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任何時候我們都會看到這樣一種社會現象,規則終將取代行為本身並成為淩駕於我們意識的強勢力量。這一力量是在群體無意識博弈中自發形成的,從最初到最終,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一點。
第一節 淳樸時代的平和之光
本節導讀:法則的形成或許會讓我們感到非常乏味,但規律與法則正是蘊藏於這種乏味之中,隻有當你真正倦怠的時候,才會真切地體會到這一點。
(1)陶罐換衣服
柏拉圖記載說:在遠古的大西國,一個大西人發現自己的衣服破了,於是拿著自己燒製的五個陶罐來到人多的地方,大聲喊著“我有陶罐,誰有衣服和我換?”另一個人拿著自己簡單縫製的一件獸皮衣服走過來,於是兩個人商定,以四個陶罐換一件衣服,誰也不許翻悔。隨後,大西人拿著衣服和剩餘的一個陶罐迴家了。
經濟學感悟:早期的交換是不存在任何規則的,人們的交換都能順利完成,那麽就不需要規則來約束人們的行為。
(2)賣掉兒子
古埃及時,一個農民在尼羅河的田地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摧毀了,家裏的糧食來源被切斷。為了糊口,這個農民把自己一個13歲的兒子賣給了別人當奴隸,換取一家人所必需的口糧。
經濟學感悟:如果交易的雙方都能順利地得到自己需要的滿意的東西,那麽交換規則是永遠不會出現的。
(3)一件外套
馬格納妮拿著一塊布去了鎮上奧格丁裁縫的作坊裏,請他為自己的丈夫縫製一件外套。奧格丁正在埋頭工作,他對馬格納妮的來到表示了歡迎,問她有什麽需要自己效勞的。馬格納妮說:“是這樣的,我的丈夫過幾天要出門去,我想他必須有一件新的外套,你能在三天內幫我縫製一件嗎?”
奧格丁說道:“噢,真是太不巧了,你也看到了,我正在忙,客人的衣服都要得很急,三天時間恐怕不夠。”
馬格納妮說:“看在上帝的份上,幫幫忙吧,我願意多加些錢給你。”
奧格丁想了想,說:“好吧,我晚上可以加些班,3天後你來取,怎麽樣?我想到時候它一定就做好了。”
馬格納妮留下自己丈夫的尺寸就走了。3天後,她順利地拿到了丈夫想要的衣服。
經濟學感悟:早期的交換行為通常人們是不會考慮到用什麽規則來製約交換行為的,隻有當人們在交換中被損害了利益後,人們才需要商定規則。
(4)亞述帝國的交換
亞述帝國時,人們用物品互相進行交換的行為隨處可見。如果一個人缺少某件東西,他就會拿著自己別的多餘的物品,比如陶製品、動物皮毛、果實、魚肉等,來到人們經常交換東西的居住區的一角,等待著合適的交換對象。如果正好有自己需要的東西,商定好了交換的數量,那麽交換就當場完成了。人們拿著自己交換來的東西,興高采烈地迴家去。
經濟學感悟:早期的交換是簡單的、原始的,沒有任何規則和約束,完全按照人們內心的意願。
(5)羅馬發動戰爭
古羅馬人改進了士兵訓練的方法和作戰的策略,在全盛時期,羅馬軍隊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最初,隻有羅馬市民可以加入軍隊,每個人必須自己購買盔甲,同時還要維持家計,開銷非常大。
最終,一位羅馬將軍想出了更好的方法來管理部隊。他從失業的羅馬人中招募士兵,承諾他們可以分得一份戰利品;如果服役超過20年,將得到一筆退休金和一塊土地。羅馬軍隊從此變得職業化。羅馬士兵對於自己的將軍絕對忠誠,因為他的成功與失敗將決定士兵們的未來。
尤利烏斯·愷撒的軍隊紀律嚴明,由被稱做軍團的職業士兵組成。他們身披鐵製的鎖子甲和頭盔,結實的皮質便鞋適於長途跋涉。他們攜帶木製的以皮革和鑄鐵加固的盾牌,一支用於投擲的標槍和一柄近身肉搏的短劍。一旦招募,雇傭期長達25年,最強盛的時期,每一支軍團擁有多達5000名士兵。
經濟學感悟:成為戰士上戰場去為國殺敵,這也是一種早期的交換行為。大多數人都能換到自己該得到的酬勞,前提條件是,千萬不要死在戰場上。
第二節 規律建立的漫長足音
本節導讀:令人沮喪的是,群體智慧的成熟往往標誌著個體的痛苦與失落,一如原始人麵對著工業時代的精密儀器不知所措,而我們,麵對著那奇妙的群體智慧也同樣不知所措,唯有恢複智慧行進的史前軌跡,我們才能夠讓自己步入智慧之中。
(1)殺死農奴的鼠疫
在14、15世紀的黑色瘟疫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歐洲人死於鼠疫。有的村莊整個因此滅絕並被廢棄。農村人口劇減,缺乏勞動力。農民們開始遷徙,尋找新的工作。當發現有農場主付的酬勞更高時,他們會再次遷徙。農場主們憎恨這種行為,於是實施新的法律試圖阻止農奴離開農場,但一切都為時已晚——農奴們已經走了。
奴隸製並沒有完全隨之消失,但是此時,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實行“購買型”的奴隸製,而這些地區的奴隸們也完全學會了保護自己。於是,來自非洲的黑奴開始流行。阿拉伯人已經征服了北非並開辟了從撒哈拉沙漠到摩洛哥環繞整個地中海的奴隸貿易區。1444年,一種新的非洲貨物在葡萄牙上岸,那就是235名奴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奴隸製對於大多數的非洲部落而言是一種新鮮事物。許多奴隸是被虜獲或是被誘捕來的。對於捕獲來的奴隸所開出的高價更是促進其他的非洲人也卷入了這一貿易。當地的部落經常幫助奴隸販子,事實上,在北方的奴隸販子到來之前,一些部落本身就實行奴隸製。
200年內,歐洲的奴隸製消亡了。地方的出生率開始迴升,他們不再需要勞動力,但總會有需要的地方。
經濟學感悟:初期的商業規則並不完全意味著平等與公正,奴隸製這一形式的商業法則,就與野蠻和血腥相伴。
(2)被囚禁的教皇
1527年6月7日,皇帝查理五世才允許停止圍攻教皇所在的城堡,但是首先教皇克雷芒七世要簽署一項條約,割讓一大片教皇領土——從沿海的奇維塔韋基亞和奧斯蒂亞到北部的帕爾馬、摩德納和皮亞琴察。一下子,教皇的領地削減到先前麵積的一小部分,他們不再有接近海洋的機會,或是亞平寧山脈以外的很多陸地。
甚至從此以後,不允許教皇克雷芒七世離開他所居住的聖安吉羅城堡。他過得像一個實質上的囚犯,而他周圍幸存下來的羅馬市民,在他們的住所裏過著悲慘的生活,忍受著饑餓和瘟疫帶來的痛苦,以腐肉為食的烏鴉在廢墟的上空盤旋。甚至少許留下來在聖安吉羅城堡外駐紮的帝國部隊,度過漫長酷熱的夏季,正被秋天征服,這期間,他們也變得灰心喪氣。隨著冬天的到來,一群花費一夏天的時間在羅馬鄉下掠奪的德國雇傭步兵和西班牙雇傭軍迴到了羅馬。他們仍然沒有拿到任何報酬,於是他們發出通牒:如果他們還得不到報酬,他們將闖進聖安吉羅城堡,殺死教皇。
經濟學感悟:對於任何違反市場規則的人,都會有嚴厲的懲罰在等待他。
