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刺殺秦王政(12)
夏日炎熱,民眾還是忙碌著,正在收割著小麥。
正是冬小麥收割的季節。
在過去,趙國主要是種植粟(小米),黍(黃米)為主,可隨著戰爭的繼續,糧食的匱乏,石磨的推廣,開始種植冬小麥為主。
冬小麥種植周期短,產量在粟和黍之上。
在趙國,種植冬小麥可收獲90斤,可種植粟隻能收獲70斤,種植黍隻能收獲50斤。
種植小麥能多打下糧食,漸漸的小麥占據主導了。
尤其在平原地形,水源眾多,有利於灌溉的地區,多數種植小麥為主。
當連續種植某種農作物,會導致病蟲害增加。
在種植的時刻,往往是冬天種植小麥,秋天種植蕎麥,或是種植大豆,或是粟米,或是黍米等等,各種農作物交替種植。若是遇到耕地比較充足的情況下,還會耕地適當的休耕,用來恢複土壤肥力。
在田地中,民眾正在緊張忙碌著收割著麥子。
其中有一個男子,身軀高大,穿著布衣,正在收割著麥子。
許久之後,有些累。
坐在大樹下,休息起來。
老者上前說道:“君上,喝水?”
說著遞過一個葫蘆。
“不要叫我君上了,我已經不是平原君了……我隻是秦國的一個黔首!”
趙戈苦笑著。
迴想著最近幾個月發生的事情,感覺好似做夢。
他沒有伯夷叔齊的勇氣,隻能當著大秦的順民。
“外麵的局勢如何了?”
趙戈問道。
老者說道:“局勢算是穩定,秦軍不再抓人,不再遷移權貴世家了!”
趙戈說道:“你說,秦王這是何意?”
老者說道:“老奴也不知。秦國占我趙國後,頒布法令,那些家中有耕地,有著妻子兒女的農戶,極為寬容,不動其一絲一毫,若是耕地不足百畝,或是土地質量相差的,要補給其耕地。”
“可對於耕地在五千畝以上的大戶,直接進行遷去南陽,或是巴蜀。耕地數量變為一千畝以下的,可以不遷移!很多的世家大族,為了避免遷走,紛紛進行分戶,將田地分給庶子,或是其他親人,大戶變為小戶。”
“秦法又是規定,那些沒有娶親的男子,也是要強製遷移走。很多男子不得不入贅,或是娶親,免得被遷移走了!”
“秦人來了,弄得我趙國上下,雞犬不寧!”
“所幸,今年不用打仗了,隻是收取十分之一的地租,也沒有其他賦稅,雜稅,倒是能過上一個好年,倒是比上一年好了很多!”
老者絮絮叨叨的說起來,說著秦人在趙國折騰的事情。
言語當中,有著對秦人的厭惡和仇恨。
秦人是入侵者,是殖民者,沒有那個趙人會喜歡秦人。很多趙人的親人,更是死在秦軍手中,可謂是血海深仇。
那又如何,隻能是心中嘀咕著,咒罵著,然後繼續忍耐著。
真正勇敢的趙人,早就死在前線了。
活著的趙人,隻是苟且偷生之輩,也沒有什麽勇氣可言。
不敢大聲罵人。
罵人,會被抓去坐牢。
悄咪咪的罵人之後,繼續種地,吃飯,生活。
趙戈說道:“秦王政,這倒是好手段……”
民眾都是故土難離,離開故土,這是巨大的刑罰。
秦人倒是好,直接利用遷移為借口,逼迫著趙國民眾,將大戶拆分為小戶,不僅可增加賦稅,更是減低土地兼並,減低大戶對朝廷的威脅;同樣也是打擊著一窮二白的黔首,因為一窮二白,對大秦威脅很大。
故而,強迫這類人成為贅婿,或是娶妻。
有了妻子,有了牽掛,膽子也變小了。
同樣給予這些人田產,有了資產之後,膽子在地變得更小。
在秦王政的一頓整頓下,多數的趙人皆是耕者有其田,多數戶人家耕地在五十畝到一千畝之間,最大的耕地數量不超過一千畝。
對於耕地在一千畝以上戶主,在趙國已經不存在了,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趙戈問道:“還有什麽?”
