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秦王的試探(求訂閱)


    隨著令旗的揮動,大軍在變化著陣型。


    在旁邊的沙漏,也在計算著時間。


    蒙恬在講述道:“大王,行軍打仗最重視陣型。第一是陣型,第二是陣型,第三也是陣型。在交戰的時刻,誰能快速的凝聚出陣型,誰能開始的變陣,誰能在敵人的衝擊下保持陣型完整,誰就是勝利者。”


    “人數越少,凝聚陣法時間越短;越是人數多,凝聚陣法時間越多。”


    “比如探馬在十裏外發現敵人,敵人的騎兵會率先衝擊而來,要在半個時辰當中,從行軍大陣變為防禦陣型。


    若是敵人騎兵衝擊而來的時刻,大軍還未凝聚才陣型,或是陣型配合不好,有疏漏的地方,或是陣法不好,都會帶來致命大打擊!”


    “在平原之上,還能靠著騎兵提前發現敵人。可到了群山當中,行走在山穀當中,卻是來不及整頓陣型,若是敵人給予攔腰一擊,全軍可能崩潰而去。行走在山林當中,敵人隱藏在樹林當中,也可躲避開斥侯的偵查,那時也容易遭遇伏擊!”


    “故而在行軍當中,遇到山嶺,山穀等地要快速的通過。或派遣一部分軍隊快速的通過山穀,或是占據山峰兩側一些想要的地形,防備敵人襲擊……”


    在講述當中,兩萬多大軍在變化陣型。


    變化速度極快,陣型極為整齊。


    大軍在演練著,大約是兩個時辰後,才宣告結束。


    趙政看著點頭。


    這一切還要到戰場上,前去檢驗。


    再好的訓練,再好的裝備,若是不到戰場上拚殺,也會變成廢物。


    趙政問道:“率領軍隊深入敵國境內,敵人從四麵合圍我軍,切斷我軍的退路,斷絕我軍的糧道。而敵軍數量眾多,糧食也非常充足。並占領了有利地形,守守十分牢固。這種情況下我軍想要突圍出去,應該怎麽辦?”


    蒙恬說道:“若是真的遇到這樣的危險處境,我會快速組織軍隊,快速的的突圍,戰車衝殺在前麵,步兵在後麵跟進著,騎兵在最後!敵人雖然眾多,可隻要在口袋陣,沒有紮緊之前,還是有可能突圍成功的!”


    趙政又是問道:“如果前麵有大河、寬塹、深坑阻礙,我軍要逾越而過,但是事先又沒有準備好船槳。敵人屯兵築壘,前方有敵軍阻止我軍前進,後方有敵軍堵截我軍退路,其斥候又戒備森嚴,險要地形全被敵人占據,敵人的戰車、騎兵又在前麵阻截,步兵又在後麵襲擊,這種情況應該怎麽辦?”


    蒙恬說道:“我會直接焚燒輜重,燒掉糧草,明確告訴全軍將士,奮勇前進就能生存,畏縮怯戰就是死亡。然後衝擊,衝擊,衝擊!”


    趙政問道:“率軍深人敵國境內,遇到深溪大穀和難以通過的河流,我軍人馬還沒有完全渡過,這事天忽然降下暴雨,洪水湧來,水位大漲,後麵的軍隊被水隔斷,既沒有船隻、橋梁,又沒有堵水用的草料物資。這時大軍可能被掐斷為兩半,是已經渡河的軍隊迴來,還是繼續渡河,還是選擇其他?”


    蒙恬說道:“大凡領軍作戰,戰前都要做周密部署。若是遇到這種情況,臣會警戒四周,防備敵人突襲,然後快速的渡河。若是河水漲起來,無法渡河,那就快速離開這裏,迅速的隱藏起來。”


    “或者是,到其他水淺的地方,強行渡河。停留在原地,這是最危險的。”


    趙政問道:“我軍與敵人在國境線上相互對峙。敵人可以打過來,我也可以打過去,雙方的陣勢都很堅固,誰也不敢輕舉妄動,該如何?”


    蒙恬說道:“臣會不斷挑釁敵人,不斷示弱,引蛇出洞,引誘敵人攻擊。”


    趙政問道:“如果敵軍已經掌握我軍情況,洞察我軍企圖,我軍一有行動,敵人就知道要做什麽,因而派出他的精銳部隊埋伏在草木茂盛的地方,在我必經的隘路上實施截擊,占據有利的地形攻打我軍,又該怎麽辦呢?”


