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道:“很簡單,就是士農工商,同時發展。這也是我變法的主要內容。”
曆史上,士農工商是春秋時管仲提出來的,但當時管仲提出的士農工商這四民並沒有上下之分,也沒有重農抑商的意思。相反,管仲相齊時,是農商並重,使得齊國迅速繁榮富足,也奠定了齊國日後作為東方大國的基礎。這也是宋寧堅持士農工商可以並重發展的底氣之所在。管仲用事實證明農商並重是可行的,也是正確的。
“首先說商,這也是我之前和你說的,解決土地兼並問題除開拓海外的第二個辦法,發展海外貿易。”宋寧接著道:“殿下之前提到發展商業的種種不利之處,如商人逐利,會驅使民眾棄田拋荒,從而使糧食減產;商人喜歡四處流動,又偷奸耍滑,難於管理;商人不事生產,並沒有創造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反而通過來往貿易,低買賤賣,從中獲取暴利;最後,商人不繳稅,影響朝廷收入等。諸多因素導致一旦朝廷過於注重發展商業,便極易引起國家動蕩,社稷不穩。”
長公主頻頻點頭:“不錯,你既都知道,為何還執意要大力興商?”
宋寧道:“凡事有利就有弊。發展商業雖然有諸多不利因素,但同樣有許多有利的地方。對於它不利的地方我們想辦法解決就是,豈可因噎廢食,而直接放棄?”
這話倒是有理。關鍵是如何解決這些不利因素?
宋寧顯然早已成竹在胸,自信道:“發展商業主要有兩大缺陷,一是重商傷農,一旦民眾均棄地從商,田地大量荒蕪,帝國便會有缺糧之危。二是朝廷很對商人征收賦稅,發展商業隻肥了私人,而朝廷不能從中獲利。這兩個問題其實都好解決。我們可以頒布墾荒令。”
“墾荒令?”長公主睜著她那雙卡姿蘭的大眼睛,疑惑不解地看著宋寧。後者總是喜歡時不時地往外蹦出一些她從未聽過的名詞,這讓她難免感到困惑,有時都忍不住要懷疑人生了。要知道,她一向自負,從小就愛讀書,不說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歲,但天文曆法,山川地理,政治權謀,醫卜算數,卻也樣樣精通,無所不包。然而每次和宋寧交談,才發現他說的許多東西自己竟全然不知,有些甚至從不曾聽過,簡直聞所未聞。難道自己的知識真的如此匱乏嗎?
“就是鼓勵大家開墾荒地,興修水庫,耕種農田。我們可出台一係列措施,獎勵、刺激,甚至是強製民眾耕作,比如:重視農業和農業生產,獎勵耕作,對開墾荒地多的,糧食增產的農戶予以表彰,並在戶籍、徭役、賦稅等方麵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對做出突出貢獻如改進農具、提高農業生產技術的人授予爵位;改變國人看重讀書人而鄙視莊稼人的社會風氣。”
“打擊、嚴懲懈怠懶惰,揮霍錢財的百姓,比如對無故拋荒的百姓增加其徭役和賦稅,嚴懲打架鬥毆,滋事擾民的無賴地痞以及整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閑的浪蕩子,一經抓獲立即強製其開荒挖礦、修橋鋪路,免費進行勞作。對於洶酒享樂,揮霍無度的敗家子收以重稅。嚴禁私鬥,嚴禁調戲婦女、欺侮老弱等等。”
“同時,削弱貴族特權,趁著天下大亂,收歸無主土地為朝廷所有,並重新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然後規定統一按田地大小和糧食收入征收田租,這樣一來,世家權貴和豪商大賈們兼並的土地越多,要上繳的賦稅便越重。貴族們自然便不會再肆意兼並土地,對置辦田產的熱情也會大減。”
宋寧提出的這個辦法,參照的是現實曆史中商鞅的《墾草令》。不過他去除了其中打擊抑製商業,強迫百姓務農,以及愚民、弱民等措施。
