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一場戰爭,能夠影響戰場走向的因素很多。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請移步到


    在某個意義上,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要素之間的對比相對而言是比較有道理的。


    尤其是現在,秦軍基本上算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全部齊全。


    在天時方麵,大秦帝國的國力經過去年的豐收之後,也可以說是恢複了相當程度的元氣,而且實力對比起齊楚兩國之間的對比更加強大,甚至是強大數倍的情況下,大秦帝國的國力能夠支撐張嘉師動員五十萬以上兵馬,發動一場為時半年左右的大型戰爭。


    這一點是齊國以及楚國都無法比擬的。


    尤其是齊國以及楚國,除了少部分部隊是職業化的軍人之外,其大部分兵馬是農軍,也就是說,張嘉師能夠調動的部隊,並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治下區域的農耕,而楚國以及齊國不同,在這個時候出兵抵擋張嘉師的攻勢,事實上也將這一年的耕作荒廢很多。


    這也就是張嘉師占據一部分天時的原因所在。


    在地利方麵,齊軍缺少馬匹,也缺少在平原地區更有效發揮機動能力的騎士部隊。


    在這麽數年的戰爭當中,導致了齊國的戰馬損失非常慘重。


    而田橫以及田榮兄弟在分割了齊地之後,很快就知道他們接手的齊國,更多是一個爛攤子。


    尤其是作為主要戰場的齊國南部地區,更加是荒蕪不已。


    在這麽一個情況下,在軍備上的重建,受限於齊國自身嚴重衰退的國力影響,本來能夠輕鬆組建起一支二十萬軍力的部隊的齊地,成為了一個讓田榮以及田橫兄弟都扶額不已的地區。


    這一點,成為了大秦帝國在軍備上對齊軍的輾壓態勢。


    固然,在分割齊地之後,田橫以及田榮兄弟迅速對項羽俯首稱臣,放棄了繼續與楚國作戰下去的田橫以及田榮兄弟,能夠在短時間內重新組建起一支讓項羽都不得不有所忌憚的秦國大軍。


    但是更多的,無論是張嘉師亦或是陳平等人,都很清楚兩個齊國,也就是東齊以及西齊之間的軍力,在某個意義上隻不過是粗糙而泛濫,良莠不齊的一支部隊。


    隻要小心一點的話,無論是西齊還是東齊,張嘉師麾下部隊想要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被對方在齊地的平原地區擊敗,更多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最後一點,就是人和因素。


    什麽叫人和?


    這個情況比較統籌性的解釋就是指一個國家被其民眾支持的力度。


    這一個情況,在很多時候確實是有可能影響到戰爭的走向。


    但是,哪怕是在齊國本土進行作戰,齊人對於秦國的反對力度反而不大。


    ……


    在青玉靈書當中,有著這個齊國的相應事跡:


    公元前208年的秦末時期天下反秦,戰國諸侯的後人爭著複國,在齊國故地,原齊國貴族田儋和田榮、田橫三兄弟起兵複國,田儋自立為齊王。田儋死後,齊人就立齊王建之弟田假為齊王。


    幾乎是與此同時,田儋的弟弟田榮收拾殘兵又打迴齊國,趕走了田假,又立哥哥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


    田榮複取齊地後,書致楚、趙,要求楚、趙兩國殺田假、田間、田角,楚、趙兩國拒絕田榮要求。及至定陶秦圍項梁,破楚兵殺項梁,而後又圍巨鹿,田榮拒絕出兵救助。


    而在項羽救趙時,故齊將田都率軍從之,並隨入關。而故齊王建之孫田安亦下濟北數城,並降項羽。秦朝被滅之後,項羽大封諸侯,立田都為齊王,都臨淄;立田安為濟北王,治博陽(今山東泰安市東南)。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都即墨(今山東平度市東南)。而田榮因前不救項梁,又不救趙,故無封。


    田榮對此非常憤怒。及諸侯王罷歸戲下,各就國。田榮發兵距田都,田都亡歸項羽。田榮留齊王田市,不許就封膠東王。田市懼怕項羽,聽左右言,逃至膠東就任。田榮怒,派人至即墨殺掉田市。接著發兵攻殺濟北王田安,遂並三齊之地,自立為齊王。


    項羽大怒,率軍北伐齊。田榮與戰不利,敗走平原,平原人殺田榮。項羽皆遂燒夷城郭,所過皆屠之。齊地人遂複聚抵抗項羽,使項羽陷入齊地不能自拔。而田榮之弟田橫收聚散兵,得數萬人,擊楚軍於城陽。及漢王入彭城,項羽迴師。田橫遂定齊地,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自為齊相。


    田橫定齊三年,漢使酈食其來說齊王與漢結盟共攻項羽。齊王田廣與相田橫許之,故無備。漢將韓信貪功,趁齊軍無備,突襲齊國。齊王田廣敗走高密,而田橫敗走博陽,守相田光走城陽,而將田廄至即墨。