(3)刺殺亞曆山德羅
一天夜裏,美第奇家族成員洛倫奇諾偷偷地溜進佛羅倫薩公爵亞曆山德羅正在睡覺的房間,和他一起的,是他雇傭的當地著名的刺客斯科龍康科羅。這是一個有著可怕意義的綽號,但字麵上的實際意思是“堅果剝殼器”。洛倫奇諾朝床走過去,並小聲地問:“你睡著了嗎?”當亞曆山德羅翻身朝向他時,洛倫奇諾壓住了他,斯科龍康科羅提著匕首刺向他。當亞曆山德羅瘋狂地掙紮、尖叫時,洛倫奇諾用手指塞住他的嘴,試圖使他安靜下來,而斯科龍康科羅的匕首刺中了他。亞曆山德羅的軀體劇烈地抽搐了好一陣,然後,他躺在鮮血滲透的床單上一動不動了。
經濟學感悟:為了達到牟取最大利益的目的,有許多交易者往往會選擇非法的手段。
(4)托斯卡納大公為財而婚
在16世紀晚期,法國的天主教聯盟占領了巴黎,並試圖罷免國王亨利三世,原因是他對胡格諾派教徒所謂的同情。在圍困過程中,國王被一個狂熱的牧師暗殺,納瓦拉的亨利繼承了王位,成為亨利四世,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兒瑪格的特成為他的皇後。1593年,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孤注一擲地試圖重新聯合法國。七年後,他想要通過與沒生出繼承人的妻子離婚,來切斷法國王室與美第奇家族之間的聯係。除了需要繼承人外,亨利四世還需要一個富有的妻子來填充王室的金庫,因為在反天主教聯盟戰爭中,金庫變得非常空虛。
一聽到這個消息,托斯卡納大公費迪南多一世立刻與他的遠房堂妹瑪格麗特商量,他施壓力給她說,美第奇王朝的未來正處於危急關頭,這將取決於她個人的決定。商量後的結果是,瑪格麗特同意離婚,但是有一個條件,亨利必須與她的堂妹瑪利亞·德·美第奇——費迪南多一世的侄女結婚,與此同時,費迪南多一世與亨利商議,說如果他同意這個安排,瑪利亞·德·美第奇將得到相當於60萬弗羅林的嫁妝,而這足夠用來裝配一支軍隊,用來保衛法國君主政體。
經濟學感悟:當商業規則被雙方同時認可的時候,就會形成穩固不可摧毀的契約,這就是商業合同的雛形。
第三節 懸於枝頭的經濟智慧之果
本節導讀:一旦你摘食了這枚智慧之果,也就永遠地離開了蒙昧的伊甸園,或許智慧會為我們帶來痛楚,但作為開創者,唯有智慧能夠讓我們享受到上帝才會有的快感。
(1)解放奴隸
在18世紀末期,奴隸製在歐洲的大部分地區都受到遣責。1802年,丹麥禁止奴隸貿易;1807年,英國也宣布禁止奴隸貿易;西班牙也於1820年禁止奴隸貿易,但其中在古巴的殖民地,到1886年奴隸製才被禁止;林肯總統在1862年美國內戰中期宣告了奴隸的自由。
但這些都不代表奴隸製已經完全消失——沙特阿拉伯在1962年才禁止奴隸製。甚至—直到現在,每年仍有關於奴隸貿易的報道。
1998年2月,美國一位小學五年級的教師芭芭拉·沃格爾,給班裏的學生讀了一篇關於蘇丹南部奴役黑人的文章。芭芭拉·沃格爾的學生深為驚駭,當聽說國際基督團結會已經從奴隸主那裏贖迴一些黑奴並把他們送迴家鄉後,他們開始積攢零用錢。當時蘇丹的奴隸價格最多時大約每人100美元。丹佛學校的學生最終募集了將近9000美元,足夠解放150—160名奴隸。但是無法預料的副作用產生了,這種突然的需求抬升了奴隸的價格,而奴隸販子利用這一收益買進了更多的奴隸。有些錢不知去向,根本沒有被用來拯救奴隸。學生們的善心事實上反而助長了奴隸貿易的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經濟學感悟:商業法則保護交換雙方的利益不受外界因素幹擾而損失。因此在商業法則麵前,是沒有絲毫感性因素可言的。
(2)歐洲人獲得“聰明點子”
歐洲的政治製度、科技和航海技術幫助皮薩羅遠航到了南美洲尋找黃金。但對皮薩羅而言,最重要的可能是他所繼承的歐洲文化遺產。歐洲由於極度缺乏金錢和新的土地,非常樂於資助這種探險,於是修建船隻,配備裝備和人手,並提供航海經驗以幫助他們順利航行。盡管皮薩羅本人是個文盲,但是因為之前有克裏斯托弗爾·哥倫布和科爾特斯記載了自己的經曆,他很清楚自己可以從新世界得到什麽。
西班牙人打敗阿茲特克印第安人的消息沒有傳到印加帝國,印加人完全受到了突襲。更糟糕的是,印加人根本沒有料到皮薩羅根本沒打算離開,而是計劃著對他們進行永久性征服。當他們付完了國王的贖金以後,印加人期待著西班牙人會帶著戰利品返迴故鄉,但事實並非如此。
經濟學感悟:違反商業法則通常可以不當得利,這樣的情況就造成了許多撕毀合同的行為發生。
(3)救救孩子
在18世紀出現了一種新的社會現象——利用對童工的剝削來獲取利潤。工業化開始之後,工廠需要更多的工人。兒童是許多工廠最理想的選擇:第一,他們個頭小而靈活,而且可以廉價雇傭;第二,他們很難組織起行會或者罷工;第三,他們容易被控製。
童工被送往煤礦,在黑暗而危險的條件下長時間地工作。他們被強迫爬進煙囪中打掃煙灰,清潔煙囪;他們被強迫在喧鬧、肮髒、危險的機器旁幹活。許多不到10歲的孩子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如果誤工還會遭到重罰。他們站著吃完午餐,緊接著就繼續工作。他們還時常被皮帶抽打;被潑水;如果女孩和男孩說話,會被剪掉頭發;如果他們說要逃跑,就會被鎖在一起。在工廠事故中,經常有孩子殘廢甚至死亡。
在《濟貧法》頒布後,英國興起了一套針對貧民兒童的學徒係統:工廠主可以“購買”兒童的勞動,孩子受學徒合同的製約必須在工廠勞動到21歲。學徒工廠的工人集體住在狹窄的房屋中,食物是稀粥、麵包和土豆。不工作的時候工人們會受到監禁。孩子們開始生病、死亡,那真是一種悲慘的生活。
19世紀時,社會改革家開始唿籲反對童工製度。漸漸地通過了一些新的法律,在工廠中工作的兒童開始得到保護。這些法案提高了兒童開始工作的年齡,縮短了工作時間,並普遍提高了工作條件和安全性。
經濟學感悟:即使在穩定的商業社會中,仍然存在著不平等或不合理的現象,這些現象都來源於初期的交易規則。
(4)女人也是人
在某些文化中,女性和兒童仍被視為動產——一種財物。
公元前500年興起於印度的印度教就要求女性服從男性,女性必須走在丈夫身後,女性不能擁有財產,寡婦不允許再嫁。
早期的基督教也明顯地促成了女性這種低下的地位。教義教導說一個女人(夏娃)對男人(亞當)的墮落和從伊甸園的被逐負有罪責。
在歐洲,直到18世紀,女性幾乎也沒有合法權利:婚前她們的生活由父親控製,婚後聽命於丈夫;她們不能上大學,也不能參加工作;她們的資產或是錢財將被丈夫合法占有。