長公主聽後眼中不斷迸發出異彩。宋寧說的這個墾荒令雖然還不夠詳盡,許多細節還有待商榷,但以長公主的政治智慧卻是一眼看出,這對農業的發展將會產生多大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如今天下大亂,人口銳減,帝國因此有了大量無主土地,若將來宋寧再開拓四方,又占領新的土地,墾荒令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將產生致命的吸引力。
隻要多墾荒地,糧食增產,便可減免賦稅和徭役,做出重大貢獻之人甚至可以獲爵,百姓們誰能拒絕得了這樣的誘惑。到時必然人人用心耕作,努力生產,帝國的糧食自是年年增產,歲歲豐收。
而宋寧後麵對貴族的限製則更加厲害。趁著天下大亂,收迴無主土地歸朝廷所有,同時重新丈量土地、清查人口,削弱貴族特權,對田地統一征收賦稅。最重要的一點是統一按照田地大小和糧食收入收稅,如此一來,田地多的多繳,田地少的少繳,土地兼並越多,賦稅越重,世家權貴和豪商富賈們自然不敢再肆意兼並土地。
隻不過,這樣一來,必然會遭致世家權貴們的激烈反對。這些人若不同意,或是陽奉陰違,暗中作梗,墾荒令最後隻怕也是形同虛設,最終隻會變成一紙空文,難以實施。
“無妨。”宋寧自信笑道:“天下大亂後,帝國無主之地甚多,即便是人多地少的北方,在經過十餘年的戰亂後,暫時也不會有缺少土地之患。相反,由於連年戰亂,人口銳減,等我們將無主之地全部收迴後,還得想辦法增加人口,否則反會有土地無人耕作之憂。”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規定誰開墾出來的田地就歸誰所有,但無論是平民開墾出來的還是權貴開墾出來的土地,一律都要上繳田租。同時再規定,朝廷往後賞賜的土地,除自己原有的封地外,也要統一收取賦稅,不再享有免稅權。如此一來,世家權貴們自然沒話說。”
長公主想了想,不由露出會心的微笑。宋寧此計倒是絕妙。天下大亂後,世家權貴們名下的有主之地已經不多,朝廷並不去動他們這些土地,也不向他們征收賦稅,他們自然不會反對。可將來若再開墾,置辦或是得到朝廷賞賜的新田地,就要按律繳稅,這完全合情合理,他們縱然心中不願卻也無從反對。如此一來,便極大的減少了墾荒令的阻力。
長公主看著胸有成竹,滿臉自信的宋寧,心中不由佩服萬分。若先帝在即位之初,自己便認識了宋郎,然後向先帝舉薦,任用宋寧為相,天下如何會亂?大蘇又如何會亡?
宋寧道:“不僅如此,等墾荒令徹底實施開來,我們再出台政策,同樣鼓勵商業發展,世家權貴們見兼並土地要上繳大量賦稅,遠不如經商、對外征戰以及海上貿易所得的利潤,自然會放棄對土地的追求,轉而開始開發東北、西域以及發展海上貿易。”
“而商業一旦繁榮,百姓必然會越來越富裕,到時,我們便可以加強對商人的管理,並收取商稅。尤其是大商賈,朝廷可以課以重稅。商人自古豪富,朝廷所得之商稅必然百倍於田租,如此一來,朝廷將獲取大量財富,再無財力枯竭之虞,而廣大農民反而減少了負擔——這便解決了我前麵說的發展商業朝廷無法獲利的問題。”
長公主搖頭道:“此事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商稅自古便難以收取,商人為免交稅錢,必然會想盡辦法逃稅、避稅,朝廷並無有效的辦法製止,公平且合理的收取商稅。且商人到處奔走,貨物價值也不好評估,你收多了,必然打擊從事手工業者的農民和小商戶們的經商熱情,反而坑害了百姓;收少了,朝廷收入又會減少;不像田地是死物,既方便收取,又容易計算。這也是曆代朝廷重農抑商的一個重要原因。”
宋寧笑道:“這個我自然知道。不過商稅難收不代表我們就不收了。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商稅難以收取便抑製商業的發展。事實上,一個國家想要富足,必須農商並重,重農隻能糧足,重商才能民富。知道我為什麽極力發展海上貿易,又堅持要開拓四方麽?”
長公主若有所思道:“你都是為了發展商業,增加國家收入,使百姓更加富足?”
