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本來“乙上”是升遷的評等,就會變成“乙下”這個受到處分的評等,不過這樣的話才能有效地讓受考評的官員慎重使用自己的權力。


    另外還有一樣,就是要求查核考評程序的官員,三年內不得再對自己的考評等級有異議,這樣是為了防止有些官員報複性地再三要求查核,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量。


    最後還有一樣,就是評等如何累加的問題了,因為誰也不可能保證自己每一年的評等都是一樣的,這樣的話,就要考慮評等換算的問題了。


    於是我就之前自己想出來的換算關係向諸葛老大詳細說明了,首先“甲上”這個評等是不用說的,因為一個就可以升遷一級了。


    之後“甲中”以下的評等才要考慮怎麽累加,而其中的原則依然是上級評等向下調視作下級評等,不過出於公平和激勵的考慮,上級評等下調的時候會視作1.5個下級評等,但是這種換算隻能一次,再次下調的話就隻能按照一比一換算了。


    就這樣說,有點難以說明白,還是舉例來說了,譬如一個官員,其三年的評等分別是“甲中”、“甲下”、“乙上”,按照升遷原則,是兩個“甲中”或三個“甲下”或是四個“乙上”才能升遷的。


    這樣看的話,是一個都不符合,但是通過換算的話,“甲中”視為1.5個“甲下”,加上原來的“甲下”,隻得2.5個,不夠3個,也是不能升遷。


    但是如果繼續換算下去的話,“甲中”視為1.5個“甲下”,再視為1.5個“乙上”;“甲下”視為1.5個“乙上”,加上原來的“乙上”,就有四個“乙上”,符合升遷的條件了。


    還好,中國乃是最早使用十進製、小數、負數等數學概念的國家,相傳由漢北平侯張蒼、大司農中丞耿壽昌所編輯的算術書《九章算術》(後世普遍認為此書是曆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成,隻是最後修訂的人是張蒼和耿壽昌而已。)裏麵,就記錄了秦漢時期諸多數學問題。


    其中第二章“粟米”說的是穀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提出比例算法,稱為今有術;第三章“衰分”提出比例分配法則,稱為衰分術,都是涉及到分數、小數等概念。


    所以諸葛老大這等學神,自然明白我說的這些換算之法,所以說華夏曆史網上追溯,真的是神人一大堆,也惠及了眾多後世子孫。


    為了繼續說清楚評等換算問題,我繼續引用之前的例子,將“甲中”、“甲下”、“乙上”三個評等換成“甲中”、“甲下”、“乙中”的話。


    經過換算,最後也隻有4個“乙中”,不符合升遷的條件,隻能在下次評等的時候再爭取多一個“乙中”以上的評等,才能達到升遷的條件。


    從這兩個例子說明,本來“乙上”評等是要累計四個才能升遷的,也就是最快也要四年時間,但由於第一個例子裏麵有兩年得到了“甲”等的評等,所以最後隻要三年時間就得到升遷了。


    第二個例子也是一樣,本來“乙中”評等是最快也要五年才可以升遷的,但由於得到過高一等的評等,所以隻要四年就可以升遷了。


    也就是說,得到過較高評等的話,是能縮短升遷所需時間的,這樣的話,官員工作起來才會有積極性,而不會隻盼望工作合格,年年評個“乙中”,磨上五年時間得到升遷了。


    當然了,這個製度的設計本身也鼓勵這種安安分分,盡本分做好自己工作的“老黃牛”,讓他們也能在這個製度中得到好處,不用永遠也是升遷無望。


    也就是說,一個官員就算今年被評為“丙中”,但是之後的評等都是“乙中”或以上的話,那麽等他累計夠符合升遷條件的評等後,其依然會得到升遷,而之前的評等就會勾銷,隻留下記錄,不再作以後升遷或降貶的依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坐看閑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坐看閑花並收藏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