直到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爭取婦女參政的運動才在英國興起,女性開始謀求女性選舉權——女性投票權。運動的參與者為在英國國會通過法案允許女性參與投票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均以失敗而告終。一些女性決定采取更加激進的策略。1905年,埃米琳·潘克赫斯發起了爭取女性選舉權的武力行動。婦女參政論者進行示威抗議並將自己鎖在國會外的欄杆上。一名女性因為衝入一賽馬場表示抗議致死。當婦女們被逮捕並被投進監獄後,她們繼續以絕食進行抗議。監獄對她們進行強行灌食:將她們捆綁後把一根橡皮管插入喉嚨,灌入食物。有時管子插進了肺部而不是胃部。即便如此,婦女們依然沒有獲得選舉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止了婦女參政運動。當大批的男性戰死疆場時,勞動力變得短缺,女性必須參加工作。英國需要健康而且受過教育的女性來填補空缺職位,需要女性在農場工作;需要女性開拖拉機、卡車和公共汽車;需要有技術的女性在工廠生產軍備物資;需要醫生、護士、教師和科學家。在1918年戰爭結束時,女性得到了部分選舉權,1928年之後,英國所有21歲以上的女性可以參加選舉。
經濟學感悟:商業法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而不斷進行調整。
(5)讓我們投票吧
新西蘭在1893年成為第一個賦予女性投票權的國家。接著澳大利亞在1902年,芬蘭在1906年,挪威在1913年,丹麥和冰島在1915年,加拿大在1917年,美國在1920年,西班牙在1931年,巴西在1934年,菲律賓在1937年,意大利和日本在1945年也相繼實現女性投票權。在非洲,女性幾乎和男性同時獲得解放(被賦予投票權),利比亞在1947年,烏幹達在1958年。在一些中東國家比如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女性仍然無權投票。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直到1967年才被賦予投票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經濟學感悟:女性獲得投票權,標誌著商業法則的變化。
(6)法律與秩序
參與政府的公民權——擔任政府職位並投票,最初起源於古希臘。但是在古希臘,並非所有的人都被視做公民。奴隸不能投票,女性也不能投票。事實上,隻有擁有土地的當地男性居民才可以投票和在政府任職。
古羅馬共和國同古希臘一樣,隻有來自某些家族的男性公民可以出席會議和投票。但後來羅馬成為了帝國,被操縱普通百姓生殺大權的帝王統治,民主開始淪落。這是一個國王與王子稱霸的時代。
古代的國王利用神權或是武力來統治,這就意味著人們對他們的權力無法監督。羅馬皇帝隨心所欲地處決臣民,除了直接向皇帝求情,幾乎別無他法。國王的命令就是法律。當然,人民時常會尋求其他解決手段,比如招募軍隊或是刺殺國王,但卻總是以另一個國王的登基而告終。如果他為人賢良,就是天下大幸;如果不是,那麽又將重複以上的過程。
經濟學感悟:法律與秩序從經濟角度講,是為法規製定者的利益服務的。
(7)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烏托邦
20世紀初,一位俄羅斯王子提出了“互相幫助”的理論。彼得·克魯泡特金王子對生活在生存條件極度惡劣的西伯利亞的動物進行了科學研究。他觀察到麵對稀少的資源,不僅動物們會更加傾向於合作而非鬥爭,人類也是如此。他認為人類可能會進化到一個不分政黨、團結協作的社會。
克魯泡特金是最後幾位偉大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家之一,他推崇一種理想化的社會模式:在互相幫助的原則下,人們會自發地組織為團結協作的公社,可以平等地按需分配。這是一種烏托邦的幻想,而且仍然影響著當今的無政府主義哲學。但是克魯泡特金王子的思想使他自己陷入了困境,他於1874年因革命活動而入獄,後外逃到英國,在旅居瑞士時被驅逐出境,輾轉到了法國後入獄3年。他在英國居住到1917年,在俄國革命開始後返迴了莫斯科。他於1921年去世,那正是斯大林成為共產黨總書記的前一年。
克魯泡特金王子沒有親眼目睹斯大林掌權,強化他的工業和農林的公社所有製。而這一政策導致了隨之而來的食物短缺和饑荒以及血腥的大清洗,導致了數百萬人的死亡。
經濟學感悟:當商業社會法規不複存在的時候,就意味著人們的交易將無規律可循。
(8)傑克遜的貢獻
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堅定地否決了第二銀行延期的提案,並令財政部長立即將所有政府儲蓄從第二銀行賬戶上取走,轉存進各州銀行。1835年1月8日,傑克遜總統把最後一筆國債徹底還清,這一成就促成了曆史上美國政府唯一一次將國債降到0,並且產生了3500萬美元盈餘。曆史學家評論傑克遜總統這一偉大成就時說:“這是總統最為燦爛的榮譽,也是他為這個國家作出的最重要的貢獻”。《波士頓郵報》甚至將這一成就與耶穌將放貸者趕出神廟相提並論。
經濟學感悟:債務合同是對商業法則的重要補充,它的存在,保證了利益能夠有其穩定的存在環境。
(9)聯邦儲法案的議定
1910年11月22日晚上,紐約城外一列神秘的火車緩緩向南駛去,一節完全密封的豪華車廂內,車窗全部被厚重的窗簾密遮住。在這節車廂裏,坐著的全是美國最重要的銀行家,沒有人知道他們將要到哪裏去。
這列車的終端在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它距離此百英裏。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是著名的富豪們的聚集地,冬天一到,超級富豪們就把這裏當成了度假勝地。以摩根為首的資本富豪還在這裏成立了一個哲基爾島狩獵俱樂部,俱樂部將地球上1/6的財富都聚集起來,俱樂部會員身份隻能繼承,不能轉讓。這一次,富豪們要在這裏聯合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聯邦儲法案》。
《聯邦儲法案》的主要起草者和最終解釋者是保羅·沃伯格,他可以說稱得上銀行實際運作方麵的專家,精通所有銀行的具體運作細節。他能耐心解答人們提出的所有有關銀行實際運作上的問題,甚至能仔細地講解每一個細節所擁有的曆史淵源。保羅還是一個無比聰明的人,為了使聯邦儲備係統更具有蒙蔽性,在美聯儲控製權的問題上,他巧妙而迂迴地提出由國會對美聯儲實行控製,政府必須在董事會中擁有代表,但是董事會的成員卻要由銀行協會直接或間接控製。這樣一來,他就輕鬆微妙地隱藏了紐約銀行寡頭將主導美聯儲的這個事實。不過,有一個問題讓在保羅很為難,那就是如何確定12家美聯儲控製區銀行的管理人員。後來,保羅等人進行了一番獨具匠心的安排,決定將該法案以模擬美國憲法分權與製衡的麵貌出現,由總統任命、國會負責審核、獨立人士任董事,銀行寡頭做顧問。這樣的精心設計,讓該法案漏不出一點兒破綻。