    霸王聞韓信攻齊,大驚,派龍且救齊。韓信與曹參於濰水之戰大破齊楚聯軍,殺楚將龍且,齊王田廣亦被俘。齊相田橫聞齊王田廣死,於是自立為齊王。


    齊王田橫還擊漢軍,漢將灌嬰大破齊軍於嬴下(今泰山南),田橫敗走。時彭越據梁地中立,或為漢,或為楚,田橫投奔彭越。與此同時,曹參追擊齊軍至即墨,殺齊將田廄。彭越被立為梁王,田橫率部眾逃至海中。


    前203初,漢王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前202年,漢高祖詔田橫入洛陽,田橫至洛陽郊,自殺。田氏齊國至此徹底滅亡。


    以上就是青玉靈書當中對這個秦末齊國的相應描述。


    在這裏,齊人對齊國的支持力度可以說相對比較支持。


    但是在很多方麵而言,張嘉師在現在,卻發現了這個時期的齊人對大秦帝國的反抗力度不甚強烈,這也讓張嘉師很是疑惑。因為他根本沒有想到過為何齊人會相對而言比較支持秦國。


    但是伴隨著後胥的到來,後胥說出了幾個因素來讓張嘉師解除了他的疑惑:


    第一個是齊人一開始確實是很支持田儋三兄弟,因為齊國被秦國攻滅的時間最短,而齊人感受到田氏齊國的統治能力最強。


    而且田儋等人對齊國的治理一開始確實是比較好,並且廢除了他們所認為的苛捐雜稅以及暴虐法令。


    但是在巨鹿之戰兵敗之後,田儋兄弟對於齊國的統治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化,這一點也讓不少齊人開始迷惑自己當初對於田儋兄弟管治他們的支持到底是有沒有錯。


    因為現在的田齊進行的官職,雖然還不算是橫征暴斂,但是也算是讓他們越來越不滿。


    而且在田假以及田都叛離出齊國之前,還有一次不算是太過動蕩的內亂。


    那就是齊王建的孫子田安,被一些忠於齊王建的官僚擁立為齊王。但是這個齊王田安還沒有辦法直接施展出自己的抱負,就被反應過來的田儋,命令田橫率軍剿滅。


    對於這一點,大部分齊人對這個情況並不是太清楚,而且,對於他們而言,齊國發生這種事情,也跟他們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是一些自詡為齊國忠臣的齊國文武或者是平民,則是對田安被如斯對待相當不滿。


    這也在某個意義上開始影響了齊人對田橫以及田儋等人的支持。


    因為這些人的宣傳,讓一部分齊人減輕了對田儋的齊國的支持力度。


    這也就是在田儋死後,田榮以及田橫兄弟想要殺死被項羽分封的兩個齊王的田都以及田假,付出很大代價的原因所在。


    而在楚軍跟齊國交戰的時候,這一部分不滿田儋兄弟的齊人,對楚軍的支持力度相對更強一些。


    但是因為一些不明緣由的情況,項羽在發起了對齊國的攻勢之後,居然對願意歸順的齊人舉起了屠刀。


    這也就成為了齊人對項羽的反抗越來越強烈的緣由所在。


    而在這麽一個情況下,也說明了項羽的屠殺,根本就不是有計劃的,而是根本就是想殺就殺。


    在史記當中,清楚的記載著項羽的六次大規模屠殺: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殺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陽大屠殺,殺光了輔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殺,坑殺秦軍降卒20萬。


    第四次鹹陽大屠殺,殺戮關中平民無計,大燒,大殺,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齊大屠殺,坑殺田榮降卒數目不詳,大劫掠大燒殺,逼反複辟後的齊國。


    第六次外黃大屠殺,這一點因為一些緣由,最終未能成為大規模的現實。


    但是無論如何,從項羽的屠殺當中,對於下手對象而言,根本就沒有一個清楚明確的目標。


    就連楚懷王熊心都對這一點很是忌憚以及發指:


    熊心在史上曾對大臣將軍們憂心忡忡而又咬牙切齒地說:“項羽為人,剽悍猾賊!項羽嚐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之處,無不殘滅!”


