓音打動了整個華爾街,華爾街的人們以高價從他那裏買進伊利股票,然後又以低價賣給他。每天晚上,他都會夢見巨大的錢袋,並且在第二天夢想成真。財富就這樣隨著他的單弦琴響滾滾而來。實際上,這些財富都是來自伊利鐵路。
經濟學感悟:在競爭中,為了讓自己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攫取利潤,競爭者可謂無所不用。
(7)曆史上的經濟衰退
銀行家們很善於把危機和衰退當做對付政府和人民最有力的武器來反複使用。
1812年,由於美國第一銀行被政府廢除而招來了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報複,在此基礎上英美爆發了戰爭,戰爭的結果是美國政府徹底屈服並成立了美國第二銀行。
1837年,傑克遜總統廢除了美國第二銀行,歐洲的銀行家們立刻在倫敦瘋狂拋售美國債券,並收迴各項貸款,致使美國經濟很快陷入嚴重衰退,直到1848年,這種局麵才有所好轉。
之後的1850年、1870年、1907年,為了迫使美國政府重新建立私有化中央銀行,歐洲銀行家再度聯手製造經濟衰退。這次聯手的結果是美聯儲的誕生,美聯儲是一個完全私有化的中央銀行,它的建立標誌著個人金融機構完全控製了美國的貨幣發行權。
1929年,經濟大衰退再次上演,它的最終目的是廢除金本位,實施廉價的貨幣政策。這就為第二次戰界大戰的進行打通了金融上的道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經濟學感悟:在競爭中,實力雄厚的資本持有者的作用極其明顯,他們通過巨大的資本運作,將政府和市場玩弄於股掌之中。
(8)對日貿易戰
日本是亞洲最先起飛的國家經濟體,它的經濟增長質量、工業產品出口競爭能力、財富積累的速度和規模,都已經威脅到了國際銀行,驚恐萬分的國際銀行決定出手製止日本的這種增長勢頭。
1985年9月,美英日德法五國財長在紐約廣場賓館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協議旨在使美元對其他國家主要貨幣“有控製地”輕微貶值,而日本銀行在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的高壓之下,不得不同意日元小幅度升值。
1987年10月,紐約股市出現崩盤。美國財政部長貝克再一次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壓,迫於壓力,中曾根隻好妥協。可能中曾根並不知道自己的低頭將造成日本金融係統的岌岌可危。一時間,日元利率跌到原來的2.5%,日本的銀行係統開始出現流動性泛濫現象,大量廉價資本開始湧向股市和房地產,東京的股票年增長率竟然高達40%,房地產則更超過90%,種種現象表明,一個巨大的金融泡沫正在逐漸成型。實際上,這正是一場國際銀行家對日不宣而戰的聯合金融絞殺行動。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外界的壓力,日本經濟也許可能通過和緩緊縮而逐漸實現經濟軟著陸,但現在一切都變得艱難。這場股票市場的大崩潰率先波及到日本的金融業和保險業,最終波及到製造業。據估計,日本在這場金融大戰中戰敗的後果幾乎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後果持平。
經濟學感悟:在國與國的競爭中,市場交易法則同樣適用,任何與法則相違背的行為都會遭到其無情的懲罰。
(9)東歐的產業結構調整
一般來說,調整產業結構就好比對宏觀經濟秩序進行一次大手術,本來這就是一件冒險的事情,但與此同時卻偏偏還要緊縮貨幣供應,這就相當於對病人動大手術卻拒絕給病人輸血,這樣做的結局是可以想象的:經濟徹底解體,生產能力急劇衰退,人民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工業企業大麵積倒閉,大量工人失去職業,社會動蕩進一步加劇。而就在此時,國際銀行家往往會以“債轉股”的形式,輕鬆收購這些國家的核心部分資產,趁國之危,撿一個大便宜。
波蘭、俄羅斯、匈牙利、烏克蘭都有過這樣的遭遇,致使它們的經濟在20年的時間內仍不能恢複元氣。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與非洲和拉美的弱小國家不同的是,它們擁有著足以抗衡美國的國防力量,在軍事實力仍然保持強大的狀態下遭到這種有組織的瘋狂搶劫,還是人類曆史上比較少見的。
