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三代之治(求訂閱)


    對著地圖,呂不韋在指點山河,說著秦軍的進攻方向。


    黃河是天險,可阻攔敵人的進攻。


    從河東前往關中,幾乎是地勢平坦,沒有大的關隘抵擋,可這裏卻是有一條黃河。


    黃河就是最大的天險。


    一旦敵人越過黃河,進攻關中地區,容易被切斷糧道,導致全軍覆滅。


    可若是到了冬天,黃河結冰了,天險也不存在了。


    若是在過去,秦軍在上郡集結,進攻太原城極為危險,可在黃河結冰的時刻,危險卻是降到了最低。


    秦異人看著地圖,說道:“可!”


    呂不韋又是說道:“大王,可召蒙驁!”


    秦異人點頭。


    稍後,蒙驁也是出現。


    開始對著地圖,開始說著行軍布置。


    在長平之戰,秦軍大勝之後,趁機攻占了晉陽。


    然後,邯鄲之戰後,再次丟失晉陽。


    晉陽為趙國的發家之地,趙國靠晉陽抵擋住智氏的進攻,反敗為勝,成功奠定趙國的根基。晉陽也成為趙國的都城,隻是後來趙國為逐鹿中原,選擇遷都中牟,又是遷移到邯鄲。


    可晉陽,依舊是趙國重要的糧食產地,重要的軍事重鎮。


    控製晉陽,就可控製太行山以西,就是可威脅代郡,雁門郡、雲中郡,九原郡等。


    商議出征方案,大致的確定了。


    蒙驁告辭離去,要前去整頓兵馬。


    呂不韋也是離去,要負責軍隊的後勤。


    就在這一刻,秦異人忽然感覺到天色變得昏暗起來。


    就在這時,寺人急切道:“大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有日食,天狗吃了太陽……”


    神情有惶恐之色。


    秦異人走出大殿,向天空望去,隻見天上的太陽變得黑乎乎的,似乎被吃掉一般。


    日食,為大兇之事。


    頓時,有寺人,宮女,等等,敲擊木盆,敲擊銅器,開始驅趕天狗。


    鹹陽城的街道上,也有民眾出現,開始集體叫喊,開始驅趕天狗。


    天狗出現該如何,隻能民眾高聲叫著,驅趕天狗快點滾蛋,不要吃掉太陽。


    同時,有官員出現,開始祭祀蒼天。


    隨著日食的出現,鹹陽上下皆是惶恐起來,上到秦王,下到平民,皆是惶恐不安,有不好的聯想。


    秦異人也是心亂了。


    每次有日食出現,皆是有大災難,皆是有大的危機。


    這一會,大秦不會要出大事情了吧!


    就在這時,趙政出現了,上前道:“父親,為何慌張?”


    秦異人驚慌道:“日食出現,天狗吃了太陽,這是要發生大劫,有不詳的事情!”


    趙政聽著,略微無語,隻能安慰道:“父親,所謂的日食,隻是天上的月亮遮擋太陽而已,隻是日月的一種變化而已,並非什麽大劫數?”


    秦異人說道:“莫要妄言!”


    趙政說道:“父親可向太史請教。太史觀察天象,又是有高度望遠鏡,可觀察到日食變化!”


    秦異人點頭,前往拜見太史。


    太史,不僅是記載君王言論,屬於史學大家,更是天文學家,不斷觀察月亮變化,星辰變化。君王一旦有不決的事情,多數向太史請教。


    太史司馬澤,年紀不大,僅僅是二十出頭,比起秦異人還小很多。


    司馬澤上前道:“拜見秦王!”


    趙政說道:“太史,何為日食?”


    司馬澤說道:“大王,所謂的日食就是月亮遮擋住太陽光芒。等到月亮不再遮擋太陽的時刻,就是日食消失的時刻。大王看這個模型!”


    說著,指著模型開始比劃起來。


    為了直觀一點,大地直接是平的,然後上麵有兩個小球,一個為月亮,一個為太陽,彼此變化,形成日食。


    “大王,可從望遠鏡看出,這個望遠鏡至少為五十倍!”