    “諸所過之處,無不殘滅”就是說是說,項羽經過的所有地方,都無一例外的被殘酷毀滅!想想,這是一種何等令人發指的景象?故此,這個楚懷王堅執不讚同項羽進兵鹹陽的原因之一。但是麽,“先入關東者王之”的約定成為了熊心根本無法迴避這個問題的根本性前提。


    而這一句話,也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一點,那就是項羽的小型屠殺到底有多少,恐怕就算是司馬遷都無法計算。


    尤其是襄城之戰之前,項羽對被攻下城邑的屠殺行為,應該是數不勝數的。


    所以,在知道了項羽死性不改的情況下,齊人最終還是失去了對項羽的耐心,繼而反對項羽以及在此擁護田榮以及田橫兄弟。


    這也是田榮以及田橫兄弟能夠卷土重來,與項羽僵持以及隨後率軍擊殺田都以及田假兩個項羽分封王爵的原因所在。


    但是因為之後的事情,齊人也逐漸失去了對田榮以及田橫兄弟的耐心,而是期望著聽聞相對對於平民寬厚的秦軍的到來。


    ……


    在聽說了後胥說出了這些因素之後,張嘉師沉默很長一段時間之後,說出了就算是現在也已經出現了,但是並不算很出名的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個時候的這句話,早已經出現了原文,其中分成兩種文集能夠找到:


    第一種文集則是《荀子。哀公》篇,內容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嚐知哀也,未嚐知憂也,未嚐知勞也,未嚐知懼也,未嚐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問,聖君之問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孔子曰:“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君出魯之四門,以望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第二種文集同樣也是《荀子》,但是出處在《荀子?王製篇》,內容則是:“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在聽到了這句話之後,後胥的表情不禁有些暗淡,因為他知道一點,要是沒有君王後以及後勝,以齊王建的資質而論,齊國想要繼續存在到公元前221年,恐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現在的後勝,在齊人之心中,也不過是一個迷惑君王,大權獨攬而且貪婪無德之輩。


    張嘉師看到了後胥黯然的表情,心中也很是無奈,因為想要將後勝的性質改變,也會在某個程度上影響他統治的一些安穩,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就算是張嘉師願意將後勝洗白,恐怕都隻不過是投鼠忌器的幻想。


    但是為了安撫自己的這個愛將,張嘉師隨後對後胥說出一句話:“君子圖求衣錦還鄉,此乃正道也,若是後胥有意,孤可以讓你率領先鋒軍,進入臨淄。不知後胥以為如何?”


    聽到了張嘉師的這一句話,後胥感激的半跪在地上,對張嘉師抱拳說道:“職下謝過王上之美意,然而臨淄乃是堅城,後胥無把握能夠輕取臨淄,生擒叛逆之首田榮。若是因為此事而讓大軍多有折損,後胥難辭其咎。”


    聽到了後胥的這句話之後,張嘉師不禁微微的點了點頭。


    他在心中暗想一個事情,那就是:“若是當初田儋能夠重用此人,恐怕孤將要麵臨更大的困難才能夠擊敗田所部,確定三川郡的統治權。”


    張嘉師不認為後胥無法擔當一個更加合適的職位,但是後胥現在已經是校尉職務,若是輕易提拔對方,恐怕張嘉師都不得不顧忌自己麾下人員的想法。


    這也是張嘉師無奈的地方。


    固然,有些事情張嘉師不認為他就算是做了會帶來什麽惡劣的影響,但是麽,對於他來說,有很多事情還是多多思考才要確定做不做會更好一些。


    ………………………………………………分割線…………………………………………


    在張嘉師麾下大軍分別取得相對重大的戰果或者是牽製這東齊以及西齊兩國主力部隊的同時,田榮以及田橫分別向項羽請求援軍的使節,最終還是等到了項羽的答複。


    在範增死後,項羽麾下的謀士紛紛人人自危。這也是項羽在張嘉師成功蠶食齊地幾個重要區域之後才反應過來的原因所在。


    因為單憑有些優柔寡斷的項羽自己做出這種抉擇,還是太過於勉強對方了些。


    對於項羽來說,張嘉師是他最強的敵人,但是他不認為張嘉師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是張嘉師的能耐,相反,項羽很看不起張嘉師,因為在他的心中,他認為無論是嬴政亦或者是張嘉師自己,也隻不過是一個運氣不錯的人而已。


    但是他心中卻無法否認一點,那就是張嘉師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真的是對方的運氣而已麽?


    這一點就算是項羽,都無法真正的確定。


    但是,項羽的答複,對於兩個國家的使者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


    因為項羽拒絕支援田榮兄弟,而是希望田榮兄弟能夠帶領部隊投奔於他。


    在知道了項羽這麽一個想法之後,兩個國家的使節可以說悲哀不已,因為對於他們而言,自己的使命無法完成的話,他們也沒有辦法向田榮以及田橫兄弟交代。


    至於他們迴到自己的國家之後,會有什麽下場,他們自己都能夠想到。


    在深吸了一口氣之後,作為田榮的心腹的那個西齊使節,抱拳對項羽彎身作揖:“外臣希望霸王能夠知道唇亡齒寒之道理,若是齊國被秦狗攻滅,那麽楚國將要獨自麵對秦狗的猛攻。”


    說完了這些話的使者,頭也不迴的離開了項羽的麵前,而東齊的使節也抱拳離開了。


    而項羽則是不屑一顧的看著兩人的背景,心思所想,在大殿當中的楚國文武無一人能知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