經濟學感悟:以經濟競爭的手段來達到政治目的,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已經成為了戰爭的全新模式。
(10)泰國的外匯戰爭
在人民幣和日元貶值的上下雙重擠壓下,1994年以來,泰國的出口額就開始疲軟,雪上加霜的是,與美元匯率掛鉤的泰銖又被強勢貨幣美元拖到了極為空虛的地步。種種現象表明,危機已經悄然來臨。
為了對付已經到來的通貨膨脹,泰國銀行不得不果斷提高利率,但這一措施,反而使深陷債務之中的泰國處境變得越來越糟。
這個時候,泰國的出路似乎隻剩下一條,即主動而迅速地讓泰銖立刻貶值。據國際銀行家們估計,這種行為的損失主要在於美元因此變得更加昂貴,外匯儲備會減少100億美元左右。銀行家們還認為,這種損失會隨著國際金融市場對其果斷應對的肯定而得到迅速恢複。不過,許多國際金融黑客們認為泰國並不會走這條路,相反,它一定會拚死一戰力保泰銖,決不會束手就擒。
這場交鋒中,泰國全麵敗給了國際金融黑客。不過泰國的損失並不局限於此,失利後,泰國竟然又錯誤地主動投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陷阱,將國家命脈輕易交給外人來進行裁決。這顯然是出於對國際組織的盲目信任,而這種盲目信任使泰國再次犯下了無可挽迴的錯誤。
經濟學感悟:在激烈的經濟競爭中,隻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萬劫不複的經濟泥淖中而不能自拔。
(11)韓國的經濟危機
韓國是美國在冷戰時期最忠實的戰略夥伴,但美國似乎並沒有領情。就在韓國被金融風暴波及之後,美國斷然地拒絕了韓國的求助。
實際上,美國政府內部對於此事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國務卿奧爾布萊特和國家安全顧問認為應該對其伸出援手;但是代表華爾街利益的財政部則堅決反對這一觀點,他們還怒斥奧爾布萊特不懂經濟學。財政部長魯賓認為,這個危機正是打開韓國經濟大門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建議應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韓國施加比傳統條件更加苛刻和嚴厲的措施。最後,克林頓總統站在了財政部一邊,聽從了他們的意見。
無奈之下,韓國政府被迫接受了美國的諸多苛刻條件。而此時,美國銀行巨頭們早已看中了韓國企業,隻待韓國簽署不平等協議,他們就蜂擁進入韓國,將企業利益據為己有。不過,令國際金融巨頭們意想不到的是,韓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是很難被外來勢力駕馭的。孤立無援的韓國人民毫無保留地向國家捐獻出自己私藏的黃金和白銀,在耗盡了國家全部外匯儲備的情況下,黃金和白銀這兩種有力的最終貨幣支付手段,很自然地成為外國債權人極其樂於接受的償債手段。最終,韓國並沒有出現國際金融巨頭們所想象的大規模公司和銀行倒閉,西方大公司幾乎沒機會收購到任何大型的韓國企業。
1998年春季,韓國終於挺過了最難熬的時期。此時韓國的出口盈餘已經迅速迴升,徹底看透了華爾街金融陰謀的韓國政府,果斷地拋棄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幾套陰險方案。最終通過自身努力,韓國經濟呈現出強勁迴升的勢頭。
經濟學感悟:當國家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進行自由競爭的時候,它就等同於一個經濟實體,這個經濟體的每一種行為都必須嚴密而富有經濟眼光,否則同樣會陷入無法擺脫的經濟困境。
第二節 令人沮喪的終點
本節導讀:任何事物都有它必然的終點,競爭也不例外。隻不過,這個終點是最令人沮喪的壟斷行為,除非一種非經濟力量的製約,否則我們不會恢複最初的理性。
(1)羅斯切爾德家族的瘋狂
拿破侖曾經這樣說:當一個政府過於依賴銀行家的財富時,掌握著局勢的便是銀行寡頭,而不是政府的首腦,因為給錢的一方始終高於拿錢的一方。金錢永遠沒有祖國,金融家也不知道什麽是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攫取利潤。
