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八年對於大漢天下來說,乃是極為重要之年。
二月中旬,楊錫下第一道軍令,便是成立辰河掌控區大元帥府,楊錫自認辰河區第一任水陸空兵馬大元帥。
這一點沒有任何人有異議。
楊錫不自認元帥,難道其便不是大元帥了?任何人來指揮一下辰河區的兵馬試試?
二月下旬,大元帥府第一道軍令下,除武昌海峽、伊洛瓦底戰區和交州戰區外,其他戰區共募誌願兵五十萬,於各地屯田。
這條消息傳出,那簡直天下沸騰,孫權、劉備、曹操無一不立即商議對策。
五十萬是個什麽概念?
相當於劉備加孫權兩家兵馬的二倍多,比曹操總兵力還多出十餘萬。
辰河區除去去水軍,還有兵力五十萬,那便是百萬大軍。
劉備與孫權無能為力,想不出對策,蜀中軍心動搖,許多人動起了投降的小心思。
曹操則是神經過敏,調兵遣將,於淮河沿岸與青州排兵,二十餘萬大軍分四路駐守,就算是兵馬少點,也要做些抵抗。
曹操很是鬱悶,剛剛建立的魏國大廈,莫非便要倒塌了不成。
若楊錫真盡起百萬雄兵來襲,那還真有可能,曹操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不自信。
但他們哪裏知道,楊錫征兵五十萬,可不是用來對付他曹操、劉備、孫權。
楊錫征兵,乃是內部要施行重大變革,先擴軍,以保證自己手中有能掌控全局之力。
後朝太祖說過,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楊錫得先保證無論發生何事,皆可以武力全盤掌控。
征兵為後盾,這是楊錫為政治改革做的第一件事。
三月,辰河十日報發表數據,辰河區總人口達致五千萬。
這又是一個恐怖消息,雖然曹操早有預料,但還是在事實上接受不了。
光差距便有四倍,他曹操掌控地域,人口才一千萬。
雖然這些年有些增長,但遺憾的是,其與辰河商會接壤之地實在太多,人口流出有些嚴重。盡管采取了製裁措施,但腿長在他人身上,人家要移民,曹操也管不住別人的腿。
也不知道誰是拍馬屁還是怎麽地,就在三月人口數據發布出來之後,下一期的報紙,便有人站出來建議。辰河掌控區如今直逼大漢朝人口頂峰,並擁有大漢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軍隊,楊錫作為整個辰河商會第一掌控人,不如於南方稱帝,舉百萬雄兵,平定曹操。
這下就炸開鍋了,各郡各大縣報紙紛紛轉載此文,至四月時,此種唿聲竟然成為辰河區輿論主流。
各地名流學者,都在討論此事,隻楊錫一人無動於衷。
楊錫在等,等一件能震驚天下之事,等一件能徹底擊垮劉備、孫權和曹操信心之事。
交州番禺城等各城池春季紅薯已然下種約四個月,鄂縣、荊州各縣土豆也於三月份已然下種。
這兩種東西,是楊錫準備的大殺器。
東漢糧食產量,最好的良田畝產3石,1石為後世的31公斤,就是畝產九十公斤,漢代一畝田,隻有後世的0.228畝,算起來也就是後世的一畝田產300公斤左右水稻。
且水稻難以打理,對水的要求極高,真正的良田,需要在河邊溪邊或者水渠所到之處。
紅薯和土豆不同。
紅薯喜溫怕冷,需要的是陽光,對水分要求不高,旱地才適合種植。土豆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在江南直到北方西伯利亞,都可以大量種植。
這兩種作物,都可旱地種植,更恐怖的是,他們的營養價值和產量。
紅薯是高產穩產的一種作物,它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病蟲害較少等特點,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方種植,一般春薯畝產可達兩千公斤。
土豆產量稍低,但一畝也能達到一千多公斤左右。
換算到東漢一畝田,這便是一畝平均可達四五百公斤,十五石左右。
良田畝產水稻3石,還需精耕細作,一人一牛隻能耕種十多畝。
普通旱田畝產土豆紅薯十五石,一人一牛可耕種五十畝!
