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造紙術(求訂閱)


    在牆壁上,寫著三十多個問題。


    隻要能迴答出來,或是有一定的解決方法,都是賜予爵位。


    最高的可賜予列侯,食邑為萬戶;最低的爵位,也是大夫級別。


    這樣的賞賜不可謂不重。


    隻是看著這些問題,李斯一個也迴答不出來。


    李斯不解道:“不需要牛馬,可用蒸汽為動力,奔走的馬車,享受一萬戶食邑,賜予侯爵……這樣可以嗎?”


    王綰笑道:“大王說了,耕地缺乏牛馬,若是有器物能代替牛馬,進行耕地,運輸貨物,可謂大利民眾,這樣的功勞,區區萬戶的食邑不算什麽。”


    李斯說道:“不需要牛馬,就能拉車,世上不可能有這樣的器物嗎?”


    王綰笑道:“天下沒有什麽不可能,現在不可能,不代表未來不可能。”


    李斯道:“製造飛天的儀器,這個也太難了!”


    王綰說道:“據說,墨翟曾經製造竹鳥,可在天上飛三天,若是能攜帶人而行,可提升軍中戰鬥力。隻可惜失傳了!”


    又是看著下麵幾個問題,也是頗為困難。


    增加糧食產量的肥料,他是儒家門徒,不知。


    大地怎麽可能是圓形的,怎麽可能測量大地的重量,難道要製造一杆大稱。


    光的速度一日千裏,如何能測量。


    圓周率倒是知道,是三點一四,至於後麵的幾位卻是不知道。


    至於月亮和地球的距離,他也不知。


    這些是人類能解答出的問題嗎?


    這些問題,涉及農家、墨家、天文、水利等諸多的問題,若是能解決一個,就可一步登天,最差也是大夫爵位。隻是這些問題,難度也較大。


    有些問題,還不知所以然。


    這就是趙政的算計。


    人力有時盡,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


    那位穿越者知道某些知識,可更多是不知道,也無法製造出什麽。


    在搞發明的時刻,趙政更是明白,他的真正身份是秦王。


    他一個人承載的智慧有限,發明的東西也是有限的,一輩子又是能發明多少東西,況且很多東西皆是被那個穿越者忘記了;可他是秦王,是高高在上的王者,可召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科技發明。


    或者說,調動十萬大軍攻打魏國,僅僅是三個月時間,就是損耗巨大;


    修建邊疆的長城,也是損耗巨大。


    修建宮殿,也是損耗巨大。


    可是搞發明創造,卻是最省錢的。


    隻是招攬幾千人發明創造而已,花費很小。沒有動用國庫,隻是動用他的小金庫就是足夠了。


    在這個發明的過程當中,隻要稍微成功一次兩次,就能帶來巨大的贏利點。


    不僅有利於國家,還有利於民眾。


    比如,若是有墨家弟子,能靠著手工打磨製造出蒸汽機,哪怕隻是猴版的,行走速度慢悠悠,耗能巨大,隻能拉著一百斤的貨物。


    趙政會直接冊封他為列侯,食邑為萬戶。


    比如,大秦現在就有漚肥,直接把人類或是動物的糞便堆積起來,經過一年的發酵,或是兩年的發酵之後,可用來肥沃土地。


    這是有機肥,隻是數量還不夠。


    想要增加糧食產量,最好是無機肥,比如尿素,磷肥,氮肥等。


    而氮肥大量製造,是德國某人發明的合成氨技術。


    如何製造尿素,那個穿越者不知道,趙政也不知道。


    如何製造合成氨,製造磷肥等等,趙政也不知道。


    不知道怎麽辦,隻能讓其他人去想象,製造出來。


    若是農家之人,可以製造出廉價的土化肥,每畝地可增加百分之二十的收成,


    那時,他會很是大方的給予那位爵位,食邑五千戶。


    到了現在,鋼鐵的製造,鋼鐵的冶煉等等,趙政已經很少插手了,可墨家的工匠還成功的燒製出耐火磚,製造出轉爐煉鋼。盡管前麵的鋼鐵質量不好,可到了後麵的卻是質量好了很多。


    在玻璃製造上,已經能製造出透明無雜質的玻璃,隻是在質量上不穩定。


    在紙張的製造上,已經製造出質量上乘,經久耐用,防止蟲蛀,可保存千年之久的黃麻紙、白麻紙、竹紙。


    油墨也進行改良製造,製造出可印刷的油墨。


    隻是在機床製造上,還是差了一些。


    在他的鼓勵下,秦國的工匠製造各種優秀的產品,還衍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物品。


    很多時刻,趙政也是吃驚不已。


    果然,大秦不缺少優秀的工匠,隻要給予其賞賜,給予其鼓勵,很多時刻他們的爆發力出乎想象。


    很多時刻,趙政隻要下指標,製定著方向,很多工匠就能完成相應的任務。


    ……


    此刻,在鹹陽宮當中。


    趙政正在炫耀著,說道:“仲父,看這個?”