詹姆斯·羅斯切爾德的財富高達6億法郎,在整個法國,除了國王的財富能超過他外,沒有第二個人比他富有。法國國王的財富總額是8億法郎。而法國其他所有銀行的財富加在一起,仍然比羅斯切爾德少1.5億法郎。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此巨額的財富自然讓羅斯切爾德擁有了相當的權力,這種權力大到隨時可以讓政府內閣倒台的程度。
在羅特希爾德家族的眼裏,沒有戰爭與和平,沒有口號和宣言,更沒有犧牲或榮譽,隻有墊腳石:一個是威廉王子,一個是梅特涅。
經濟學感悟:壟斷是指一家企業控製了整個市場,當這種市場恰好是資本市場的時候,這種力量的控製就會擴大到更大的範圍內。
(2)美國總統的危險生活
一個國家的成長曆程總是充滿了國際勢力的幹預和陰謀詭計,美國這樣的國家更是如此,尤其是國際金融寡頭的勢力對美國政權的滲透和顛覆最讓美國總統傷腦筋。林肯曾這樣說:“我有兩個主要的敵人——我麵前的南方軍隊,還有後麵的金融機構。在這兩者之中,後者才是最大的威脅。我看見未來的一場令我顫抖的危機正在向我們靠近,讓我對我們國家的安全戰栗不已。金錢的力量將繼續統治並傷害著人民,直到財富最終積聚到少數人手裏,我們的共和國將被摧毀。我現在對這個國家的安危的焦慮勝過以往任何時候,甚至比在戰爭中更為焦慮。”
事實上,美國民主製度的設計和建立幾乎都在竭盡全力地防範傳統封建勢力的威脅,但是,民主製度本身對金錢這一新生的致命的因素就缺乏強免疫力。新生的民主製度在“國際銀行寡頭通過控製國家貨幣發行權來控製整個國家”這一戰略主攻方向的判斷和防禦方麵,出現了重大的漏洞。金錢特殊利益集團與美國民主政府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裏,雙方圍繞美國私有中央銀行係統的建立這一金融製高點,進行了反複的鬥爭,前後共有十幾位美國總統因此被行刺,多位國會議員因此斃命。美國曆史學家認為,美國總統在這一段時期內的傷亡率甚至高於美軍二戰期間諾曼底登陸的一線作戰部隊的平均傷亡率。
經濟學感悟:壟斷就意味著全權控製,這種控製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層次,因此,任何試圖阻撓這種控製的個人或集體,無一例外地會受到排斥和殘酷打擊。
(3)安德魯·傑克遜的演說
1828年,安德魯·傑克遜參加了總統競選,他在一次麵對銀行家發表的演講中嚴厲地說道:“你們是一群毒蛇。我打算把你們連根拔掉,以上帝的名義,我一定會將你們拔掉。如果人民知道我們的貨幣和銀行係統是何等的不公正,在明天天亮之前就會發生革命。”
經濟學感悟:壟斷行為常常造成極端不公平的市場交易,因為其他企業無法進入壟斷市場,這就意味著所有的交易法則都隻能由壟斷方來製定。
(4)詹姆斯·加菲爾德的評述
美國前總統詹姆斯·加菲爾德曾經明確地把握了貨幣壟斷的關鍵,他曾說過這樣的話:
“在任何一個國家裏,誰控製著貨幣供應,誰就是所有工業和商業的絕對主人。當你明白整個(貨幣)係統非常容易地由極少數人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來控製時,你就不用別人告訴你通貨膨脹和緊縮的根源了。”
不料,這番話發表後才幾個星期,1881年7月2日,加菲爾德總統就被一個“精神病患者”查爾斯·吉托行刺,加菲爾德總統身中兩槍,最終於9月19日去世。
經濟學感悟:壟斷不僅僅代表了市場經濟利益的單一攫取,還意味著對其他經濟體或個人的限製,方法包括自然限製和立法限製。擁有了這些權利的壟斷企業,會變得如脫韁野馬、決堤洪水一般失去控製。
(5)美聯儲的建立
美國林德柏格議員曾對眾議院發表演說:
《美聯儲法案》授權了一部分人地球上最大的信用。當總統簽署這個法案後,金錢權力這個看不見的政府將被合法化。人民在短期內不會知道這一點,但幾年以後他們會看到這一切的。到時候人民需要再次發布《獨立宣言》才能將自己從金錢權力之下解放出來。這個金錢權力將能夠最終控製國會。如果我們的參議員和眾議員不會欺騙國會,華爾街是無法欺騙我們的。如果我們擁有一個人民的國會,人民將會有穩定的生活。國會最大的犯罪就是它的貨幣法案(《美聯儲法案》)。這個銀行法案是我們這個時候最嚴重的立法犯罪。兩黨的首腦和秘密會議再一次剝奪了人民從自己的政府得到益處的機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銀行寡頭們似乎早就期待著這個法案的到來,美利堅國家銀行的總裁奧利弗還充滿激情地說:“這個貨幣法案的通過將對整個國家帶來有益的影響,它的運作將有利於商業活動。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普遍繁榮時代的開始。”