這巨大差距,簡直了。
楊錫在等著紅薯和土豆橫空出世,給曹操等人隔空一擊,為辰河商會積累足夠的政治資糧,成為天下正統,打擊士族氣焰。
最好是將士族打落塵埃。
由於土豆和紅薯種不多,整個辰河區,上半年總計才種了兩千畝,但這兩千畝,一旦成熟,下一季,將變成二十萬畝。
有些地方一年可以種植兩季,如此一來,兩三年便可解決天下糧食問題,加上橡膠樹這經濟作物,這是本次環球航行最大的意義。
鄂縣,彩石河邊。
楊錫在辛勤勞作。
秦青也帶著楊錫設計的鬥笠,穿著麻布衣,仿若普通農人。
這河邊種植了五十畝紅薯和五十畝土豆,主要的種植人,還是楊父和其妻楊氏,楊錫夫妻二人自然隻是偶爾來幫忙。
此時紅薯藤已然爬滿了旱田,其葉子已然完全將泥土覆蓋。
哪怕是一片葉子,這也是楊錫的寶貝。
紅薯的葉子可以炒菜,其味甘香,楊錫已然數十年未嚐過其味道。盡管如此,楊錫一家,都隻采吃過三次。
天下大勢爭吵愈烈,楊錫卻消失於爭吵之中從不發聲。
至六月,五十萬大軍的新兵三個月軍訓期過,楊錫屯調十萬軍馬於鄂縣,拱衛辰河堡,並於辰河堡周圍湖邊開墾屯田。
至於另外的四十萬大軍,楊錫將其分散於衛瓜、太史慈、蔡考、呂蒙等將領軍中,繼續開墾旱田。
旱田先種植經濟作物棉花,其實則是為日後種植紅薯、土豆做準備。
六月初一大早,楊錫一家人,與辰河城中許多官員,並有辰河十日報、辰河商報、辰河政治報、辰河經濟報、辰河縣民報等十餘家報社記者,被楊錫請至彩石河邊。
楊錫要在今日挖紅薯!
楊錫口水都流出來了!
蔡邕、陸康、龐德公、杜祖安、曹植、黃祖、袁術、呂布、郭嘉以及辰河大學各學院院長,還有東航商行、安陸黃氏、鄂縣羅家等此時在辰河城的各界名流、商會代表,共五六百人,都被楊錫發請帖,請至彩石河。
二月中旬,楊錫下第一道軍令,便是成立辰河掌控區大元帥府,楊錫自認辰河區第一任水陸空兵馬大元帥。
這一點沒有任何人有異議。
楊錫不自認元帥,難道其便不是大元帥了?任何人來指揮一下辰河區的兵馬試試?
二月下旬,大元帥府第一道軍令下,除武昌海峽、伊洛瓦底戰區和交州戰區外,其他戰區共募誌願兵五十萬,於各地屯田。
這條消息傳出,那簡直天下沸騰,孫權、劉備、曹操無一不立即商議對策。
五十萬是個什麽概念?
相當於劉備加孫權兩家兵馬的二倍多,比曹操總兵力還多出十餘萬。
辰河區除去去水軍,還有兵力五十萬,那便是百萬大軍。
劉備與孫權無能為力,想不出對策,蜀中軍心動搖,許多人動起了投降的小心思。
曹操則是神經過敏,調兵遣將,於淮河沿岸與青州排兵,二十餘萬大軍分四路駐守,就算是兵馬少點,也要做些抵抗。
曹操很是鬱悶,剛剛建立的魏國大廈,莫非便要倒塌了不成。
若楊錫真盡起百萬雄兵來襲,那還真有可能,曹操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不自信。
但他們哪裏知道,楊錫征兵五十萬,可不是用來對付他曹操、劉備、孫權。
楊錫征兵,乃是內部要施行重大變革,先擴軍,以保證自己手中有能掌控全局之力。
後朝太祖說過,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楊錫得先保證無論發生何事,皆可以武力全盤掌控。
征兵為後盾,這是楊錫為政治改革做的第一件事。
三月,辰河十日報發表數據,辰河區總人口達致五千萬。
這又是一個恐怖消息,雖然曹操早有預料,但還是在事實上接受不了。
光差距便有四倍,他曹操掌控地域,人口才一千萬。
雖然這些年有些增長,但遺憾的是,其與辰河商會接壤之地實在太多,人口流出有些嚴重。盡管采取了製裁措施,但腿長在他人身上,人家要移民,曹操也管不住別人的腿。