老人思索道:“沒有了!”
趙戈疑惑道:“怎麽沒有了?”
老人說道:“就是沒有了!”
趙戈說道:“秦法嚴苛繁雜,秦人難道沒有在趙國實行秦法嗎?”
老人說道:“沒有呀!一切照舊。第一,焚燒了債券,民眾不用還錢了;第二,也就是分田給底層民眾,然後大戶變為小戶;第三,就是一些秦人獲得食邑,成為食邑主。第四,今年要上交十分之一的地租,持續五年時間!”
“就這些,也沒有了其他的法令!”
趙戈皺眉道:“不對呀,這不符合秦人的性格,秦人習慣於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恨不得連民眾吃飯,拉屎,睡覺等,都要進行管理,怎麽會這樣寬鬆。難打秦人沒有罰款?”
老人說道:“沒有罰款,隻有荊條抽打!”
趙戈問道:“難道沒有繁雜的徭役,幹這個幹那個?”
老人說道:“還真的沒有徭役,最多就是那些秦人老爺,在村裏麵修水渠,或是到本地的鄉,修一下道路,路程不超過二十裏。上午修路,下午迴家!”
趙戈說道:“難道秦人轉性了,法律如此簡單,難道要學薑太公!”
他以為秦人來了,會如狼來了一般。
秦人會有嚴苛的法律,把趙人當成牛馬一般進行鞭打;
秦人來了,會服徭役,會繳納各種雜稅,過得豬狗不如;
秦人來了,民眾會咬牙切齒,不斷反抗著秦人。
可結果倒是好,頒布的律法簡單,也就那幾條而已,剩下的一切照舊。
趙國民眾依舊是對秦人咬牙切齒,對秦人心中有仇恨,可也隻是心中有仇恨而已,現實當中不敢反抗,因為畏懼秦人的軍隊。那些敢於反抗的趙人,在秦人大軍的圍剿下,被砍下了人頭。
能苟且偷生就不錯了,還能指望其他。
秦人在趙國的統治,談不上多好,多麽穩定,可也談不上多麽混亂,至少暫時穩定了局勢。
“廢除債券,這是學著孟嚐君的手段。律法簡單,並未照搬秦法,這是學習薑太公!這是在抄襲。”
趙戈感歎著。
大罵著某人不要臉,隻會抄襲。
昔日,孟嚐君麾下有一個門客,名為馮諼。
孟嚐君讓他去收取租稅,馮諼到了薛地後,假托孟嚐君的名義,焚燒債券,免除所有的債務。馮諼的理由是,君上封地隻有薛地,卻不體恤薛地百姓,反而像商人般榨取利益,這是為君上買下仁義。
孟嚐君當時不滿,可一年以後免職,迴到薛地,卻是有薛地民眾去迎接他。
這時,孟嚐感歎道:“先生為我買的仁義,今天才看到。”
馮諼焚燒債券,讓孟嚐君盡得薛地人心。
秦王政,想要靠著焚燒債券,盡收趙人之心,根本不可能。
秦趙大戰很多年,尤其是長平之戰,無數趙人被坑殺;為了滅趙,持續與趙國大戰,這些都是積累大量的仇恨。
想要靠著焚燒債券,這點小恩小惠,用來收買趙人之心,可能性不大。
隻是讓趙人的抵抗之心少了很多。
當初,周武王將薑太公冊封到齊地,將周公旦冊封到魯地。
薑太公治理齊地,五個月後就是迴到鎬京複命;周公的兒子伯禽治理魯國,花費三年的時間,才迴到鎬京複命。
薑太公的辦法是,簡化了律法規矩,禮節都隨當地風俗,所以就比較快。伯禽的辦法是,改變當地風俗,更新禮節,重新嚴明法度,所以才慢。
周公感歎,魯國不如齊國,隻有平易近人的君王,人民才能歸順。
秦王政,也是在抄襲薑太公治齊之策。
可以罵某人抄襲,可效果還很好。
未來如何暫時看不到,可至少穩定住眼前的局勢。
“若是這樣,趙國何時能複國?”