“不錯。”宋寧頷首道:“發展海上貿易,不僅能開拓人們的視野,加強大蘇與外界的交流和聯係,讓帝國從一個傳統的陸上強國變成一個海陸均強的真正大國,同時,也能獲取巨額利潤,充實國庫,使百姓富足。開拓四方也是如此,開鑿西域不僅可以斷去黑鷹根基,而且還可打通大蘇與西部異域的通道,建立出一條絲綢之路來。開發西南則可建立茶馬古道,而北方草原將是未來的羊毛基地,東北則是未來的帝國糧倉。”
“無論是東邊的海上貿易,西北的絲綢之路,還是北方的羊毛基地、西南的茶馬古道,都會因商業而興。到時,我們可以在沿海設立市舶司,專司負責對外貿易,並對之收以重稅。在北方邊境也設立榷場,專司負責與北方的互市及羊毛貿易。在西南和西北同樣設立互市,並收取商稅。僅這四地,便足以為朝廷每年獲取大量稅收。同時,我們還可頒布商業法。規範商人及其行為,並製定合理的商稅製度。”
“商業法?”長公主大有深意地看了宋寧一眼,宋寧之前為了促進農業生產,想出了一個墾荒令。如今要發展商貿,又來個商業法。看來,這兩項法令就是他要變法的重要內容了。
“是的。”宋寧道:“曆朝曆代,朝廷製訂了不少法律,但很遺憾的是,卻從未有人出台過一個專門規範商人行為,打擊擾亂市場行為的商業之法,這是不對的。事實上,每逢災荒之年,世家豪門以及鄉紳大賈通常都會囤積居奇,不顧災民死活,故意哄抬糧價,從中牟取暴利。這便是典型的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如果我們製訂出一套成熟的商業法令,便可依法將之拿下,沒收他們財產,從而平抑糧價,解救災民。”
“收取商稅也是如此。隻要我們因地製宜,製訂出規範合理的收繳商稅的辦法,並以法令的形式頒布天下,地方官吏自然便可依據法律行事,收取商稅。要知道地方郡縣通常都會巧立名目,向百姓攤派收取各種苛捐雜稅,像入城稅,車船稅,過橋稅等。市集之中,奸滑小吏們也會逼迫各店鋪、商販繳納過稅和坐稅。這些實際上都是商稅。由此可見,帝國並非無法收到商稅,隻不過,收取的商稅最後都進了私人的腰包,而沒有上繳到朝廷中來而已。”
“這就和昔日我和殿下說的山南的海上貿易明明十分繁榮興旺,獲利也是巨大,但沙木在給朝廷匯報時卻總是說海上貿易無利可圖是一個道理。”
長公主一聽頓時恍然:“所以你要製訂商業法,規範商人,同時也約束地方官吏?”
“不錯。”宋寧道:“殿下果然冰雪聰明,一點即透。”
長公主嫵媚地白了他一眼。她算什麽聰明,和他比起來,自己差得太遠了。
宋寧繼續道:“我之所以要製訂商業法,最主要的是為了規範整個帝國的商業秩序,保護私人和小商戶的合法權益,使他們免於官吏、權貴,乃至買辦、牙行等的壓榨和欺壓。同時,為朝廷增加稅收和財源,從而促進商業的繁榮和發展。”
“由於帝國長時間重農抑商,視商人為肥羊,普通商人隻能戰戰兢兢,任人宰割。而權貴階層則利用手中特權搶奪本屬於朝廷的商稅,肆意壓榨民眾,從中攫取巨額財富。這樣做的後果是私人得利,而怨憤歸於朝廷。廣大百姓一直飽受壓迫和欺淩,隻以為是朝廷導致,自是對朝廷十分不滿。然而朝廷實際上並未從中獲益,得利的隻是那些官吏和權貴而已——這也是他們為什麽一味貶低商人,又反對朝廷發展商業,大力鼓吹不可與民爭利的重要原因。”
長公主聽後不由恍然大悟。她雖然聰明,但之前畢竟一直深處皇宮,很少到外麵來,自然不清楚這其中的彎彎道道。如今聽宋寧這樣解說之後,這才明白了許多事。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和宋寧比起來,自己要學的東西還多著呢。
曆史上,士農工商是春秋時管仲提出來的,但當時管仲提出的士農工商這四民並沒有上下之分,也沒有重農抑商的意思。相反,管仲相齊時,是農商並重,使得齊國迅速繁榮富足,也奠定了齊國日後作為東方大國的基礎。這也是宋寧堅持士農工商可以並重發展的底氣之所在。管仲用事實證明農商並重是可行的,也是正確的。
“首先說商,這也是我之前和你說的,解決土地兼並問題除開拓海外的第二個辦法,發展海外貿易。”宋寧接著道:“殿下之前提到發展商業的種種不利之處,如商人逐利,會驅使民眾棄田拋荒,從而使糧食減產;商人喜歡四處流動,又偷奸耍滑,難於管理;商人不事生產,並沒有創造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反而通過來往貿易,低買賤賣,從中獲取暴利;最後,商人不繳稅,影響朝廷收入等。諸多因素導致一旦朝廷過於注重發展商業,便極易引起國家動蕩,社稷不穩。”
長公主頻頻點頭:“不錯,你既都知道,為何還執意要大力興商?”
