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兩幅畫等於32個何琪
我們的時代:至死不渝 作者:玲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年間的話兒,北平城是裏九外七皇城四,說的是明清以來北平城被這裏裏外外二十來座城門關著,還有句話叫大胡同三百六,小胡同如牛毛,講的是大大小小的街巷,密密麻麻,逶迤縱橫,罩著這一方水土。
其中城南有一條街區別於其他街,叫琉璃廠,最早可追溯至元代在此燒至琉璃而得名,元明兩代,這地兒不興旺,沒什麽人,乾隆年間因修四庫全書,致使琉璃廠書肆比鄰而接,成了文人雅士的聚集地,經年累月下來,漸漸滋生了文玩古董的行當。
琉璃廠全長一公裏左右,入目之下,全是文玩古董的店鋪,其中像“戴月軒”“一得閣”“榮寶齋”等老字號更是響徹大江南北。
俗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確實不假,但恰逢兩千年的封建帝製無了,原來藏於深宮別院的那些個稀奇玩意就一股腦的都流出來了。
所有都去了哪兒了呢?
大部分自然都流進了琉璃廠的各家店鋪。
文匯居在琉璃廠是一間不起眼的店鋪,主要做的是字畫營生,“字”即字帖,“畫”即畫作,掌櫃的叫趙德義,店裏還有個學徒叫李岩,就是王老二的小舅子。
趙德義原是河北人,來京二十多年,前十年在“鬆古齋”當學徒,練就了一副看字畫的好眼力,隻要那字畫從他眼前過一遍,不出片刻,便能準確的說出作者和年份,出師後,夾包袱,竄宅門,如此又是五年,終於是得了一副米芾的字,賣了大價錢,如此才在琉璃廠開了一間鋪子。
古玩行業裏,流傳著一句話,“東邊貨,西邊賣,全靠一個眼力勁兒”,瞅準了,一朝發大財,那都不叫事兒,瞅眥了,就栽裏頭了。
趙德義為人謹慎,非十拿九穩的貨,絕不出手,如此也隻能賺些過家兒小錢,相較於文玩行業裏的高風險性,洋人那塊兒則好混的多,如此也就上了心。
不過這中間,倒是有個不小的麻煩,就是相互交流不通暢,須知賣文玩的,一靠貨,二靠嘴,若是遇上了不懂得,能把死的說成活的,能把上周的貨說成商周的貨。
錢貨一交割,離店概不負責,若買主發現了不對勁,想要退貨,嘿,對不起您嘞,玩文玩古董的,靠的就是一個眼力勁兒,怪就怪您自個兒沒那功夫,有事沒事打碎了咽肚子去吧。
......
天一亮,街上就全是人,南來的,北往的,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拉車的,擺攤吆喝的,還有背個包袱神神秘秘的,見著生人就迎上去,鬼鬼祟祟的來上一句:“爺留步,耽誤您些時間,我有一外省親戚,從老家泥地裏挖出來幾個陌生玩意,煩您開開眼,指教指教。”
瞧瞧這話熟悉不,火車站外,有一個人見著你,鬼鬼祟祟的跟上來說道:“兄弟,要手機不,剛弄來的蘋果手機,便宜賣你。”
學徒李嚴打著嗬欠,撤下門栓,開門迎客,掌櫃李德義掀開門簾,站在門外,一邊拿著一把麈尾往身上掃著塵土,一邊留意著街上的洋人。
忽然,一輛人力車從遠處駛來,停在了文匯居門口,趙德義一愣,顯然沒料到,然隨即臉上就露出了蓮花般的笑容,提著衣袂,小跑著迎上去,熱乎的喊道:“米斯特查理,今個兒怎麽有空了?不是說好明天的麽?”
查理是個瑛國佬,幹駐外工作的,剛來北平不久,漢語一般,約莫能聽懂幾個常用的問候詞,偶然間見著了華夏的古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有事沒事就來琉璃廠逛,一來二去就被趙德義發展成了長期客戶。
趙德義上迴賣了一副金農的《秋菊圖》,查理很滿意,順勢之下,趙德義提議另約了一個日子,待搜集一批字畫,等查理來挑。
日子是約在了明日,不過查理明天有事,提前一天來了,而趙德義不知,這下子麻煩了,臨時去哪兒找翻譯先生呢?
趙德義一麵在前引著查理進店入座,又端來了茶水,一麵欲讓李岩去外麵找翻譯來,可一轉眼的功夫,李岩卻不見了蹤影。
雖然沒了翻譯,但該做的買賣還得做,無奈之下,趙德義隻好取出了事先搜集好的幾幅畫作,連說帶比劃向查理介紹著,顯而易見的是,查理聽的一頭霧水。
如此反複,一盞茶的功夫後,趙德義幹瞪著眼,查理皺著眉,交流寸功未見,剛好李岩從後院進來了,一見麵,就挨了趙德義氣洶洶的一頓罵。
“大清早的,死哪兒去?”