趙戈不甘心道,心中有無盡的憤怒。
邯鄲城下,趙王遷投降秦國,無數的權貴也是投降著秦國,可唯有趙戈不投降。
他的父親是平原君,一生對趙國忠心耿耿,到了這一代豈能投降秦國。
在秦國攻占趙國後,趙戈逃亡而去,隱藏在民間,招攬著勇士,積蓄著鎧甲武器等,隨時準備反抗秦國的暴政,打算為複興趙國而戰。
可能他不如田單,可能複興趙國這輩子也無法實現。
可能,死在秦人的刑獄當中。
可趙戈就是不投降。
若是所有的趙人都是投降了,那還有趙國嗎?
舍棄家業,隱藏在民間,花費諸多的積蓄,複國組織算是小有規模。
可在趙國實行穩健的政治策略,卻是讓趙國相對穩定下來。
很多趙人,選擇放棄反抗。
底層的黔首和庶民,是不愛國的。
對於黔首而言,當趙人,還是當秦人,還是當齊人,皆是無所謂,反正是底層的爛泥。
況且,給底層的黔首一些耕地,又是免除賦稅,可以安穩的苟活,還有什麽好反抗的。
“為今之計,唯有刺殺秦王政,這是唯一的機會!”
趙戈翻閱著情報,忽然下定了決心。
父親平原君,建立了強大的情報係統,監控著趙國的種種。等到父親去世後,趙戈就是繼承了這些情報係統,可源源不斷的獲得諸多的情報。
在情報當中,有著秦王政的活動軌跡。
若是秦王政在王宮當中居住,有著諸多的侍衛保護,所謂的刺殺沒有一絲成功的機會。
可現在秦王政,卻是時常行走在各地,不斷的巡遊著,監控著秦吏的不法行為,所到之處很多秦人紛紛落馬,甚至是人頭落地。
到處巡遊,必然給安保留下破綻。
這是他的機會。
“唯有殺死秦王政,秦人必然憤怒,那時必然在趙國進行清洗。到了那時,各種矛盾會徹底被激化,加劇起來。趙國才能複國!”
趙戈說道,心中越發的堅定起來。
……
馬車響動,在侍衛的保護下,趙政在到處巡遊著。
這不是他喜歡旅遊,而是政治的需要。
趙國滅亡了,可各地的殘餘勢力,還在想著複國,還在想著成為下一個田單。尤其是,他的遷移政策,分戶政策,得罪了趙國的很多世家和權貴。這些趙國的殘餘貴族時刻想著複仇,趙國內部也是潛伏著反叛的勢力。
此外,在趙國的這些秦吏,時刻想著升官發財,時刻想著為自己謀取好處,至於大秦的利益一點不重要。
他們好似蛀蟲一般,在不斷扭曲著大秦的律法,將很多的利國利民的政策,變為害國害民的政策。
趙政說了,隻是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稅,其他的不收取。
可到了地方,很多秦吏卻是未必能執行,反而要繼續收稅,然後錢財落在自己的口袋裏麵。
趙政巡查四方,就是為了威懾那些殘暴的秦吏
至於說交給其他臣子,讓其他臣子去幹活。
抓大放下。
趙政根本不放心,還是自己親自去處理吧!
沿路之上,趙政已經砍掉了好數百個秦吏的腦殼。
馬車之上,放著棋盤。
黑白子在交錯著,雙方在交鋒,拚殺在一起。
呂不韋落下一枚白子,說道:“大王呀,有些秦吏罪不該死,殺之有些過分。”
趙政笑著道:“過分嗎?一點也不過分。寡人有一個問題,要詢問一二?”