也不知道誰是拍馬屁還是怎麽地,就在三月人口數據發布出來之後,下一期的報紙,便有人站出來建議。辰河掌控區如今直逼大漢朝人口頂峰,並擁有大漢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軍隊,楊錫作為整個辰河商會第一掌控人,不如於南方稱帝,舉百萬雄兵,平定曹操。
這下就炸開鍋了,各郡各大縣報紙紛紛轉載此文,至四月時,此種唿聲竟然成為辰河區輿論主流。
各地名流學者,都在討論此事,隻楊錫一人無動於衷。
楊錫在等,等一件能震驚天下之事,等一件能徹底擊垮劉備、孫權和曹操信心之事。
交州番禺城等各城池春季紅薯已然下種約四個月,鄂縣、荊州各縣土豆也於三月份已然下種。
這兩種東西,是楊錫準備的大殺器。
東漢糧食產量,最好的良田畝產3石,1石為後世的31公斤,就是畝產九十公斤,漢代一畝田,隻有後世的0.228畝,算起來也就是後世的一畝田產300公斤左右水稻。
且水稻難以打理,對水的要求極高,真正的良田,需要在河邊溪邊或者水渠所到之處。
紅薯和土豆不同。
紅薯喜溫怕冷,需要的是陽光,對水分要求不高,旱地才適合種植。土豆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在江南直到北方西伯利亞,都可以大量種植。
這兩種作物,都可旱地種植,更恐怖的是,他們的營養價值和產量。
紅薯是高產穩產的一種作物,它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病蟲害較少等特點,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方種植,一般春薯畝產可達兩千公斤。
土豆產量稍低,但一畝也能達到一千多公斤左右。
換算到東漢一畝田,這便是一畝平均可達四五百公斤,十五石左右。
良田畝產水稻3石,還需精耕細作,一人一牛隻能耕種十多畝。
普通旱田畝產土豆紅薯十五石,一人一牛可耕種五十畝!
這巨大差距,簡直了。
楊錫在等著紅薯和土豆橫空出世,給曹操等人隔空一擊,為辰河商會積累足夠的政治資糧,成為天下正統,打擊士族氣焰。
最好是將士族打落塵埃。
由於土豆和紅薯種不多,整個辰河區,上半年總計才種了兩千畝,但這兩千畝,一旦成熟,下一季,將變成二十萬畝。
有些地方一年可以種植兩季,如此一來,兩三年便可解決天下糧食問題,加上橡膠樹這經濟作物,這是本次環球航行最大的意義。
鄂縣,彩石河邊。
楊錫在辛勤勞作。
秦青也帶著楊錫設計的鬥笠,穿著麻布衣,仿若普通農人。
這河邊種植了五十畝紅薯和五十畝土豆,主要的種植人,還是楊父和其妻楊氏,楊錫夫妻二人自然隻是偶爾來幫忙。
此時紅薯藤已然爬滿了旱田,其葉子已然完全將泥土覆蓋。
哪怕是一片葉子,這也是楊錫的寶貝。
紅薯的葉子可以炒菜,其味甘香,楊錫已然數十年未嚐過其味道。盡管如此,楊錫一家,都隻采吃過三次。
天下大勢爭吵愈烈,楊錫卻消失於爭吵之中從不發聲。
至六月,五十萬大軍的新兵三個月軍訓期過,楊錫屯調十萬軍馬於鄂縣,拱衛辰河堡,並於辰河堡周圍湖邊開墾屯田。
至於另外的四十萬大軍,楊錫將其分散於衛瓜、太史慈、蔡考、呂蒙等將領軍中,繼續開墾旱田。
旱田先種植經濟作物棉花,其實則是為日後種植紅薯、土豆做準備。
六月初一大早,楊錫一家人,與辰河城中許多官員,並有辰河十日報、辰河商報、辰河政治報、辰河經濟報、辰河縣民報等十餘家報社記者,被楊錫請至彩石河邊。
楊錫要在今日挖紅薯!
楊錫口水都流出來了!
蔡邕、陸康、龐德公、杜祖安、曹植、黃祖、袁術、呂布、郭嘉以及辰河大學各學院院長,還有東航商行、安陸黃氏、鄂縣羅家等此時在辰河城的各界名流、商會代表,共五六百人,都被楊錫發請帖,請至彩石河。