    蒙恬說道:“我軍在原地不動,安營紮寨,壁壘高建,不斷與敵人對峙!”


    趙政問道:“率領軍隊深入敵國境內,敵我雙方兵力相當,正好碰上嚴寒或酷暑,或是大雨下了十日還未停止,造成溝塹營壘全部毀壞,山險要隘不能守備,偵察哨兵懶散鬆懈,士兵疏於戒備。這時,敵人乘天黑前來襲擊,全軍上下都沒有準備,官兵疑惑混亂,對此應該怎麽辦?”


    蒙恬說道:“若是遇到這種情況,臣會率領精銳,突圍跑路!”


    趙政問道:“如果敵人查探到我軍蹤跡,將追擊而來,並埋伏下精銳部隊。當我軍進入敵伏擊圈時,有的攻打我前部,有的襲擊我後部,有的逼近我營壘,讓我軍上下大為恐慌,自相驚擾,行列混亂,士兵們紛紛擅離職守。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麽辦?””


    蒙恬說道:“遇到這種情況,臣隻能拔劍自刎!”


    趙政問道:“率領軍隊深人敵國境內,與敵軍對峙抗衡,這時敵人截斷了我軍運輸糧食的通道,並迂迴到我軍後方,從前後兩方麵夾擊我軍。我軍想要進攻又不能勝利,要防守又不能長久。這種情況應該怎麽做呢?”


    蒙恬說道:“臣,隻能拔劍自刎了!”


    趙政問道:“我方軍隊通過高大的山林、寬闊的沼澤地及平坦的地形時,約定到達的友軍誤時未至,突然又遭遇敵軍,想要進攻又害怕不能勝利,想要防守又擔心不能鞏固,這時敵人又從兩旁包抄過來,將我軍圍困住,又迂迴到我軍深遠後方實施夾擊,於是我軍大為恐懼。遇上這種情況,應該怎麽辦?”


    蒙恬說道:“臣會盡量避免這些,若是做不到,隻能拔劍自刎!”


    趙政說道:“若是你為將當如何?”


    蒙恬說道:“陛下剛才問了臣九個問題,主要是陷入敵人包圍,陷入絕境該如何!可臣愚笨,不會逆境翻盤,不會絕地求生,不會在必死的絕境當中,帶著秦軍殺出來。臣隻是用兵謹慎,隻是盡量避免秦軍陷入危機當中!”


    “時刻避開這個危險,讓秦軍處在有利的局勢當中,時刻立於不敗之地。唯有不敗,才有求勝的資格!”


    趙政點頭道:“不錯,不錯,蒙恬呀,你已經有獨領一軍的資格!”


    比如:長平之戰,被秦軍圍困的趙括。


    垓下戰敗,倉惶跑路的項羽。


    大渡河前,陷入困境的石達開。


    長平對峙,陷入困境的廉頗;、


    淮海戰役,陷入困境的杜垏明,


    赤壁之戰,大敗而逃的曹操。


    馬陵之戰,陷入絕境的龐涓。


    藍田之戰,陷入絕境的楚軍。


    滑鐵盧之戰,援軍未到的拿破侖。


    麵對這些情況,那些聰明的將領會說,我會如何如何破解危局,如何絕境求生,如何逆境翻盤;而愚蠢的將領會說,我會謹慎為主,盡量避免陷入危機當中。


    可在大戰的時刻,最好任用愚蠢的將領。


    很多說的天花亂墜,可到了戰場上,一點用處也沒有。


    戰場,不是聰明人該呆的地方。


    事實上,多數聰明人也打好仗,反而是一些笨蛋,一些不聰明的人,最後成為名將。


    或者說,想要真正成為名將,必須要讓自己變得不聰明。


    為何明朝的時刻,很多文人談論兵法頭頭是道,精通本兵法,精通那個計策,似乎說的很厲害,可到了戰場上卻是經常戰敗,就是因為他們太聰明了。


    太聰明了的人,指揮軍隊必死無疑。


    聰明人會很多的兵法,戰策,可唯獨不知道士卒會流血,士卒要吃飯,行軍要靠著雙腳走路。


    同樣後世,對諸葛亮的兵法也是褒貶不一,有的人說諸葛亮兵法水平一般般,可有的人說諸葛亮兵法很厲害。


    而說諸葛亮一般的,往往是外行為主,是那些不會打仗的文人,打仗水平差的文人;反而是那些內行,那些打仗出色的將領,名將等,往往是說諸葛亮厲害。


    外行打仗看熱鬧,在他們看某次戰役,往往是看到某個將領使用著某個計策,擊敗了敵人,在他們看來擊敗敵人的關鍵在於計謀;