呂不韋說道:“大王,可是有什麽疑問?”
趙政落下一枚棋子,說道:“昔日商君,徙木立信,就是為了樹立信用,取信於民,提升朝廷的公信力。可現在卻是,貪墨越發的嚴重,很多民眾由厭惡漸漸變得麻木;民眾受到困苦的時刻,沒有人說話,可等到收稅的時刻,一個比一個積極。”
“官員越來越多,可效率越來越差,很多事情辦不好;等到財政緊缺的時刻,卻是積極的罰款,增加罰款收入,用來提升財政;又是用著合理合法的手段,折騰著民眾,謀取著錢財。”
“民眾越來越不相信朝廷的言語,而且發現很多事情,隻要照著朝廷言論相反的方向去做,絕對安全,絕對能發財。”
“到了最後,民眾不相信朝廷的言語,不相信君王說的話,反而是相信著敵國的言語,相信著壞人的言語……秦國滅了趙國,可趙國民眾對秦國的官吏,公信力幾乎為零,甚至是負數?”
“仲父以為,當如何提升公信力,如何讓趙人相信寡人在趙國的政策,不會是騙人的?”
呂不韋有很多的想法,可還是沉默了,說道:“臣不知!”
趙政笑道:“寡人也不知道,可薑太公卻是給出了答案,你看這裏寫著……”
說著,打開了《六韜》,指點著一行字說道。
“將以誅大為威,以賞小為明;以罰審為禁止而令行。故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說者,賞之。殺貴大,賞貴小,殺及當路貴重之臣,是刑上極也;賞及牛豎馬洗廄養之徒,是賞下通也。刑上極,賞下通,是將威之所行也!”
趙政又是說道:“為何亂世要用重典?隻有從嚴、從快、從重的打擊違法秦吏,才能震懾秦吏人心,也能震懾趙人人心。殺人就是救人,殺一個秦吏,可以挽救無數的秦吏;寬容一個秦吏,就是鼓勵無數個秦吏違法貪墨!”
沿路巡查而來,趙政殺死二百多秦吏,所到之處人頭滾滾,道路血紅。按照秦法而言,這些秦吏不應該死。他們可以用金錢來贖罪,可以用爵位來頂罪,可趙政還是毅然動手了。
一方麵是,按照秦律而言,這些秦吏不當死;可一方麵是,民眾怨恨,萬民覺得他該死,想要他死。
於是,出現一個選擇,是民意重要,還是律法重要?
為了維護民意,踐踏法律;還是為了法律,踐踏民意。
律法重要嗎?
真的不重要。
對於秦王而言,律法真的不重要。
那些說法律至高無上,不是壞就是蠢,大秦的江山社稷才是第一位,民心是第二位。律法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大秦社稷穩定,為了維護民心,而不是反之。
趙政時刻在告誡自己,大秦的江山社稷是第一位,民心是第二位,律法是第三位。
若是彼此發生衝突,後者退讓給前者。
事實上,趙政一頓亂殺之後,很多秦吏皆是戰戰兢兢,收斂了很多。
效果明顯,很多秦吏收斂了很多。
因為做的過火了,可能秦律會保護他們,可秦王卻會嚴懲他們。
秦法,在秦王麵前隻是工具而已。
隻聽說過,主人控製工具,那裏有工具控製主人的。
轟轟轟!
就在這時,弩箭在響動,外麵傳來響動聲音。
“有刺客,在刺殺!”
趙政平淡道,卻是慢悠悠的翻閱著書籍,一點也沒有放在心上。
經曆的刺殺事件太多了,寡人早就習慣了!