李岩不知道自己惹了什麽禍,卻也不敢吱聲,埋著頭,幹杵著不動彈。
見此,趙德義忙催促道:“趕緊去找張先生,就說查理先生來了,事急,勞煩他來一趟,一切好說。”
李岩頓時明白了是怎麽一迴事,心裏一喜,這不巧了麽,想了想道:“掌櫃的,不用去找張先生,我這兒有一人,懂洋文,正在院裏候著呢。”
趙德義一聽就覺得不對勁,自己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這年頭,懂洋文的人可是稀缺的很,隻有那些不愁吃穿的大戶人家才有那個財力讓家中後輩去留洋,有個懂洋文的在自家後院候著,這不瞎扯了麽?
不過聽完了李岩說的情況後,趙德義仔細一琢磨,頓覺得可信,道:“你去請何先生來。”
何琪沒想到,剛來就接著活了,但心裏有些沒底,這麵對麵的翻譯,等同於同聲翻譯,是翻譯工作中難度最高的一種,不過都這程度了,硬著頭皮也得上。
一進屋,何琪就看見一個四十多歲的圓胖子,一臉的福相,其穿著一身灰色馬褂,戴著一副眼鏡,剃著短發,留著一尾小胡子,想必是這間鋪子的掌櫃了,而另一位洋人想必是買家了。
不過何琪這身打扮,著實讓人吃驚,蓬頭垢麵的,一身破舊的衣服,打著補丁,最主要的是,竟然還光著腳,哪裏像是會懂洋文的樣子?
在掌櫃的充滿質疑的目光中,何琪定了定神,開始了對話:“hello,iam a trantor,and pleasure to serve you。”
雖然何琪的口音差強人意,但查理還是能聽明白的,三言兩語簡短的問候後,何琪正式開始了翻譯工作,將掌櫃的說的話翻譯給查理,將查理說的話翻譯成中文。
說實話,何琪的翻譯比那些專業的翻譯先生差的不是一點兩點,不過好在雙方都不通,有些不知道如何翻譯的地方或者遇到了記不起的單詞,直接含糊帶過就行,如此一來,翻譯工作將就著也能繼續下去。
一個多小時後,查理走了,花了800大洋,買下了兩幅畫,趙德義用兩個定製的紫顫木長盒子裝好,還特意叫了一輛車,恭恭敬敬的送財神爺出了門。
留下了一臉震驚的何琪,喝著苦澀的茶水,須知王老二的一碗餛飩才6分錢,一塊大洋能買30多斤的米,兩塊大洋夠一個普通自家一月之耗,自己就被張帽兒賣了25塊大洋,而300大洋可以去八大胡同買一座兩進出的大四合院。
“兩幅畫可以買下32個我!”何琪懵圈了,嘴裏的茶越來越苦澀,這麽一想,心裏更加的不是滋味。
其中城南有一條街區別於其他街,叫琉璃廠,最早可追溯至元代在此燒至琉璃而得名,元明兩代,這地兒不興旺,沒什麽人,乾隆年間因修四庫全書,致使琉璃廠書肆比鄰而接,成了文人雅士的聚集地,經年累月下來,漸漸滋生了文玩古董的行當。
琉璃廠全長一公裏左右,入目之下,全是文玩古董的店鋪,其中像“戴月軒”“一得閣”“榮寶齋”等老字號更是響徹大江南北。
俗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確實不假,但恰逢兩千年的封建帝製無了,原來藏於深宮別院的那些個稀奇玩意就一股腦的都流出來了。
所有都去了哪兒了呢?
大部分自然都流進了琉璃廠的各家店鋪。
文匯居在琉璃廠是一間不起眼的店鋪,主要做的是字畫營生,“字”即字帖,“畫”即畫作,掌櫃的叫趙德義,店裏還有個學徒叫李岩,就是王老二的小舅子。
趙德義原是河北人,來京二十多年,前十年在“鬆古齋”當學徒,練就了一副看字畫的好眼力,隻要那字畫從他眼前過一遍,不出片刻,便能準確的說出作者和年份,出師後,夾包袱,竄宅門,如此又是五年,終於是得了一副米芾的字,賣了大價錢,如此才在琉璃廠開了一間鋪子。
古玩行業裏,流傳著一句話,“東邊貨,西邊賣,全靠一個眼力勁兒”,瞅準了,一朝發大財,那都不叫事兒,瞅眥了,就栽裏頭了。
趙德義為人謹慎,非十拿九穩的貨,絕不出手,如此也隻能賺些過家兒小錢,相較於文玩行業裏的高風險性,洋人那塊兒則好混的多,如此也就上了心。
不過這中間,倒是有個不小的麻煩,就是相互交流不通暢,須知賣文玩的,一靠貨,二靠嘴,若是遇上了不懂得,能把死的說成活的,能把上周的貨說成商周的貨。
錢貨一交割,離店概不負責,若買主發現了不對勁,想要退貨,嘿,對不起您嘞,玩文玩古董的,靠的就是一個眼力勁兒,怪就怪您自個兒沒那功夫,有事沒事打碎了咽肚子去吧。
......