《聯邦儲法案》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尼爾森·奧爾德裏奇,他是在場的所有精英中唯一的外行人,但他起著讓文件與政治完全掛鉤的重要作用,他能夠讓文件內容符合政治的要求,能夠在國會被議員接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人則分別代表不同銀行的利益,他們針對保羅所起草的方案細節進行了激烈爭論,9天後終於達成了一致。
經濟學感悟:所有商業法則的製定者,無一不是市場中的重要份額占有者,正是他們為了不讓自己的利益受損失或損失擴大,才會製定適合自己的商業法則。
(10)羅斯福廢除經濟法令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屆總統。剛一上任,羅斯福就宣布全國銀行從3月6日起停業整頓,調查清賬工作完成後才能重新開業。羅斯福的這一舉動立即振奮了美國人民的精神,因為關閉全國金融大動脈的行動,在美國曆史上還是頭一迴。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幾乎完全沒有銀行營業的空前狀態下,持續了至少10天。當然,銀行休眠之後,許多堅決拒絕加入美聯儲的中西部地區銀行一直無法開業。從而空出了大片市場,使得華爾街銀行家得以重新洗牌。
銀行停業整頓的號角一吹響,羅斯福又加緊了對華爾街的調查行動,實際上,這個行動早在胡佛時代就已經開始,矛頭直指摩根銀行家族。調查過程中出現一係列聽證會,作為“主角”的傑克·摩根和他的合夥人第一次在美國人民麵前無地自容。特別是國會對摩根集團的聽證會,竟然成為了最吸引公眾注意力的熱點新聞。
通過各種努力,羅斯福利用他獨特的政治手腕,在華爾街的一片喧囂聲中悄然通過了廢除金本位等幾項重要法律。
經濟學感悟:商業法則的製定與廢除,常常在公眾不注意的時候悄然進行,這是由操控者早就計劃好的。
(11)商業和商業法令
薩莫出生於埃諾省,和別的商人搭夥,跟被稱做“文德人”的斯拉夫人做生意。文德人占據的地方可能就是今天的波希米亞。因為薩莫的勇敢,商人們就推舉他做了首領。
公元805年頒布的《蒂翁維爾令》要求善待去斯拉夫或阿爾瓦國家的商人,告訴他們應一直到哪裏去,並禁止商人們販賣武器,因為武器有可能為敵對的國家所用。若販賣武器,一經查出,全部貨物都要沒收,一半歸宮廷,一半由欽差和發現走私的人均分。
經濟學感悟:當市場法則與政府法令結合起來之後,就成為穩固的商業法則。
(12)經紀人
經紀人這個詞早在14世紀就從法語引入到英語中,它的法語原意是把一桶酒分裝成一杯一杯或一瓶一瓶後再賣出的人。一直到17世紀之前,這個詞還隻特指零售商和批發商,但之後它就完全被用來特指自己不直接參與生產的中介人。18世紀末期,經紀人的概念大致形成,但其含義要比今天寬泛許多。今天,經紀人的含義逐漸演變為將買方和賣方撮合在一起並對促成的交易隻收傭金的人,而且通常是指高度專業化的人士,隻從事一種產品或一些相關產品的經紀服務,例如保險和房地產經紀人。
美國成立之初,紐約的經紀人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經紀人可以同時在很多不同的領域裏撮合交易。在當時,一個經紀人在買賣證券的同時,還兼營私人彩票,並為海運貨物提供保險,同時還賣唐提式養老保險(一種壽險和賭博的混合物,很久以前就宣布為非法),並且是一家私人銀行的合夥人。隻是到了近代,經紀人這個詞才開始特指專門從事某種買賣的專業人士。
經濟學感悟:經紀人的出現,標誌著商業法則已經完全成熟。
(13)破產浪潮
在19世紀60年代,破產浪潮開始席卷加利福尼亞的黃金地帶。那時候,碼頭擠滿了船隻,大部分的船都找不到活幹,即使是有活幹的船隻所收取的費用也低得可憐;東海岸地區的棉紡織業同樣處於垂死掙紮的狀態——因為缺乏市場需求,6000架棉紡機隻能被擱置在那裏。
在整個夏季和早秋,資金在紐約的銀行大量流失。俄亥俄人壽保險和信托公司紐約分公司同時停止營業,對外宣布破產。大量的欺詐行為也很快被披露出來,股價在4天之內就暴跌了85%。
破產浪潮毫不留情地衝擊到華爾街上比較脆弱的經紀商和投機商,他們紛紛宣告破產,就連一些實力稍遜的銀行也開始走向破產。雪上加霜的是,“中美洲號”蒸汽船在好望角附近遇到颶風襲擊而沉沒,船上所載的400名旅客全部遇難,船上裝載的價值160萬美元的加利福尼亞黃金一並沉入海底。
隨著破產形勢的加劇,美國的大部分銀行和紐約所有的大銀行開始停止支付黃金。慶幸的是,就在諸多銀行宣布銀行放假而暫停營業的時候,一些經營狀況比較良好的銀行則趁機增加鑄幣儲備,有條不紊地提前收迴貸款,這為銀行機構保存了一定的實力。幾個月後,銀行已經能夠重新用鑄幣支付了。
這次破產風暴對紐約資本運作市場的致命一擊,使幾乎一半以上的紐約經紀商“死亡”,留下了1.2億的龐大債務。即使是實力雄厚的經紀商,也在這次風暴中被徹底打垮,存活下來的經紀商們,其業務範圍也大大縮小。
經濟學感悟:當市場的交易法則遭受嚴重破壞的時候,這個市場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毀滅性打擊。
第一節 淳樸時代的平和之光
本節導讀:法則的形成或許會讓我們感到非常乏味,但規律與法則正是蘊藏於這種乏味之中,隻有當你真正倦怠的時候,才會真切地體會到這一點。
(1)陶罐換衣服
柏拉圖記載說:在遠古的大西國,一個大西人發現自己的衣服破了,於是拿著自己燒製的五個陶罐來到人多的地方,大聲喊著“我有陶罐,誰有衣服和我換?”另一個人拿著自己簡單縫製的一件獸皮衣服走過來,於是兩個人商定,以四個陶罐換一件衣服,誰也不許翻悔。隨後,大西人拿著衣服和剩餘的一個陶罐迴家了。
經濟學感悟:早期的交換是不存在任何規則的,人們的交換都能順利完成,那麽就不需要規則來約束人們的行為。
(2)賣掉兒子
古埃及時,一個農民在尼羅河的田地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摧毀了,家裏的糧食來源被切斷。為了糊口,這個農民把自己一個13歲的兒子賣給了別人當奴隸,換取一家人所必需的口糧。
經濟學感悟:如果交易的雙方都能順利地得到自己需要的滿意的東西,那麽交換規則是永遠不會出現的。
(3)一件外套
馬格納妮拿著一塊布去了鎮上奧格丁裁縫的作坊裏,請他為自己的丈夫縫製一件外套。奧格丁正在埋頭工作,他對馬格納妮的來到表示了歡迎,問她有什麽需要自己效勞的。馬格納妮說:“是這樣的,我的丈夫過幾天要出門去,我想他必須有一件新的外套,你能在三天內幫我縫製一件嗎?”