不久後,刺客被格殺。
隻有少數活著,用來審訊幕後之人。
……
刺殺風波之後,馬車繼續前進著。
很快到了一個縣城,在城外就是有縣令親自迎接著,隻是雙腿戰戰兢兢,似乎在畏懼著。
趙政點頭示意著,進入了這個縣城。
四周的侍衛們,保護在四周,防備著意外的刺殺情況。
夏日炎熱,民眾還是忙碌著,正在收割著小麥。
正是冬小麥收割的季節。
在過去,趙國主要是種植粟(小米),黍(黃米)為主,可隨著戰爭的繼續,糧食的匱乏,石磨的推廣,開始種植冬小麥為主。
冬小麥種植周期短,產量在粟和黍之上。
在趙國,種植冬小麥可收獲90斤,可種植粟隻能收獲70斤,種植黍隻能收獲50斤。
種植小麥能多打下糧食,漸漸的小麥占據主導了。
尤其在平原地形,水源眾多,有利於灌溉的地區,多數種植小麥為主。
當連續種植某種農作物,會導致病蟲害增加。
在種植的時刻,往往是冬天種植小麥,秋天種植蕎麥,或是種植大豆,或是粟米,或是黍米等等,各種農作物交替種植。若是遇到耕地比較充足的情況下,還會耕地適當的休耕,用來恢複土壤肥力。
在田地中,民眾正在緊張忙碌著收割著麥子。
其中有一個男子,身軀高大,穿著布衣,正在收割著麥子。
許久之後,有些累。
坐在大樹下,休息起來。
老者上前說道:“君上,喝水?”
說著遞過一個葫蘆。
“不要叫我君上了,我已經不是平原君了……我隻是秦國的一個黔首!”
趙戈苦笑著。
迴想著最近幾個月發生的事情,感覺好似做夢。
他沒有伯夷叔齊的勇氣,隻能當著大秦的順民。
“外麵的局勢如何了?”
趙戈問道。
老者說道:“局勢算是穩定,秦軍不再抓人,不再遷移權貴世家了!”
趙戈說道:“你說,秦王這是何意?”
老者說道:“老奴也不知。秦國占我趙國後,頒布法令,那些家中有耕地,有著妻子兒女的農戶,極為寬容,不動其一絲一毫,若是耕地不足百畝,或是土地質量相差的,要補給其耕地。”
“可對於耕地在五千畝以上的大戶,直接進行遷去南陽,或是巴蜀。耕地數量變為一千畝以下的,可以不遷移!很多的世家大族,為了避免遷走,紛紛進行分戶,將田地分給庶子,或是其他親人,大戶變為小戶。”
“秦法又是規定,那些沒有娶親的男子,也是要強製遷移走。很多男子不得不入贅,或是娶親,免得被遷移走了!”
“秦人來了,弄得我趙國上下,雞犬不寧!”
“所幸,今年不用打仗了,隻是收取十分之一的地租,也沒有其他賦稅,雜稅,倒是能過上一個好年,倒是比上一年好了很多!”
老者絮絮叨叨的說起來,說著秦人在趙國折騰的事情。
言語當中,有著對秦人的厭惡和仇恨。
秦人是入侵者,是殖民者,沒有那個趙人會喜歡秦人。很多趙人的親人,更是死在秦軍手中,可謂是血海深仇。
那又如何,隻能是心中嘀咕著,咒罵著,然後繼續忍耐著。
真正勇敢的趙人,早就死在前線了。
活著的趙人,隻是苟且偷生之輩,也沒有什麽勇氣可言。
不敢大聲罵人。
罵人,會被抓去坐牢。
悄咪咪的罵人之後,繼續種地,吃飯,生活。
趙戈說道:“秦王政,這倒是好手段……”
民眾都是故土難離,離開故土,這是巨大的刑罰。
秦人倒是好,直接利用遷移為借口,逼迫著趙國民眾,將大戶拆分為小戶,不僅可增加賦稅,更是減低土地兼並,減低大戶對朝廷的威脅;同樣也是打擊著一窮二白的黔首,因為一窮二白,對大秦威脅很大。
故而,強迫這類人成為贅婿,或是娶妻。
有了妻子,有了牽掛,膽子也變小了。
同樣給予這些人田產,有了資產之後,膽子在地變得更小。
在秦王政的一頓整頓下,多數的趙人皆是耕者有其田,多數戶人家耕地在五十畝到一千畝之間,最大的耕地數量不超過一千畝。
對於耕地在一千畝以上戶主,在趙國已經不存在了,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趙戈問道:“還有什麽?”