宋寧道:“凡事有利就有弊。發展商業雖然有諸多不利因素,但同樣有許多有利的地方。對於它不利的地方我們想辦法解決就是,豈可因噎廢食,而直接放棄?”
這話倒是有理。關鍵是如何解決這些不利因素?
宋寧顯然早已成竹在胸,自信道:“發展商業主要有兩大缺陷,一是重商傷農,一旦民眾均棄地從商,田地大量荒蕪,帝國便會有缺糧之危。二是朝廷很對商人征收賦稅,發展商業隻肥了私人,而朝廷不能從中獲利。這兩個問題其實都好解決。我們可以頒布墾荒令。”
“墾荒令?”長公主睜著她那雙卡姿蘭的大眼睛,疑惑不解地看著宋寧。後者總是喜歡時不時地往外蹦出一些她從未聽過的名詞,這讓她難免感到困惑,有時都忍不住要懷疑人生了。要知道,她一向自負,從小就愛讀書,不說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歲,但天文曆法,山川地理,政治權謀,醫卜算數,卻也樣樣精通,無所不包。然而每次和宋寧交談,才發現他說的許多東西自己竟全然不知,有些甚至從不曾聽過,簡直聞所未聞。難道自己的知識真的如此匱乏嗎?
“就是鼓勵大家開墾荒地,興修水庫,耕種農田。我們可出台一係列措施,獎勵、刺激,甚至是強製民眾耕作,比如:重視農業和農業生產,獎勵耕作,對開墾荒地多的,糧食增產的農戶予以表彰,並在戶籍、徭役、賦稅等方麵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對做出突出貢獻如改進農具、提高農業生產技術的人授予爵位;改變國人看重讀書人而鄙視莊稼人的社會風氣。”
“打擊、嚴懲懈怠懶惰,揮霍錢財的百姓,比如對無故拋荒的百姓增加其徭役和賦稅,嚴懲打架鬥毆,滋事擾民的無賴地痞以及整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閑的浪蕩子,一經抓獲立即強製其開荒挖礦、修橋鋪路,免費進行勞作。對於洶酒享樂,揮霍無度的敗家子收以重稅。嚴禁私鬥,嚴禁調戲婦女、欺侮老弱等等。”
“同時,削弱貴族特權,趁著天下大亂,收歸無主土地為朝廷所有,並重新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然後規定統一按田地大小和糧食收入征收田租,這樣一來,世家權貴和豪商大賈們兼並的土地越多,要上繳的賦稅便越重。貴族們自然便不會再肆意兼並土地,對置辦田產的熱情也會大減。”
宋寧提出的這個辦法,參照的是現實曆史中商鞅的《墾草令》。不過他去除了其中打擊抑製商業,強迫百姓務農,以及愚民、弱民等措施。
長公主聽後眼中不斷迸發出異彩。宋寧說的這個墾荒令雖然還不夠詳盡,許多細節還有待商榷,但以長公主的政治智慧卻是一眼看出,這對農業的發展將會產生多大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如今天下大亂,人口銳減,帝國因此有了大量無主土地,若將來宋寧再開拓四方,又占領新的土地,墾荒令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將產生致命的吸引力。
隻要多墾荒地,糧食增產,便可減免賦稅和徭役,做出重大貢獻之人甚至可以獲爵,百姓們誰能拒絕得了這樣的誘惑。到時必然人人用心耕作,努力生產,帝國的糧食自是年年增產,歲歲豐收。