    隻見在桌子上,放著一米長寬的紙張,又是放著幾本書籍。


    “這是?”


    趙政笑著,取出毛筆,開始在黃麻紙上書寫著。


    筆墨落下,一個個文字出現。


    然後,站立在一旁。


    呂不韋也是上前書寫著,寫下幾個字後,問道:“這叫什麽?”


    趙政說道:“這叫紙張?”


    呂不韋說道:“紙張,比起竹簡要輕便很多,可卻是輕脆容易破損,似乎並不牢固!”


    趙政說道:“若是僅僅為了書寫,紙張比起竹簡優勢並不大,可是有這個……”


    說著,遞過一本書籍,這本書籍是論語。


    世人有一種錯覺,紙張誕生之後,就是摧枯拉朽的取代了竹簡,事實上想當然了。


    在紙張誕生後,竹簡還是主導地位。


    竹簡,主要是竹子製造而成。


    竹子的生長速度快,幾個月就是生長出一大截,製作竹簡的成本很低。


    相對而言,紙張卻是要經曆很多程序,價格相對要昂貴一些,東漢時代的左伯紙價格頗為昂貴。


    此外,紙張放在潮濕的環境當中,可能不到十年,就是變得腐爛了;可很多古人直接把竹簡放入墳墓當中,卻是能保存千年之久,後世考古挖掘當中,很多史料都是竹簡當中記載的。


    可見竹簡,對於保存史料作用之大。


    故而,東漢在發明紙張之後,可竹簡還是在應用著,到了隋唐時代,竹簡才退出曆史舞台。


    紙張能取代竹簡,隻因為印刷術的發明。


    雕版印刷是發明後,可以一頁接著一頁印刷,一夜就能印刷幾百本書籍;可竹簡卻是無法進行印刷,隻能靠著抄寫為主,注定被淘汰。


    在某種程度上,不是紙張淘汰竹簡,而是印刷術淘汰竹簡。


    趙政說道:“仲父,這個是雕版。隻要將紙張刻在上麵,就能成型了……”


    又是取過有個雕版,示意著印刷的過程。


    “所謂的雕版印刷,說白了就是一個個印章連接起來,刻畫文字而已!”


    呂不韋看著,不由驚歎道:“妙呀妙,我也經常使用印章,隻是沒有想到,還能這樣用……”


    趙政說道:“從印章到雕版,沒有絲毫技術壁壘可言,隻是思路問題。仲父莫要外傳,若是被六國得知,恐對我大秦不利!”


    呂不韋點頭著,也沒有說什麽。


    趙政說道:“仲父,這本論語大約是一萬六千字,加上標點符號,也隻是一萬八千字而已。每頁為三十行,每行為二十字,大約六百字。一本論語,也僅僅是三十頁而已。隻是薄薄的一本而已,不足二兩重。”


    “可若是書寫在竹簡上,一本論語至少為四斤重量。”


    又是召喚著寺人,寺人取過一捆竹簡,放在另一邊。


    兩邊都是論語,一邊為紙張書寫,一邊為竹簡書寫,可兩者對比之下,差距卻是出現了。


    呂不韋看著,點頭讚歎道:“紙張,很是輕便。”


    趙政說道:“昔日的時刻,孔子遊曆他國的時刻,帶著一車的竹簡。可若是有了書籍,遊曆的時刻,隻需要攜帶幾本書,就可達到一車的文字數量。”


    呂不韋說道:“是呀,這是優勢。”


    趙政問道:“一本論語,若是竹簡抄寫,價值幾錢?”