老人思索道:“沒有了!”
趙戈疑惑道:“怎麽沒有了?”
老人說道:“就是沒有了!”
趙戈說道:“秦法嚴苛繁雜,秦人難道沒有在趙國實行秦法嗎?”
老人說道:“沒有呀!一切照舊。第一,焚燒了債券,民眾不用還錢了;第二,也就是分田給底層民眾,然後大戶變為小戶;第三,就是一些秦人獲得食邑,成為食邑主。第四,今年要上交十分之一的地租,持續五年時間!”
“就這些,也沒有了其他的法令!”
趙戈皺眉道:“不對呀,這不符合秦人的性格,秦人習慣於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恨不得連民眾吃飯,拉屎,睡覺等,都要進行管理,怎麽會這樣寬鬆。難打秦人沒有罰款?”
老人說道:“沒有罰款,隻有荊條抽打!”
趙戈問道:“難道沒有繁雜的徭役,幹這個幹那個?”
老人說道:“還真的沒有徭役,最多就是那些秦人老爺,在村裏麵修水渠,或是到本地的鄉,修一下道路,路程不超過二十裏。上午修路,下午迴家!”
趙戈說道:“難道秦人轉性了,法律如此簡單,難道要學薑太公!”
他以為秦人來了,會如狼來了一般。
秦人會有嚴苛的法律,把趙人當成牛馬一般進行鞭打;
秦人來了,會服徭役,會繳納各種雜稅,過得豬狗不如;
秦人來了,民眾會咬牙切齒,不斷反抗著秦人。
可結果倒是好,頒布的律法簡單,也就那幾條而已,剩下的一切照舊。
趙國民眾依舊是對秦人咬牙切齒,對秦人心中有仇恨,可也隻是心中有仇恨而已,現實當中不敢反抗,因為畏懼秦人的軍隊。那些敢於反抗的趙人,在秦人大軍的圍剿下,被砍下了人頭。
能苟且偷生就不錯了,還能指望其他。
秦人在趙國的統治,談不上多好,多麽穩定,可也談不上多麽混亂,至少暫時穩定了局勢。
“廢除債券,這是學著孟嚐君的手段。律法簡單,並未照搬秦法,這是學習薑太公!這是在抄襲。”
趙戈感歎著。
大罵著某人不要臉,隻會抄襲。
昔日,孟嚐君麾下有一個門客,名為馮諼。
孟嚐君讓他去收取租稅,馮諼到了薛地後,假托孟嚐君的名義,焚燒債券,免除所有的債務。馮諼的理由是,君上封地隻有薛地,卻不體恤薛地百姓,反而像商人般榨取利益,這是為君上買下仁義。
孟嚐君當時不滿,可一年以後免職,迴到薛地,卻是有薛地民眾去迎接他。
這時,孟嚐感歎道:“先生為我買的仁義,今天才看到。”
馮諼焚燒債券,讓孟嚐君盡得薛地人心。
秦王政,想要靠著焚燒債券,盡收趙人之心,根本不可能。
秦趙大戰很多年,尤其是長平之戰,無數趙人被坑殺;為了滅趙,持續與趙國大戰,這些都是積累大量的仇恨。
想要靠著焚燒債券,這點小恩小惠,用來收買趙人之心,可能性不大。
隻是讓趙人的抵抗之心少了很多。
當初,周武王將薑太公冊封到齊地,將周公旦冊封到魯地。
薑太公治理齊地,五個月後就是迴到鎬京複命;周公的兒子伯禽治理魯國,花費三年的時間,才迴到鎬京複命。
薑太公的辦法是,簡化了律法規矩,禮節都隨當地風俗,所以就比較快。伯禽的辦法是,改變當地風俗,更新禮節,重新嚴明法度,所以才慢。
周公感歎,魯國不如齊國,隻有平易近人的君王,人民才能歸順。
秦王政,也是在抄襲薑太公治齊之策。
可以罵某人抄襲,可效果還很好。
未來如何暫時看不到,可至少穩定住眼前的局勢。
“若是這樣,趙國何時能複國?”
