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戰事最兇險之處
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作者:坐看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故此南明政權,可謂是諸多後續政權裏麵的可恥例子,使得南明在後世的評價中都十分低等,甚至名號也不與明朝對等。
看看其他的後續政權,北宋、南宋這類的,看上去兩個政權乃是對等的,但是明朝卻沒有北明、南明,隻有僅僅一個南明政權,以示與在崇禎皇帝手中滅亡的明朝政權有所區別而已。
結合這些看來,東漢末年的漢章帝複立蕭何後人為侯,未免沒有再次向天下宣告漢室不忘功臣的原則,籍此希望大漢能夠如光武中興一般,再次浴火重生的想法。
如此的話,若是將來大漢真的能夠三興的話,我看來也要尋機向劉禪陛下進言,再次找來蕭何的後人,讓其繼承蕭何酂侯的爵位,重拾漢室的傳統。
想到這裏,董允已經全部說完了軍情,劉禪陛下就諮詢一下我們各人有什麽見解,不過情況到了這裏,基本上就是前線總指揮諸葛老大和分指揮馬鐵、魏延等數人的事情了。
而這幾個人,都可以說是十分知兵之人,若是他們加起來,在獲得現在這麽大的優勢的情況,還沒有辦法使得這次北伐成功的話,那麽我們在座的這幾個人也是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故此在陛下麵前的我們幾個人,都沒有再說什麽驚世駭俗之言,而是老老實實按照實際情況分析,都認為現時大漢北伐已經占據如此優勢,想必諸葛老大定能一舉功成,就算再遇上什麽樣的困難,全師而退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斷斷不會有損兵折將之事了。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如今諸葛老大領著大漢的精華部隊出征,雖然是卓有成效,但是劉禪陛下有所擔憂也是正常的了,故此我們數人都是盡自己的能力,盡量寬慰一下劉禪陛下。
畢竟史有明訓,許多戰事之敗,並不在前線將帥,而在後方君主,這個時代雖然好沒有嶽武穆被十二道金牌召迴,空使宗澤臨死之前三唿“渡河”(宗澤一生都希望宋軍可以渡過黃河,收複故土。)的遺願落空。
這也是南宋有史以來最有機會擊敗金國,恢複北宋疆域的戰役,可惜宋高宗趙構出於種種考慮,最後還是要召迴嶽飛所部,使嶽飛耗費十年之功而得到的成果終告破滅,最後更是以“莫須有”的罪名慘死於風波亭。
雖則這個時代還沒有嶽飛如此慘烈的反例,但是春秋戰國曆史裏麵卻是有不少這種例子,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樂毅滅齊了。
當時燕國慘遭齊國暗算,使得國土淪喪,新任的燕昭王矢誌複仇,不惜紆尊降貴禮賢下士,最後網羅到鄒衍、劇辛、屈庸、樂毅等人才。
而燕國在樂毅的謀劃下,勵精圖治二十八載,積儲起強盛的國力,然後趁著齊國大肆興兵,開罪其他諸侯國,最後更是變本加厲,連與秦國的盟約也破棄了的時機,四處遊說列國,使得列國都存了滅齊之念。
於是樂毅統一指揮著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聯軍勢如破竹,一舉殲滅了齊國主力,樂毅便遣還遠道參戰的各國軍隊,隻帶燕國軍隊繼續與齊軍交戰。
最後攻破齊國都城臨淄,使得燕國一改素來弱小的形象,成為了新的強國,令天下側目,戰國七雄才算是名副其實了。
而齊國軍隊在樂毅領軍攻打之下,毫無還手之力,不但都城被攻破,其餘七十多座城邑也相繼告破,隻剩下齊襄王據城堅守的莒邑,以及由田單負責防守的即墨沒有被燕軍攻破。
看看其他的後續政權,北宋、南宋這類的,看上去兩個政權乃是對等的,但是明朝卻沒有北明、南明,隻有僅僅一個南明政權,以示與在崇禎皇帝手中滅亡的明朝政權有所區別而已。
結合這些看來,東漢末年的漢章帝複立蕭何後人為侯,未免沒有再次向天下宣告漢室不忘功臣的原則,籍此希望大漢能夠如光武中興一般,再次浴火重生的想法。
如此的話,若是將來大漢真的能夠三興的話,我看來也要尋機向劉禪陛下進言,再次找來蕭何的後人,讓其繼承蕭何酂侯的爵位,重拾漢室的傳統。
想到這裏,董允已經全部說完了軍情,劉禪陛下就諮詢一下我們各人有什麽見解,不過情況到了這裏,基本上就是前線總指揮諸葛老大和分指揮馬鐵、魏延等數人的事情了。
而這幾個人,都可以說是十分知兵之人,若是他們加起來,在獲得現在這麽大的優勢的情況,還沒有辦法使得這次北伐成功的話,那麽我們在座的這幾個人也是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故此在陛下麵前的我們幾個人,都沒有再說什麽驚世駭俗之言,而是老老實實按照實際情況分析,都認為現時大漢北伐已經占據如此優勢,想必諸葛老大定能一舉功成,就算再遇上什麽樣的困難,全師而退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斷斷不會有損兵折將之事了。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如今諸葛老大領著大漢的精華部隊出征,雖然是卓有成效,但是劉禪陛下有所擔憂也是正常的了,故此我們數人都是盡自己的能力,盡量寬慰一下劉禪陛下。
畢竟史有明訓,許多戰事之敗,並不在前線將帥,而在後方君主,這個時代雖然好沒有嶽武穆被十二道金牌召迴,空使宗澤臨死之前三唿“渡河”(宗澤一生都希望宋軍可以渡過黃河,收複故土。)的遺願落空。
這也是南宋有史以來最有機會擊敗金國,恢複北宋疆域的戰役,可惜宋高宗趙構出於種種考慮,最後還是要召迴嶽飛所部,使嶽飛耗費十年之功而得到的成果終告破滅,最後更是以“莫須有”的罪名慘死於風波亭。
雖則這個時代還沒有嶽飛如此慘烈的反例,但是春秋戰國曆史裏麵卻是有不少這種例子,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樂毅滅齊了。
當時燕國慘遭齊國暗算,使得國土淪喪,新任的燕昭王矢誌複仇,不惜紆尊降貴禮賢下士,最後網羅到鄒衍、劇辛、屈庸、樂毅等人才。
而燕國在樂毅的謀劃下,勵精圖治二十八載,積儲起強盛的國力,然後趁著齊國大肆興兵,開罪其他諸侯國,最後更是變本加厲,連與秦國的盟約也破棄了的時機,四處遊說列國,使得列國都存了滅齊之念。
於是樂毅統一指揮著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聯軍勢如破竹,一舉殲滅了齊國主力,樂毅便遣還遠道參戰的各國軍隊,隻帶燕國軍隊繼續與齊軍交戰。
最後攻破齊國都城臨淄,使得燕國一改素來弱小的形象,成為了新的強國,令天下側目,戰國七雄才算是名副其實了。
而齊國軍隊在樂毅領軍攻打之下,毫無還手之力,不但都城被攻破,其餘七十多座城邑也相繼告破,隻剩下齊襄王據城堅守的莒邑,以及由田單負責防守的即墨沒有被燕軍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