奧格丁說道:“噢,真是太不巧了,你也看到了,我正在忙,客人的衣服都要得很急,三天時間恐怕不夠。”
馬格納妮說:“看在上帝的份上,幫幫忙吧,我願意多加些錢給你。”
奧格丁想了想,說:“好吧,我晚上可以加些班,3天後你來取,怎麽樣?我想到時候它一定就做好了。”
馬格納妮留下自己丈夫的尺寸就走了。3天後,她順利地拿到了丈夫想要的衣服。
經濟學感悟:早期的交換行為通常人們是不會考慮到用什麽規則來製約交換行為的,隻有當人們在交換中被損害了利益後,人們才需要商定規則。
(4)亞述帝國的交換
亞述帝國時,人們用物品互相進行交換的行為隨處可見。如果一個人缺少某件東西,他就會拿著自己別的多餘的物品,比如陶製品、動物皮毛、果實、魚肉等,來到人們經常交換東西的居住區的一角,等待著合適的交換對象。如果正好有自己需要的東西,商定好了交換的數量,那麽交換就當場完成了。人們拿著自己交換來的東西,興高采烈地迴家去。
經濟學感悟:早期的交換是簡單的、原始的,沒有任何規則和約束,完全按照人們內心的意願。
(5)羅馬發動戰爭
古羅馬人改進了士兵訓練的方法和作戰的策略,在全盛時期,羅馬軍隊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最初,隻有羅馬市民可以加入軍隊,每個人必須自己購買盔甲,同時還要維持家計,開銷非常大。
最終,一位羅馬將軍想出了更好的方法來管理部隊。他從失業的羅馬人中招募士兵,承諾他們可以分得一份戰利品;如果服役超過20年,將得到一筆退休金和一塊土地。羅馬軍隊從此變得職業化。羅馬士兵對於自己的將軍絕對忠誠,因為他的成功與失敗將決定士兵們的未來。
尤利烏斯·愷撒的軍隊紀律嚴明,由被稱做軍團的職業士兵組成。他們身披鐵製的鎖子甲和頭盔,結實的皮質便鞋適於長途跋涉。他們攜帶木製的以皮革和鑄鐵加固的盾牌,一支用於投擲的標槍和一柄近身肉搏的短劍。一旦招募,雇傭期長達25年,最強盛的時期,每一支軍團擁有多達5000名士兵。
經濟學感悟:成為戰士上戰場去為國殺敵,這也是一種早期的交換行為。大多數人都能換到自己該得到的酬勞,前提條件是,千萬不要死在戰場上。
第二節 規律建立的漫長足音
本節導讀:令人沮喪的是,群體智慧的成熟往往標誌著個體的痛苦與失落,一如原始人麵對著工業時代的精密儀器不知所措,而我們,麵對著那奇妙的群體智慧也同樣不知所措,唯有恢複智慧行進的史前軌跡,我們才能夠讓自己步入智慧之中。
(1)殺死農奴的鼠疫
在14、15世紀的黑色瘟疫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歐洲人死於鼠疫。有的村莊整個因此滅絕並被廢棄。農村人口劇減,缺乏勞動力。農民們開始遷徙,尋找新的工作。當發現有農場主付的酬勞更高時,他們會再次遷徙。農場主們憎恨這種行為,於是實施新的法律試圖阻止農奴離開農場,但一切都為時已晚——農奴們已經走了。
奴隸製並沒有完全隨之消失,但是此時,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實行“購買型”的奴隸製,而這些地區的奴隸們也完全學會了保護自己。於是,來自非洲的黑奴開始流行。阿拉伯人已經征服了北非並開辟了從撒哈拉沙漠到摩洛哥環繞整個地中海的奴隸貿易區。1444年,一種新的非洲貨物在葡萄牙上岸,那就是235名奴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奴隸製對於大多數的非洲部落而言是一種新鮮事物。許多奴隸是被虜獲或是被誘捕來的。對於捕獲來的奴隸所開出的高價更是促進其他的非洲人也卷入了這一貿易。當地的部落經常幫助奴隸販子,事實上,在北方的奴隸販子到來之前,一些部落本身就實行奴隸製。
200年內,歐洲的奴隸製消亡了。地方的出生率開始迴升,他們不再需要勞動力,但總會有需要的地方。
經濟學感悟:初期的商業規則並不完全意味著平等與公正,奴隸製這一形式的商業法則,就與野蠻和血腥相伴。
(2)被囚禁的教皇
1527年6月7日,皇帝查理五世才允許停止圍攻教皇所在的城堡,但是首先教皇克雷芒七世要簽署一項條約,割讓一大片教皇領土——從沿海的奇維塔韋基亞和奧斯蒂亞到北部的帕爾馬、摩德納和皮亞琴察。一下子,教皇的領地削減到先前麵積的一小部分,他們不再有接近海洋的機會,或是亞平寧山脈以外的很多陸地。
甚至從此以後,不允許教皇克雷芒七世離開他所居住的聖安吉羅城堡。他過得像一個實質上的囚犯,而他周圍幸存下來的羅馬市民,在他們的住所裏過著悲慘的生活,忍受著饑餓和瘟疫帶來的痛苦,以腐肉為食的烏鴉在廢墟的上空盤旋。甚至少許留下來在聖安吉羅城堡外駐紮的帝國部隊,度過漫長酷熱的夏季,正被秋天征服,這期間,他們也變得灰心喪氣。隨著冬天的到來,一群花費一夏天的時間在羅馬鄉下掠奪的德國雇傭步兵和西班牙雇傭軍迴到了羅馬。他們仍然沒有拿到任何報酬,於是他們發出通牒:如果他們還得不到報酬,他們將闖進聖安吉羅城堡,殺死教皇。
經濟學感悟:對於任何違反市場規則的人,都會有嚴厲的懲罰在等待他。
(3)刺殺亞曆山德羅
一天夜裏,美第奇家族成員洛倫奇諾偷偷地溜進佛羅倫薩公爵亞曆山德羅正在睡覺的房間,和他一起的,是他雇傭的當地著名的刺客斯科龍康科羅。這是一個有著可怕意義的綽號,但字麵上的實際意思是“堅果剝殼器”。洛倫奇諾朝床走過去,並小聲地問:“你睡著了嗎?”當亞曆山德羅翻身朝向他時,洛倫奇諾壓住了他,斯科龍康科羅提著匕首刺向他。當亞曆山德羅瘋狂地掙紮、尖叫時,洛倫奇諾用手指塞住他的嘴,試圖使他安靜下來,而斯科龍康科羅的匕首刺中了他。亞曆山德羅的軀體劇烈地抽搐了好一陣,然後,他躺在鮮血滲透的床單上一動不動了。
經濟學感悟:為了達到牟取最大利益的目的,有許多交易者往往會選擇非法的手段。
(4)托斯卡納大公為財而婚