而宋寧後麵對貴族的限製則更加厲害。趁著天下大亂,收迴無主土地歸朝廷所有,同時重新丈量土地、清查人口,削弱貴族特權,對田地統一征收賦稅。最重要的一點是統一按照田地大小和糧食收入收稅,如此一來,田地多的多繳,田地少的少繳,土地兼並越多,賦稅越重,世家權貴和豪商富賈們自然不敢再肆意兼並土地。
隻不過,這樣一來,必然會遭致世家權貴們的激烈反對。這些人若不同意,或是陽奉陰違,暗中作梗,墾荒令最後隻怕也是形同虛設,最終隻會變成一紙空文,難以實施。
“無妨。”宋寧自信笑道:“天下大亂後,帝國無主之地甚多,即便是人多地少的北方,在經過十餘年的戰亂後,暫時也不會有缺少土地之患。相反,由於連年戰亂,人口銳減,等我們將無主之地全部收迴後,還得想辦法增加人口,否則反會有土地無人耕作之憂。”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規定誰開墾出來的田地就歸誰所有,但無論是平民開墾出來的還是權貴開墾出來的土地,一律都要上繳田租。同時再規定,朝廷往後賞賜的土地,除自己原有的封地外,也要統一收取賦稅,不再享有免稅權。如此一來,世家權貴們自然沒話說。”
長公主想了想,不由露出會心的微笑。宋寧此計倒是絕妙。天下大亂後,世家權貴們名下的有主之地已經不多,朝廷並不去動他們這些土地,也不向他們征收賦稅,他們自然不會反對。可將來若再開墾,置辦或是得到朝廷賞賜的新田地,就要按律繳稅,這完全合情合理,他們縱然心中不願卻也無從反對。如此一來,便極大的減少了墾荒令的阻力。
長公主看著胸有成竹,滿臉自信的宋寧,心中不由佩服萬分。若先帝在即位之初,自己便認識了宋郎,然後向先帝舉薦,任用宋寧為相,天下如何會亂?大蘇又如何會亡?
宋寧道:“不僅如此,等墾荒令徹底實施開來,我們再出台政策,同樣鼓勵商業發展,世家權貴們見兼並土地要上繳大量賦稅,遠不如經商、對外征戰以及海上貿易所得的利潤,自然會放棄對土地的追求,轉而開始開發東北、西域以及發展海上貿易。”
“而商業一旦繁榮,百姓必然會越來越富裕,到時,我們便可以加強對商人的管理,並收取商稅。尤其是大商賈,朝廷可以課以重稅。商人自古豪富,朝廷所得之商稅必然百倍於田租,如此一來,朝廷將獲取大量財富,再無財力枯竭之虞,而廣大農民反而減少了負擔——這便解決了我前麵說的發展商業朝廷無法獲利的問題。”
長公主搖頭道:“此事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商稅自古便難以收取,商人為免交稅錢,必然會想盡辦法逃稅、避稅,朝廷並無有效的辦法製止,公平且合理的收取商稅。且商人到處奔走,貨物價值也不好評估,你收多了,必然打擊從事手工業者的農民和小商戶們的經商熱情,反而坑害了百姓;收少了,朝廷收入又會減少;不像田地是死物,既方便收取,又容易計算。這也是曆代朝廷重農抑商的一個重要原因。”
宋寧笑道:“這個我自然知道。不過商稅難收不代表我們就不收了。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商稅難以收取便抑製商業的發展。事實上,一個國家想要富足,必須農商並重,重農隻能糧足,重商才能民富。知道我為什麽極力發展海上貿易,又堅持要開拓四方麽?”
長公主若有所思道:“你都是為了發展商業,增加國家收入,使百姓更加富足?”