    可內行看門道,在他們看某次戰役,看的是安營紮寨水平,士卒訓練情況,武器戰備,進退是否有序,隻要做好這些就可以是名將,就可以擊敗敵人。


    至於所謂的計謀,很不重要。


    很多戰役,也不是靠著計謀取勝的。


    ……


    在軍營當中吃飯之後,趙政離去了。


    迴到王宮當中,趙政傳下旨意。


    很快,蒙鷲出現。


    趙政說道:“老將軍,我打算讓蒙恬為大將,統率軍隊進攻趙國?”


    蒙鷲微微吃驚,說道:“大王不可,大王不可,蒙恬僅僅是十八歲!”


    趙政笑道:“寡人也是十八歲!在大秦十八歲,就可以版籍當兵了,蒙恬已經十八歲了,已經可以出兵打仗了!”


    蒙鷲說道:“大王呀,蒙恬還是年紀太年幼了!他能力不足,才能有限,若是出兵為將,可能將士不服氣?”


    趙政淡淡道:“他是你的孫子,也是我委任的將軍,誰敢不服氣!”


    蒙鷲說道:“大王,可是忘記趙括了。趙括太過年輕,用兵不知靈活應變,又是冒進,導致趙軍大敗。臣不願蒙恬成為下一個趙括,若是大王執意要蒙恬出征,大秦恐有敗仗!”


    趙政霸氣道:“寡人就是選擇蒙恬了。說他行他就是行,不行也行;說他不行,他就是不行,行也不行。蒙驁將軍呀,伱說寡人行還是不行?”


    蒙驁沉默著,啞口無語。


    大王長大了,就連丞相也是退讓了。


    他難道要說大王不行嗎?


    蒙恬出征,這是必然了。


    誰也勸阻不住!


    趙政笑道:“蒙恬用兵謹慎,隻要結硬寨,打呆仗,飛龍騎臉……怎麽會輸掉!”


    在大秦有很多的能打的將領,楊端和、桓齮、王翦、李信、蒙武等,皆是三十到四十多歲適,適合帶兵大戰,適合千古出征趙國。


    此刻,趙政應該從這些人當中,選擇一人出征趙國。


    可趙政卻是一反常態,任命僅僅是十八歲的蒙恬出征。


    有諸多的目的所在。


    第一,蒙恬是他的發小,是他的伴讀,自然是親近為主,重用為主。有戰功的地方,自然要給他刷戰功,提升威望的機會。


    作為君王,就要任人唯親,至於聽著某些人任人為賢……反而是腦袋不正常了。


    劉邦的豐沛集團,劉秀的南陽集團,朱元璋的淮西集團等,難道不是任人唯親的結果嗎,真以為他們的老鄉都是人中龍鳳,都是頂級人才嗎?他們是人才,可談不上頂級,很多時刻站好隊,比努力和才能更為重要。


    第二,就是試探在場的群臣態度,看他們是不是對他心存輕視,是不是不聽話。


    趙高用著指鹿為馬,試探著群臣的態度和立場。


    趙政也是借助這次任人唯親,試探群臣的態度。


    第三,就是要適當昏庸一下,作為大秦的君王更是要學會昏庸。


    大秦的政治形態,就是奸民治國為主,“以良民治,必亂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強”。


    如果國家用善良的百姓治理奸民,那麽國家必亂,因為他們太過於夢想,隻知道道德;如果是用奸民來治理良民,那麽國家必強。奸民眼裏隻有法律,才不管道德,法律說對的就是對的,


    在大秦什麽是法律?


    大王說的話就是法律!


    這也注定了,在秦吏多數為德行不好,壞人為主。


    秦王如何管理這群秦吏?


    那就是比他們更為殘暴,更為狠辣。


    趙政成為秦王後,每年要定期清理,乃至是砍死一群秦吏,治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震懾秦吏,讓秦吏畏懼他這個秦王。


    這樣可減低統治成本。


    眾人不怕好人,還經常大罵好人,因為好人無法拿著刀子砍人;可眾人皆是畏懼壞人,要和聲細氣,恭恭敬敬。


    因為壞人,會殺人砍人。


    丞相呂不韋告訴他,作為君王要當好人,做賢明的君王。


    可趙政卻發現,作為君王不能當好人,而是要適當殘暴一下,昏庸一下。


    好人不要當君王,君王也注定不是好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始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