在16世紀晚期,法國的天主教聯盟占領了巴黎,並試圖罷免國王亨利三世,原因是他對胡格諾派教徒所謂的同情。在圍困過程中,國王被一個狂熱的牧師暗殺,納瓦拉的亨利繼承了王位,成為亨利四世,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兒瑪格的特成為他的皇後。1593年,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孤注一擲地試圖重新聯合法國。七年後,他想要通過與沒生出繼承人的妻子離婚,來切斷法國王室與美第奇家族之間的聯係。除了需要繼承人外,亨利四世還需要一個富有的妻子來填充王室的金庫,因為在反天主教聯盟戰爭中,金庫變得非常空虛。
一聽到這個消息,托斯卡納大公費迪南多一世立刻與他的遠房堂妹瑪格麗特商量,他施壓力給她說,美第奇王朝的未來正處於危急關頭,這將取決於她個人的決定。商量後的結果是,瑪格麗特同意離婚,但是有一個條件,亨利必須與她的堂妹瑪利亞·德·美第奇——費迪南多一世的侄女結婚,與此同時,費迪南多一世與亨利商議,說如果他同意這個安排,瑪利亞·德·美第奇將得到相當於60萬弗羅林的嫁妝,而這足夠用來裝配一支軍隊,用來保衛法國君主政體。
經濟學感悟:當商業規則被雙方同時認可的時候,就會形成穩固不可摧毀的契約,這就是商業合同的雛形。
第三節 懸於枝頭的經濟智慧之果
本節導讀:一旦你摘食了這枚智慧之果,也就永遠地離開了蒙昧的伊甸園,或許智慧會為我們帶來痛楚,但作為開創者,唯有智慧能夠讓我們享受到上帝才會有的快感。
(1)解放奴隸
在18世紀末期,奴隸製在歐洲的大部分地區都受到遣責。1802年,丹麥禁止奴隸貿易;1807年,英國也宣布禁止奴隸貿易;西班牙也於1820年禁止奴隸貿易,但其中在古巴的殖民地,到1886年奴隸製才被禁止;林肯總統在1862年美國內戰中期宣告了奴隸的自由。
但這些都不代表奴隸製已經完全消失——沙特阿拉伯在1962年才禁止奴隸製。甚至—直到現在,每年仍有關於奴隸貿易的報道。
1998年2月,美國一位小學五年級的教師芭芭拉·沃格爾,給班裏的學生讀了一篇關於蘇丹南部奴役黑人的文章。芭芭拉·沃格爾的學生深為驚駭,當聽說國際基督團結會已經從奴隸主那裏贖迴一些黑奴並把他們送迴家鄉後,他們開始積攢零用錢。當時蘇丹的奴隸價格最多時大約每人100美元。丹佛學校的學生最終募集了將近9000美元,足夠解放150—160名奴隸。但是無法預料的副作用產生了,這種突然的需求抬升了奴隸的價格,而奴隸販子利用這一收益買進了更多的奴隸。有些錢不知去向,根本沒有被用來拯救奴隸。學生們的善心事實上反而助長了奴隸貿易的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經濟學感悟:商業法則保護交換雙方的利益不受外界因素幹擾而損失。因此在商業法則麵前,是沒有絲毫感性因素可言的。
(2)歐洲人獲得“聰明點子”
歐洲的政治製度、科技和航海技術幫助皮薩羅遠航到了南美洲尋找黃金。但對皮薩羅而言,最重要的可能是他所繼承的歐洲文化遺產。歐洲由於極度缺乏金錢和新的土地,非常樂於資助這種探險,於是修建船隻,配備裝備和人手,並提供航海經驗以幫助他們順利航行。盡管皮薩羅本人是個文盲,但是因為之前有克裏斯托弗爾·哥倫布和科爾特斯記載了自己的經曆,他很清楚自己可以從新世界得到什麽。
西班牙人打敗阿茲特克印第安人的消息沒有傳到印加帝國,印加人完全受到了突襲。更糟糕的是,印加人根本沒有料到皮薩羅根本沒打算離開,而是計劃著對他們進行永久性征服。當他們付完了國王的贖金以後,印加人期待著西班牙人會帶著戰利品返迴故鄉,但事實並非如此。
經濟學感悟:違反商業法則通常可以不當得利,這樣的情況就造成了許多撕毀合同的行為發生。
(3)救救孩子
在18世紀出現了一種新的社會現象——利用對童工的剝削來獲取利潤。工業化開始之後,工廠需要更多的工人。兒童是許多工廠最理想的選擇:第一,他們個頭小而靈活,而且可以廉價雇傭;第二,他們很難組織起行會或者罷工;第三,他們容易被控製。
童工被送往煤礦,在黑暗而危險的條件下長時間地工作。他們被強迫爬進煙囪中打掃煙灰,清潔煙囪;他們被強迫在喧鬧、肮髒、危險的機器旁幹活。許多不到10歲的孩子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如果誤工還會遭到重罰。他們站著吃完午餐,緊接著就繼續工作。他們還時常被皮帶抽打;被潑水;如果女孩和男孩說話,會被剪掉頭發;如果他們說要逃跑,就會被鎖在一起。在工廠事故中,經常有孩子殘廢甚至死亡。
在《濟貧法》頒布後,英國興起了一套針對貧民兒童的學徒係統:工廠主可以“購買”兒童的勞動,孩子受學徒合同的製約必須在工廠勞動到21歲。學徒工廠的工人集體住在狹窄的房屋中,食物是稀粥、麵包和土豆。不工作的時候工人們會受到監禁。孩子們開始生病、死亡,那真是一種悲慘的生活。
19世紀時,社會改革家開始唿籲反對童工製度。漸漸地通過了一些新的法律,在工廠中工作的兒童開始得到保護。這些法案提高了兒童開始工作的年齡,縮短了工作時間,並普遍提高了工作條件和安全性。
經濟學感悟:即使在穩定的商業社會中,仍然存在著不平等或不合理的現象,這些現象都來源於初期的交易規則。
(4)女人也是人
在某些文化中,女性和兒童仍被視為動產——一種財物。
公元前500年興起於印度的印度教就要求女性服從男性,女性必須走在丈夫身後,女性不能擁有財產,寡婦不允許再嫁。
早期的基督教也明顯地促成了女性這種低下的地位。教義教導說一個女人(夏娃)對男人(亞當)的墮落和從伊甸園的被逐負有罪責。
在歐洲,直到18世紀,女性幾乎也沒有合法權利:婚前她們的生活由父親控製,婚後聽命於丈夫;她們不能上大學,也不能參加工作;她們的資產或是錢財將被丈夫合法占有。