美聯儲的創立者奧爾德裏奇參議員,曾在1914年的一次采訪中透露:
在這個法案(《美聯儲法案》)之前,紐約的銀行家隻能控製紐約地區的資金。現在,他們可以主宰整個國家的銀行儲備金。
這個法案的建立,從某種意義上說,標誌著國際寡頭銀行家們在與美國政府一百多年的激烈較量中,終於徹底控製美國的貨幣發行權,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經濟學感悟:當政府為一個經濟體提供了市場準入證,並為這個經濟體的經濟活動提供種種便利條件的時候,壟斷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
(6)華爾街銀行業的壟斷
華爾街銀行家不斷通過金融危機來鏟除異己。從1930年到1933年,華爾街銀行家用這種手段一共鏟除了8812家銀行,它們當中大部分敢於和紐約五大銀行家族分庭抗禮。對美聯儲金融係統不買賬的銀行都紛紛破產。
經濟學感悟:在壟斷競爭的經濟階段,市場法則是由壟斷企業或經濟體獨自製定的,毫無疑問,這種法則是有利於壟斷方的。
(7)華爾街挽救美國經濟
基於南北戰爭後美國貨幣政策逐步迴歸到金本位製,1873年,美國財政部開始停止鑄造銀幣。但十多年後,迫於聲勢浩大的銀礦工人罷工等事件所帶來的政治壓力,國會不得不於1887年通過法案,允許更為自由地鑄造白銀鑄幣,同時硬性規定了銀幣和金幣的價格比。不過,這個法案帶來了一些弊端。因為法案通過後,西部地區便瘋狂地開采白銀,隨著白銀的開采量增加,白銀也就逐漸貶值。可能是基於“劣幣驅除良幣”的經濟理論,人們紛紛將黃金收藏起來,開始使用銀幣作為市場流通工具。這樣一來,就導致了黃金開始源源不斷地從國庫流出,加上摩根和他的金融夥伴使用各種手段將黃金推向歐洲市場,黃金流出的形式就於1893年經濟危機之下顯得更加糟糕了。那時,數不盡的黃金從國庫流出後就直接被載往歐洲,歐洲人迫不及待地將其納入腰包。1895年初,美國國庫的黃金僅價值4500萬美元,這比1億美元法定黃金儲備量的一半還要少。
國庫黃金儲備的空虛,使美國總統克利夫蘭陷入了困境,百般無奈的他隻好向摩根銀行求援。就這樣,摩根憑借他超凡的市場影響力和無人能及的智慧,力挽狂瀾,最終使美國的金融市場免於遭受一場金融災難。1895年6月,黃金流往歐洲的洪流得到了遏製,美國國庫的黃金儲備穩穩地停在了1億美元之上。
經濟學感悟:壟斷某一市場的企業通常都會具有雄厚的經濟能力,這種力量來源於其對壟斷市場中經濟利潤的無限攫取。
(8)現代銀行的誕生
第一個現代銀行誕生於1694年,當時,英王威廉一世頒發了英格蘭銀行的皇家特許經營執照,從而出現了現代銀行這一張新麵孔。
現代銀行誕生後,國家貨幣的發行權和永久國債就被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如果要新增貨幣發行就必須同時增加國債,而還清國債就等於摧毀了國家貨幣係統。如果這樣的局麵到來,市場上就將沒有貨幣流通,政府也就永遠沒有可能還清債務。
經濟學感悟:當市場職能與政府職能相重疊,或幹脆取代了政府職能後,在為國家帶來金融便利的同時,也會形成大規模的超級壟斷。
(9)佛羅倫薩大公國的經濟措施
17世紀晚期,在佛羅倫薩大公國經濟持續衰退的大潮下,柯西莫三世開始進一步征稅。可能是為了滿足官僚政府的需要,佛羅倫薩完全放棄了自己的策略。當然,這樣的行政機關對於托斯卡納來說,稱得上是救星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盡管征稅較有效率,但它不可能通過實施改革去複興經濟。在這樣的情況下,隻有宗教組織在受益,因為牧師們和宗教機構一般是免稅的,於是人們都空前地向往牧師和修女的地位,佛羅倫薩一時間幾乎成為了一座牧師和修女的城市。據統計,在柯西莫三世統治期間,修女人數大約占了女性人口的20%。
經濟學感悟:形成壟斷的最基本條件是進行限製,以使其他企業根本無法進入市場,這種限製有一方麵是來自政府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