    司馬澤說道。


    秦異人上前開始觀測,果然看到月亮。


    雖然白天的時刻,月亮上的視線不太好,某些畫麵並不清晰,可大致的場景還是看的清晰可見。


    所謂日食,並沒有所謂的天狗,隻是月亮遮擋太陽而已。


    這一刻,太陽似乎出現,光線有些刺眼,秦異人立刻離開望遠鏡。


    “原來如此!”


    秦異人頗為失落:“原來沒有所謂的天狗,隻是為何月亮恰好遮擋月太陽的光芒……這是上天在示警!”


    又是找到新的理由。


    看著這一幕,趙政頗為無語。


    ……


    日食的時間,隻是維持一分鍾不到,就是消失而去。


    世界又是恢複安寧。


    趙政卻沒有離去,而是問道:“太史,史書編輯如何了?”


    司馬澤歎息道:“所涉及的史料頗為繁雜,臣隻是編輯出三皇本紀,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秦本紀隻是寫了一半,至於其他的本紀皆是沒有寫……”


    趙政聽著,卻沒有說什麽,而是開始翻閱起來。


    原始的史料,極為重要。


    很多時刻,有原始的史料,才能編輯起來。


    可在司馬遷的時代,經曆秦朝初期焚燒書籍,又是項羽焚燒書籍,很多的史料被焚燒,導致史料欠缺,導致很多史料在編輯的時刻空缺,出現各種問題。


    可現在,秦國卻很多史料存在,編輯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趙政看著三皇本紀,翻閱竹簡,最後說道:“不好,不好,傳說在太古時代,天地一片混沌,在混沌當中有一個混沌石蛋,盤古孕育其中,經曆十萬年歲月,盤古誕生,然後開天辟地。”


    “大地開始誕生,分為七大洲,分為神洲、西洲、南洲、孤洲、寒洲、南殷洲,北殷洲。”


    “稍後有神靈名為女媧,女媧造人,製造白人,黃人,黑人。”


    “女媧兄長名為伏羲,轉世在華夏,為華夏是始祖,華夏文明始於伏羲……”


    描述三皇本紀,描述那些古老的神話。


    在裏麵有很多的私貨。


    司馬澤聽著,不由問道:“七大洲之說,公子從何處而來?”


    趙政說道:“在邯鄲城,我曾求學於鶡冠子,這位賢者為趙國太史,曾經在趙國書庫當中,發現一些龜甲,在龜甲之上記載著七大洲的事情,甚至記錄著七大洲的簡略圖紙!”


    召喚著侍從,侍從取過白帛,趙政在上下畫著,畫著世界地圖。


    神州就是亞洲,西洲就是歐洲,南洲就是非洲,孤洲就是大洋洲,寒洲就是南極洲,南殷洲就是南美洲,北殷洲就是北美洲。


    開始講述大致的地理格局,隻是很多東西皆是忘記了。


    那個穿越者也忘記七七八八,忘記洋流方向,很多東西描述不清晰。


    趙政說道:“昔日的時刻,周武王滅亡殷商,殷商之民一部分成為宋國之民,衛國之民,可還有一部分遷移到這裏,成為箕子朝鮮,還有一部分繼續北上,在那裏經曆諸多的冰雪,又是闖過大陸橋,行走大約萬裏之遙,到了北殷洲,少部分定居在南殷洲。那裏水草肥美,第四平坦,頗為適合民眾生存。”


    司馬澤歎息道:“竟然有這樣的事情!”


    沒有懷疑其真實性,君子一諾,尚且千金,況且是太子之言。


    直接取出板櫝,開收據記錄這些史料。


    趙政又是說道:“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複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這裏寫的不好!”


    “伊尹放太甲於桐,尹乃自立,暨及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複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這裏也寫得不好。”


    司馬澤說道:“太子,我考證一些古老的竹簡,龜甲,獸骨等,三皇太遠,暫且不好說了,可五帝的史料卻有很大真實性,夏商周的史料卻是仔細斟酌,卻是發現,上古聖王並未想象當中的美好。”


    “五帝時代蒙昧不堪,多數為部落時代,可能幾百人一個小部落,幾千人一個大部落,五帝也隻是部落聯盟首領而已,可能有較大的權力,可地方那些部落首領也是權力不小。”


    “在西北有戎族、羌族,還有北方的胡人,皆是部落為主,諸多的部落散居在一起,沒有律法、文字,生活頗為粗放。當年,大秦能擊敗諸多犬戎部落,就是因為他們是部落,沒有君王,沒有文明,隻有部落首領。至於後來的義渠王,也並非義渠部落的君王,隻是部落首領而已!”


