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後呂雉病逝,陳平和周勃就秘密聯係群臣,用的理由也十分充分,就是劉邦與群臣約定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群臣紛紛響應。


    隻是此時,長安城中所有軍隊還是掌控於呂氏族人手中,因為呂雉在死前做好了布置,讓趙王呂祿統領北軍、梁王呂產統領南軍,吩咐他們兩人定要留於軍中坐鎮,就算呂雉出殯,也不要來送葬。


    群臣對此束手無策,最後還是陳平想出了計策,利用呂祿的好友酈寄,先是挾持酈寄的父親周侯酈商,酈寄是名孝子,隻得聽從陳平的吩咐,將呂祿騙出北軍大營。


    呂祿一離開軍營,太尉周勃就利用從典掌皇帝符節的襄平侯紀通處獲得的兵符,順利進入北軍大營,號令全軍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全軍將士盡皆左袒,於是周勃就率領北軍,聯合群臣又控製了南軍,然後就開始在長安城中搜捕並誅殺呂氏族人,史稱“諸呂之亂”。


    呂氏族人被誅殺殆盡後,陳平、周勃與群臣商議,以呂雉所立的兩位皇帝劉恭、劉弘並非漢惠帝劉盈的血脈為由,廢去劉弘的帝位(後來更被殺了),迎立了代王劉恆(漢文帝,因為當時群臣為怕呂雉的曆史再現,首先考慮的就是迎立之人的母族,這也與後來的清朝康熙,由於出過水痘而被立為皇帝有異曲同工之妙。)。


    陳平可謂是對漢朝有定鼎之功,而就是這個對漢朝貢獻良多的陳平,以及漢朝最厲害的統帥(沒有之一,所以人稱“國士無雙”)韓信,如果再算上張良的話(項羽在鴻門宴後,留下了張良在帳中效力,隻是張良一直沒有真心效忠項羽,尋到機會就離開了項羽麾下。),“漢初三傑”有兩人都在項羽麾下效力過,加上陳平的話,劉邦手下的班底,戰略和謀略頭頭其實都是從項羽那邊跳槽過來的,隻有後勤頭頭蕭何,是一開始就跟隨劉邦直到最後的(難怪立國後被評為功勞第一。)。


    項羽麾下曾有如此才能卓絕的人才,可惜項羽既無識人之明,又無用人之術,使得這幾名被曆史證明乃是當世一等一的人才,先後離楚歸漢,最後更是在垓下之圍中,合力將項羽的霸業葬送了。


    項羽作為一名被太史公司馬遷載入《史記》本紀中的“帝王”,無論性格、權術與用人都是處於不合格水平的,而從結果論,項羽更是一名失敗者。


    但就是如此一名失敗者,由於在巨鹿之戰表現得太過耀眼,項羽以無上的勇氣,領著區區數萬楚軍直麵王離所部十數萬秦軍,憑借其神勇,竟然戰而勝之,就此激起眾諸侯聯軍的戰意及同仇敵愾之心,奮起殺敵先滅王離,再降章邯,一舉消滅了秦朝約四十萬大軍,一舉奠定了秦朝滅亡的結局。


    後世不少研究者都說,如果章邯部隊還在,秦朝應該是不會滅亡的,因為章邯先滅陳勝吳廣勢力,再先後擊破魏、齊、楚三國大軍,聲勢如日中天,隻要章邯部隊還在,各諸侯國是不敢主動攻打秦國的,看看巨鹿之戰初期就明白了。


    而有這支主力部隊彈壓眾諸侯國,秦朝雖然難以號令天下,但自保絕對是卓卓有餘的,大不了就像先祖一樣,退迴關中埋頭發展,再來一個“六世餘烈”,希望後代出現一個如秦始皇一樣雄才大略的君王,那麽秦國自然就可以再次統一天下了。


    巨鹿之戰,完全改變了天下大勢,開啟了後來楚漢相爭的局麵,可說沒有項羽此次奮戰,就沒有西楚及漢國的出現,那麽“漢族”是否還會如此稱唿就難說了,或許會自稱“秦人”亦未可知。


    故此這場以項羽為主角的巨鹿之戰,可以說是怎麽吹都不過分,太史公司馬遷更是在《項羽本紀》中將巨鹿之戰的全部功勞都歸於項羽一身,說王離所部,乃是楚軍所破,諸侯聯軍盡作壁上觀而已,並無出一兵一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坐看閑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坐看閑花並收藏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