天一亮,街上就全是人,南來的,北往的,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拉車的,擺攤吆喝的,還有背個包袱神神秘秘的,見著生人就迎上去,鬼鬼祟祟的來上一句:“爺留步,耽誤您些時間,我有一外省親戚,從老家泥地裏挖出來幾個陌生玩意,煩您開開眼,指教指教。”
瞧瞧這話熟悉不,火車站外,有一個人見著你,鬼鬼祟祟的跟上來說道:“兄弟,要手機不,剛弄來的蘋果手機,便宜賣你。”
學徒李嚴打著嗬欠,撤下門栓,開門迎客,掌櫃李德義掀開門簾,站在門外,一邊拿著一把麈尾往身上掃著塵土,一邊留意著街上的洋人。
忽然,一輛人力車從遠處駛來,停在了文匯居門口,趙德義一愣,顯然沒料到,然隨即臉上就露出了蓮花般的笑容,提著衣袂,小跑著迎上去,熱乎的喊道:“米斯特查理,今個兒怎麽有空了?不是說好明天的麽?”
查理是個瑛國佬,幹駐外工作的,剛來北平不久,漢語一般,約莫能聽懂幾個常用的問候詞,偶然間見著了華夏的古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有事沒事就來琉璃廠逛,一來二去就被趙德義發展成了長期客戶。
趙德義上迴賣了一副金農的《秋菊圖》,查理很滿意,順勢之下,趙德義提議另約了一個日子,待搜集一批字畫,等查理來挑。
日子是約在了明日,不過查理明天有事,提前一天來了,而趙德義不知,這下子麻煩了,臨時去哪兒找翻譯先生呢?
趙德義一麵在前引著查理進店入座,又端來了茶水,一麵欲讓李岩去外麵找翻譯來,可一轉眼的功夫,李岩卻不見了蹤影。
雖然沒了翻譯,但該做的買賣還得做,無奈之下,趙德義隻好取出了事先搜集好的幾幅畫作,連說帶比劃向查理介紹著,顯而易見的是,查理聽的一頭霧水。
如此反複,一盞茶的功夫後,趙德義幹瞪著眼,查理皺著眉,交流寸功未見,剛好李岩從後院進來了,一見麵,就挨了趙德義氣洶洶的一頓罵。
“大清早的,死哪兒去?”
李岩不知道自己惹了什麽禍,卻也不敢吱聲,埋著頭,幹杵著不動彈。
見此,趙德義忙催促道:“趕緊去找張先生,就說查理先生來了,事急,勞煩他來一趟,一切好說。”
李岩頓時明白了是怎麽一迴事,心裏一喜,這不巧了麽,想了想道:“掌櫃的,不用去找張先生,我這兒有一人,懂洋文,正在院裏候著呢。”
趙德義一聽就覺得不對勁,自己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這年頭,懂洋文的人可是稀缺的很,隻有那些不愁吃穿的大戶人家才有那個財力讓家中後輩去留洋,有個懂洋文的在自家後院候著,這不瞎扯了麽?
不過聽完了李岩說的情況後,趙德義仔細一琢磨,頓覺得可信,道:“你去請何先生來。”
何琪沒想到,剛來就接著活了,但心裏有些沒底,這麵對麵的翻譯,等同於同聲翻譯,是翻譯工作中難度最高的一種,不過都這程度了,硬著頭皮也得上。
一進屋,何琪就看見一個四十多歲的圓胖子,一臉的福相,其穿著一身灰色馬褂,戴著一副眼鏡,剃著短發,留著一尾小胡子,想必是這間鋪子的掌櫃了,而另一位洋人想必是買家了。
不過何琪這身打扮,著實讓人吃驚,蓬頭垢麵的,一身破舊的衣服,打著補丁,最主要的是,竟然還光著腳,哪裏像是會懂洋文的樣子?
在掌櫃的充滿質疑的目光中,何琪定了定神,開始了對話:“hello,iam a trantor,and pleasure to serve you。”
雖然何琪的口音差強人意,但查理還是能聽明白的,三言兩語簡短的問候後,何琪正式開始了翻譯工作,將掌櫃的說的話翻譯給查理,將查理說的話翻譯成中文。
說實話,何琪的翻譯比那些專業的翻譯先生差的不是一點兩點,不過好在雙方都不通,有些不知道如何翻譯的地方或者遇到了記不起的單詞,直接含糊帶過就行,如此一來,翻譯工作將就著也能繼續下去。
一個多小時後,查理走了,花了800大洋,買下了兩幅畫,趙德義用兩個定製的紫顫木長盒子裝好,還特意叫了一輛車,恭恭敬敬的送財神爺出了門。
留下了一臉震驚的何琪,喝著苦澀的茶水,須知王老二的一碗餛飩才6分錢,一塊大洋能買30多斤的米,兩塊大洋夠一個普通自家一月之耗,自己就被張帽兒賣了25塊大洋,而300大洋可以去八大胡同買一座兩進出的大四合院。
“兩幅畫可以買下32個我!”何琪懵圈了,嘴裏的茶越來越苦澀,這麽一想,心裏更加的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