    “這些部落彼此內部當中,爭鬥激烈。部落首領皆是眾人推選而來,也就是所謂的公天下。等到部落首領年老體衰的時刻,往往有新的部落首領取而代之,甚至將其殺死,也就是禪讓製。”


    “這個過程當,頗為血腥殘忍。在西北那些部落當中,現在還保存著公選製,禪讓製……難道他們比大秦更加文明嗎?”


    “從這些部落情況可知,公選製,禪讓製,頗為血腥。儒家所謂的,遠古聖王品德高尚,禪讓君王給賢明之人,隻是欺人之言。”


    “五帝時代,所謂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皆是部落聯盟首領,與秦國北方胡人部落的那些首領,沒有什麽區別,品德也不高尚,反而靠武力奪取首領位置,又是因為年老被年輕人奪走首領位置!”


    “夏朝時刻,變為半農業半遊牧,夏人有了律法、典籍、文字,有了土地城邦。可夏朝都城,方圓百裏是掌控範圍,太遠就是附屬的部落,附屬的小城邑。那時遊民為主,逐水草而居,若是土地肥力下降的時刻,就是遷移到其他區域。”


    “殷商隻是夏朝附屬的一個小邑,卻是擊敗夏朝,成為諸多城邑的中心,成為文明的中心,製造青銅武器,鋒利無比;駕馭著戰車,攻擊力強大;鍛造的皮甲,也是防禦強大。又是種植五穀,食物豐收,人口眾多。又是掠奪其他部落,或是小城邑的人口,化為奴隸,直接祭祀祖先。因為洪水泛濫,又是土地肥力不足,時常遷移都城,最後定居在朝歌。”


    “周隻是西方的一個部落,隻是殷商的一個附庸。可學習殷商之後,卻開始鑄造城池,開始建造武器,種植五穀,人口在增加,不斷強大起來,同時捕捉西方的奴隸,獻給殷商,祭祀祖先。”


    “殷商也對日益強大的周邑忌憚起來,借口殺死季曆;又是找一個借口,殺死姬昌,用其屍骨祭祀祖先。周武王心中不忿,又是擔心紂王在平定徐夷之後,進攻周邑,於是準備起兵進攻朝歌。那時,殷商的祭司帶著禮器前往周邑,稟告朝歌的內幕。又是有昔日在殷商為官,又是投靠周邑的薑太公,熟悉殷商的一切,於是率領五萬大軍渡過黃河,避開殷商的警戒,直接殺到朝歌城,才被紂王發現。”


    “那時朝歌兵力空虛,主力皆是在東方,兵力不足三萬人。紂王感覺兵力不足,驅趕奴隸攻擊武王大軍,又是殷商大軍在後方督戰。開戰之後,周軍略占上風,殷商在潰敗,奴隸開始反戈一擊,同時部分殷商貴族也是倒戈,紂王大敗而走,不甘心投降,直接自焚而亡。”


    “周武王擒殺諸多的殷商貴族,迴到周邑,開始殺死殷商貴族祭祀祖先,並號為帝日乙,繼承殷商製度。同時冊封諸多的姬姓弟子,還有諸多功臣,防備殷商餘孽反擊。雙方激戰百年之久,才平定殷商餘孽。”


    司馬澤興致勃勃的講述起來。


    史書上記載的,未必是真的,畢竟有很多美化,或是醜化的部分。


    很多東西,要經曆考證。


    在他的考證當中,五帝時代的聖王,就是一群部落首領,並沒有多道德高尚,與北方那些戎族、羌族、胡人部落首領,沒有太大的區別。


    到了夏商周時代,開始進入城邦時代。


    殷商,也隻直接掌控朝歌附近,大約是百裏的領地,外圍就是下屬城邑,再遠一點隻是進貢而已,關係更加疏遠,掌控更加的弱小。


    周朝,所謂的國野製度,本質上依舊是城邦時代,


    直到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城池數量增加,國野變化,進入王國時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始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