    呂不韋思索道:“價格至少二百錢。”


    趙政拿著紙張論語說道:“這個價格至少為三十錢,甚至可以更低。自從三王去世後,聖人之道不傳,我為秦王當秉聖人之道,秉承聖人之學,傳承萬古不滅,可將孔丘、墨翟、老聃等人的學說,用著紙張印刷,傳播萬世……”


    愚民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焚燒書籍,讓民眾不讀書,逐漸文盲化,這是一種愚民;還有一種愚民,就是普及教育,不斷的傳播某種思想,不斷給民眾洗腦,從而實現愚民。


    在那個穿越者記憶當中,始皇帝采取的是第一種辦法。


    “過去諸侯國紛爭,以高官厚祿招徠遊說之士。現在天下已定,法令統一出自朝廷,百姓理家就要致力於耕田做工,讀書人就要學習法令規章。但今日的儒生卻不學習現代事務,隻知一味地效法古代,並借此非議現實,蠱惑、擾亂民眾,相互非難指責現行製度,並以此教導百姓;聞聽命令頒下,就紛紛根據自己的學說、主張妄加評議,入朝時口是心非,出朝後便街談巷議,誇飾君主以提高自己的聲望,標新立異以顯示自己的高明,煽動、引導一些人攻擊誹謗國家法令。這種情況如不禁止,就勢必造成君主的權勢下降,臣下結黨納派活動蔓延民間。唯有禁止這些才有利於國家!因此我建議史官將除秦國史記之外的所有史書全部燒毀;除博士官按職責收藏書外,天下凡有私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的人,一律按期將所藏交到郡守、郡尉處,一並焚毀;有敢於相對私語談論《詩》、《書》的處死;借古非今的誅殺九族;官吏發現這種事情而不舉報的與以上人同罪;此令頒布三十天後仍不將私藏書籍燒毀的,判處黥刑,並罰處修築長城勞役的城旦刑。不予焚燒的,是醫藥、占卜、種植的書。如果想要學習法令,應以官吏為師。”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焚書令,或是挾書令。


    僅憑著這條法令,就是站在所有的知識分子對立麵。


    等到陳勝起義的時刻,孔子的後人也是加入到起義隊伍當中。


    還有人為,也為“焚書令““洗白”道:“博士收掌之書未焚於秦始皇”,這些書籍真正丟失的原因是因為項羽。項羽在鹹陽大肆屠殺百姓、燒宮殿時候,把這些很珍貴的書籍焚燒了,從此這些書籍就遺失了。


    秦始皇本身也強調“農耕”、兵甲製造、植樹之類的富國強兵之法,而這些又都是技術活,需要經驗,而經驗又被人記載在了書裏。所以對於科學技術類的書,秦始皇根本沒必要去焚燒之。


    可事實上,根本不是如此。


    這個時代的書籍,都是用竹簡記載,書籍流傳本就困難,很多隻是孤本,焚燒就沒有第二本了。


    不像後世有印刷術,所謂的禁書其實無法禁止,越是禁止,越是出名。


    而且某人不尊敬知識分子,不尊敬讀書人,肆意的責打讀書人,動不動就懲罰為城旦鬼薪,能指望其愛護書籍,好似愛護生命嗎?


    很多書籍被半路焚燒了,至於被放進秦國書庫保存的隻是少數書籍。


    至於,農耕兵甲之類科技書籍,不焚燒。


    隻能是說想當然了。


    後世小說,有敏感字之說。


    小說當中,隻要出現幾個敏感字,立刻被封禁。


    同樣的道理,很多科技類書籍當中,隻要出現幾個敏感字,就是被焚燒毀滅。


    很多農家墨家等,在竹簡上書寫的時刻,會引用三王的主張,用著先人的言論,可能隻是幾句言論,於是被焚燒了。


    文化浩劫,這不是瞎胡說,而是真實存在。


    焚燒了百分之九十的書籍。


    三墳三典等,很多書籍皆是在這個時期消失了,因為竹簡,龜殼記錄不易很多就是孤本。


    事實上,靠著焚書,靠著愚民之策,隻是下下策,不僅與諸多知識分子關係惡化,還讓王朝的根基不穩。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普及教育。


    後世很多人,讀了很多書結果也很傻很愚蠢,不然也不會有叫獸磚家之稱。


    趙政說道:“戰爭分為兩種,一種是兵戈之戰,就是靠著幹戈,盾甲等,攻占敵人的城池,一種為思想之戰,世俗當中有非儒即墨之說,可見儒家學說的盛行。而今忙於修建鄭國渠,對於六國的進攻減緩了很多,卻是有紙張,書籍等,對六國發起攻擊!”


    ……


    ps:昨天有事情,沒有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始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