直到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爭取婦女參政的運動才在英國興起,女性開始謀求女性選舉權——女性投票權。運動的參與者為在英國國會通過法案允許女性參與投票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均以失敗而告終。一些女性決定采取更加激進的策略。1905年,埃米琳·潘克赫斯發起了爭取女性選舉權的武力行動。婦女參政論者進行示威抗議並將自己鎖在國會外的欄杆上。一名女性因為衝入一賽馬場表示抗議致死。當婦女們被逮捕並被投進監獄後,她們繼續以絕食進行抗議。監獄對她們進行強行灌食:將她們捆綁後把一根橡皮管插入喉嚨,灌入食物。有時管子插進了肺部而不是胃部。即便如此,婦女們依然沒有獲得選舉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止了婦女參政運動。當大批的男性戰死疆場時,勞動力變得短缺,女性必須參加工作。英國需要健康而且受過教育的女性來填補空缺職位,需要女性在農場工作;需要女性開拖拉機、卡車和公共汽車;需要有技術的女性在工廠生產軍備物資;需要醫生、護士、教師和科學家。在1918年戰爭結束時,女性得到了部分選舉權,1928年之後,英國所有21歲以上的女性可以參加選舉。
經濟學感悟:商業法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而不斷進行調整。
(5)讓我們投票吧
新西蘭在1893年成為第一個賦予女性投票權的國家。接著澳大利亞在1902年,芬蘭在1906年,挪威在1913年,丹麥和冰島在1915年,加拿大在1917年,美國在1920年,西班牙在1931年,巴西在1934年,菲律賓在1937年,意大利和日本在1945年也相繼實現女性投票權。在非洲,女性幾乎和男性同時獲得解放(被賦予投票權),利比亞在1947年,烏幹達在1958年。在一些中東國家比如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女性仍然無權投票。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直到1967年才被賦予投票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經濟學感悟:女性獲得投票權,標誌著商業法則的變化。
(6)法律與秩序
參與政府的公民權——擔任政府職位並投票,最初起源於古希臘。但是在古希臘,並非所有的人都被視做公民。奴隸不能投票,女性也不能投票。事實上,隻有擁有土地的當地男性居民才可以投票和在政府任職。
古羅馬共和國同古希臘一樣,隻有來自某些家族的男性公民可以出席會議和投票。但後來羅馬成為了帝國,被操縱普通百姓生殺大權的帝王統治,民主開始淪落。這是一個國王與王子稱霸的時代。
古代的國王利用神權或是武力來統治,這就意味著人們對他們的權力無法監督。羅馬皇帝隨心所欲地處決臣民,除了直接向皇帝求情,幾乎別無他法。國王的命令就是法律。當然,人民時常會尋求其他解決手段,比如招募軍隊或是刺殺國王,但卻總是以另一個國王的登基而告終。如果他為人賢良,就是天下大幸;如果不是,那麽又將重複以上的過程。
經濟學感悟:法律與秩序從經濟角度講,是為法規製定者的利益服務的。
(7)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烏托邦
20世紀初,一位俄羅斯王子提出了“互相幫助”的理論。彼得·克魯泡特金王子對生活在生存條件極度惡劣的西伯利亞的動物進行了科學研究。他觀察到麵對稀少的資源,不僅動物們會更加傾向於合作而非鬥爭,人類也是如此。他認為人類可能會進化到一個不分政黨、團結協作的社會。
克魯泡特金是最後幾位偉大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家之一,他推崇一種理想化的社會模式:在互相幫助的原則下,人們會自發地組織為團結協作的公社,可以平等地按需分配。這是一種烏托邦的幻想,而且仍然影響著當今的無政府主義哲學。但是克魯泡特金王子的思想使他自己陷入了困境,他於1874年因革命活動而入獄,後外逃到英國,在旅居瑞士時被驅逐出境,輾轉到了法國後入獄3年。他在英國居住到1917年,在俄國革命開始後返迴了莫斯科。他於1921年去世,那正是斯大林成為共產黨總書記的前一年。
克魯泡特金王子沒有親眼目睹斯大林掌權,強化他的工業和農林的公社所有製。而這一政策導致了隨之而來的食物短缺和饑荒以及血腥的大清洗,導致了數百萬人的死亡。
經濟學感悟:當商業社會法規不複存在的時候,就意味著人們的交易將無規律可循。
(8)傑克遜的貢獻
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堅定地否決了第二銀行延期的提案,並令財政部長立即將所有政府儲蓄從第二銀行賬戶上取走,轉存進各州銀行。1835年1月8日,傑克遜總統把最後一筆國債徹底還清,這一成就促成了曆史上美國政府唯一一次將國債降到0,並且產生了3500萬美元盈餘。曆史學家評論傑克遜總統這一偉大成就時說:“這是總統最為燦爛的榮譽,也是他為這個國家作出的最重要的貢獻”。《波士頓郵報》甚至將這一成就與耶穌將放貸者趕出神廟相提並論。
經濟學感悟:債務合同是對商業法則的重要補充,它的存在,保證了利益能夠有其穩定的存在環境。
(9)聯邦儲法案的議定
1910年11月22日晚上,紐約城外一列神秘的火車緩緩向南駛去,一節完全密封的豪華車廂內,車窗全部被厚重的窗簾密遮住。在這節車廂裏,坐著的全是美國最重要的銀行家,沒有人知道他們將要到哪裏去。
這列車的終端在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它距離此百英裏。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是著名的富豪們的聚集地,冬天一到,超級富豪們就把這裏當成了度假勝地。以摩根為首的資本富豪還在這裏成立了一個哲基爾島狩獵俱樂部,俱樂部將地球上1/6的財富都聚集起來,俱樂部會員身份隻能繼承,不能轉讓。這一次,富豪們要在這裏聯合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聯邦儲法案》。