趙戈不甘心道,心中有無盡的憤怒。
邯鄲城下,趙王遷投降秦國,無數的權貴也是投降著秦國,可唯有趙戈不投降。
他的父親是平原君,一生對趙國忠心耿耿,到了這一代豈能投降秦國。
在秦國攻占趙國後,趙戈逃亡而去,隱藏在民間,招攬著勇士,積蓄著鎧甲武器等,隨時準備反抗秦國的暴政,打算為複興趙國而戰。
可能他不如田單,可能複興趙國這輩子也無法實現。
可能,死在秦人的刑獄當中。
可趙戈就是不投降。
若是所有的趙人都是投降了,那還有趙國嗎?
舍棄家業,隱藏在民間,花費諸多的積蓄,複國組織算是小有規模。
可在趙國實行穩健的政治策略,卻是讓趙國相對穩定下來。
很多趙人,選擇放棄反抗。
底層的黔首和庶民,是不愛國的。
對於黔首而言,當趙人,還是當秦人,還是當齊人,皆是無所謂,反正是底層的爛泥。
況且,給底層的黔首一些耕地,又是免除賦稅,可以安穩的苟活,還有什麽好反抗的。
“為今之計,唯有刺殺秦王政,這是唯一的機會!”
趙戈翻閱著情報,忽然下定了決心。
父親平原君,建立了強大的情報係統,監控著趙國的種種。等到父親去世後,趙戈就是繼承了這些情報係統,可源源不斷的獲得諸多的情報。
在情報當中,有著秦王政的活動軌跡。
若是秦王政在王宮當中居住,有著諸多的侍衛保護,所謂的刺殺沒有一絲成功的機會。
可現在秦王政,卻是時常行走在各地,不斷的巡遊著,監控著秦吏的不法行為,所到之處很多秦人紛紛落馬,甚至是人頭落地。
到處巡遊,必然給安保留下破綻。
這是他的機會。
“唯有殺死秦王政,秦人必然憤怒,那時必然在趙國進行清洗。到了那時,各種矛盾會徹底被激化,加劇起來。趙國才能複國!”
趙戈說道,心中越發的堅定起來。
……
馬車響動,在侍衛的保護下,趙政在到處巡遊著。
這不是他喜歡旅遊,而是政治的需要。
趙國滅亡了,可各地的殘餘勢力,還在想著複國,還在想著成為下一個田單。尤其是,他的遷移政策,分戶政策,得罪了趙國的很多世家和權貴。這些趙國的殘餘貴族時刻想著複仇,趙國內部也是潛伏著反叛的勢力。
此外,在趙國的這些秦吏,時刻想著升官發財,時刻想著為自己謀取好處,至於大秦的利益一點不重要。
他們好似蛀蟲一般,在不斷扭曲著大秦的律法,將很多的利國利民的政策,變為害國害民的政策。
趙政說了,隻是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稅,其他的不收取。
可到了地方,很多秦吏卻是未必能執行,反而要繼續收稅,然後錢財落在自己的口袋裏麵。
趙政巡查四方,就是為了威懾那些殘暴的秦吏
至於說交給其他臣子,讓其他臣子去幹活。
抓大放下。
趙政根本不放心,還是自己親自去處理吧!
沿路之上,趙政已經砍掉了好數百個秦吏的腦殼。
馬車之上,放著棋盤。
黑白子在交錯著,雙方在交鋒,拚殺在一起。
呂不韋落下一枚白子,說道:“大王呀,有些秦吏罪不該死,殺之有些過分。”
趙政笑著道:“過分嗎?一點也不過分。寡人有一個問題,要詢問一二?”