“不錯。”宋寧頷首道:“發展海上貿易,不僅能開拓人們的視野,加強大蘇與外界的交流和聯係,讓帝國從一個傳統的陸上強國變成一個海陸均強的真正大國,同時,也能獲取巨額利潤,充實國庫,使百姓富足。開拓四方也是如此,開鑿西域不僅可以斷去黑鷹根基,而且還可打通大蘇與西部異域的通道,建立出一條絲綢之路來。開發西南則可建立茶馬古道,而北方草原將是未來的羊毛基地,東北則是未來的帝國糧倉。”
“無論是東邊的海上貿易,西北的絲綢之路,還是北方的羊毛基地、西南的茶馬古道,都會因商業而興。到時,我們可以在沿海設立市舶司,專司負責對外貿易,並對之收以重稅。在北方邊境也設立榷場,專司負責與北方的互市及羊毛貿易。在西南和西北同樣設立互市,並收取商稅。僅這四地,便足以為朝廷每年獲取大量稅收。同時,我們還可頒布商業法。規範商人及其行為,並製定合理的商稅製度。”
“商業法?”長公主大有深意地看了宋寧一眼,宋寧之前為了促進農業生產,想出了一個墾荒令。如今要發展商貿,又來個商業法。看來,這兩項法令就是他要變法的重要內容了。
“是的。”宋寧道:“曆朝曆代,朝廷製訂了不少法律,但很遺憾的是,卻從未有人出台過一個專門規範商人行為,打擊擾亂市場行為的商業之法,這是不對的。事實上,每逢災荒之年,世家豪門以及鄉紳大賈通常都會囤積居奇,不顧災民死活,故意哄抬糧價,從中牟取暴利。這便是典型的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如果我們製訂出一套成熟的商業法令,便可依法將之拿下,沒收他們財產,從而平抑糧價,解救災民。”
“收取商稅也是如此。隻要我們因地製宜,製訂出規範合理的收繳商稅的辦法,並以法令的形式頒布天下,地方官吏自然便可依據法律行事,收取商稅。要知道地方郡縣通常都會巧立名目,向百姓攤派收取各種苛捐雜稅,像入城稅,車船稅,過橋稅等。市集之中,奸滑小吏們也會逼迫各店鋪、商販繳納過稅和坐稅。這些實際上都是商稅。由此可見,帝國並非無法收到商稅,隻不過,收取的商稅最後都進了私人的腰包,而沒有上繳到朝廷中來而已。”
“這就和昔日我和殿下說的山南的海上貿易明明十分繁榮興旺,獲利也是巨大,但沙木在給朝廷匯報時卻總是說海上貿易無利可圖是一個道理。”
長公主一聽頓時恍然:“所以你要製訂商業法,規範商人,同時也約束地方官吏?”
“不錯。”宋寧道:“殿下果然冰雪聰明,一點即透。”
長公主嫵媚地白了他一眼。她算什麽聰明,和他比起來,自己差得太遠了。
宋寧繼續道:“我之所以要製訂商業法,最主要的是為了規範整個帝國的商業秩序,保護私人和小商戶的合法權益,使他們免於官吏、權貴,乃至買辦、牙行等的壓榨和欺壓。同時,為朝廷增加稅收和財源,從而促進商業的繁榮和發展。”
“由於帝國長時間重農抑商,視商人為肥羊,普通商人隻能戰戰兢兢,任人宰割。而權貴階層則利用手中特權搶奪本屬於朝廷的商稅,肆意壓榨民眾,從中攫取巨額財富。這樣做的後果是私人得利,而怨憤歸於朝廷。廣大百姓一直飽受壓迫和欺淩,隻以為是朝廷導致,自是對朝廷十分不滿。然而朝廷實際上並未從中獲益,得利的隻是那些官吏和權貴而已——這也是他們為什麽一味貶低商人,又反對朝廷發展商業,大力鼓吹不可與民爭利的重要原因。”
長公主聽後不由恍然大悟。她雖然聰明,但之前畢竟一直深處皇宮,很少到外麵來,自然不清楚這其中的彎彎道道。如今聽宋寧這樣解說之後,這才明白了許多事。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和宋寧比起來,自己要學的東西還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