《聯邦儲法案》的主要起草者和最終解釋者是保羅·沃伯格,他可以說稱得上銀行實際運作方麵的專家,精通所有銀行的具體運作細節。他能耐心解答人們提出的所有有關銀行實際運作上的問題,甚至能仔細地講解每一個細節所擁有的曆史淵源。保羅還是一個無比聰明的人,為了使聯邦儲備係統更具有蒙蔽性,在美聯儲控製權的問題上,他巧妙而迂迴地提出由國會對美聯儲實行控製,政府必須在董事會中擁有代表,但是董事會的成員卻要由銀行協會直接或間接控製。這樣一來,他就輕鬆微妙地隱藏了紐約銀行寡頭將主導美聯儲的這個事實。不過,有一個問題讓在保羅很為難,那就是如何確定12家美聯儲控製區銀行的管理人員。後來,保羅等人進行了一番獨具匠心的安排,決定將該法案以模擬美國憲法分權與製衡的麵貌出現,由總統任命、國會負責審核、獨立人士任董事,銀行寡頭做顧問。這樣的精心設計,讓該法案漏不出一點兒破綻。
《聯邦儲法案》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尼爾森·奧爾德裏奇,他是在場的所有精英中唯一的外行人,但他起著讓文件與政治完全掛鉤的重要作用,他能夠讓文件內容符合政治的要求,能夠在國會被議員接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人則分別代表不同銀行的利益,他們針對保羅所起草的方案細節進行了激烈爭論,9天後終於達成了一致。
經濟學感悟:所有商業法則的製定者,無一不是市場中的重要份額占有者,正是他們為了不讓自己的利益受損失或損失擴大,才會製定適合自己的商業法則。
(10)羅斯福廢除經濟法令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屆總統。剛一上任,羅斯福就宣布全國銀行從3月6日起停業整頓,調查清賬工作完成後才能重新開業。羅斯福的這一舉動立即振奮了美國人民的精神,因為關閉全國金融大動脈的行動,在美國曆史上還是頭一迴。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幾乎完全沒有銀行營業的空前狀態下,持續了至少10天。當然,銀行休眠之後,許多堅決拒絕加入美聯儲的中西部地區銀行一直無法開業。從而空出了大片市場,使得華爾街銀行家得以重新洗牌。
銀行停業整頓的號角一吹響,羅斯福又加緊了對華爾街的調查行動,實際上,這個行動早在胡佛時代就已經開始,矛頭直指摩根銀行家族。調查過程中出現一係列聽證會,作為“主角”的傑克·摩根和他的合夥人第一次在美國人民麵前無地自容。特別是國會對摩根集團的聽證會,竟然成為了最吸引公眾注意力的熱點新聞。
通過各種努力,羅斯福利用他獨特的政治手腕,在華爾街的一片喧囂聲中悄然通過了廢除金本位等幾項重要法律。
經濟學感悟:商業法則的製定與廢除,常常在公眾不注意的時候悄然進行,這是由操控者早就計劃好的。
(11)商業和商業法令
薩莫出生於埃諾省,和別的商人搭夥,跟被稱做“文德人”的斯拉夫人做生意。文德人占據的地方可能就是今天的波希米亞。因為薩莫的勇敢,商人們就推舉他做了首領。
公元805年頒布的《蒂翁維爾令》要求善待去斯拉夫或阿爾瓦國家的商人,告訴他們應一直到哪裏去,並禁止商人們販賣武器,因為武器有可能為敵對的國家所用。若販賣武器,一經查出,全部貨物都要沒收,一半歸宮廷,一半由欽差和發現走私的人均分。
經濟學感悟:當市場法則與政府法令結合起來之後,就成為穩固的商業法則。
(12)經紀人
經紀人這個詞早在14世紀就從法語引入到英語中,它的法語原意是把一桶酒分裝成一杯一杯或一瓶一瓶後再賣出的人。一直到17世紀之前,這個詞還隻特指零售商和批發商,但之後它就完全被用來特指自己不直接參與生產的中介人。18世紀末期,經紀人的概念大致形成,但其含義要比今天寬泛許多。今天,經紀人的含義逐漸演變為將買方和賣方撮合在一起並對促成的交易隻收傭金的人,而且通常是指高度專業化的人士,隻從事一種產品或一些相關產品的經紀服務,例如保險和房地產經紀人。
美國成立之初,紐約的經紀人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經紀人可以同時在很多不同的領域裏撮合交易。在當時,一個經紀人在買賣證券的同時,還兼營私人彩票,並為海運貨物提供保險,同時還賣唐提式養老保險(一種壽險和賭博的混合物,很久以前就宣布為非法),並且是一家私人銀行的合夥人。隻是到了近代,經紀人這個詞才開始特指專門從事某種買賣的專業人士。
經濟學感悟:經紀人的出現,標誌著商業法則已經完全成熟。
(13)破產浪潮
在19世紀60年代,破產浪潮開始席卷加利福尼亞的黃金地帶。那時候,碼頭擠滿了船隻,大部分的船都找不到活幹,即使是有活幹的船隻所收取的費用也低得可憐;東海岸地區的棉紡織業同樣處於垂死掙紮的狀態——因為缺乏市場需求,6000架棉紡機隻能被擱置在那裏。
在整個夏季和早秋,資金在紐約的銀行大量流失。俄亥俄人壽保險和信托公司紐約分公司同時停止營業,對外宣布破產。大量的欺詐行為也很快被披露出來,股價在4天之內就暴跌了85%。
破產浪潮毫不留情地衝擊到華爾街上比較脆弱的經紀商和投機商,他們紛紛宣告破產,就連一些實力稍遜的銀行也開始走向破產。雪上加霜的是,“中美洲號”蒸汽船在好望角附近遇到颶風襲擊而沉沒,船上所載的400名旅客全部遇難,船上裝載的價值160萬美元的加利福尼亞黃金一並沉入海底。
隨著破產形勢的加劇,美國的大部分銀行和紐約所有的大銀行開始停止支付黃金。慶幸的是,就在諸多銀行宣布銀行放假而暫停營業的時候,一些經營狀況比較良好的銀行則趁機增加鑄幣儲備,有條不紊地提前收迴貸款,這為銀行機構保存了一定的實力。幾個月後,銀行已經能夠重新用鑄幣支付了。
這次破產風暴對紐約資本運作市場的致命一擊,使幾乎一半以上的紐約經紀商“死亡”,留下了1.2億的龐大債務。即使是實力雄厚的經紀商,也在這次風暴中被徹底打垮,存活下來的經紀商們,其業務範圍也大大縮小。
經濟學感悟:當市場的交易法則遭受嚴重破壞的時候,這個市場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毀滅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