呂不韋說道:“大王,可是有什麽疑問?”
趙政落下一枚棋子,說道:“昔日商君,徙木立信,就是為了樹立信用,取信於民,提升朝廷的公信力。可現在卻是,貪墨越發的嚴重,很多民眾由厭惡漸漸變得麻木;民眾受到困苦的時刻,沒有人說話,可等到收稅的時刻,一個比一個積極。”
“官員越來越多,可效率越來越差,很多事情辦不好;等到財政緊缺的時刻,卻是積極的罰款,增加罰款收入,用來提升財政;又是用著合理合法的手段,折騰著民眾,謀取著錢財。”
“民眾越來越不相信朝廷的言語,而且發現很多事情,隻要照著朝廷言論相反的方向去做,絕對安全,絕對能發財。”
“到了最後,民眾不相信朝廷的言語,不相信君王說的話,反而是相信著敵國的言語,相信著壞人的言語……秦國滅了趙國,可趙國民眾對秦國的官吏,公信力幾乎為零,甚至是負數?”
“仲父以為,當如何提升公信力,如何讓趙人相信寡人在趙國的政策,不會是騙人的?”
呂不韋有很多的想法,可還是沉默了,說道:“臣不知!”
趙政笑道:“寡人也不知道,可薑太公卻是給出了答案,你看這裏寫著……”
說著,打開了《六韜》,指點著一行字說道。
“將以誅大為威,以賞小為明;以罰審為禁止而令行。故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說者,賞之。殺貴大,賞貴小,殺及當路貴重之臣,是刑上極也;賞及牛豎馬洗廄養之徒,是賞下通也。刑上極,賞下通,是將威之所行也!”
趙政又是說道:“為何亂世要用重典?隻有從嚴、從快、從重的打擊違法秦吏,才能震懾秦吏人心,也能震懾趙人人心。殺人就是救人,殺一個秦吏,可以挽救無數的秦吏;寬容一個秦吏,就是鼓勵無數個秦吏違法貪墨!”
沿路巡查而來,趙政殺死二百多秦吏,所到之處人頭滾滾,道路血紅。按照秦法而言,這些秦吏不應該死。他們可以用金錢來贖罪,可以用爵位來頂罪,可趙政還是毅然動手了。
一方麵是,按照秦律而言,這些秦吏不當死;可一方麵是,民眾怨恨,萬民覺得他該死,想要他死。
於是,出現一個選擇,是民意重要,還是律法重要?
為了維護民意,踐踏法律;還是為了法律,踐踏民意。
律法重要嗎?
真的不重要。
對於秦王而言,律法真的不重要。
那些說法律至高無上,不是壞就是蠢,大秦的江山社稷才是第一位,民心是第二位。律法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大秦社稷穩定,為了維護民心,而不是反之。
趙政時刻在告誡自己,大秦的江山社稷是第一位,民心是第二位,律法是第三位。
若是彼此發生衝突,後者退讓給前者。
事實上,趙政一頓亂殺之後,很多秦吏皆是戰戰兢兢,收斂了很多。
效果明顯,很多秦吏收斂了很多。
因為做的過火了,可能秦律會保護他們,可秦王卻會嚴懲他們。
秦法,在秦王麵前隻是工具而已。
隻聽說過,主人控製工具,那裏有工具控製主人的。
轟轟轟!
就在這時,弩箭在響動,外麵傳來響動聲音。
“有刺客,在刺殺!”
趙政平淡道,卻是慢悠悠的翻閱著書籍,一點也沒有放在心上。
經曆的刺殺事件太多了,寡人早就習慣了!
不久後,刺客被格殺。
隻有少數活著,用來審訊幕後之人。
……
刺殺風波之後,馬車繼續前進著。
很快到了一個縣城,在城外就是有縣令親自迎接著,隻是雙腿戰戰兢兢,似乎在畏懼著。
趙政點頭示意著,進入了這個縣城。
四周的侍衛們,保護在四周,防備著意外的刺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